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19篇文章
< 1 2 1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同时表达4-1BBL B7.1及B7.2三个共刺激分子基因小鼠肝癌细胞系的建立和意义 被引量:3
1
作者 李国强 王学浩 +1 位作者 印洁 俞悦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2期1261-1264,共4页
目的:建立同时表达4-1BBL、B7.1及B7.2三个共刺激分子基因小鼠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细胞系。方法:将B7.1和B7.2全长cDNA的质粒酶切,构建pcDNA3.1-B7.1-IRES-B7.2重组子,酶切法鉴定。用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amin... 目的:建立同时表达4-1BBL、B7.1及B7.2三个共刺激分子基因小鼠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细胞系。方法:将B7.1和B7.2全长cDNA的质粒酶切,构建pcDNA3.1-B7.1-IRES-B7.2重组子,酶切法鉴定。用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amineReagent)将重组子转染H22,经均霉素(Hygromycin,300!g/ml)筛选,阳性克隆命名为H22-CD80/CD86+细胞。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transcription-polymerasechainreaction,RT-PCR)检测目的基因在H22-CD80/CD86+变异株的表达。采用同样方法将pCI-neo-4-1BBL质粒转入H22-CD80/CD86+细胞,G418筛选,阳性克隆命名为H22-CD80/CD86/CD137L+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三种基因在细胞克隆中的表达。结果:pcDNA3.1-B7.1-IRES-B7.2重组子经酶切鉴定,同时获得B7.1(862bp)和B7.2(984bp)目的基因片段和5.6kbp线性化pcDNA3.1载体片段;重组子测序结果与Genebank中B7.1和B7.2序列相符,证实构建成功。RT-PCR及FCM检测结果显示B7.1、B7.2及4-1BBL基因分别在H22-CD80/CD86+细胞及H22-CD80/CD86/CD137L+细胞中获得稳定、高效联合表达。结论:pcDNA3.1-B7.1-IRES-B7.2重组子构建正确,H22-CD80/CD86/CD137L+变异株可同时稳定表达B7.1、B7.2和4-1BBL三个共刺激分子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重组 癌肝细胞 b7.1 b7.2 4-1BBL
下载PDF
约氏疟原虫子孢子感染对大鼠腹腔巨噬细胞B7.1、B7.2分子表达的影响
2
作者 宋蓓 张锡林 +1 位作者 段建华 吕杨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0期2024-2026,共3页
目的研究约氏疟原虫感染后协同刺激分子B7.1、B7.2在大鼠腹腔巨噬细胞的表达情况,探讨B7.1、B7.2分子在宿主抵抗疟原虫感染免疫中的作用。方法利用约氏疟原虫感染大鼠的动物模型,分别在感染约氏疟原虫子孢子后2、12、24、48、72h分离获... 目的研究约氏疟原虫感染后协同刺激分子B7.1、B7.2在大鼠腹腔巨噬细胞的表达情况,探讨B7.1、B7.2分子在宿主抵抗疟原虫感染免疫中的作用。方法利用约氏疟原虫感染大鼠的动物模型,分别在感染约氏疟原虫子孢子后2、12、24、48、72h分离获得大鼠腹腔巨噬细胞,通过免疫荧光及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定量分析B7.1、B7.2分子表达情况。结果在宿主感染约氏疟原虫后巨噬细胞B7.1、B7.2分子表达增加;B7.1上调较缓慢,并在72h后出现回落;B7.2上调非常迅速,在48h达到峰值,从72h开始略有下降;在所选时间范围内B7.2的表达水平始终高于B7.1(P<0.05)。结论疟原虫子孢子感染大鼠后,B7.1、B7.2分子表达水平发生改变,提示协同刺激因子参与了宿主免疫系统活化,推测该现象与受疟原虫感染哺乳动物机体的免疫防御、免疫调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7.1 b7.2 约氏疟原虫 抗原递呈细胞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
下载PDF
GHA预激化疗方案对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疗效及其与共刺激分子B7.1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5
3
作者 陈银霞 马肖容 +3 位作者 张王刚 刘捷 曹星梅 何爱丽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5期1002-1005,共4页
本研究探讨G-CSF联合高三尖杉酯碱(homoharringtonine)和小剂量阿糖胞苷(cytarabine,Ara-C)的GHA预激化疗方案治疗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寻求高效低毒的新型化疗方案,探索其与共刺... 本研究探讨G-CSF联合高三尖杉酯碱(homoharringtonine)和小剂量阿糖胞苷(cytarabine,Ara-C)的GHA预激化疗方案治疗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寻求高效低毒的新型化疗方案,探索其与共刺激分子B7.1的关系。应用GHA标准预激化疗方案G-CSF[200μg/(m2·d)皮下注射,第1-14天];高三尖杉酯碱[1mg/(m2·d)静脉点滴,第1-14天];阿糖胞苷[10mg/m2,皮下注射,每12小时1次,第1-14天]治疗79例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和21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与传统MA方案化疗组比较,观察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治疗相关死亡率并随访。应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肿瘤细胞上共刺激分子B7.1的表达并与临床疗效比较。结果表明:GHA预激化疗治疗后难治性AML缓解率60.7%(完全缓解率43%,部分缓解率17.7%),治疗MDS有效率52.4%。粒细胞缺乏发生率25%,平均持续时间3.5天。重症感染发生率3%,无严重出血、消化道反应,心、肝、肾功能损害轻微,患者均痊愈。治疗相关死亡率为零。AML-M2组、AML-M5组完全缓解率较高(60.9%,61.9%),最长持续缓解期已4年。各组肿瘤细胞上共刺激分子B7.1表达阳性率差异较大(0%-66.7%),正常对照组为0,AML-M2组和AML-M5组明显高于其它AML组和正常对照组,且表达率与预激化疗疗效呈正相关。结论:GHA预激化疗方案治疗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疗效肯定,不良反应较轻,无严重毒副作用和治疗相关死亡率,无病生存期长,是高效低毒的新型化疗方案。肿瘤细胞上共刺激分子B7.1表达可能与预激化疗疗效有关,其机理尚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激化疗 急性髓系白血病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b7.1
下载PDF
腺病毒载体介导的人类B7.1基因修饰的肿瘤细胞疫苗 被引量:3
4
作者 刘雪丰 张连峰 +4 位作者 鞠丽梅 曾苹 马耀文 李万波 蔡有余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90-395,共6页
为了证明腺病毒载体可做为将B7基因导入肿瘤细胞的替代载体,达到提高肿瘤细胞疫苗效应的目的,且不存在逆转录病毒载体的局限性,用同源重组的方法构建了表达人类B7.1cDNA的重组人类5型腺病毒(AdB7.1),并用它感染... 为了证明腺病毒载体可做为将B7基因导入肿瘤细胞的替代载体,达到提高肿瘤细胞疫苗效应的目的,且不存在逆转录病毒载体的局限性,用同源重组的方法构建了表达人类B7.1cDNA的重组人类5型腺病毒(AdB7.1),并用它感染小鼠乳腺癌细胞系EMF6和大鼠神经胶质瘤细胞系C6,检测B7.1基因在感染过的肿瘤细胞中的表达;用AdB7.1感染过的肿瘤细胞给同基因宿主(BALB/c小鼠和Wistar大鼠)接种,观察它们在体内的致瘤性及对肿瘤的防治作用;用51Cr-释放法对用各种肿瘤细胞免疫后3周的动物脾淋巴细胞进行CTLs杀伤活性的测定,来检测其细胞免疫活性。结果的Northernblot分析表明:AdB7.1感染过的肿瘤细胞表达了B7.1基因。接种/侵袭实验和CTLs杀伤活性的测定实验表明,与野生型肿瘤细胞相比,表达B7.1的肿瘤细胞在动物体内的致瘤性降低(P<0.01),能诱导针对野生型肿瘤的高水平的系统性免疫应答和细胞毒T细胞活性,对肿瘤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本研究的结论是,腺病毒载体可代替逆转录病毒载体将B7.1基因导入肿瘤细胞,提高肿瘤细胞疫苗的抗肿瘤作用。它操作简单,感染效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病毒载体 肿瘤细胞疫苗 b7.1基因 基因修饰
下载PDF
抗CD28+B7.1单抗共刺激PBLs诱导肝癌细胞凋亡的蛋白激酶信号转导 被引量:1
5
作者 杨红 陈耕夫 +1 位作者 黄玉珊 黄树林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0-42,共3页
目的研究 T淋巴细胞活化、增殖、介导肝癌细胞凋亡过程中其蛋白激酶 C(PKC)和酪氨酸蛋白激酶 (TPK)的活性变化。方法用抗 CD2 8+ B7.1(CD80 )单克隆抗体共刺激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 (PBL s)后作用于肝癌细胞 (BEL -740 2 )。结果激活的 ... 目的研究 T淋巴细胞活化、增殖、介导肝癌细胞凋亡过程中其蛋白激酶 C(PKC)和酪氨酸蛋白激酶 (TPK)的活性变化。方法用抗 CD2 8+ B7.1(CD80 )单克隆抗体共刺激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 (PBL s)后作用于肝癌细胞 (BEL -740 2 )。结果激活的 T细胞中 PKC、TPK活性明显增强 ,并与肝癌细胞凋亡程度呈正相关。结论 PKC、TPK在 T细胞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激酶 抗CD28+b7.1单抗 细胞凋亡 信号转导 肝癌 PBLS
下载PDF
HLA-I分子对B7.1共刺激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增山 隋延仿 叶菁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466-468,共3页
目的 :研究HLA I分子表达与B7 1分子的共刺激作用的相互关系 ,以探讨在肿瘤细胞所诱发的免疫排斥反应中共刺激分子对抗原递呈机制的影响。方法 :通过流式细胞仪 (FCM)检测转染共刺激分子B7 1编码基因前后其表面HLA I分子的表达情况。利... 目的 :研究HLA I分子表达与B7 1分子的共刺激作用的相互关系 ,以探讨在肿瘤细胞所诱发的免疫排斥反应中共刺激分子对抗原递呈机制的影响。方法 :通过流式细胞仪 (FCM)检测转染共刺激分子B7 1编码基因前后其表面HLA I分子的表达情况。利用单克隆抗体阻断细胞表面HLA I分子 ,以外周血混合淋巴细胞对阻断前后的细胞行杀伤实验。结果 :表达B7 1的肝癌细胞其表面HLA I分子表达明显增高 (P <0 0 1) ,而γ INF刺激对细胞表面HLA I分子的表达情况并无影响(P >0 0 5 )。T淋巴细胞对转染后细胞的杀伤作用远远大于未转染组 (P <0 0 1) ,当表面HLA I分子被阻断后 ,T淋巴细胞的杀伤效应几乎降至零点。结论 :转染B7 1后肝癌细胞高表达HLA I分子 ,增强抗原提呈作用的同时又表达第二信号—共刺激分子B7 1,从而可诱发更强的免疫排斥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细胞 b7.1 HLA-1 细胞毒 共刺激作用
下载PDF
人B7.1基因cDNA的克隆及其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1
7
作者 杨旭伟 陈元仲 林振兴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01年第2期109-111,I001,共4页
目的 克隆人 B7.1全长 c DNA及构建相应的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 方法 应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从人 B淋巴瘤细胞系 Raji中克隆 B7.1全长 c DNA ,再将 c DNA插入到质粒 p Bluescript中 ,经自动荧光测序证实无误后 ,再通过定向克隆构建... 目的 克隆人 B7.1全长 c DNA及构建相应的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 方法 应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从人 B淋巴瘤细胞系 Raji中克隆 B7.1全长 c DNA ,再将 c DNA插入到质粒 p Bluescript中 ,经自动荧光测序证实无误后 ,再通过定向克隆构建相应的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 PL XSNh B7。 结果 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扩增产物长度与预期的 889bp一致 ;用 M13正、反向引物进行荧光测序证实 ,克隆出的序列与 Gen Bank的 B7.1c DNA序列完全一致 ;人 B7.1全长 c DNA被成功地插入到质粒 PL XSN中。 结论 人 B7.1全长 c DNA的克隆及相应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的构建为今后应用 B7.1进行肿瘤免疫基因治疗提供了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7.1基因 克隆 逆转录病毒 基因疗法 CD80抗原 CD28抗原 CDNA
下载PDF
重组腺病毒载体介导共刺激分子B7.1基因对儿童肝母细胞瘤体外淋巴细胞增值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斌 刘磊 张丽辉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7年第11期24-27,F0003,共5页
目的研究含hB7-1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对儿童肝母细胞瘤体外淋巴细胞增值的影响。方法以腺病毒为载体,将hB7-1基因转入HepG2细胞,以FCM检测HepG2和HepG2/hB7-1细胞表面B7-1分子的表达情况。观察HepG2和HepG2/hB7-1细胞的生长曲线。用混... 目的研究含hB7-1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对儿童肝母细胞瘤体外淋巴细胞增值的影响。方法以腺病毒为载体,将hB7-1基因转入HepG2细胞,以FCM检测HepG2和HepG2/hB7-1细胞表面B7-1分子的表达情况。观察HepG2和HepG2/hB7-1细胞的生长曲线。用混合淋巴细胞培养法检测瘤苗对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HepG2细胞表面B7-1分子表达水平低,其阳性率为1.1%。而HepG2/hB7-1的B7-1分子表达阳性率达到18.5%,B7-1基因的表达水平提高16.8倍。HepG2和HepG2/BB-102的生长曲线相比,后者生长曲线上升减缓,生长速度减慢。B7-1分子的表达促进了淋巴细胞的增殖,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HepG2表面B7-1分子低水平表达是其弱免疫原性的主要原因。2.含hB7-1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转染HepG2可以获得B7-1分子高表达的细胞株。3.重组腺病毒载体的转染可以降低肝母细胞瘤细胞的恶性表征。4.转染含hB7-1基因的瘤苗可以促进T淋巴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母细胞瘤 含hb7-1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 T淋巴细胞 混合淋巴细胞培养
下载PDF
pEgrB7.2基因联合辐射对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
9
作者 杨建征 金平 +5 位作者 王方锐 陈玉丙 贾晓晶 边丽 侯吉光 王铁军 《中国实验诊断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835-1837,共3页
自从基因-放射治疗理论确立以来,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把放射治疗和基因治疗有机结合用于恶性肿瘤的治疗。共刺激分子的基因治疗也是目前研究的热点。自从发现B7分子以来,多家实验室将该基因转染至肿瘤细胞,发现肿瘤细胞中有效表达B7分子... 自从基因-放射治疗理论确立以来,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把放射治疗和基因治疗有机结合用于恶性肿瘤的治疗。共刺激分子的基因治疗也是目前研究的热点。自从发现B7分子以来,多家实验室将该基因转染至肿瘤细胞,发现肿瘤细胞中有效表达B7分子可明显降低其在体内的致瘤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治疗 实验研究 肿瘤作用 辐射 治疗理论 放射治疗 b7分子 肿瘤细胞
下载PDF
B7.1cDNA基因免疫抗移植瘤生长的实验研究
10
作者 陈梅珍 司履生 +2 位作者 王一理 耿宜萍 刘天菊 《陕西医学杂志》 CAS 1999年第7期441-443,共3页
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及病理学技术,研究B7.1cDNA基因免疫对移植瘤生长状况的影响。在实验中首先提取、纯化B7.1cDNA真核表达质粒,经鉴定证实后以其免疫小鼠。在免疫鼠背部皮下接种SP2/0细胞,观察移植瘤在实验鼠体内生长状况。结... 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及病理学技术,研究B7.1cDNA基因免疫对移植瘤生长状况的影响。在实验中首先提取、纯化B7.1cDNA真核表达质粒,经鉴定证实后以其免疫小鼠。在免疫鼠背部皮下接种SP2/0细胞,观察移植瘤在实验鼠体内生长状况。结果见B7.1cDNA免疫组接种SP/0细胞后,肿瘤的发生率仅为8%,明显低于对照组(100%),且免疫组小鼠的肿瘤生长缓慢,小鼠存活时间延长,经统计学处理,其结果有显著性差异,提示B7.1cDNA基因免疫有明显的抗移植瘤生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应答 移植肿瘤 实验研究 b7分子 CDNA基因
下载PDF
IN VITRO CO-STIMULATORY ACTIVITY OF HUMAN B7.2(IgV+C) PROTEIN PRODUCED BY ENGINEERED BACTERIA
11
作者 闫晓彩 司履生 +3 位作者 王一理 刘培军 来宝长 耿宜萍 《Academic Journal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2001年第1期16-19,共4页
Objective To express human B7. 2 extracellular domain with prokaryote expression system and to evaluate its biological activity in vitro. Methods PCR was used to amplify the extracellular region of human B7. 2 which c... Objective To express human B7. 2 extracellular domain with prokaryote expression system and to evaluate its biological activity in vitro. Methods PCR was used to amplify the extracellular region of human B7. 2 which contained both the IgV and IgC domains. The recombinant PGEX-4T-3/hB7. 2 (IgV+C) was obtained by cloning the PCR product into a prokaryote expression plasmid PGEX-4T-3 and was transformed into the host strain of DH5-a. Tke fusion protein consisted of GST and hB7. 2(IgV+C) was identified by SDS-PAGE and Western blotting. T cell activation was observed by exposing purified T lymphocytes to the fusion protein and [3H]-TdR incorporation with the presence of the first signal imitated hy anti-CD3 antibody. Results The fusion protein GST-hB7. 2 (IgV+ C) was produced and detected in inclusive body form from engineered bacterial cells. With the first signal existed,T lymphocytes proliferated when it was co-stimulated by the fusion protein. Conclusion Thes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functional human B7. 2(IgV+C) fusion protein can be produced in bacterial cells and the fusion protein displays the co-stimulatory activity in T lymphocytes activ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man b7. 2/CD86 CO-STIMULATION fusion protein gene expression
下载PDF
Eukaryocytic Expression of Human B7. 1 (CD80) and its Antileukemia Effect
12
作者 马肖容 张王刚 +2 位作者 刘苏虎 杨章民 陈刚 《Journal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2003年第5期231-236,共6页
Objective: To construct the human B7. 1 (CD80) eukaryocytic expressing vector and its expression on HL60 cells to investigate the immunotherapeutic and immunoprotective effects of B7. 1 molecule on acute leukemia. Met... Objective: To construct the human B7. 1 (CD80) eukaryocytic expressing vector and its expression on HL60 cells to investigate the immunotherapeutic and immunoprotective effects of B7. 1 molecule on acute leukemia. Methods: ①B7. 1 gene was subcloned from the cloning vector using PCR. Both of tlie PCR products and eukaryocytic expressing vector pHook were digested with Apa I , Sal 1 and linked using T4 DNA ligase. Tlie ligased products were transduced into DH5a. B7. 1 gene containing clones were selected by digestion with Apa I and Sal I which were further conformed by sequencing. ②HL60 cells were transformed by B7. 1 with lipofectamine and detected by FACS. ③Tumor formation, mice survival time and the immunotherapeutic and immunoprotective effects by immunization with B7. 1+ cells were evaluated. Results: ①The PCR products were about 620 bp. Six clones were all digested by Apa I and Sal I to produce 620 bp gene fragment which was in tlie same way as 67. 1. It demonstrated t/iat t/ie recombinant vector had been constructed successfully. Further sequencing confirmed the validity of the construction. There was no nucleotide mutation. ② B7. 1 was availably expressed on HL60 cells. ③ B7. 1+ HL60 cells delayed the growth of tumor and prolonged the survival time of leukemic mice, distinctively. So did tlie immunoprotection of B7. 1 + HL60 cells. Conclusion: The human B7. 1(CD80) eukaryocytic expressing vector can be successfully constructed by molecular cloned methods and can be stably and availably expressed on tlie membrane of B7. 1 negative acute myelocytic leukemia (AML) cell line HL60. Furthermore, the costimulatory molecular vaccine has significant effection of immunotherapy and immunoprotection and gives the rationale for clinical appl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7. 1(CD80) gene expression immune protection
下载PDF
B7.1 MOLECULE EXPRESSION ON TUMOR CELLS IN HUMAN CANCEROUS TISSUSES
13
作者 司履生 陈蕴颖 +2 位作者 王一理 郭建芬 孙毅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 CAS CSCD 1998年第4期215-220,共6页
The data from in vitro and animal experiment study has showed that costimulaory molecule B7 1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antitumor immunity In the present study, B7 1 expression was ob... The data from in vitro and animal experiment study has showed that costimulaory molecule B7 1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antitumor immunity In the present study, B7 1 expression was observed in 130 samples from a veriety of human malignancies by using immunocytochemistry, in situ hybridization and RT PCR combined with dot hybridization and B7 1 specific Mab and probe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B7 1 expression on tumor cells in 76 cases at both protein and mRNA level Forty two specimens were stained with B7 1 HLA ABC and HLA DR Mab and 26 showed that the three antibodies used all were positive Together with the achievement in tumor antigen study, the present findings imply that in most tumors (if not all) the tumor cells have all the requisite element to elicit anti tumor rejection response, the heterogeneous mechanism for tumor escape from immunosurvillance should be emphasiz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stimulatory molecule b7 1 antigen human malignancies
下载PDF
miR-17-5p靶向B7-H3对结直肠癌细胞生物学特性及免疫调节作用的影响
14
作者 华扬 马秀坤 +1 位作者 洪洙 刘翔龙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31-1435,1440,共6页
目的:探究miR-17-5p对B7-H3的调控以及在结直肠癌发展中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收集25例人结直肠癌组织及相邻正常组织,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蛋白免疫印迹和免疫组化实验分析miR-17-5p、B7-H3和PD-L1的表达水平。将人结直肠癌HCT-116细... 目的:探究miR-17-5p对B7-H3的调控以及在结直肠癌发展中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收集25例人结直肠癌组织及相邻正常组织,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蛋白免疫印迹和免疫组化实验分析miR-17-5p、B7-H3和PD-L1的表达水平。将人结直肠癌HCT-116细胞分为4组:miR-NC组、miR-17-5p mimic组、si-NC组、si-B7-H3组。通过细胞集落形成实验、Transwell实验和流式细胞术分析HCT-116细胞生长、侵袭能力和凋亡率。通过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分析miR-17-5p对B7-H3的调控作用。通过ELISA实验分析细胞培养液中IL-2、IL-4、IL-6、IL-10、IFN-γ及TNF-α的细胞因子水平。结果:与癌旁组织比较,结直肠癌组织中miR-17-5p表达下降,B7-H3表达升高。miR-17-5p mimic和si-B7-H3能够降低HCT-116细胞集落形成数量和侵袭数量,促进HCT-116细胞凋亡,并能降低培养液中IL-2、IL-4、IL-6、IL-10、IFN-γ及TNF-α水平。此外,miR-17-5p mimic和si-B7-H3能够抑制HCT-116细胞PD-L1表达。结论:miR-17-5p能够靶向抑制B7-H3表达,影响结直肠癌发展中的免疫调节作用,并能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转移,促进结直肠癌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7-5p b7-H3 结直肠癌 免疫调节
下载PDF
早期胃癌患者血清TK1、STAT1、sB7-H4水平变化及对内镜黏膜下剥离术预后的预测价值
15
作者 韩艳平 菅广敏 +2 位作者 边菁 刘红春 孙静静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1期1986-1990,共5页
目的 探究早期胃癌患者血清胸苷激酶1(TK1)、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1(STAT1)、可溶性B7-H4(sB7-H4)水平变化,并分析其对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7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300例接受ESD... 目的 探究早期胃癌患者血清胸苷激酶1(TK1)、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1(STAT1)、可溶性B7-H4(sB7-H4)水平变化,并分析其对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7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300例接受ESD手术的早期胃癌患者,检测围手术期(术前、术后3 d、术后7 d)血清TK1、STAT1、sB7-H4水平,术后接受为期1 a随访,根据有无复发分为复发组(22例)与未复发组(27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血清TK1、STAT1、sB7-H4水平。评价血清TK1、STAT1、B7-H4水平预测早期胃癌患者ESD术后复发的价值。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7 d血清TK1、sB7-H4水平<术后3 d<术前(P<0.05),所有患者术后7 d血清STAT1水平>术后3 d>术前(P<0.05)。复发组术后3、7 d的血清TK1、sB7-H4水平均高于未复发组,STAT1水平均低于未复发组(P<0.05)。术后3、7 d血清TK1、sB7-H4、STAT1联合预测复发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01、0.944,均大于各时间点三项血清指标单独预测,且术后7 d预测价值更高,此时最佳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0.91%、86.33%。结论 血清TK1、sB7-H4、STAT1水平变化与早期胃癌患者ESD术后复发密切相关,且在临床早期预测患者术后复发方面具有较高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复发 胸苷激酶1 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1 共刺激分子b7-H4
下载PDF
动脉灌注化疗联合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治疗晚期卵巢癌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25、可溶性B7-H4蛋白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静 张虹宇 +2 位作者 张磊 赵仰光 王健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99-202,206,共5页
目的:探讨卵巢癌动脉灌注化疗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治疗晚期卵巢癌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可溶性B7-H4蛋白(sB7-H4)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103例晚期卵巢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52)行动... 目的:探讨卵巢癌动脉灌注化疗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治疗晚期卵巢癌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可溶性B7-H4蛋白(sB7-H4)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103例晚期卵巢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52)行动脉灌注化疗,观察组(n=51)行动脉灌注化疗联合CIK治疗。评价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治疗前后卵巢血流参数指标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变化及血清癌胚抗原CEA、CA125、sB7-H4水平变化,随访3年,记录两组患者3年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8.23%高于对照组的61.54%(P<0.05)。治疗后观察组PI、RI值较对照组升高,RSV值较对照组降低(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CEA、CA125、sB7-H4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3年生存率为78.43%高于对照组3年生存率为57.69%(P<0.05)。结论:卵巢癌患者行髂内动脉灌注化疗联合CIK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但对于化疗中药物的使用及剂量大小仍需进一步研究,以确定选择最优药物和制定最佳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动脉灌注化疗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癌胚抗原 糖类抗原125 可溶性b7-H4蛋白
下载PDF
B7-H6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癌组织中表达差异及与肿瘤浸润T淋巴细胞、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晓飞 姚君霞 +1 位作者 杜建秀 代丽丽 《转化医学杂志》 2024年第1期117-123,共7页
目的探究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癌组织中B7同源体6(B7-H6)表达差异与肿瘤浸润T淋巴细胞、预后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3月60例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宫颈癌的手术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同期同年龄段6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作为对照组。比... 目的探究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癌组织中B7同源体6(B7-H6)表达差异与肿瘤浸润T淋巴细胞、预后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3月60例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宫颈癌的手术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同期同年龄段6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组织B7-H6表达情况(H-score评分)及血清B7-H6水平,并比较研究组不同肿瘤浸润T淋巴细胞浸润程度患者H-score评分、血清B7-H6水平,分析研究组H-score评分、血清B7-H6水平与肿瘤浸润T淋巴细胞浸润程度的相关性。研究组术后随访1年,比较不同预后患者一般资料、H-score评分、血清B7-H6水平,探讨预后影响因素,并分析H-score评分和血清B7-H6水平预测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研究组H-score评分和血清B7-H6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肿瘤浸润T淋巴细胞浸润程度0级患者H-score评分、血清B7-H6水平高于1级、2级患者,且1级患者高于2级患者(P<0.05)。研究组H-score评分、血清B7-H6水平与肿瘤浸润T淋巴细胞浸润程度呈负相关(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直径、国际妇产科协会(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间质浸润深度、H-score评分、血清B7-H6水平均为宫颈癌手术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肿瘤直径、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间质浸润深度、H-score评分和血清B7-H6水平预测宫颈癌手术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36、0.726、0.714、0.712、0.842和0.840,H-score评分和血清B7-H6水平预测的AUC分别大于肿瘤直径、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间质浸润深度预测的AUC(P<0.05)。H-score评分和血清B7-H6水平在预测宫颈癌手术患者预后不良方面拥有良好的临床效用。结论宫颈癌组织B7-H6表达高于宫颈上皮内瘤变,且宫颈癌组织B7-H6表达、血清B7-H6水平与肿瘤浸润T淋巴细胞浸润程度呈负相关,也是宫颈癌手术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在预测预后方面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宫颈上皮内瘤变 b7同源体6 肿瘤浸润T淋巴细胞 预后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危险因素 LOGISTIC模型
下载PDF
B7-H3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特征分析和临床意义
18
作者 邵宇阳 石通国 +1 位作者 郭凌川 陈卫昌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35-442,共8页
目的探讨B7同源物3(B7-H3)在结直肠癌(CRC)组织中的表达特征及临床意义,探究其与肿瘤糖酵解过程以及与肿瘤微环境中免疫细胞浸润的相关性。方法从肿瘤基因组图谱数据库(TCGA)下载CRC转录组数据和临床病理数据,分析B7-H3的表达情况和临... 目的探讨B7同源物3(B7-H3)在结直肠癌(CRC)组织中的表达特征及临床意义,探究其与肿瘤糖酵解过程以及与肿瘤微环境中免疫细胞浸润的相关性。方法从肿瘤基因组图谱数据库(TCGA)下载CRC转录组数据和临床病理数据,分析B7-H3的表达情况和临床意义。基于TCGA数据分析CRC内糖酵解相关基因表达与B7-H3表达的相关性。使用通过估计RNA转录物相对子集的细胞类型鉴定(CIBERSORT)算法探究B7-H3表达与22种免疫细胞浸润的关系。收集51例CRC患者的手术标本及癌旁正常组织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对数据库分析结果进行验证。结果B7-H3在CRC组织中的表达上调,且与肿瘤浸润深度、TNM分期晚期和不良预后密切相关。此外,B7-H3表达与CRC内糖酵解相关基因上调密切相关。免疫细胞浸润分析显示共有16种免疫细胞的浸润水平与B7-H3表达密切相关,进一步发现B7-H3表达与CD8+T细胞浸润在转录水平上呈负相关,但两者在蛋白水平上不相关。结论B7-H3在CRC组织中高表达,与CRC疾病进展和患者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此外,B7-H3与糖酵解相关基因以及免疫细胞浸润之间的相关性,提示B7-H3在调控肿瘤糖酵解和肿瘤免疫中起到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b7同源物3(b7-H3) 免疫浸润 生物信息学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协同刺激分子B7-H4在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19
作者 杨琼 杨旭 +4 位作者 李毅 刘华联 朱志超 郑晓 徐天舒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187-192,共6页
目的:观察协同刺激分子B7同系物4(B7 homolog 4,B7-H4)在人口腔舌鳞状细胞癌(oral tongue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TSCC)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0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病理科存档的99例OTSC... 目的:观察协同刺激分子B7同系物4(B7 homolog 4,B7-H4)在人口腔舌鳞状细胞癌(oral tongue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TSCC)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0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病理科存档的99例OTSCC患者的癌组织、30例OTSCC患者的癌旁组织石蜡包埋块,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B7-H4在OTSCC癌组织、OTSCC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采用卡方检验分析OTSCC癌组织中B7-H4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运用生存分析法(Kaplan-Meier法)分析B7-H4表达与患者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的关系,拟合Cox模型评价各临床病理特征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OTSCC组织中B7-H4无表达或低表达共40例,占总样本的40.4%,高表达59例,占总样本的59.6%;99例OTSCC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分析结果显示,B7-H4的表达与临床分期、N分期相关(P<0.001);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B7-H4表达较高患者的OS低于B7-H4表达较低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R=1.013,95%CI=1.004~1.022,P<0.05);单因素Cox回归生存分析模型示,T分期、组织分化程度、肿瘤大小、B7-H4表达与OTSCC患者预后相关(P<0.05);在多因素Cox回归生存分析模型中,B7-H4高表达(HR=1.015,95%CI=1.005 3~1.024,P<0.01)和组织分化程度(HR=1.665,95%CI=1.004 7~2.760,P<0.05)可作为OTSCC患者预后评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B7-H4的表达与OTSCC患者预后显著相关,其有助于OTSCC患者预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舌鳞状细胞癌 b7-H4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下载PDF
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TRIM14和HOXB7蛋白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20
作者 鲁诚 章茜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1期10-14,共5页
目的 探讨三结构域蛋白14(TRIM14)、同源异型盒基因B7(HOXB7)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患者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行手术治疗的OSCC患者148例的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免... 目的 探讨三结构域蛋白14(TRIM14)、同源异型盒基因B7(HOXB7)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患者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行手术治疗的OSCC患者148例的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免疫组化法分析组织中TRIM14、HOXB7表达情况;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OSCC患者癌组织TRIM14、HOXB7表达水平与生存率之间的关系;COX回归分析OSCC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 OSCC癌组织TRIM14、HOXB7高表达率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OSCC癌组织TRIM14、HOXB7表达与肿瘤T分期、M分期、淋巴结转移、周围组织浸润、分化程度相关(P<0.05)。OSCC患者5年生存率为49.32%(73/148),Kaplan-Meier生存曲线表明TRIM14、HOXB7高表达患者生存率低于TRIM14、HOXB7低表达患者(χ^(2)=14.480、24.841,P<0.001)。多因素COX分析结果显示,T3-T4分期、M1分期、淋巴结转移、周围组织浸润、癌组织TRIM14、HOXB7高表达均是OSCC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OSCC患者癌组织TRIM14与HOXB7蛋白表达水平均上调,其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5年生存预后明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结构域蛋白14 同源异型盒基因b7 口腔鳞状细胞癌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