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二次检索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共找到849篇文章
< 1 2 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Zn_(1.1)Ga_(1.8)Ge_(0.1)O_(4)透明陶瓷烧结过程的动力学研究
1
作者 汪开强 杨康 +3 位作者 靖正阳 陈博文 涂兵田 王皓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972-1980,共9页
尖晶石型Zn_(1.1)Ga_(1.8)Ge_(0.1)O_(4)是优秀的介电和长余辉基体材料,透明陶瓷的制备有望扩大其应用领域。本文对Zn_(1.1)Ga_(1.8)Ge_(0.1)O_(4)陶瓷的无压烧结动力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Zn_(1.1)Ga_(1.8)Ge_(0.1)O_(4)陶瓷烧结过程的... 尖晶石型Zn_(1.1)Ga_(1.8)Ge_(0.1)O_(4)是优秀的介电和长余辉基体材料,透明陶瓷的制备有望扩大其应用领域。本文对Zn_(1.1)Ga_(1.8)Ge_(0.1)O_(4)陶瓷的无压烧结动力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Zn_(1.1)Ga_(1.8)Ge_(0.1)O_(4)陶瓷烧结过程的致密化和晶粒生长均由O 2-晶界扩散控制,其烧结中期的致密化活化能为(426±35)kJ/mol,烧结末期的晶粒生长活化能为(439±14)kJ/mol。通过将烧结工艺参数控制在“烧结窗口”中,获得了良好的无压烧结体显微结构。经过高温热等静压处理后得到Zn_(1.1)Ga_(1.8)Ge_(0.1)O_(4)透明陶瓷,其光学透过范围为0.3~9μm,在2.5μm处直线透过率达到8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_(1.1)Ga_(1.8)Ge_(0.1)O_(4)尖晶石 透明陶瓷 烧结路径 致密化活化能 晶粒生长活化能 光学透明性
下载PDF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单向复合布防1.1 g破片的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2
作者 巩娜娟 于天 张利 《纺织报告》 2024年第9期5-9,共5页
文章选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纤维和聚氨酯胶黏剂为主体材料,制备了不同结构的单向(UD)复合布,并采用模压工艺将其压制成聚乙烯(PE)板,分别研究纤维性能、胶黏剂性能、胶黏剂质量分数和UD复合布面密度对PE板防1.1 g破片V50值的影... 文章选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纤维和聚氨酯胶黏剂为主体材料,制备了不同结构的单向(UD)复合布,并采用模压工艺将其压制成聚乙烯(PE)板,分别研究纤维性能、胶黏剂性能、胶黏剂质量分数和UD复合布面密度对PE板防1.1 g破片V50值的影响。结果表明:纤维拉伸强度越高,V50值越高;胶黏剂的拉伸性能以及胶黏剂和PE纤维之间的界面性能与V50值相关,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V50值的提高;胶黏剂质量分数越低,V50值越高,但胶黏剂质量分数的降低不能影响UD复合布的后期加工使用性能;UD复合布的面密度越低,V50值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纤维 UD复合布 胶黏剂 PE板 1.1 g破片
下载PDF
均匀化退火工艺对中高强Al-1.1Mg-1.2Si-0.7Mn合金挤压棒材组织性能的影响
3
作者 曲明 《轻合金加工技术》 CAS 2024年第7期13-19,共7页
采用SEM、拉伸测试、硬度分析、电导率测量等仪器和方法研究了均匀化退火工艺对中高强Al-1.1Mg-1.2Si-0.7Mn合金挤压棒材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合金低熔点共晶开始熔化温度为587℃。单级均匀化退火条件下,随均匀化退火温度的升... 采用SEM、拉伸测试、硬度分析、电导率测量等仪器和方法研究了均匀化退火工艺对中高强Al-1.1Mg-1.2Si-0.7Mn合金挤压棒材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合金低熔点共晶开始熔化温度为587℃。单级均匀化退火条件下,随均匀化退火温度的升高,铸锭及挤压制品中Mg_(2)Si逐渐减少,挤压棒材表面粗糙度逐渐降低,但粗晶环厚度显著增加(超过525℃后显著增加)。此外,为研究低温均匀化退火对含Mn相析出程度的影响,还开展了低温(430℃3 h)+高温(550℃8 h)和高温(550℃8 h)+低温(430℃3 h)的双级均匀化退火试验,双级均匀化对控制含Mn相析出、抑制粗晶作用不明显。不同工艺均匀化退火的铸锭对挤压棒材T6态性能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匀化退火 Al-1.1Mg-1.2Si-0.7Mn合金 挤压棒材 粗晶环 共晶组织
下载PDF
反向GOM(1.1)模型及其在农药降解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6
4
作者 刘金英 杨天行 王淑玲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91-94,共4页
给出了反向GOM( 1 1 )模型的一种简单的直接计算方法 ,并结合理想模型、实际模型将该方法与文[6 ]GOM( 1 1 )模型、GM( 1 1 )模型的计算方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 :文中给出的计算方法精度优于后两者 ;GM( 1 1 )模型同样也适用于单... 给出了反向GOM( 1 1 )模型的一种简单的直接计算方法 ,并结合理想模型、实际模型将该方法与文[6 ]GOM( 1 1 )模型、GM( 1 1 )模型的计算方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 :文中给出的计算方法精度优于后两者 ;GM( 1 1 )模型同样也适用于单调递减数据列的拟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 反向GOM(1.1)模型 GM(1.1)模型 加权系数 农药降解分析 计算方法
下载PDF
GB/T1.1—2009相对于GB/T1.1—2000的主要技术变化
5
作者 李铭 《数字与缩微影像》 2010年第3期40-44,共5页
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已经发布实施,并取代了GB/T 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和GB/T 1.2-2002《标准化工作导则第2部分: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 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已经发布实施,并取代了GB/T 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和GB/T 1.2-2002《标准化工作导则第2部分: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GB/T 1.1—2009以GB/T 1.1—2000为主,整合了GB/T 1.2—2002的部分内容。论述标准新版本相对于旧版本的主要技术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B/T1.1—2009 GB/T1.1—2000 国家标准 编写规则
下载PDF
GB/T 1.1-2009相对于GB/T 1.1-2000的主要技术变化
6
作者 李铭 《现代电影技术》 2010年第8期34-40,共7页
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已经发布实施,并取代了GB/T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和GB/T1.2-2002《标准化工作导则第2部分: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GB/T... 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已经发布实施,并取代了GB/T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和GB/T1.2-2002《标准化工作导则第2部分: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GB/T1.1-2009以GB/T1.1-2000为主,整合了GB/T1.2-2002的部分内容。本文分封面、目次、前言、引言、专利、标准名称、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技术要素的选择、条款类型、技术要素的表述、无标题条、附录、标准化项目标记、排版规则等若干专项来论述标准新版本相对于旧版本的主要技术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B/T1.1-2009 GB/T1.1-2000 国家标准 编写规则
下载PDF
商陆皂甙甲治疗大鼠抗-Thy1.1系膜增生性肾炎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9
7
作者 张克非 张亮 +4 位作者 吴雄飞 张祥贵 于泓 易杨华 赵士启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62-664,共3页
目的 观察商陆皂甙甲 (Es A)对 Wistar大鼠抗 - Thy1.1系膜增生性肾炎模型的治疗效果。方法 制备鼠抗 - Thy1.1系膜增生性肾炎模型 ,随机分为 Es A治疗组、地塞米松 (DXM)治疗组、未治疗组 (模型组 )。另设正常对照组。观察 Es A、DX... 目的 观察商陆皂甙甲 (Es A)对 Wistar大鼠抗 - Thy1.1系膜增生性肾炎模型的治疗效果。方法 制备鼠抗 - Thy1.1系膜增生性肾炎模型 ,随机分为 Es A治疗组、地塞米松 (DXM)治疗组、未治疗组 (模型组 )。另设正常对照组。观察 Es A、DXM治疗 7d后大鼠血清尿素氮、肌酐、2 4 h尿蛋白定量及肾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所有模型大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尿蛋白定量升高、有核细胞计数增多及系膜区面积扩张均具显著性差异 (P<0 .0 0 1~0 .0 5 ) ;Es A、DXM治疗组与未治疗组比较 ,尿蛋白定量降低、有核细胞计数减少及系膜区面积减小具显著性差异(P<0 .0 0 1~ 0 .0 1)。结论  Es A对大鼠抗 - Thy1.1肾炎有减少尿蛋白排泄、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及系膜基质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陆皂甙甲 抗-Thy1.1系膜增生性肾炎 动物模型
下载PDF
BCC_CSM1.1气候模式年代际试验对中国气候的回报能力评估 被引量:7
8
作者 魏麟骁 辛晓歌 +3 位作者 程炳岩 吴统文 郭渠 李永华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94-302,共9页
对比国家气候中心耦合模式BCC_CSM1.1提交CMIP5的历史(Historical)试验和年代际(Decadal)回报试验对中国气候及其年代际变化的模拟。结果表明,Decadal试验回报的中国降水气候分布更接近观测,回报的中国东部气温和降水的年代际距平误差比... 对比国家气候中心耦合模式BCC_CSM1.1提交CMIP5的历史(Historical)试验和年代际(Decadal)回报试验对中国气候及其年代际变化的模拟。结果表明,Decadal试验回报的中国降水气候分布更接近观测,回报的中国东部气温和降水的年代际距平误差比Historical试验减小明显。对于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末的中国东部降水年代际变化,Decadal试验能回报出长江中下游降水增多的特征,但Historical试验模拟的降水变化与观测相反。由于Decadal试验和Historical试验的区别之一是后者利用观测海温资料进行了初始化,为了探讨观测海温信息的重要性,进一步将Decadal试验与恢复(Nudging)试验(即模式积分过程中,模拟海温始终向观测海温恢复)的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发现Nudging试验能够较好地模拟出"南涝北旱"型降水变化,也能够模拟出相应的东亚急流增强且偏南的特征。这表明气候模式对海温的回报能力是影响其对东亚气候年代际异常模拟的一个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CC_CSM1.1 耦合模式 年代际 降水 回报
下载PDF
绵羊KAP1.1基因克隆与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11
9
作者 冯静 杨华 +4 位作者 宋天增 杨剑波 石国庆 徐从祥 黄锡霞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720-1724,共5页
本研究以768只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军垦型)为实验材料,采用测序和PCR技术分析KAP1.1(B2A)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测序表明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军垦型)KAP1.1基因存在30 bp的插入/缺失,12%PAGE电泳证实KAP1.1基因存在6种基因型:(341 bp)AA型、(... 本研究以768只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军垦型)为实验材料,采用测序和PCR技术分析KAP1.1(B2A)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测序表明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军垦型)KAP1.1基因存在30 bp的插入/缺失,12%PAGE电泳证实KAP1.1基因存在6种基因型:(341 bp)AA型、(311 bp)BB型、(281 bp)CC型、(341 bp/311 bp)AB型、(341 bp/281 bp)AC型和(311 bp/281 bp)BC型,基因型频率依次为0.0208、0.5534、0.0260、0.1589、0.0456和0.1953。检测到A、B和C3个等位基因,基因频率依次为0.1230、0.7305和0.1465。研究结果将为开展优质细毛羊毛性状功能基因的研究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军垦型) KAP1.1 SNP 基因克隆
下载PDF
雷公藤多甙对抗Thy1.1抗体肾炎蛋白尿和足细胞裂隙膜相关分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万毅刚 孙伟 +4 位作者 汪洋 章洁 李明 阮建国 清水不二雄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094-1102,共9页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甙(multi-glycoside of 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f.,GTW)对抗Thy1.1抗体肾炎蛋白尿和足细胞裂隙膜相关分子(nephrin、podocin)表达的影响。方法经尾静脉一次性注射500μg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Ab)1-22-...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甙(multi-glycoside of 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f.,GTW)对抗Thy1.1抗体肾炎蛋白尿和足细胞裂隙膜相关分子(nephrin、podocin)表达的影响。方法经尾静脉一次性注射500μg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Ab)1-22-3建立大鼠抗Thy1.1抗体肾炎模型。14只大鼠随机分为GTW干预组(简称GTW组)和安慰剂干预组(简称造模组)。实验1中,在注射抗体前3天,经灌胃给予GTW〔75mg/(kg.d)〕或安慰剂,直至造模后第14天,处死大鼠;实验2中,在注射抗体同时,经灌胃给予GTW〔100mg/(kg.d)〕或安慰剂,直至造模后第7天,处死大鼠。分别观察14天内或7天内模型鼠24h尿蛋白排泄量(urinary protein excretion,Upro)动态变化。在第14天或第7天,处死大鼠后,取出肾脏,分别观察肾小球形态学变化、肾小球内巨噬细胞浸润、肾小球内nephrin、podocin及其核酸表达。结果实验1中,GTW抑制抗Thy1.1抗体肾炎蛋白尿和系膜损伤,在第14天,对肾小球内nephrin、podocin免疫荧光染色强度无影响;实验2中,GTW改善抗Thy1.1抗体肾炎蛋白尿、系膜损伤、肾小球内巨噬细胞浸润,而且,在第7天,显著增强肾小球内nephrin、podocin及其核酸表达。结论在抗Thy1.1抗体肾炎中,nephrin、podocin表达的减弱可能会促进系膜损伤和蛋白尿。GTW改善系膜损伤和蛋白尿的作用,很可能是通过增强nephrin、podocin表达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多甙 抗Thy1.1抗体肾炎 足细胞 裂隙膜相关分子
下载PDF
茶树硝态氮转运蛋白NRT1.1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杨亦扬 胡雲飞 +3 位作者 万青 李荣林 王枫 阮建云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05-512,共8页
以茶树(Camellia sinensis(L.))品种龙井43为试材,采用PCR结合RACE技术,克隆得到硝态氮转运蛋白基因(NRT1.1)的c DNA全长序列,基因序列全长1 880 bp,其中开放阅读框(ORF)1 788 bp,编码595个氨基酸,预测蛋白质分子量为65.9 k D,理论等电... 以茶树(Camellia sinensis(L.))品种龙井43为试材,采用PCR结合RACE技术,克隆得到硝态氮转运蛋白基因(NRT1.1)的c DNA全长序列,基因序列全长1 880 bp,其中开放阅读框(ORF)1 788 bp,编码595个氨基酸,预测蛋白质分子量为65.9 k D,理论等电点为8.99,命名为Cs NRT1.1。序列分析表明,Cs NRT1.1与葡萄NRT1.1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最高。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对Cs NRT1.1的氨基酸理化性质、亲/疏水性、跨膜区域及亚细胞定位进行了预测。实时定量PCR表达分析表明,茶树根和叶片中Cs NRT1.1在1 mol·L^(-1) NO3-处理5 min内均受到抑制,叶部Cs NRT1.1表达量0.5 h后即达到最大值,24 h内各个时间点均高于根部,根中表达量Cs NRT1.1始终低于对照。本研究结果为研究茶树对NO3-的吸收、转运和调控机理提供了分子生物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硝态氮 NRT1.1基因 实时定量PCR
下载PDF
迷迭香酸对大鼠抗Thy1.1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模型氧化应激的影响 被引量:15
12
作者 李林 黄松明 +2 位作者 赵三龙 冯泉城 丁桂霞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5期1174-1175,1180,共3页
目的探讨抗Thy1.1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大鼠肾脏组织氧化与抗氧化系统改变及迷迭香酸(RAD)的干预作用。方法制备兔抗大鼠胸腺细胞免疫血清(ATS),将ATS经尾静脉注射模型组大鼠,诱导其发生MsPGN模型,并以RAD干预。实验设正常对照... 目的探讨抗Thy1.1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大鼠肾脏组织氧化与抗氧化系统改变及迷迭香酸(RAD)的干预作用。方法制备兔抗大鼠胸腺细胞免疫血清(ATS),将ATS经尾静脉注射模型组大鼠,诱导其发生MsPGN模型,并以RAD干预。实验设正常对照组、肾炎模型组、单纯RAD组和RAD干预组。利用分光法分别测定肾脏组织匀浆丙二醛(MDA)水平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在肾炎模型的肾脏组织中MDA水平升高,SOD减少;RAD干预后MDA水平降低,SOD活性增加。结论氧自由基及其诱发的脂质过氧化在MsPGN起病中起重要作用,而RAD则能抑制肾炎的上述改变,具有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迭香酸 抗THy1.1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丙二醛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下载PDF
热处理对LaFe_(11.2)Co_(0.7)Si_(1.1)B_(0.2)合金磁热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9
13
作者 金培育 黄焦宏 +3 位作者 刘翠兰 闫宏伟 邓沅 程娟 《稀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1-64,共4页
在高温(1170℃)下对LaFe11.2Co0.7Si1.1B0.2合金进行0h,1h,3h,6h,24h和72h热处理,测量了其磁热效应,并利用XRD和SEM进行结构和相组织分析。结果表明合金铸态以α-Fe相为主,随着热处理时间增加,α-Fe相逐渐减少,而NaZn13相(1∶13相)增加... 在高温(1170℃)下对LaFe11.2Co0.7Si1.1B0.2合金进行0h,1h,3h,6h,24h和72h热处理,测量了其磁热效应,并利用XRD和SEM进行结构和相组织分析。结果表明合金铸态以α-Fe相为主,随着热处理时间增加,α-Fe相逐渐减少,而NaZn13相(1∶13相)增加,时间太长(72h)α-Fe相组织变大;磁热效应T-ΔTad曲线峰值也随着时间增加,在6h时达到最大值,之后下降,而居里点有所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Fe11.2Co0.7Si1.1B0.2合金 热处理 磁热效应直接测量 磁热效应
下载PDF
碱胁迫应答基因GsSnRK1.1与上游调控因子GsGRIK1互作功能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朱延明 杜建英 +6 位作者 陈超 于洋 孙晓丽 丁晓东 殷奎德 王子君 朱娉慧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1,共11页
研究针对野生大豆蛋白激酶GsGRIK1与GsSnRK1.1相互作用是否参与植物响应碱胁迫,采用生物信息学、分子生物学以及基因工程等技术手段开展系统研究。首先作碱胁迫应答基因GsSnRK1.1和GsGRIK1全长基因克隆功能验证,证明其有显著耐碱功能;... 研究针对野生大豆蛋白激酶GsGRIK1与GsSnRK1.1相互作用是否参与植物响应碱胁迫,采用生物信息学、分子生物学以及基因工程等技术手段开展系统研究。首先作碱胁迫应答基因GsSnRK1.1和GsGRIK1全长基因克隆功能验证,证明其有显著耐碱功能;构建酵母表达载体PYX212和PYX242,利用酵母四重突变株(sak1/tos3/elm1/snf1)作表型分析。结果表明,共转化GsSnRK1.1和GsGRIK1的转化子可在非葡萄糖碳源和碱胁迫处理的选择培养基上正常生长。由此证明野生大豆GsSnRK1.1受上游调控因子GsGRIK1激活调控,且发现其可能参与植物耐碱胁迫应答机制。通过Western blot体外生化分析,证明上游调控因子GsGRIK1通过钙离子依赖途径磷酸化激活GsSnRK1.1。利用组织染色法,对GsSnRK1.1和GsGRIK1作碱胁迫下表达模式分析,结果表明,GsSnRK1.1和GsGRIK1基因表达显著响应碱胁迫。通过碱胁迫处理过量表达GsSnRK1.1和GsGRIK1大豆毛状根,作功能表型鉴定,结果表明,共表达GsSnRK1.1和GsGRIK1的大豆毛状根耐碱能力最显著。研究首次阐明GsGRIK1通过钙离子依赖途径磷酸化调控GsSnRK1.1参与碱胁迫应答通路,为完善碱胁迫应答通路奠定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大豆 碱胁迫 GsSnRK1.1 GsGRIK1 蛋白互作
下载PDF
c-myc与Bcl-2在大鼠抗Thy1.1系膜增生性肾炎肾小球内的表达 被引量:10
15
作者 祝葆华 陈孝文 +2 位作者 唐德燊 江黎明 吴平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1年第16期1520-1522,共3页
目的 :探讨 SD大鼠抗 Thy1.1系膜增生性肾炎实验模型肾小球内 c-myc与 Bcl-2的表达在其发病机理中的作用。方法 :用 SD大鼠胸腺细胞免疫新西兰白兔 ,制备兔抗大鼠胸腺细胞免疫血清 (ATS) ,再将 ATS经尾静脉注射给 SD大鼠 ,诱导其发生系... 目的 :探讨 SD大鼠抗 Thy1.1系膜增生性肾炎实验模型肾小球内 c-myc与 Bcl-2的表达在其发病机理中的作用。方法 :用 SD大鼠胸腺细胞免疫新西兰白兔 ,制备兔抗大鼠胸腺细胞免疫血清 (ATS) ,再将 ATS经尾静脉注射给 SD大鼠 ,诱导其发生系膜增生性肾炎 (Ms PGN)。用 HE和 PASM染色法计算肾小球内细胞数 ,用免疫组化法系膜区 c-m yc及Bcl-2的表达。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肾小球内均有 c-myc和 Bcl-2不同程度的表达 ;实验组肾小球内 c-myc和 Bcl-2的表达均明显多于对照组 (P<0 .0 1)。结论 :在大鼠 Ms PGN实验模型中 ,c-m yc及 Bcl-2的高表达参与了肾小球系膜增生的发病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Thy1.1 系膜增生性肾炎 实验模型 C-MYC BCL-2 表达
下载PDF
高容量的Li1.1Mn2O3.95F0.05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材料 被引量:8
16
作者 陈召勇 刘兴泉 +1 位作者 贺益 于作龙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1380-1383,共4页
以无水乙醇为分散剂在行星式球磨机中对原料进行预处理后,经固相反应制备了富锂化合物Li1.1Mn2O3.95·F0.05,并以该化合物作为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材料,进行了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加氟后的富锂化合物Li1.1Mn2O3.95·F0.05可与L... 以无水乙醇为分散剂在行星式球磨机中对原料进行预处理后,经固相反应制备了富锂化合物Li1.1Mn2O3.95·F0.05,并以该化合物作为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材料,进行了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加氟后的富锂化合物Li1.1Mn2O3.95·F0.05可与LiGoO2相比,可逆容量高达143mA·h/g,且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循环115次后,容量保持率在95%以上.SEM和TEM的表征,说明该方法制备的样品颗粒均匀,具有较好的晶体外观.XRD表征,说明该化合物具有完美的尖晶石结构.锂含量的原子吸收光谱(AAS)表征说明该化合物为富锂化合物Li1.1Mn2O3.95F0.05电化学测试结果和SEM,TEM,AAS表征支持掺氟后的富锂化合物Li1.1Mn2O3.95F0.05晶胞内空缺增大,使锂离子的嵌入脱出更加容易,并且使更多的锂离子参与嵌入脱出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1.1Mn2O3.95F0.05 正极材料 锂离子二次电池 锂锰氧氟化合物
下载PDF
CGAS-1.1中关于气瓶安全泄放量计算方法的再讨论 被引量:7
17
作者 闫兴清 喻健良 +2 位作者 李岳 伊军 胡军 《压力容器》 2017年第2期47-50,73,共5页
气瓶安全泄放量的准确计算是开展气瓶超压泄放设计的基础。比较权威的美国压缩气体协会标准CGAS-1.1对多种类型的气瓶安全泄放量计算作了规定。由于国内较多研究人员对CGAS-1.1标准计算方法不够理解,分析了CGAS-1.1标准中气瓶安全泄放... 气瓶安全泄放量的准确计算是开展气瓶超压泄放设计的基础。比较权威的美国压缩气体协会标准CGAS-1.1对多种类型的气瓶安全泄放量计算作了规定。由于国内较多研究人员对CGAS-1.1标准计算方法不够理解,分析了CGAS-1.1标准中气瓶安全泄放量的计算方法。结果表明,CGAS-1.1标准虽然对采用压力泄放阀以及压力泄放阀以外的气瓶安全泄放量规定了不同的计算公式,但当换算为实际气体的安全泄放量时,其计算公式完全一致。安全泄放量与泄放结构类型无关。简化了气瓶泄放面积的计算方法,发现泄放面积仅与气瓶容积、泄放系数有关,与气瓶内介质种类、特性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瓶 安全泄放量 泄放面积 CGAS-1.1
下载PDF
二甲基亚硝胺所致大鼠肝硬化形成与逆转过程中Thy1.1与OV6阳性染色细胞比较 被引量:5
18
作者 朱英 刘平 +2 位作者 龙爱华 吴云林 肖家诚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953-957,共5页
目的:在二甲基亚硝胺(dimechylnitrosanline,DMN)致大鼠肝硬化形成与消减过程中,比较Thy1.1与OV6标记肝脏卵圆细胞(hepaticovalcells,HOC)的不同变化,从而选择最佳的HOC标记物.方法:应用DMN腹腔注射(4wk12次)制备大鼠肝硬化模型,进行胶... 目的:在二甲基亚硝胺(dimechylnitrosanline,DMN)致大鼠肝硬化形成与消减过程中,比较Thy1.1与OV6标记肝脏卵圆细胞(hepaticovalcells,HOC)的不同变化,从而选择最佳的HOC标记物.方法:应用DMN腹腔注射(4wk12次)制备大鼠肝硬化模型,进行胶原组织染色动态观察肝纤维化程度,免疫组化检测Thy1.1和OV6的不同阳性染色细胞表达,光镜下进行Thy1.1标记的HOC计数,westernblot进行该标记细胞的蛋白定量测定.结果:DMN造模4wk大鼠已形成典型的肝硬化;终止造模后2wk、即6wk时肝组织病变较4wk时有所减轻出现不完全纤维间隔.8wk时炎症明显减轻并以不完全纤维间隔为主.OV6在各时间点除了卵圆细胞表达外,也于正常胆管上皮细胞表达.正常大鼠肝组织未见到Thy1.1阳性染色的细胞,3d时可见卵圆细胞微量表达,2wk时呈散在分布,4wk时明显增多,见于纤维间隔周围,终止造模后2wk、即第6wk时阳性染色显著强于4wk,大量出现于汇管区,8wk时较6wk有所减少,表达量基本与4wk时相等.Thy1.1标记的HOCWesternblot结果与细胞计数一致.结论:在DMN大鼠肝硬化形成与消减过程中,Thy1.1标记肝脏卵圆细胞优于OV6,具有特异性和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基亚硝胺 大鼠 肝硬化 逆转 Thy1.1 OV6 阳性染色细胞
下载PDF
水稻钾离子通道基因OsKAT1.1的克隆、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电生理功能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俊林 高南 +1 位作者 刘春生 苏彦华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46-351,共6页
K+通道是植物高效吸收和体内运输K+的载体,对保证植物的钾素营养和增强抗逆性具有重要意义。水稻生长在淹水环境中,其K+通道在长期适应物种立地条件的进化过程中可能形成了有别于拟南芥等模式植物的独特功能特征和作用机制。本研究克隆... K+通道是植物高效吸收和体内运输K+的载体,对保证植物的钾素营养和增强抗逆性具有重要意义。水稻生长在淹水环境中,其K+通道在长期适应物种立地条件的进化过程中可能形成了有别于拟南芥等模式植物的独特功能特征和作用机制。本研究克隆了一个水稻KAT型K+通道基因OsKAT1.1,并利用电生理技术探讨其电生理功能。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一系列亚克隆过程,我们成功构建了适用于双电极电压钳和膜片钳电生理研究的表达载体pCI-OsKAT1.1和pTracer-CMV3-OsKAT1.1。进一步的电生理试验结果验证了构建过程的准确性,并表明水稻OsKAT1.1是一个由膜电位控制的吸收型K+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钾通道OsKAT1.1 克隆 表达载体构建 电生理功能
下载PDF
TS-1.1小卫星星务计算机RAM纠检错电路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6
20
作者 曲峰 崔刚 +1 位作者 杨孝宗 唐心悦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CSCD 2002年第2期70-72,76,共4页
星载嵌入式容错计算机的可靠运行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系统中存储模块的可靠设计。本文针对空间环境的故障形式 ,提出了采用EDAC (纠检错设计 )技术对哈工大研制的TS 1 1小卫星存储模块进行设计的方法 ;介绍了利用纠检错处理芯片进行的对... 星载嵌入式容错计算机的可靠运行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系统中存储模块的可靠设计。本文针对空间环境的故障形式 ,提出了采用EDAC (纠检错设计 )技术对哈工大研制的TS 1 1小卫星存储模块进行设计的方法 ;介绍了利用纠检错处理芯片进行的对EDAC控制电路的优化设计 ,并可靠地实现了应用于TS 1 1卫星系统中的存储模块容错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S-1.1 小卫星 星务计算机 RAM 纠检错电路 设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