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75篇文章
< 1 2 8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雷帕霉素治疗PIK3CD基因突变致PI3Kδ过度活化综合征4例病例系列报告
1
作者 钱凯 卢美萍 +1 位作者 郭莉 吴建强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5-199,共5页
背景PI3Kδ过度活化综合征(APDS)采用传统治疗方案预防感染的疗效欠佳,近年来雷帕霉素被用于PIK3CD基因突变所致的APDS1患儿的临床治疗。目的探讨雷帕霉素治疗APDS1的疗效和安全性。设计病例系列报告。方法纳入2017年6月至2023年6月在... 背景PI3Kδ过度活化综合征(APDS)采用传统治疗方案预防感染的疗效欠佳,近年来雷帕霉素被用于PIK3CD基因突变所致的APDS1患儿的临床治疗。目的探讨雷帕霉素治疗APDS1的疗效和安全性。设计病例系列报告。方法纳入2017年6月至2023年6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经基因检测确诊为APDS1且口服雷帕霉素治疗的连续病例。国内儿童雷帕霉素治疗APDS引起的非肿瘤性淋巴细胞增生,仍属于超说明书用药,用药前家长均充分了解用药风险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雷帕霉素口服剂量为1 mg·m^(-2)·d^(-1)。主要结局指标①12个月内发生肺炎的次数;②B超评估肝、脾、淋巴结肿大情况。结果4例使用雷帕霉素治疗的APDS1患儿中,男3例、女1例,发病年龄为(35.5±17.9)月龄,确诊年龄(56.5±35.0)月龄;全外显子组测序均显示PIK3CD基因c.3061G>A(p.E1021K)新发杂合突变;均因“反复咳嗽”就诊,均有肝、脾、淋巴结肿大;均有肺炎,反复腮腺炎2例,伴特异性皮炎、炎症性肠病和韦格纳肉芽肿病各1例,生长迟缓2例;4例均行支气管镜检查,3例有支气管内膜鹅卵石样凸起;均有CD19+B细胞比例下降、CD4^(+)/CD8^(+)倒置,3例IgM升高,1例IgG下降。在雷帕霉素治疗前均予IVIG、抗感染、糖皮质激素等治疗,治疗后仍有反复呼吸道感染、肝脾肿大,且3例出现PLT减少,2例出现贫血。4例患儿确诊后1~44个月起口服雷帕霉素,疗程12~58个月。雷帕霉素治疗后12个月肺炎年均次数由5.3次降至1.0次,肝、脾和浅表淋巴结肿大均明显改善,Hb和PLT均恢复至正常水平,但免疫学指标在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随访期间未发现雷帕霉素相关不良反应,无发生肿瘤及死亡病例。结论雷帕霉素对APSD1有一定疗效且相对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K3cd PI3Kδ过度活化综合征 雷帕霉素 临床症状 治疗
下载PDF
miR-30e-5p通过靶向PIK3CD介导PI3K/AKT/mTOR信号通路对肝癌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影响
2
作者 郝云鹤 邹瑞 +1 位作者 赵晓彪 李铎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4年第1期19-24,共6页
目的:探讨mi R-30e-5p通过靶向磷酸肌醇-3-激酶催化亚基δ肽(PIK3CD)介导磷酸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抑制肝癌细胞的侵袭、迁移的机制。方法:将Hep G2通过转染相应质粒后分为对照组、miR-... 目的:探讨mi R-30e-5p通过靶向磷酸肌醇-3-激酶催化亚基δ肽(PIK3CD)介导磷酸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抑制肝癌细胞的侵袭、迁移的机制。方法:将Hep G2通过转染相应质粒后分为对照组、miR-30e-5p mimics组、PIK3CD敲低组、阴性对照组、miR-30e-5p mimics+PIK3CD过表达组,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印迹检测细胞miR-30e-5p、PIK3CD与PI3K/AKT/mTOR信号通路表达;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率;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分别检测各组细胞迁移、侵袭情况;以免疫印迹实验检测各组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及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蛋白表达。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检测miR-30e-5p对PIK3CD的靶向调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mi R-30e-5p mimics组、PIK3CD敲低组增殖率、迁移率、侵袭数、PIK3CD蛋白与mRNA表达、N-cadherin、MMP2、MMP9、磷酸化PI3K、磷酸化AKT、磷酸化m TOR蛋白表达降低(P<0.05),E-cadherin表达升高(P<0.05)。过表达PIK3CD减弱了miR-30e-5p mimics对肝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抑制作用,并升高PI3K/AKT/mTOR通过相关蛋白表达。miR-30e-5p可靶向下调PIK3CD表达。结论:上调miR-30e-5p可通过降低PIK3CD表达而阻止PI3K/AKT/mTOR信号激活,从而抑制肝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30e-5p PIK3cd PI3K/AKT/MTOR 肝肿瘤 侵袭 迁移
下载PDF
miR-144靶向PIK3CD基因影响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和细胞因子表达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4
3
作者 陈红跃 杨萌萌 +1 位作者 张小路 段铮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179-1183,1187,共6页
目的:探究miR-144与磷脂酰肌醇-3肌酶催化亚基δ(PIK3CD)的靶向关系及其影响结直肠癌(CRC)细胞增殖和免疫功能的作用机制。方法:RT-qPCR和Westernblot检测CRC肿瘤组织以及HCT116细胞中miR-144和PIK3CD表达水平的变化。miRcode在线预测mi... 目的:探究miR-144与磷脂酰肌醇-3肌酶催化亚基δ(PIK3CD)的靶向关系及其影响结直肠癌(CRC)细胞增殖和免疫功能的作用机制。方法:RT-qPCR和Westernblot检测CRC肿瘤组织以及HCT116细胞中miR-144和PIK3CD表达水平的变化。miRcode在线预测miR-144和PIK3CD的靶向关系,使用双荧光素酶实验进行验证。将miR-144模拟物、抑制剂和PIK3CDsiRNA分别转染至HCT116细胞后,RT-qPCR和Westernblot检测miR-144以及PIK3CD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ELISA法检测TNF-α和sIL-2R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在CRC肿瘤组织和HCT116细胞中,miR-144表达下调,PIK3CD表达上调。PIK3CDsiRNA和miR-144模拟物能够促使PIK3CDmRNA和蛋白表达下调,抑制HCT116细胞增殖,同时促进TNF-α和sIL-2R表达下调;miR-144抑制剂作用与之相反。结论:miR-144通过靶向PIK3CD基因抑制HCT116细胞增殖及其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44 PIK3cd 结肠直肠癌 增殖 免疫
下载PDF
miR-224靶向PIK3CD影响DLBCL细胞增殖和侵袭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谢瑜 谭琳 +1 位作者 李云涛 曾云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578-1584,共7页
目的:探讨miR-224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细胞增殖和侵袭影响的潜在机制。方法:收集2011年6月至2017年12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确诊的76例DLBCL初诊患者血液标本(DLBCL组)、41例健康体... 目的:探讨miR-224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细胞增殖和侵袭影响的潜在机制。方法:收集2011年6月至2017年12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确诊的76例DLBCL初诊患者血液标本(DLBCL组)、41例健康体检者血液标本(正常对照组),以及人淋巴内皮细胞HLEC和DLBCL细胞系HBL1、OCI-LY10、OCI-LY8、OCI-LY19。使用RT-qPCR法检测miR-224和PIK3CD mRNA的表达水平。CCK-8法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HBL1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HBL1细胞侵袭能力。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验证miR-224与PIK3CD的靶向关系。Western blot检测PIK3CD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miR-224在DLBCL患者血液中表达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过表达miR-224,HBL1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均显著降低(P<0.01)。PIK3CD是miR-224的靶基因,敲减PIK3CD能显著抑制HBL1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P<0.01)。结论:miR-224在DLBCL进展中起着关键的作用,miR-224靶向抑制PIK3CD可降低DLBCL细胞系HBL1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miR-224 PIK3cd 细胞增殖 侵袭
下载PDF
口蹄疫病毒P1+3CD基因重组腺病毒的构建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志勇 柳纪省 +5 位作者 张兴旺 王辉 殷相平 兰喜 李宝玉 谢庆阁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22-226,共5页
目的构建包含有O型口蹄疫病毒(FMDV)强毒结构蛋白(P1)基因及弱毒非结构蛋白(3CD)基因的重组腺病毒,为进一步研制FMD活载体疫苗奠定基础。方法通过RT-PCR方法扩增得到含有FMDV P1、3CD编码区的目的基因。P1基因经BglⅡ和XhoⅠ,3CD基因经... 目的构建包含有O型口蹄疫病毒(FMDV)强毒结构蛋白(P1)基因及弱毒非结构蛋白(3CD)基因的重组腺病毒,为进一步研制FMD活载体疫苗奠定基础。方法通过RT-PCR方法扩增得到含有FMDV P1、3CD编码区的目的基因。P1基因经BglⅡ和XhoⅠ,3CD基因经XhoⅠ和XbaⅠ双酶切后与经BglⅡ和XbaⅠ双酶切处理的腺病毒穿梭载体pAd Track-CMV连接。将获得的重组穿梭质粒与腺病毒骨架载体在大肠杆菌内同源重组获得重组腺病毒质粒。线性化后的重组腺病毒质粒转染293细胞,通过观测细胞病变及报告基因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鉴定重组的腺病毒。结果在pAd Track-CMV载体中成功克隆了P1+3CD基因,并与腺病毒骨架载体在大肠杆菌中实现了同源重组。线性化后的重组腺病毒质粒转染293细胞后可观测到典型的细胞病变与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结论成功获得了含有FMD P1+3CD基因的重组腺病毒,为FMD活载体疫苗的研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蹄疫病毒 P1+3cd基因 重组腺病毒
下载PDF
宫颈癌组织的PIK3CD-AS1水平和临床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杨正勤 王小玉 李睿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100-1103,共4页
目的探讨宫颈癌组织的PIK3CD反义RNA 1(PIK3CD-AS1)水平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qPCR)检测本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手术切除的89对宫颈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PIK3CD-AS1水平,分析不同组织和宫颈癌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PIK3CD-AS1... 目的探讨宫颈癌组织的PIK3CD反义RNA 1(PIK3CD-AS1)水平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qPCR)检测本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手术切除的89对宫颈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PIK3CD-AS1水平,分析不同组织和宫颈癌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PIK3CD-AS1水平差异,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PIK3CD-AS1水平鉴别宫颈癌的临床效能;Kaplan-Meier Plotter在线分析PIK3CD-AS1水平与宫颈癌预后的关系。结果宫颈癌组织的PIK3CD-AS1水平为0.504±0.268,低于癌旁组织的1.587±0.735(t=13.054,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组织PIK3CD-AS1水平诊断宫颈癌的曲线下面积为0.907(95%CI:0.859~0.954),取0.979为截断值时约登指数最大,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8.88%和78.65%。以组织PIK3CD-AS1水平的中位值(0.509)为参考分为低水平(≤0.509)组45例和高水平(>0.509)组44例,PIK3CD-AS1水平与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和肿瘤浸润深度有关(P<0.05),而与年龄、肿瘤大小、病理类型和分化程度无关(P>0.05)。Kaplan-Meier Plotter在线分析结果显示,304例宫颈癌患者PIK3CD-AS1高水平者90例的中位总生存期为95.30个月,长于PIK3CD-AS1低水平者214例的25.77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R=0.43,95%CI:0.24~0.79,P=0.005)。结论宫颈癌组织的PIK3CD-AS1水平降低,且与分期晚、淋巴结转移和深度浸润有关,对辅助宫颈癌诊断和预后预测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PIK3cd反义RNA 1 临床意义 预后
下载PDF
PIK3CD基因变异致活化的PI3Kδ综合征一例临床资料及基因变异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何波 崔清洋 逯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0期3859-3863,共5页
本文报道了1例PIK3CD基因变异致活化的PI3Kδ综合征患者,其主要表现为反复呼吸道感染17年余,经家系全外显子检测最终确诊本病。活化的PI3K-δ综合征是一种临床罕见的原发性联合免疫缺陷病,主要表现为反复呼吸道感染、肝脾淋巴结肿大及... 本文报道了1例PIK3CD基因变异致活化的PI3Kδ综合征患者,其主要表现为反复呼吸道感染17年余,经家系全外显子检测最终确诊本病。活化的PI3K-δ综合征是一种临床罕见的原发性联合免疫缺陷病,主要表现为反复呼吸道感染、肝脾淋巴结肿大及巨细胞病毒和/或EB病毒血症,及时进行基因检测可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化的PI3K-δ综合征 PIK3cd 染色体结构变异
下载PDF
PIK3CD表达量检测对胃癌临床病理分期及恶性程度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2
8
作者 王雷 蔡冰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9期924-927,共4页
目的:分析PIK3CD表达量检测对胃癌临床病理分期及恶性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在本院接受根治性胃癌手术患者的肿瘤标本组织、癌旁组织、血液标本各92例,检测肿瘤组织的PIK3CD表达量,血清骨桥蛋白(OPN)、CD44v6、E钙粘附素(E-cadherin... 目的:分析PIK3CD表达量检测对胃癌临床病理分期及恶性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在本院接受根治性胃癌手术患者的肿瘤标本组织、癌旁组织、血液标本各92例,检测肿瘤组织的PIK3CD表达量,血清骨桥蛋白(OPN)、CD44v6、E钙粘附素(E-cadherine,E-CD)、成骨细胞特异因子-2(OSF-2)水平、胃蛋白酶原Ⅰ(PGⅠ)、糖蛋白抗原72-4(CA72-4)、单抗MG7相关抗原(MG7Ag)、微小RNA-21(miR-21)、let-7a等恶性程度相关指标值,进一步分析PIK3CD表达量与恶性程度指标值的相关性。结果:Ⅳ期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PIK3CD表达量高于相应部位的Ⅰ期、Ⅱ期、Ⅲ期患者(P<0.05);Ⅳ期胃癌患者的血清OPN、CD44v6、E-CD、OSF-2水平高于Ⅰ期、Ⅱ期、Ⅲ期患者(P<0.05);Ⅳ期胃癌患者的血清PGⅠ、let-7a水平低于Ⅰ期、Ⅱ期、Ⅲ期患者,CA72-4、MG7Ag、miR-21水平高于Ⅰ期、Ⅱ期、Ⅲ期患者(P<0.05);PIK3CD表达量与OPN、CD44v6、E-CD、OSF-2、CA72-4、MG7Ag、miR-21水平呈正比,与PGⅠ、let-7a水平呈反比(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PIK3CD高表达,且PIK3CD表达量与诸多恶性程度指标存在直接相关关系,可以作为评估胃癌病情的敏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临床病理分期 PIK3cd 恶性程度
下载PDF
不同脊髓灰质炎病毒株3CD蛋白酶在昆虫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P1前体蛋白的剪切 被引量:1
9
作者 马金 李军强 +2 位作者 莘春林 段静留 朱涛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2018年第1期1-6,共6页
目的获得在昆虫细胞中有效表达脊髓灰质炎病毒P1基因和3CD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为制备脊髓灰质炎病毒样颗粒疫苗提供了科学依据。方法将I型脊髓灰质炎病毒(Mahoney株)的P1基因和3CD基因构建到供体质粒中,通过flash BAC ULTRATM系统制备... 目的获得在昆虫细胞中有效表达脊髓灰质炎病毒P1基因和3CD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为制备脊髓灰质炎病毒样颗粒疫苗提供了科学依据。方法将I型脊髓灰质炎病毒(Mahoney株)的P1基因和3CD基因构建到供体质粒中,通过flash BAC ULTRATM系统制备重组杆状病毒;将Mahoney株的P1基因与Sabin株Ⅲ型的3CD基因组合,用同样方法构建重组杆状病毒。通过接种昆虫细胞草地贪夜蛾细胞(sf-9细胞)对两种病毒进行扩增,再接种昆虫细胞粉纹夜蛾细胞(High five细胞)扩大培养,并通过定量PCR对P1和3CD基因的表达进行验证,利用Western blot检测P1蛋白的表达及被3CD蛋白酶剪切的情况。结果获得了两株稳定表达脊髓灰质炎病毒P1和3CD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其中,重组杆状病毒(Bac U-Mahoney-P1-3CD)在感染细胞后,3CD蛋白酶表达量较低,不能有效剪切P1前体蛋白;而重组杆状病毒(Bac U-Mahoney-P1-Sabin PV3 3CD)感染细胞后,3CD蛋白酶的表达量和对P1前体蛋白的剪切效力都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将Mahoney株P1基因和Sabin株Ⅲ型的3CD基因的组合构建重组杆状病毒,可有效地在昆虫细胞中表达P1和3CD基因,并且Sabin株Ⅲ型的3CD蛋白酶可有效地剪切Mahoney株的P1前体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灰质炎病毒 草地贪夜蛾细胞 3cd蛋白酶 P1前体蛋白 重组杆状病毒 类病毒颗粒
下载PDF
PIK3CDδ过度活化综合征一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媛艳 肖园 +3 位作者 陈晓炎 苏雯 许春娣 张清清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9年第3期296-300,共5页
目的:观察1例以反复便血起病的PIK3CDδ过度活化综合征(activated phosphoinositide 3-kinaseδsyndrome,APDS)患儿的临床及结肠镜表现,并进行基因检测,分析其特征,为该病的诊断提供参考。方法:总结分析1例发病时表现为血便的APDS患儿... 目的:观察1例以反复便血起病的PIK3CDδ过度活化综合征(activated phosphoinositide 3-kinaseδsyndrome,APDS)患儿的临床及结肠镜表现,并进行基因检测,分析其特征,为该病的诊断提供参考。方法:总结分析1例发病时表现为血便的APDS患儿的临床表现及生化指标检测、基因检测、结肠镜检查、组织病理检查结果和治疗、随访情况,并在中文数据库及PubMed数据库中检索相关文献进行综合探讨。结果:患儿为1岁7个月的女童,以黏液血便起病,6个月间诊断肠道感染4次;实验室检查示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降低(IgG 1.16 g/L,IgA 0.11 g/L,IgM2.81 g/L),血淋巴细胞免疫分型提示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下降,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升高(CD3^+61.30%,CD3^+CD4^+26.30%,CD3^+CD8^+33.80%,CD56^+CD16^+27.80%,CD19^+10.40%);电子结肠镜检查见较多颗粒样淋巴滤泡增生(nodular lymphonodular hyperplasia,NLH);全外显子组测序发现其PIK3CD基因存在c.3061G>A(p.E1021K)点突变。检索相关文献显示,APDS患者以反复呼吸道感染,巨细胞病毒和(或)EB病毒感染,淋巴组织增生为主要表现。结论:本例患儿为国内首次发现的以便血为首发症状的APDS。临床对于低龄、反复便血,尤其肠镜下可见NLH者,应注意检查其是否合并免疫指标异常,并与原发性免疫缺陷病鉴别,而通过相关基因检测可确诊AP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节样淋巴增生 PIK3cd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慢性腹泻
下载PDF
PIK3CD基因变异致儿童PI3Kδ过度活化综合征1型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1
作者 谭章华 宋发英 +4 位作者 郑红艳 王伟 王磊 沈昌桃 刘兴楼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829-831,835,共4页
目的总结PI3Kδ过度活化综合征(APDS)的临床诊治。方法总结1例APDS1型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以及基因检测结果和治疗经过。结果女性患儿,4岁3个月,主要表现为反复出现呼吸道感染、脾大、淋巴结肿大、肠病,高IgM综合征、T淋巴细胞和... 目的总结PI3Kδ过度活化综合征(APDS)的临床诊治。方法总结1例APDS1型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以及基因检测结果和治疗经过。结果女性患儿,4岁3个月,主要表现为反复出现呼吸道感染、脾大、淋巴结肿大、肠病,高IgM综合征、T淋巴细胞和CD4+T淋巴细胞比例下降。经全外显子测序诊断为APDS1型,予以抗感染和丙种球蛋白治疗,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APDS可表现为反复呼吸道感染、淋巴增殖性疾病、肠病以及高IgM综合征等,基因检测可明确诊断。抗感染和丙种球蛋白替代治疗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K 3cd PI3Kδ过度活化综合征 基因变异 儿童
下载PDF
Contribution of 3CD Region to the Virulence of Enterovirus 71 被引量:1
12
作者 LI Jing GAO Feng +7 位作者 HAO Shu Bin CHENG Dong ZHANG Wen Qiang LIN Bin ZHAO Li YU Xue Jie WANG Zhi Yu WEN Hong Ling 《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10期767-771,共5页
Enterovirus 71 (EV71) and Coxsackievirus A16 (CoxA16) are the major pathogens causing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 that occurs primarily in children and infants with mild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HFMD ca... Enterovirus 71 (EV71) and Coxsackievirus A16 (CoxA16) are the major pathogens causing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 that occurs primarily in children and infants with mild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HFMD caused by EV71 could develop to a fatal neurological compl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V Contribution of 3cd Region to the Virulence of Enterovirus 71 EV ICR CD FIGURE
下载PDF
PIK3CD功能获得性突变致慢性EB病毒感染1例并文献复习
13
作者 牛和娣 柏翠 +6 位作者 王高燕 王大海 张冉冉 王加兰 常红 邵乐平 林毅 《精准医学杂志》 2023年第1期47-50,共4页
目的报道1例PIK3CD基因功能获得性(GOF)突变致慢性EB病毒(EBV)感染患儿,探讨该病临床表现及基因突变特点。方法收集患儿的临床资料,提取患儿及直系亲属外周血DNA,通过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检测其基因突变情况,并检索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 目的报道1例PIK3CD基因功能获得性(GOF)突变致慢性EB病毒(EBV)感染患儿,探讨该病临床表现及基因突变特点。方法收集患儿的临床资料,提取患儿及直系亲属外周血DNA,通过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检测其基因突变情况,并检索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患儿自2岁始反复出现呼吸道感染,伴肝脾淋巴结肿大,反复出现种痘样皮疹;血清EBV抗体水平显著升高,淋巴组织活检提示T淋巴细胞增殖性改变,EBV编码RNA(EBER)阳性。13岁时患儿血液中免疫球蛋白水平显著升高伴多种自身抗体阳性。基因检测提示PIK3CD基因杂合突变c.3061G>A(p.E1021K),文献复习提示该突变为GOF突变。结论PIK3CD基因GOF突变可导致EBV易感及EBV慢性感染,临床表现为淋巴组织增生、特征性皮疹出现。该病患儿亦可表现为血液中免疫球蛋白水平的显著升高,可能与自身免疫反应所致自身抗体大量形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K3cd基因 PI3Kδ过度活化综合征 功能获得性突变 爱泼斯坦巴尔病毒感染 全外显子组测序 体征和症状 突变
下载PDF
1例PIK3CD基因突变致PI3Kδ过度活化综合征患儿的护理经验分析
14
作者 任小瑜 曹英娟 何春艳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2年第9期7-8,12,共3页
目的分析1例PIK3CD基因突变致PI3Kδ过度活化综合征(APDS)患儿的护理经验。方法通过列举APDS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发现护理问题,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经过本次住院治疗、护理后,患儿腹围由之前的101.5 cm降至87.5 cm,咳嗽较... 目的分析1例PIK3CD基因突变致PI3Kδ过度活化综合征(APDS)患儿的护理经验。方法通过列举APDS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发现护理问题,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经过本次住院治疗、护理后,患儿腹围由之前的101.5 cm降至87.5 cm,咳嗽较前减轻,水肿消退,腹水明显减少,体重未减轻,患儿生存质量较前有所提高。结论PIK3CD基因突变致APDS为罕见遗传免疫缺陷病,护理参考资料较少,积累此类患儿的护理经验有助于患儿住院期间生存质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K3cd基因突变 PI3Kδ过度活化综合征 护理经验
下载PDF
PIK3CD抑制对氧糖剥夺/复氧诱导周细胞焦亡影响
15
作者 王敏 刘权辉 +4 位作者 孙海涛 郭春雷 钟丽贞 仇靖 王秀明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24年第11期1155-1159,1167,共6页
目的探讨PIK3CD抑制对氧糖剥夺/复氧诱导的周细胞焦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小鼠原代脑血管周细胞分入Control组、氧糖剥夺/复氧组及氧糖剥夺/复氧+CAL-101组。Control组常规培养;氧糖剥夺/复氧组进行氧糖剥夺3 h+复氧24 h处理;氧糖剥夺... 目的探讨PIK3CD抑制对氧糖剥夺/复氧诱导的周细胞焦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小鼠原代脑血管周细胞分入Control组、氧糖剥夺/复氧组及氧糖剥夺/复氧+CAL-101组。Control组常规培养;氧糖剥夺/复氧组进行氧糖剥夺3 h+复氧24 h处理;氧糖剥夺/复氧+CAL-101组在进行氧糖剥夺/复氧处理的同时加入1μM PIK3CD抑制剂CAL-101。采用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PIK3CD表达;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焦亡情况;采用微量酶标法检测上清乳酸脱氢酶(LDH)活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上清白细胞介素(IL)-1β和IL-18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NOD样受体家族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半胱氨酸蛋白酶-1(Caspase-1)、活化半胱氨酸蛋白酶-1(cleaved Caspase-1)、消皮素D(GSDMD)、消皮素D-N端(GSDMD-N)蛋白表达。结果与Control组比较,氧糖剥夺/复氧组细胞PIK3CD mRNA表达水平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ontrol组比较,氧糖剥夺/复氧组上调了周细胞中PIK3CD蛋白表达水平。与Control组比较,氧糖剥夺/复氧组Annexin V/PI双阳性细胞比例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氧糖剥夺/复氧组比较,氧糖剥夺/复氧+CAL-101组Annexin V/PI双阳性细胞比例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ontrol组比较,氧糖剥夺/复氧组细胞培养上清中的LDH活性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氧糖剥夺/复氧组比较,氧糖剥夺/复氧+CAL-101组细胞培养上清中的LDH活性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ontrol组比较,氧糖剥夺/复氧组细胞培养上清中的IL-1β、IL-18含量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氧糖剥夺/复氧组比较,氧糖剥夺/复氧+CAL-101组细胞培养上清中的IL-1β、IL-18含量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ontrol组比较,氧糖剥夺/复氧组细胞NLRP3、ASC、cleaved Caspase-1、GSDMD-N蛋白表达上调;与氧糖剥夺/复氧组比较,氧糖剥夺/复氧+CAL-101组细胞NLRP3、ASC、cleaved Caspase-1、GSDMD-N蛋白表达下调。结论氧糖剥夺/复氧可诱导周细胞焦亡并提高周细胞PIK3CD表达水平,PIK3CD抑制可通过抗焦亡对氧糖剥夺/复氧周细胞发挥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NLRP3炎症小体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K3cd 氧糖剥夺/复氧 周细胞 细胞焦亡 NOD样受体家族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炎症小体
下载PDF
PIK3CD基因突变致PI3Kδ过度活化综合征临床及免疫学特点分析 被引量:20
16
作者 唐文静 王薇 +9 位作者 罗颖 王艳平 李黎 安云飞 苟丽娟 马明圣 何庭艳 杨军 赵晓东 宋红梅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9-24,共6页
目的探讨中国PIK3CD基因增功能突变所致PI3Kδ过度活化综合征(APDS)的临床表现、免疫学表型、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北京协和医院、深圳儿童医院2014年6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15例APDS患儿的病例... 目的探讨中国PIK3CD基因增功能突变所致PI3Kδ过度活化综合征(APDS)的临床表现、免疫学表型、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北京协和医院、深圳儿童医院2014年6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15例APDS患儿的病例资料,实验室检查、治疗效果及预后等情况。结果(1)15例患儿中男11例,女4例,中位发病年龄1岁,中位诊断年龄4岁4月龄。均为PIK3CD基因E1021K位点杂合突变。(2)临床始发表现:以反复呼吸道感染为主,肺炎12例,支气管扩张5例。其他主要表现包括反复、慢性腹泻11例, EB病毒和(或)巨细胞病毒感染10例,肝脏及脾脏肿大13例,慢性淋巴结病10例。(3)免疫学检查:IgM水平升高(11例)、IgG缺乏(6例);CD4^+T淋巴细胞减少(7例),尤其是初始CD4^+T细胞减少(9例);终末分化的效应记忆CD8^+T细胞增加(5例);B 细胞减少(11例),其中初始 B 细胞减少(9例),而过渡 B 细胞增加(5例)。(4)经1-29个月随访,15例患儿现存活13例,其中5例接受规律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感染频率降低;3例接受雷帕霉素靶向治疗,肝脾肿大明显好转。结论 APDS发病年龄早,以反复呼吸道感染、肝脾淋巴结肿大、巨细胞病毒或EB病毒血症为主要临床表现,部分患儿有自身免疫现象及淋巴瘤。免疫表型为初始CD4^+T细胞及初始B细胞减少,过渡B细胞及终末分化的效应记忆CD8^+T细胞增加,IgM水平升高。E1021K杂合突变为热点突变。规律的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可减少该类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患儿感染,雷帕霉素靶向治疗可改善肝脾肿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感染 基因 PIK3cd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原文传递
肠道病毒71型P1和3CD基因双顺反子重组腺病毒的构建及表达 被引量:6
17
作者 戈小琴 李鸿钧 +3 位作者 王文举 谢天宏 张光明 孙茂盛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4期341-345,共5页
目的构建肠道病毒71型(EV71)P1和3CD基因双顺反子重组腺病毒,并检测3CD蛋白酶的切割作用和表达产物的抗原性。方法采用RT-PCR法从阜阳分离的EV71中扩增P1和3CD基因,构建穿梭质粒pShuttle-CMV-P1-3CD、pShuttle-CMV-P1和pShuttle-CMV-3CD... 目的构建肠道病毒71型(EV71)P1和3CD基因双顺反子重组腺病毒,并检测3CD蛋白酶的切割作用和表达产物的抗原性。方法采用RT-PCR法从阜阳分离的EV71中扩增P1和3CD基因,构建穿梭质粒pShuttle-CMV-P1-3CD、pShuttle-CMV-P1和pShuttle-CMV-3CD;经同源重组获得重组腺病毒rAd-P1-3CD、rAd-P1和rAd-3CD,分别转染293细胞,RT-PCR法检测目的基因的转录,免疫荧光法检测目的蛋白的表达。结果3种重组腺病毒经PCR和酶切鉴定表明构建正确;RT-PCR检测表明,3个重组腺病毒均已转录目的基因mRNA;免疫荧光检测仅观察到rAd-P1-3CD表达产物具有特异性,而rAd-P1、rAd-3CD未能检测到特异性表达产物。结论已成功构建EV71P1和3CD基因双顺反子重组腺病毒,表达产物具有EV71特异抗原性,提示P1产物只有在被3CD蛋白酶切割后才体现抗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病毒71型 P1基因 3cd基因 双顺反子 重组腺病毒
原文传递
PIK3CA、PIK3CB、PIK3CD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2
18
作者 潘起晨 班允超 +1 位作者 刘源 王刚 《解剖科学进展》 2020年第2期162-165,共4页
目的应用在线公共数据集,研究胶质瘤中PIK3CA、PIK3CB、PIK3CD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通过ONCOMINE在线数据库对临床癌症样本中PIK3CA、PIK3CB和PIK3CD mRNA表达进行分析;应用GEPIA分析TCGA和GTEx数据库中的PIK3CA、PIK3CB和PIK3CD在... 目的应用在线公共数据集,研究胶质瘤中PIK3CA、PIK3CB、PIK3CD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通过ONCOMINE在线数据库对临床癌症样本中PIK3CA、PIK3CB和PIK3CD mRNA表达进行分析;应用GEPIA分析TCGA和GTEx数据库中的PIK3CA、PIK3CB和PIK3CD在胶质瘤和正常样本中的表达及与病人生存期的关系。通过cBioportal分析TCGA胶质瘤数据库中PIK3CA、PIK3CB、PIK3CD的突变、共表达以及调控网络。结果PIK3CA在胶质母细胞瘤(GBM)和低级别胶质瘤(LGG)中表达增加,其表达与GBM和LGG患者总体生存率(OS)和无病生存率(DFS)无显著相关。PIK3CB在GBM中表达水平下降,但差异不显著,在LGG中表达无明显变化,与GBM和LGG患者OS和DFS无显著相关。PIK3CD在GMB和LGG中表达水平下降,但差异不显著(P>0.05),其表达与GBM患者的DFS显著相关,与LGG患者的DFS和OS显著相关(P<0.05)。PIK3CA在GBM和LGG病例中突变比例较高,分别为12%和10%,PIK3CB和PIK3CD的突变较低;在GBM和LGG病例中,PIK3CB与PIK3CA的表达存在正相关;表达调控网络分析结果显示,此调控网络中包含51节点,包含PIK3CA和其它50个相关基因,IK3CA主要通过I3K/AKT发挥生物学作用。结论PIK3CD在胶质瘤中表达下降,且与胶质瘤的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PIK3CA PIK3CB PIK3cd
原文传递
肠道病毒71型3CD蛋白对细胞的损伤作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静 乔乔 +5 位作者 孙乐乐 马英伟 庄志超 赵丽 王志玉 温红玲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6-19,共4页
目的研究肠道病毒71型(EV71)3CD蛋白在致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SDLY1组、SDLY107组和SDLY107(1-3CD)组。通过反向遗传技术将弱毒株SDLY1株的3CD蛋白编码区置换到强毒株SDLY107株,形成拯救病毒SDLY107(1-3CD)株。将EV71... 目的研究肠道病毒71型(EV71)3CD蛋白在致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SDLY1组、SDLY107组和SDLY107(1-3CD)组。通过反向遗传技术将弱毒株SDLY1株的3CD蛋白编码区置换到强毒株SDLY107株,形成拯救病毒SDLY107(1-3CD)株。将EV71病毒接种于RD细胞和Vero细胞,于37℃和39.5℃孵育一定时间后,采用MTT试验检测活细胞量,以判断病毒对细胞损伤作用的改变。结果 37℃下,拯救病毒SDLY107(1-3CD)对细胞的损伤作用弱于SDLY107株,但仍强于SDLY1株(P<0.05);39.5℃下,拯救病毒SDLY107(1-3CD)株对细胞的损伤作用较SDLY107株下降(P<0.05),但与SDLY1株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V71 3CD编码区的置换可以改变病毒对细胞的损伤作用,3CD蛋白编码区可能存在影响病毒毒力的位点。这一发现有助于理解EV71的致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病毒71型 3cd蛋白 细胞损伤
原文传递
PIK3CD基因突变致PI3Kδ过度活化综合征1家系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20
作者 甄兴刚 梅道启 +11 位作者 梅世月 陈红敏 李春鸽 高丽霞 王静静 罗晶 王文聪 李萍 王琳娜 孟晓慧 何云莉 甄曦 《医药论坛杂志》 2021年第8期8-13,共6页
目的分析PIK3CD基因突变致PI3Kδ过度活化综合征(APDS)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并复习文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就诊于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院呼吸内科一APDS1家系临床资料,采用二代测序法对先证者进行全外显子测序,并对... 目的分析PIK3CD基因突变致PI3Kδ过度活化综合征(APDS)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并复习文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就诊于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院呼吸内科一APDS1家系临床资料,采用二代测序法对先证者进行全外显子测序,并对同卵双胞胎姐姐、父母家系成员行一代Sanger验证。结果先证者,10岁6个月女童,患中耳炎、反复呼吸道感染、便血,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查体:听力下降、肝脾大;辅助检查示支气管扩张、肺部淋巴结肿大、IgM增高、CD4^(+)T淋巴细胞数量减少及CD4^(+)/CD8^(+)T淋巴比例倒置。同卵双胎姐姐及其母亲也有反复呼吸道感染,支气管扩张等表现及体征。基因检测示先证者及同卵双胎姐姐PIK3CD基因存在c.3061 G>A(p.E1021K)错义杂合突变,来源于母亲。结论APDS1是一种罕见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主要临床特征是反复呼吸道感染、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支气管扩张、发育迟缓、IgM增高、CD4^(+)/CD8^(+)T淋巴比例倒置,易感染EB、CMV病毒,可进展为淋巴瘤等恶性疾病等。PIK3CD基因c.3061 G>A(p.E1021K)错义杂合突变是本家系患儿遗传学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免疫缺陷病 PI3Kδ过度活化综合征 PIK3cd基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8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