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硫化铋/石墨烯修饰电极检测豆芽中的6-苄氨基嘌呤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德响 段禹 +7 位作者 孔大彬 王洪 胡民康 张津铭 李胜男 阳军 杨文 杜海军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2期170-176,共7页
该文采用水热法制备棒状硫化铋(Bi_(2)S_(3))颗粒,通过超声复合法将硫化铋与石墨烯(graphene,Gr)复合,得到Bi_(2)S_(3)-Gr复合材料。将复合材料滴涂到玻碳电极(glassy carbon electrode,GCE)上,构建可灵敏检测6-苄氨基嘌呤(6-benzylamin... 该文采用水热法制备棒状硫化铋(Bi_(2)S_(3))颗粒,通过超声复合法将硫化铋与石墨烯(graphene,Gr)复合,得到Bi_(2)S_(3)-Gr复合材料。将复合材料滴涂到玻碳电极(glassy carbon electrode,GCE)上,构建可灵敏检测6-苄氨基嘌呤(6-benzylaminopurine,6-BA)的电化学传感器。在最优条件下对6-BA进行电化学分析,结果表明6-BA在Bi_(2)S_(3)-Gr/GCE上受扩散控制,有2个电子参与6-BA的氧化过程。采用差分脉冲伏安法(differential pulse voltammetry,DPV)对0.5~100μmol/L的6-BA进行检测,检出限(limit of detection,LOD)为2.7×10^(-7)mol/L。所制备的Bi_(2)S_(3)-Gr/GCE传感器具有良好的重复性与重现性,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分别为3.52%和4.31%,常见的干扰物对6-BA的检测不会造成影响。利用加标回收法测定豆芽中的6-BA含量,回收率为92.75%~112.10%,表明该传感器在实际检测中对6-BA定量分析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激素 6-苄氨基嘌呤 石墨烯 硫化铋 电化学检测
下载PDF
6-苄氨基嘌呤(6-BA)对不同氮素水平下玉米叶片衰老过程中光系统II性能的调控效应 被引量:17
2
作者 陈晓璐 李耕 +5 位作者 刘鹏 高辉远 董树亭 王振林 张吉旺 赵斌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11-1118,共8页
以玉米自交系齐319(Qi319)为试材,利用叶绿素荧光快速诱导动力学曲线,研究了喷施外源激素6-苄氨基嘌呤(6-BA)对不同氮素水平下玉米花后叶片光系统II(PSII)性能的调控效应。两年研究结果表明,花后穗位叶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Pn)均呈... 以玉米自交系齐319(Qi319)为试材,利用叶绿素荧光快速诱导动力学曲线,研究了喷施外源激素6-苄氨基嘌呤(6-BA)对不同氮素水平下玉米花后叶片光系统II(PSII)性能的调控效应。两年研究结果表明,花后穗位叶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Pn)均呈降低趋势。在不施氮条件下,外源喷施6-BA,可提高叶绿素含量及后期Pn,但对PSII反应中心的活性无显著改善。施氮可显著提高Pn和PSII的性能,6-BA可显著增强其效果。二者互作条件下,叶绿素含量显著提高,Pn显著增加(P<0.05),PSII供体侧和受体侧的活性得到有效改善,其中对PSII供体侧性能的改善幅度大于对受体侧,花后10dPSII反应中心的活性提高最显著。光合性能的提高使单株生物量和籽粒产量显著增加(P<0.05)。因此,在适量施用氮肥的条件下结合喷施6-BA可以显著改善叶片光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叶片 氮素 6-苄氨基嘌呤(6-BA) 光系统II性能
下载PDF
6-苄氨基嘌呤处理对鲜切西兰花硫代葡萄糖苷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罗淑芬 郭峰 +7 位作者 孙莹 王瑶 胡花丽 安容慧 周宏胜 李国锋 李鹏霞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295-304,共10页
为探讨6-苄氨基嘌呤(6-Benzylaminopurine,6-BA)处理对鲜切西兰花中硫代葡萄糖苷(简称硫苷)代谢的作用机理,该研究首先鉴定得出西兰花花球中分别以萝卜硫苷和萝卜硫素为主的12种硫苷和6种水解产物,然后以30 mg/L的6-BA溶液对鲜切西兰花... 为探讨6-苄氨基嘌呤(6-Benzylaminopurine,6-BA)处理对鲜切西兰花中硫代葡萄糖苷(简称硫苷)代谢的作用机理,该研究首先鉴定得出西兰花花球中分别以萝卜硫苷和萝卜硫素为主的12种硫苷和6种水解产物,然后以30 mg/L的6-BA溶液对鲜切西兰花进行处理,研究外源6-BA处理对其硫苷含量、黑芥子酶活性、硫苷水解产物及其代谢途径关键基因表达水平等的影响。结果表明,6-BA处理通过延缓西兰花花球叶绿素含量下降从而延迟其黄化进程;同时,显著提高了脂肪族硫苷合成相关基因MYB28、CYP79F1、CYP83A1、ST5b、FMO_(GS-OX1),和吲哚族硫苷合成关键基因MYB51、CYP79B2及CYP83B1的表达水平(P<0.05),其中6-BA处理组FMO_(GS-OX1)的表达量在贮藏第6天时为对照组的1.93倍,MYB51的表达量为对照组1.41~1.91倍,CYP79B2的表达量在4 d后高出对照组41.90%~93.75%;由此,6-BA处理保持了其组织较高的萝卜硫苷、3-甲基亚磺酰丙基硫苷、吲哚甲基硫苷和4-甲氧基吲哚甲基硫苷的含量,总硫苷含量为对照组的2.46~4.79倍;此外,6-BA处理的西兰花花球组织黑芥子酶活性和其基因MYR的表达水平在4~8 d期间分别高出对照组15.32%~90.22%和25.86%~33.73%,并显著提高了其组织萝卜硫素等异硫氰酸酯水解产物的含量(P<0.05),其中萝卜硫素含量高于对照组17.58%~25.39%,但对硫苷水解关键基因ESP的表达量并无显著影响(P>0.05)。因此,6-BA处理可通过提高硫苷合成相关基因和水解关键基因来保持鲜切西兰花花球中硫苷的含量和异硫氰酸酯的水平,为西兰花功能活性成分的保持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贮藏 品质控制 西兰花 6-苄氨基嘌呤 硫苷代谢 基因表达
下载PDF
6-苄氨基嘌呤减缓鲜切西兰花的衰老机理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刘红艳 胡花丽 +3 位作者 罗淑芬 张雷刚 肖丽霞 李鹏霞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313-321,共9页
为研究6-苄氨基嘌呤(6-benzylaminopurine,6-BA)调控采后西兰花衰老的可能机理,以鲜切西兰花为材料,考察了30 mg/L 6-BA处理对鲜切西兰花内源6-BA含量、总叶绿素含量、菌落总数、乙烯释放量、衰老相关基因表达、乙烯合成相关酶活性及其... 为研究6-苄氨基嘌呤(6-benzylaminopurine,6-BA)调控采后西兰花衰老的可能机理,以鲜切西兰花为材料,考察了30 mg/L 6-BA处理对鲜切西兰花内源6-BA含量、总叶绿素含量、菌落总数、乙烯释放量、衰老相关基因表达、乙烯合成相关酶活性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6-BA处理可有效延缓西兰花总叶绿素的降解,抑制其菌落总数上升;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与对照西兰花内源6-BA含量不断下降不同,外源6-BA处理则维持了贮藏后期组织内较高的6-BA含量,但经煮熟后,处理和对照组的内源6-BA含量均大幅度下降;6-BA处理下调了叶绿素酶2、半胱氨酸蛋白酶5和富含脯氨酸蛋白基因的表达,延缓了叶绿素a/b结合蛋白1基因表达的下降;6-BA处理降低了乙烯合成酶活性及其基因的表达,显著抑制了西兰花的乙烯释放量。总之,外源6-BA维持了鲜切西兰花贮藏后期组织内较高的内源6-BA水平,从而抑制了乙烯的生成,最终减缓了西兰花的衰老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兰花 6-苄氨基嘌呤 衰老 乙烯
下载PDF
6-苄氨基嘌呤处理对鲜切西兰花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1
5
作者 刘红艳 胡花丽 +4 位作者 罗淑芬 张雷刚 周宏胜 李鹏霞 肖丽霞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86-193,共8页
在(15±1)℃,相对湿度90%~95%条件下,以30 mg/L 6-苄氨基嘌呤(6-BA)浸泡的方法研究了6-BA处理对鲜切西兰花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清水浸泡对照(CK)组鲜切西兰花非常不耐贮藏,在贮藏第2 d即开始黄化,第4 d颜色开始变暗,之后逐渐失去... 在(15±1)℃,相对湿度90%~95%条件下,以30 mg/L 6-苄氨基嘌呤(6-BA)浸泡的方法研究了6-BA处理对鲜切西兰花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清水浸泡对照(CK)组鲜切西兰花非常不耐贮藏,在贮藏第2 d即开始黄化,第4 d颜色开始变暗,之后逐渐失去营养价值而且开始出现发霉和腐烂症状。而6-BA处理能显著延缓了鲜切西兰花感官品质下降和色差(明度、色度)变化,同时抑制了叶绿素降解;另外,6-BA处理能够有效减缓贮藏期间西兰花组织内硫代葡萄糖苷、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可滴定酸的下降,防止鲜切西兰表面木质化的发生,同时也可抑制组织亚硝酸盐的累积。说明6-BA处理能有效维持鲜切西兰花的贮藏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切西兰花 6-苄氨基嘌呤 品质
下载PDF
6-苄氨基嘌呤对绿芦笋采后木质化衰老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周任佳 乔勇进 +3 位作者 王海宏 黄飞达 陈召亮 张学生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3-68,共6页
为了有效地控制芦笋采后老化,延长芦笋的货架期,采用10、20、30mg/L的6-苄氨基嘌呤常温下浸泡处理芦笋15min,并结合自发气调包装,在4℃、湿度85%~95%条件下贮藏,测定叶绿素含量、膜脂过氧化程度、纤维素含量、木质素含量、木质纤维化... 为了有效地控制芦笋采后老化,延长芦笋的货架期,采用10、20、30mg/L的6-苄氨基嘌呤常温下浸泡处理芦笋15min,并结合自发气调包装,在4℃、湿度85%~95%条件下贮藏,测定叶绿素含量、膜脂过氧化程度、纤维素含量、木质素含量、木质纤维化相关酶类活性及商品率等指标。结果表明:至贮藏期第15天,20mg/L处理的芦笋叶绿素含量为40.99mg/g,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丙二醛含量为0.87×10-3μmol/g;纤维素、木质素含量分别为4.22%和2.43 U/g,极显著低于对照;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都保持在较低水平,商品率为78.08%,极显著高于对照。试验证明,20 mg/L6-苄氨基嘌呤处理效果最佳,较好地控制了木质化和纤维化进程,从而有效地延缓了芦笋的衰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笋 6-苄氨基嘌呤 木质化 纤维化 衰老
下载PDF
小麦叶片衰老的超微立体学研究及6-苄氨基嘌呤的作用 被引量:5
7
作者 孙振元 段留生 +1 位作者 韩碧文 刘淑兰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816-820,共5页
用电子显微镜和立体学方法考察了自然条件下小麦叶片衰老过程中超微结构的立体学参数变化及6-苄氨基嘌呤(BA)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在叶片衰老过程中叶绿体的体积膨胀且由椭球形变为球形,其体密度、面密度和数密度均下降;基粒变小且失去... 用电子显微镜和立体学方法考察了自然条件下小麦叶片衰老过程中超微结构的立体学参数变化及6-苄氨基嘌呤(BA)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在叶片衰老过程中叶绿体的体积膨胀且由椭球形变为球形,其体密度、面密度和数密度均下降;基粒变小且失去严整性,类囊体膨胀,但每叶绿体中基粒的数目在衰老早期是增加的;BA能够维持叶绿体和基粒结构、形态的稳定,对各立体学参数均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叶片衰老 立体学 6-苄氨基嘌呤
下载PDF
6-苄氨基嘌呤(BA)和脱落酸(ABA)对湖南稷子Na^+、K^+选择性和游离脯氨酸分配的调节 被引量:7
8
作者 王锁民 陈托兄 张金林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4期588-595,共8页
以盆栽的C4植物-湖南稷子 Echinochloafrumentacea 为材料,用6-苄氨基嘌呤 BA 和脱落酸 ABA 定位涂抹湖南稷子的穗、上位和下位叶片,分析了植物体激素平衡的局部改变对整株水平上Na+、K+和游离脯氨酸分配的调节.实验结果表明,ABA和具有... 以盆栽的C4植物-湖南稷子 Echinochloafrumentacea 为材料,用6-苄氨基嘌呤 BA 和脱落酸 ABA 定位涂抹湖南稷子的穗、上位和下位叶片,分析了植物体激素平衡的局部改变对整株水平上Na+、K+和游离脯氨酸分配的调节.实验结果表明,ABA和具有细胞分裂素活性的BA是调控Na+、K+及游离脯氨酸在不同层位叶中分配的重要因素.ABA涂抹湖南稷子的上位叶片,上位叶片中的Na+比其下位叶片高35.0%;用ABA涂抹湖南稷子的下位叶片,下位叶片中的K+比其上位叶片高31.4%,下位叶鞘中的K+比其上位叶鞘高53.7%.用BA涂抹湖南稷子的下位叶片,下位叶片中的K+和脯氨酸分别比其上位叶片高16.5%和31.7%;用BA或ABA定位涂抹植物地上不同部位,引起植物整株水平上Na+、K+向光合作用强的部位,特别是向活跃期的穗中选择性运输的能力增强,游离脯氨酸也多集中于代谢旺盛的光合器官和生殖器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株水平 6-苄氨基嘌呤(BA) 脱落酸(ABA) NA^+ K^+ 脯氨酸 激素调控
下载PDF
6-苄氨基嘌呤复配保鲜剂对芦笋贮藏生理及酶活性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魏云潇 李俊 +2 位作者 叶兴乾 马力量 周玉翔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78-182,共5页
为延缓少芦笋采收后的老化、褪绿、腐烂,采用6-BA并复配CaCl2、NaClO处理芦笋,并对叶绿素、硬度、木质素、纤维素、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多酚氧化酶(PPO)、抗坏血酸氧化酶(ASA-POD)酶,苯丙氨酸解胺酶(PAL)进行测定。结果... 为延缓少芦笋采收后的老化、褪绿、腐烂,采用6-BA并复配CaCl2、NaClO处理芦笋,并对叶绿素、硬度、木质素、纤维素、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多酚氧化酶(PPO)、抗坏血酸氧化酶(ASA-POD)酶,苯丙氨酸解胺酶(PAL)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保鲜药剂对芦笋的叶绿素含量、硬度的下降起明显抑制作用,并明显刺激CAT活性上升,抑制PAL酶活性的高峰,刺激POD酶活性的峰值,但对木质素、纤维素、ASA-POD活性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笋 6-苄氨基嘌呤(6-BA) 采后 品质 酶类
下载PDF
6-苄氨基嘌呤和乙烯利对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段留生 韩碧文 何钟佩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4期1-6,共6页
以京冬6号为材料,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植物生长调节剂6-苄氨基嘌呤(BA)、乙烯利及其配合使用对小麦籽粒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有效改变了小麦蛋白质含量及组分、氨基酸组成、沉降值、面筋含量等品质指标和千粒重。开花期喷施 ... 以京冬6号为材料,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植物生长调节剂6-苄氨基嘌呤(BA)、乙烯利及其配合使用对小麦籽粒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有效改变了小麦蛋白质含量及组分、氨基酸组成、沉降值、面筋含量等品质指标和千粒重。开花期喷施 BA 50mg/L 和灌浆期喷施乙烯利50mg/L 的复合处理,籽重和品质指标同时显著提高,表明了化学控制手段在协调碳氮物质代谢,实现产量品质协同提高方面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产量 品质 6-苄氨基嘌呤 乙烯利
下载PDF
6-苄氨基嘌呤和乙烯利对小麦叶片碳素输出和分配的调节 被引量:6
11
作者 段留生 韩碧文 +1 位作者 何钟佩 于风义 《核农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4期225-229,共5页
在盆栽条件下,采用活体测量和定期取样测定的方法,研究了6苄氨基嘌呤(BA)和乙烯利(ETH)处理对小麦幼苗第1茎生叶14C同化物输出动态和向各器官中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饲喂后48小时内,叶片14C输出占引入量的... 在盆栽条件下,采用活体测量和定期取样测定的方法,研究了6苄氨基嘌呤(BA)和乙烯利(ETH)处理对小麦幼苗第1茎生叶14C同化物输出动态和向各器官中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饲喂后48小时内,叶片14C输出占引入量的90%以上,叶片14C同化物输出动态符合负指数方程(y=0.716e-0.0506t,rt,lny=-09623)。BA和ETH处理未改变叶片中14C同化物输出的大体趋势,输出动态曲线分别为y=07319e-00471t(rt,lny=-09676)、y=06912e-00567t(rt,lny=-09555),叶片14C输出50%需要的时间大小次序为:BA(81h)>CK(71h)>ETH(57h)。CK、BA、ETH处理的叶片14C同化物输出速率(v)随时间的变化方程分别为v=00363e-00506t、v=003450e-00471t、v=00392e-00567t,最大输出速率(Vmax)的大小次序为:ETH(392%/h)>CK(363%/h)>BA(345%/h)。表明BA抑制而ETH促进了14C同化物从叶片中的输出。定期取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叶片 6-苄氨基嘌呤 乙烯利
下载PDF
6-苄氨基嘌呤对水稻灌浆成熟期籽粒氮代谢及蒸煮食味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海英 杨静 +1 位作者 钱春荣 金正勋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67-669,共3页
选用两个品质不同的粳稻品种,研究在抽穗期喷洒6-苄氨基嘌呤(6-BA)对灌浆成熟期籽粒氮代谢及蒸煮食味品质的影响。抽穗后随灌浆进程籽粒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逐渐增加,达到峰值后又逐渐下降,呈单峰曲线变化,且抽穗后20d的酶活性最高;蛋白... 选用两个品质不同的粳稻品种,研究在抽穗期喷洒6-苄氨基嘌呤(6-BA)对灌浆成熟期籽粒氮代谢及蒸煮食味品质的影响。抽穗后随灌浆进程籽粒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逐渐增加,达到峰值后又逐渐下降,呈单峰曲线变化,且抽穗后20d的酶活性最高;蛋白质含量高的品种灌浆前期籽粒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高于蛋白质含量低的品种;与未喷6-BA对照相比,抽穗期喷洒6-BA供试品种的味度值、最高黏度、崩解值、可溶性蛋白含量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籽粒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和消减值降低,但蛋白质和直链淀粉含量变化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6-苄氨基嘌呤 氮代谢 蒸煮食味品质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测定40%乙烯利中6-苄氨基嘌呤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夏敏 安礼涛 +2 位作者 尹起范 李茂青 邢华 《化学试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913-914,947,共3页
首次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测定40%乙烯利中6-苄氨基嘌呤含量的方法。色谱柱为Symmetry C18(150mm×3.9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V/V=50:50);流速为0.8mL/min;线性回归方程为y=9.35×10^6x-3.52×10^3,... 首次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测定40%乙烯利中6-苄氨基嘌呤含量的方法。色谱柱为Symmetry C18(150mm×3.9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V/V=50:50);流速为0.8mL/min;线性回归方程为y=9.35×10^6x-3.52×10^3,r=0.9998,线性范围为32.9~411μg;加标回收率平均值为98.2%,RSD为1.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乙烯利 6-苄氨基嘌呤 测定
下载PDF
6-苄氨基嘌呤及其金属配合物与DNA的作用机理 被引量:7
14
作者 席小莉 杨曼曼 杨频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847-1852,共6页
The mechanism for interactions of the 6-benzyl-amino-purine and its Co2+, Ni2+ complexes with DNA was studied by UV and fluorescence spectra using ethidium bromide (EB) as probe molecule. When pH=7.4, the action of 6-... The mechanism for interactions of the 6-benzyl-amino-purine and its Co2+, Ni2+ complexes with DNA was studied by UV and fluorescence spectra using ethidium bromide (EB) as probe molecule. When pH=7.4, the action of 6-benzyl-amino-purine-Co2+ and DNA was electrostatic effect and certain kind of intercalation action; when pH=9.86, the action of the two was electrostatic effect; when pH=2.85 , the action of 6-benzyl-amino-purine-Ni2+ and DNA was both electrostatic and intercalation action. But when pH=7.4, 6-benzyl-amino-purine hardly influenced the intercalation action of EB and DNA, the action of 6-benzyl-amino-purine and DNA was electrostatic a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苄氨基嘌呤金属配合物 DNA Scatchard图
下载PDF
6-苄氨基嘌呤的合成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杰 况胜利 +2 位作者 房晓敏 李科 丁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5期6841-6842,共2页
[目的]系统研究脱水法合成6-苄氨基嘌呤(6-BA)的反应条件。[方法]以一定比例的腺嘌呤和苯甲醇为原料制备6-BA,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产品含量。[结果]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反应物中产品的含量逐渐增大,2.5h以后,产品含量增加速度... [目的]系统研究脱水法合成6-苄氨基嘌呤(6-BA)的反应条件。[方法]以一定比例的腺嘌呤和苯甲醇为原料制备6-BA,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产品含量。[结果]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反应物中产品的含量逐渐增大,2.5h以后,产品含量增加速度变缓,3.0h以后基本不再增加。PEG的用量在0.5%时,产品产率最高。当氢氧化钠与腺嘌呤的摩尔比小于1.0:1.0时,得不到产品。当氢氧化钠与腺嘌呤的摩尔比大于1.0:1.0时,产率很高,并且氢氧化钠的用量与产率无明显的相关关系。当氢氧化钠与腺嘌呤的摩尔比大于1.1:1.0时,产率基本不变。[结论]脱水法合成6-苄氨基嘌呤的最佳反应条件为:腺嘌呤:NaOH:苯甲醇:PEG400=1.0:1.1:6~7:0.03,反应时间为2.5~3.0h,反应温度低于2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苄氨基嘌呤 脱水法 细胞分裂素
下载PDF
6-苄氨基嘌呤对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玉梅 张自强 +3 位作者 朱雪敏 位兰 石珂 潘丽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3153-3158,共6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6-苄氨基嘌呤(6-BA)对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选取8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I/R模型组和低、高剂量6-BA组。低、高剂量6-BA组于术前3周分别连续灌胃10、20mg/kg的6-BA,对照组和I/R模型组... 本试验旨在研究6-苄氨基嘌呤(6-BA)对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选取8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I/R模型组和低、高剂量6-BA组。低、高剂量6-BA组于术前3周分别连续灌胃10、20mg/kg的6-BA,对照组和I/R模型组灌胃同体积的生理盐水,每天1次。对照组在暴露肠系膜上动脉后不做阻断;I/R模型组和低、高剂量6-BA组阻断肠系膜血管30min后再灌注60min。随后取大鼠空肠组织分别进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检测;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法检测细胞DNA损伤程度,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Caspase-3)表达情况。结果显示,与I/R模型组相比,补充10、20 mg/kg的6-BA后,T-SOD、GSH-Px活性显著升高(P<0.05),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小肠细胞DNA的拖尾现象好转,尾部DNA含量和拖尾率都显著低于I/R模型组(P<0.05);Caspase-3阳性表达细胞数量显著减少(P<0.05)。由此可见,10、20 mg/kg的6-BA能有效防护I/R对小肠的损伤,且20mg/kg的6-BA作用效果尤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苄氨基嘌呤 缺血再灌注 氧化损伤 凋亡
下载PDF
6-苄氨基嘌呤、2,4-二氯笨氧乙酸对微绿球藻生长与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黄翔鹄 李长玲 +1 位作者 刘楚吾 黄运波 《湛江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1期18-23,共6页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物质 ,即 6 苄氨基嘌呤 (6 BA)、2 ,4 二氯笨氧乙酸 (2 ,4 D)对微绿球藻Nannochlorisoculata的生长和代谢影响 ,结果表明 :6 BA和 2 ,4 D在 0 1~ 1 0mg·L 1的实验浓度范围内 ,对微绿球藻的生长、干重、...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物质 ,即 6 苄氨基嘌呤 (6 BA)、2 ,4 二氯笨氧乙酸 (2 ,4 D)对微绿球藻Nannochlorisoculata的生长和代谢影响 ,结果表明 :6 BA和 2 ,4 D在 0 1~ 1 0mg·L 1的实验浓度范围内 ,对微绿球藻的生长、干重、叶绿素a含量、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可作为微绿球藻的生长调节剂。6 BA的最佳质量浓度为 0 5mg·L 1;2 ,4 D的最佳质量浓度为 4 0mg·L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苄氨基嘌呤 2 4-二氯笨氧乙酸 微绿球藻 生长 代谢 对虾高位池 生物群种结构 植物生长物质
下载PDF
6-苄氨基嘌呤对雨生红球藻中虾青素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9
18
作者 高政权 孟春晓 刘涛 《水利渔业》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1-23,26,共4页
首次研究了外源细胞分裂素6-苄氨基嘌呤(6-BA)对雨生红球藻积累虾青素的作用。在营养生长期的雨生红球藻培养液中,分别添加不同浓度梯度的6-BA,进行胁迫培养(25℃,24 h 5000 lx连续光照+营养盐饥饿),诱导藻细胞合成并积累虾青素。显微... 首次研究了外源细胞分裂素6-苄氨基嘌呤(6-BA)对雨生红球藻积累虾青素的作用。在营养生长期的雨生红球藻培养液中,分别添加不同浓度梯度的6-BA,进行胁迫培养(25℃,24 h 5000 lx连续光照+营养盐饥饿),诱导藻细胞合成并积累虾青素。显微观察各不同处理组藻细胞虾青素积累过程的动态变化,并定期取样进行虾青素含量测定。结果表明,10 mg/L的6-BA处理对雨生红球藻积累虾青素有明显促进作用,胁迫培养26 d后藻细胞完全变红,比对照组提前18 d;虾青素含量比对照组提高2.52%。较高浓度的6-BA(20、30、50 mg/L)则对藻细胞有较强致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生红球藻 虾青素积累 细胞分裂素 6-苄氨基嘌呤
下载PDF
6-苄氨基嘌呤与牛血清白蛋白作用荧光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景顺杰 李建晴 +1 位作者 狄艳珠 董川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4-27,共4页
应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6-苄氨基嘌呤(6-BA)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相互作用的荧光特性。测得了6-BA与BSA在10、27、40℃温度下的结合常数KA为:0.21×105、1.37×105、5.53×105L/mol,结合位点数n为:1.0、1.2、1.3。6-BA对BSA内... 应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6-苄氨基嘌呤(6-BA)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相互作用的荧光特性。测得了6-BA与BSA在10、27、40℃温度下的结合常数KA为:0.21×105、1.37×105、5.53×105L/mol,结合位点数n为:1.0、1.2、1.3。6-BA对BSA内源荧光的猝灭机理主要为静态猝灭,6-BA主要以疏水作用与BSA相互作用,BSA的荧光主要源于色氨酸残基,6-BA对BSA的构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苄氨基嘌呤 牛血清白蛋白 荧光光谱法
下载PDF
微量热法研究β-环糊精与6-苄氧基嘌呤和6-苄氨基嘌呤的主-客体相互作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赵强 张骞 +2 位作者 刘杰 邢生凯 孙得志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827-830,共4页
在298.15K下,用微量热法测定了重要植物生长调节物质6-苄氧基嘌呤(6-BOP)和6-苄氨基嘌呤(6-BAP)与β-环糊精(β-CD)在pH=8.9的水溶液中包合作用的热效应,进而用非线性拟合法计算出了主-客体包合物的化学计量比、平衡常数、标准焓变和标... 在298.15K下,用微量热法测定了重要植物生长调节物质6-苄氧基嘌呤(6-BOP)和6-苄氨基嘌呤(6-BAP)与β-环糊精(β-CD)在pH=8.9的水溶液中包合作用的热效应,进而用非线性拟合法计算出了主-客体包合物的化学计量比、平衡常数、标准焓变和标准熵变等热力学参数.结合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紫外光谱信息,从6-苄氧基嘌呤和6-苄氨基嘌呤的分子结构出发讨论了主-客体分子相互作用的强弱以及热力学数据的差异.结果表明,β-环糊精对6-苄氧基嘌呤和6-苄氨基嘌呤具有明显的分子识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氧基嘌呤 6-苄氨基嘌呤 Β-环糊精 分子识别 微量热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