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4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世纪30年代左翼戏剧理论与批评的流变
1
作者 罗冰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7期91-99,共9页
随着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文学创作发生了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的转向。文艺大众化、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艺观等左联理论与创作主张,对于20世纪30年代的左翼戏剧理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随着抗战的到来,“抗战”成为时代... 随着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文学创作发生了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的转向。文艺大众化、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艺观等左联理论与创作主张,对于20世纪30年代的左翼戏剧理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随着抗战的到来,“抗战”成为时代的主题,“救亡”平息了新旧剧论争,“文艺是时代的号角”成为共识。在此时代背景下,左联以“国防戏剧”“旧剧现代化”为主张,戏曲界积极投身于救亡运动中,戏曲的功用和价值得到重新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30年代 左翼戏剧 戏曲大众化 国防戏剧 旧剧现代化
下载PDF
1930年代海峡两岸现代诗的颓废美学——以中国内地现代派、中国台湾风车诗社为中心
2
作者 单赫 《华文文学》 2024年第3期85-93,共9页
20世纪30年代海峡两岸现代诗中的“颓废”是转折时代、复杂社会、个人心性、美学偏好与外来文学思潮复合影响下的产物,它由颓废主义三要素——“身体”“女性”“死亡”及其衍生物搭建起基本框架,“声”“光”“色”的复杂调和、异质并... 20世纪30年代海峡两岸现代诗中的“颓废”是转折时代、复杂社会、个人心性、美学偏好与外来文学思潮复合影响下的产物,它由颓废主义三要素——“身体”“女性”“死亡”及其衍生物搭建起基本框架,“声”“光”“色”的复杂调和、异质并置与矛盾修辞等手段辅以点缀。“文化错位”使两岸现代主义诗人尚未意识到“进步即颓废,颓废即进步”,“双重人格”又使其陷入“为人生”还是“为艺术”的纠结之中。30年代后期,时代变化引发文学生态的变化,大部分现代派诗人将“颓废”一扫而空,转身踏上“十字街头”,风车诗社诗人则纷纷选择封笔。战后在“跨越海峡的诗人”与“跨越语言的诗人”的共同努力下,两岸现代诗各自的传统与精神得以在台湾地区现代主义文学运动中交会,这一“美学越境”现象值得用更大的视域加以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30年代 颓废 现代诗 现代派 风车诗社
下载PDF
思想统制与文化消费:20世纪30年代教育电影在南京
3
作者 张楷 《中国现代文学论丛》 2024年第1期186-197,共12页
20世纪30年代,南京国民政府意欲通过电影宣传国家民族主义,动员国民参与到民族国家建设中。作为官方主导的电影活动,教育电影运动以南京为中心,逐渐向全国推广。教育电影运动在南京地区凭借电影放映内容政治化、电影放映方法多元化、电... 20世纪30年代,南京国民政府意欲通过电影宣传国家民族主义,动员国民参与到民族国家建设中。作为官方主导的电影活动,教育电影运动以南京为中心,逐渐向全国推广。教育电影运动在南京地区凭借电影放映内容政治化、电影放映方法多元化、电影放映程序规范化中获得较大发展,并对南京电影市场产生深远影响,不但丰富了南京电影消费的内涵,也增强了南京电影消费的民族主义气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30年代 南京 教育电影 南京国民政府
下载PDF
20世纪20—30年代江苏农村合作运动论略 被引量:9
4
作者 忻平 赵泉民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65-171,共7页
农村合作运动是国民党政权定鼎南京后极力推行的一项国家社会经济政策。抗战前,江苏省率先进行农村合作运动,并为之设立了农村合作事业指导委员会与金融部门江苏省农民银行;出台了种种有利于合作社业务展开的举措,如加大农贷资金、采用... 农村合作运动是国民党政权定鼎南京后极力推行的一项国家社会经济政策。抗战前,江苏省率先进行农村合作运动,并为之设立了农村合作事业指导委员会与金融部门江苏省农民银行;出台了种种有利于合作社业务展开的举措,如加大农贷资金、采用多种贷款方式、限制借贷利率等。这些作法在加速江苏农村合作事业发展的同时,也或多或少地增加了农业生产的投入,改变了乡村借贷的传统格局,促使了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型和乡村社会的现代化。但由于当时基层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尚未彻底变革,难以达到国民政府之初衷,然改良农村的努力则不应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 20-30年代 江苏 农村 合作运动 农村合作社 借贷
下载PDF
20世纪20、30年代中国大学的学术独立之路 被引量:9
5
作者 宋旭红 沈红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9-94,共6页
至20世纪20、30年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制度变革已由被动地接受外来的教育影响转向主动面向世界、寻求自身变革之路。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中国现代大学历史上两位赫赫有名的高等教育大家———蔡元培和梅贻琦,他们分别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 至20世纪20、30年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制度变革已由被动地接受外来的教育影响转向主动面向世界、寻求自身变革之路。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中国现代大学历史上两位赫赫有名的高等教育大家———蔡元培和梅贻琦,他们分别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以及抗战时期的西南联大为依托,开始探索中国大学学术独立之路,历经学术理念创新、学术组织创新、学术体制创新,中国现代大学的学术,一种真正意义上相对独立于其他活动的学术活动,实现了从观念到形成制度、从制度到实践使制度思想化的过程转变,从而使我国现代大学步入学术独立的殿堂。最后,从中国学术传统和西方大学传统两个角度分析了中国大学学术独立探索的个性特色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大学 学术独立 兼容并包 教师 研究所 学术传统 20世纪20年代 20世纪30年代
下载PDF
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泰罗”──曹云祥生平与事业 被引量:12
6
作者 许康 劳汉生 李迎春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1999年第6期68-76,47,共10页
清华学校第5任校长(1922──1927)曹云祥(1881──1937),是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的MBA(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获得者之一,他在该校任职期间颇有作为。1930年起作为中国工商管理协会(中国科学管理学会)的总干... 清华学校第5任校长(1922──1927)曹云祥(1881──1937),是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的MBA(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获得者之一,他在该校任职期间颇有作为。1930年起作为中国工商管理协会(中国科学管理学会)的总干事,继任理事长,充当了在中国宣传、介绍和推行科学管理的领军人物,理论上也有一定的贡献。本文以直接发掘的第一手材料叙述有关史实,认为在中国教育史和中国管理思想史上,应给予这位几乎已被湮没的人物以恰当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云祥 管理科学 工商管理 30年代 中国
下载PDF
新文学广告的史料价值——以30年代的三个广告事件为例 被引量:6
7
作者 金宏宇 彭林祥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4-60,共17页
新文学广告是随着新文学的产生而出现的,参与和见证了新文学的生成、发展和传播过程,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本文主要论及20世纪30年代文坛的三个广告事件。以《文学》创刊前后的广告来探讨其办刊倾向和反响;从丁玲被捕之后的广告中窥探3... 新文学广告是随着新文学的产生而出现的,参与和见证了新文学的生成、发展和传播过程,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本文主要论及20世纪30年代文坛的三个广告事件。以《文学》创刊前后的广告来探讨其办刊倾向和反响;从丁玲被捕之后的广告中窥探30年代文化领域的“围剿”与“反围剿”斗争;从《中国新文学大系》广告文本来了解书刊营销、传播等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新文学 广告文本 30年代 史料价值 事件 传播过程 《文学》 文化领域
下载PDF
20世纪30年代中国乡村防卫体制的变迁——邹平联庄会与新桂系民团比较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王先明 李伟中 《河北学刊》 2002年第5期146-150,共5页
20世纪30年代,新桂系和邹平乡村建设派分别构建了一套比较典型的乡村保卫体制——邹平实验县的联庄会与新桂系民团。这两种体制有着一些相同的特点,也有很多不同之处,在历史上都产生过较大的影响,并对中国乡村社会的近代转型也起过积极... 20世纪30年代,新桂系和邹平乡村建设派分别构建了一套比较典型的乡村保卫体制——邹平实验县的联庄会与新桂系民团。这两种体制有着一些相同的特点,也有很多不同之处,在历史上都产生过较大的影响,并对中国乡村社会的近代转型也起过积极作用。对这两种体制进行研究,无疑有着相当的史学价值和积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30年代 中国 乡村防卫体制 民团 联庄会 性质 构建方式 社会影响
下载PDF
20世纪30年代吉隆坡福建人的籍贯分布——以吉隆坡福建义山收据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4
9
作者 宋燕鹏 潘碧华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2014年第3期48-60,共13页
经过19世纪后期数十年的发展,吉隆坡由一个小城逐渐变成雪兰莪州的首府,来自中国的福建人的人数也逐渐增长。虽然并未能如广府人和客家人的数量之多,但也最终成为吉隆坡第三大方言社群。通过分析30年代福建义山收据,可以发现闽南方言群... 经过19世纪后期数十年的发展,吉隆坡由一个小城逐渐变成雪兰莪州的首府,来自中国的福建人的人数也逐渐增长。虽然并未能如广府人和客家人的数量之多,但也最终成为吉隆坡第三大方言社群。通过分析30年代福建义山收据,可以发现闽南方言群占福建籍人的八成以上。其中泉州下辖的安溪、南安、永春三县又分别成为其中占人数前三位的县份社群。20世纪上半叶安溪、南安、永春三县籍的成功"新客"就对吉隆坡福建人的形成和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隆坡 福建人 籍贯 义山收据 20世纪30年代
下载PDF
20世纪30年代:鲁迅、纪德与苏联和共产主义——纪念鲁迅诞辰125周年、逝世70周年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春林 高翔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8-26,共9页
关键词 鲁迅 30年代 共产主义 苏联 知识分子 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在“边缘”思考“主流”——20世纪20-30年代厦门大学史学研究趋向探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侃 李建安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21-128,共8页
厦门大学的史学研究肇始于20世纪20-30年代,与当时的史学发展潮流亦步亦趋,主要体现在趋向科学化的史学研究理念、主流与地域相结合的史学研究实践和注重现实的史学关怀等方面。这些研究趋向表明,厦门大学并没有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处于... 厦门大学的史学研究肇始于20世纪20-30年代,与当时的史学发展潮流亦步亦趋,主要体现在趋向科学化的史学研究理念、主流与地域相结合的史学研究实践和注重现实的史学关怀等方面。这些研究趋向表明,厦门大学并没有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处于学术的边缘,反而由于国学院的创办而产生了学术自觉,与主流思潮颇多应和之处;同时又能因地制宜,利用厦门地处东南沿海的特殊文化资源拓展自具特点的研究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厦门大学 20世纪20—30年代 史学研究
下载PDF
20世纪30年代中国女警的设立及其职业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研 李光泉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3-46,共4页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女子警察的设立已成为世界潮流。中国于30年代首次设立了女子警察,并对女警在教育、资格、任务、着装等方面都进行了规范。女子警察的设立一方面完善了警界体制,为警界注入了新的血液,强化了警务活动;另一方面给女子...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女子警察的设立已成为世界潮流。中国于30年代首次设立了女子警察,并对女警在教育、资格、任务、着装等方面都进行了规范。女子警察的设立一方面完善了警界体制,为警界注入了新的血液,强化了警务活动;另一方面给女子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缓减了社会压力,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同时,女子警察的设立,也为抗战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30年代 女子警察 妇女解放
下载PDF
中国20世纪30年代小说中的女佣形象初探 被引量:3
13
作者 宋颖慧 李继凯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7-21,共5页
20世纪30年代小说中的女佣形象类型多元且时代色彩浓烈,其中"被缚"的妙龄丫环、"自由"的已婚佣妇以及"异变"形态的女佣是最主要的形象系列。在这一弱势群体的艺术呈示中,由"贵族"趋向平民化、&... 20世纪30年代小说中的女佣形象类型多元且时代色彩浓烈,其中"被缚"的妙龄丫环、"自由"的已婚佣妇以及"异变"形态的女佣是最主要的形象系列。在这一弱势群体的艺术呈示中,由"贵族"趋向平民化、"美与善"的彰显、不同的命运结局是丫环形象的基本特点;卑微贫贱的"无名"身份、悲苦无告的弱者命运、无私无我的博大母爱是佣妇形象的特征;"婢妾"、"被典之妻"和"童养媳"则是沦为劳动或生育工具的"异变"形态的女佣典型。这些斑斓多姿、思想艺术内涵各异的女佣形象,意味深长,且具有丰富的社会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年代小说 女佣形象 丫环
下载PDF
20世纪30年代中国文化建设走向问题的论战 被引量:5
14
作者 郭天祥 李再超 《广西社会科学》 2004年第3期117-120,共4页
20世纪 3 0年代中国思想文化界围绕“中国本位”和“全盘西化”的论争 ,实际上也是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有益尝试。经过激烈的争论交锋 ,双方都吸收了对方的一些观点 ,表现出一定程度上的相融和趋同。并逐渐地产生了一种新的认识 ,即用... 20世纪 3 0年代中国思想文化界围绕“中国本位”和“全盘西化”的论争 ,实际上也是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有益尝试。经过激烈的争论交锋 ,双方都吸收了对方的一些观点 ,表现出一定程度上的相融和趋同。并逐渐地产生了一种新的认识 ,即用“现代化”(亦称近代化 )这个新概念逐步取代了“全盘西化”和“中国本位”这些偏狭的概念 ,而且都认为 ,中国无论如何都应该尽快建成现代化的国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本位 全盘西化 现代化 20世纪30年代 中国 文化建设
下载PDF
“摩登”考辨——1930年代上海文化关键词之一 被引量:19
15
作者 张勇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6-50,共15页
作为英文"modern"的音译词,汉语中的"摩登"一词出现于1920年代末期,到30年代,其逐渐偏向于"时髦"的意思,开始与"现代"分野。在左翼文学运动和新生活运动等强大的话语力量塑造下,"摩登&qu... 作为英文"modern"的音译词,汉语中的"摩登"一词出现于1920年代末期,到30年代,其逐渐偏向于"时髦"的意思,开始与"现代"分野。在左翼文学运动和新生活运动等强大的话语力量塑造下,"摩登"迅速被赋予了明显的负面意涵。通过考察"摩登"的词义及词性色彩的变迁,可以看到中国在现代化实践过程中不同力量之间复杂纠缠关系的一个侧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年代 上海文化 关键词 考辨 左翼文学运动 新生活运动 “现代” 实践过程
下载PDF
20世纪30年代上海企业的科学管理 被引量:21
16
作者 张忠民 《上海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2-79,71,共9页
中国近代企业最初发生于自19世纪70年代的洋务企业。在这些企业中,内部管理很大程度上还是官僚衙门式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近代民营企业逐渐兴起,但是直到20世纪前20年,即使是在荣家企业这样规模极大的近代企业,以及诸如长江航运这... 中国近代企业最初发生于自19世纪70年代的洋务企业。在这些企业中,内部管理很大程度上还是官僚衙门式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近代民营企业逐渐兴起,但是直到20世纪前20年,即使是在荣家企业这样规模极大的近代企业,以及诸如长江航运这样的近代新兴运输行业中,很大程度上仍然保留着落后的工头制、包工制式的管理模式。20世纪30年代,在西方世界科学管理理论的推动下,随着国内近代职业经理阶层的逐渐形成,以及因管理不善而导致公司搁浅、倒闭事例的时有发生,科学管理对于公司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近代中国的公司企业,特别是在诸如上海这样的工商业大都市的公司企业中,逐渐开始兴起崇尚和推行以科学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现代企业管理。它们对于近代中国公司制度的演进以及企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30年代 上海 企业管理 科学管理理论 职业经理阶层 近代中国
下载PDF
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风俗调查与改良活动述论 被引量:14
17
作者 严昌洪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1-77,共7页
2 0世纪 30年代 ,由国民政府内政部发起 ,各省市县开展了一次广泛的风俗调查与陋俗改良活动。这次活动是配合刚取得全国政权的国民党进行社会整合 ,加强社会控制而进行的。本文根据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收藏的各地风俗调查和陋俗改良活动... 2 0世纪 30年代 ,由国民政府内政部发起 ,各省市县开展了一次广泛的风俗调查与陋俗改良活动。这次活动是配合刚取得全国政权的国民党进行社会整合 ,加强社会控制而进行的。本文根据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收藏的各地风俗调查和陋俗改良活动的材料 ,对这次活动进行研究和评价 ,从而从一个侧面探讨国家、地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 30年代 国民政府 风俗调查 风俗改良
下载PDF
20世纪30年代美国城市公有住房建设初探 被引量:12
18
作者 李艳玲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15-120,共6页
20世纪30年代开始,美国在一些大城市进行了公有住房建设。在此过程中,联邦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住房法案,其住房政策的指向相应地由初期解决中等收入阶层的住房向后期解决低收入阶层的住房逐步转移和倾斜。以联邦政府提供资金,州政府通过立... 20世纪30年代开始,美国在一些大城市进行了公有住房建设。在此过程中,联邦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住房法案,其住房政策的指向相应地由初期解决中等收入阶层的住房向后期解决低收入阶层的住房逐步转移和倾斜。以联邦政府提供资金,州政府通过立法授权地方政府使用征地权而获得土地的方式来进行的公有住房建设,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美国当时的住房短缺,促进了建筑业的发展,并由此带动其他经济部门的振兴,扩大了就业,但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30年代 美国 城市 公有住房建设 住房法 建筑业 经济 就业
下载PDF
20世纪30年代的“全盘西化”思潮 被引量:13
19
作者 张太原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30-35,共6页
在 2 0世纪 30年代特定的社会背景下 ,中国兴起了一股“全盘西化”思潮。这一思潮在当时不但有着广泛的社会性 ,而且有着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它是五四之后激进主义思想潮流的一支 ,在当时消解了国民党的专制统治 ,表达了中国人希图赶... 在 2 0世纪 30年代特定的社会背景下 ,中国兴起了一股“全盘西化”思潮。这一思潮在当时不但有着广泛的社会性 ,而且有着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它是五四之后激进主义思想潮流的一支 ,在当时消解了国民党的专制统治 ,表达了中国人希图赶上西方国家的强烈愿望。但是由于它关于文化认识的局限性以及没有找到实现这一主张的现实力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30年代 "全盘西化"思潮 陈序经 张熙若 民族危机
下载PDF
20世纪30年代科技兴农试验:定县猪种改良 被引量:2
20
作者 陶鹤山 舒喜乐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9-86,共8页
五四新文化运动后,科学主义、科技兴国的思想在中国渐为流传,但如何付诸实践,这是一个尚待探索的问题。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晏阳初先生在定县进行的平民教育运动体现了他利用科学技术改造中国农村的志向、总体构想和实践,真正体... 五四新文化运动后,科学主义、科技兴国的思想在中国渐为流传,但如何付诸实践,这是一个尚待探索的问题。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晏阳初先生在定县进行的平民教育运动体现了他利用科学技术改造中国农村的志向、总体构想和实践,真正体现了“五四”之后中国知识分子开始把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于农村的开拓精神。我们选择了猪种改良这个角度,考察平教会是如何踏踏实实地进行科技下乡、改造农村落后面貌的。我们认为,晏阳初的这一思想和实践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种改良 科技推广 定县农村 20世纪30年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