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反思百年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中国影响——读《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的变迁》 |
郝二涛
|
《艺术广角》
|
2024 |
0 |
|
2
|
2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另一种进入方式——以贾植芳为个案 |
卢燕娟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3
|
以“报刊史料”重构“20世纪中国文学史”——读《报刊史料与20世纪中国文学史》 |
陈云昊
|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4
|
“人类性”要素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价值定位 |
程金城
冯欣
|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10
|
|
5
|
延安文艺与20世纪中国文学论纲 |
赵学勇
田文兵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6
|
|
6
|
左翼文学精神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现代化论纲(上) |
赵学勇
李明
|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6
|
|
7
|
解构与重构:20世纪中国文学的母语化进程 |
杨经建
王蕾
|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5
|
|
8
|
左翼文学精神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现代化论纲(下) |
赵学勇
李明
|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4
|
|
9
|
疯癫叙事:20世纪中国文学历史意识的标本 |
胡俊飞
李游
|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12 |
4
|
|
10
|
20世纪中国文学市场化中的“文化审美过滤” |
万莲姣
黄宗喜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3
|
|
11
|
东方的“忧郁”:川端康成与20世纪中国文学 |
杨经建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9
|
|
12
|
论俄苏文学对20世纪中国文学的影响 |
陈国恩
|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5
|
|
13
|
关于20世纪中国文学谱系研究的思考——兼论《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 |
刘勇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6
|
|
14
|
《堂·吉诃德》与20世纪中国文学 |
陈国恩
|
《外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
2002 |
4
|
|
15
|
20世纪中国文学主体问题三论 |
周晓明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7 |
4
|
|
16
|
香港文学对于“重写”2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意义 |
黄万华
|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5
|
|
17
|
原型与符码: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水灾描述 |
周惠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4
|
|
18
|
20世纪中国文学进程中的“北京” |
刘勇
许江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
|
|
19
|
越界与整合:从20世纪中国文学史到20世纪汉语文学史——兼论百年海外华文文学的意义和价值 |
黄万华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11
|
|
20
|
论20世纪中国文学的性爱叙事 |
杨经建
容美霞
|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