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4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PRD型价值函数的永磁同步电机模型预测转矩控制
1
作者 丁志强 《无线互联科技》 2024年第4期6-10,共5页
针对模型预测转矩控制(Model Predictive Torque Control,MPTC)算法在模型参数失配时鲁棒性较差的问题,文章在永磁同步电机MPTC控制系统中提出一种比例-谐振-微分(Proportion-Resonant-Differentiation,PRD)型价值函数,通过谐振误差运... 针对模型预测转矩控制(Model Predictive Torque Control,MPTC)算法在模型参数失配时鲁棒性较差的问题,文章在永磁同步电机MPTC控制系统中提出一种比例-谐振-微分(Proportion-Resonant-Differentiation,PRD)型价值函数,通过谐振误差运算对指定频率的谐波可以进行有选择的补偿,因此当谐振频率和电机转速一致时,可对转矩和磁链进行无差的调节跟踪;通过微分误差运算,预测误差变化的趋势,抑制转矩和磁链误差的振荡变化。仿真结果证明,采用PRD型价值函数的MPTC,动态响应快且能够抑制转矩和磁链纹波,降低MPTC对模型参数的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测转矩控制 价值函数 prd控制器 鲁棒性 永磁同步电机
下载PDF
有效降解PRD钻井液的低温破胶剂JPC室内研究 被引量:27
2
作者 马美娜 许明标 +3 位作者 唐海雄 张俊斌 王昌军 王晓亮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89-291,共3页
用PRD聚合物钻井液钻井完钻后,须对井筒内余留的钻井液实施破胶处理,以免钻井液污染地层。常用的氧化荆破胶法低温破胶效果差。本文报道低温破胶刑JPC的实验研究结果。实验钻井液(胶液)为0.65%PF-VIS增粘的PRD钻井液。用破胶率即... 用PRD聚合物钻井液钻井完钻后,须对井筒内余留的钻井液实施破胶处理,以免钻井液污染地层。常用的氧化荆破胶法低温破胶效果差。本文报道低温破胶刑JPC的实验研究结果。实验钻井液(胶液)为0.65%PF-VIS增粘的PRD钻井液。用破胶率即以空白处理胶液为基准的破胶剂处理胶液表观粘度降低率表示破胶效果。在包括强氧化性酸、盐、碱的9种化学(生化)刑中,JPC的50℃、4h破胶率最高,为95.2%(加量1.0%),α-葡糖酶次之,为72.1%(加量1.5%),其余均低于50%。JPC的破胶率随加量增大而增大,加量≥1.5%时趋于恒定,适宜加量为2.0%;破胶温度升高(21-95℃)或破胶时间延长(0.5~5.0h)时破胶率增大,加量2.0%、50℃、3h破胶率超过90%,破胶液21℃表现粘度为4.0mPa·s。JPC对储层无伤害,注入2.0%的JPC海水溶液4.5PV时,南海西江23—1油藏岩心渗透率不降低,油相渗透率在注入煤油7.0PV时完全恢复。图3表3参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胶剂 prd聚合物钻井液 井底处理 破胶降粘 低温
下载PDF
PRD钻井液井壁稳定及储层保护试验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罗觉生 范山鹰 +2 位作者 向兴金 陈志忠 刘庆华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z1期72-73,共2页
室内采用动态方法研究了PRD钻开液与在岩心端面上的滤饼形成时间及该滤饼耐各完井工作液的冲刷性;采用浊度方法研究了PRD钻开液与完井作业液的配伍性。结果表明,PRD钻开液在岩心端面形成滤饼时间短,可耐各完井工作液冲刷,能有效稳定井壁... 室内采用动态方法研究了PRD钻开液与在岩心端面上的滤饼形成时间及该滤饼耐各完井工作液的冲刷性;采用浊度方法研究了PRD钻开液与完井作业液的配伍性。结果表明,PRD钻开液在岩心端面形成滤饼时间短,可耐各完井工作液冲刷,能有效稳定井壁;与完井工作液配伍性良好,滤饼经破胶后岩心渗透率恢复值平均达80%以上,有利于储层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d钻开液 滤饼 冲刷 配伍性 井壁稳定 储层保护
下载PDF
弱电网下光伏并网逆变器自适应准PRD控制方法 被引量:21
4
作者 刘桂花 石桐 +1 位作者 马田源 王卫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2-117,共6页
当光伏并网逆变器接入弱电网时,较高的电网等效阻抗值使逆变器控制系统带宽减小、控制性能下降。针对此问题,提出自适应准比例谐振微分(PRD)控制方法,该方法首先对传统PI控制器进行改进,采用准PRD控制器实现零稳态误差跟踪并扩大系统带... 当光伏并网逆变器接入弱电网时,较高的电网等效阻抗值使逆变器控制系统带宽减小、控制性能下降。针对此问题,提出自适应准比例谐振微分(PRD)控制方法,该方法首先对传统PI控制器进行改进,采用准PRD控制器实现零稳态误差跟踪并扩大系统带宽,然后采用双谐波电流注入法实现对弱电网阻抗的在线检测,最后将检测到的电网阻抗值作为控制量在线调整准PRD控制器参数,实现并网逆变器对弱电网阻抗的自适应控制。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实现对参考信号良好的稳态跟踪特性和动态响应性能,提高系统对时变电网阻抗的自适应性,改善并网电能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电网 prd控制 电网阻抗 自适应控制
下载PDF
用花粉管通道法导入Prd 29A:DREB 1A融合基因获得转基因小麦植株 被引量:4
5
作者 梁高峰 押辉远 +2 位作者 谷运红 宋笑明 秦广雍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56-259,共4页
采用花粉管通道法遗传转化技术,将Prd29 A:DREB1 A融合基因导入小麦品种温麦19。共处理温麦19的小花800朵,获得241粒种子,结实率为30.9%,通过PCR检测和GUS组织化学分析,证明外源的Prd29 A:DREB1 A融合基因已经整合到其中5个T0代植株的... 采用花粉管通道法遗传转化技术,将Prd29 A:DREB1 A融合基因导入小麦品种温麦19。共处理温麦19的小花800朵,获得241粒种子,结实率为30.9%,通过PCR检测和GUS组织化学分析,证明外源的Prd29 A:DREB1 A融合基因已经整合到其中5个T0代植株的基因组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花粉管通道法 prd 29A:DREB 1A 融合基因
下载PDF
LF13-1油田PRD钻完井液体系储层保护效果优化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赵峰 唐洪明 +2 位作者 张俊斌 林海春 刘鹏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10年第6期88-90,共3页
LF13-1油田主力储层以中孔高渗为主,孔喉粗大、连通性好、敏感性矿物含量低,油田开发时采用无固相PRD钻完井液体系保护储层。动态损害评价实验结果表明,PRD钻完井液体系对高渗透储层保护效果欠佳。出于重点保护高渗透储层又不影响中低... LF13-1油田主力储层以中孔高渗为主,孔喉粗大、连通性好、敏感性矿物含量低,油田开发时采用无固相PRD钻完井液体系保护储层。动态损害评价实验结果表明,PRD钻完井液体系对高渗透储层保护效果欠佳。出于重点保护高渗透储层又不影响中低渗储层保护的目的,提出选择性暂堵技术对PRD钻井液体系进行优化。通过优选,建议在PRD钻井液体系中加入5%150~300目刚性暂堵颗粒。优化后的PRD钻井液体系具有封堵快、泥饼致密、滤失量低的特点,对高渗透储层的保护效果大幅度提升,而对中低渗储层保护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F13-1油田 高渗透储层 储层保护 无固相prd钻井液 选择性暂堵
下载PDF
低渗储层PRD钻井液微细固相的絮凝性能优化 被引量:4
7
作者 白超峰 黄凯文 +3 位作者 张崇 余意 岳前升 吴洪特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6-48,100-101,共3页
以东方某低渗透气田储层为例,分别测试了重晶石粉、超细碳酸钙、膨润土粉、泥岩钻屑(储层段)在液相里的粒径分布情况,评价了他们对储层的损害程度,发现造浆膨润土和水化后泥岩,由于大部分颗粒在微米和亚微米级,对岩心渗流通道造成了堵... 以东方某低渗透气田储层为例,分别测试了重晶石粉、超细碳酸钙、膨润土粉、泥岩钻屑(储层段)在液相里的粒径分布情况,评价了他们对储层的损害程度,发现造浆膨润土和水化后泥岩,由于大部分颗粒在微米和亚微米级,对岩心渗流通道造成了堵塞。因此优选出了絮凝剂PL-1,其在加量为0.1%时对微细固相具有好的絮凝能力,并能明显增强钻井液的储层保护能力,被优化后的PRD钻井液污染的岩心,渗透率恢复值由优化前的66.9%提高到79.7%,而且钻井液的滤失造壁性也得到了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储藏 防止地层损害 微细固相 絮凝剂 prd钻井液
下载PDF
生物钟基因突变型prd-4对野生型prd-4^+呈不完全显性 被引量:2
8
作者 刘秋云 J.C.Dunlap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8年第1期80-85,共6页
运用异核体对生物钟基因突变型prd-4和野生型prd-4+的显隐性关系进行了研究。经多次回交除去10多个异核体不相容位点的等位基因差异。在回交前分别导入肌醇缺陷型和泛酸缺陷型突变。回交后代分别含有上述两遗传突变,并分... 运用异核体对生物钟基因突变型prd-4和野生型prd-4+的显隐性关系进行了研究。经多次回交除去10多个异核体不相容位点的等位基因差异。在回交前分别导入肌醇缺陷型和泛酸缺陷型突变。回交后代分别含有上述两遗传突变,并分别含有prd-4和prd-4+位点。由于遗传互补,从回交后代构建的异核体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异核体的prd-4/prd-4+核比例即为肌醇缺陷型/泛酸缺陷型核比例。分别在25℃和29℃确定异核体近似日周期。结果表明prd-4对pr-4+呈不完全显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核体 显隐性 生物钟 突变型 野生型
下载PDF
Space view of the decadal variation for typical air pollutants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PRD) region in China
9
作者 Zifeng WANG Min SHAO +6 位作者 Liangfu CHEN Minghui TAO Liuju ZHONG Duohong CHEN Meng FAN Yang WANG Xinhui WANG 《Frontiers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5期129-142,共14页
The Pearl River Delta (PRD) is one of the most industrialized, urbanized and populated regions in China, and thus has been long suffering from severe air pollutions. Space data provide a unique perspective for inves... The Pearl River Delta (PRD) is one of the most industrialized, urbanized and populated regions in China, and thus has been long suffering from severe air pollutions. Space data provide a unique perspective for investigating the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at a regional scale. By utilizing multiple satellite retrievals from 2005 to 2013, this study presented, for the first time, the spatial patterns and temporal trends of typical air pollutants over PRD and its vicinity. As viewed from space, aerosol optical depth (AOD), NO2 and SO2 all had their higher values at the central part of PRD, and showed clear descending gradients as moving to the outskirt of this region. As to the inter-annual variation, all these pollutants had decreasing trends in PRD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which generally agreed with the relevant in situ measurements. However, the satellite retrievals differed from ground measurements when addressing NO2 and SO2 in the vicinity of PRD. This work also provides the inter-comparison among PRD and three other metropolitan clusters in China: PRD had relatively high AOD, moderate NO2 and low SO2 levels, and it was the only region achieving the effective reduction of NO2 and SO2 during last decade. Unlike the previous three pollutants, HCHO observed by satellite showed very special patterns: it had a relatively homogeneous spatial distribution over both of PRD and its vicinity, and presented an opposite increasing trend from 2005 to 2010. Moreover, PRD had the highest HCHO level among all the metropolitan clusters, hinting a considerable contribution of biogenic origins of HCHO in PR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Pearl River Delta (prd) Satellite monitoring Regional air quality Long-term trend HCHO
原文传递
LF15-1油田ZJ10灰岩储层PRD钻完井液体系优化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晋玲 赵峰 +3 位作者 唐洪明 徐诗雨 邢希金 王珊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84-87,共4页
LF15-1油田ZJ10灰岩储层为孔隙型储层,以中、低孔低渗为主,储层孔吼较小,裂缝不发育,钻完井液对储层存在不同程度的伤害。从储层基本特征、储层敏感性评价及目前所用钻井液性能评价着手,分析了储层潜在的损害因素,开展了储层保护钻完井... LF15-1油田ZJ10灰岩储层为孔隙型储层,以中、低孔低渗为主,储层孔吼较小,裂缝不发育,钻完井液对储层存在不同程度的伤害。从储层基本特征、储层敏感性评价及目前所用钻井液性能评价着手,分析了储层潜在的损害因素,开展了储层保护钻完井液体系优选研究。基于选择性暂堵技术,得到了PRD钻完井液体系具体配方,建议在钻井液体系中加入0.7%PFVIS和2.0%PF-FLO;在完井液体系中加入5%PF-JPC和2%CA101-4。动态损害实验评价表明,优选的PRD钻完井液体系对储层保护效果显著,液相侵入深度及表皮系数下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完井液 储层保护 孔隙型储层 prd LF15-1油田
下载PDF
环保型PRD钻开液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段连超 罗健生 +5 位作者 李自立 刘自明 耿铁 陈忠华 孙强 刘克清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2年第4期358-362,共5页
针对大位移井和水平井储层段存在携带钻屑及起下钻困难等问题,研制了一种井眼清洁能力强的环保型PRD钻开液。该钻开液主要处理剂是极易生物降解的天然高分子聚合物。PRD钻开液的BOD5/CODCr为0.42;溶解氧(DO)衰减法评价结果表明,PF-VIS及... 针对大位移井和水平井储层段存在携带钻屑及起下钻困难等问题,研制了一种井眼清洁能力强的环保型PRD钻开液。该钻开液主要处理剂是极易生物降解的天然高分子聚合物。PRD钻开液的BOD5/CODCr为0.42;溶解氧(DO)衰减法评价结果表明,PF-VIS及PF-FLO两种天然高分子聚合物易生物降解;PRD钻开液生物毒性检验结果符合一级海区生物毒性允许值要求;LSRV(低剪切速率黏度)高达60000mPa·s,携带及悬浮钻屑能力很强,不会形成岩屑床,岩心渗透率恢复值在90%以上,对储层伤害很小。该钻开液用在我国渤海、东海、南海西部、南海东部及新疆等油田,油气产量有较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d钻开液 生物降解 生物毒性 渗透率恢复值
下载PDF
PRD无固相修井液酸性破胶技术 被引量:4
12
作者 龚云蕾 廖云虎 +2 位作者 陈霄 彭建峰 张德政 《新疆石油天然气》 CAS 2018年第4期33-36,106,共5页
为解除PRD无固相修井液对储层造成的固相侵入伤害,构建了新型酸性破胶剂HJD-W。HJD-W在90℃×5h条件下,腐蚀率仅为0.9919g/(m^2·h),对PRD原液的破胶率高达78.4%。PRD污染后的岩芯渗透率损失率为47.6%,污染后的岩芯经HJD-W处理... 为解除PRD无固相修井液对储层造成的固相侵入伤害,构建了新型酸性破胶剂HJD-W。HJD-W在90℃×5h条件下,腐蚀率仅为0.9919g/(m^2·h),对PRD原液的破胶率高达78.4%。PRD污染后的岩芯渗透率损失率为47.6%,污染后的岩芯经HJD-W处理后岩芯渗透率恢复率高达107%。HJD-W在涠洲油田W15井进行现场应用,油井产油量提高2.21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d 酸性破胶剂 聚合物堵塞 储层伤害 破胶效果
下载PDF
PRD射孔液在渤海湾大斜度井的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冯哲 金鑫 +1 位作者 张飞 刘国振 《海洋石油》 CAS 2014年第2期78-80,114,共4页
渤海湾的油田大部分为砂岩储层,地层胶结较为疏松,在完井作业负压射孔过程中,地层出砂较为严重,增加了射孔枪遇卡的风险,尤其是在大斜度套管井的射孔作业中,常规的射孔液不能满足作业的要求。采用PRD射孔液,能够在射孔段形成薄的泥饼,... 渤海湾的油田大部分为砂岩储层,地层胶结较为疏松,在完井作业负压射孔过程中,地层出砂较为严重,增加了射孔枪遇卡的风险,尤其是在大斜度套管井的射孔作业中,常规的射孔液不能满足作业的要求。采用PRD射孔液,能够在射孔段形成薄的泥饼,减少地层出砂,减少射孔液漏失进入地层,保护油藏,而通过后期破胶又可以清除泥饼,因而不会堵塞油流通道。PRD射孔液提高了射孔作业的安全性,减少了事故的发生,同时提高了油井完井的完善程度,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 大斜度井 射孔完井 prd射孔液
下载PDF
基于KZ滤波分析气象对珠三角臭氧趋势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邬双双 陈梓超 +3 位作者 薛鑫 吴燕星 董俊杰 刘润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05-1911,共7页
基于2015~2021年珠三角臭氧(O_(3))监测数据以及再分析的气象资料,利用Kolmogorov-Zurbenko(KZ)滤波和逐步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O_(3)长期趋势和气象因素之间的关系,量化气象和非气象对珠三角O_(3)日最大8h平均浓度(MDA8O_(3))长期趋势... 基于2015~2021年珠三角臭氧(O_(3))监测数据以及再分析的气象资料,利用Kolmogorov-Zurbenko(KZ)滤波和逐步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O_(3)长期趋势和气象因素之间的关系,量化气象和非气象对珠三角O_(3)日最大8h平均浓度(MDA8O_(3))长期趋势的贡献.结果表明:2015~2021年珠三角MDA8O_(3)增长明显,夏季和秋季O_(3)污染尤为严重.KZ滤波分离出的MDA8O_(3)短期、季节和长期3个分量分别占原始序列方差的60.84%、24.96%和4.33%,各分量之间相互独立,3个分量均与太阳辐射、温度和边界层高度呈正相关,与云量、相对湿度、风速和850hPa经向风呈负相关.此外,气象和非气象影响能分别解释大约64.3%(2.77μg/(m^(3)·a))和35.7%(1.53μg/(m^(3)·a))的MDA8O_(3)长期趋势的增长率(4.29μg/(m^(3)·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三角 KZ滤波 臭氧 气象
下载PDF
乡村都市化:理论思考与珠三角的实践
15
作者 周大鸣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32-340,共9页
文章在乡村都市化这一概念的基础上,对乡村都市化相关的理论进行了思考。并结合历史上与国内外的乡村发展历程,提出乡村都市化是中国乡村发展的必要路径。这主要是基于中国在发展过程中所呈现出的两个问题:一是过密化、市场网络断裂和... 文章在乡村都市化这一概念的基础上,对乡村都市化相关的理论进行了思考。并结合历史上与国内外的乡村发展历程,提出乡村都市化是中国乡村发展的必要路径。这主要是基于中国在发展过程中所呈现出的两个问题:一是过密化、市场网络断裂和人口迁移的限制;二是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不同步。文章以珠三角为案例,探讨了珠三角地区自改革开放以来,在乡村都市化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并为珠三角地区乡村都市化再研究提出了问题与方向。乡村都市化研究需要与乡村振兴以及中国式现代化相结合,才能在未来进行更有针对性的相关学术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都市化 乡村振兴 中国式现代化 珠三角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秋季典型光化学污染过程中的臭氧来源分析 被引量:40
16
作者 陈皓 王雪松 +2 位作者 沈劲 陆克定 张远航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20-630,共11页
利用区域空气质量模型CAMx模拟珠江三角洲地区(简称珠三角)2009年11月臭氧浓度演变过程,运用臭氧源识别技术(OSAT)对其中两个典型的光化学污染日进行臭氧来源识别,并与清洁日的情况做对照分析。结果表明,广州市区和东莞的排放对本... 利用区域空气质量模型CAMx模拟珠江三角洲地区(简称珠三角)2009年11月臭氧浓度演变过程,运用臭氧源识别技术(OSAT)对其中两个典型的光化学污染日进行臭氧来源识别,并与清洁日的情况做对照分析。结果表明,广州市区和东莞的排放对本地及珠三角西南部臭氧贡献很大(15-30μL/m3),深圳宝安区排放对珠江口有明显的贡献(15-25μL/m3)。流动源和溶剂使用源是珠三角臭氧生成最主要的两类前体物排放源,主要影响范围覆盖珠三角的中部和西部,流动源对佛山和江门交界地区的臭氧小时浓度贡献可达50μL/m3。较高的边界外传输使得珠三角在出现不利污染气象条件的情况下更易发生臭氧污染,但珠三角的前体物排放是造成污染时段臭氧浓度升高的主要原因,控制珠三角内的污染源排放对控制臭氧污染具有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三角洲 CAMX 臭氧 OSAT
下载PDF
单相光伏逆变器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31
17
作者 周林 张林强 +3 位作者 廖波 龙崦平 李怀花 杜金其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5-30,共6页
为了解决准比例谐振(proportional-resonant,PR)控制器不能提供相角补偿的缺点,对准PR控制原理进行了分析,在准PR控制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提出了准比例微分谐振(proportional-resonant differential,PRD)控制。在不改变原准PR控制... 为了解决准比例谐振(proportional-resonant,PR)控制器不能提供相角补偿的缺点,对准PR控制原理进行了分析,在准PR控制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提出了准比例微分谐振(proportional-resonant differential,PRD)控制。在不改变原准PR控制特性的基础上弥补了准PR控制器不能补偿相角的缺点,通过分析比较得出:准PRD控制在稳定性和稳态误差2方面比传统比例微分积分控制和准PR响应效果优越。推导了准PRD控制参数的设计过程,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准PRD控制能有效减小动态响应时间,从而验证了准PRD控制方法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逆变器 比例积分微分控制 准比例谐振控制 准比例微分谐振控制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PM_(10)的相互影响研究 被引量:33
18
作者 胡晓宇 李云鹏 +2 位作者 李金凤 王雪松 张远航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19-524,共6页
利用Models-3/CMAQ模拟系统,对珠江三角洲地区2006年10月的大气PM10污染进行模拟研究。通过敏感性分析,获得各城市PM10浓度随不同污染源削减的变化情况,量化出城市间空气污染的相互影响。结果显示,珠江三角洲地区已形成PM10区域性污染... 利用Models-3/CMAQ模拟系统,对珠江三角洲地区2006年10月的大气PM10污染进行模拟研究。通过敏感性分析,获得各城市PM10浓度随不同污染源削减的变化情况,量化出城市间空气污染的相互影响。结果显示,珠江三角洲地区已形成PM10区域性污染的格局,广州、佛山、江门、东莞等地是珠三角地区PM10的重要源贡献区域。提出相对敏感系数作为表征外来源影响程度的指标,珠海、江门、中山、佛山等地的PM10浓度受到外来源的显著影响,城市间输送已成为造成珠三角地区PM10污染的重要因素。对重点城市源的合理削减和有效控制,以及城市群的统一规划、相互协作、联防联控是改善珠三角地区空气质量的唯一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三角洲 PM10 区域性污染 相对敏感系数
下载PDF
WRF模式中微物理和积云参数化方案的对比试验 被引量:41
19
作者 廖镜彪 王雪梅 +2 位作者 夏北成 王体健 王志铭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61-470,共10页
为了研究微物理参数化方案对珠江三角洲(简称珠三角)降水模拟的影响,利用WRF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在3 km模式分辨率下,在微物理方案为WSM6方案条件下,选用KF、BMJ、GD以及G3等四种积云参数化方案对2010年5月14日广东珠三角地区的一次暴... 为了研究微物理参数化方案对珠江三角洲(简称珠三角)降水模拟的影响,利用WRF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在3 km模式分辨率下,在微物理方案为WSM6方案条件下,选用KF、BMJ、GD以及G3等四种积云参数化方案对2010年5月14日广东珠三角地区的一次暴雨过程进行了模拟试验。结果显示,KF方案对于降水带和降水量的模拟与实况较为一致。在积云参数化方案为KF条件下,分别选用Kessler、Lin et al、WSM 3、WSM5、Ferrier(New eta)和WSM6等6种微物理方案再次对这次暴雨过程进行模拟试验,模拟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选用Lin et al微物理方案时,模式较好地模拟出了强降水雨带的位置和降水强度;而其他5种参数方案的模拟效果均不好,降水量明显偏小,雨带位置偏差较大;同时对低空急流、K指数和上升速度等物理量分析可知,Lin et al方案能较好地模拟出降水实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RF模式 微物理参数化方案 积云参数化方案 降水 珠三角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秋季典型气象条件对O_3和PM10污染的影响 被引量:30
20
作者 张浩月 王雪松 +1 位作者 陆克定 张远航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65-576,共12页
利用化学传输模式(CMAQ)系统对珠江三角洲(珠三角)地区2008年秋季的气象场、O3和PM10的污染状况进行模拟,研究典型气象条件对O3和PM10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2008年秋季珠三角受冷空气过程影响,污染特征具有周期性,冷空气过境期间空气质... 利用化学传输模式(CMAQ)系统对珠江三角洲(珠三角)地区2008年秋季的气象场、O3和PM10的污染状况进行模拟,研究典型气象条件对O3和PM10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2008年秋季珠三角受冷空气过程影响,污染特征具有周期性,冷空气过境期间空气质量良好,冷空气过境前期和回暖期污染严重。1)过境前期如处于冷锋前部型天气控制下,珠三角近地面形成逆温层,混合层高度较低,早晨累积前日夜间生成的PM10,造成珠三角北部和中部污染;O3日间和PM10夜间污染区域分布在偏北风的下风向,造成珠三角南部污染。2)过境前期如处于高压底部型天气控制下,将形成逆温层,垂直输送较差,O3和PM10沿着东北风向水平传输,造成珠三角西南部污染。3)回暖期通常处于变性高压脊型天气控制下,珠三角近地面形成逆温层,受静小风影响,水平输送较差,导致O3和PM10的污染分布在珠三角西部、西北部和中部源排放区,造成持续性局地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三角洲(珠三角) O3 PM10 污染气象条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