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1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政策过程与行为主体:20世纪60年代初高校毕业干部清理收回工作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凛然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58-166,共9页
1961年城镇人口精简工作开展以后,一些地方对部分高等学校毕业干部作了退职处理。不久,中央要求对他们予以调查、清理和收回。由于初始阶段一些政策执行主体行动较慢,上级调整了激励机制,清理收回工作的执行力度、速度有所提升,高校毕... 1961年城镇人口精简工作开展以后,一些地方对部分高等学校毕业干部作了退职处理。不久,中央要求对他们予以调查、清理和收回。由于初始阶段一些政策执行主体行动较慢,上级调整了激励机制,清理收回工作的执行力度、速度有所提升,高校毕业干部清理收回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因部分政策对象对清理收回工作的不配合,以及工作后期政策制定主体、执行主体等因素的作用,政策原初目标与最终成效并非完全吻合。从政策过程角度视之,政策成效虽受制于政策制定主体的相对自主性,但政策执行主体的政治、情感、利益等倾向性因素也会在相当大程度上影响政策执行,并促推政策制定的再回应。与此同时,政策对象并非完全的被动接收方,他们既给予政策执行主体以反馈,也波及政策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60年代初 高校毕业干部清理收回工作 政策过程
下载PDF
20世纪60年代初上海市精简职工论析 被引量:2
2
作者 贺永泰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169-174,共6页
与全国各大省区和其他大城市相比,20世纪60年代初上海市精简职工的特点是精简率低,波动小,受大跃进与困难时期的影响较小。除了无"一五"计划项目这一客观原因外,主要原因在于上海市实行了三次工业改组、严格户籍管理、围垦造... 与全国各大省区和其他大城市相比,20世纪60年代初上海市精简职工的特点是精简率低,波动小,受大跃进与困难时期的影响较小。除了无"一五"计划项目这一客观原因外,主要原因在于上海市实行了三次工业改组、严格户籍管理、围垦造地等积极举措,并且采取了动员职工返乡支农、动员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等"非常措施"。反思困难时期上海市精简职工的情况,其镜鉴是:保障就业、保障粮食安全都是民生大计;推进城市化必须缩小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协调好各种关系;要重视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更要注意在未来发展中减少或避免遗留问题的滋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60年代初 上海市 精简职工 特点 原因 反思
下载PDF
试论20世纪60年代初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若干思路
3
作者 李喆 《宁夏党校学报》 2007年第6期23-26,共4页
20世纪60年代初,邓小平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注重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相结合,在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上形成了一些新的思路。这些新的思路成为邓小... 20世纪60年代初,邓小平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注重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相结合,在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上形成了一些新的思路。这些新的思路成为邓小平理论的前奏和先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60年代初 邓小平理论 社会主义建设
下载PDF
60年代初湖南兴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
4
作者 宋源美 《湖南档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1-42,共2页
关键词 历史档案 60年代初 湖南 农业生产责任制
下载PDF
历史缝隙中的诗歌生态——20世纪60年代初期抒情诗回眸与审视
5
作者 潘大华 《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3年第3期46-50,共5页
20世纪60年代初期(1961~1963年)中国诗歌出现了短暂的繁荣局面。一些诗人以自然风光、田园山水和边塞风情为题材,写出了一些清新隽永、充满诗情画意的抒情诗。本文分析了这一时段诗歌的主要审美特征,剖析了其繁荣的原因以及不足之处,... 20世纪60年代初期(1961~1963年)中国诗歌出现了短暂的繁荣局面。一些诗人以自然风光、田园山水和边塞风情为题材,写出了一些清新隽永、充满诗情画意的抒情诗。本文分析了这一时段诗歌的主要审美特征,剖析了其繁荣的原因以及不足之处,强调了时代环境对于诗歌生态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60年代初 中国 抒情诗 审美特征 田园山水 边塞风情 题材
下载PDF
20世纪60年代初刘少奇关于如何面对困难的思想探析
6
作者 房彬 《胜利油田党校学报》 2009年第6期39-41,共3页
1959—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陷入严重困难之中。面对困难,刘少奇发扬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形成了一系列关于如何面对困难的思想。刘少奇认为:面对困难,要实事求是地承认困难,充分估计困难;看到困难的同时还要看到光明... 1959—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陷入严重困难之中。面对困难,刘少奇发扬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形成了一系列关于如何面对困难的思想。刘少奇认为:面对困难,要实事求是地承认困难,充分估计困难;看到困难的同时还要看到光明的前途,坚定战胜困难的必胜信念;要勇敢前进,努力克服困难。刘少奇的这一思想,对于克服当时国民经济困难,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60年代初 刘少奇 困难 调查研究
下载PDF
20世纪60年代初期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经验及现实意义
7
作者 方爱清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73-76,共4页
20世纪60年代初期,党在实际工作中逐步意识到近几年自身工作中的一些失误以及由此造成的损失,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着重从四个方面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其一,重新恢复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其二,切实加强各级领导干... 20世纪60年代初期,党在实际工作中逐步意识到近几年自身工作中的一些失误以及由此造成的损失,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着重从四个方面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其一,重新恢复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其二,切实加强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特别突出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的带头作用;其三,倡导民主作风,走群众路线,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其四、加强榜样示范作用的宣传教育,大力倡导英雄主义、集体主义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这个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党领导和团结全国人民纠正错误、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保证、导向、凝聚、激励、服务作用,其成功经验至今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0年代初 20世纪 工作经验 意义 思想政治工作 思想政治教育 榜样示范作用 艰苦奋斗精神 实际工作 经验教训 指导思想 实事求是 调查研究 带头作用 以身作则 民主作风 群众路线 实际问题 思想问题 宣传教育 英雄主义 自力更生
下载PDF
60年代初刘少奇对群众路线的进一步总结
8
作者 邓克金 《长春大学学报》 2004年第3期59-61,66,共4页
刘少奇在60年代初对我党贯彻执行群众路线的经验教训进行了深刻的总结,提出坚持群众路线,反对官僚主义;根据群众的实践来检验党的工作;群众运动必须是群众自觉自愿的行动;要在群众中做细致的思想工作和组织工作。
关键词 60年代初 刘少奇 群众路线
下载PDF
20世纪60年代初精简城镇人口研究述评 被引量:2
9
作者 王瑾 《红广角》 2016年第4期49-53,共5页
20世纪60年代初精简城镇人口研究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研究者运用多学科方法,从背景与原因、过程、影响、安置及取得成功的原因等方面做了初步研究。但有些方面的研究还比较模糊,学术界观点并不一致,有些问题的研究还很薄弱,实证性... 20世纪60年代初精简城镇人口研究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研究者运用多学科方法,从背景与原因、过程、影响、安置及取得成功的原因等方面做了初步研究。但有些方面的研究还比较模糊,学术界观点并不一致,有些问题的研究还很薄弱,实证性研究少,理论分析不够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0年代初 精简城镇人口 安置 影响 城镇化
下载PDF
浅析20世纪60年代初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10
作者 王亚嘉 《党史文苑(下半月学术版)》 2015年第7期54-56,共3页
20世纪60年代前后,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进行了初步探索,不仅继承和发展先前关于社会主义条件实行市场经济的思想,而且还初步勾画了市场经济理论的基本框架,为其后邓小平经济理论或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20世纪60年代初 市场经济理论 历史地位
下载PDF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福建现代戏创作生态平议
11
作者 王汉民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9,共9页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由于受极“左”思潮的影响,传统戏曲由文化瑰宝成为文化毒草,遭到禁演;现代戏因政治宣传的需要,独占戏曲舞台。这种割裂传统的急变,对浸润传统的普通观众来说难以接受,也使剧作家、导演、演员等舞台工作者都面...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由于受极“左”思潮的影响,传统戏曲由文化瑰宝成为文化毒草,遭到禁演;现代戏因政治宣传的需要,独占戏曲舞台。这种割裂传统的急变,对浸润传统的普通观众来说难以接受,也使剧作家、导演、演员等舞台工作者都面临困境。在这样的创作生态影响下,现代戏在内容上符合政治宣传的需要,但在艺术上大多是“标语口号”式的宣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50年代60年代初 现代戏 创作生态
下载PDF
20世纪60年代初反对商品“走后门”运动探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全华 陆茹 《当代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5-67,126,共13页
商品"走后门"是中国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发展起来的特殊社会现象,源于计划分配的体制性原因和商品短缺的经济原因,在困难时期曾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中共中央审时度势,谨慎开展了反对商品"走后门"运动,阶段性遏制了... 商品"走后门"是中国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发展起来的特殊社会现象,源于计划分配的体制性原因和商品短缺的经济原因,在困难时期曾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中共中央审时度势,谨慎开展了反对商品"走后门"运动,阶段性遏制了这一社会现象,提高了政府的公信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60年代初 反对商品“走后门” 计划经济体制 商品短缺
原文传递
20世纪60年代初安徽省农村救灾度荒述论 被引量:3
13
作者 姚宏志 《当代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6-53,126,共8页
1960年下半年,灾荒遍布全省农村并急剧恶化,安徽省农村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跌至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最低点。安徽省委、省人民委员会逐渐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迷雾中醒悟过来,努力采取开展整风整社,解散公共食堂;减少... 1960年下半年,灾荒遍布全省农村并急剧恶化,安徽省农村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跌至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最低点。安徽省委、省人民委员会逐渐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迷雾中醒悟过来,努力采取开展整风整社,解散公共食堂;减少粮食征购和外调,恢复自留地;推广责任田,改革农业生产责任制;救济与安置灾民,稳定社会秩序;确立农业基础地位,恢复和发展农业等一系列紧急措施救灾度荒,扭转了严重困难的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60年代初 安徽省 农村 救灾度荒
原文传递
60年代初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当代中国思想史上被忽略的一个片段 被引量:3
14
作者 曹光章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59-64,92,共6页
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红旗》、《新建设》、《文汇报》等一批刊物上曾开展了一次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学术讨论。这次讨论很少为党史或国史专业的学者所了解和关注,在当代中国思想史上也几乎成了被忽略的一个片段。这次讨论是在1956年之... 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红旗》、《新建设》、《文汇报》等一批刊物上曾开展了一次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学术讨论。这次讨论很少为党史或国史专业的学者所了解和关注,在当代中国思想史上也几乎成了被忽略的一个片段。这次讨论是在1956年之后我们党开始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大背景下逐步酝酿展开的。1956年出现的一次关于真理是什么的讨论,为这次讨论打下了基础。1960年开始的全面调整,科学教育政策的调整、知识分子政策的调整、对"双百"方针的进一步贯彻,学术界研究和探索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努力推动了关于这次讨论的出现。这次讨论主要局限于自然科学领域的真理问题,力图从自然科学认识问题作出一般认识论和真理论的结论。主要涉及了真理和错误的关系、实践标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区分、逻辑证明和实践检验的关系等问题。这次讨论对于贯彻教育、科技、知识分子政策的调整有其意义,并且使新中国的哲学工作者和一些对哲学感兴趣的自然科学工作者经历了一次关于马克思主义真理论的深入学习和研究,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真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发展,为1978年的真理标准大讨论做了知识上、思想方法上和人才上的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0年代初 真理标准问题 当代中国思想史
原文传递
“不调查清楚,他就不讲话”——感悟60年代初的陈云
15
作者 张素华 《党的文献》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22-123,共2页
关键词 60年代初 陈云 感悟 讲话 1960 计划工作 周恩来 毛泽东 北戴河 书记处 李富春 会议 农业 中央
原文传递
20世纪60年代初压缩社会集团购买力的历史考察
16
作者 尚长风 《当代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4-76,共13页
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遭遇严重的经济困难,突出问题有财政出现严重赤字、市场供应短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下降,而社会集团购买力却一度过分膨胀,加剧了经济困难。作为经济调整工作的一部分,中央大力压缩社会集团购买力。在思想动员的基... 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遭遇严重的经济困难,突出问题有财政出现严重赤字、市场供应短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下降,而社会集团购买力却一度过分膨胀,加剧了经济困难。作为经济调整工作的一部分,中央大力压缩社会集团购买力。在思想动员的基础上规定了具体的禁止社会集团消费的内容,制定了明确的压缩指标,通过预扣经费、冻结存款和清理"小金库"等措施,成功压缩了社会集团购买力。压缩社会集团购买力对于当时促进经济恢复、密切党群关系都有着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0年代初 集团购买力 经济调整 经济困难
原文传递
试论20世纪60年代初安徽“责任田”夭折的原因 被引量:1
17
作者 先安顺 《北京党史》 2006年第3期15-17,共3页
关键词 60年代初 20世纪 责任田 安徽 原因 群众生活 生产责任制 粮食产量 情绪低落 国民经济
原文传递
20世纪60年代初精简工作中的“小组”
18
作者 马晓东 《党的文献》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6-100,共5页
20世纪60年代初,为了克服严重的经济困难,全国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城镇分别进行了大规模的人员精简。在这一过程中,中央先后设置了中央国家机关精简小组、中央精简干部和安排劳动力五人小组、中央精简小组三个小组来具体领导和处理... 20世纪60年代初,为了克服严重的经济困难,全国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城镇分别进行了大规模的人员精简。在这一过程中,中央先后设置了中央国家机关精简小组、中央精简干部和安排劳动力五人小组、中央精简小组三个小组来具体领导和处理有关工作。这些小组都有很强的任务导向特征,其成员也围绕主要工作任务进行配置。小组通过汇总和过滤信息,为中央决策提供建议和政策文本,是中央决策的助手和参谋;同时,它们还是处在精简工作一线的具体领导者,协助中央处理精简的日常工作。这些小组对顺利实现精简工作的预期目标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60年代初 精简工作 “小组”
原文传递
六十年代初安徽责任田问题风波 被引量:7
19
作者 陆德生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9-87,共9页
关键词 责任田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安徽 六十年代 党的指导思想 60年代初 劳动积极性 20世纪
下载PDF
六十年代初期《创业史》研究综述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军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105-109,共5页
20世纪60年代初期学界对柳青名作《创业史》的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第三次文代会前的反映平淡;二是第三次文代会后的好评如潮;三是1963—1965年的激烈争论。
关键词 《创业史》 60年代初 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