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黔西南地区叠加褶皱及其对金矿成矿的意义 被引量:11
1
作者 吴德超 刘家铎 +3 位作者 刘显凡 阳正熙 张成江 李佑国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6-20,共5页
黔西南地区燕山—喜山运动期间发生过4期褶皱,它们通过跨褶、移褶、限褶、重褶、弯转、加强等方式叠加,在区内形成穹—盆构造,蛇形褶皱、环状褶皱等复杂的露头干涉型式。叠加褶皱对金矿田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多数矿田不仅受叠加褶皱形... 黔西南地区燕山—喜山运动期间发生过4期褶皱,它们通过跨褶、移褶、限褶、重褶、弯转、加强等方式叠加,在区内形成穹—盆构造,蛇形褶皱、环状褶皱等复杂的露头干涉型式。叠加褶皱对金矿田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多数矿田不仅受叠加褶皱形成的穹隆控制,而且大致按15~20km的等间距排列。本区叠加褶皱的深入研究,对基础地质、成矿规律研究及成矿预测等均具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西南地区 金矿田 成矿预测 成矿规律 叠加褶皱
下载PDF
贵州黔西南地区布依族染料植物调查初报 被引量:19
2
作者 张来 刘宁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3期30-33,共4页
对贵州黔西南地区布依族使用的染料植物进行调查 ,获得染料植物 2 3种 ,隶属 18科。其中常用染料植物有乌饭树 (VacciniumbracteatumThumb .)、苏木 (CaesalpiniasappanLinn .)、密蒙花 (BuddlejaoffcinlisMaxim .)、茜草(Rubiacordifol... 对贵州黔西南地区布依族使用的染料植物进行调查 ,获得染料植物 2 3种 ,隶属 18科。其中常用染料植物有乌饭树 (VacciniumbracteatumThumb .)、苏木 (CaesalpiniasappanLinn .)、密蒙花 (BuddlejaoffcinlisMaxim .)、茜草(RubiacordifoliaLinn .) 4种。对该地区 4种常用染料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化学成分及布依族民间利用情况进行报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 黔西南地区 布依族 染料植物 乌饭树 苏木 密蒙花 茜草 资源植物学
下载PDF
黔西南地区所存明清碑刻文献的整理与研究现状综述 被引量:3
3
作者 徐海斌 吴俊 +1 位作者 周会 高霞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20-24,35,共6页
黔西南地区所存明清碑刻文献较为丰富,是开展区域史研究、提升黔西南州文化软实力和发展壮大黔西南州文化旅游产业较为重要的资源。黔西南地区所存明清碑刻文献整理工作已取得较大成绩,但存在拓片未集中整理发布、相关著述未附拓片,分... 黔西南地区所存明清碑刻文献较为丰富,是开展区域史研究、提升黔西南州文化软实力和发展壮大黔西南州文化旅游产业较为重要的资源。黔西南地区所存明清碑刻文献整理工作已取得较大成绩,但存在拓片未集中整理发布、相关著述未附拓片,分类不合理、资料漏收、铭文移录错误以及点校粗疏等多方面问题,客观上限制了相关学术研究的开展,制约了当地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黔西南地区所存明清碑刻文献的研究成果主要表现在:立足某一类碑刻所开展的多方面研究,针对某块碑刻所开展的具体研究,以及运用碑刻资料对区域社会史进行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西南地区 明清碑刻文献 地方志
下载PDF
黔西南地区早—中三叠世沉积岩相与LadinianCarnian期大海侵 被引量:8
4
作者 李荣西 魏家庸 +2 位作者 肖家飞 王兴理 D.J.Lehrmann 《长安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3年第3期1-6,共6页
 扬子地块主体在中三叠世晚期出现了一次大规模的海退(即著名的拉丁期大海退),但是位于扬子地块西南缘的黔西南地区在同期却出现了一次大规模的海侵,与之对应的沉积岩相也由以杨柳井组为代表的浅水碳酸盐岩沉积变为以竹竿坡组为代表的...  扬子地块主体在中三叠世晚期出现了一次大规模的海退(即著名的拉丁期大海退),但是位于扬子地块西南缘的黔西南地区在同期却出现了一次大规模的海侵,与之对应的沉积岩相也由以杨柳井组为代表的浅水碳酸盐岩沉积变为以竹竿坡组为代表的一套富含大量浮游生物和游泳生物的深水瘤状暗色灰泥岩和代表最大海泛面的瓦窑组黑色页岩和深海灰岩沉积。之后,扬子台地被一套深水陆源硅质碎屑浊积岩和一套巨厚的陆相含煤碎屑沉积岩覆盖,从此结束了其自晚元古代以来长达630Ma的碳酸盐岩台地生长演化历史。对比分析表明,黔西南地区这次大规模海侵与全球海平面变化同步,相当于全球海平面变化曲线的一级旋回UpperAbsaroka旋回(megacycle)的第三个二级超级旋回中的第一个三级旋回,具有全球对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西南地区 海侵 海平面变化 三叠纪 扬子地块
下载PDF
黔西南地区红色资源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邱蕊 曲文涛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76-78,120,共4页
黔西南地区红色资源数量较多,教育意义典型,示范性强,适合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利用黔西南地区红色资源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做好黔西南红色资源"进课堂"工作,把黔西南红色资源纳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开展丰富... 黔西南地区红色资源数量较多,教育意义典型,示范性强,适合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利用黔西南地区红色资源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做好黔西南红色资源"进课堂"工作,把黔西南红色资源纳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开展丰富多彩的红色实践活动,建设全方位覆盖、富有吸引力的红色资源教育网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西南地区 红色资源 高校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下载PDF
黔西南地区冰雹云VIL演变特征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王芬 李腹广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9047-9050,9080,共5页
用兴义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CINRAD/CD复合体扫基数据作为原始资料,经WSR-88D提供的气象算法生成气象产品——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VIL),统计分析了基于网络的对流云的VIL特征,用理论模式计算雹云单体在演变过程中的VIL,用MAX函数逐个提... 用兴义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CINRAD/CD复合体扫基数据作为原始资料,经WSR-88D提供的气象算法生成气象产品——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VIL),统计分析了基于网络的对流云的VIL特征,用理论模式计算雹云单体在演变过程中的VIL,用MAX函数逐个提取最大VIL,引入VIL密度VILD及零度层高度以上到18 dBz高度的VIL积分VILH的概念,对2007~2008年黔西南地区12个雹云单体的VIL、VILmax、VILD和VILH的演变特征及其在冰雹云识别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冰雹降落时间基本是在VIL值达到最大时开始,降雹结束后,VIL值迅速下降;雹云单体VILmax在演变过程中存在暴发式增长和暴发式降低现象,在时间序列曲线中表现为峰型特征;雹云单体在首次降雹前3~4个资料时间间隔内其VILmax将出现2次暴发式增长现象,出现第1次暴发式增长现象时一般不会降雹,维持1~2个体扫时间间隔后出现第2次暴发式增长现象,此时才开始降雹,同一单体再次降雹前其VILmax并没有第1次暴发式增长现象,出现暴发式降低现象时降雹均停止;从季节上整体来分析,3~4月的平均VIL、VILmax、VILH和VILD数值最大,5~6月次之,8月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雹云 VIL演变特征 黔西南地区
下载PDF
贵州省黔西南地区石漠化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刘云慧 龙俐 +1 位作者 谷晓平 于飞 《贵州气象》 2008年第1期3-6,共4页
在RS、GIS支持下,以贵州省石漠化分布集中的黔西南地区为研究区域,在利用植被指数转换模型计算植被覆盖度状况以及利用GIS分析土地利用分布状况的基础上,统计分析了研究区内不同程度石漠化影响区域在不同等级植被覆盖度和不同土地利用... 在RS、GIS支持下,以贵州省石漠化分布集中的黔西南地区为研究区域,在利用植被指数转换模型计算植被覆盖度状况以及利用GIS分析土地利用分布状况的基础上,统计分析了研究区内不同程度石漠化影响区域在不同等级植被覆盖度和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研究显示,研究区域内石漠化严重,其中兴义市、安龙县、兴仁县石漠化影响区域均占其总面积的40%以上,应当成为治理的重点区域;随石漠化程度的加剧,植被覆盖度呈降低趋势,石漠化地区植被覆盖都以低覆盖度和中等覆盖度为主;现有林地、耕地和园地受重度石漠化影响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西南地区 喀斯特 石漠化 植被覆盖度 土地利用
下载PDF
论黔西南地区民族生态文化遗产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被引量:1
8
作者 吴俊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21-24,共4页
黔西南地区地理环境复杂多样,北部普安地区为寒冷的高原台地,南部为南北盘江河谷地带。改土归流前,居住在此区域的各族先民在与自然环境不断的适应过程中,最终形成和构建了一套适应这一地区自然生境的民族生态文化遗产。因此我们认为民... 黔西南地区地理环境复杂多样,北部普安地区为寒冷的高原台地,南部为南北盘江河谷地带。改土归流前,居住在此区域的各族先民在与自然环境不断的适应过程中,最终形成和构建了一套适应这一地区自然生境的民族生态文化遗产。因此我们认为民族生态文化遗产是民族地区各族群自身的文化与所处的自然生境和社会环境通过族际互动而形成的一套人为生存信息体系。通过对黔西南地区民族生态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兼容性为个案研究进行解读,可以进一步推动人们认识民族地区的生态文化遗产与地理环境的兼容性,而且也有助于当代贵州生态环境保护、社会发展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生态文化遗产 地理环境 黔西南地区 兼容性
下载PDF
中-晚二叠世黔西南地区台地边缘沉积特征
9
作者 李蓉 田景春 时国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09年第24期177-180,共4页
贵州二叠系碳酸盐岩台地边缘沉积特征明显,主要发育台缘滩、台缘礁及台缘斜坡重力流沉积。中二叠统栖霞组、茅口组和上二叠统吴家坪组、长兴组构成台缘礁滩沉积,四大寨组和晒瓦组构成台缘斜坡沉积。台缘礁滩的发育经历了多次台缘滩-台缘... 贵州二叠系碳酸盐岩台地边缘沉积特征明显,主要发育台缘滩、台缘礁及台缘斜坡重力流沉积。中二叠统栖霞组、茅口组和上二叠统吴家坪组、长兴组构成台缘礁滩沉积,四大寨组和晒瓦组构成台缘斜坡沉积。台缘礁滩的发育经历了多次台缘滩-台缘礁-海侵淹没的旋回发展,台缘斜坡由沉积型向跌积型演变,以发育各类重力流沉积为主要特征。整个二叠系台地边缘礁滩相带受区域性同生断裂的活动控制,断续地发育在活动断裂带的上升盘一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叠系 沉积特征 台地边缘 黔西南地区
下载PDF
黔西南地区在抗战时期的战略地位及其贡献
10
作者 唐春芳 刘文生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35-39,共5页
抗战时期,由于黔西南地区所处地域位置的特殊性,其在抗战中的战略地位也随着中国抗战形势的变化而变化:由抗战初期的"无足轻重",逐渐发展到中后期的"举足轻重"。黔西南地区在抗战期间,战略地位逐步升级,不仅是大后... 抗战时期,由于黔西南地区所处地域位置的特殊性,其在抗战中的战略地位也随着中国抗战形势的变化而变化:由抗战初期的"无足轻重",逐渐发展到中后期的"举足轻重"。黔西南地区在抗战期间,战略地位逐步升级,不仅是大后方的重要兵源基地、交通咽喉,还是中国远征军的训练基地和途经此地国军的临时救援站,更是国际援华物资运往大后方和抗战前线的必经中转站。然而,抗战史的研究中很少看到有关贵州在整个抗战中地位的研究,对于大后方的研究更多集中于对重庆和昆明等地的关注,鲜有对于贵阳的研究,更少提及黔西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西南地区 二十四道拐 抗战 援华
下载PDF
明清时期黔西南地区的攀附、正统性与社会建构分析——以贵州鲁屯李氏家族为个案
11
作者 吴俊 杨秋萍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106-111,117,共7页
自明初调北征南和清改土归流以后,大量外来客民涌入黔西南。他们的到来引发了和当地土著的冲突与竞争。当王朝国家势力进入后,无论是当地土著还是外来客民,都选择了顺从王朝国家的发展,以"攀附"这一特殊的策略建构着他们的应... 自明初调北征南和清改土归流以后,大量外来客民涌入黔西南。他们的到来引发了和当地土著的冲突与竞争。当王朝国家势力进入后,无论是当地土著还是外来客民,都选择了顺从王朝国家的发展,以"攀附"这一特殊的策略建构着他们的应对。"攀附、正统与社会建构"的这一过程反应了清代黔西南地方历史的发展。以一定代表性的"鲁屯李氏"作为个案研究,有利于我们窥视这一时期历史过程所揭示的社会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西南地区 鲁屯李氏家族 攀附 正统性 社会建构
下载PDF
黔西南地区苔藓植物区系研究
12
作者 王美会 熊源新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2年第5期428-431,共4页
对黔西南地区苔藓植物物种组成及区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苔藓植物资源非常丰富,共63科176属464种(含亚种、变种),包括3个贵州新记录种;区系成分复杂,分布交错,可划为13种类型,其中以热带亚洲成分和东亚成分为主,分别占总区系的20... 对黔西南地区苔藓植物物种组成及区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苔藓植物资源非常丰富,共63科176属464种(含亚种、变种),包括3个贵州新记录种;区系成分复杂,分布交错,可划为13种类型,其中以热带亚洲成分和东亚成分为主,分别占总区系的20.91%、20.69%;中国特有及北温带成分也占一定的比例,分别为13.58%、19.18%,表明该地区是从热带向温带过渡的地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苔藓植物 区系分析 黔西南地区
下载PDF
儒学在黔西南地区的传播及其特征
13
作者 刘静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17-20,共4页
儒学是东方传统文化的思想代表,在黔西南的发展历史进程中,儒学既是该地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背景,也是民族文化发展的动力。因而使得原有的巫文化与儒学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极具特色的合金性文化。
关键词 黔西南地区 儒家 民族文化
下载PDF
黔西南地区果蔗生产现状、问题及对策
14
作者 王代谷 《现代农业科技》 2006年第07S期57-57,59,共2页
关键词 黔西南地区 生产现状 果蔗 适宜种植区域 南亚热带 季风气候 中亚热带 国土面积 日照时数 年均气温
下载PDF
黔西南地区民居环境实测与气候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真真 胡一可 《南方建筑》 2020年第1期108-114,共7页
旨在厘清贵州黔西南地区传统石板房体系相对于新民居体系的气候适应性能的优劣,为构建气候适应性地域民居建造体系提供重要的导向资料,是地域民居设计建造体系优化策略的提出的重要基础研究。研究对石板房与新民居分别进行冬、夏季连续... 旨在厘清贵州黔西南地区传统石板房体系相对于新民居体系的气候适应性能的优劣,为构建气候适应性地域民居建造体系提供重要的导向资料,是地域民居设计建造体系优化策略的提出的重要基础研究。研究对石板房与新民居分别进行冬、夏季连续性室内外物理环境对比测试,辅之以问卷调查,分析并总结地域民居建设体系的部分设计与建造策略。研究结果显示在居住建筑体系转型过程中,相对新民居,传统民居在材料与空间组织层面具有很大的微气候调节与适应性潜力。建议提炼并转译、沿袭使用传统石板房的通风空间组织架构,基于被动设计手法提升室内空间舒适度,并指出结合居住主体生活方式与发展演变特点,构建基于气候适应性的基质地域民居建造体系框架的必要性与前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西南地区 石板房 新民居 性能测试 气候适应性 优化策略
下载PDF
黔西南地区煤系地层井壁稳定技术探讨 被引量:7
16
作者 郝海洋 李勇 +3 位作者 宋继伟 王虎 李勇 代云鹏 《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 2019年第7期8-13,33,共7页
井壁稳定性问题对黔西南地区煤系气的勘探开发效果至关重要。对泥页岩和煤岩井壁失稳的机理进行了分析,从化学、力学和化学与力学耦合等方面,探讨了煤泥互层段井壁失稳的对策。结合黔西南地区煤系地层煤层气井的实例,分析了井壁失稳对... 井壁稳定性问题对黔西南地区煤系气的勘探开发效果至关重要。对泥页岩和煤岩井壁失稳的机理进行了分析,从化学、力学和化学与力学耦合等方面,探讨了煤泥互层段井壁失稳的对策。结合黔西南地区煤系地层煤层气井的实例,分析了井壁失稳对井径大小及岩心采取率的影响,发现煤泥互层段的井径扩大率较大而相应的岩心采取率较小。尽可能准确地预测探井的地层压力、选用合理的钻井液体系和密度、采用合理的钻井工艺有助于维持黔西南地区煤系地层井壁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西南地区 煤系地层 煤层气井 井壁稳定性 地层压力 井径扩大率 钻井液体系
下载PDF
黔西南地区二叠系梁山组页岩气勘探潜力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徐卿 《中国煤炭地质》 2017年第5期20-26,共7页
二叠系梁山组是黔西南地区页岩气资源调查评价工作过程中发现的重要页岩层系,发育于梁山组底部的黑色页岩为该层系的有利勘探目标层段。通过对区域地质调查、钻井、岩心样品等资料的分析,利用扫描电镜、XRD、等温吸附等手段对所采样品... 二叠系梁山组是黔西南地区页岩气资源调查评价工作过程中发现的重要页岩层系,发育于梁山组底部的黑色页岩为该层系的有利勘探目标层段。通过对区域地质调查、钻井、岩心样品等资料的分析,利用扫描电镜、XRD、等温吸附等手段对所采样品进行测试分析,结合实验结果和所掌握资料综合研究分析,发现梁山组黑色页岩沉积厚度大(最厚可达168.8m)、有机质丰度较高(TOC值为0.14%~4.10%)、热演化程度适中(Ro值为0.95%~2.71%)、有机质类型以Ⅱ型为主、微裂缝发育、脆性矿物丰富、埋深适中。与成功勘探开发页岩气的北美页岩相比,梁山组页岩气成藏条件良好,是较理想的页岩气勘探目的层系。黔西的六盘水-晴隆地区较大的页岩沉积厚度及明显的含气显示特征,预示着该区二叠系梁山组具有较大的页岩气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山组 页岩气 成藏条件 勘探潜力 二叠系 黔西南地区
下载PDF
黔西南地区遥感构造与金矿的关系及找矿预测 被引量:12
18
作者 况忠 龙胜清 +2 位作者 曾禹人 黄欣欣 邬晓芳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60-165,共6页
遥感图像显示黔西南地区有两个地层区——台地相区和槽盆相区。复合内生微细浸染型金矿均产于短轴背斜、穹窿和与之伴生的断裂内,因此遥感解译的正向环形构造和环形影像对找矿有重要意义。另外,区内金矿与遥感解译推测的隐伏断裂也有一... 遥感图像显示黔西南地区有两个地层区——台地相区和槽盆相区。复合内生微细浸染型金矿均产于短轴背斜、穹窿和与之伴生的断裂内,因此遥感解译的正向环形构造和环形影像对找矿有重要意义。另外,区内金矿与遥感解译推测的隐伏断裂也有一定关系。基于上述认识,以ETM+和GeoEye数据为数据源生成融合图像,进行遥感构造解译和分析,圈定了金矿找矿预测区,为进一步开展贵州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和找矿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西南地区 遥感构造 金矿 找矿预测
下载PDF
黔西南地区火龙果园桃蛀螟的发生及防治
19
作者 韦党扬 马骁 +2 位作者 李兴忠 任建国 王俊丽 《中国果树》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4-74,共1页
桃蛀螟别名桃蛀野螟、桃蛀心虫、果斑螟蛾等,属鳞翅目螟蛾科蛀野螟属,在我国大多数省份均有发生。该虫食性较杂,可为害桃、石榴、杏、李、梅、梨、苹果、板栗、山楂、柿、无花果、柑橘、荔枝、龙眼等多种果树。近年来,我们发现桃蛀... 桃蛀螟别名桃蛀野螟、桃蛀心虫、果斑螟蛾等,属鳞翅目螟蛾科蛀野螟属,在我国大多数省份均有发生。该虫食性较杂,可为害桃、石榴、杏、李、梅、梨、苹果、板栗、山楂、柿、无花果、柑橘、荔枝、龙眼等多种果树。近年来,我们发现桃蛀螟在火龙果果实上的为害极为严重,部分果园虫果率在2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蛀螟 黔西南地区 果园 防治 螟蛾科 蛀心虫 鳞翅目 无花果
下载PDF
黔西南地区下石炭统旧司组页岩气成藏条件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高为 《中国煤炭地质》 2015年第6期35-39,共5页
下石炭统旧司组是贵州页岩气资源调查过程中发现的重要页岩层系。根据区域地质调查、钻井和岩心样品等资料综合研究认为,黔西南地区旧司组发育一套区域分布稳定、单层厚度较大的黑色页岩,其有机质丰度较高、成熟度适中、储渗条件中等、... 下石炭统旧司组是贵州页岩气资源调查过程中发现的重要页岩层系。根据区域地质调查、钻井和岩心样品等资料综合研究认为,黔西南地区旧司组发育一套区域分布稳定、单层厚度较大的黑色页岩,其有机质丰度较高、成熟度适中、储渗条件中等、脆性矿物丰富、含气量较高,具备良好的页岩气成藏条件,初步优选出威宁-水城-晴隆区域为旧司组页岩气富集成藏的有利地区。水城地区两口探井良好的页岩气显示,揭示该地区旧司组页岩气具备较大的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石炭统 旧司组 页岩气 成藏条件 富集有利区 黔西南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