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1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BCD2评分、PAF、sCD40L、C1q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脑梗死的预测价值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1
作者 张文超 尹涛 +3 位作者 杨雪辉 王睿健 张盟盟 张明哲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1期1538-1542,共5页
目的探讨ABCD2评分及血清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补体1q(C1q)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1月至2022年12月该院收治的94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脑梗死患者作为脑梗死组,另选取同... 目的探讨ABCD2评分及血清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补体1q(C1q)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1月至2022年12月该院收治的94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脑梗死患者作为脑梗死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146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非脑梗死患者作为非脑梗死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ABCD2评分及血清PAF、sCD40L、C1q单独及联合检测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脑梗死的预测价值。结果脑梗死组和非脑梗死组颈部血管斑块、发作持续时间、发作频率情况,ABCD2评分及血清PAF、sCD40L、C1q、白细胞介素(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颈部血管斑块、发作持续时间≥15 min、发作频率≥2次/月,以及ABCD2评分,血清PAF、sCD40L、C1q、IL-6、hs-CRP水平升高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ABCD2评分及血清PAF、sCD40L、C1q联合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脑梗死的灵敏度、曲线下面积分别为96.81%、0.927,高于或大于ABCD2评分及血清PAF、sCD40L、C1q单独预测(P<0.05);ABCD2评分、血清PAF单独预测的灵敏度分别高于血清sCD40L、C1q单独预测的灵敏度(P<0.05);ABCD2评分及血清PAF、sCD40L单独预测的特异度高于血清C1q单独、4项指标联合预测的特异度(P<0.05),血清C1q单独预测的特异度高于4项指标联合预测的特异度(P<0.05)。结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脑梗死的发生与患者有颈部血管斑块、发作持续时间≥15 min、发作频率≥2次/月,以及ABCD2评分,血清PAF、sCD40L、C1q、IL-6、hs-CRP水平升高均密切相关,且ABCD2评分及血清PAF、sCD40L、C1q联合检测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梗死 abcd2评分 血小板活化因子 可溶性CD40配体 补体1q 诊断价值 危险因素
下载PDF
ABCD2评分联合血清泛连接蛋白、微小RNA-20b对头晕患者发生缺血性卒中有预测价值
2
作者 靳丽丽 任伟曼 夏松云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24年第1期47-50,96,共5页
目的:探讨年龄、血压、单侧肢体无力和言语障碍、持续时间、糖尿病(ABCD2)评分联合血清泛连接蛋白、微小RNA(miRNA)-20b对头晕患者发生缺血性卒中(IS)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148例头晕患者,根据是否发生IS分为IS组(109例)和非IS组(39例)... 目的:探讨年龄、血压、单侧肢体无力和言语障碍、持续时间、糖尿病(ABCD2)评分联合血清泛连接蛋白、微小RNA(miRNA)-20b对头晕患者发生缺血性卒中(IS)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148例头晕患者,根据是否发生IS分为IS组(109例)和非IS组(39例)。比较分析2组患者一般资料、ABCD2评分和血清泛连接蛋白、miR-20b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头晕患者发生IS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ABCD2评分联合血清泛连接蛋白、miR-20b水平对评估头晕患者发生IS的预测价值。结果:IS组年龄、高血压史比例、ABCD2评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泛连接蛋白水平明显高于非IS组,miR-20b水平明显低于非IS组(P均<0.05)。LDL-C升高(OR=2.575,95%CI:1.497~3.353)、ABCD2评分>3分(OR=3.069,95%CI:2.242~5.408)、泛连接蛋白升高(OR=1.089,95%CI:1.018~1.187)为头晕患者发生IS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miR-20b为独立保护因素(OR=0.351,95%CI:0.220~0.559,P<0.05)。3个指标联合预测头晕患者发生IS的曲线下面积(AUC=0.859,95%CI:0.791~0.926)明显大于ABCD2评分(AUC=0.759,95%CI:0.669~0.849)、泛连接蛋白(AUC=0.656,95%CI:0.554~0.759)、miR-20b(AUC=0.821,95%CI:0.750~0.893)单独预测(P均<0.05)。结论:ABCD2评分和血清泛连接蛋白、miR-20b水平为头晕患者发生IS独立影响因素,3个指标联合对头晕患者IS风险有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晕 缺血性卒中 abcd2评分 泛连接蛋白 微小RNA-20b
下载PDF
血清ICAM-1、LP-PLA2联合ABCD2评分对TIA发作患者短期预后的价值
3
作者 何阳 黎昌炫 周艳辉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189-192,共4页
目的 探讨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 (ICAM-1)、脂蛋白磷脂酶A2(LP-PLA2)联合ABCD2评分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短期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2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海口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TIA患者,根据发病9... 目的 探讨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 (ICAM-1)、脂蛋白磷脂酶A2(LP-PLA2)联合ABCD2评分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短期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2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海口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TIA患者,根据发病90 d内是否发生脑梗死、心源性血栓等终点事件分为终点组和无终点组。对比两组血清ICAM-1、LP-PLA2水平及ABCD2评分差异,绘制ROC曲线分析三项指标对TIA患者发生终点事件的预测价值。结果 98例TIA患者中发生终点事件26例(26.53%),其中脑梗死8例,大动脉狭窄≥50%患者14例,心源性血栓4例。终点组症状持续时间≥60min患者比例、血清ICAM-1、LP-PLA2水平及ABCD2评分高于无终点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症状持续时间≥60min、血清ICAM-1及LP-PLA2高表达、ABCD2评分高是TIA患者出现终点事件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ICAM-1、LP-PLA2联合ABCD2评分预测TIA患者发生终点事件的曲线下面积为0.908。结论 血清ICAM-1、LP-PLA2水平与TIA患者不良终点事件的发生密切相关,ICAM-1、LP-PLA2联合ABCD2评分有助于早期预测TIA患者短期预后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预后 细胞间黏附分子-1 脂蛋白磷脂酶A2 abcd2评分
下载PDF
丁苯酞对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相关分子标志物及ABCD2评分的影响
4
作者 崔浩 卢慧敏 刘娜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4年第8期940-943,共4页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丁苯酞治疗对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ABCD2评分、相关分子标志物等的影响,并评价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于该院住院治疗的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00例,通过乱数表工具以随机抽样法分...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丁苯酞治疗对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ABCD2评分、相关分子标志物等的影响,并评价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于该院住院治疗的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00例,通过乱数表工具以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脑血管病治疗方案,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丁苯酞治疗,所有患者均连续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ABCD2评分、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评分变化,C反应蛋白(CRP)、同型半胱氨酸(Hcy)、S100A1蛋白、白细胞介素6(IL-6)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变化,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ABCD2评分、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CRP、Hcy、S100A1蛋白和IL-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SO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4.00%(47/50)vs. 84.00%(42/50)]、不良事件发生率[12.00%(6/50)vs. 10.00%(5/50)]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脑血管病治疗方案基础上联合应用丁苯酞,可有效降低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脑卒中风险,减轻神经功能损伤,有利于炎症、氧化应激水平降低,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丁苯酞 abcd2评分 临床疗效
下载PDF
ABCD2评分法联合计算机断层扫描灌注成像参数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进展为脑梗死的预测价值
5
作者 吕权坤 陈龙 +1 位作者 安梦林 梁子敬 《医疗装备》 2024年第1期87-90,共4页
目的分析ABCD2评分法联合计算机断层扫描灌注成像(CTP)参数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进展为急性脑梗死(ACI)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3年3月医院收治的160例TI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7 d内是否进展为ACI分为两组,30... 目的分析ABCD2评分法联合计算机断层扫描灌注成像(CTP)参数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进展为急性脑梗死(ACI)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3年3月医院收治的160例TI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7 d内是否进展为ACI分为两组,30例进展为ACI的患者为试验组,130例未进展为ACI的患者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ABCD2评分、CTP检查,比较两组ABCD2评分、CTP参数[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平均通过时间(MTT)、开始注射对比剂至脑组织内达到的最大峰值时间(TTP)],比较ABCD2评分低危组(9例)、中危组(16例)、高危组(5例)CTP参数,Pearson分析ABCD2评分与CTP参数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分析ABCD2评分、CTP参数对TIA发作后进展为ACI的预测效能。结果试验组ABCD2评分、TTP、MTT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CBV、CBF均低于对照组(P<0.05)。高危组TTP、MTT均高于中危组、低危组(P<0.05),高危组CBV、CBF均低于中危组、低危组(P<0.05)。ABCD2评分与TTP、MTT均呈正相关性(P<0.05),ABCD2评分与CBV、CBF均呈负相关(P<0.05)。ABCD2评分、TTP、MTT、CBV、CBF联合预测TIA发作后进展为ACI的AUC 0.967,95%CI:0.856~0.996,联合检测灵敏度高于单一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特异度与单一检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BCD2评分法联合CTP参数可提高对TIA发作后进展为ACI的预测灵敏度,弥补了单一预测的不足,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cd2评分 计算机断层扫描灌注成像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梗死
下载PDF
DCE-MRI定量参数联合ABCD2评分法对TIA发作后进展为脑梗死的诊断价值研究
6
作者 咸耀林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10期34-36,共3页
目的:分析磁共振动态对比增强扫描(DCE-MRI)定量参数联合ABCD2评分法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进展为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12月在固原市中医医院就诊的100例TIA患者,根据是否进展为脑梗死将其分为观察组(30... 目的:分析磁共振动态对比增强扫描(DCE-MRI)定量参数联合ABCD2评分法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进展为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12月在固原市中医医院就诊的100例TIA患者,根据是否进展为脑梗死将其分为观察组(30例进展为脑梗死)与对照组(70例未进展为脑梗死),比较两组DCE-MRI定量参数、ABCD2评分,比较不同ABCD2分层组DCE-MRI定量参数,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DCE-MRI定量参数、ABCD2评分对TIA进展为脑梗死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rK_(ep)、rK^(trans)、rV_(e)均低于对比组(P<0.05),观察组ABCD2评分高于对比组(P<0.05)。高危组rK_(ep)、rK^(trans)、rVe均低于中危组、低危组(P<0.05)。rK_(ep)、rK^(trans)、rV_(e)、ABCD2评分联合预测的灵敏度(94.16%)高于单一检测(P<0.05)。结论:DCE-MRI定量参数联合ABCD2评分预测可提高TIA进展为脑梗死的预测灵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动态对比增强扫描 abcd2评分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梗死
下载PDF
H.I.N.T.S检查法联合ABCD2评分对急性中枢性头晕、眩晕的诊断价值
7
作者 冯慧敏 芦婷 +2 位作者 李刚 吕囡囡 任大鹏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4期0045-0049,共5页
探讨H.I.N.T.S检查法联合ABCD2评分对急性中枢性头晕/眩晕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8月就诊于我院急诊的急性头晕/眩晕患者127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并对其进行H.I.N.T.S检查、ABCD2评分及颅脑影像学检查,对比分析H.I.N.T.... 探讨H.I.N.T.S检查法联合ABCD2评分对急性中枢性头晕/眩晕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8月就诊于我院急诊的急性头晕/眩晕患者127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并对其进行H.I.N.T.S检查、ABCD2评分及颅脑影像学检查,对比分析H.I.N.T.S检查法、ABCD2评分以及H.I.N.T.S检查法联合ABCD2评分对急性中枢性头晕/眩晕的诊断效能。结果 H.I.N.T.S检查法联合ABCD2评分的准确率为96.06%,敏感度为91.18%,特异度为97.85%,阳性拟然比为42.39,阴性拟然比为0.09。结论 H.I.N.T.S检查法联合ABCD2评分能有效预测急性中枢性头晕/眩晕,诊断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N.T.S检查法 abcd2评分 急性中枢性头晕/眩晕
下载PDF
加拿大TIA评分预测TIA后缺血性脑卒中风险的价值及其与ABCD2评分的诊断效能比较
8
作者 张文超 尹涛 +3 位作者 杨雪辉 王睿健 张盟盟 张明哲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49-1153,共5页
目的 探究加拿大TIA评分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发作7 d后发生缺血性脑卒中风险的效能,并与ABCD2评分进行对比。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在衡水市人民医院急诊收治并确诊的174例TI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7 d内发生缺血性... 目的 探究加拿大TIA评分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发作7 d后发生缺血性脑卒中风险的效能,并与ABCD2评分进行对比。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在衡水市人民医院急诊收治并确诊的174例TI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7 d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为观察终点。以7 d内发生了缺血性脑卒中为阳性组,7 d内没有发生缺血性脑卒中为阴性组。分别采用加拿大TIA评分和ABCD2评分进行危险分层(加拿大TIA评分,低危:-3~3分,中危:4~8分,高危:9~23分;ABCD2评分,低危:0~3分,中危:4~5分,高危:6~7分),并进行比较。结果 7 d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28例(16.1%)。在加拿大TIA评分中,低危27例,中危123例,高危24例,7 d内缺血性脑梗死发生情况:低危1例,中危19例,高危8例,区间似然比分别为0.18、1.11和1.74。ABCD2评分中,低危0例,中危159例,高危15例,7 d内缺血性脑梗死发生情况:低危0例,中危23例,高危5例,区间似然比分别为0、0.87和3.26。加拿大TIA评分受试者曲线的曲线下面积高于ABCD2评分(0.73 vs 0.61,P=0.001)。结论 加拿大TIA评分可以更好预测TIA患者早期发生脑梗死的风险,对控制TIA患者7 d内发生缺血性脑梗死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拿大TIA评分 abcd2评分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缺血性脑梗死
下载PDF
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进展为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ABCD2评分、血液指标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9
作者 尹涛 姜丽真 +3 位作者 张盟盟 王睿健 张明哲 张文超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4622-4626,共5页
目的 研究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进展为脑梗死危险因素及ABCD2评分、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对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197例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病情是否进展为脑梗死分为... 目的 研究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进展为脑梗死危险因素及ABCD2评分、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对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197例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病情是否进展为脑梗死分为脑梗死组(77例)和非脑梗死组(120例),统计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进展为脑梗死的单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进展为脑梗死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ABCD2评分、血清sCD40L、血浆FIB水平对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进展为脑梗死的诊断价值。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颈动脉斑块、首次发作至就诊时间较长、发作持续时间较长、每月发作次数较多、ABCD2评分、血清sCD40L、血浆FIB水平较高均为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进展为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ABCD2评分、血清sCD40L、血浆FIB联合检测诊断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进展为脑梗死的曲线下面积(AUC)值、敏感度显著高于三者单独检测(P<0.05);血清sCD40L敏感度显著高于ABCD2评分、血浆FIB(P<0.05);ABCD2评分特异度显著高于血清sCD40L、联合,血浆FIB特异度显著高于血清sCD40L(P<0.05)。结论 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进展为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有颈动脉斑块、首次发作至就诊时间较长、发作持续时间较长、每月发作次数较多、ABCD2评分、血清sCD40L、血浆FIB水平较高,同时ABCD2评分、血清sCD40L、血浆FBG水平联合对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进展为脑梗死的诊断价值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梗死 abcd2评分 可溶性CD40配体 纤维蛋白原
下载PDF
头颈部CTA联合ABCD2评分诊断急性脑梗死合并脑血管狭窄的价值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雷鸣 高之振 曹阳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3年第8期1477-1479,1483,共4页
目的:探究头颈部CTA(CT Angiography)联合ABCD2评分诊断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 ACI)合并脑血管狭窄的价值。方法:以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为研究时段,以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接收的100例疑似ACI合并脑血管狭窄患者为样... 目的:探究头颈部CTA(CT Angiography)联合ABCD2评分诊断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 ACI)合并脑血管狭窄的价值。方法:以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为研究时段,以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接收的100例疑似ACI合并脑血管狭窄患者为样本,对患者进行头颈部CTA扫查和ABCD2评分,并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为参照标准,对比分析诊断结果。结果:CTA联合ABCD2诊断ACI合并脑血管狭窄的准确率为97.00%(97/100),灵敏度为97.37%(74/76),特异度为95.83%(23/24),同DSA诊断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颈部CTA及ABCD2评分在ACI合并脑血管狭窄的早期诊断方面具备一定优势,且二者联用可大幅提升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CTA abcd2评分 急性脑梗死 脑血管狭窄
下载PDF
改良ABCD2评分联合血清腺苷脱氨酶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检测对眩晕病因诊断的效能分析
11
作者 任云 邢朝霞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3年第3期259-263,共5页
目的分析改良ABCD2评分联合血清腺苷脱氨酶(ADA)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检测诊断眩晕病因的效能。方法选择2019年9月至2022年9月山西省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因眩晕就诊患者259例,其中129例为孤立性眩晕起病的后循环脑梗... 目的分析改良ABCD2评分联合血清腺苷脱氨酶(ADA)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检测诊断眩晕病因的效能。方法选择2019年9月至2022年9月山西省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因眩晕就诊患者259例,其中129例为孤立性眩晕起病的后循环脑梗死(PCS)患者(PCS组),130例为周围性前庭疾病源性眩晕患者(对照组)。患者均接受改良ABCD2评分评估,并检测血清ADA、LDL-C水平等生化指标。采用ROC曲线法分析改良ABCD2评分联合血清ADA、LDL-C水平检测诊断眩晕病因的效能。结果PCS组年龄大于对照组,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的人数比例高于对照组,血清ADA、总胆固醇(TC)、LDL-C、空腹血糖(FPG)、白细胞计数水平以及改良ABCD2评分高于对照组,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较高的改良ABCD2评分、LDL-C、ADA水平,以及合并糖尿病是孤立性眩晕起病PC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改良ABCD2评分、LDL-C、ADA均具有诊断孤立性眩晕起病PCS的应用价值(P<0.05),其中以改良ABCD2评分的诊断效能最佳(AUC=0.936),进一步联合该3个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三指标联合的诊断效能较单一指标提高(AUC=0.990)。结论以孤立性眩晕起病的PCS患者改良ABCD2评分和血清ADA、LDL-C水平较周围性前庭疾病源性眩晕患者显著增高,有助于对眩晕病因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因诊断 改良abcd2评分 腺苷脱氨酶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下载PDF
磁共振联合ABCD2评分系统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预后临床应用价值研究
12
作者 卞胜景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3年第7期1276-1278,1291,共4页
目的:应用磁共振+ABCD2评分系统检查后,对短暂性脑缺血(TIA)发作患者的预后临床价值进行评价。方法:将我院收治的TIA患者(n=88例)纳入本研究,选取的时间为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按照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为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在6... 目的:应用磁共振+ABCD2评分系统检查后,对短暂性脑缺血(TIA)发作患者的预后临床价值进行评价。方法:将我院收治的TIA患者(n=88例)纳入本研究,选取的时间为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按照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为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在6分以下的归为观察组,≥6分归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ABCD2评分与对照组ABCD2评分相较差异性较大(P<0.05);观察组的轻度狭窄发生率为74.42%,与对照组的22.22%相比差异性较大,观察组患者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闭锁发生率分别为11.63%、11.63%、2.33%,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89%、31.11%、17.78%,差异性较大(P<0.05);观察组患者的1d、7d、30d、90d脑梗死发生率分别为1.23%、4.65%、4.65%、11.6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56%、20.00%、22.22%、28.89%,差异性较大(P<0.05);与磁共振相比,ABCD2评分对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更高,差异性较大(P<0.05)。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见下图1。ROC曲线评估结果显示ABCD2评分、磁共振诊断TIA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587、0.542。其中ABCD2评分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2.63%、68.54;磁共振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1.03%、65.80%;两项指标联合后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4.56%、93.21%。结论:磁共振+ABCD2评分系统能有效预测血管狭窄程度、脑梗死发生风险,能够提高诊断TIA的灵敏度与特异度,诊断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 abcd2评分系统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预后 临床应用
下载PDF
ABCD2评分对TIA短期内进展为脑梗死风险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17
13
作者 吕凤琼 王世民 +2 位作者 陈荣杰 王东 王雅静 《山东医药》 CAS 2013年第2期4-6,共3页
目的采用ABCD2评分法结合颅内外血管检查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7 d内发生脑梗死的风险进行评估,为早期防治TIA、降低脑梗死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 148例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进行ABCD2评分,所有患者均行颈动脉血管超声及经颅多普勒(TCD... 目的采用ABCD2评分法结合颅内外血管检查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7 d内发生脑梗死的风险进行评估,为早期防治TIA、降低脑梗死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 148例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进行ABCD2评分,所有患者均行颈动脉血管超声及经颅多普勒(TCD)检查,65例(44.0%)行主动脉弓—颅内CT血管成像(CTA)检查。发病7 d内行头颅MRI检查,结合临床体征诊断脑梗死。计算7 d内TIA患者脑梗死的发生率。对ABCD2评分≥4分的不同程度颅内动脉狭窄患者TIA 7 d内脑梗死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148例TIA患者中,低、中、高危者分别为53、68、27例,20.3%的患者7 d内进展为脑梗死,低、中、高危者脑梗死发生率分别为1.9%(1/53)、27.9%(19/68)、37.0%(10/27),三者相比,P均<0.01。脑梗死发生率与TIA的ABCD2评分呈正相关(r=0.712,P<0.05);ABCD2评分≥4分者中,重度颅内动脉狭窄者TIA 7 d内脑梗死发生率为46.9%(15/32),明显高于正常及轻度者的16.7%(4/24),P<0.05。结论 ABCD2评分在TIA 7 d内发生脑梗死的预测方面有较好的应用价值,结合颅内血管检查,可提高对TIA短期内脑梗死发生风险预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梗死 abcd2评分 颅内外血管狭窄
下载PDF
ABCD、ABCD2和ABCD3评分法预测TIA患者发生脑梗死风险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赵振强 胡兰 +4 位作者 蔡美华 陈志斌 王淑荣 王埮 陈小武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8期51-54,共4页
目的利用ABCD评分系统(ABCD、ABCD2和ABCD3评分法)对TIA患者短期内发生脑梗死的风险进行评估,评价3种评分法在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近3年来该院住院治疗的记录完整126例以TIA为首发症状的患者(发病后24 h内住院)的临床资料,按照加ABC... 目的利用ABCD评分系统(ABCD、ABCD2和ABCD3评分法)对TIA患者短期内发生脑梗死的风险进行评估,评价3种评分法在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近3年来该院住院治疗的记录完整126例以TIA为首发症状的患者(发病后24 h内住院)的临床资料,按照加ABCD评分法、ABCD2评分和ABCD3评分法,分别对126例患者进行评分,观察7 d内、30 d内、90 d内脑梗死的发病率,并评价3种评分法对TIA患者发生脑梗死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在该研究组中,TIA患者就诊后90 d内共25例(19.8%)发生脑梗死。其中,7 d内发生脑梗死18例(14.3%);30 d内发生脑梗死22例(17.5%);预测7 d内脑卒中风险时,ABCD评分、ABCD2评分和ABCD3评分法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93、0.696和0.711;预测30 d内脑卒中风险时,3种评分法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71、0.705和0.754;预测90 d内脑卒中风险时,3种评分法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96、0.779和0.862。ABCD评分法、ABCD2评分法和ABCD3评分法的阳性预测值,7 d内分别为:28.5%、27.9%和28.5%;30 d内分别为:27.6%、30.8%和34.6%;90 d内分别为:25.7%、27.8%和50.9%。结论对TIA患者7 d内发生脑梗死的风险评估,ABCD、ABCD2和ABCD3评分法之间的预测价值无明显差异;对30 d和90 d内的风险评估价值,ABCD3>ABCD2>ABC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梗死 ABCD评分法 abcd2评分法 ABCD3评分法
下载PDF
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颅内血管狭窄程度和ABCD2评分与近期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7
15
作者 沈燕 黎红华 +3 位作者 廖光昊 徐志鹏 林琅 武强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1-53,共3页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颅内血管狭窄和ABCD2评分与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对64例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行MRI、MR血管成像(MRA)检查及ABCD2评分,并分析其与近期预后的关系。结果 MRA结果显示,47例(73.4%)患者有不...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颅内血管狭窄和ABCD2评分与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对64例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行MRI、MR血管成像(MRA)检查及ABCD2评分,并分析其与近期预后的关系。结果 MRA结果显示,47例(73.4%)患者有不同程度的颅内血管狭窄或闭塞,其中正常或轻度狭窄组37例,中度狭窄组16例及重度狭窄组11例;根据ABCD2评分结果,低危组22例,中-高危组42例。发病7 d内14例(21.9%)发生脑梗死,中度狭窄组(12.5%)及重度狭窄组(7.81%)脑梗死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及轻度血管狭窄组(1.6%)(均P<0.05)。中-高危组中重度血管狭窄率及脑梗死发生率显著高于低危组(均P<0.05)。结论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颅内血管狭窄程度及ABCD2评分对TIA的近期预后评估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血管狭窄 abcd2
下载PDF
前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ABCD2评分的关系 被引量:11
16
作者 叶子明 刘莹 +3 位作者 秦超 邓晓 陈相任 林翠婷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93-295,共3页
目的探讨前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g)水平与ABCD2评分的关系。方法采用ABCD2评分对133例前循环TIA患者进行评估,并根据评分分为低危亚组、中危亚组和高危亚组。检测TIA患者及128名正常对照者的血浆Fg水平,并比... 目的探讨前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g)水平与ABCD2评分的关系。方法采用ABCD2评分对133例前循环TIA患者进行评估,并根据评分分为低危亚组、中危亚组和高危亚组。检测TIA患者及128名正常对照者的血浆Fg水平,并比较。结果根据ABCD2评分将患者分为低危亚组32例,中危亚组72例,高危亚组29例。TIA组血浆Fg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中危及高危亚组的血浆Fg水平显著高于低危亚组;高危亚组显著高于中危亚组(均P<0.05)。Kruskal-Wallis H检验显示,高危亚组、中危亚组、低危亚组的血浆Fg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Spearmen秩相关系数检验,血浆Fg平均水平与ABCD2评分呈正相关(r=0.548,P<0.001)。结论前循环TIA患者血浆Fg水平与ABCD2评分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循环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纤维蛋白原 abcd2评分
下载PDF
ABCD2评分联合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早期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发生脑梗死的风险 被引量:14
17
作者 郗红艳 司志华 +2 位作者 李家承 朱建国 闫海燕 《疑难病杂志》 CAS 2018年第11期1200-1204,共5页
目的分析神经内科临床评分量表(ABCD2)评分联合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早期发生脑梗死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12月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TIA患者150例作为TIA组,根据ABCD2评分... 目的分析神经内科临床评分量表(ABCD2)评分联合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早期发生脑梗死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12月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TIA患者150例作为TIA组,根据ABCD2评分分为低危亚组(≤3分) 59例、中危亚组(4~5分) 48例和高危亚组(≥6分) 43例。选择同期在医院体检中心体检的健康者100例为健康对照组。比较2组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并记录TIA各亚组患者7 d和90 d发生脑梗死情况。根据纤维蛋白原水平分为≥3. 5 g/L亚组64例和<3. 5 g/L亚组86例,比较二者7 d和90 d发生脑梗死情况。应用ROC曲线分析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价ABCD2评分、血浆纤维蛋白原及二者联合对预测脑梗死的价值。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TIA组TC、TG、CRP、Fib、D二聚体(D-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 077、-11. 161、-25. 537、-19. 556、-22. 560,P均<0. 01)。ABCD2评分越高,TIA患者年龄越大,且患高血压、糖尿病比例越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 360、6. 341、6. 341,P <0. 05),纤维蛋白原比较为高危亚组>中危亚组>低危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1. 398,P <0. 01),低危亚组发生脑梗死5例(8. 5%),中危亚组20例(41. 7%),高危亚组29例(67. 4%),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 89,P <0. 001)。Fib <3. 5 g/L亚组患者发生脑梗死15例(17. 4%),Fib≥3. 5 g/L亚组患者发生39例(60. 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 130,P <0. 001)。ABCD2评分、Fib及二者联合预测TIA后7 d发生脑梗死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 820、0. 728、0. 875; ABCD2评分、Fib及二者联合预测TIA后90 d发生脑梗死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 774、0. 651、0. 823,可见二者联合预测TIA后7 d、90 d发生脑梗死价值最高。结论 ABCD2评分越高、纤维蛋白原水平越高,TIA患者早期发生脑梗死的几率越高,ABCD2评分联合纤维蛋白原检测较单独应用预测TIA患者早期发生脑梗死准确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cd2评分 纤维蛋白原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梗死
下载PDF
ABCD2评分和头颈部CT血管造影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管特征及介入疗效 被引量:10
18
作者 吴照宇 郭应兴 +1 位作者 雷进元 于海东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4763-4765,共3页
目的探讨 ABCD2评分及头颈部 CT 血管造影(CTA)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患者血管病变特征及血管内支架植入治疗的意义。方法选取 TIA 患者128例,行头颈部 CTA 检查及 ABCD2评分,分析狭窄血管的分布、狭窄程度及与 ABCD2评分的关... 目的探讨 ABCD2评分及头颈部 CT 血管造影(CTA)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患者血管病变特征及血管内支架植入治疗的意义。方法选取 TIA 患者128例,行头颈部 CTA 检查及 ABCD2评分,分析狭窄血管的分布、狭窄程度及与 ABCD2评分的关系。按动脉狭窄程度将患者分为中高和低危组,中高危组中有44例患者行血管支架成形术治疗,分别于术后3、6、12个月进行随访。结果128例患者中,头颈动脉狭窄104例(81.25%),累及动脉298段,其中颅内动脉162段(54.36%),颅外动脉136段(45.64%)。低危组患者动脉狭窄以轻、中度为主,中高危组患者以中、重度为主(χ2=9.621,P =0.008)。与血管支架成形术前的 ABCD2评分(6.41±0.50)分相比,术后患者3、6、12个月评分明显降低,分别为(3.00±0.71)、(2.82±0.63)和(2.88±0.6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BCD2评分联合头颈部 CTA 能有效评价 TIA 患者血管狭窄情况及介入治疗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cd2 评分 CT 脑血管造影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介入治疗
下载PDF
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联合ABCD2评分评估短暂性缺血发作后脑梗死发生风险的价值 被引量:8
19
作者 王斌 徐雪 +3 位作者 姚振威 何光武 王博 黄澄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55-459,共5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MR-PWI)联合ABCD2评分评估短暂性缺血发作(TIA)后脑梗死发生风险的价值。方法:收集TIA患者97例,在发病后24小时内行MR-PWI及MRI(含DWI)检查。对患者进行ABCD2评分及MR-PWI联合ABCD2评分,一周内复查MRI(含D... 目的:探讨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MR-PWI)联合ABCD2评分评估短暂性缺血发作(TIA)后脑梗死发生风险的价值。方法:收集TIA患者97例,在发病后24小时内行MR-PWI及MRI(含DWI)检查。对患者进行ABCD2评分及MR-PWI联合ABCD2评分,一周内复查MRI(含DWI)了解是否有新发脑梗死。采用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并比较两种评分系统对TIA患者一周内发生脑梗死的预测价值,取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TIA患者MR-PWI阳性组一周内脑梗死发生率明显高于阴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7.771,P<0.001);MR-PWI联合ABCD2评分低危组、中危组与高危组脑梗死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999,P<0.001);预测TIA后一周内脑梗死风险时,ABCD2评分及MR-PWI联合ABCD2评分的AUC值分别是0.8469、0.8672,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1.9619,P=0.0498)。结论:在预测TIA后患者一周内脑梗死的发生风险时,MR-PWI联合ABCD2评分法准确性高于ABCD2评分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灌注加权成像 abcd2评分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梗死
下载PDF
ABCD2评分联合MRA检查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发生脑梗死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2
20
作者 王丽 戴海琳 +3 位作者 唐旭 杨月君 孙坤钰 余兰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5期595-598,共4页
目的探究ABCD2评分联合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检查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发生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保定市第二医院神经内科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108例TIA患者,所有患者均行ABCD2评分及MRA检查,TIA发病7 d内进行头颅MRI检... 目的探究ABCD2评分联合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检查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发生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保定市第二医院神经内科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108例TIA患者,所有患者均行ABCD2评分及MRA检查,TIA发病7 d内进行头颅MRI检查,统计脑梗死发生率。结果ABCD2评分低危组脑梗死发生率为4.69%(3/64),中危组为43.33%(13/30),高危组为64.29%(9/14),中危组和高危组高于低危组(P<0.001),中危组和高危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5);颅内动脉正常或轻度狭窄组脑梗死发生率为10.87%(5/46),中度狭窄组为20.51%(8/39),重度狭窄组为56.52%(13/23),重度狭窄组高于正常或轻度狭窄组和中度狭窄组(P<0.001和P=0.004);狭窄≥50%且ABCD2评分≥4分患者,脑梗死发生率高于狭窄≥50%且ABCD2评分<4分患者,以及狭窄<50%且ABCD2评分≥4分患者(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OR=8.998)、低密度脂蛋白(LDL)≥2.6 mmol/L(OR=15.656)、症状持续时间≥60 min(OR=11.145)均为TIA患者发生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45、0.023、0.002)。结论ABCD2评分法预测脑梗死风险准确性较高,进一步结合MRA检查能提高预测准确性。高血压、LDL、症状持续时间是影响TIA后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梗死 磁共振血管造影 abcd2评分法 诊断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