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再论明陆容《菽园杂记》所引《龙泉县志》源出嘉定志 被引量:4
1
作者 芦笛 《食药用菌》 2014年第5期301-306,共6页
明代陆容《菽园杂记》所引《龙泉县志》之版本向来颇有争议,本文在时贤的指点下,对前期所做的回顾和补充再次进行了检讨,纠正了其中一些舛误,特别是对嘉定《龙泉志》作者的误判以及对梓亭寨问题表述之欠妥;同时对《明陆容<菽园杂记&... 明代陆容《菽园杂记》所引《龙泉县志》之版本向来颇有争议,本文在时贤的指点下,对前期所做的回顾和补充再次进行了检讨,纠正了其中一些舛误,特别是对嘉定《龙泉志》作者的误判以及对梓亭寨问题表述之欠妥;同时对《明陆容<菽园杂记>香菇引文出自明初版<龙泉县志>之考》一文做了补充并提出商榷,认为陆容所引《龙泉县志》的内容仍然应当是源自嘉定志。此外,附带指出记载砍花法的《山蔬谱》成书于元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菽园杂记 龙泉 龙泉县志 香菇
下载PDF
陆容《菽园杂记》引香蕈之《龙泉县志》的作者及时代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贾身茂 《食药用菌》 2017年第1期70-76,共7页
《菽园杂记》引《龙泉县志》中香蕈栽培的185个字,是我国历史上香菇栽培的重要文献资料。由于陆容在引用时没有注明该《龙泉县志》的时代和作者,引起现代学者在考证后形成了三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这段文字,陆容自注‘出《... 《菽园杂记》引《龙泉县志》中香蕈栽培的185个字,是我国历史上香菇栽培的重要文献资料。由于陆容在引用时没有注明该《龙泉县志》的时代和作者,引起现代学者在考证后形成了三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这段文字,陆容自注‘出《龙泉县志》’。所指县志应为下限明正统(1436—1449),上限南宋嘉定二年(1209)版本(已佚)"。第二种观点认为其引香蕈的《龙泉县志》出自南宋《龙泉县志》(1209)。第三种观点认为陆容《菽园杂记》引香蕈的《龙泉县志》出自明正统志或明初志。这些观点都有各自的证据和推论。对宋《龙泉志》(1209)的作者也有三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认为其撰者为何澹,第二种认为是陈百朋,第三种认为纂修者是知县林应辰与县丞潘桧,参知政事邑人何澹序。其中第三种观点来自明成化《处州府志》,该书比其他志书距离宋代更近,这一记载应该是可靠与准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菽园杂记 龙泉县志 香蕈 时代 作者
下载PDF
从《博物志》《龙泉县志》的有关记载再论龙庆景菇民的历史奉献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寿橙 周昌勇 《食药用菌》 2017年第6期395-398,共4页
详细论述香菇栽培《博物志》19字、《山蔬谱》18字、何澹《龙泉县志》185字产生的不同时期及当时香菇砍花法栽培的特征,辨析相关争议问题。并从何澹《龙泉县志》185字撰写时期的相关香菇栽培文献及诗词歌赋较多而得出南宋是香菇产业辉... 详细论述香菇栽培《博物志》19字、《山蔬谱》18字、何澹《龙泉县志》185字产生的不同时期及当时香菇砍花法栽培的特征,辨析相关争议问题。并从何澹《龙泉县志》185字撰写时期的相关香菇栽培文献及诗词歌赋较多而得出南宋是香菇产业辉煌的历史时期,进而肯定龙、庆、景菇民在香菇砍花法栽培发展史中所作出的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志 龙泉县志 香菇 砍花法 栽培 特征
下载PDF
明陆容《菽园杂记》香菇引文出自明初版《龙泉县志》之考 被引量:2
4
作者 姚德泽 甘长飞 《食药用菌》 2014年第3期177-180,共4页
明陆容《菽园杂记》引用了一则香菇栽培的资料,并注"出《龙泉县志》",对于该引文究竟出自何版《龙泉县志》,有两种不同的意见。本文着重从宋代和明代地方志书名不同、以及引文中有关地名等方面进行分析,可以断言陆容《菽园杂... 明陆容《菽园杂记》引用了一则香菇栽培的资料,并注"出《龙泉县志》",对于该引文究竟出自何版《龙泉县志》,有两种不同的意见。本文着重从宋代和明代地方志书名不同、以及引文中有关地名等方面进行分析,可以断言陆容《菽园杂记》中有关人工栽培香菇的引文出自明初版《龙泉县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菽园杂记 龙泉县志 成化处州府志 香蕈 採铜法
下载PDF
何澹、陈百朋、林应辰、潘桧在嘉定《龙泉县志》(1209)编撰中的作用——从香菇栽培185字之专业特性和时代印记加以辨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寿橙 《食药用菌》 2017年第3期205-208,212,共5页
辨析南宋嘉定二年(1209)《龙泉县志》所载香菇砍花栽培185字之专业特性和时代印记,指出该185字非一般人所能完成。由于菇山术语所限,史料多有误传,陈百朋之说缺少更多的史料佐证。力证唯何澹为185字之作者,指出何澹在嘉定《龙泉县志》... 辨析南宋嘉定二年(1209)《龙泉县志》所载香菇砍花栽培185字之专业特性和时代印记,指出该185字非一般人所能完成。由于菇山术语所限,史料多有误传,陈百朋之说缺少更多的史料佐证。力证唯何澹为185字之作者,指出何澹在嘉定《龙泉县志》中发挥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泉县志 编纂者 何澹 陈百朋 林应辰 潘桧
下载PDF
明代陆容《菽园杂记》所引《龙泉县志》的作者及时代——兼论宋代铜矿的开采冶炼技术 被引量:7
6
作者 王菱菱 《中国经济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96-101,共6页
明代陆容的《菽园杂记》一书中 ,有关采银、采铜等五条记载引自《龙泉县志》。不少学者往往将这些记载视为明代的材料而加以引证。本文通过考证 ,证明《菽园杂记》引用的《龙泉县志》是南宋人陈百朋撰写的 ,其中的采铜、采银等记载不仅... 明代陆容的《菽园杂记》一书中 ,有关采银、采铜等五条记载引自《龙泉县志》。不少学者往往将这些记载视为明代的材料而加以引证。本文通过考证 ,证明《菽园杂记》引用的《龙泉县志》是南宋人陈百朋撰写的 ,其中的采铜、采银等记载不仅确凿地证明了宋代的采矿过程中已普遍采用了火爆法生产技术 ,而且可以用来释读宋人记载中的难于理解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菽园杂记》 龙泉县志 宋代 陈百朋 明代 陆容 考证 铜矿开采 生产技术
原文传递
龙泉宝剑
7
作者 林世荣 《浙江档案》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9-29,共1页
剑在古代为兵器。春秋战国时期,制剑术以吴越地最著。《越绝书》有:“吴越之剑,迁乎其地弗能为良,地气使然”之说。据传,铸剑大师欧冶子奉越王铸造名剑之命,足迹遍东南,终于在今浙江龙泉的秦溪山下发现有“铁英”及佳泉,便围炉筑井,... 剑在古代为兵器。春秋战国时期,制剑术以吴越地最著。《越绝书》有:“吴越之剑,迁乎其地弗能为良,地气使然”之说。据传,铸剑大师欧冶子奉越王铸造名剑之命,足迹遍东南,终于在今浙江龙泉的秦溪山下发现有“铁英”及佳泉,便围炉筑井,锻造了“龙渊”、“泰阿”、“工布”三把宝剑。宋嘉定三年(1210年)修《龙泉县志》载:“近境有剑池湖。世传欧冶子于此铸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泉县志 宝剑 春秋战国时期 《越绝书》 吴越
下载PDF
明清时期的流民和赣南山区的开发 被引量:60
8
作者 曹树基 《中国农史》 1985年第4期19-40,共22页
赣南位于江西省的南部,包括赣州地区的全部以及属于抚州地区的广昌和吉安地区的遂川等二十一个县市。该区地形由一系列大的山脉组成,包括赣粤交界处属于南岭山脉的大庾岭、九连山、闽赣边界的武夷山、斜贯赣南北部的雩山山脉以及赣南西... 赣南位于江西省的南部,包括赣州地区的全部以及属于抚州地区的广昌和吉安地区的遂川等二十一个县市。该区地形由一系列大的山脉组成,包括赣粤交界处属于南岭山脉的大庾岭、九连山、闽赣边界的武夷山、斜贯赣南北部的雩山山脉以及赣南西部湘赣交界处的万洋山。该区山地面积广大,占全省山地总面积的40%,海拔较高,除若干河谷及盆地以外,概在500米以上;高度较大的山地分布在四周边缘部分,山峰林立,平均海拔多在千米左右.地势高峻的赣南山区,构成了明清时期流民活动的广阔舞台。本文旨在通过对于流民活动的研究,勾划出赣南山区农业生产发展的基本轮廓,并探讨该区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的历史规律,以期对赣南山区农业和经济发展的过程作出科学的说明,也希望本文能为制定今后赣南山区农业及经济发展战略,提供一个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乾隆 江西 闽粤 十三年 赣州地区 兴国县 龙泉县志 明中期 物产
下载PDF
对明代《菽园杂记》所引香菇栽培史料的研究回顾和补充 被引量:3
9
作者 芦笛 《食药用菌》 2014年第1期61-64,共4页
明陆容《菽园杂记》引用了一则关于香菇栽培技术的资料,注明出自《龙泉县志》。前贤对于究竟是那一时期的《龙泉县志》产生过两种不同的意见。本文首先对相关史料加以回顾,然后引述前贤的观点,同时补充必要的资料,认为张寿橙先生的观点... 明陆容《菽园杂记》引用了一则关于香菇栽培技术的资料,注明出自《龙泉县志》。前贤对于究竟是那一时期的《龙泉县志》产生过两种不同的意见。本文首先对相关史料加以回顾,然后引述前贤的观点,同时补充必要的资料,认为张寿橙先生的观点扎实可靠,即陆容所引用的《龙泉县志》是南宋何澹于1209年修纂的嘉定《龙泉县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菽园杂记 龙泉县志 香菇 陆容 何澹
下载PDF
浅谈“畬”字含义与畬族名称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元煦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3期118-120,47,共4页
“畲”字来历甚古,在我国最早的历史文献《诗》,《易》等经书中,已有出现。《诗经》的《周颂·臣工》有“新畲”,《周易》的《无妄》有“苗畲”。对“畲”字的含义,各家看法不尽相同。《尔雅》解释力“田三岁曰畲”;《说文》解释为... “畲”字来历甚古,在我国最早的历史文献《诗》,《易》等经书中,已有出现。《诗经》的《周颂·臣工》有“新畲”,《周易》的《无妄》有“苗畲”。对“畲”字的含义,各家看法不尽相同。《尔雅》解释力“田三岁曰畲”;《说文》解释为“三岁治田也”(田垦三岁谓畲)。郑玄注《礼记·坊记》时,则主张“田二岁曰畲”,《诗诂》也认为“田二岁为畲”。但不管二岁或三岁,指的都是刚开垦出来的二年或三年的田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献 南方少数民族 族名 郑玄注 尔雅 诗经 龙岩县志 龙泉县志 礼记 经书
下载PDF
明清的地方官与明清的地方志 被引量:3
11
作者 单辉 《黑龙江史志》 1995年第6期39-42,共4页
明清两朝,是我国封建社会方志编修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明代“郡邑莫不有志”,270余年间修成各类志书2892种(比宋元方志的总合还多4倍);
关键词 地方官 明清 中国方志史 地方志 龙泉县志 知县 修志 明万历 方志学研究 封建社会
下载PDF
香菇发源地探秘(三)——菇民区亦为火爆法采矿发祥地
12
作者 张寿橙 《食药用菌》 2021年第1期85-88,共4页
龙泉、庆元、景宁香菇发源地菇民区地理环境恶劣,但仍有大量人口聚集。从南宋《龙泉县志》香蕈185字陆容附注的"葚"字,陆容在《菽园杂记》中所引五金之矿575字,明成化《处州府志》龙泉卷"山川"项载有的《唐书·... 龙泉、庆元、景宁香菇发源地菇民区地理环境恶劣,但仍有大量人口聚集。从南宋《龙泉县志》香蕈185字陆容附注的"葚"字,陆容在《菽园杂记》中所引五金之矿575字,明成化《处州府志》龙泉卷"山川"项载有的《唐书·地理志》,乾隆《龙泉县志》中记载的孝义山烈女故事,以及龙、庆、景、云和菇民区内分布的众多唐宋矿冶遗址,推断香菇砍花法栽培发源地与火爆法开采冶炼五金的矿区重叠,有其重要内在关联:火爆法采矿须持续不断大量砍伐阔叶树,作为火爆的薪炭,而满山伐倒的阔叶树硬木,成为各种木腐菌滋生的场所并自然出菇,后经过人工的不断选择尝试,最终形成了香菇砍花法这一特殊栽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发源地 火爆法采矿 龙泉县志 香菇砍花法
下载PDF
关于叶适——叶适墓碑記介紹
13
作者 张一纯 《文史哲》 1958年第4期64-65,共2页
叶水心(适)是宋代一个杰出的思想家,宋史儒林傳中关于他一生的記載,清儒孙诒讓說他:“学术大端,……殊为疏略,且所敍官閥,亦有夺有誤”。温州解放的前夜,我从永嘉叶氏的旧宗譜里,得到了一篇“叶文定公墓碑記”,这是叶嘉掄、孙衣言等先... 叶水心(适)是宋代一个杰出的思想家,宋史儒林傳中关于他一生的記載,清儒孙诒讓說他:“学术大端,……殊为疏略,且所敍官閥,亦有夺有誤”。温州解放的前夜,我从永嘉叶氏的旧宗譜里,得到了一篇“叶文定公墓碑記”,这是叶嘉掄、孙衣言等先后著水心年譜时所未見的,現在把它的內容介紹一下,以供同好者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适 墓碑 宋史 孙衣言 永嘉县 温州 生卒年 思想家 龙泉县志 大夫
下载PDF
中国黑木耳之乡——龙泉
14
《今日浙江》 2011年第10期I0002-I0002,共1页
龙泉黑木耳历史文化悠久、源远流长。古时龙泉人就认识了黑木耳,在1209年嘉定《龙泉县志》就有记载“大木以十数,几年所蔽覆,此柱其耳(黑木耳)乎”,
关键词 龙泉县志 黑木耳 中国 历史文化 记载
原文传递
中国黑木耳之乡——龙泉
15
《今日浙江》 2011年第7期I0002-I0002,共1页
龙泉黑木耳历史文化悠久、源远流长。古时龙泉人就认识了黑木耳,在1209年嘉定《龙泉县志》就有记载“大木以十数,几年所藏覆,以柱其耳(黑木耳)乎”,可见黑木耳早已成为龙泉百姓生计来源之一。
关键词 龙泉县志 黑木耳 中国 历史文化 记载
原文传递
中国黑木耳之乡——龙泉
16
《今日浙江》 2011年第8期I0002-I0002,共1页
龙泉黑木耳历史文化悠久、源远流长。古时龙泉人就认识了黑木耳,在1209年嘉定《龙泉县志》就有记载“大木以十数,几年所蔽覆,此柱其耳(黑木耳)乎”,可见黑木耳早已成为龙泉百姓生计来源之一。
关键词 龙泉县志 黑木耳 中国 历史文化 记载
原文传递
关于龙泉窑的古文献研究
17
作者 陈畅捷 黄松松 +1 位作者 骆明明 周少华 《东方收藏》 2010年第12期60-63,共4页
龙泉窑是中国陶瓷史上烧制年代最长、窑址分布最广、产品质量最高、生产规模和外销范围最大的青瓷历史名窑。在中国陶瓷史上具有极重要的地位。对于龙泉窑的研究,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乃至将来。
关键词 龙泉 龙泉青瓷 古文献研究 龙泉县志 中国陶瓷 文献资料 十七年 哥窑 处州 浙江
原文传递
再议历代龙泉窑的宫廷用瓷
18
作者 牟宝蕾 《东方博物》 2022年第1期92-103,共12页
北宋晚期继越窑衰落后兴起的龙泉窑,受到了统治者的重视,“龙泉县窑”青瓷以土贡形式进入宫廷。南宋,龙泉窑烧制出乳浊釉产品,大窑窑场出产的白胎乳浊釉青瓷以特贡的方式成为宫廷用瓷,该窑场属于州府一级的官窑。元代及明代,龙泉大窑仍... 北宋晚期继越窑衰落后兴起的龙泉窑,受到了统治者的重视,“龙泉县窑”青瓷以土贡形式进入宫廷。南宋,龙泉窑烧制出乳浊釉产品,大窑窑场出产的白胎乳浊釉青瓷以特贡的方式成为宫廷用瓷,该窑场属于州府一级的官窑。元代及明代,龙泉大窑仍为宫廷用瓷的产地,元代龙泉窑青瓷上的“使司帅府公用”的铭文,明代龙泉窑青瓷上的“官”字,都表明龙泉大窑窑场作为州府一级的官窑的性质并未因朝代的更迭而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泉 宫廷用瓷 官窑 龙泉县志
原文传递
垦田而居的民族——畲族
19
作者 明伟 《中国民族教育》 2012年第1期26-26,共1页
我国的畲族总人口约75万人.主要分布在福建、浙江、江西、广东、贵州、安徽、湖南等7个省部分县市的山区,其中90%以上居住在福建、浙江的广大山区。“畲”字有“垦田而居者”之意。清朝光绪年间《龙泉县志》记载“民以畲名,其善田... 我国的畲族总人口约75万人.主要分布在福建、浙江、江西、广东、贵州、安徽、湖南等7个省部分县市的山区,其中90%以上居住在福建、浙江的广大山区。“畲”字有“垦田而居者”之意。清朝光绪年间《龙泉县志》记载“民以畲名,其善田者也”。南宋末年,“畲”开始被用作民族的名称。元代以来,“畲民”逐渐成为对畲族的称谓.普遍出现在汉文史书上。新中国成立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畲族 民族 龙泉县志 新中国成立 光绪年间 汉文史书 总人口 福建
原文传递
读《菽园杂记》“青瓷”条札记
20
作者 蔡小辉 《东方博物》 2021年第3期89-96,共8页
由于宋代《龙泉志》与明初《龙泉县志》的佚失,使《菽园杂记》所引“青瓷”条内容的时代性产生争议。本文从明代龙泉金村窑的烧造、志书的定名体例、龙泉窑青瓷釉色审美时代性以及对“县官未尝见”句的语境理解等方面,再次对“青瓷”条... 由于宋代《龙泉志》与明初《龙泉县志》的佚失,使《菽园杂记》所引“青瓷”条内容的时代性产生争议。本文从明代龙泉金村窑的烧造、志书的定名体例、龙泉窑青瓷釉色审美时代性以及对“县官未尝见”句的语境理解等方面,再次对“青瓷”条的时代性进行了思考,认为《菽园杂记》所引“青瓷”条内容来自于明初版本的《龙泉县志》,所记录的内容反映的是明初龙泉窑的生产与销售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村窑 龙泉县志 绿豆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