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2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冷圈套联合黏膜下注射对结直肠(微)小息肉的完整切除率的分析
1
作者 胡林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7期0032-0035,共4页
分析冷圈套联合黏膜下注射对结直肠(微)小息肉的完整切除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常熟市第五人民医院内镜中心就诊的210例准备行肠镜下息肉切除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干预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1组、对照2组,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冷圈套... 分析冷圈套联合黏膜下注射对结直肠(微)小息肉的完整切除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常熟市第五人民医院内镜中心就诊的210例准备行肠镜下息肉切除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干预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1组、对照2组,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冷圈套联合黏膜下注射干预,对照组1组患者接受冷圈套息肉切除术,对照2组患者采用热圈套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干预,比较三组患者的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标本完整回收率、息肉完整切除率更理想,切除后患者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三组患者的息肉切除时间数据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成本略高于对照组。结论 在结直肠(微)小息肉患者临床干预中,冷圈套联合黏膜下注射技术可以有效提升息肉完整切除率、标本完整回收率,并且该方法可防止术中出血率等不良事件发生,是一种科学的干预方法,具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圈套 黏膜下注射 结直肠(微)小息肉 切除率
下载PDF
黏膜下注射亚甲蓝联合冷圈套息肉切除术治疗结直肠息肉效果观察
2
作者 沈科科 王布江 +5 位作者 胡本 周旭辉 孙青庆 宋皓军 王淑 蒋红叶 《中国乡村医药》 2024年第12期1-3,共3页
目的 观察黏膜下注射亚甲蓝联合冷圈套息肉切除术(CSP)治疗结直肠息肉的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20年10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结直肠息肉患者300例,随机分为黏膜下注射亚甲蓝联合CSP(简称注射CSP)组、内镜黏膜切除术(EMR)组与CSP组各100例... 目的 观察黏膜下注射亚甲蓝联合冷圈套息肉切除术(CSP)治疗结直肠息肉的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20年10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结直肠息肉患者300例,随机分为黏膜下注射亚甲蓝联合CSP(简称注射CSP)组、内镜黏膜切除术(EMR)组与CSP组各100例。注射CSP组先黏膜下注射亚甲蓝稀释液抬举息肉,再用圈套器套扎直接切除;EMR组采用黏膜下注射亚甲蓝稀释液抬举息肉,然后用圈套器套扎高频电切除;CSP组是直接使用圈套器套扎息肉进行冷切除。比较三组结直肠息肉切除情况、治疗时间及并发症。结果 注射CSP组结直肠息肉完整切除率94.0%(94/100)、EMR组96.0%(96/100)、CSP组88.0%(88/10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CSP组手术时间短于EMR组和CS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注射CSP的结直肠息肉完整切除率接近EMR,高于CSP,缩短手术时间方面较后两术式有优势,且无需电外科设备,手术较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膜下注射 冷圈套息肉切除术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结直肠息肉 亚甲蓝
下载PDF
冷热圈套器联合黏膜下注射切除结直肠息肉的临床对比研究
3
作者 邵金曼 邓楠 +3 位作者 雍颖 吕春梅 张连超 胡菱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24年第5期138-141,共4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内镜下采用冷圈套联合黏膜下注射息肉切除术(CS-EMR)与热圈套联合黏膜下注射息肉切除术(HS-EMR)治疗直径<10mm结直肠息肉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9月至2023年3月于北京小汤山医院接受治疗的46例结... 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内镜下采用冷圈套联合黏膜下注射息肉切除术(CS-EMR)与热圈套联合黏膜下注射息肉切除术(HS-EMR)治疗直径<10mm结直肠息肉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9月至2023年3月于北京小汤山医院接受治疗的46例结直肠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其分为CS-EMR组(26例)和HS-EMR组(20例)。比较两组在息肉大小、位置、形态、组织学分类、完全切除率、金属夹使用数量、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肠镜指征方面无显著差异。两组息肉在大小、位置以及组织学分类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形态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19)。两组的完全切除率相似。两组金属夹的平均使用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11),但CS-EMR组的息肉平均手术费用低于HS-EMR组。两组均未发生穿孔,但HS-EMR组出现1例需要内镜再干预的延迟出血。结论CS-EMR与HS-EMR在切除直径<10mm结直肠息肉上有相似的完全切除率,但CS-EMR术后出血风险较低,且具有更高的经济效益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息肉 冷圈套器 热圈套器 黏膜下注射 完全切除率 并发症
下载PDF
经尿道膀胱肿瘤黏膜下剥离术联合术中膀胱黏膜下注射吉西他滨治疗膀胱非肌层浸润性尿路上皮癌的疗效观察(附7例报告) 被引量:1
4
作者 唐芮鹏 易正金 +5 位作者 肖川 王树斌 罗云 魏绪磐 朱光强 万里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94-897,共4页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黏膜下剥离术联合术中膀胱黏膜下注射吉西他滨治疗膀胱非肌层浸润性尿路上皮癌(non-muscle invasive urothelial bladder cancer,NMIBC)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2年9月攀钢集团总医院...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黏膜下剥离术联合术中膀胱黏膜下注射吉西他滨治疗膀胱非肌层浸润性尿路上皮癌(non-muscle invasive urothelial bladder cancer,NMIBC)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2年9月攀钢集团总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7例单发NMIBC患者临床资料。利用专用膀胱黏膜注射针经膀胱镜于肿瘤基底部注射吉西他滨(20 mg/mL)形成局部水肿后行膀胱肿瘤内镜黏膜下剥离术(bladder tumor endoscopic mucosal dissection,BT-ESD)。记录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病理结果、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估算术中出血量,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复查膀胱镜,统计复发率。结果:7例患者顺利完成BT-ESD,无中转开放手术及改为其他手术方案。术后无非计划再次手术止血,未发生创面膀胱穿孔,术中无输血。其中男性5例,女性2例,肿瘤最大径0.7~2.0 cm,平均(0.9±0.4) cm,肿瘤均为菜花状,带蒂,位于膀胱侧壁2例,右侧输尿管脊2例,左侧输尿管脊2例,三角区1例。手术时间20~40 min,平均(31.40±2.67) min。术中出血量1~5 mL,平均(2.24±1.46) mL。术后住院时间1~2 d。手术后病理结果为低风险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手术切缘均为阴性。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复查膀胱镜,未见复发、进展。结论:膀胱肿瘤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中膀胱黏膜下注射吉西他滨治疗非肌层浸润性尿路上皮膀胱癌是安全、可靠、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1470 nm半导体激光 膀胱黏膜下注射 吉西他滨 非肌层浸润性尿路上皮膀胱癌
下载PDF
经结肠镜黏膜下注射尼龙圈套扎治疗41例大肠广基息肉的临床体会 被引量:5
5
作者 刘成宝 李江涛 +4 位作者 孙辉 周月琴 龚锦文 黄丽 全小梅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25-326,共2页
目的对经结肠镜黏膜下注射尼龙圈套扎治疗大肠广基息肉的作用进行评价。方法47枚大肠广基息肉采用经结肠镜黏膜注射肾上腺素生理盐水尼龙圈套扎治疗,术后结肠镜随访。结果41例共47枚直径小于25mm的广基息肉,一次成功套除率91.5%,未发生... 目的对经结肠镜黏膜下注射尼龙圈套扎治疗大肠广基息肉的作用进行评价。方法47枚大肠广基息肉采用经结肠镜黏膜注射肾上腺素生理盐水尼龙圈套扎治疗,术后结肠镜随访。结果41例共47枚直径小于25mm的广基息肉,一次成功套除率91.5%,未发生1例创面渗血及穿孔病例;术后1个月复查44枚息肉完全脱落,瘢痕愈合,1枚套扎不完全,1枚套扎尼龙绳未脱落;6个月复查发现1枚原套扎部位发现新生息肉;12个月复查各例患者原套扎部位未发现新生息肉。结论经结肠镜黏膜下注射尼龙圈套扎治疗大肠广基息肉是一次性成功率高、微创、简便、安全、疗效可靠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广基息肉 黏膜下注射 尼龙圈套扎 微创 并发症
下载PDF
内镜下扩张联合黏膜下注射曲安奈德对不同长度食管良性狭窄治疗的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吴健 王远志 +4 位作者 邓彬 肖炜明 姚光怀 李贵庆 丁岩冰 《中国医刊》 CAS 2012年第12期44-46,共3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扩张联合黏膜下注射曲安奈德在不同狭窄范围的食管良性病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食管良性狭窄患者,根据其狭窄范围的长度进行分组,A组:狭窄长度≤2cm;B组:2cm<狭窄长度<5cm;C组:狭窄长度≥5cm;对各组分别给... 目的探讨内镜下扩张联合黏膜下注射曲安奈德在不同狭窄范围的食管良性病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食管良性狭窄患者,根据其狭窄范围的长度进行分组,A组:狭窄长度≤2cm;B组:2cm<狭窄长度<5cm;C组:狭窄长度≥5cm;对各组分别给予内镜下扩张联合黏膜下注射曲安奈德治疗,治疗后随访52周,观察并记录三组患者治疗前后吞咽困难评分、治愈率、持续症状缓解时间、再次扩张间隔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结果三组患者扩张治疗前、后吞咽困难评分均得到改善(2.98±0.87比1.39±0.64),A组的症状持续缓解时间、再次扩张间隔时间优于B组及C组,A组及B组治愈率均明显高于C组(26.9%比22.7%比0),治疗后无特殊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内镜下扩张治疗联合黏膜下注射曲安奈德可有效改善食管良性狭窄患者的吞咽困难症状,其治疗的成功率与病变的范围相关,尤其对于狭窄长度在5cm以内的病变应用安全、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膜下注射 曲安奈德 食管良性狭窄 扩张术
下载PDF
家兔膀胱黏膜下注射卡介菌多糖核酸的免疫效应 被引量:3
7
作者 孙世平 张玉峰 +1 位作者 岳晓龙 王海平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5期481-486,共6页
目的:探讨家兔膀胱黏膜下注射卡介菌多糖核酸(polysaccharide nucleic acid fraction of Bacillus Calmette-Guerin,BCG-PSN)所致的免疫效应变化,并寻求最合适注射的药物剂量。方法:将实验家兔随机分成5组,分别为BCG-PSN大、中、小(0.35... 目的:探讨家兔膀胱黏膜下注射卡介菌多糖核酸(polysaccharide nucleic acid fraction of Bacillus Calmette-Guerin,BCG-PSN)所致的免疫效应变化,并寻求最合适注射的药物剂量。方法:将实验家兔随机分成5组,分别为BCG-PSN大、中、小(0.35、0.175、0.0875 mg/ml)剂量膀胱黏膜下注射组,BCG(0.35 mg/ml)膀胱黏膜下注射对照组和BCG-PSN(0.35 mg/ml)膀胱灌注对照组。分别在用药前和用药后1周、2周、1和3个月应用流式细胞术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对家兔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和细胞因子(IL-2、TNF-α、IFN-γ)进行测定;通过H-E、Masson染色对家兔膀胱壁组织进行病理检查。结果:(1)注射BCG-PSN各组CD4^+、CD8^+ T细胞的数量随用药剂量增加而增加,同时随时间延长逐步增加,用药后2周达到高峰,用药后3个月基本恢复至原水平;BCG注射对照组变化趋势与之相同,BCG-PSN灌注对照组的CD4^+ T细胞数量明显低于大剂量BCG-PSN注射组(P<0.05),各组的CD4^+/CD8^+变化趋势相似。(2)注射BCG-PSN各组的细胞因子(IL-2、TNF-α、IFN-γ)变化与CD4^+、CD8^+ T细胞的变化趋势相同,BCG-PSN灌注对照组的细胞因子数最明显低于大、中剂量BCG-PSN注射组(P<0.05)。(3)各用药组膀胱黏膜下均见大量淋巴细胞浸润,BCG注射对照组家兔膀胱壁组织出现纤维化改变。结论:膀胱黏膜下注射BCG-PSN所致的免疫效应与注射BCG相似,优于BCG-PSN膀胱灌注,且不引起膀胱壁纤维化;以0.35 mg/ml注射效果最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介菌多糖核酸 膀胱黏膜下注射 T淋巴细胞亚群 细胞因子 膀胱癌
下载PDF
黏膜下注射地塞米松与甲泼尼龙对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陈正岗 杜兴莉 +8 位作者 迟增鹏 王少如 王莹 赵开 周男 童磊 王奇民 韩红钰 李文健 《中国医刊》 CAS 2021年第8期913-916,共4页
目的评价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前黏膜下注射地塞米松与甲泼尼龙对控制其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就诊于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市立医院口腔科,需要翻瓣、去骨拔除下颌阻生智齿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 目的评价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前黏膜下注射地塞米松与甲泼尼龙对控制其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就诊于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市立医院口腔科,需要翻瓣、去骨拔除下颌阻生智齿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地塞米松组(28例)、甲泼尼龙组(25例)、对照组(27例),前两组分别在局部麻醉后于下颌阻生智齿颊侧前庭沟黏膜下注射地塞米松8mg、甲泼尼龙40mg,对照组不注射任何药物,比较三组患者术后局部肿胀、疼痛、张口受限的发生情况。结果地塞米松组7d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总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第3天地塞米松组VAS评分低于其他两组,术后第4天地塞米松组VAS评分低于甲泼尼龙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术后第2天,地塞米松组与其他两组比较,肿胀程度较轻,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第2天地塞米松组张口受限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第7天三组患者开口度基本恢复至术前正常状态,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前黏膜下注射地塞米松8mg可安全、有效地减轻术后肿胀、疼痛、张口受限等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塞米松 黏膜下注射 下颌阻生智齿 并发症
下载PDF
类弹性蛋白多肽黏膜下注射在黏膜剥离术中应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赵明星 郑忠青 +2 位作者 刘文天 刘文革 Ashutosh Chilkoti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37-342,共6页
目的将类弹性蛋白多肽(ELP)作为一种黏膜下注射液应用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对其有效性进行评估,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5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n=18)。第一组观察不同注射液分离组织的有效性。根据注射不同的注射剂随机分为... 目的将类弹性蛋白多肽(ELP)作为一种黏膜下注射液应用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对其有效性进行评估,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5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n=18)。第一组观察不同注射液分离组织的有效性。根据注射不同的注射剂随机分为3个亚组(n=6),暴露胃后壁分别黏膜下注射ELP、透明质酸钠(SH)和生理盐水(NS)0.2mL,观察并记录药物注射后0、5、10、30及60min局部黏膜隆起厚度及黏膜表面的改变;第2组观察注射不同注射液后30min黏膜隆起的组织学表现(n=6);第3组观察黏膜下剥离时不同注射液对出血的影响。根据注射不同注射剂随机分为3个亚组(n=6)。给予上述注射剂处理后,用无菌手术刀片完整切除黏膜下注射后形成的隆起部位,测定黏膜切除20min内的出血量。结果注射药物后60min内黏膜隆起厚度比较:ELP组分别与SH和NS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即ELP维持黏膜隆起厚度明显大于SH和NS;SH与NS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即SH维持黏膜隆起厚度大于NS。组织学观察ELP注射部位的周围组织中未见明显的炎性细胞浸润及坏死。黏膜切除时的出血量:ELP组、SH组、NS组分别为(854.0±98.9)、(726.3±104.8)和(1144.0±112.4)mg,ELP、SH组分别与NS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应用ELP与SH较NS可明显减少出血量。结论黏膜下注射ELP后,ELP在黏膜下组织中的弥散明显延缓,在黏膜下形成较持久的液体垫维持黏膜厚度,有利于黏膜组织的剥离切除,并可以减少出血量,因此ELP有可能作为ESD中较为理想的黏膜下注射剂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黏膜下注射 类弹性蛋白多肽
下载PDF
经内镜黏膜下注射及尼龙绳套扎联合高频电凝切除治疗结肠巨大息肉40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8
10
作者 魏尉 王霆宇 李智 《中国现代医生》 2016年第13期92-94,共3页
目的 探讨经内镜黏膜下注射及尼龙绳套扎联合高频电凝切除结肠巨大息肉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治疗组40例为结肠镜检查发现的直径≥2 cm,病理诊断排除恶性肿瘤的结肠巨大息肉,在内镜下先行黏膜下注射1∶10 000肾上腺素生理盐水后,用尼龙... 目的 探讨经内镜黏膜下注射及尼龙绳套扎联合高频电凝切除结肠巨大息肉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治疗组40例为结肠镜检查发现的直径≥2 cm,病理诊断排除恶性肿瘤的结肠巨大息肉,在内镜下先行黏膜下注射1∶10 000肾上腺素生理盐水后,用尼龙绳套扎于息肉根部,再行高频电凝切除;对照组42例单纯使用高频电切除。观察息肉一次性切除率,术中、术后观察有无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及复发率。结果 治疗组40例息肉均一次性切除,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无穿孔、出血并发症,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6~12个月随访原治疗部位无复发,复发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经内镜黏膜下注射及尼龙绳套扎联合高频电凝切除治疗结肠巨大息肉有效、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息肉 黏膜下注射 尼龙绳套扎 高频电切除
下载PDF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加黏膜下注射吡柔比星及干扰素对浅表性膀胱癌复发的影响 被引量:23
11
作者 丁永锋 邹传兵 朱子军 《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 2016年第1期8-10,共3页
目的观察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加黏膜下注射吡柔比星及α-干扰素在减少浅表性膀胱癌复发中的作用。方法浅表性膀胱癌患者按入院先后次序随机分成两组,最后79例纳入研究,包括对照组42例,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后吡柔比星即刻膀胱灌注加维持膀... 目的观察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加黏膜下注射吡柔比星及α-干扰素在减少浅表性膀胱癌复发中的作用。方法浅表性膀胱癌患者按入院先后次序随机分成两组,最后79例纳入研究,包括对照组42例,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后吡柔比星即刻膀胱灌注加维持膀胱灌注化疗;观察组37例,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后随即膀胱镜下行膀胱黏膜下吡柔比星、α-干扰素注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肿瘤复发率、复发时间、拔除导尿管后尿频持续时间、发热及白细胞异常降低发生率等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全部顺利完成手术。随诊3年,对照组复发16例,复发率38.1%,平均复发时间7.4个月,发热2例。观察组复发7例,复发率18.9%,平均复发时间11.2个月,发热25例。两组患者术后肿瘤复发率、复发时间、发热发生率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拔除导尿管后尿频持续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无白细胞异常降低发生。结论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加黏膜下注射吡柔比星及干扰素安全有效,可减少浅表性膀胱癌的术后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膀胱灌注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黏膜下注射
下载PDF
经尿道电切加黏膜下注射丝裂霉素在腺性膀胱炎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日升 邓婉娣 李红辉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15期177-178,共2页
目的:探讨经尿道电切加黏膜下注射丝裂霉素在腺性膀胱炎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8月~2010年10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42例腺性膀胱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经尿道电切加灌注化疗组)21例和观察组(经尿道电切加黏膜下注... 目的:探讨经尿道电切加黏膜下注射丝裂霉素在腺性膀胱炎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8月~2010年10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42例腺性膀胱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经尿道电切加灌注化疗组)21例和观察组(经尿道电切加黏膜下注射化疗组)21例,后将两组患者的痊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经比较,观察组的痊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尿道电切加黏膜下注射丝裂霉素在腺性膀胱炎治疗中的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尿道电切 黏膜下注射 丝裂霉素 腺性膀胱炎 效果
下载PDF
黏膜下注射对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腺瘤切除的影响及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文海 李鹏 +3 位作者 王拥军 朱圣韬 冀明 张澍田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6期646-649,共4页
目的探讨黏膜下注射对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腺瘤切除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除术的患者37例,根据是否进行黏膜下注射分为黏膜下注射组22例,对照组15例。比较2组整块切除率、完整切除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 目的探讨黏膜下注射对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腺瘤切除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除术的患者37例,根据是否进行黏膜下注射分为黏膜下注射组22例,对照组15例。比较2组整块切除率、完整切除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整块切除率、完整切除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除术前并无必要常规行黏膜下注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乳头腺瘤 内窥镜检查 黏膜下注射
下载PDF
探讨对腺性膀胱炎使用尿道电切加黏膜下注射丝裂霉素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波 姜兴金 +2 位作者 魏伟 杨明洲 王霞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第19期25-26,共2页
目的探讨对腺性膀胱炎使用尿道电切加黏膜下注射丝裂霉素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腺性膀胱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试验组采取尿道电切加黏膜下注射丝裂霉素治疗,对照组采取尿道电切加膀胱灌注丝裂霉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 目的探讨对腺性膀胱炎使用尿道电切加黏膜下注射丝裂霉素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腺性膀胱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试验组采取尿道电切加黏膜下注射丝裂霉素治疗,对照组采取尿道电切加膀胱灌注丝裂霉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愈率以及不良反应率。结果试验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腺性膀胱炎使用尿道电切加黏膜下注射丝裂霉素的治疗方法可有效提高治愈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性膀胱炎 经尿道电切 黏膜下注射
下载PDF
5-氟尿嘧啶和阿霉素膀胱黏膜下注射预防膀胱癌复发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5
作者 尤剑鹏 王华强 +2 位作者 蒋波 覃宝笋 莫宏辉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29-930,共2页
关键词 5-氟尿嘧啶 黏膜下注射 注射预防 膀胱癌 癌复发 阿霉素 临床观察 经尿道气化电切
下载PDF
吡柔比星联合IL-2膀胱黏膜下注射和灌注结合中药预防膀胱癌复发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仙 杨罗艳 +1 位作者 罗志刚 龙炳衡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4年第9期992-995,共4页
【目的】寻求预防膀胱癌手术后复发的更有效方法。【方法】62例膀胱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Ⅰ组 34例,采用手术中THP+IL 2膀胱切缘黏膜下注射和术后灌注THP、IL 2及给予华蟾素治疗;Ⅱ组28例, 应用术中THP+IL 2膀胱切缘黏膜下注射和术后灌注... 【目的】寻求预防膀胱癌手术后复发的更有效方法。【方法】62例膀胱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Ⅰ组 34例,采用手术中THP+IL 2膀胱切缘黏膜下注射和术后灌注THP、IL 2及给予华蟾素治疗;Ⅱ组28例, 应用术中THP+IL 2膀胱切缘黏膜下注射和术后灌注THP、IL 2;分别观察两组的疗效和副作用。【结果】 平均随访27(16~35)个月。Ⅰ组34例患者中复发率为5.88%(2/34);未见明显局部或全身副反应。Ⅱ组复 发率为25.00%(7/28),有3例出现膀胱刺激症状,2例有疲倦症状,2例出现恶心,1例出现呕吐。两组肿瘤 复发率差别有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手术中THP+IL 2膀胱切缘黏膜下注射和术后灌注THP、 IL 2及给予华蟾素治疗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疗效好、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2 膀胱癌 THP 切缘 黏膜下注射 术后灌注 治疗 结论 有效方法 显著性
下载PDF
不同型号注射器在内镜黏膜下注射中的应用效果比较及改进 被引量:1
17
作者 罗小茜 潘雨利 +3 位作者 范颖 王琇 余晓帆 宋敏敏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8期143-144,共2页
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内镜微创手术日趋成熟,特别是对于患有消化道息肉、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患者,内镜微创手术可以有效改变传统外科手术所带来的创伤大、患者痛苦等弊端。在整个手术过程中,借助注射器和注射针向黏膜下层注射液体,... 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内镜微创手术日趋成熟,特别是对于患有消化道息肉、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患者,内镜微创手术可以有效改变传统外科手术所带来的创伤大、患者痛苦等弊端。在整个手术过程中,借助注射器和注射针向黏膜下层注射液体,即黏膜下注射,则是保证病灶抬起、完整切除病变组织及预防胃肠壁穿孔的关键[1]。这也就意味着高效率的黏膜下注射可以有效缩短注射时间、加快手术进程、降低手术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 内镜 黏膜下注射
下载PDF
黏膜下注射噻替派配合手术治疗膀胱癌 被引量:3
18
作者 赵丕显 徐万海 +4 位作者 乔忠杰 朱汝健 陈辉 李长福 王晓民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04年第4期235-236,共2页
关键词 膀胱肿瘤 黏膜下注射 膀胱部分切除术
下载PDF
吡喃阿霉素术中黏膜下注射与术后早期膀胱灌注预防浅表膀胱癌部分切除术后复发的疗效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正清 郭立丽 《实用癌症杂志》 2015年第3期377-379,共3页
目的探讨吡喃阿霉素术中黏膜下注射与术后早期膀胱灌注预防浅表膀胱癌部分切除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浅表膀胱癌部分切除术后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应用吡喃阿霉素方式方法的区别分为观察A组32例,观察B组36例,观察A组术中给... 目的探讨吡喃阿霉素术中黏膜下注射与术后早期膀胱灌注预防浅表膀胱癌部分切除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浅表膀胱癌部分切除术后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应用吡喃阿霉素方式方法的区别分为观察A组32例,观察B组36例,观察A组术中给予吡喃阿霉素膀胱黏膜下注射,而观察B组则在术前6 h内和术后1周给予术后早期的吡喃阿霉素膀胱灌注。2组患者均在术后2周给予常规吡喃阿霉素常规膀胱灌注。对患者术后情况进行记录和对比分析,随访期3年。结果观察B组术后血尿平均天数为(1.8±0.8)天,其中3例出现鲜红色血尿,其余均为淡红色血尿;观察A组术后血尿平均天数为(5.9±1.3)天,患者均出现过鲜红色血尿,并伴有絮状组织。2组患者术后血尿天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82,P<0.05。2组患者3年随访期内复发情况组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吡喃阿霉素术中黏膜下注射和术后早期膀胱灌注都能显著降低浅表膀胱癌部分切除术后的复发率,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吡喃阿霉素术后早期膀胱灌注对减少术后血尿时间更具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喃阿霉素 术中黏膜下注射 术后早期膀胱灌注 浅表膀胱癌部分切除 术后复发
下载PDF
黏膜下注射蒸馏水后钬激光切除表浅膀胱肿瘤22例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红兵 梁朝朝 +3 位作者 马成民 马克 张超 刘骋 《安徽医药》 CAS 2008年第8期702-703,共2页
目的探讨黏膜下注射蒸馏水后钬激光膀胱黏膜剥除治疗表浅膀胱肿瘤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本组患者22例表浅膀胱肿瘤患者(分期Ta^T1),男17例,女5例。年龄17~82岁。膀胱肿瘤直径0.3~2.0 cm,单发12例,多发10例(2~3枚),1例为TURBt... 目的探讨黏膜下注射蒸馏水后钬激光膀胱黏膜剥除治疗表浅膀胱肿瘤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本组患者22例表浅膀胱肿瘤患者(分期Ta^T1),男17例,女5例。年龄17~82岁。膀胱肿瘤直径0.3~2.0 cm,单发12例,多发10例(2~3枚),1例为TURBt术后复发。术中采用长针经膀胱镜置入膀胱,在肿瘤基底部刺进黏膜注入蒸馏水,使黏膜隆起。在距肿瘤基底部边缘2 cm处用钬激光切开黏膜一周,用膀胱镜头部推剥使肿瘤连同黏膜与膀胱分离,同时另外25例表浅膀胱肿瘤患者行TURBt,比较两组的手术并发症和复发率。结果22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一例膀胱穿孔、术后出血。手术时间25~45min。随访3~24个月,无一例原位复发。结论黏膜下注射后钬激光切除表浅膀胱肿瘤操作简单并且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浅膀胱肿瘤 钬激光 蒸馏水 黏膜下注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