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5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ParFlow.CLM的居民小区屋顶雨水断接水文效应研究
1
作者 王瑶 王卫光 张翔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81-187,195,共8页
城市不透水面的快速扩张极大地改变了自然的水文循环过程,是造成城市内涝、河湖生态退化等城市水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海绵城市建设及低影响开发利用源头海绵设施或城市绿地断接城市不透水面,减少不透水面的水文效应,是缓解城市水问题... 城市不透水面的快速扩张极大地改变了自然的水文循环过程,是造成城市内涝、河湖生态退化等城市水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海绵城市建设及低影响开发利用源头海绵设施或城市绿地断接城市不透水面,减少不透水面的水文效应,是缓解城市水问题的重要措施。探究不透水面断接的水文效应对我国海绵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全分布式物理水文模型ParFlow.CLM,充分考虑城市地下构筑物,探究了不同土壤质地情景下西宁市某典型居民小区建筑屋顶断接在连续的降雨、蒸发过程中的水文效应。模拟结果显示,利用该居民小区自然绿地断接建筑屋顶能取得较好的径流控制效果:当土壤饱和导水率(K_(s))大于0.01m/h时,屋顶径流的年削减率能达到72.9%以上。屋顶断接在建筑物雨落管附近形成了集中入渗,增加了根区土壤湿度,且这一效应随着土壤渗透性的增加而增强。根区土壤湿度的增加进一步促进了绿地的蒸散发:与屋顶断接前相比,不同土壤质地情景下居民小区年蒸散发总量增加了6.2%~7.8%。另一方面,集中入渗在局部也形成了更深的湿润锋,使得更多下渗水量能够脱离植被根区的蒸散发作用,从而促进根区水分的深层渗漏。模拟结果表明,尽管该居民小区地下停车场限制了大部分区域的深层渗漏,当土壤K_(s)大于0.01m/h时,屋顶断接情景下的年深层渗漏总量仍能超过城市化前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透水面断接 海绵城市 低影响开发 ParFlow.clm 城市地下构筑物
下载PDF
首届中国大模型大会(CLM2024)在北京举行
2
《中文信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F0003-F0003,共1页
6月18日至19日,首届中国大模型大会(CLM 2024)在北京举行,本次大会由中国中文信息学会大模型专家委员会发起,中国中文信息学会主办,十二个与大模型技术密切相关的学会专业委员会共同协办,大会主席为学会理事长、广州大学方滨兴院士,大... 6月18日至19日,首届中国大模型大会(CLM 2024)在北京举行,本次大会由中国中文信息学会大模型专家委员会发起,中国中文信息学会主办,十二个与大模型技术密切相关的学会专业委员会共同协办,大会主席为学会理事长、广州大学方滨兴院士,大会程序委员会主席为学会副理事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文信息 学会副理事长 十二个 广州大学 clm 首届 北京 大会
下载PDF
CLM5在中国西南地区植被生长模拟的适用性分析
3
作者 王黎欢 吕雅琼 王梓奕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86-1599,共14页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西南地区整体上气温升高降水减少,作为中国重要的碳汇地区,西南地区的植被动态监测与模拟对深入了解其碳循环机制和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陆面过程模式(Community Land Model version5, CLM5)...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西南地区整体上气温升高降水减少,作为中国重要的碳汇地区,西南地区的植被动态监测与模拟对深入了解其碳循环机制和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陆面过程模式(Community Land Model version5, CLM5),模拟和分析西南地区2000-2016年叶面积指数LAI(Leaf Area Index, LAI)和总初级生产力GPP(Gross Primary Productivity, GPP)的时空变化特征,并与多套遥感数据进行对比,评估CLM5在西南地区对LAI和GPP模拟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CLM5能较好地模拟西南地区LAI和GPP的季节变化规律,但模拟存在对LAI生长季的高估,以及对GPP全年低估,对温带落叶阔叶灌木的LAI、高寒C3草甸的LAI、 GPP和C3草甸的GPP模拟效果较好。CLM5能够较好地刻画西南地区LAI和GPP空间分布格局,表现为由东南向西北递减,但整体上CLM5对西南地区LAI模拟偏高,特别是对贵州喀斯特地貌地区LAI的模拟偏高。与模型对LAI模拟高估相反,CLM5对西南地区GPP的模拟整体偏低,特别是云南地区。此外,CLM5对西南地区LAI和GPP的变化趋势模拟效果较差,特别是在云南大部分地区,遥感数据主要呈现上升趋势,而CLM5模拟呈现下降趋势。整体上,CLM5能模拟出西南地区LAI和GPP的季节变化规律和空间分布,但对云南和贵州部分地区的变化趋势模拟较差,仍需要针对四川盆地农田、云南森林、和贵州喀斯特地区植被发展更深入的参数化方案来提升模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m5 叶面积指数 植被总初级生产力 西南地区
下载PDF
CLM5.0陆面模式不同土壤分层方案对黄河源区玛多站土壤温湿的数值模拟
4
作者 包逸群 吕世华 +2 位作者 刘子莎 游辉奇 杨凡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24年第3期9-16,共8页
选取2015年6月—2018年8月玛多站观测资料作为驱动CLM5.0(Community Land Model)模式的强迫场数据,应用CLM5.0模式中不同土壤分层方案,对这一时段玛多站土壤温湿变化特征进行模拟,并检验了模拟效果。结果表明:(1)对于土壤温度,CLM5.0模... 选取2015年6月—2018年8月玛多站观测资料作为驱动CLM5.0(Community Land Model)模式的强迫场数据,应用CLM5.0模式中不同土壤分层方案,对这一时段玛多站土壤温湿变化特征进行模拟,并检验了模拟效果。结果表明:(1)对于土壤温度,CLM5.0模式的4种土壤分层方案均能很好地模拟出一年中玛多站不同深度土壤温度的季节变化趋势,浅层土壤温度模拟值与观测值相关性更高,深层土壤温度模拟值的变化幅度相对较小且曲线较光滑。4种分层方案中,20层方案对土壤温度的模拟效果最好,平均相关系数为0.942。(2)对于土壤湿度,4种土壤分层方案均能较好地模拟出各层土壤湿度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趋势,但较观测值都有不同程度的偏差。20层方案对土壤湿度的模拟效果更好,平均相关系数为0.7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m5.0陆面模式 土壤温度 土壤湿度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陆面模式CLM4.5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地表能量交换模拟性能的评估 被引量:26
5
作者 谢志鹏 胡泽勇 +4 位作者 刘火霖 孙根厚 杨耀先 蔺筠 黄芳芳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2,共12页
利用中国科学院那曲高寒气候环境观测研究站2013年9月1日至2014年8月31日一个完整年的观测资料,对陆面过程模式CLM4.5在青藏高原(下称高原)高寒草甸下垫面地表能量交换的模拟性能进行了评估。模拟结果表明,CLM4.5能够较好的模拟高原春... 利用中国科学院那曲高寒气候环境观测研究站2013年9月1日至2014年8月31日一个完整年的观测资料,对陆面过程模式CLM4.5在青藏高原(下称高原)高寒草甸下垫面地表能量交换的模拟性能进行了评估。模拟结果表明,CLM4.5能够较好的模拟高原春季、夏季和秋季非冻结期地面长波、反射辐射和地表净辐射、感热和潜热通量以及地表土壤热通量等的季节变化和日循环特征。但对冬季冻结期地表温度的模拟偏低,导致模拟与观测的感热反相,对地面反射辐射模拟偏大。截断冬季降水的敏感性试验进一步指出,模式冬季反射辐射偏大主要是由于积雪引起的地表反照率偏高造成,进而造成地表温度以及感热通量的模拟偏低。因此,高原积雪参数化方案以及与积雪相关的反照率参数化方案还需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clm 陆面过程 辐射收支 水热交换 反照率
下载PDF
CLM4.0模式对中国区域土壤湿度的数值模拟及评估研究 被引量:41
6
作者 赖欣 文军 +5 位作者 岑思弦 宋海清 田辉 史小康 何媛 黄曦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99-512,共14页
本文利用普林斯顿大学全球大气强迫场资料,驱动公用陆面过程模式(Community Land Model version 4.0,CLM4.O)模拟了中国区域1961-2010年土壤湿度的时空变化。将模拟结果与观测结果、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再分析数据(Naional Cent... 本文利用普林斯顿大学全球大气强迫场资料,驱动公用陆面过程模式(Community Land Model version 4.0,CLM4.O)模拟了中国区域1961-2010年土壤湿度的时空变化。将模拟结果与观测结果、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再分析数据(Na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 Reanalysis,NCEP)和高级微波扫描辐射计(Advanced Microwave Scanning Radiometer-EOS,AMSR-E)反演的土壤湿度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CLM4.0模拟结果可以反映出中国区域观测土壤湿度的空间分布和时空变化特征,但东北、江淮和河套三个地区模拟值相对于观测值在各层次均系统性偏大。模拟与NCEP再分析土壤湿度的空间分布基本一致,与AMSR-E的反演值在35°N以北的分布也基本一致;从1961-2010年土壤湿度模拟结果分析得出,各层土壤湿度空间分布从西北向东南增加。低值区主要分布在新疆、青海、甘肃和内蒙古西部地区。东北平原、江淮地区和长江流域为高值区。土壤湿度数值总体上从浅层向深层增加。不同深度土壤湿度变化趋势基本相同。除新疆西部和东北部分地区外,土壤湿度在35°N以北以减少趋势为主,30°N以南的长江流域、华南及西南地区以增加为主。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CLM4.0模拟的夏季土壤湿度在不同程度上响应了降水的变化。中国典型干旱区和半干旱区土壤湿度减小,湿润区增加。其中湿润区土壤湿度对降水的响应最为显著,其次是半干旱区和干旱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m4 0模式 土壤湿度 数值模拟 响应
下载PDF
基于CLDAS强迫CLM3.5模式的新疆区域土壤温度陆面过程模拟及验证 被引量:21
7
作者 孟现勇 王浩 +4 位作者 刘志辉 师春香 刘时银 陈曦 龚伟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979-995,共17页
利用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研发的中国气象局陆面数据同化系统(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 Land Data Assimilation System,CLDAS)大气近地面强迫资料,驱动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公用陆面模式(Community Land Model,CLM3.... 利用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研发的中国气象局陆面数据同化系统(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 Land Data Assimilation System,CLDAS)大气近地面强迫资料,驱动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公用陆面模式(Community Land Model,CLM3.5),对中国新疆地区土壤温度时空分布进行逐小时Off-line模拟(模拟时段为2009—2012年);利用国家土壤温度自动站(新疆区域105站点)数据验证CLDAS驱动场强迫下的CLM3.5模式在中国新疆地区3个土壤层(5cm、20cm和80cm)的土壤温度模拟能力。研究发现:在月变化方面,第1层(5cm)土壤温度模拟与实测值差异最大,在每年7月最大差异达5k左右;第2层(20cm)在每年7月达最大差异(3k左右),而第3层(80cm)在每年7月均模拟的很好。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因为新疆地区7月前后浅层土壤温度变化剧烈,温度白天最高可达300K以上,昼夜温差大,导致模式不能很好抓住浅层土壤温度的变化趋势。研究还发现,在80cm土壤深度,模式在1月、12月的模拟结果均较前两层差。在日变化方面,研究发现:较浅的两层(5cm和20cm)土壤温度模拟值在夏季和秋季均较差。与月变化模拟结果类似的是,80cm土壤层日变化在1、12月模拟较差,然而在其他时段却模拟的很好。在小时变化方面,分析发现:第1层土壤(5cm)模拟结果在每年的1—4月及9—11月的全天(即24 h),模式也会有不同的偏差:其中,在03UTC—21UTC之间主要表现为模式结果比观测结果偏高,而在日内21UTC—00UTC主要表现为模拟结果偏小。在每年的5—8月,全天模拟值都偏小,其中在09UTC达当日最大值。而距离第2层(20cm)处的土壤温度模拟值在大部分月份都偏差较小(-1K至1k之间),并在日内12UTC偏差达到当日最大值。研究发现,在土壤20cm处,模式模拟的最大值较观测值提前,而第3层(80cm)的土壤温度基本不受日内变化影响,表现较为平稳。造成这种影响的原因可能是因为新疆地区5—8月、9—11月为昼夜温差大,深层土壤温度较浅层土壤温度温差变化小,这也造成了模式对于浅层土壤模拟较深层差的主要原因。总体研究表明:CLDAS驱动场强迫下的CLM3.5模式可较为精确的模拟中国新疆地区多年平均土壤温度时空分布,并较为准确的反映中国新疆地区土壤温度的小时、日、月及年际的变化规律。模式浅温度模拟不好的原因可能与模式参数化方案及地表参数有关,后期将继续修正该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壤温度 clm3.5 CLDAS 空间变化 模型验证
下载PDF
基于WRF驱动的CLM模型对青藏高原地区陆面过程模拟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罗立辉 张耀南 +2 位作者 周剑 潘小多 孙维君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53-564,共12页
NCAR-CLM是目前国际上发展较为完善的陆面过程模型.鉴于大多数研究利用气象站点的数据驱动CLM模型,尝试将WRF气候模型的模拟结果作为驱动CLM的面上强迫场数据来对青藏高原陆面能量特征进行模拟研究.对WRF气候模型模拟的输出结果与青藏... NCAR-CLM是目前国际上发展较为完善的陆面过程模型.鉴于大多数研究利用气象站点的数据驱动CLM模型,尝试将WRF气候模型的模拟结果作为驱动CLM的面上强迫场数据来对青藏高原陆面能量特征进行模拟研究.对WRF气候模型模拟的输出结果与青藏高原气象站观测数据进行比较分析表明,WRF模拟输出的气温和向下短波辐射数值与观测值的相关系数大于0.92(p>0.05),气压和比湿的R2在0.80以上(p>0.05),降雨和风速的模拟性能不稳定,但WRF模拟输出的强迫场也可以作为CLM模型的驱动数据.CLM模拟的地表温度、感热和潜热通量与青藏高原气象站观测的地表温度以及涡度通量数据验证分析表明,虽然CLM对地表温度的模拟在合理范围内,但模拟与观测值还是有较大偏差,潜热和感热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7和0.68(p>0.05),表明CLM的模拟结果在单点上是可靠的.据此,在此模拟结果基础上分析了青藏高原地区的陆面能量时空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m陆面过程模型 WRF驱动 模型评估 青藏高原 陆面能量特征
下载PDF
陆面模式CLM对若尔盖站冻融期模拟性能的检验与对比 被引量:17
9
作者 陈渤黎 罗斯琼 +1 位作者 吕世华 张宇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49-658,共10页
陆面模式CLM(Community Land Model)是目前国际上发展较为完善并被广泛应用的陆面过程模式。本文使用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位于青藏高原东部的若尔盖高原湿地生态系统研究站的观测资料,对CLM3.0版本及CLM4.0版本在上述地... 陆面模式CLM(Community Land Model)是目前国际上发展较为完善并被广泛应用的陆面过程模式。本文使用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位于青藏高原东部的若尔盖高原湿地生态系统研究站的观测资料,对CLM3.0版本及CLM4.0版本在上述地区的模拟性能进行了检验与对比。通过比较观测值与模拟值,验证了模式在高原季节性冻土地区的适用性,发现CLM4.0较CLM3.0在模拟结果上有了一定提高。CLM4.0加入了未冻水参数化方案,使模式可以模拟到冬季土壤冻结后存留的未冻水,显著增加了冻融期间土壤含水量的模拟,同时减小了土壤含冰量的模拟值。并因此增大了模拟的冻土热容量,减小了热导率,使冻融期间土壤温度的模拟也有了一定改善。但是模拟中也发现对于较深层土壤,温度模拟值在冻融期间较观测显著偏低。另外,在消融(冻结)过程阶段CLM4.0模拟的土壤含水量骤增(骤降)的时间均较观测提前。消融过程、冻结过程阶段模拟时间偏短,而完全冻结、完全消融阶段模拟时间偏长。因此CLM对于高原冻土地区的模拟仍是其需要重点改进的地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m模式 陆面过程 土壤冻融 模拟试验
下载PDF
CLM4.0模式对干旱区荒漠草原过渡带快速变化陆面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杨扬 左洪超 +4 位作者 杨启东 杜冰 王晓霞 王明星 武建军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23-934,共12页
利用2012年7-9月微气象蒸发观测实验的观测资料和陆面模式CLM4.0,对荒漠草原过渡带快速变化的陆面过程进行了单点数值模拟试验,通过比较模拟值与观测值来检验模式的模拟能力。结果表明:(1)CLM4.0模式能较好地模拟下垫面快速变化的辐射... 利用2012年7-9月微气象蒸发观测实验的观测资料和陆面模式CLM4.0,对荒漠草原过渡带快速变化的陆面过程进行了单点数值模拟试验,通过比较模拟值与观测值来检验模式的模拟能力。结果表明:(1)CLM4.0模式能较好地模拟下垫面快速变化的辐射通量、湍流通量、土壤温度及土壤含水量的变化特征,但模拟值较观测值还存在一定偏差。在干旱及湿润地表状况下,CLM4.0模式模拟的反射辐射与观测值的偏差较小,而草地地表时模拟值较观测值偏高;CLM4.0模式较好地模拟了地表长波辐射的变化趋势,但是在正午和夜间偏差较大。(2)CLM4.0模式模拟的湍流通量与观测值之间的相关系数达0.85以上,但模拟值较观测值偏高。(3)CLM4.0模式模拟的土壤温度及含水量较观测值偏小,且对强降水引起的土壤含水量的变化过程的模拟性能较差。发展适用于干旱荒漠草原过渡带的土壤孔隙度参数化方案,进而通过改善土壤热导率、导水率的模拟有助于提高该类下垫面土壤温度及土壤含水量的模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过渡带 快速变化 陆面过程 clm4.0模式
下载PDF
CLM3.5模式对青藏高原玛曲站陆面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28
11
作者 陈渤黎 吕世华 罗斯琼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511-1522,共12页
利用通用陆面过程模式(CLM3.5)和青藏高原玛曲站2010年6月-2011年2月的观测资料进行了9个月的单点数值模拟试验。通过比较辐射通量、能量通量、土壤温度及土壤含水量的模拟值和观测值,结果表明,CLM3.5模式能较成功地模拟玛曲地区的陆面... 利用通用陆面过程模式(CLM3.5)和青藏高原玛曲站2010年6月-2011年2月的观测资料进行了9个月的单点数值模拟试验。通过比较辐射通量、能量通量、土壤温度及土壤含水量的模拟值和观测值,结果表明,CLM3.5模式能较成功地模拟玛曲地区的陆面能量与水分特征。该模式对夏季向上短波辐射的模拟较好,冬季整体偏小。向上长波辐射的模拟整体较好,但模拟值稍偏大。净辐射的模拟整体较好,模拟值与观测值的相关系数为0.99,偏差为-1.28 W.m-2。感热通量的模拟较差,整体显著偏高。潜热通量的模拟较好,随季节变化特征明显。土壤热通量的模拟夏季较好,冬季土壤冻结及消融期的偏差较大,主要原因与冬季模拟的积雪偏少有关。土壤温度的模拟夏季较好、冬季较差,6层土壤温度模拟值与观测值的相关系数均在0.98以上,平均偏差为-1.80℃。模式较好地模拟出了冬季土壤冻结后存留的未冻水,冻结后土壤含水量的模拟较该模式以前的版本有了很大的改善,6层土壤含水量模拟值与观测值的平均相关系数为0.94,平均偏差为-0.015m3.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陆面过程 土壤冻融 clm3 5模式
下载PDF
CLM3.0模式中冻土过程参数化的改进及模拟试验 被引量:13
12
作者 李震坤 武炳义 +1 位作者 朱伟军 辛羽飞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7-148,共12页
对NCAR CLM3.0(Community Land Model)的冻土过程参数化进行了改进。根据平衡态的热力学关系和考虑含冰量的土壤基质势的经验公式定义了冰点下的最大液态水含量,超过最大液态水含量的部分冻结为冰,并在水导率的计算中加入了冰的阻挡作... 对NCAR CLM3.0(Community Land Model)的冻土过程参数化进行了改进。根据平衡态的热力学关系和考虑含冰量的土壤基质势的经验公式定义了冰点下的最大液态水含量,超过最大液态水含量的部分冻结为冰,并在水导率的计算中加入了冰的阻挡作用。利用青藏高原改则站2003年4月1日至2004年12月31日的观测资料进行了单点模拟试验,模拟结果表明,原模式对辐射通量模拟比较准确,但低估了冬季冻结期的液态水含量,高估了冰含量,土壤温度也因此出现偏差,改进冻土参数化后对液态水和冰的模拟明显改善,土壤温度模拟也更接近实测,部分改进了模式对土壤水热过程的模拟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m3.0 冻土过程 参数化 陆面模式
下载PDF
NCAR/CLM系列陆面模式对内蒙古地表温度的模拟评估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超 宋海清 +1 位作者 吴国周 李云鹏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99-308,共10页
地表温度是影响陆-气之间能量和物质交换的重要地球物理变量,对调节全球气候系统能量循环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为探讨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The 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NCAR)公共陆面模式(Community Land Model,CLM... 地表温度是影响陆-气之间能量和物质交换的重要地球物理变量,对调节全球气候系统能量循环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为探讨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The 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NCAR)公共陆面模式(Community Land Model,CLM)对地表温度的模拟能力,利用1948—2004年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CEP)大气强迫场和NCAR陆面模式CLM3.0、CLM3.5、CLM4.0和CLM4.5对内蒙古地区1981—2004年的地表温度进行off-line模拟,并与观测地面温度资料进行对比。结果表明:NCAR/CLM系列陆面模式模拟地表温度都能较好地再现内蒙古地表温度的时空变化特征,与台站观测有着较好的一致性,其中CLM4.5在内蒙古地区模拟能力最好,与观测的相关系数最高、平均偏差和均方根误差都最小,这主要得益于CLM4.5对粗糙度计算的改进;不同版本CLM模拟地表温度普遍较观测数值偏低,在冬季各版本CLM模拟结果与观测值之间的平均偏差达到最小,在夏季的偏差增大,尤其是在东部地区,夏季偏差3℃以上,说明对最高地表温度的模拟能力东部和中部地区明显低于西部地区;西部地区各个版本差别并不如东部和中部地区明显,这与CLM4.0和CLM4.5改进了雪模式和水文过程有关。综上,CLM4.0和CLM4.5在内蒙古地区有较好的适用性,且模拟值均低于实测地表温度,冬季偏差较小,夏季偏差增大,东部地区偏差大于中部和西部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CEP clm 地表温度 数值模拟 内蒙古
下载PDF
基于陆面过程模式CLM4的中国区域植被总初级生产力模拟与评估 被引量:16
14
作者 王媛媛 谢正辉 +1 位作者 贾炳浩 于燕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7-110,共14页
植被总初级生产力(Gross Primary Productivity,GPP)决定进入陆地生态系统的初始物质和能量,是陆地碳循环与大气碳库的重要联系纽带.利用陆面过程模式CLM4-CN(Community Land Model version 4 with Carbon- Nitrogen interactions)... 植被总初级生产力(Gross Primary Productivity,GPP)决定进入陆地生态系统的初始物质和能量,是陆地碳循环与大气碳库的重要联系纽带.利用陆面过程模式CLM4-CN(Community Land Model version 4 with Carbon- Nitrogen interactions)模拟和分析中国区域1982~2004年GPP(CLM4_GPP)时空变化特征,并通过与基于观测数据升尺度所得到的MTE_GPP(Model Tree Ensemble,MTE)进行比较,评估CLM4在中国区域GPP的模拟能力,同时探讨了不同土地覆盖资料对GPP的影响.结果表明:(1)CLM4-CN能够较好地刻画中国区域GPP空间分布格局,表现为由东南向西北递减,但在量值上大部分区域尤其是30°N以南地区存在高估,CLM4-CN模拟的GPP多年平均值为13.7 PgC a^-1,而MTE_GPP仅为6.9 PgC a^-1;(2)CLM4-CN可以合理模拟GPP的季节变化(与MTE_GPP相关系数大于0.9),在量值上对温带阔叶落叶林、寒带阔叶落叶林、寒带阔叶落叶灌木、C3极地草地、C3非极地草地和农作物模拟较好(均方根偏差RMSD 〈 100 gC m^-2 month^-1);(3)不同植物功能型CLM4_GPP表现出的年际变率均大于MTE_GPP,仅热带针叶常绿林、寒带阔叶落叶林和C3极地草地的CLM4_GPP与MTE_GPP变化趋势一致;(4)降水是研究时段内控制整个中国区域GPP的主要气候因子,但不同地区存在较大差异;(5)两种不同土地覆盖资料GPP模拟结果的显著差异表明,精确的土地覆盖是准确模拟GPP的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面过程模式 clm4模式 植被总初级生产力 MTE_GPP数据
下载PDF
CLM3和SHAW模式在青藏高原中部NMQ站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陈晓磊 杨梅学 +3 位作者 万国宁 王学佳 罗小青 梁小文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91-300,共10页
利用那曲地区NMQ站2010年11月1日至2011年7月26日的观测资料作为通用陆面过程模式CLM3.0和水热耦合模式SHAW的大气强迫,在青藏高原中部季节冻土区进行了单点模拟研究.在参照观测资料的基础上,对两个陆面模式的模拟结果对比发现:SHAW模式... 利用那曲地区NMQ站2010年11月1日至2011年7月26日的观测资料作为通用陆面过程模式CLM3.0和水热耦合模式SHAW的大气强迫,在青藏高原中部季节冻土区进行了单点模拟研究.在参照观测资料的基础上,对两个陆面模式的模拟结果对比发现:SHAW模式和CLM3.0模式模拟的向上短波辐射和向下长波辐射值基本相近或重合,但两个模式均未考虑新雪存在对向上短波辐射的影响,以及青藏高原日冻融循环过程中潜热释放对向上长波辐射的影响.此外,SHAW模式和CLM3.0模式均能模拟各层土壤温度的逐日变化,均是上层土壤的模拟效果较下层好;相比SHAW模式,CLM3.0各层土壤温度的模拟值更接近于实测值.对土壤含水量的模拟而言,60cm以上(包括60cm)SHAW模式和CLM3.0模式各有其优缺点,60cm以下SHAW模式的模拟结果要好于CLM3.0,尤其是土壤冻结和消融时段的模拟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m3.0 SHAW 土壤 温度 含水量 模拟
下载PDF
基于CLM模式的青藏高原土壤冻融过程陆面特征研究 被引量:17
16
作者 陈渤黎 罗斯琼 +2 位作者 吕世华 方雪薇 常燕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60-770,共11页
使用位于青藏高原东部若尔盖站的观测数据驱动CLM3.5模式,设计一组去除模式中冻融过程的"退化试验",进行为期一年的模拟研究。通过对比原试验与敏感性试验模拟结果,初步分析冻融过程在土壤温度变化、各能量通量分配中的作用,... 使用位于青藏高原东部若尔盖站的观测数据驱动CLM3.5模式,设计一组去除模式中冻融过程的"退化试验",进行为期一年的模拟研究。通过对比原试验与敏感性试验模拟结果,初步分析冻融过程在土壤温度变化、各能量通量分配中的作用,得到以下结论:(1)冻融过程是土壤温度变化的"缓冲器",冻结过程向周围环境释放能量减缓了土壤降温的速率,使土壤温度不至降得太低,而消融过程从周围环境吸收能量减缓了土壤升温的速率,使土壤温度不至升高太多;(2)冻融过程改变了地表辐射通量,土壤冻结改变了地表反照率,改变了向上短波辐射,且由于冻结过程减缓了地表温度的下降,改变了地表向上长波辐射,进而改变了净辐射通量;(3)冻融过程显著地改变了陆面能量的分配,通过相变能量的释放和吸收增大了地气间能量的传输,显著地增大了地表土壤热通量,且通过改变地表温度和地表蒸发,改变了感热及潜热通量。在冻结过程及完全冻结阶段,感热及潜热通量均增大,但在消融过程阶段,感热及潜热通量均减小。冻融过程对土壤热通量及感热通量的影响在冻结过程及完全冻结阶段更为显著,而对潜热的影响则是在消融过程阶段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冻融 模拟试验 陆面过程 clm3.5
下载PDF
基于CLM模型的植被覆盖变化对黄土高原气温和降水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7
17
作者 王平 沈润平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5754-5760,共7页
黄土高原位于我国第二阶梯,地理环境复杂,生态环境脆弱。本文结合GIMMS/NDVI遥感数据与气象站点观测资料开展诊断分析研究,并将其与模型模拟试验相结合,通过这种方法来研究黄土高原地区植被覆盖与气温和降水之间的作用关系。研究结果表... 黄土高原位于我国第二阶梯,地理环境复杂,生态环境脆弱。本文结合GIMMS/NDVI遥感数据与气象站点观测资料开展诊断分析研究,并将其与模型模拟试验相结合,通过这种方法来研究黄土高原地区植被覆盖与气温和降水之间的作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地区的NDVI、气温和降水量均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1982—2006年,区域滑动平均NDVI、气温和降水的线性变化斜率分别为5E-04/10a、0.061℃/10a和-0.492mm/10a;研究区域内NDVI与气温和降水的同期滑动平均相关系数分别为0.459和-0.23,且均存在较明显的空间差异。应用CLM陆面过程模型的模拟结果表明,植被覆盖增加后,植被覆盖发生变化地区的净短波辐射有所增加,净长波辐射有所减少,导致地表吸收净辐射有增加趋势;研究区域内的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均有所增加,且潜热通量的增加更为明显,这可能对植被覆盖增加后气温的降低产生一定影响;研究区域内的土壤含水量和地表蒸散均呈增加变化,这可能导致降水增加。但是,植被覆盖增加对区域气温降低和降水增加的影响作用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 气候变化 陆面过程模型(clm)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一个基于WRF+CLM区域气候模式(WRFC)的建立及初步试验 被引量:11
18
作者 王澄海 孙超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626-1637,共12页
利用中尺度模式WRF3.2和陆面模式CLM4.0进行耦合,探索建立了一个新的区域气候模型(WRFC),并在此基础上,对2001年气候特征的模拟结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耦合模型WRFC能较好地再现2001年夏季中国降水和温度的时空分布特点,相对于NCEP大... 利用中尺度模式WRF3.2和陆面模式CLM4.0进行耦合,探索建立了一个新的区域气候模型(WRFC),并在此基础上,对2001年气候特征的模拟结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耦合模型WRFC能较好地再现2001年夏季中国降水和温度的时空分布特点,相对于NCEP大尺度环流特征,耦合模式可以更为细致地描述出中国夏季气候的关键环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RF3 2模式 clm4 0模式 耦合模式 模拟检验
下载PDF
CLM4.5冠层截留方案的敏感性试验与改进 被引量:4
19
作者 陈海山 穆梦圆 +3 位作者 尹伊 朱司光 李兴 孙善磊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34-347,共14页
为探究陆气系统对于冠层截留过程敏的感性,研究基于NCARCAM-CLM陆气耦合模式探讨了截留参数对于全球陆地蒸发、降水、径流及气温的可能影响,揭示了冠层截留与植被光合作用之间的潜在联系。通过GLEAMv3.0a陆面蒸散发数据评估了CLM4.5冠... 为探究陆气系统对于冠层截留过程敏的感性,研究基于NCARCAM-CLM陆气耦合模式探讨了截留参数对于全球陆地蒸发、降水、径流及气温的可能影响,揭示了冠层截留与植被光合作用之间的潜在联系。通过GLEAMv3.0a陆面蒸散发数据评估了CLM4.5冠层截留方案,并指出该方案高估了低茎叶面积指数植被的冠层蒸发,而低估了高茎叶面积指数植被的冠层蒸发。在CLM4.5中引入冠层截留偏差校正方案则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全球林区冠层蒸发和陆面蒸散发的模拟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层蒸发 水文气候效应 clm4.5
下载PDF
陆面过程模式CLM4.5在半干旱区退化草原站的模拟性能评估 被引量:9
20
作者 宋耀明 范轶 马天娇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94-803,共10页
利用国际协同强化观测期(CEOP)在中国半干旱区退化草地站——通榆站的观测资料,对一个较为完善的陆面过程模式NCAR_CLM4.5(Community Land Model 4.5)的模拟性能进行检验。模拟结果与观测资料的对比表明,CLM4.5能很好地模拟出观测站点... 利用国际协同强化观测期(CEOP)在中国半干旱区退化草地站——通榆站的观测资料,对一个较为完善的陆面过程模式NCAR_CLM4.5(Community Land Model 4.5)的模拟性能进行检验。模拟结果与观测资料的对比表明,CLM4.5能很好地模拟出观测站点的辐射通量、水热交换、土壤温湿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特征。但地表吸收的辐射模拟值略低,土壤湿度偏低,地表吸收的辐射及土壤温度等日变化略大;大气强迫变量处于某些特定的形势下时,模拟存在较大误差,如8月底的模拟。此外,冬季辐射通量、水热交换以及土壤温湿的模拟均存在较大误差,说明CLM4.5模式在冬季地表物理过程的参数化方案上需要进一步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m4.5模式 辐射通量 水热通量 土壤温湿 模拟性能评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