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3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valuation of reservoir environment by chemical properties of reservoir water‒A case study of Chang 6 reservoir in Ansai oilfield,Ordos Basin,China
1
作者 Zhi-bo Zhang Ying Xu +4 位作者 Di-fei Zhao Hao-ming Liu Wei-cheng Jiang Dan-ling Chen Teng-rui Jin 《China Geology》 CAS CSCD 2023年第3期443-454,共12页
The Ordos Basin is the largest continental multi-energy mineral basin in China,which is rich in coal,oil and gas,and uranium resources.The exploitation of mineral resources is closely related to reservoir water.The ch... The Ordos Basin is the largest continental multi-energy mineral basin in China,which is rich in coal,oil and gas,and uranium resources.The exploitation of mineral resources is closely related to reservoir water.The chemical properties of reservoir water are very important for reservoir evaluation and are significant indicators of the sealing of reservoir oil and gas resources.Therefore,the caprock of the Chang 6 reservoir in the Yanchang Formation was evaluated.The authors tested and analyzed the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water samples selected from 30 wells in the Chang 6 reservoir of Ansai Oilfield in the Ordos Basin.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hang 6 reservoir water in Ansai Oilfield is dominated by calcium-chloride water type with a sodium chloride coefficient of generally less than 0.5.The chloride magnesium coefficients are between 33.7 and 925.5,most of which are greater than 200.The desulfurization coefficients range from 0.21 to 13.4,with an average of 2.227.The carbonate balance coefficients are mainly concentrated below 0.01,with an average of 0.008.The calcium and magnesium coefficients are between 0.08 and 0.003,with an average of 0.01.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our-corner layout of the reservoir water,the above results show that the graphics are basically consistent.The study indicates that the Chang 6 reservoir in Ansai Oilfield in the Ordos Basin is a favorable block for oil and gas storage with good sealing properties,great preservation conditions of oil and gas,and high pore connectiv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il and gas Reservoir water SALINITY Calcium-chloride water Carbonate balance coefficient Oil-bearing reservoir prediction GEOCHEMISTRY Chang 6 reservoir Oil-gas exploration engineering ansai oilfield Ordos Basin
下载PDF
基于动态驱替扫描技术的特低渗储层微观剩余油赋存状态的研究
2
作者 杜建国 董怀民 +5 位作者 余存 许爽 代波 庄建 刘平 崔利凯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8-87,共10页
为厘清安塞油田长6特低渗油藏微观剩余油赋存特征,明确后续开展三次采油技术方向,基于动态驱替扫描技术监测真实岩心水驱过程微观剩余油赋存特征及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基于动态驱替扫描技术及计算机重建技术能够获取不同水驱阶段岩... 为厘清安塞油田长6特低渗油藏微观剩余油赋存特征,明确后续开展三次采油技术方向,基于动态驱替扫描技术监测真实岩心水驱过程微观剩余油赋存特征及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基于动态驱替扫描技术及计算机重建技术能够获取不同水驱阶段岩心孔隙内部不同流体的赋存状态信息与实际三维形貌,依据微观剩余油分布形态、位置、赋存量及可动用程度等特征信息,将其分为粒间吸附状、团簇状、喉道状、角隅状、颗粒吸附状及孔表薄膜状剩余油。建立了微观剩余油赋存类型定量判别方法与标准。此外,系统地梳理了不同水驱阶段微观剩余油类型及其变化规律,提出针对性的动用方法与建议,为后续开展化学驱提高油田采收率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观剩余油 赋存状态 动态驱替扫描技术 特低渗储层 安塞油田
下载PDF
安塞油田黑山梁区长6油层组单砂体构型分析及平面展布特征
3
作者 马江波 冯纪慧 +3 位作者 李刚 韩彦斌 张寰萌 郭岭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18-1033,共16页
安塞油田黑山梁区块位于延安市安塞区,三叠系延长组长6油层组是其主力产油层。目前该区已进入注水开发阶段,但砂体展布、非均质性、砂体叠置规律等认识不清,导致开发过程中存在注水受效程度不均衡,整体水驱效果差等问题。为此,本次研究... 安塞油田黑山梁区块位于延安市安塞区,三叠系延长组长6油层组是其主力产油层。目前该区已进入注水开发阶段,但砂体展布、非均质性、砂体叠置规律等认识不清,导致开发过程中存在注水受效程度不均衡,整体水驱效果差等问题。为此,本次研究依托丰富的测井、录井资料,以及岩心、镜下薄片资料和分析测试数据,开展地层精细刻画、沉积微相、砂体平面分布及单砂体叠置规律的综合研究。结果表明:黑山梁地区长6时期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岩性以细粒长石砂岩为主,分选性中等-好,磨圆度中等,水下分流河道和分流间湾微相较为多见,河口坝微相发育较少;水下分流河道为优势相,砂岩分布广、厚度大,沿河道方向延伸,早期形成的河口坝由于波浪作用和分流河道侵蚀作用被破坏,河口坝无法保存完整,仅有部分痕迹。砂体类型包括水下分流河道砂和河口坝砂两种,单砂体垂向叠置可分为孤立型、叠加型和切叠型3种;侧向拼接样式可分为孤立式、对接式和侧切式3种。研究区内砂体沿北东-南西方向呈长条状展布,由于河道频繁摆动和分叉,砂体切叠现象明显,顺物源方向砂体连通性较好,垂直物源方向砂体被分流间湾泥隔开,砂体连通性较差,并结合生产动态数据,认为砂体连通程度越高,水驱动用效果越好。基于该研究成果建立了研究区曲流河三角洲沉积模式,为后期油藏完善注采井网、分层注水开发方案调整提供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流河三角洲 砂体构型 沉积模式 长6油层组 黑山梁区 安塞油田
下载PDF
长庆安塞油田剩余油开发区DAS井地联采技术探索与实践
4
作者 陈策 王学刚 +3 位作者 陈浩林 代波 周丽萍 黄建华 《石油科技论坛》 2024年第3期95-103,117,共10页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结合长庆安塞油田开发区“三低”和“双复杂”的典型特点,面对老油田剩余油预测突出问题,从井地、井震协同一体化研究思路出发,开展国内首次面向开发区剩余油预测的多井DAS三维井地联采技术探...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结合长庆安塞油田开发区“三低”和“双复杂”的典型特点,面对老油田剩余油预测突出问题,从井地、井震协同一体化研究思路出发,开展国内首次面向开发区剩余油预测的多井DAS三维井地联采技术探索与实践,通过井地联合勘探实现地面地震测量和井中地震测量的优势互补,取得了良好成果。(1)通过井震同步井驱处理,三维地震资料保真度和分辨率明显提升,有效频带拓宽8%以上。(2)通过井地、井震一体化油藏静态描述剩余油预测研究,减少了单一地面地震解释成果多解性,可分辨更小地质单元,为油田精细开发提供了可靠的资料依据。(3)DAS三维井地联采配套技术支撑了安塞油田新增地质储量,并通过低产低效井组挖潜措施调整,提产效果明显。通过本次研究得出,井地联合立体探测是提升油田开发过程中微幅构造刻画和储层、流体预测精度的有效技术手段,形成的技术可推动物探技术向油田开发延伸、向井地立体探测发展,可为老油田稳产增效、推进高效开发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地联采 DAS 剩余油预测 三维地震 安塞油田
下载PDF
基于恒速压汞技术研究安塞油田S区储层孔隙结构特征
5
作者 苏成 余常燕 +1 位作者 曹燕燕 刘波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24年第4期79-82,共4页
为准确评价安塞油田S区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利用恒速压汞实验,研究了孔隙和喉道的分布特征以及孔喉半径比特征参数与孔渗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渗透率的岩心样品孔隙半径分布范围基本相同,主要分布在120~340μm之间,平均孔隙半径在240μ... 为准确评价安塞油田S区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利用恒速压汞实验,研究了孔隙和喉道的分布特征以及孔喉半径比特征参数与孔渗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渗透率的岩心样品孔隙半径分布范围基本相同,主要分布在120~340μm之间,平均孔隙半径在240μm左右;喉道半径主要分布在23μm以内;孔喉半径比与渗透率呈正相关关系,是影响S区储层渗流能力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塞油田 恒速压汞 孔隙结构 喉道半径
下载PDF
安塞油田延安组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
6
作者 贾晓琴 符洋 冯楠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24年第2期53-57,65,共6页
安塞油田是鄂尔多斯盆地较为典型的油气富集带,浅层延安组油藏埋深浅,采出程度低,开发效果不佳。结合测井资料解释与岩心物性对延安组浅层油藏特征进行分析,进一步深化储层特征认识,进行有利区评价。结果表明:分流河道是延安组的有利储... 安塞油田是鄂尔多斯盆地较为典型的油气富集带,浅层延安组油藏埋深浅,采出程度低,开发效果不佳。结合测井资料解释与岩心物性对延安组浅层油藏特征进行分析,进一步深化储层特征认识,进行有利区评价。结果表明:分流河道是延安组的有利储集相带;延安组储层孔隙度主要分布在14%~18%,渗透率约10.0×10^(-3)~80.0×10^(-3)μm^(2)。延安组油水分布复杂,沉积环境、成岩作用与储层物性共同作用的结果,构造和沉积相共同控制砂体空间展布特征,研究结果可为浅层延安组储层勘探开发提供合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塞油田 延安组 油藏评价 有利区
下载PDF
安塞油田坪桥区长6储层微观孔喉结构特征研究
7
作者 张波波 《石化技术》 CAS 2024年第8期230-232,共3页
针对坪桥区三叠系延长组长6储层,进行了岩心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压汞等方法,系统研究了长6储层岩石学特征、孔隙类型、孔喉结构对储层物性的影响。区域长6储层主要发育溶蚀粒间孔,其次残余部分原生粒间孔,溶蚀粒间孔以浊沸石溶孔最为发... 针对坪桥区三叠系延长组长6储层,进行了岩心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压汞等方法,系统研究了长6储层岩石学特征、孔隙类型、孔喉结构对储层物性的影响。区域长6储层主要发育溶蚀粒间孔,其次残余部分原生粒间孔,溶蚀粒间孔以浊沸石溶孔最为发育,面孔率主要分布为0.5%~15.5%,平均4.54%。排驱压力一般在0.09~7.29 MPa之间,平均1.24 MPa,表现为属于中等排驱压力。孔喉结构是影响储层物性的关键性因素,孔喉均值大小与储层的储集性能具有正相关性,即孔喉均值越大,储层储集空间就越大,有效孔隙度值就越大,孔喉均质与渗透率也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塞油田 长6储层 孔喉结构 储层特征
下载PDF
安塞油田调剖调驱效果评价及相关参数研究
8
作者 牛海洋 刘正伟 +2 位作者 余琦昌 高延玲 吴贝贝 《当代化工研究》 CAS 2024年第18期47-49,共3页
安塞油田属特低渗透油藏,油藏微裂缝发育、储层非均质性强,随着注水时间延长,动态缝逐步开启及延伸,水驱特征越来越复杂,采油井含水上升,提升油藏水驱开发效果难度加大。因此,在充分认识油藏水驱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室内试验研究,在安塞... 安塞油田属特低渗透油藏,油藏微裂缝发育、储层非均质性强,随着注水时间延长,动态缝逐步开启及延伸,水驱特征越来越复杂,采油井含水上升,提升油藏水驱开发效果难度加大。因此,在充分认识油藏水驱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室内试验研究,在安塞油田规模实施以常规、冻胶、微球为主的适应不同渗流类型油藏的调剖调驱体系,结合实践,本文主要针对裂缝型油藏,系统评价堵水调剖实施效果,并研究与效果相关的参数,为后期精准选区选井、施工参数提供依据,不断提升实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塞油田 水驱特征 效果评价 相关参数
下载PDF
低渗透油田地层堵塞因素分析 被引量:29
9
作者 徐振峰 向忠远 +2 位作者 郭宏 申坤 吕亿明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5年第1期87-89,共3页
长庆油田是典型的低渗透、特低渗透油田 ,注水能力是影响水驱开发油藏开发效果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从地层堵塞的原因入手 ,综合考虑影响地层堵塞的各种因素 ,重点从影响注水水质因素。
关键词 低渗透油田 堵塞机理 水质 结垢 敏感性 配伍性 安塞油田
下载PDF
安塞油田坪桥地区长2段储层非均质性研究 被引量:36
10
作者 戴亚权 赵俊英 +4 位作者 罗静兰 靳文奇 刘新菊 李健 党永潮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87-292,298,共7页
目的探究鄂尔多斯盆地安塞油田坪桥地区长2储层的内部结构特征及储集物性的主控因素。方法通过岩心分析测试、测井参数解释与生产动态等资料对储层进行分析研究和综合评价。结果长2油层组中泥质、钙质夹层和富含炭屑与碳质薄层较发育。... 目的探究鄂尔多斯盆地安塞油田坪桥地区长2储层的内部结构特征及储集物性的主控因素。方法通过岩心分析测试、测井参数解释与生产动态等资料对储层进行分析研究和综合评价。结果长2油层组中泥质、钙质夹层和富含炭屑与碳质薄层较发育。河道中心微相为均质—中等均质储层,河道边缘非均质性稍强;点砂坝与决口扇砂体属于中等非均质储层。结论储层的层内非均质性中等,层间及平面非均质性较强;沉积环境、沉积相和成岩作用等是影响储层非均质性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非均质性 影响因素 长2油层组 安塞油田
下载PDF
安塞油田注水开发技术研究 被引量:26
11
作者 金拴联 蒋远征 +3 位作者 杨秋莲 孙艳妮 曲春霞 李克永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8年第1期115-120,共6页
安塞油田特低渗透油藏的非均质性较强,注水开发启动压力梯度大、天然微裂缝较发育和油井见水后采液、采油指数下降等因素对注水开发效果的影响日益突出,根据安塞油田多年实际注水开发试验,从注水参数优化、精细注水单元划分、注水剖面... 安塞油田特低渗透油藏的非均质性较强,注水开发启动压力梯度大、天然微裂缝较发育和油井见水后采液、采油指数下降等因素对注水开发效果的影响日益突出,根据安塞油田多年实际注水开发试验,从注水参数优化、精细注水单元划分、注水剖面调整和优化注采井网方面分析总结了安塞油田注水开发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特点,在注水参数优化方面提出了超前注水及油井投产的时机选择,以及强化注水、不稳定注水的特点和方法,针对油层的非均质性提出了三分精细注水的核心和方法,对剖面调整技术和井网优化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评价。为油田开发提供了技术借鉴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塞油田 超前注水 注水参数 注水剖面 注水单元
下载PDF
低渗透砂岩油藏注水诱导裂缝发育的主控因素——以鄂尔多斯盆地安塞油田W区长6油藏为例 被引量:24
12
作者 赵向原 吕文雅 +2 位作者 王策 朱圣举 樊建明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86-595,共10页
低渗透油藏在长期注水开发过程中会产生注水诱导裂缝,严重影响油藏开发特征。以鄂尔多斯盆地安塞油田W区长6油藏为例,利用地质、测井、分析测试及生产动态等资料,对注水诱导裂缝形成及发育的主控因素进行了研究。注水诱导裂缝在形成和... 低渗透油藏在长期注水开发过程中会产生注水诱导裂缝,严重影响油藏开发特征。以鄂尔多斯盆地安塞油田W区长6油藏为例,利用地质、测井、分析测试及生产动态等资料,对注水诱导裂缝形成及发育的主控因素进行了研究。注水诱导裂缝在形成和发育过程中主要受地质和工程两大因素综合控制,其中地质因素包括天然裂缝、现今地应力、储层构型及储层岩石力学性质等,工程因素主要包括人工裂缝和注采参数(如注水时长、注水量、注采比或注采量)等。天然裂缝和人工裂缝为注水诱导裂缝的形成提供了物质条件;现今地应力控制了注水诱导裂缝发育的优势方向,并间接影响其延伸过程中的难易程度;不同级次构型单元控制注水诱导裂缝的规模,不同级次的构型界面影响注水诱导裂缝的持续延伸;储层岩石力学参数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注水诱导裂缝的延伸路径;注采参数则直接控制了注水诱导裂缝的形成和延伸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水诱导裂缝 注水开发 低渗透油藏 安塞油田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安塞油田长6储层微观孔隙结构 被引量:22
13
作者 张浩 仲向云 +3 位作者 党永潮 邵飞 李莉 朱玉双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4-38,共5页
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恒速压汞、核磁共振、真实砂岩微观驱替实验等测试手段,对安塞油田长6特低渗透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可动流体饱和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粒间孔对可动流体饱和度具有较大的贡献,溶蚀孔不利于可动流体的赋存... 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恒速压汞、核磁共振、真实砂岩微观驱替实验等测试手段,对安塞油田长6特低渗透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可动流体饱和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粒间孔对可动流体饱和度具有较大的贡献,溶蚀孔不利于可动流体的赋存,喉道大小、孔喉比、分选系数对可动流体饱和度影响大,而储层物性、面孔率、孔隙半径的影响微乎其微。利用真实砂岩微观驱替型实验得到:不同物性样品的驱替类型及驱油效率存在明显差异。渗透率大于1.0×10-3μm2的样品,孔隙类型为溶孔-粒间孔型,驱替类型为网状-均匀驱替,最终驱油效率为69.3%;渗透率0.5×10-3~1.0×10-3μm2的样品,孔隙类型为粒间孔-溶孔型,驱替类型为指状-网状驱替,最终驱油效率为43.8%;渗透率小于0.5×10-3μm2的样品,孔隙类型为微孔-溶孔型,驱替类型为指状驱替,最终驱油效率为3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速压汞 核磁共振 真实砂岩模型 安塞油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王窑地区上三叠统长6油层成岩作用研究 被引量:32
14
作者 张金亮 林辉 +1 位作者 司学强 梁杰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25-635,共11页
通过多项测试方法 ,对安塞油田王窑地区长 6油层含油砂体的岩石学、成岩作用、储集物性和孔隙发育特征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 ,该区储集砂体为成分成熟度较低的长石砂岩 ;主要自生矿物为绿泥石、浊沸石、方解石、石英、钾长石、伊利... 通过多项测试方法 ,对安塞油田王窑地区长 6油层含油砂体的岩石学、成岩作用、储集物性和孔隙发育特征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 ,该区储集砂体为成分成熟度较低的长石砂岩 ;主要自生矿物为绿泥石、浊沸石、方解石、石英、钾长石、伊利石和钠长石等 ;储层次生孔隙发育 ,主要孔隙类型为粒间孔隙、骨架颗粒溶孔和浊沸石溶孔。孔隙结构具有小孔、细喉的特点 ;储层成岩演化阶段处于晚成岩 A亚期 ;储层性质明显地受到沉积微相和成岩作用的影响。沉积物粒度较粗、厚度较大的河道砂和河口砂坝砂的储集物性明显优于各种粒度较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塞油田 成岩作用 次生孔隙 储层性质
下载PDF
低渗透油藏注水诱导裂缝特征及形成机理——以鄂尔多斯盆地安塞油田长6油藏为例 被引量:32
15
作者 赵向原 曾联波 +2 位作者 靳宝光 王策 李恕军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96-705,共10页
以鄂尔多斯盆地安塞油田长6油藏为例,在分析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动态特征的基础上,阐明了注水诱导裂缝的基本特征并研究其形成机理,最后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对该区注水诱导裂缝的主要形成机理进行了模拟。注水诱导裂缝指低渗透油藏在长期的... 以鄂尔多斯盆地安塞油田长6油藏为例,在分析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动态特征的基础上,阐明了注水诱导裂缝的基本特征并研究其形成机理,最后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对该区注水诱导裂缝的主要形成机理进行了模拟。注水诱导裂缝指低渗透油藏在长期的注水开发过程中,当注水压力超过各类裂缝开启压力或地层破裂压力而形成的以水井为中心的高渗透性开启大裂缝或快速水流通道。它是低渗透油藏长期注水开发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新的开发地质属性和最主要的非均质性,对于长期水驱的低渗透油藏来说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注水诱导裂缝有3种形成机理,当注水压力过高,超过天然裂缝的开启压力使天然裂缝张开、扩展和延伸,或超过地层破裂压力使地层中不断产生新的破裂,或使注水井周围因射孔、压裂等生产或增产措施所导致的不同类型的人工裂缝张开等均可形成注水诱导裂缝。安塞油田长6油藏普遍发育与现今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近一致的以雁列式排列的高角度构造剪切裂缝,当注水压力超过这类裂缝的开启压力并使裂缝张开、延伸扩展并相互连通,是该区注水诱导裂缝的主要形成机理。油藏数值模拟表明,随着注水诱导裂缝规模的不断扩大,注水井井底压力相应的表现出连续的不规则的周期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水诱导裂缝 注水开发 低渗透油藏 安塞油田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安塞油田长6油层组精细地层划分与对比 被引量:32
16
作者 赵虹 党犇 +4 位作者 靳文奇 杨晓奇 刘贵萍 张宏民 党永潮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61-464,共4页
目的 在油田开发中、后期,为研究砂体展布、沉积微相、储层非均质性以及最终预测有利含油区块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利用测井曲线和岩心资料,分析了研究区近200口探井长6油层组的岩、电特征,对安塞油田延长组长6油层组进行了精细划分与... 目的 在油田开发中、后期,为研究砂体展布、沉积微相、储层非均质性以及最终预测有利含油区块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利用测井曲线和岩心资料,分析了研究区近200口探井长6油层组的岩、电特征,对安塞油田延长组长6油层组进行了精细划分与对比,并利用该成果分析了长61-21小层的沉积微相及砂体展布特点。结果 长6油层组自上而下划分为长61-11、长61-21、长1、长61-3621、长62和长63等6个不同级别的小层,各小层厚度不等;其中,长61-21小层砂体发育,属水下分流河道微相,为安塞油田延长组长6油层组的主力产层。结论 长6油层组精细地层划分与对比对油田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长组 长6油层组 标志层 精细地层划分与对比 安塞油田
下载PDF
安塞油田H区长6油层组储层非均质性与含油性关系研究 被引量:42
17
作者 关利群 屈红军 +2 位作者 胡春花 范玉海 雷露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0年第3期26-30,37,共6页
通过对安塞油田H区长6油层组岩心观察、测试及测井资料的统计分析和研究,讨论了研究区长6油层组长61-2、长62-1和长62-2小层的非均质性特征,并分析了各类非均质性对储层含油性的影响和控制作用。研究表明,长6油层组各小层层内和层间非... 通过对安塞油田H区长6油层组岩心观察、测试及测井资料的统计分析和研究,讨论了研究区长6油层组长61-2、长62-1和长62-2小层的非均质性特征,并分析了各类非均质性对储层含油性的影响和控制作用。研究表明,长6油层组各小层层内和层间非均质性整体较强,平面非均质性较弱。储层垂向上粒度的韵律性及层理构造特征是影响储层含油性的重要因素;层内渗透率非均质性及层间分层系数的差异对储层含油性的影响较弱;层间有效砂岩密度的差异对储层含油性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但不是主要控制因素;储层含油性主要受储层砂体平面展布和储层物性的控制;储层孔隙结构的微观非均质性控制着油气进入储层的饱满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非均质性 含油性 长6油层组 安塞油田
下载PDF
特低渗油田注水效果存水率和水驱指数评价法 被引量:17
18
作者 蒋远征 金拴联 +2 位作者 杨晓刚 王博 孙武鹏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3-65,共3页
特低渗油田在开发中后期,注水效果的评价对开发调整极其重要,地层存水率和水驱指数与特低渗透油田的注水效果究竟有什么样的关系?以安塞油田H区块为例,通过对地层存水率和水驱指数两项指标的曲线绘制及研究分析,评价了安塞油田H区块的... 特低渗油田在开发中后期,注水效果的评价对开发调整极其重要,地层存水率和水驱指数与特低渗透油田的注水效果究竟有什么样的关系?以安塞油田H区块为例,通过对地层存水率和水驱指数两项指标的曲线绘制及研究分析,评价了安塞油田H区块的注水开发效果,并利用室内实验以及油田动态资料进行验证。研究认为在特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实际存水率、水驱指数曲线落在标准曲线之间,油田注水开发效果理想;落在标准曲线之上或之下,注水量偏大或偏小,注水开发效果不理想。存水率、水驱指数对特低渗油田的注水开发效果起到了客观准确的评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低渗 存水率 水驱指数 注水开发 地质储量 安塞油田
下载PDF
安塞油田前侏罗纪古地貌特征及其与油气富集关系 被引量:15
19
作者 赵虹 党犇 +3 位作者 郑小杰 靳文奇 刘新菊 党永潮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70-275,共6页
目的深入探究鄂尔多斯盆地安塞油田前侏罗纪古地貌特征,为侏罗系油田开发奠定基础。方法通过野外露头及岩心的详细观察和描述,结合大量测井曲线和测试分析资料,采用印模法对古地貌进行刻画。结果古河谷和河谷平原为研究区前侏罗纪主要... 目的深入探究鄂尔多斯盆地安塞油田前侏罗纪古地貌特征,为侏罗系油田开发奠定基础。方法通过野外露头及岩心的详细观察和描述,结合大量测井曲线和测试分析资料,采用印模法对古地貌进行刻画。结果古河谷和河谷平原为研究区前侏罗纪主要的地貌单元,其中河谷平原可进一步分为谷坡及河漫台地;在古河谷和古坡之间形成了许多坡咀。结论古地貌控制着侏罗纪早期沉积相及砂体的发育和分布;古河谷的北缘及次级古河谷的谷坡是侏罗系油藏分布的主要位置;今后在勘探中应该重视次级古河谷谷坡的研究,开展老井复查,以期发现新的油气增长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河谷 前侏罗纪 古地貌 安塞油田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安塞油田长6油层组长期注水后储层变化特征 被引量:29
20
作者 靳文奇 王小军 +1 位作者 何奉朋 陈堂锁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0年第3期239-244,共6页
在注水开发模拟实验及现场测试资料的基础上,以压汞实验、物性测试等方法对模拟实验前后岩芯进行分析,研究了安塞油田长6油层组长期注水开发后储层特征变化规律及成因。结果表明,随着注水量增加,渗透率总体明显降低,渗透率平均变化4.72%... 在注水开发模拟实验及现场测试资料的基础上,以压汞实验、物性测试等方法对模拟实验前后岩芯进行分析,研究了安塞油田长6油层组长期注水开发后储层特征变化规律及成因。结果表明,随着注水量增加,渗透率总体明显降低,渗透率平均变化4.72%;水驱后孔隙度平均增加0.15%,而孔隙组合类型未发生明显变化;退汞效率平均降低4.39%;喉道中值半径变小但分布类型没变化;储层润湿性整体向亲水方向发展。低渗透储层特征发生变化的机理主要是:储层中颗粒和填隙物在注入水的冲刷作用下发生溶解、破碎和迁移,一部分被水冲出,一部分滞留在细喉道处形成堵塞,导致孔喉连通性变差,储层非均质性增强;注入水冲刷作用使储层岩石表面及孔喉表面性质发生变化,进而引起储层润湿性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储层 孔隙结构 润湿性 注水开发 渗透率 长6油层组 安塞油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