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OCS3基因3’端非翻译区野生型与突变型载体的构建及活性鉴定
1
作者 牛立萍 寇艳波 +6 位作者 王静 吴清源 房贤达 周峰 郑葵阳 汤仁仙 刘晓梅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5期311-315,共5页
目的研究非编码小RNA-1896(miRNA-1896)和miRNA-409—3p对细胞因子信号抑制蛋白-3(suppressors of cytokinesignaling-3,SOTS3)基因的调控作用,构建floes3基因3’端非翻译区(3’-untranslated re-gion,3’-UTR)野生型和突变型... 目的研究非编码小RNA-1896(miRNA-1896)和miRNA-409—3p对细胞因子信号抑制蛋白-3(suppressors of cytokinesignaling-3,SOTS3)基因的调控作用,构建floes3基因3’端非翻译区(3’-untranslated re-gion,3’-UTR)野生型和突变型重组荧光素酶报告载体。方法以原代培养的小鼠星形胶质细胞总eDNA为模板,通过点突变和缺失突变的方式分别对SOCS33’-UTR序列中miRNA-1896和miRNA-409—3p种子区的结合位点CAGAGA(897—902位)和AACATT(1425—1430位)进行突变,并将野生型的3’-UTR序列与突变的3’-UTR序列分别插入到虫荧光素酶表达质粒pGL3-Promoter获得重组质粒,命名为pGL3-SOCS3-WT、pGL3-SOCS3-M1和pGL3-SOCS3-M2。将上述重组质粒分别与miRNA-1896和miRNA-409—3p共转染至HEK293T细胞中,测定虫荧光素酶的活性。结果酶切验证及测序结果表明,重组质粒pGL3-SOCS3-WT、pGL3-SOCS3-M1和pGL3-SOCS3-M2构建成功。与对照组相比,转染miRNA-1896和miRNA-409—3p均显著降低了pGL3-SOCS3-WT虫荧光素酶的活性,但对pGL3-SOCS3-M1和pGL3-SOCS3-M2荧光素酶的活性并无明显影响。结论成功构建了soc33’-UTR野生型及突变型的虫荧光素酶重组表达质粒,确认CA-GAGA(897—902位)和AACATr(1425—1430位)分别是miRNA-1896和miRNA-409—3p种子区与socs33’-UTR结合的关键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RNA 细胞因子信号抑制蛋白-3 3’端非翻译区 虫荧光素酶报告载体
下载PDF
健康人和T-ALL患者BCL11B-3’UTR miRNA结合位点区域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突变情况 被引量:1
2
作者 陆帅 何子凡 +5 位作者 廖紫薇 曾成武 杨力建 陈少华 Suming HUANG 李扬秋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228-1231,共4页
目的:建立检测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11B基因3’端非翻译区(BCL11B-3’UTR)微小RNA(miRNA)结合位点区域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和突变的方法,并初步分析健康人和T细胞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患者的SNP/突变情况。方法:通过Target Scan等... 目的:建立检测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11B基因3’端非翻译区(BCL11B-3’UTR)微小RNA(miRNA)结合位点区域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和突变的方法,并初步分析健康人和T细胞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患者的SNP/突变情况。方法:通过Target Scan等生物学软件对Gen Bank数据库中BCL11B-3’UTR序列的miRNA结合位点进行预测分析;设计扩增包含主要BCL11B-3’UTR中miRNA结合位点区域的特异性引物,PCR扩增20例健康人和21例T-ALL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DNA的相应片段并送核苷酸序列分析后比对其序列变化情况。结果:根据context++score和seed match类型等评价标准筛选得到BCL11B-3’UTR中24个高度保守的潜在miRNA结合位点;发现1例T-ALL患者存在BCL11B-3’UTR第2 402位点核苷酸替换(T>C),该突变已在db SNP数据库登记(rs184678181);健康人BCL11B-3’UTR miRNA结合位点区域未检测到SNP/突变。结论:健康人和TALL患者BCL11B-3’UTR序列突变罕见。本研究率先发现1例T-ALL患者BCL11B-3’UTR的第2 402位点存在T>C改变,涉及hsa-miR-6814-5p结合位点区域。该SNP对BCL11B表达调控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以期为BCL11B在T-ALL中的作用研究提供新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11B T细胞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3’端非翻译区 微小RNA 单核苷酸多态性 突变
下载PDF
Dravet综合征SCN1A基因3′端非翻译区变异位点的筛查及其功能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曾涛 肖旋浩 +6 位作者 民福利 陈树达 李泽 潘小平 周进 龙跃生 廖卫平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61-265,共5页
目的对SCN1A基因编码区及启动子区突变阴性的Dravet综合征患者3′端非翻译区变异位点进行筛查及功能分析。方法对在SCN1A基因编码区及启动子区未发现突变的28例Dravet综合征患者扩增SCN1A基因3′端非翻译区并进行直接测序分析,对检测... 目的对SCN1A基因编码区及启动子区突变阴性的Dravet综合征患者3′端非翻译区变异位点进行筛查及功能分析。方法对在SCN1A基因编码区及启动子区未发现突变的28例Dravet综合征患者扩增SCN1A基因3′端非翻译区并进行直接测序分析,对检测到的突变通过荧光素酶实验、mRNA稳定性检测及RNA电泳迁移阻滞实验进行功能分析。结果在Dravet综合征患者中发现1个新生的SCN1A 3′端非翻译区变异(c.*20A〉G),功能分析发现这个变异位点增强了NT2细胞质蛋白的结合,降低了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mRNA的半衰期,从而导致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表达下降30%(t=8.5,P〈0.01)。结论在Dravet综合征患者中发现1个功能变异,这个变异可能会通过增强胞质蛋白的结合、降低mRNA稳定性,导致SCN1A基因表达下调,引起Dravet综合征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AVET综合征 钠通道 SCN1A基因 3’端非翻译区 突变
原文传递
中国南方人群Fc受体γ链基因3′端非翻译区基因多态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关系 被引量:1
4
作者 周树录 叶任高 +6 位作者 张虹 许韩师 杜勇 李幼姬 杨念生 阳晓 余学清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09-212,共4页
目的 探讨Fc受体γ链基因3’端非翻译区(3’-UTR)基因多态性现象在中国南方人群中的分布及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易感性和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 采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方法检测180例SLE患者和140例正常对照组Fc受体γ链基... 目的 探讨Fc受体γ链基因3’端非翻译区(3’-UTR)基因多态性现象在中国南方人群中的分布及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易感性和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 采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方法检测180例SLE患者和140例正常对照组Fc受体γ链基因3’-UTR 3847及3804位点基因型。结果 SLE患者Fc受体γ链基因3’-UTR 3847位点CC基因型频率(8.9%)及C等位基因频率(32.7%)较对照组(2.9%及23.6%)明显升高(P<0.025);而TT基因型频率(43.3%)及T等位基因频率(67.3%)较对照组(55.7%及76.4%)明显降低(P<0.025)。SLE伴狼疮肾炎(LN)患者CC基因型频率及C等位基因频率较不伴LN的患者明显升高(P<0.05及P<0.025)。对Fc受体γ链基因3’-UTR 3804位点基因型的研究显示,在全部病例和对照组中仅1例SLE患者为TG型,其余均为TT型。结论 SLE患者Fc受体γ链基因3’-UTR 3847位点C等位基因与SLE发病及LN的发生有关。3804位点基因多态性现象在中国南方人群中少见,该位点的多态性与SLE发病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南方人群 FC受体 γ链基因 3’端非翻译区 基因多态性 系统性红斑狼疮
原文传递
PD-L1基因3’UTR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膀胱尿路上皮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刘静 王永华 +3 位作者 于仑 牛海涛 刘勇 孙立江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62-766,共5页
目的:探讨免疫关卡点分子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 1,PD-L1)基因3’端非翻译区(3’untranslated region,3’UTR)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与膀胱尿路上皮癌(bladder urothelial carcinoma,B... 目的:探讨免疫关卡点分子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 1,PD-L1)基因3’端非翻译区(3’untranslated region,3’UTR)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与膀胱尿路上皮癌(bladder urothelial carcinoma,BUC)发病风险及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PCR-LDR技术分别检测2013年6月至2015年12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泌尿外科住院手术治疗的213例BUC患者和251例同期健康体检者PD-L1基因3’UTR的rs4143815位点和rs2297136位点基因型分布频率,采用卡方检验和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基因型与BUC发病风险以及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BUC组PD-L1基因3’UTR的rs4143815位点基因型分布频率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明显差异,GG基因型个体发生BUC的风险是CC基因型的2.83倍(95%CI:1.82~4.64,P<0.01),携带G突变基因(CG/GG基因型)个体BUC发病风险是CC型基因个体的1.53倍(95%CI:1.01~2.24,P<0.01),同时BUC组rs4143815位点携带G突变基因频率与BUC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具有相关性(P<0.05或P<0.01);而在rs2297136位点,BUC组和对照组基因型分布频率无显著差异,CC、CT及TT基因型个体之间发生BUC的风险亦无显著差异(均P>0.05)。结论:PD-L1基因3’UTR的rs4143815位点SNP与BUC的发病风险和恶性进展可能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程序性死亡配体1 3’端非翻译区 单核苷酸多态性
下载PDF
利用ihpRNA介导的基因沉默培育抗冷糖化马铃薯 被引量:4
6
作者 郭志鸿 张金文 +1 位作者 王蒂 陈正华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79-484,共6页
为培育抗冷糖化的转基因马铃薯材料,克隆了368 bp的马铃薯酸性转化酶(AcInv)基因3′端非翻译区(3′UTR)和281 bp的马铃薯VP1-ABI3-like protein基因的第一内含子,构建了内含子连接的马铃薯AcInv基因3′UTR的发夹型RNA(ihpRNA)载体pBIV;... 为培育抗冷糖化的转基因马铃薯材料,克隆了368 bp的马铃薯酸性转化酶(AcInv)基因3′端非翻译区(3′UTR)和281 bp的马铃薯VP1-ABI3-like protein基因的第一内含子,构建了内含子连接的马铃薯AcInv基因3′UTR的发夹型RNA(ihpRNA)载体pBIV;采用微束激光穿刺技术转化马铃薯品种,得到了149个转基因株系,其中139个转基因株系在低温贮藏35 d时块茎还原糖含量低于亲本材料。RT-PCR分析表明还原糖含量降低的转基因植株中检测不到AcInv基因mRNA的积累。本研究结果表明以3′UTR作为RNAi载体的干涉片段可以有效地抑制靶标基因mRNA的积累,通过对AcInv沉默可获得抗低温糖化的马铃薯育种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冷糖化 酸性转化酶 3’端非翻译区 ihpRNA
下载PDF
小鼠MIA3基因3'-UTR区荧光素酶报告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7
作者 瓦庆德 何沛恒 +4 位作者 代学俊 邹峰 周治宇 邹学农 徐栋梁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73-577,共5页
目的 建立靶向miR-374b的MIA3 psicheck2野生型及突变型载体,为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提供前期保障. 方法 构建MIA3 psicheck2野生型及突变型载体,首先根据小鼠MIA3-3 &#39;UTR序列信息设计其扩增引物,以小鼠血液全血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 目的 建立靶向miR-374b的MIA3 psicheck2野生型及突变型载体,为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提供前期保障. 方法 构建MIA3 psicheck2野生型及突变型载体,首先根据小鼠MIA3-3 &#39;UTR序列信息设计其扩增引物,以小鼠血液全血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MIA3-3 &#39;UTR序列,并将其克隆至psicheck2双荧光素酶报告载体中.然后,设计突变引物将miR-374b种子序列靶标TATTATA突变成AAATTAT构建突变载体.其次,采用载体酶切鉴定及测序法对构建的载体进行鉴定. 结果 琼脂糖电泳分析,载体PCR扩增大小与理论大小相符合.DNA测序鉴定MIA3-3 &#39;UTR-WT载体构建成功.突变型载体的构建,成功将miR-374b种子序列靶标TATTATA突变成AAATTAT. 结论 载体的成功构建,为进一步鉴定miR-374b与成软骨分化相关靶基因MIA3是否真正具有结合位点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瘤活性抑制蛋白 微小RNA 3’端非翻译区 荧光素酶报告载体 软骨分化
原文传递
Expression and Phylogenetic Analysis of Pea Actin Isoforms 被引量:5
8
作者 江元清 赵武玲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2002年第12期1456-1461,共6页
Pea ( Pisum sativum Linn.) actin gene family contains at least three isoforms (PEAcⅠ, PEAcⅡand PEAcⅢ), and the DNA sequence of these isoforms show high similarity in the coding regions and significant divergence... Pea ( Pisum sativum Linn.) actin gene family contains at least three isoforms (PEAcⅠ, PEAcⅡand PEAcⅢ), and the DNA sequence of these isoforms show high similarity in the coding regions and significant divergence in the untranslated regions. RT_PCR and Southern blotting using 3′_untranslated region (3′_UTR) as specific probe revealed that pea isoactin genes were expressed in roots, stems, leaves, tendrils, pollen and juvenile siliques, but displayed different patterns of transcript accumulation. Two_fold serial dilution electrophoresis showed PEAcⅠ mRNA preferentially accumulated in rapidly developing tissues: it peaked in seven days' stem; remained at a rather high level in leaves within a month but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later; varied a little in tendrils and reached a median and a very low level respectively in juvenile siliques and in pollen. PEAcⅡ displayed somewhat similar expression pattern to PEAcⅠ. The observed differences in sequences and transcript accumulation patterns suggest that the individual pea actin genes may differ in their transcriptional regulation and cellular function. Phylogenetic tree of actins showed that pea actin isoforms are as diverged from each other as they are from other plant actins, and pea actins might have originated from a common ancestor before the divergence of the dicot and monocot pla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TIN 3′_untranslated region (3′_UTR) differential expression molecular evolution pea ( Pisum sativum )
下载PDF
构建ECE1 3'UTR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验证其与miR-199a-5p靶向关系 被引量:1
9
作者 鲍宁 陈凤收 +2 位作者 姜艳华 方波 马虹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9年第2期207-210,243,共5页
目的:通过构建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重组质粒验证miRNA-199a-5p(miR-199a-5p)与ECE1基因的靶向调控关系。方法:通过microRNA靶基因预测软件Targetscan获取miR-199a-5p与ECE1基因3'UTR潜在的互补结合位点,PCR技术扩增ECE1基因3'端... 目的:通过构建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重组质粒验证miRNA-199a-5p(miR-199a-5p)与ECE1基因的靶向调控关系。方法:通过microRNA靶基因预测软件Targetscan获取miR-199a-5p与ECE1基因3'UTR潜在的互补结合位点,PCR技术扩增ECE1基因3'端非翻译区,将此序列与miR-199a-5p mimics或空质粒(NC)共转染到pmirGLO-ECE1-野生型(WT)的293细胞里;将此序列突变序列与miR-199a-5p mimics或NC共转染到pmirGLO-ECE1-突变型(MUT)的293细胞里,共四组,检测四组细胞中荧光素酶活性。结果:成功构建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重组质粒pmirGLO-ECE1-WT和pmirGLO-ECE1-MUT。与野生型NC(4.30±0.53)组及突变型miR-199a-5p mimics组(4.465±0.3968)比较,野生型miR-199a-5p mimics组(1.686±0.4098)荧光素酶活性明显降低,P<0.05,有显著差异;突变型miR-199a-5p mimics组(4.465±0.3968)与突变型miR-199a-5p NC(4.18±0.498)组及野生型NC(4.30±0.53)组两两比较,P>0.05,无明显差异。结论:miR-199a-5p与野生型ECE1存在结合位点,miR-199a-5p对野生型ECE1重组质粒荧光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证实miR-199a-5p能够靶向调控ECE1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NA-199a-5p ECE1基因 荧光素酶报告基因 3’端非翻译区
原文传递
活细胞内人AGTR1-3′UTR的荧光标记及应激定位分析
10
作者 张毅 高星杰 +6 位作者 付雪 苏超 史雪彬 段中潮 付晓 何津岩 杨洁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31-637,共7页
利用噬菌体衣壳蛋白MS2和带有序列特异性茎环结构(含有MS2蛋白结合位点)的RNA之间的高度亲和力,对外源性人血管紧张素1型受体(angiotensin II receptor type 1,AGTR1)mRNA 3′端非翻译区(3′untranslated region,3′UTR)片段进行红色荧... 利用噬菌体衣壳蛋白MS2和带有序列特异性茎环结构(含有MS2蛋白结合位点)的RNA之间的高度亲和力,对外源性人血管紧张素1型受体(angiotensin II receptor type 1,AGTR1)mRNA 3′端非翻译区(3′untranslated region,3′UTR)片段进行红色荧光标记,进而在活细胞(HeLa)内研究该mRNA片段的应激生物学行为。通过在pSG5空载体质粒上先后插入两个双链DNA目的片段AGTR1-3′UTR和24×MS2,构建重组质粒pSG5/AGTR1-3′UTR/24×MS2,并将该质粒与重组质粒pERFP/MS2和pEGFP/C1-G3BP共转染入Hela细胞。荧光显微成像结果显示,AGTR1-3′UTR-24×MS2 mRNA片段能够携带具有入核信号的MS2-RFP融合蛋白离开胞核进入胞浆,而且在亚砷酸盐刺激下,红色荧光标记的AGTR1-3′UTR-24×MS2 mRNA片段可在胞浆中形成与应激蛋白G3BP-GFP共定位的颗粒。该结果表明,针对AGTR1-3′UTR片段的MS2-RFP荧光标记系统构建成功,该荧光标记系统能有效避免假阳性的荧光信号。在细胞受到氧化应激时,AGTR1-3′UTR会被招募至胞浆中的应激颗粒结构中,启示了AGTR1-3′UTR区域对于调控AGTR1 mRNA在细胞内的应激定位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血管紧张素1型受体 3’端非翻译区 MS2标记 重组质粒 荧光标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