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l/Cu管异种材料火焰钎焊连接 被引量:25
1
作者 薛松柏 董健 +1 位作者 吕晓春 张广生 《焊接》 2003年第12期23-25,共3页
采用火焰钎焊技术 ,实现了Al/Cu管异种材料的中温钎焊连接。所采用的改进型的CsF -AlF3 钎剂Si粉含量在 1%时 ,钎焊接头的抗裂性能最好。本试验所采用的钎剂具有熔点低、免清洗、无腐蚀、钎剂活性佳和接头抗裂性能好等优点 。
关键词 al/cu管 火焰钎焊 异种材料焊接 钎剂
下载PDF
不锈钢表面Al/Cu涂层制备与第一性原理计算
2
作者 李德元 李光全 张楠楠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5-171,共7页
为了研究Al/Cu涂层中金属间化合物的生成顺序和形成机理,在304不锈钢基体表面制备了Al/Cu涂层。对试样进行热处理使得Al/Cu涂层原位反应生成金属间化合物,随后测试了涂层的高温抗氧化性能。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Al-Cu金属间化合物的焓、... 为了研究Al/Cu涂层中金属间化合物的生成顺序和形成机理,在304不锈钢基体表面制备了Al/Cu涂层。对试样进行热处理使得Al/Cu涂层原位反应生成金属间化合物,随后测试了涂层的高温抗氧化性能。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Al-Cu金属间化合物的焓、熵、吉布斯自由能和热容等数据。将热力学和扩散动力学相结合,提出有效生成自由能模型来预测化合物在Al/Cu界面的生成顺序。结果表明:Al/Cu涂层中首先形成Al_(2)Cu相,在Al/Cu界面处出现了AlCu相,加热时间增加至20 h后出现了富Cu的Al_(4)Cu_(9)相。由第一性原理计算得出,Al-Cu金属间化合物的形成顺序为Al_(2)Cu→AlCu→Al_(4)Cu_(9),与实验结果一致。此外,氧化实验结果表明,涂层具有良好高温抗氧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cu涂层 304不锈钢 电弧喷涂 等离子喷涂 第一性原理计算 金属间化合物 抗高温氧化 热处理
下载PDF
基于同步辐射与第一性原理计算的Al/Cu钎焊界面组织与接头性能研究
3
作者 杨俊朝 黄冠 +3 位作者 丁宗业 纠永涛 龙伟民 胡侨丹 《铸造技术》 CAS 2024年第3期293-299,共7页
界面脆性化合物对Al/Cu钎焊接头力学性能影响显著,明晰界面化合物的形成、生长行为与块体性质对调控界面组织与接头性能至关重要。本文借助同步辐射X射线成像技术对加热与冷却过程中Al/Cu钎焊界面组织演变进行动态表征,利用第一性原理... 界面脆性化合物对Al/Cu钎焊接头力学性能影响显著,明晰界面化合物的形成、生长行为与块体性质对调控界面组织与接头性能至关重要。本文借助同步辐射X射线成像技术对加热与冷却过程中Al/Cu钎焊界面组织演变进行动态表征,利用第一性原理计算对界面化合物的块体性质进行计算,研究了界面化合物的形成次序、模量与键合特征。结果表明,界面Al_(2)Cu与Al_(4)Cu_(9)化合物在冷却过程中形成,小平面枝晶状Al_(2)Cu化合物为初生相,从原始界面处凝固析出,且二次枝晶臂呈非对称性;与母材接触后发生扩散反应形成层状Al_(4)Cu_(9)化合物。界面化合物具有金属键与共价键的混合键合特征,Al_(4)Cu_(9)化合物具有较高的结合能、体积弹性模量、剪切模量、杨氏模量与硬度,可提高Al/Cu钎焊接头硬度,降低塑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cu钎焊 同步辐射 第一性原理计算 化合物 力学性能
下载PDF
Microstructure,Corrosion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Medium-Thick 6061-T6 Alloy/T2 Pure Cu Dissimilar Joints Produced by Double Side Friction Stir Z Shape Lap-Butt Welding
4
作者 Jiuxing Tang Guoxin Dai +5 位作者 Lei Shi Chuansong Wu Sergey Mironov Surendra Kumar Patel Song Gao Mingxiao Wu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2期385-400,共16页
A novel double side friction stir Z shape lap-butt welding(DS-FSZW)process was proposed to achieve excellent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l/Cu medium-thick dissimilar joints.The influence of welding parameters on weld mi... A novel double side friction stir Z shape lap-butt welding(DS-FSZW)process was proposed to achieve excellent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l/Cu medium-thick dissimilar joints.The influence of welding parameters on weld micro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DS-FSZW joint were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d.It indicated that defect-free medium-thick Al/Cu DS-FSZW joint could be achieved under an optimal welding parameter.DS-FSZW joint was prone to form void defects in the bottom of the second-pass weld.The recrystallization mechanisms at the top and middle of the weld nugget zone(WNZ)were continuous dynamic recrystallization(CDRX)and geometric dynamic recrystallization(GDRX).While the major recrystallization mechanism at the bottom of the WNZ was GDRX.DS-FSZW joint of the optimal welding condition with 850 r/min-400 mm/min was produced with a continuous thin and crack-free IMCs layer at the Al/Cu interface,and the maximum tensile strength of this joint is 160.57 MPa,which is equivalent to 65.54%of pure Cu base material.Moreover,the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Al/Cu DS-FSZW joints also achieved its maximum value at the optimal welding parameter of 850 r/min-400 mm/min.It demonstrates that the DS-FSZW process can simultaneously produce medium-thick Al/Cu joints with excellent mechanical performance and corrosion resist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S-FSZW al/cu dissimilar joint Corrosion behaviour Intermetallic compounds MICROSTRUCTURE Mechanical properties
下载PDF
热场辅助电磁脉冲焊接Al/Cu异种金属接头组织性能研究
5
作者 陈玉华 吴鸿燕 +3 位作者 周春培 贾立超 沈文龙 谢吉林 《电焊机》 2023年第8期16-21,共6页
采用热场辅助电磁脉冲焊接技术对Al/Cu异种金属进行焊接,对比分析了热场温度分别为室温、100℃和200℃条件下焊接接头的宏观形貌、界面组织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热场辅助电磁脉冲焊接技术能够实现Al/Cu异种金属的优质焊接;随着热场温... 采用热场辅助电磁脉冲焊接技术对Al/Cu异种金属进行焊接,对比分析了热场温度分别为室温、100℃和200℃条件下焊接接头的宏观形貌、界面组织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热场辅助电磁脉冲焊接技术能够实现Al/Cu异种金属的优质焊接;随着热场温度的增加,焊接接头有效结合区的尺寸增大。而波状界面形貌随着热场温度不同呈现不同的形态,室温下界面呈现正弦波和剪切波的混合波形,100℃下呈不规则的嵌入式波形形貌,200℃下的形貌与室温类似,但是界面反应层的厚度最大;三种温度下的界面反应区都检测到了Al-Cu化合物的存在。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随着热场温度的升高,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逐渐提高。当加热温度为200℃时,焊接接头的抗拉剪力达到了4076 N;所有试样都在界面处发生断裂,断裂区域存在断口形貌呈现“河流状”和韧窝结构混合形式,推断焊接接头的失效模式为韧脆混合断裂。在外场温度作用下,焊接接头的有效结合区增大,界面波形结构发生改变,进而有效地提升了接头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脉冲焊接 热场辅助 al/cu异种金属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下载PDF
冷轧对搅拌摩擦加工Al/Cu复合材料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马艳恒 张兵 +3 位作者 张志娟 赵田丽 王快社 蔡军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8-126,共9页
对重叠率为0.5的多道次搅拌摩擦加工(MFSP)制备的Al/Cu复合材料进行了不同变形量的冷轧实验,弥补了MFSP造成的缺陷,对晶粒进行细化和均匀化并进一步提高了其界面结合强度。利用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和剪切实验研究了不同变形量对复合材料... 对重叠率为0.5的多道次搅拌摩擦加工(MFSP)制备的Al/Cu复合材料进行了不同变形量的冷轧实验,弥补了MFSP造成的缺陷,对晶粒进行细化和均匀化并进一步提高了其界面结合强度。利用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和剪切实验研究了不同变形量对复合材料界面结构、组织演变和剪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轧制压力作用下,加工区界面由连续变为不连续,过渡区未结合界面逐渐闭合直到结合良好,界面结合机制由单一扩散结合变为扩散结合和机械啮合二者的共同作用。当轧制变形量从30%增加到70%时,加工区和过渡区中Al、Cu各自平均晶粒尺寸的细化效果近乎一致,原始晶粒尺寸差也逐渐消失,由PZ界面原始的20和35μm以及TZ界面原始的25和38μm细化至8~9μm。剪切强度从102.3 MPa增加至374.2 MPa,提高了265.8%,相较原始MFSP试样的剪切强度(75.2 MPa)提高了398%,剪切断口表明断裂方式由韧性断裂转变为脆性断裂,加工硬化和波状界面形貌使界面结合强度有所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cu复合材料 多道次搅拌摩擦加工 冷轧 组织演变 剪切性能
下载PDF
添加SiO_(2)纳米粉末AC辅助Al/Cu等离子弧熔钎焊接头组织及性能分析
7
作者 徐旭 刘玉龙 +3 位作者 宿再春 付迎 黄健康 樊丁 《材料导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71-177,共7页
从工艺方法改进和界面调控方面提出了添加SiO_(2)纳米粉末AC辅助Al/Cu等离子弧熔钎焊,实现了成形及力学性能良好的Al/Cu异种金属接头,并对界面处微观组织及接头力学性能进行了对应分析,对其界面形成的内在机理进行相应阐述。结果表明,A... 从工艺方法改进和界面调控方面提出了添加SiO_(2)纳米粉末AC辅助Al/Cu等离子弧熔钎焊,实现了成形及力学性能良好的Al/Cu异种金属接头,并对界面处微观组织及接头力学性能进行了对应分析,对其界面形成的内在机理进行相应阐述。结果表明,AC辅助电弧的引入可显著改善Al在Cu母材表面的润湿铺展性能,接头有效连接长度由12.25 mm增加至15.2 mm;接头微观组织分析表明,纳米SiO_(2)吸附于Cu界面及IMC层,起到了扩散阻挡作用,阻碍了Al和Cu原子的反应和相互扩散,减小了焊接过程中界面IMC的厚度,减缓了等温时效过程中IMC的生长。同时,较大的有效连接长度和对IMC层的抑制作用使添加SiO_(2)纳米颗粒AC辅助电流值为45 A的接头断裂承受最大载荷为0.85 kN,断裂位置位于铝侧热影响区,接头力学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cu异种金属 AC辅助 纳米强化 力学性能
下载PDF
电磁场对水平双辊铸轧Ti/Al/Cu复合板界面结合强度的影响
8
作者 许久健 张焘 +3 位作者 付金禹 许光明 李勇 王昭东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67-77,共11页
利用水平双辊铸轧技术制备Ti/Al/Cu复合板,通过在铸轧过程中施加脉冲电场和电磁振荡场,研究不同外场对铸轧复合板界面结合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电磁场对铸轧过程的稳定性没有影响。施加脉冲电场和电磁振荡场后,Ti/Al界面和Cu/Al界面的... 利用水平双辊铸轧技术制备Ti/Al/Cu复合板,通过在铸轧过程中施加脉冲电场和电磁振荡场,研究不同外场对铸轧复合板界面结合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电磁场对铸轧过程的稳定性没有影响。施加脉冲电场和电磁振荡场后,Ti/Al界面和Cu/Al界面的扩散层厚度增加,界面结合强度显著提高。施加电磁振荡场后,在铸轧区的液穴内产生交变的电磁体积力。在电磁体积力的作用下,铝熔体内部产生震荡效应并对金属带表面进行冲刷,使金属带表面新形成的晶核脱离。此外,震荡效应使得金属带与铝熔体接触处的温度梯度降低,凝固速度减慢从而延长固-液接触时间。这些作用使得熔体在金属带表面铺展湿润更加充分,促进了原子间的互扩散,从而产生了更多的冶金结合区域并增大了冶金结合的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双辊铸轧 Ti/al/cu复合板 电磁场 界面结合强度
下载PDF
Mg-Al-Zn三元金属间化合物对采用Al/Zn/Cu/Zn复合中间层的MB8/2024超声辅助钎焊接头的增强作用
9
作者 李婕 石磊 +7 位作者 李一楠 周韬帅 于子京 张鸿昌 彭子龙 苗树文 高建国 苏昭方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4期1015-1028,共14页
研究采用Al/Zn/Cu/Zn复合中间层的MB8/2024超声辅助钎焊接头的显微组织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在MB8母材与铜箔之间添加铝箔可实现这两者界面上的金属间化合物由Al_(3)Mg_(2)向AlMg_(4)Zn_(11)的转变。这个转变增强接头的力学性能,并且在... 研究采用Al/Zn/Cu/Zn复合中间层的MB8/2024超声辅助钎焊接头的显微组织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在MB8母材与铜箔之间添加铝箔可实现这两者界面上的金属间化合物由Al_(3)Mg_(2)向AlMg_(4)Zn_(11)的转变。这个转变增强接头的力学性能,并且在超声作用22 s时获得最高剪切强度为85.26 MPa的接头。热力学分析表明,Al_(3)Mg_(2)和AlMg_(4)Zn_(11)的吉布斯自由能分别为-31.94 kJ/mol和-38.65 kJ/mol,这为该转变提供热力学基础。由于空化效应的影响,首次在超声辅助钎焊中发现Mg32(Al,Zn)_(49)准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Zn/cu/Zn复合中间层 超声辅助钎焊 金属间化合物 相转变 力学性能 准晶
下载PDF
Al/Cu接触反应钎焊中反应铺展现象和氧化膜行为 被引量:20
10
作者 陈定华 钱乙余 黄继华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B042-B047,共6页
本文比较详细地讨论了和Al有共晶反应的金属颗粒在Al表面的反应铺展的过程和实质,在此基础上对Al/Cu接触反应钎焊中的Al表面氧化膜行为和接头形成机制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 接触 反应 钎焊 al/cu 反应铺展
下载PDF
Microstructural development and its effects on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l/Cu laminated composite 被引量:17
11
作者 李小兵 祖国胤 王平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1期36-45,共10页
The microstructural development and its effect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l/Cu laminated composite produced by asymmetrical roll bonding and annealing were studied. The composite characterizations were conducted... The microstructural development and its effect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l/Cu laminated composite produced by asymmetrical roll bonding and annealing were studied. The composite characterizations were conducted b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 peeling tests and tensile tests. It is found that the ultra-fine grained laminated composites with tight bonding interface are prepared by the roll bonding technique. The annealing prompts the atomic diffusion in the interface between dissimilar matrixes, and even causes the formation of intermetallic compounds. The interfacial bonding strength increases to the maximum value owing to the interfacial solution strengthening at 300 °C annealing, but sharply decreases by the damage effect of intermetallic compounds at elevated temperatures. The composites obtain high tensile strength due to the Al crystallization grains and Cu twins at 300 °C. At 350 °C annealing, however, the composites get high elongation by the interfacial interlayer with submicron thickn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cu laminated composite roll bonding INTERFACE ultra-fine grain
下载PDF
Al/Cu复合材料制备中理论与工艺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2
作者 李慧 龙萍 +2 位作者 牛永胜 黄斐荣 杨斌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48-153,共6页
Al/Cu复合材料具有质轻、导电良好和成本低等优点,成为了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介绍了Al/Cu复合材料的主要界面复合理论,并着重阐述了近年来对主流理论的研究。综述了国内外关于Al/Cu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和数值模拟的研究进展,指出了各工艺... Al/Cu复合材料具有质轻、导电良好和成本低等优点,成为了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介绍了Al/Cu复合材料的主要界面复合理论,并着重阐述了近年来对主流理论的研究。综述了国内外关于Al/Cu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和数值模拟的研究进展,指出了各工艺的优缺点,并对制备工艺的改进方向、未来数值模拟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cu复合材料 复合理论 制备方法 数值模拟
下载PDF
Effect of immersion Ni plating on interface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l/Cu bimetal 被引量:5
13
作者 赵佳蕾 接金川 +3 位作者 陈飞 陈航 李廷举 曹志强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4年第6期1659-1665,共7页
A nickel-based coating was deposited on the pure Al substrate by immersion plating,and the Al/Cu bimetals were prepared by diffusion bonding in the temperature range of 450-550 ℃.The interce microstructure and fractu... A nickel-based coating was deposited on the pure Al substrate by immersion plating,and the Al/Cu bimetals were prepared by diffusion bonding in the temperature range of 450-550 ℃.The interce microstructure and fracture surface of Al/Cu joints were studi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 and X-ray diffraction(XRD).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Al/Cu bimetals were measured by tensile shear and microhardness test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Ni interiayer can effectively eliminate the formation of Al-Cu intermetallic compounds.The Al/Ni interface consists of the Al3Ni and Al3Ni2 phases,while it is Ni-Cu solid solution at the Ni/Cu interce.The tensile shear strength of the joints is improved by the addition of Ni interiayer.The joint with Ni interiayer annealed at 500 ℃ exhibits a maximum value of tensile shear strength of 34.7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cu bimetal immersion Ni plating INTERFACE diffusion bonding INTERMETalLICS
下载PDF
Al/Cu扩散偶相界面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杨睿 李世春 宋玉强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10-113,共4页
采用“铆钉法”制备了Al/Cu曲面接触扩散偶,用彩色金相、显微硬度测试方法对其界面区域进行了观察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烧结温度对相层数量起主要作用,并和保温时间一起影响扩散溶解层厚度。在873K,823~723K,623K扩散偶的扩散溶... 采用“铆钉法”制备了Al/Cu曲面接触扩散偶,用彩色金相、显微硬度测试方法对其界面区域进行了观察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烧结温度对相层数量起主要作用,并和保温时间一起影响扩散溶解层厚度。在873K,823~723K,623K扩散偶的扩散溶解层分别由4个,3个,1个相组成,在Al/Cu扩散偶中各相层的硬度由铜侧相向铝侧相逐渐增大并在出现硬度峰值后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cu 曲面 扩散偶 扩散溶解层 显微硬度
下载PDF
热处理工艺对Al/Cu双金属复合界面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锐 林高用 +2 位作者 王莉 张胜华 宋佳胜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2011年第5期5-8,共4页
采用POLYVAR-MET型金相显微镜、带有GENESIS60S能谱仪的Sirion200场发射扫描电镜对经高温和低温退火处理的Al/Cu双金属复合界面组织进行观察分析,研究热处理工艺对界面组织及扩散层厚度的影响规律,并进一步通过冷轧实验研究扩散层厚度... 采用POLYVAR-MET型金相显微镜、带有GENESIS60S能谱仪的Sirion200场发射扫描电镜对经高温和低温退火处理的Al/Cu双金属复合界面组织进行观察分析,研究热处理工艺对界面组织及扩散层厚度的影响规律,并进一步通过冷轧实验研究扩散层厚度与界面结合强度的关系,获得综合满足材料结合强度和成型性能的热处理工艺。结果表明:高温退火处理的Al/Cu复合试样难以实现稳定的塑性成型,低温退火处理能使界面结合牢固,冷变形塑性好;Al/Cu双金属复合材料的界面扩散结合层厚度的最佳范围为1.2~3.5μm;最佳工艺为低温退火加热到300~350℃,保温45~60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cu双金属层压复合材料 界面结合 扩散 低温退火 塑性成型
下载PDF
内氧化法制备Al_2O_3/Cu复合材料的再结晶行为 被引量:9
16
作者 李红霞 田保红 +2 位作者 林阳明 李士凯 刘平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039-1042,共4页
以Cu2O为氧化剂,采用Cu-Al合金粉末内氧化及后续的粉末冶金法制备了Al2O3/Cu复合材料。并将不同Al2O3含量的试样进行不同变形量的冷拔处理,在氮气保护下进行高温退火处理(700℃~1050℃,1h)。研究了硬度随退火温度的变化规律,观察了显... 以Cu2O为氧化剂,采用Cu-Al合金粉末内氧化及后续的粉末冶金法制备了Al2O3/Cu复合材料。并将不同Al2O3含量的试样进行不同变形量的冷拔处理,在氮气保护下进行高温退火处理(700℃~1050℃,1h)。研究了硬度随退火温度的变化规律,观察了显微组织。结果表明:在铜基体中弥散分布着纳米级的Al2O3颗粒;经900℃,1h退火后Al2O3/Cu复合材料的硬度可保持室温的87%以上;其再结晶温度高达1000℃;变形量和Al2O3含量增加均使硬度提高,但对软化和再结晶温度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2O3/cu复合材料 再结晶 内氧化 硬度
下载PDF
内氧化法制备Al_2O_3/Cu点焊电极的装机试验 被引量:9
17
作者 郜建新 宋克兴 +2 位作者 田保红 徐晓峰 国秀花 《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509-511,共3页
采用内氧化法制备了0.6Al2O3/Cu复合材料,以该复合材料棒材为原料制备了点焊电极,并进行了装机试验和微观组织结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内氧化法制备的0.6Al2O3/Cu复合材料在铜基体中弥散分布着纳米级细小Al2O3颗粒。由于Al2O3颗粒... 采用内氧化法制备了0.6Al2O3/Cu复合材料,以该复合材料棒材为原料制备了点焊电极,并进行了装机试验和微观组织结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内氧化法制备的0.6Al2O3/Cu复合材料在铜基体中弥散分布着纳米级细小Al2O3颗粒。由于Al2O3颗粒硬度高,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好,使该复合材料制备的点焊电极抗塑性变形能力强、抗坑蚀能力优良、再结晶温度高,并具有优越的抗粘接能力,使用寿命是铬锆铜电极的3倍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阻焊 点焊 电极 0.6al2O3/cu复合材料
下载PDF
Al/Cu异种有色金属的真空钎焊工艺 被引量:26
18
作者 马海军 李亚江 王娟 《焊接技术》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6-38,共3页
针对铝和铜异种有色金属钎焊工艺,从钎料选择、焊前清理、接头装配和钎焊工艺要点等方面对Al/Cu真空钎焊的去膜机理和界面结合特点等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真空钎焊加热温度、升温速度、保温时间和真空度等工艺参数对钎焊接头性能的影响。... 针对铝和铜异种有色金属钎焊工艺,从钎料选择、焊前清理、接头装配和钎焊工艺要点等方面对Al/Cu真空钎焊的去膜机理和界面结合特点等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真空钎焊加热温度、升温速度、保温时间和真空度等工艺参数对钎焊接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l-Si钎料中加入1%~1.5%的Mg作为活化剂,有利于铝母材表面氧化膜的去除;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及钎料用量对母材溶蚀的产生具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cu真空钎焊 去膜机理 al-Si钎料 溶蚀
下载PDF
内氧化法制备Al_2O_3/Cu复合材料的载流摩擦磨损特性 被引量:11
19
作者 郜建新 徐晓峰 +2 位作者 国秀花 田保红 宋克兴 《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462-464,共3页
采用内氧化法制备了Al2O3/Cu复合材料,研究了复合材料在载流条件下的摩擦磨损特性,并进行了微观组织结构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内氧化法制备的Al2O3/Cu复合材料,在铜基体中弥散分布着纳米级的Al2O3颗粒;载流条件下,该复合材料的抗摩擦磨... 采用内氧化法制备了Al2O3/Cu复合材料,研究了复合材料在载流条件下的摩擦磨损特性,并进行了微观组织结构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内氧化法制备的Al2O3/Cu复合材料,在铜基体中弥散分布着纳米级的Al2O3颗粒;载流条件下,该复合材料的抗摩擦磨损性能显著优于铬青铜合金;电流较小时具有磨粒磨损和粘着磨损的共同特征,电流较大时以粘着磨损为主。在试验范围内,电流比载荷对磨损率的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氧化 al2O3/cu复合材料 摩擦磨损
下载PDF
Morphology and Frictional Characteristics Under Electrical Currents of Al_2O_3/Cu Composites Prepared by Internal Oxidation 被引量:7
20
作者 刘瑞华 宋克兴 +3 位作者 贾淑果 徐晓峰 郜建新 国秀花 《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 SCIE EI CAS CSCD 2008年第3期281-288,共8页
Two Al2O3/Cu composites containing 0.24 wt.% Al2O3 and 0.60 wt.% Al2O3 separately are prepared by internal oxidation. Effects of sliding speed and pressure on the fric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mposites and coppe... Two Al2O3/Cu composites containing 0.24 wt.% Al2O3 and 0.60 wt.% Al2O3 separately are prepared by internal oxidation. Effects of sliding speed and pressure on the fric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mposites and copper against brass are investigated and compared. The changes in morphology of the sliding surface and subsurface are examined with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and energy dispersive X-ray spectrum (ED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wear resistance of the Al2O3/Cu composites is superior to that of copper under the same conditions, Under a given electrical current, the wear rate of Al2O3/Cu composites decreases as the Al2O3-content increases, However, the wear rates of the Al2O3/Cu composites and copper increase as the sliding speed and pressure increase under dry sliding condition. The main wear mechanisms for Al2O3/Cu composites are of abrasion and adhesion; for copper, it is adhesion, although wear by oxidation and electrical erosion can also be observed as the speed and pressure ri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2O3/cu composite internal oxidation friction and wear surface morphology current carder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