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9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妥昔单抗治疗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CD20^+一例
1
作者 王学英 张丽 +1 位作者 刘清俊 关伟华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05年第3期167-167,i001,共2页
关键词 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 ^cd20^+ 单抗治疗 利妥昔 6月20 2003年 幽门前区 不规则 陈旧性 患者
下载PDF
美罗华联合CHOP方案治疗CD20^+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
2
作者 张敏 常英军 王金铠 《河北医药》 CAS 2003年第5期388-388,共1页
关键词 ^cd20^+非霍奇金淋巴瘤 美罗华 CHOP方案 化学治疗 疗效 病例报告
下载PDF
替莫唑胺联合大剂量甲氨蝶呤及利妥昔单抗治疗CD20^(+)初发原发中枢神经系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疗效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周倩 隋美娟 +2 位作者 张凌云 张亚莉 李丽梅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3351-3354,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替莫唑胺联合大剂量甲氨蝶呤及利妥昔单抗治疗CD20^(+)初发原发中枢神经系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0年01月至2018年01月治疗的CD20^(+)初发原发中枢神经系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40例,根据治疗方式分... 目的:回顾性分析替莫唑胺联合大剂量甲氨蝶呤及利妥昔单抗治疗CD20^(+)初发原发中枢神经系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0年01月至2018年01月治疗的CD20^(+)初发原发中枢神经系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40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两组,替莫唑胺组(19例)和非替莫唑胺组(21例),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替莫唑胺组治疗有效率高于非替莫唑胺组(57.89%vs 33.33%,P<0.05)。替莫唑胺组和非替莫唑胺组患者1年生存率为84.21%和57.14%,2年生存率为63.16%和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替莫唑胺组生存率高于非替莫唑胺组。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程度均较轻,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替莫唑胺联合大剂量甲氨蝶呤及利妥昔单抗治疗CD20^(+)初发原发中枢神经系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疗效较好,不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莫唑胺 初发 ^cd20^(+)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疗效
下载PDF
CD20^+外周T细胞淋巴瘤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7
4
作者 李新霞 古丽那尔.阿布拉江 +4 位作者 马志萍 张巍 周晓燕 盛伟琪 李巧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986-990,995,共6页
目的观察CD20+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分子遗传学改变并复习文献,以提高对此罕见亚型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观察1例CD20+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免疫表型,原位杂交法分析EB病毒感染,应用PCR技术检测Ig... 目的观察CD20+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分子遗传学改变并复习文献,以提高对此罕见亚型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观察1例CD20+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免疫表型,原位杂交法分析EB病毒感染,应用PCR技术检测IgH、T细胞受体(TCR)基因克隆性重排分析,同时结合文献报道的35例CD20+T细胞淋巴瘤与该病例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和预后。结果本例及文献报道共36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6例,另6例性别不详,平均年龄58岁,中位年龄67岁,组织学类型为最常见非特指型外周T细胞淋巴瘤(22例)。免疫表型:肿瘤细胞强表达T细胞标记(CD2、CD3、CD5、CD8)及滤泡辅助T细胞标记(CD10、BCL-6、CXCL13、PD1),弱弥漫表达CD20、CD79a,不表达CD4、PAX5。瘤细胞间散在转化的大B免疫母细胞EBER阳性。PCR法检测TCR基因单克隆重排。患者接受R-CHOP治疗。结合文献:获得随访16例,随访时间2~16个月,其中9例死亡,中位生存时间为9个月,死亡与存活病例患者年龄差异无显著性,组织学亚型差异也无显著性。结论 CD20+外周T细胞淋巴瘤是一种罕见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变异亚型,临床及病理特征可能会与B细胞淋巴瘤混淆,形态学观察、多种抗体的联合使用及TCR基因重排等分子遗传学研究可避免误诊,部分肿瘤免疫表型和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相似,提示二者可能是同一肿瘤的不同阶段或两者存在互相演进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T细胞淋巴瘤 cd20阳性 免疫表型 原位杂交 基因重排
下载PDF
CD20^+T/NK细胞淋巴瘤2例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8
5
作者 张焕 陈海霞 +3 位作者 张银华 王维娜 房新志 陈定宝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1期32-35,39,共5页
目的探讨CD20^+T/NK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收集2例CD20^+T/NK细胞淋巴瘤,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理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例1扁桃体肿物。镜下见扁桃体黏膜组织中有弥漫浸润的淋巴样细胞,细胞体积大,异型明显,部... 目的探讨CD20^+T/NK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收集2例CD20^+T/NK细胞淋巴瘤,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理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例1扁桃体肿物。镜下见扁桃体黏膜组织中有弥漫浸润的淋巴样细胞,细胞体积大,异型明显,部分区域细胞呈窦隙状生长。免疫组化:CD2、CD3、CD5、CD30和CD20(+),而PAX-5、CD79a、ALK、CD15和CD10(-),Ki-67阳性指数70%。EBER原位杂交(-)。病理诊断:CD20+间变型大细胞淋巴瘤。例2鼻咽部肿物。病理诊断: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ENK/TCL),CD20^-。放、化疗后16个月出现胸壁皮肤肿物,活检见皮下纤维脂肪中有灶片状浸润的淋巴样细胞,细胞中等大小,核形欠规则。免疫组化:CD2、CD3、CD43、CD56、CD20和Gram-B(+),而PAX-5、CD79a、TIA-1和穿孔素(-),Ki-67阳性指数90%。EBER原位杂交(+)。病理诊断:CD20+ENK/TCL。结论 CD20+T细胞淋巴瘤少见,诊断困难,易误诊。诊断与鉴别诊断依靠组织形态学、免疫组化和分子生物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细胞淋巴瘤 cd20 鉴别诊断
下载PDF
CD20^+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研究
6
作者 刘圆圆 朱明霞 +2 位作者 王晶 包芳 景红梅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4-37,共4页
目的探讨CD20^+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病情况、临床特点及治疗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确诊的CD20^+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资料。结果共确诊143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其中CD20阳性者12例,占同期骨髓瘤患者的8.4... 目的探讨CD20^+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病情况、临床特点及治疗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确诊的CD20^+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资料。结果共确诊143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其中CD20阳性者12例,占同期骨髓瘤患者的8.4%;12例CD20阳性患者的中位发病年龄为55.5(40~81)岁,骨髓瘤细胞表面均表达CD20,但CD20的表达强度不同,仅有CD20^(dim)表达4例,CD20^(bright)表达2例;6例同时存在CD20^(bright)和CD20^(dim)的表达,其中4例CD20^(dim)的比例高,2例CD20^(bright)的比例高。12例患者中位生存时间22(1~40)月,其中3例获得CR,4例进展较快,在14月内死亡,1年总体生存率为83.3%。结论 CD20^+骨髓瘤患者的疾病过程具有多发性骨髓瘤的特点,部分患者经过治疗可以获得缓解;也有部分患者进展较快,而CD20的表达提供了一种可能的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20~+ 骨髓瘤 临床特点 治疗 预后
下载PDF
CD20^+细胞与急性移植肾细胞性排斥反应及预后的关系
7
作者 文吉秋 陈劲松 +4 位作者 季曙明 陈惠萍 孙启全 程东瑞 刘志红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17-421,466,共6页
目的:观察CD20+细胞浸润与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发生时间以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03年5月至2008年12月经肾活检明确诊断为急性细胞性排斥反应的患者55例,按急性排斥发生时间分极早期组17例(<2周),早期组16例(2周~6月),晚期组22例(... 目的:观察CD20+细胞浸润与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发生时间以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03年5月至2008年12月经肾活检明确诊断为急性细胞性排斥反应的患者55例,按急性排斥发生时间分极早期组17例(<2周),早期组16例(2周~6月),晚期组22例(>6月)。所有入组患者移植肾活检组织除行光镜检查外,均采用免疫组化法行肾组织CD4,CD8,CD20,CD68和HLA-DR检查,并采用定量分析评估不同时间急性排斥反应肾组织中各种细胞浸润程度。随访中位期≥48月,将所有急性排斥患者和两周后发生的急性排斥反应患者依CD20+细胞浸润程度分为CD20+细胞高密度组和低密度组,分析两组患者移植肾预后。结果:极早期组中CD20+细胞密度较早期组和晚期组低,而CD4,CD8,CD68和HLA-DR在各组之间无明显差别;(CD4+CD8)/CD20的比值在极早期组中高于早期组和晚期组。对所有急性排斥反应患者分析,CD20+细胞高密度组的移植肾预后较低密度组差(P<0.05)。CD20+细胞高密度组和低密度组之间肾小球炎、动脉内膜炎、间质浸润、CD4、CD8、CD68和HLA-DR表达无差别,而高密度组肾小管炎程度高于低密度组,低密度组中极早期排斥反应比例高于高密度组。在两周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患者中,CD20+细胞高密度组和低密度组的移植肾预后无差别(P>0.05)。结论:CD20+细胞聚集很少在两周内发生的急性排斥反应中出现,而多出现在两周后发生的急性排斥反应中。移植肾预后跟单纯CD20+细胞浸润程度无相关性,而与排斥反应发生时间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急性排斥反应 cd20+细胞 预后
下载PDF
CD20^+细胞的含量和HMGB1与心肌缺血的相关性
8
作者 王俊杰 王睿琪 +1 位作者 马业新 杜广胜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67-172,共6页
目的探讨脾脏组织CD20^+细胞的含量和心肌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B1,HMGB1)与小鼠心肌缺血的相关性。方法 50只成年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C组)、正常+抗HMGB1抗体组(NC+抗HMGB1抗体组)、心肌缺血组(M... 目的探讨脾脏组织CD20^+细胞的含量和心肌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B1,HMGB1)与小鼠心肌缺血的相关性。方法 50只成年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C组)、正常+抗HMGB1抗体组(NC+抗HMGB1抗体组)、心肌缺血组(MI组)、心肌缺血+IgG抗体组(MI+IgG抗体组)、心肌缺血+抗HMGB1抗体组(MI+抗HMGB1抗体组),每组各10只。采用腹腔注射高剂量异丙肾上腺素(isoproterenol,ISO)法,建立小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于第7天腹腔注射ISO 12h后,分别予以IgG抗体、抗HMGB1抗体腹腔注射。心脏超声检测小鼠心功能;苏木精-伊红染色、天狼星红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测定心肌HMGB1表达;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指数;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小鼠脾脏组织中CD20^+细胞含量。结果与NC组相比,MI组心肌组织明显损伤、纤维化加重,凋亡指数升高,射血分数和左室短轴缩短率降低,脾脏组织中CD20^+细胞含量升高(均P<0.05);与MI组相比,MI+IgG抗体组心肌组织损伤减轻不明显、纤维化无减少,凋亡指数、射血分数和左室短轴缩短率、脾脏组织中CD20^+细胞含量等均无明显变化(均P>0.05);与MI组相比,MI+抗HMGB1抗体组心肌组织损伤减轻、纤维化减少,射血分数和左室短轴缩短率升高,凋亡指数、脾脏组织中CD20^+细胞含量均降低(均P<0.05)。结论 CD20^+细胞含量的变化在心肌缺血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抗HMGB1抗体对心肌缺血具有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可能与抗HMGB1抗体抑制了CD20^+细胞活化,减轻心肌缺血过程中的免疫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cd20+细胞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CD20^+细胞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所占比例的研究
9
作者 蒋世玖 王睿琪 +2 位作者 王平 王丽 杜广胜 《农垦医学》 2017年第6期481-485,共5页
目的:观察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CD20^+细胞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中的炎症反应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 目的:观察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CD20^+细胞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中的炎症反应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心电图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等综合诊断将其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组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组30例、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组20例和正常对照组20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法,对100例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D20^+细胞进行检测。结果:AMI组、UA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CD20^+细胞的比例均高于SAP组、正常组(P<0.05),但AMI组、UA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20^+细胞比例与Gensini评分成正相关(r=0.870,P<0.05)。结论:CD20^+细胞可能参与了ACS患者的炎症反应,且与Gensini评分呈显著正相关,提示CD20^+细胞的表达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相关,检测CD20^+细胞的表达水平有助于评估ACS患者的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20+细胞 急性冠脉综合征 炎症反应 GENSINI评分
下载PDF
CD20^(+)T淋巴细胞在多发性硬化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10
作者 薛龙星 刘洪波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2-97,共6页
CD20是一种经典的B细胞标志物,但近年来有研究发现,除B细胞外,部分CD3^(+)T淋巴细胞亚型也微弱表达CD20分子,并且在多发性硬化(MS)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的促炎作用,抗CD20药物选择性清除CD20^(+)T细胞后,可有效抑制炎性疾病活动。虽然CD... CD20是一种经典的B细胞标志物,但近年来有研究发现,除B细胞外,部分CD3^(+)T淋巴细胞亚型也微弱表达CD20分子,并且在多发性硬化(MS)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的促炎作用,抗CD20药物选择性清除CD20^(+)T细胞后,可有效抑制炎性疾病活动。虽然CD20^(+)T细胞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目前人们对其的理解仍处于起步阶段,文中就该细胞亚群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其在MS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cd20^(+)T细胞 B细胞 T细胞
原文传递
异常表达CD20的结外NK/T细胞淋巴瘤病理特点分析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红 任新瑜 贾丛伟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4年第3期213-216,共4页
目的探索异常表达CD20的结外NK/T细胞淋巴瘤的病理形态特点、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3例异常表达CD20的结外NK/T细胞淋巴瘤,结合病理形态特点、免疫表型及与其他形态学特点和免疫表型类似的淋巴瘤的鉴别诊断,并进行文献复习。结... 目的探索异常表达CD20的结外NK/T细胞淋巴瘤的病理形态特点、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3例异常表达CD20的结外NK/T细胞淋巴瘤,结合病理形态特点、免疫表型及与其他形态学特点和免疫表型类似的淋巴瘤的鉴别诊断,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异常表达CD20的结外NK/T细胞淋巴瘤形态学特点与普通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类似,免疫表型表现为部分T细胞标记阳性、CD56、细胞毒标记物、EBER ISH阳性、CD20弱-中等阳性,其余B细胞标记物CD79a、PAX-5均为阴性。其中2例肿瘤细胞阳性表达CD8。结论异常表达CD20的结外NK/T细胞淋巴瘤是一种罕见免疫表型的NK细胞源性淋巴瘤,需要综合分析抗体表达情况及和其他淋巴瘤进行鉴别诊断,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模式以及多抗体联合应用对于明确诊断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K/T细胞淋巴瘤 异常表达 cd20 免疫组化
下载PDF
抗CD3/CD20双特异性抗体生物学活性测定方法的建立
12
作者 俞小娟 刘丽 +12 位作者 白海娇 韩晓捷 刘春雨 付志浩 李萌 杜加亮 徐刚领 段茂芹 杨雅岚 崔春博 陈浩彬 于传飞 王兰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922-928,共7页
目的建立基于报告基因的抗CD3/CD20双特异性抗体生物学活性检测方法。方法以WIL2-S细胞系作为靶细胞,以Jurkat-NF-κB-Luc转基因细胞系作为效应细胞,对抗体的量效范围、孵育时间、诱导时间、效靶比及细胞接种密度进行优化,构建可用于测... 目的建立基于报告基因的抗CD3/CD20双特异性抗体生物学活性检测方法。方法以WIL2-S细胞系作为靶细胞,以Jurkat-NF-κB-Luc转基因细胞系作为效应细胞,对抗体的量效范围、孵育时间、诱导时间、效靶比及细胞接种密度进行优化,构建可用于测定抗CD3/CD20双特异性抗体生物学活性的报告基因法。依据ICHQ2的指导原则对方法进行全面验证,包括专属性、准确性、精密度、线性、稳定性。结果成功建立了具有量效关系的抗CD3/CD20双特异性抗体生物学活性检测方法,该方法的抗体起始浓度为500 ng/mL,稀释倍数为1∶4,共计8个浓度点(500,125,31.25,7.81,1.95,0.49,0.12,0.031 ng/mL),效靶比为4∶1,诱导时间为4 h。本方法具有良好的专属性;5个不同稀释组回收率样品经测定,相对效价分别为59.63%±4.57%,75.54%±4.05%,99.98%±9.63%,123.90%±5.54%和142.51%±12.82%;对应的回收率分别为93.17%±7.15%,94.42%±5.06%,99.98%±9.63%,99.12%±4.43%以及91.21%±8.21%,CV分别为7.67%,5.35%,9.63%,4.47%和9.00%,上述结果的变异系数CV值均<10%;实测效价与理论效价线性回归分析相关系数R^(2)=0.9823,线性良好;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可以敏感检测出抗体结构变化对生物活性的影响,对双特异性抗体的稳定性检测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结论利用转基因细胞法成功建立了抗CD3/CD20双特异性抗体生物学活性检测方法,该方法专属性强、准确性高、重复性好,可用于评价抗CD3/CD20双特异性抗体生物学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3/cd20双特异性抗体 双特异性抗体 生物学活性 报告基因 优化 验证
下载PDF
注射抗CD20单克隆抗体后发生荨麻疹性血管炎一例
13
作者 曹园园 张朝霞 +1 位作者 刘永霞 杨宝琦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4年第10期730-733,共4页
患者,女,61岁。全身皮肤泛发红斑1天。起病前7天因“红斑型天疱疮”应用抗CD20单克隆抗体治疗。用药后躯干、四肢泛发水肿性红斑。结合组织病理诊断为荨麻疹性血管炎。给予甲泼尼龙、氯雷他定等治疗,4天后患者皮疹逐渐消退,原有红斑部... 患者,女,61岁。全身皮肤泛发红斑1天。起病前7天因“红斑型天疱疮”应用抗CD20单克隆抗体治疗。用药后躯干、四肢泛发水肿性红斑。结合组织病理诊断为荨麻疹性血管炎。给予甲泼尼龙、氯雷他定等治疗,4天后患者皮疹逐渐消退,原有红斑部位可见色素沉着斑。随访8个月,皮疹未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20单克隆抗体 荨麻疹性血管炎
下载PDF
原发纵隔CD20阴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例并文献复习
14
作者 何海涛 王启 +3 位作者 赵婕 张海溪 高小丽 姚翔媚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7期1159-1161,1166,共4页
回顾性分析1例原发纵隔CD20阴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病例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患者,男,26岁反复胸痛3个月,影像学检查提示纵隔巨大占位,于外科行纵隔占位活检,术后免疫组织化学提示:CD20(-)、CD19(+)、PAX-5(+)、CD3(-)、CD5(-)、C... 回顾性分析1例原发纵隔CD20阴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病例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患者,男,26岁反复胸痛3个月,影像学检查提示纵隔巨大占位,于外科行纵隔占位活检,术后免疫组织化学提示:CD20(-)、CD19(+)、PAX-5(+)、CD3(-)、CD5(-)、CD10(-)、TdT(-)、MUM1(+)、CD30(个别+)、Ki-67(约60%+)、BCL-2(+)、C-MYC(10%~20%)。诊断为CD20阴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予以多疗程联合化疗后,疗效欠佳,病情进展,失访。CD20阴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侵袭性强,诊治难度大,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cd20阴性 纵隔淋巴瘤 文献复习
下载PDF
CD20阳性的肿瘤期蕈样肉芽肿
15
作者 谢锦莹 蔡艳霞 +6 位作者 周英 周顺婷 祝玉 黄闽嘉 罗志强 周书文 吴玮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66-669,共4页
报告1例CD20阳性的肿瘤期蕈样肉芽肿。患者女,53岁,背部红斑伴瘙痒渐至全身12年,额部结节半年。皮肤科检查:额部见一直径约1 cm红色半圆形隆起性结节;面部、耳后、颏、颈部、腋下和手掌见较多红色略有浸润感和皱缩的斑疹和斑片,躯干、... 报告1例CD20阳性的肿瘤期蕈样肉芽肿。患者女,53岁,背部红斑伴瘙痒渐至全身12年,额部结节半年。皮肤科检查:额部见一直径约1 cm红色半圆形隆起性结节;面部、耳后、颏、颈部、腋下和手掌见较多红色略有浸润感和皱缩的斑疹和斑片,躯干、大腿见较多萎缩性褐色斑片。额部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真皮内见淋巴样细胞弥漫增生,部分围绕附属器生长,大淋巴样细胞>25%,核扭曲,见核分裂象。免疫组化:CD3、CD4、CD5、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PD-1)及CD20均(+),CD79a(部分+),CD8(散在+),CD30(>25%+),增殖核抗原(Ki-67)(30%~40%+)。T细胞受体(TCR)基因重排检测到单克隆阳性。诊断:蕈样肉芽肿(肿瘤期)伴CD20+和大细胞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蕈样肉芽肿 B细胞 cd20 大细胞转化
下载PDF
SCCLG-ALL-2016方案治疗初诊CD20抗原阳性儿童B-ALL的临床特点及生存分析
16
作者 丘家鹏 田川 +2 位作者 叶中绿 蓝翔 刘丽丽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18期1970-1974,共5页
目的 探讨华南地区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治疗协作组2016治疗方案(SCCLG-ALL-2016)对儿童B细胞起源ALL(B-ALL)中CD20抗原表达与一般临床特点以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在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 目的 探讨华南地区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治疗协作组2016治疗方案(SCCLG-ALL-2016)对儿童B细胞起源ALL(B-ALL)中CD20抗原表达与一般临床特点以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在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113例初诊B-ALL患儿的临床特点以及生存情况,分析其基本资料与临床特征、染色体核型、融合基因、临床危险度、骨髓缓解、复发情况及生存曲线。结果 113例初诊B-ALL患儿CD20阳性表达率23.01%;CD20阳性表达与性别、脾脏增大、初诊血小板计数以及融合基因方面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CD20抗原阳性组与CD20抗原阴性组患儿在初诊年龄、初诊白细胞计数、染色体核型、第15、33天骨髓残留情况以及复发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D20抗原阳性组患儿的3年无事件生存(EFS)率为(75.3±10.2)%,CD20抗原阴性组患儿的3年EFS率为(85.2±4.3)%;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20抗原阳性组患儿的总生存期(OS)率为(82.8±7.9)%,而CD20抗原阴性组患儿的OS率为(90.4±3.2)%,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儿童B-ALL中,CD20抗原的表达与性别、脾脏情况、初诊血小板计数以及融合基因表达相关,但与其他一般临床特点和预后无关,CD20抗原不是B-ALL患儿预后的影响因素,脾脏是否增大、初诊白细胞计数、危险度及融合基因是影响B-ALL患儿预后的独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cd20抗原 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 临床特点 生存分析
下载PDF
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CD20^+的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 被引量:1
17
作者 达永 张伟京 +4 位作者 苏航 林育松 何祥林 余金得 俞受程 《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79-480,共2页
关键词 利妥昔单抗 联合化疗 治疗 ^cd20^+ 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
原文传递
抗CD_(20)^+单克隆抗体联合化疗治疗B细胞恶性淋巴瘤6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梁虹 姚福生 +1 位作者 严红 胡志平 《河北医药》 CAS 2003年第10期756-756,共1页
关键词 ^cd20^+单克隆抗体 化疗 治疗 B细胞 恶性淋巴瘤
下载PDF
抗CD_(20)^+单克隆抗体联合CHOP方案治疗复发性或耐药性恶性淋巴瘤7例报告 被引量:1
19
作者 虞荣喜 周郁鸿 +7 位作者 朱宁希 林圣云 沈一平 罗秀素 沈建平 胡致平 郑智茵 陈均法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02年第5期223-223,共1页
关键词 恶性淋巴瘤 联合治疗 药物疗法 ^cd20^+单克隆抗体 CHOP方案
下载PDF
膀胱癌组织CD4^+、CD8^+及CD20^+淋巴细胞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20
作者 沈默 周莲莲 +1 位作者 周平 林向阳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5年第8期1112-1114,1118,共4页
目的探讨膀胱癌组织中CD4^+、CD8^+及CD20^+淋巴细胞浸润情况及其与膀胱癌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34例膀胱癌患者组织中CD4、CD8及CD20分子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34例膀胱癌组... 目的探讨膀胱癌组织中CD4^+、CD8^+及CD20^+淋巴细胞浸润情况及其与膀胱癌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34例膀胱癌患者组织中CD4、CD8及CD20分子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34例膀胱癌组织中,CD4、CD8和CD20染色阳性率分别为100.0%、85.3%和64.7%,CD4、CD8阳性率均明显高于CD20(P<0.05)。CD4分子在所有膀胱癌组织标本中均呈阳性表达;CD8分子在不同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组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阳性率随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的增加有下降的趋势;CD20分子在不同病理分级组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阳性率随临床分期增加有升高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膀胱癌组织以T淋巴细胞浸润为主,且CD8^+T细胞可能在其中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炎症细胞浸润可能是膀胱癌变过程中的早期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免疫组化 ^cd4^+淋巴细胞 ^cd8^+淋巴细胞 ^cd20^+淋巴细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