期刊文献+
共找到12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渤海湾盆地黄河口凹陷SC7区块古近系东营组二段下亚段滩坝储集体构型特征
1
作者 邵长印 宋璠 +1 位作者 张世奇 王秋月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86-501,共16页
渤海湾盆地黄河口凹陷SC7区块滩坝是滨浅湖区的重要储集体,厘清其砂体内部结构特征对油气开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根据现代沉积和岩心、录井、测井资料研究,对SC7区块古近系东营组二段下亚段(东二下亚段)砂体进行构型解剖,将厚泥-薄砂式... 渤海湾盆地黄河口凹陷SC7区块滩坝是滨浅湖区的重要储集体,厘清其砂体内部结构特征对油气开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根据现代沉积和岩心、录井、测井资料研究,对SC7区块古近系东营组二段下亚段(东二下亚段)砂体进行构型解剖,将厚泥-薄砂式滩坝划分为坝中心、坝侧缘、内缘滩、外缘滩和湖相泥5种沉积微相类型。基于厚泥-薄砂式滩坝成因和内部结构特征分析,研究了滩坝沉积特征、沉积模式和生长过程。将滩坝构型分为复合砂坝、单一坝和增生体3个级别,探讨各滩坝砂体构型单元空间展布特征。提出了单一坝坝间泥岩、测井曲线特征、相对高程差和单一坝侧向相变4种识别标志。用识别标志对密井网区单一坝进行划分,分析了单一坝规模、演化过程及连通性。在单一坝内部划分出4期增生体,最终确定了4级构型界面、单一坝侧向相变和单一坝内部增生体对油气分布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一坝分布规律 构型解剖 沉积微相 滩坝 东营组 黄河口凹陷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河控型浅水三角洲前缘河道砂体结构特征--以渤海湾盆地黄河口凹陷BZ34油区明下段Ⅱ油组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赵汉卿 李超 +2 位作者 郭诚 岳红林 张正龙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27,共8页
新近系明化镇组下段(明下段,N1ml)为黄河口凹陷BZ34油区的主力含油层段,该时期主要发育河控型浅水三角洲前缘沉积。为更好地表征前缘砂体的结构特征及展布规律,以BZ34油区明下段Ⅱ油组为例,综合应用岩芯、地震属性和测井等资料,分析总... 新近系明化镇组下段(明下段,N1ml)为黄河口凹陷BZ34油区的主力含油层段,该时期主要发育河控型浅水三角洲前缘沉积。为更好地表征前缘砂体的结构特征及展布规律,以BZ34油区明下段Ⅱ油组为例,综合应用岩芯、地震属性和测井等资料,分析总结了该地区的砂体沉积类型、砂体结构及沉积模式。研究结果表明:BZ34油区明下段Ⅱ油组砂体以浅水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为主;依据测井形态和叠置关系,将其砂体结构类型划分为4种:块状切叠型河道、层状叠置型河道、层状孤立型河道和指状孤立型河道;砂体结构展布特征及成因主要受古地形、沉积物供给速率、基准面旋回和古气候等因素影响。BZ34油区的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具有垂向上交错叠置、平面上摆动连片的分布特征,与鄱阳湖现代河控浅水三角洲河道的沉积特征类似。该研究对BZ34油区后期部署加密调整井和剩余油挖潜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控型浅水三角洲 砂体结构 明下段 BZ34油区 黄河口凹陷
下载PDF
黄河口凹陷东次洼天然气成因及油气成藏模式
3
作者 高雁飞 杨海风 +2 位作者 王德英 王航 黄振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3-71,共9页
黄河口凹陷东次洼为渤海湾盆地南部典型边缘凹陷,由于盆浅洼小,烃源岩规模有限且成熟度较低,不具备大规模供气条件,但远离烃源灶却发现大量天然气藏。以20余口钻井资料及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结合天然气组分和同位素数据等资料,对研究区... 黄河口凹陷东次洼为渤海湾盆地南部典型边缘凹陷,由于盆浅洼小,烃源岩规模有限且成熟度较低,不具备大规模供气条件,但远离烃源灶却发现大量天然气藏。以20余口钻井资料及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结合天然气组分和同位素数据等资料,对研究区天然气成因及分布规律进行分析,明确天然气横向运移机理,厘清油气差异分布的主控因素,建立油气差异成藏模式。结果表明,研究区天然气成因为次生改造,主要来自于油藏的降解气;受区域盖层差异封盖、广布式砂体和油气流体势能的共同控制,天然气沿明化镇组上段底部盖层向构造高部位稳定聚集,表现为小洼差异供烃、脊-断联合控运、区域盖层控保的油气差异成藏特征;天然气藏作为油藏降解的产物,可估算构造低部位残留稠油藏的规模,进而指导后期油气勘探,对具备类似地质背景的盆缘洼陷勘探也具有较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口凹陷 东次洼 天然气成因 原油降解气 横向运移机理 差异成藏模式
下载PDF
黄河口凹陷BZ34断裂带油气晚期快速成藏模式 被引量:58
4
作者 陈斌 邓运华 +2 位作者 郝芳 邹华耀 胡建武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7-41,共5页
应用单井及二维盆地模拟、油源对比、流体包裹体定年等方法和技术,对黄河口凹陷烃源岩生烃演化史、BZ34断裂带油气运移通道、油气来源和充注历史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新构造运动活动地质背景下,油气成藏可以在数百万年内快速完成。在新构... 应用单井及二维盆地模拟、油源对比、流体包裹体定年等方法和技术,对黄河口凹陷烃源岩生烃演化史、BZ34断裂带油气运移通道、油气来源和充注历史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新构造运动活动地质背景下,油气成藏可以在数百万年内快速完成。在新构造运动活动带,活跃烃源岩及其持续快速、充足的供烃能力、断裂贯通型输导格架高效的油气汇聚效应与快速穿层运移是油气晚期多层系快速成藏的主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跃烃源岩 活动断裂带 贯通型输导格架 油气快速成藏 新构造运动 黄河口凹陷
下载PDF
地层记录中的古气候信息及其与烃源岩发育的相关性——以渤海黄河口凹陷古近系为例 被引量:48
5
作者 刘占红 李思田 +2 位作者 辛仁臣 徐长贵 程建春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830-840,共11页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凹陷中优质烃源岩的形成决定于有利的古气候和古湖盆环境,并受控于断陷期快速沉降的构造背景。着重论述了古气候条件对烃源岩发育的控制作用。根据渤海海域黄河口凹陷典型钻井样品中的孢粉、藻类等古生物资料,并结合...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凹陷中优质烃源岩的形成决定于有利的古气候和古湖盆环境,并受控于断陷期快速沉降的构造背景。着重论述了古气候条件对烃源岩发育的控制作用。根据渤海海域黄河口凹陷典型钻井样品中的孢粉、藻类等古生物资料,并结合岩相特征,对该地区古近纪各时期的古气候、古环境特征进行了恢复,本区古近纪共存在4个气候湿热、古湖盆水体发育的时期。另外通过与烃源岩发育特征的对比,发现各湿热的古气候时期均与优质烃源岩的发育情况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说明温暖、湿润的古气候条件对烃源岩的发育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最后对气候影响烃源岩形成和保存的机理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粉化石 古气候 古环境 烃源岩 黄河口凹陷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黄河口凹陷构造定量分析与油气富集耦合关系 被引量:13
6
作者 傅强 刘彬彬 +4 位作者 徐春华 牛成民 付宁 张兵 丁林林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02期112-119,共8页
渤海湾盆地黄河口凹陷是小型富烃凹陷,郯庐断裂西支呈SN向穿越,造成目前已经发现的油气藏均与断裂构造活动有关。在采用断层活动速率定量分析断裂活动性的基础上,对古近纪以来黄河口凹陷断裂的发育期次、组合特点、成因机制等进行了... 渤海湾盆地黄河口凹陷是小型富烃凹陷,郯庐断裂西支呈SN向穿越,造成目前已经发现的油气藏均与断裂构造活动有关。在采用断层活动速率定量分析断裂活动性的基础上,对古近纪以来黄河口凹陷断裂的发育期次、组合特点、成因机制等进行了研究和探讨。结果表明:新生代黄河口凹陷的断裂发育受控于郯庐断裂带的活动构造体系域;古近纪郯庐断裂右行走滑,则导致EW向伸展伴生断裂发育,形成了伸展构造、走滑构造和走滑伸展叠加构造样式;由郯庐断裂西支为界的黄河口凹陷不同次洼具有不同的构造活动特征以及油气富集程度,其中东部洼陷主要发育伸展走滑叠加构造,发育“Y”型和“卷心菜”型构造,最大断层生长指数在沙河街组三段一孔店组沉积期为1.2,其他时期构造活动弱,造成本次洼油气富集程度高;西北次洼主要发育伸展构造,发育“Y”型和地堑型构造,沙河街组三段和东营组沉积期断层生长指数为1.3~1.4,本次洼油气富集程度也较高;西南次洼主要受伸展构造影响,由于底部抬升作用的叠加,造成东营组断层生长指数达到1.9;沙河街组一段及沙河街组二段沉积期断层生长指数达到1.3,构造活动强烈,油气富集程度较差;中央隆起带属于郯庐断裂走滑构造带,发育“Y”型和负花状构造,在沙河街组沉积期断层生长指数为1.2,其他时期构造活动较弱,造成中央隆起带油气富集程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黄河口凹陷 构造样式 构造定量分析 油气富集
下载PDF
渤海海域黄河口凹陷走滑转换带对油气聚集的控制 被引量:36
7
作者 朱秀香 吕修祥 +1 位作者 王德英 张杰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76-482,共7页
黄河口凹陷位于渤海海域的东南部,郯庐断裂带西支从凹陷中央穿过,并在此分成了东西两支,形成了中央隆起区走滑转换带,从目前勘探成果来看该走滑转换带成为黄河口凹陷主要含油气构造带之一。通过对该走滑转换带构造与演化特征的研究,以... 黄河口凹陷位于渤海海域的东南部,郯庐断裂带西支从凹陷中央穿过,并在此分成了东西两支,形成了中央隆起区走滑转换带,从目前勘探成果来看该走滑转换带成为黄河口凹陷主要含油气构造带之一。通过对该走滑转换带构造与演化特征的研究,以及对转换带内油气成藏特点的分析,指出转换带通过控制圈闭的发育、砂体的展布和油气的运移疏导体系的形成,控制了凹陷内中央隆起区的油气聚集。研究转换带对油气聚集的控制作用,有利于寻找油气富集区,提高勘探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滑转换带 油气聚集 郯庐断裂带 黄河口凹陷 渤海海域
下载PDF
渤海海域黄河口凹陷油气成藏条件及其分布特征 被引量:16
8
作者 强昆生 吕修祥 +3 位作者 周心怀 徐长贵 朱秀香 赵旭亚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92-800,共9页
利用最新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测井录井等资料,结合岩心观察信息,从烃源岩、储集层、生储盖组合、圈闭类型和输导体系5个方面对黄河口凹陷油气成藏条件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表明,黄河口凹陷烃源岩在整个凹陷普遍发育,共有3套烃源岩,... 利用最新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测井录井等资料,结合岩心观察信息,从烃源岩、储集层、生储盖组合、圈闭类型和输导体系5个方面对黄河口凹陷油气成藏条件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表明,黄河口凹陷烃源岩在整个凹陷普遍发育,共有3套烃源岩,其中沙河街组三段和东营组三段是主力烃源岩;主要的储集层是新生界碎屑岩储层和基岩储层;生储盖层组合模式有下生中储上盖式、上生下储上盖式和自生自储式;圈闭类型以断块圈闭为主;输导系统以断裂的垂向疏导为主;新构造运动对黄河口凹陷的影响是新近系油气聚集的优越条件,晚期断裂活动对已形成油气藏起到保存和二次分配的作用。油气藏分布在平面上主要环绕生油洼陷呈环带状分布于洼陷周边的构造带中,古近系油气主要围绕东部次洼呈环带状分布,新近系主要呈"T"字形分布,从古近系到新近系油气有由周边向中间、由南向北聚集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成藏条件 分布特征 黄河口凹陷 渤海海域
下载PDF
黄河口凹陷古近系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6
9
作者 孔庆莹 邹华耀 +1 位作者 胡艳飞 于开平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8,共4页
渤海湾盆地黄河口凹陷古近系发育有3套烃源岩,分别是沙三段、沙一至二段和东三段湖相烃源岩.3套烃源岩在整个凹陷内都有分布,岩性以灰色、深灰色、灰黑色以及黑色的泥岩和油页岩为主.沙三段和沙一至二段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好... 渤海湾盆地黄河口凹陷古近系发育有3套烃源岩,分别是沙三段、沙一至二段和东三段湖相烃源岩.3套烃源岩在整个凹陷内都有分布,岩性以灰色、深灰色、灰黑色以及黑色的泥岩和油页岩为主.沙三段和沙一至二段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好,以ⅡA型和ⅡB型为主,有机质正处于生烃的高峰阶段,这2套烃源岩是黄河口凹陷最有利的烃源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口凹陷 古近系烃源岩 有机质 地球化学特征
下载PDF
黄河口凹陷BZ35/36构造高硫原油特征及运聚方向 被引量:7
10
作者 傅强 刘彬彬 +4 位作者 夏庆龙 周东红 付晓伟 郭涛 马文睿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7-46,共10页
渤海湾盆地黄河口凹陷BZ36构造沙河街组、东营组及BZ35构造东营组产出中—重质高硫原油,其物理性质及地球化学特征与黄河口凹陷其他构造所产原油有显著差别。通过姥/植比、伽马蜡烷、C24Te/C26TT、C2920S/(20S+20R)、C29ββ/(ββ+αα... 渤海湾盆地黄河口凹陷BZ36构造沙河街组、东营组及BZ35构造东营组产出中—重质高硫原油,其物理性质及地球化学特征与黄河口凹陷其他构造所产原油有显著差别。通过姥/植比、伽马蜡烷、C24Te/C26TT、C2920S/(20S+20R)、C29ββ/(ββ+αα)等生物标志化合物的对比分析,认为上述2个构造所产高硫原油与紧邻黄河口凹陷东部的庙西凹陷高硫低熟原油具有亲缘性。庙西凹陷的高硫低熟原油由NE向SW方向充注,黄河口凹陷的低硫成熟原油则向相反方向充注,由于2个凹陷均有较强的生烃潜力,处于2个凹陷油气充注路径上的BZ36、BZ35构造聚集了来自黄河口凹陷与庙西凹陷烃源岩生成的原油。通过与同类型高硫原油的类比,初步认为该类型高硫低熟原油的母岩形成于干旱强还原及生物繁茂的盐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硫原油 生物标志化合物 油气充注 油源 黄河口凹陷
下载PDF
渤海南部黄河口凹陷晚期成藏特征及富集模式 被引量:73
11
作者 孙和风 周心怀 +4 位作者 彭文绪 邹华耀 杨波 贺电波 曾萱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07-313,共7页
黄河口凹陷是渤海海域的主要含油区之一,具有明显的晚期成藏特征。应用Easy Ro%模型模拟了烃源岩生烃演化史,结果表明主力烃源岩距今5.1 Ma以来快速成熟;通过断裂分析开展了油气输导体系研究,认为研究区油气运移以断裂输导为主;流体包... 黄河口凹陷是渤海海域的主要含油区之一,具有明显的晚期成藏特征。应用Easy Ro%模型模拟了烃源岩生烃演化史,结果表明主力烃源岩距今5.1 Ma以来快速成熟;通过断裂分析开展了油气输导体系研究,认为研究区油气运移以断裂输导为主;流体包裹体分析表明油气藏主成藏期为距今5.1 Ma以来。研究结果表明,晚期快速生烃、晚期垂向断裂输导、近源成藏和晚期充注是黄河口凹陷油气晚期成藏的主要特征。沙河街组和明化镇组下段区域性储盖组合、优势运移通道和新构造作用形成的相关圈闭是控制油气富集的主要因素,古近系近源压控和新近系断控浅水三角洲富集模式是黄河口凹陷最重要的两种油气富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口凹陷 晚期成藏 浅水三角洲 走滑断层 富集模式
下载PDF
黄河口凹陷A区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沉积相 被引量:8
12
作者 李慧勇 辛仁臣 +3 位作者 李强 马洪 周心怀 徐长贵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1期25-32,共8页
通过岩心观察描述和沉积相分析,结合地震、测井、录井、分析化验资料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黄河口凹陷A区沙河街组三段发育扇三角洲相、湖底扇相和湖泊相。沙三段下亚段沉积相特征在沙三段沉积时期具有代表性。沙三段下亚段主要储层沉积相... 通过岩心观察描述和沉积相分析,结合地震、测井、录井、分析化验资料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黄河口凹陷A区沙河街组三段发育扇三角洲相、湖底扇相和湖泊相。沙三段下亚段沉积相特征在沙三段沉积时期具有代表性。沙三段下亚段主要储层沉积相类型为扇三角洲相和湖底扇相。扇三角洲相划分为扇三角洲平原、扇三角洲前缘和前扇三角洲3个亚相。扇三角洲平原亚相由泥石流和水道沉积组成。扇三角洲前缘亚相由近端坝和远端坝沉积组成。湖底扇相可分为内扇、中扇和外扇3个亚相。内扇主要由滑塌堆积和碎屑流沉积组成,中扇主要由碎屑流和浊流沉积组成,外扇主要由浊流沉积组成。沙三段下亚段沉积时期,沉积相的平面展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表现为:靠近南部盆缘断裂发育扇三角洲相,向湖方向发育湖底扇相,向北逐渐过渡为湖泊相。沙三段下亚段沉积时期,盆地明显为南陡北缓的箕状断陷湖盆,陡坡带活动盆缘断裂控制了扇三角洲相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口凹陷 古近系 沙河街组 沉积相
下载PDF
黄河口凹陷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 被引量:28
13
作者 田立新 余宏忠 +2 位作者 周心怀 彭文绪 王玉静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19-321,共3页
黄河口凹陷是一个富生烃凹陷,目前已发现的油气藏及含油气构造大多具有埋深中浅层、原油密度中等、油质好、产能高等特点。纵向上发育多套含油层系,油气主要分布于新近系中。新近系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为:近源、晚期快速成藏;浅水三角洲... 黄河口凹陷是一个富生烃凹陷,目前已发现的油气藏及含油气构造大多具有埋深中浅层、原油密度中等、油质好、产能高等特点。纵向上发育多套含油层系,油气主要分布于新近系中。新近系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为:近源、晚期快速成藏;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为优质油气藏形成提供了空间;晚期走滑伴生断层是中央构造带油气富集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口凹陷 油气分布 富集规律 晚期成藏 浅水三角洲 走滑伴生断层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黄河口凹陷明化镇组下段物源分析 被引量:11
14
作者 李宣玥 尹太举 +1 位作者 柯兰梅 李建平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2年第2期36-40,165,共5页
针对目前黄河口凹陷物源体系发育特征不明确的问题,研究着重从构造背景分析与古水系特征、重矿物组合与ZTR参数变化规律、砂岩分异特征及泥岩颜色等4个方面入手,深入分析了黄河口凹陷明化镇组地层沉积期物源供给特征。结果表明:黄河口... 针对目前黄河口凹陷物源体系发育特征不明确的问题,研究着重从构造背景分析与古水系特征、重矿物组合与ZTR参数变化规律、砂岩分异特征及泥岩颜色等4个方面入手,深入分析了黄河口凹陷明化镇组地层沉积期物源供给特征。结果表明:黄河口凹陷明化镇组沉积期受4个方向物源影响,分别来自于西北部的沙垒田凸起,东北部的渤南凸起,东南部的鲁西隆起,南部的垦东-莱北低凸起。深化物源供给体系认识对明确黄河口凹陷新近系主力层段明化镇组下段后期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口凹陷 明化镇组下段 物源分析 重矿物
下载PDF
黄河口凹陷西北部滑塌浊积扇沉积特征 被引量:9
15
作者 剧永涛 刘豪 +1 位作者 辛仁臣 周心怀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1-37,203,共7页
通过研究渤海湾盆地黄河口凹陷沙河街组沙三下亚段岩芯岩性、沉积结构、构造特征以及测井曲线特征和地震反射特征,认为研究区含油砂岩体为半深湖—深湖环境形成的滑塌浊积扇,可分为内扇、中扇和外扇3个亚相。内扇主要由滑塌堆积和碎屑... 通过研究渤海湾盆地黄河口凹陷沙河街组沙三下亚段岩芯岩性、沉积结构、构造特征以及测井曲线特征和地震反射特征,认为研究区含油砂岩体为半深湖—深湖环境形成的滑塌浊积扇,可分为内扇、中扇和外扇3个亚相。内扇主要由滑塌堆积和碎屑流沉积组成,中扇主要由碎屑流和浊流沉积组成,外扇主要由浊流沉积组成。结合区域地质背景,探讨了滑塌浊积扇的形成机理和主控因素。浊积扇砂岩体往往被形成于深湖—半深湖相还原环境的深灰色、灰黑色泥岩包围,易形成岩性圈闭,有利于油气的运移和聚集成藏,是断陷湖盆陡坡带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口凹陷 沙河街组 滑塌浊积扇 岩性圈闭
下载PDF
黄河口凹陷西北部湖底扇的沉积演化及发育模式——以古近纪沙三下亚段为例 被引量:11
16
作者 剧永涛 刘豪 辛仁臣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13,30,共7页
湖底扇是黄河口凹陷古近纪一种重要的沉积类型,扇体储集物性和含油性较好,具有勘探价值.研究黄河口凹陷沙河街组沙三下亚段岩心、测井、地震反射特征,认为A区含油砂岩体为在半深湖—深湖环境形成的2种类型湖底扇沉积.低位域时期发育远... 湖底扇是黄河口凹陷古近纪一种重要的沉积类型,扇体储集物性和含油性较好,具有勘探价值.研究黄河口凹陷沙河街组沙三下亚段岩心、测井、地震反射特征,认为A区含油砂岩体为在半深湖—深湖环境形成的2种类型湖底扇沉积.低位域时期发育远岸的深水浊积湖底扇;湖扩域和高位域时期发育由三角洲前缘砂体滑塌进入湖底堆积而成的滑塌浊积湖底扇.从空间分布看,深水浊积扇主要发育在低位域湖盆内二阶断裂的下降盘;滑塌浊积扇主要发育在研究区南部的断裂陡坡带,位于扇三角洲前方,且扇体规模较大,发育时间长.湖底扇的发育受沉积坡折和断裂坡折的控制.由于构造背景、湖平面变化及物源供应不同,湖底扇的位置、规模和形态也不尽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口凹陷 沙河街组 湖底扇 断裂坡折 沉积演化 发育模式
下载PDF
渤海海域黄河口凹陷B区东营组三段下部沉积特征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慧勇 辛仁臣 +2 位作者 周心怀 马洪 张翼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3,共3页
综合利用地震、测井、录井、岩心及分析化验资料,通过综合分析和系统沉积学编图,查明了东营组三段下部B区发育的沉积相类型有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辫状河三角洲发育于黄河口凹陷B区的南部,主要为三角洲前缘的河口坝和远砂坝微相,其余地... 综合利用地震、测井、录井、岩心及分析化验资料,通过综合分析和系统沉积学编图,查明了东营组三段下部B区发育的沉积相类型有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辫状河三角洲发育于黄河口凹陷B区的南部,主要为三角洲前缘的河口坝和远砂坝微相,其余地区为滨浅湖沉积,以滨浅湖泥滩和砂质滩坝沉积为主.B1-B11井一带发育面积近70km2滨浅湖砂质滩坝沉积,滨浅湖砂质滩坝由含砾粗砂岩、含砾中砂岩、含砾细砂岩及中、细砂岩组成,骨架颗粒成分以石英为主,发育低角度交错层理,纹层由定向排列的砾石或暗色组分显示,纹层平直,以低角度相交.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河口坝、远砂坝和滨浅湖砂质滩坝微相为东营组三段下亚段优质砂岩发育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浅湖砂质滩坝 沉积特征 东营组 黄河口凹陷
下载PDF
同沉积断裂构造对沉积相展布的控制——以黄河口凹陷沙三中亚段沉积相研究为例 被引量:9
18
作者 郭涛 辛仁臣 +1 位作者 刘豪 周心怀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8年第1期14-19,共6页
研究表明,黄河口凹陷沙河街组三段中亚段发育的沉积相类型有辫状河三角洲相、扇三角洲相、湖底扇相和湖泊相。同沉积断裂特征对沉积具有控制作用,陡坡带活动盆缘断裂控制扇三角洲的分布,缓坡带活动盆缘断裂控制辫状河三角洲分布;二级断... 研究表明,黄河口凹陷沙河街组三段中亚段发育的沉积相类型有辫状河三角洲相、扇三角洲相、湖底扇相和湖泊相。同沉积断裂特征对沉积具有控制作用,陡坡带活动盆缘断裂控制扇三角洲的分布,缓坡带活动盆缘断裂控制辫状河三角洲分布;二级断裂对湖底扇和深水沉积区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东部断阶带中部发育的F20东西向同沉积断裂,控制了物源的主要注入通道——沟谷,对东部物源的注入具有长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口凹陷 沉积特征 同沉积断裂 二级断裂
下载PDF
渤中凹陷油气晚期快速成藏机理研究——以黄河口凹陷BZ34断裂带为例 被引量:6
19
作者 陈斌 邹华耀 +1 位作者 于水 胡建武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S6期821-824,811,共5页
应用单井及二维盆地模拟、油源对比、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分析等方法和技术对渤中坳陷黄河口凹陷烃源岩生烃演化史、BZ34断裂带油气运移通道、油气来源和充注历史进行了研究,提出在烃源岩晚期快速埋藏、快速成熟,晚期活动断裂发育的背景... 应用单井及二维盆地模拟、油源对比、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分析等方法和技术对渤中坳陷黄河口凹陷烃源岩生烃演化史、BZ34断裂带油气运移通道、油气来源和充注历史进行了研究,提出在烃源岩晚期快速埋藏、快速成熟,晚期活动断裂发育的背景下,BZ34断裂带油气充注为断裂贯通型晚期快速成藏模式。指出活跃烃源岩与晚期活动断裂贯通型输导格架是油气晚期快速成藏的2大主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活动断裂 油气成藏 新构造运动 黄河口凹陷
下载PDF
黄河口凹陷明下段浅水三角洲沉积及勘探意义 被引量:14
20
作者 余宏忠 李建平 +2 位作者 彭文绪 林畅松 甄彦琴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6,共6页
从层序地层学角度进行浅水三角洲成因分析,认为黄河口凹陷明下段浅水三角洲沉积水体深浅变化是控制浅水三角洲砂体展布的主要因素。在总结出浅水三角洲有别于一般三角洲沉积的独特特征并与传统的河流相沉积比较后认为,浅水三角洲沉积... 从层序地层学角度进行浅水三角洲成因分析,认为黄河口凹陷明下段浅水三角洲沉积水体深浅变化是控制浅水三角洲砂体展布的主要因素。在总结出浅水三角洲有别于一般三角洲沉积的独特特征并与传统的河流相沉积比较后认为,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具备更好的储盖组合关系及优越的成藏条件,可为浅层的油气勘探尤其是岩性油气藏勘探提供更可靠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口凹陷 明下段 浅水三角洲 层序地层 岩性油气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