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aracteristics of Stable Isotopes in an Inland Lake and Their Implications for Water Management in Northwestern China
1
作者 Honghua Zhou Weihong Li +1 位作者 Yun Wang Zhaoxia Ye 《Journal of Water Resource and Protection》 2016年第6期631-641,共11页
Bosten Lake is the largest inland freshwater lake in China, functioning as a critical control and allocation facility for agricultural, industrial, ecological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southern Xinjiang in northwester... Bosten Lake is the largest inland freshwater lake in China, functioning as a critical control and allocation facility for agricultural, industrial, ecological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southern Xinjiang in northwestern China. The distribution of stable isotopes,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s of δ<sup>18</sup>O, and hydrograph separation of Bosten Lake and its principal recharge rivers—the Kaidu River and the Huangshuigou River—were analyzed using isotope composition. Hydrograph separation indicated that Bosten lake water comprised four components as follows: river runoff, groundwater, agricultural and industrial drainage, and local precipitation. Their contributions were 31%, 35%, 25%, and 9%, respectively. Irrigation drainage and industrial wastewater, enriched high TDS, were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water quality of Bosten Lake. The δ<sup>18</sup>O of lake water,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compared with river water, remained below the local meteoric water line (LMWL), indicating strong evaporation in the lake, especially during summer.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δ<sup>18</sup>O exhibited slow water circulation in the lake. Both the Kaidu River and the Huangshuigou River depend on alpine precipitation and glacier snow, especially the Kaidu River, where ice-snow-melt water accounts for 43% of the river runoff. These rivers are sensitive to climate change. The Bosten Lake inflows would be reduced by the decrease in river runoff and groundwater under future climate change. To improve water quality and reduce evaporative loss, the amount of wastewater should be strictly restricted by local government, and water diversions from Bosten Lake should be concentrated between May and Septemb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sotope Composition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 Hydrograph Separation bosten lake Arid area
下载PDF
新疆博斯腾湖地区大气PM_(10)中多环芳烃的污染特征、来源及健康风险评价 被引量:1
2
作者 凌再莉 宋世杰 黄韬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40,共12页
为了解中国西部干旱区域博斯腾湖地区大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PAHs)的污染水平和健康风险,本研究于2016年采暖期和2017年非采暖期,在该地区博湖县和周边的塔中采集了可吸入颗粒物(PM_(10))样品,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测定PM_(10... 为了解中国西部干旱区域博斯腾湖地区大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PAHs)的污染水平和健康风险,本研究于2016年采暖期和2017年非采暖期,在该地区博湖县和周边的塔中采集了可吸入颗粒物(PM_(10))样品,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测定PM_(10)中美国环境保护署(USEPA)优先控制的16种多环芳烃(PAHs)的浓度,分析其污染特征、来源及其对人群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博湖县采暖期大气PM_(10)中PAHs浓度显著高于非采暖期,分别为47.63±29.00 ng/m^(3)和3.24±1.05 ng/m^(3);塔中地区在采暖期和非采暖期未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差异,且污染水平较低,分别为2.13±0.90 ng/m^(3)和1.89±0.23 ng/m^(3)。研究区大气PM_(10)中PAHs以中高环为主,采暖期以荧蒽(Flua)、芘(Pyr)、苯并[b]荧蒽(BbF)和[艹屈](Chr)为主要污染单体,非采暖期以菲(Phe)、荧蒽(Flua)、茚并[1,2,3-cd]芘(IcdP)和苯并[g,h,i]苝(BghiP)为主。源解析结果表明,燃烧源对博湖县和塔中PAHs贡献最大,分别为82.54%和61.13%。轨迹分析表明新疆北部和塔里木盆地西部排放的PAHs可通过大气传输对博斯腾湖地区造成影响。健康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博湖县采暖期大气PM_(10)中PAHs对各类人群的终生致癌风险(ILCR)值均处于10^(-6)~10^(-4),对人体具有潜在致癌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斯腾湖地区 PM_(10) 多环芳烃 来源解析 健康风险评价
下载PDF
博斯腾湖面积定量遥感 被引量:10
3
作者 刘瑞霞 刘玉洁 +1 位作者 郑照军 黄彦彬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0-106,共7页
采用NOAA/AVHRR资料,利用水体与地物光谱特性的差异,结合通道2方案和通道2/通道1方案,对4月博斯腾湖水体进行判识,而利用通道2、通道2/通道1并结合通道4的方案判识了10月博斯腾湖水体,在此基础上利用线性混合模式对混合像元做了处理,定... 采用NOAA/AVHRR资料,利用水体与地物光谱特性的差异,结合通道2方案和通道2/通道1方案,对4月博斯腾湖水体进行判识,而利用通道2、通道2/通道1并结合通道4的方案判识了10月博斯腾湖水体,在此基础上利用线性混合模式对混合像元做了处理,定量估算了1990—1998年4月和10月博斯腾湖的面积,调研了9年来博斯腾湖面积变化情况,表明9年间博斯腾湖面积呈增加趋势。进一步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博斯腾湖面积增大原因做了初步的气候分析,表明1988年以来博斯腾湖地区气温升高、蒸发量减少、降水有所增加,而人类活动用水和出流稳定并有减少是博斯腾湖面积增加的主要原因。而博斯腾湖及上游地区季节性积雪的特征,使冬季积雪水资源注入博斯腾湖,导致春季博斯腾湖面积较秋季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斯腾湖 面积增加 线性混合模式
下载PDF
近20年新疆中部明显增湿事实的进一步分析 被引量:18
4
作者 柳媛普 白虎志 +3 位作者 钱正安 杨霞 张良 段海霞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195-1203,共9页
利用1951-2008年新疆中部15站的实测降水及博斯腾湖部分实测水文资料,用小波分析等统计方法,进一步分析了近20年新疆中部明显增湿的事实。结果表明:(1)新疆中部过去60年交替出现了3段约20年的干、湿期,近20年明显增湿期的平均雨量比气... 利用1951-2008年新疆中部15站的实测降水及博斯腾湖部分实测水文资料,用小波分析等统计方法,进一步分析了近20年新疆中部明显增湿的事实。结果表明:(1)新疆中部过去60年交替出现了3段约20年的干、湿期,近20年明显增湿期的平均雨量比气候值增加了约10%~20%。(2)近20年新疆中部的明显增湿主要出现在夏季。(3)过去60年新疆中部降水变化的准3年短周期相当清楚。另外,还存在约20年的中周期变化。(4)鉴于新疆中部的明显增湿还不是全西北区尺度,也考虑到新疆中部降水准20年的固有周期,且近20年的湿期似已结束,故近20年的增湿可能仅是新疆降水准20年周期变化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中部 增湿 小波分析 博斯腾湖水位 周期变化
下载PDF
新疆博斯腾湖全新世沉积磁性矿物组成与沉积环境探讨 被引量:4
5
作者 谢海超 魏海涛 +3 位作者 王强 黄小忠 彭卫 陈发虎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12-522,共11页
中国西北干旱区湖泊沉积物存在磁性矿物种类复杂和磁化率普遍偏低等问题,使得利用环境磁学手段重建古环境、古气候的方法受到了限制。选择新疆博斯腾湖BST12B钻孔顶部岩芯(深度0~2.5 m)不同沉积相的代表性样品,进行载磁性矿物富集,并将... 中国西北干旱区湖泊沉积物存在磁性矿物种类复杂和磁化率普遍偏低等问题,使得利用环境磁学手段重建古环境、古气候的方法受到了限制。选择新疆博斯腾湖BST12B钻孔顶部岩芯(深度0~2.5 m)不同沉积相的代表性样品,进行载磁性矿物富集,并将原样品和富集获得的样品分别做XRD(X荧光衍射)岩石矿物检测。结果显示,所有湖相样品中均有黄铁矿和磁铁矿检出,而没有磁黄铁矿和针铁矿检出,说明博斯腾湖全新世湖相沉积物的主要磁性矿物是磁铁矿,并含有少量黄铁矿;富集获得的样品中粘土矿物(如绿泥石等)含量明显增加,石英、长石和方解石含量降低,富集后的残留样品的磁化率大幅度降低,说明粘土矿物对干旱区湖泊沉积物的磁学贡献不容忽视。结合沉积物粒度、色度、硫元素含量以及沉积物磁性矿物的组合特征推断,黄铁矿可以作为湖泊高水位的指示矿物种类,因而具有重建湖泊古水位变化的潜力,并应用到博斯腾湖的全新世湖泊环境重建,发现博斯腾湖BST12B钻孔位置早全新世为接近氧化环境的浅湖相环境,而中晚全新世为深湖相沉积环境并存在一个浅水的湖滨相沉积环境。研究结果说明,利用载磁性矿物富集的方法对干旱区湖泊沉积物中所含磁性矿物进行富集后检测是开展干旱区湖泊环境磁学研究的可行手段,对研究湖泊环境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区 博斯腾湖 全新世 环境磁学 磁性矿物
下载PDF
基于MODIS遥感影像的湖水体面积与水位关系 被引量:8
6
作者 黄金龙 陶辉 +1 位作者 王艳君 白云岗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140-146,共7页
为了弥补新疆博斯腾湖区云天状况下光学遥感监测水体面积的不足、提高水体面积监测的效率,该文利用2001-2010年5-10月MODIS影像提取的水体信息和逐月水位监测数据,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确立了博斯腾湖面积-水位关系模型,并建立了2001-2010... 为了弥补新疆博斯腾湖区云天状况下光学遥感监测水体面积的不足、提高水体面积监测的效率,该文利用2001-2010年5-10月MODIS影像提取的水体信息和逐月水位监测数据,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确立了博斯腾湖面积-水位关系模型,并建立了2001-2010年5-10月面积-水位曲线。面积-水位曲线拟合和遥感提取的水体面积均方根误差较小(24.1km2)。结果表明:MODIS遥感数据能有效地监测水体面积变化,2001-2010年博斯腾湖水体面积、水位呈下降趋势。博斯腾湖(不含小湖群)的水体面积与水位相关性高,且在一定范围内有着较好的三次回归关系。该研究可为云雾天气下博斯腾湖(不含小湖群)水体面积遥感定量监测提供弥补方法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水位 监测 水体面积 博斯腾湖 MODIS影像
下载PDF
1972~2011年博斯腾湖面积变化遥感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张一琼 海米提.依米提 +3 位作者 魏彬 马蓉 洪波 魏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2期245-249,共5页
利用3S技术对1972-2011年博斯腾湖面积动态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近40年博斯腾湖面积经历了1972-1989年的减少期,1990-2002年的增加期和2003-2011年的减少期,湖泊面积整体趋于减小,平均绝对变化速率为17.00 km^2/a,减幅为-1.... 利用3S技术对1972-2011年博斯腾湖面积动态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近40年博斯腾湖面积经历了1972-1989年的减少期,1990-2002年的增加期和2003-2011年的减少期,湖泊面积整体趋于减小,平均绝对变化速率为17.00 km^2/a,减幅为-1.14%。湖泊面积最大值(1 186.43 km^2)和最小值(902.07 km^2)分别出现在2002年10月和1989年3月;博斯腾湖面积变化受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影响博斯腾湖面积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为入湖水量(R=0.73);近年来人类活动对湖区的扰动性已经逐步开始超过自然因素,其中以2000年左右最为剧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斯腾湖 面积动态变化 自然因素 人类活动
下载PDF
环博斯腾湖地区发展循环经济优劣势及对策研究
8
作者 宋岭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期5-10,共6页
发展循环经济是环博斯腾湖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在分析环博斯腾湖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宏观背景基础上,剖析了该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优势、劣势,并着重提出了发展循环经济的具体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 环博斯腾湖 循环经济 优势劣势 对策研究
下载PDF
基于WRF模式的博斯腾湖地区暴雨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张建彬 高志球 +2 位作者 杨军 李煜斌 姜蕴聪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87-895,共9页
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WRF4.0,对2020年8月14日南疆博斯腾湖地区的一次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和敏感试验,研究分析了其中尺度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此次暴雨过程是由于受到伊朗高压系统推动,中亚槽东移,在天山中部与西西伯利亚槽合并加... 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WRF4.0,对2020年8月14日南疆博斯腾湖地区的一次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和敏感试验,研究分析了其中尺度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此次暴雨过程是由于受到伊朗高压系统推动,中亚槽东移,在天山中部与西西伯利亚槽合并加深形成了自北向南的中天山大槽的影响,博斯腾湖区位于该大槽的正中心位置,槽前西南气流强盛,受该大槽控制,博斯腾湖地区暴雨逐渐形成和发展。(2)强降水期间暴雨中心从低层到高层均出现了强烈的上升运动,暴雨过程的水汽来源于中亚槽前偏西向的气流输送,水汽通过该输送通道源源不断地被输送至降水区,为暴雨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水汽条件。(3)大气上升运动、高低空涡度和散度的有利耦合形势、低空急流的存在以及大气中不稳定能量的释放,共同触发了此次暴雨过程的发生。(4)敏感性试验表明,库鲁克塔格山对于降水有显著影响,当模式中山脉高度降低后,模拟的雨量增多,降水范围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RF模式 博斯腾湖地区 暴雨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博斯腾湖小湖面积动态变化及驱动力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阿吉古丽.阿卜力米提 海米提.依米提 +1 位作者 祖皮艳木.买买提 麦麦提吐尔逊.艾则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7期3053-3056,3136,共5页
基于3S技术,利用博斯腾湖小湖区1976、1990、2002与2009年卫星遥感资料,分析了近30多年来博斯腾湖小湖面积变化规律及其驱动机理。结果表明,近30多年来博斯腾湖小湖水域面积呈波动性变化趋势。小湖水域面积从1990年的2 385.58 hm2扩张到... 基于3S技术,利用博斯腾湖小湖区1976、1990、2002与2009年卫星遥感资料,分析了近30多年来博斯腾湖小湖面积变化规律及其驱动机理。结果表明,近30多年来博斯腾湖小湖水域面积呈波动性变化趋势。小湖水域面积从1990年的2 385.58 hm2扩张到2002年的3 138.12 hm2,又从2002年的3 138.12 hm2减小到2009年的2 413.53 hm2,总体上呈现萎缩的趋势。研究区景观多样性、均匀度、优势度、景观分离度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说明景观破碎化程度有加深趋势。气温的升高与降水量的增大是博斯腾湖小湖湖泊水域面积扩大的主要原因。从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可知,人类活动对湖泊的作用开始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斯腾湖 小湖面积 动态变化 驱动力
下载PDF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博斯腾湖景区全景漫游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军爱 王昭君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23年第11期127-132,共6页
本研究全面总结分析了虚拟旅游的关键技术,以新疆博斯腾湖旅游景区为例,在前期对景区进行实地图像采集、处理、拼接、全景漫游生成的基础上开发了景区全景漫游系统,可实现全景虚拟漫游、智慧服务、社会交际等功能,为游客搭建了一个全方... 本研究全面总结分析了虚拟旅游的关键技术,以新疆博斯腾湖旅游景区为例,在前期对景区进行实地图像采集、处理、拼接、全景漫游生成的基础上开发了景区全景漫游系统,可实现全景虚拟漫游、智慧服务、社会交际等功能,为游客搭建了一个全方位了解博斯腾湖景区的虚拟游览网络平台。虚拟现实技术在旅游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以期能为旅游业智慧化、虚拟化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斯腾湖景区 虚拟现实 全景漫游系统 Pano2VR
下载PDF
利用长时间序列Landsat分析博斯腾湖面积变化 被引量:12
12
作者 孙爱民 冯钟葵 +4 位作者 葛小青 罗宇 李山山 闫芳 冯旭祥 《中国图象图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122-1132,共11页
目的近年来博斯腾湖面积波动较大,影响当地经济发展,掌握博斯腾湖面积变化及其与气候变化的相关规律,以指导湖泊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管理策略。方法利用Landsat影像计算1988—2014年博斯腾湖面积,监测并分析湖水面积年际变化及空间变化趋势... 目的近年来博斯腾湖面积波动较大,影响当地经济发展,掌握博斯腾湖面积变化及其与气候变化的相关规律,以指导湖泊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管理策略。方法利用Landsat影像计算1988—2014年博斯腾湖面积,监测并分析湖水面积年际变化及空间变化趋势,探讨博斯腾湖流域年降水量、年均气温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湖水面积的影响,并将监测结果与MODIS数据计算的2000—2014年湖水面积以及1987—2011年实测水位数据进行对比验证。结果结果表明,以2002年为分界线,博斯腾湖面积变化分2个阶段:1)1988—2002年,湖水面积呈增加趋势,增加288.88 km2,增长了31.62%;2)2002—2014年呈减小趋势,减小281.56 km2,减少了23.42%。根据气候条件分布差异,将博斯腾湖流域分为山区和平原区,分析发现:1988—2002年,山区年降水量和气温上升,与湖水面积呈显著正相关;2002年后,山区年降水量相对下降,平原区气温升高,人类活动用水量增加。结论湖水面积变化受流域气候与人类活动共同作用,1988—2002年主要受山区气候影响,2002年后湖水面积缩小可能是气温升高和人类活动用水量增加导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斯腾湖 LANDSAT 遥感监测 湖面变化
原文传递
干旱地区芦苇湿地对氮、磷营养盐的去除效果及机制 被引量:7
13
作者 巴图那生 蔡舰 +2 位作者 周蕾 马希伟 白承荣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8-42,47,共6页
新疆博斯腾湖芦苇湿地常年有农业污水注入,本底氮(N)、磷(P)及盐分含量较高,为了探究其在该背景下对水体氮、磷的去除率及机制,设计并开展了野外表流湿地去污实验。结果表明:芦苇湿地对咸化水体中的氮、磷去除率依然很高,对TP去除率为68... 新疆博斯腾湖芦苇湿地常年有农业污水注入,本底氮(N)、磷(P)及盐分含量较高,为了探究其在该背景下对水体氮、磷的去除率及机制,设计并开展了野外表流湿地去污实验。结果表明:芦苇湿地对咸化水体中的氮、磷去除率依然很高,对TP去除率为68%,TN去除率为33%,但对盐分无明显去除效果。在高矿化度(TDS)和低溶解氧(DO)胁迫下,博湖芦苇湿地去除水体氮、磷的途径主要有微生物反硝化作用、根际土壤吸附作用及芦苇吸收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斯腾湖 芦苇湿地 氮、磷去除 干旱地区
原文传递
近26 a博斯腾湖芦苇湿地的动态监测及其驱动因素 被引量:11
14
作者 买尔哈巴.买买提汗 玉素甫江.如素力 +1 位作者 安尼瓦尔.阿布都热依木 塔世根.加帕尔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97-804,共8页
具有自我调节净化湿地、水量平衡、调节气候等功能的湿地植物群落的重要建群种——芦苇(Pragmites australis),是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以博斯腾湖周围区域1 050 m等高线内的芦苇湿地为研究对象,以近26 a(1990—2015年)的Landsat解译数... 具有自我调节净化湿地、水量平衡、调节气候等功能的湿地植物群落的重要建群种——芦苇(Pragmites australis),是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以博斯腾湖周围区域1 050 m等高线内的芦苇湿地为研究对象,以近26 a(1990—2015年)的Landsat解译数据与气象、水文数据相结合,应用线性回归建模、广义线性建模等方法,分析博斯腾湖芦苇湿地的时空变化及其成因。结果表明:1近26 a博斯腾湖大湖芦苇面积变化以2000年为界分为2个阶段,1990—2000年芦苇面积总体呈下降趋势;2000—2015年总体呈上升趋势。形成这种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为水位。2博斯腾湖小湖芦苇面积的动态变化不太明显,1990—2000年芦苇面积波动上升,但幅度较小;2000—2015年波动上升,变化幅度较大。其主要驱动因子是生态需水量和人为育苇等。3水位与芦苇面积拟合的非线性关系表明,大湖芦苇生长最佳水位为1 046.66 m。本研究可为博斯腾湖湿地的保护和利用及其生态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芦苇面积 动态变化 生态需水量 博斯腾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