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84篇文章
< 1 2 9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2浓度升高对西花蓟马和花蓟马成虫体内解毒酶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4
1
作者 刘建业 钱蕾 +3 位作者 蒋兴川 和淑琪 李正跃 桂富荣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54-761,共8页
【目的】阐明大气CO2浓度升高对外来入侵昆虫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及其本地近缘种花蓟马F.intonsa的影响机制。【方法】测定和分析了CO2人工气候箱内不同CO2浓度(400μL/L和800μL/L)下饲养3代的这两种蓟马体内3种解毒酶... 【目的】阐明大气CO2浓度升高对外来入侵昆虫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及其本地近缘种花蓟马F.intonsa的影响机制。【方法】测定和分析了CO2人工气候箱内不同CO2浓度(400μL/L和800μL/L)下饲养3代的这两种蓟马体内3种解毒酶[羧酸酯酶(CarE)、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微粒体多功能氧化酶(MFO)]和3种保护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结果】西花蓟马成虫体内的CarE,AchE,MFO,CAT和POD酶活性随着CO2浓度的升高而显著上升(P<0.05),其中800μL/L CO2浓度下CarE和MFO酶活性分别比400μL/L CO2浓度下增加了24.78%和16.05%;800μL/L CO2浓度下花蓟马成虫体内的CarE,MFO和CAT酶活性显著高于400μL/L CO2浓度下花蓟马成虫体内的相应酶活性,而AchE和POD酶活性在两种CO2浓度间差异不显著(P>0.05)。800μL/L CO2浓度下西花蓟马和花蓟马成虫体内的SOD酶活性均显著低于400μL/L CO2浓度下的相应蓟马酶活性(P<0.05),分别下降了65.22%和42.20%。【结论】CO2浓度升高是导致两种蓟马成虫体内CarE,MFO和SOD酶活性上升的主要原因,而AchE,CAT和POD酶活性的变化主要受蓟马种类的影响。两种蓟马可能通过改变体内解毒酶或保护酶的活性来适应高浓度CO2的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花蓟马 花蓟马 co2浓度 解毒酶 保护酶 酶活性
下载PDF
自由大气CO2浓度升高对夏大豆生长与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8
2
作者 郝兴宇 林而达 +5 位作者 杨锦忠 居辉 马占云 韩雪 王贺然 杨万深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4595-4603,共9页
IPCC报告指出到本世纪中期全球大气CO2浓度将比目前的浓度增加50%。CO2浓度升高将影响大豆的生长及产量。有关大气CO2浓度对大豆影响的研究大多在温室或开顶式气室中进行的,利用FACE(Free Air CO2 Enrichment)系统对大豆生长发育受CO2... IPCC报告指出到本世纪中期全球大气CO2浓度将比目前的浓度增加50%。CO2浓度升高将影响大豆的生长及产量。有关大气CO2浓度对大豆影响的研究大多在温室或开顶式气室中进行的,利用FACE(Free Air CO2 Enrichment)系统对大豆生长发育受CO2浓度升高影响的试验首次在中国进行,FACE圈中心的CO2浓度维持在(550±60)μmol·mol-1,对照浓度(389±40)μmo·lmol-1。这是继美国SoyFACE之后世界第二个利用FACE系统对大豆生长发育进行的研究,研究表明:大气CO2浓度升高提高了两个大豆品种全生育期的叶、茎、荚重及地上部分总重,收获后地上部分总干重平均提高52.30%;大豆叶面积对CO2浓度升高的响应存在品种差异,中黄35促进叶面积增加而中黄13抑制叶面积的增加。CO2浓度升高使鼓粒期大豆比叶重增加,中黄35比叶重增加23.08%到达显著水平。CO2浓度升高使大豆节数、分枝数、茎粗提高,特别是茎粗收获期中黄35增加7.18%,中黄13增加26.33%,均到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大气CO2浓度升高使两个品种产量平均增加30.93%,产量的增加主要是由于CO2浓度升高提高了大豆单株荚数和百粒重。大气CO2浓度升高对大豆各器官占地上部分重量的比例影响不明显,对大豆收获指数的影响未达显著水平。大气CO2浓度升高对大豆的影响品种差异明显。结论与美国SoyFACE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如FACE系统下大豆生物量、产量都较对照增高,但变化幅度较SoyFACE的结果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大豆 co2浓度升高 FACE 气候变化 生物量 生长 产量
下载PDF
植物物候对模拟CO2浓度和温度升高的响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3
作者 徐振锋 胡庭兴 +2 位作者 张远彬 王开运 鲜骏仁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16-720,共5页
以大气二氧化碳(CO2)浓度升高和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全球变化引起了各国政府和科学家的普遍关注.植物物候节律与气候等环境因子密切相关,已有大量研究表明,植物物候已经发生并正在发生着改变.植物物候与区域乃至全球气候变化之间存在... 以大气二氧化碳(CO2)浓度升高和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全球变化引起了各国政府和科学家的普遍关注.植物物候节律与气候等环境因子密切相关,已有大量研究表明,植物物候已经发生并正在发生着改变.植物物候与区域乃至全球气候变化之间存在密切关联,且其在全球碳循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植物物候变化可能引起一系列生态效应.CO2浓度升高对植物物候的影响没有统一的规律,而温度升高一般加速植物物候过程,且在也同一功能群内,响应的方式有一定的趋同性,两者交互作用对植物物候影响的研究仍然匮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候 响应 温度升高 co2浓度升高 植物
下载PDF
CO2浓度升高与氮沉降对南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植物生物量积累及分配格局的影响 被引量:20
4
作者 段洪浪 刘菊秀 +2 位作者 邓琦 陈小梅 张德强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70-579,共10页
CO2浓度升高与氮沉降增加对陆地生态系统的耦合作用已成为全球变化的研究热点。应用大型开顶箱(OTC)人工控制手段研究了人工生态系统在1)高CO2(700±20μmol·mol-1)+高氮沉降(100kg N·hm-2·a-1)(CN);2)高CO2(700... CO2浓度升高与氮沉降增加对陆地生态系统的耦合作用已成为全球变化的研究热点。应用大型开顶箱(OTC)人工控制手段研究了人工生态系统在1)高CO2(700±20μmol·mol-1)+高氮沉降(100kg N·hm-2·a-1)(CN);2)高CO2(700±20μmol·mol-1)+背景氮沉降(C+);3)高氮沉降(100kg N·hm-2·a-1)+背景CO2(N+);4)背景CO2+背景氮沉降处理(CK)4种处理条件下荷木(Schima superba)、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海南红豆(Ormosia pinnata)、肖蒲桃(Acmena acuminatissima)、红鳞蒲桃(Syzygium hancei)等主要南亚热带森林植物的生物量积累模式及其分配格局。连续近3年的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处理条件下,各参试植物生物量积累具有不同的响应特征,N+处理显著促进荷木、肖蒲桃及红鳞蒲桃生物量的积累;C+处理显著促进肖蒲桃、海南红豆生物量的积累;CN处理显著促进除红锥外其他物种生物量的积累,并且具有两者单独处理的叠加效应。不同处理改变物种生物量的分配模式,N+处理降低植物的根冠比,促进地上部分生物量的积累;C+处理增加红锥和红鳞蒲桃地下部分生物量的分配,却促进荷木和海南红豆地上部分的积累;CN处理仅促进红磷蒲桃地下部分的积累。群落生物量的积累与分配格局取决于优势物种的生物量及其分配格局在群落中所占的权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N交互 co2浓度升高 氮沉降增加 植物生物量 分配格局
下载PDF
CO2浓度升高对春小麦光合作用和籽粒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1
5
作者 徐玲 赵天宏 +2 位作者 胡莹莹 曹莹 史奕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67-872,共6页
为给在大气CO2浓度升高条件下农作物栽培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管理决策提供依据,利用开顶式气室(OTC)研究了大气CO2浓度升高对春小麦辽春15生长发育过程中净光合速率、田间气体交换特性、光合酶活性等光合生理生态指标的变化规律以及... 为给在大气CO2浓度升高条件下农作物栽培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管理决策提供依据,利用开顶式气室(OTC)研究了大气CO2浓度升高对春小麦辽春15生长发育过程中净光合速率、田间气体交换特性、光合酶活性等光合生理生态指标的变化规律以及对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CO2浓度增加到550μmol.mol-1条件下,小麦叶片Pn升高,在孕穗期、灌浆期增幅达到显著水平(P<0.05);叶片Ci提高,在灌浆期Ci增加达到极显著的水平(P<0.01);而小麦叶片Gs、Tr呈下降趋势,均在灌浆期与CK差异显著(P<0.05);各生育时期小麦叶片Hill反应活力都增强,孕穗期升高达到显著水平(P<0.05);叶绿体Ca2+/Mg2+-ATPase活性均高于对照,但未达到显著水平。高CO2浓度使得小麦生物量积累有所增加,在拔节期、孕穗期小麦植株干重极显著增加(P<0.01);提高了小麦籽粒产量,表现为穗粒重极显著增加(P<0.01)。在光合作用的整个过程中CO2浓度升高都起到了促进作用,并且最终表现在植株生物量和籽粒产量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co2浓度 光合作用 籽粒产量
下载PDF
高大气CO2浓度下小麦旗叶光合能量利用对氮素和光强的响应 被引量:19
6
作者 张绪成 于显枫 +1 位作者 马一凡 上官周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046-1057,共12页
采用开顶式气室盆栽培养小麦,设计2个大气CO2浓度、2个光照强度和2个氮水平的组合处理,通过测定小麦叶片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响应曲线和叶绿素荧光参数,来测算小麦叶片光化学速率、光合电子传递速率以及叶绿体磷酸丙糖利用效率(TPU)等... 采用开顶式气室盆栽培养小麦,设计2个大气CO2浓度、2个光照强度和2个氮水平的组合处理,通过测定小麦叶片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响应曲线和叶绿素荧光参数,来测算小麦叶片光化学速率、光合电子传递速率以及叶绿体磷酸丙糖利用效率(TPU)等参数,研究施氮量和光强对高大气CO2浓度下小麦旗叶光合能量传递与分配的影响,以阐明全球气候变化下植物光合能量分配对光合作用适应性下调的作用机制及其氮素调控。结果表明,大气CO2浓度升高后小麦叶片的光呼吸电子传递速率(J0)和Rubisco氧化速率(V0)显著下降;光合电子流的光化学传递速率(JC)、Rubisco羧化速率(VC)和TPU则明显升高,而且施氮后变化幅度加大;小麦叶片JC/JF(PSⅡ反应中心总电子流速率)和TPU/VC显著增加,经过PSⅡ反应中心的电子流更多地进入碳同化过程,表现较高的光合速率(Pn)。遮荫提高了叶片光化学速率和PSⅡ反应中心总电子流速率(JF),这一作用在低氮叶片尤为突出,但使得J0和V0明显升高,并显著降低JC/JF,所以Pn明显下降。正常光照条件下,增施氮素可提高小麦叶片的JF、JC、VC和TPU,并使高大气CO2浓度下J0和V0较正常大气CO2浓度处理显著降低,有效地提高了植物叶片对光能的利用效率;遮荫后高大气CO2浓度下小麦叶片JC、VC、TPU、JC/JF和TPU/VC显著高于正常大气CO2浓度处理,而且这一变化不受氮素水平的显著调节。因此,氮素在高大气CO2浓度下对小麦叶片光合能量利用的调节因光强而异,正常光照下可显著改善小麦叶片对光合能量的利用状况,而遮荫后这一作用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co2浓度 氮素 光强 电子传递速率 光能分配 小麦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贝壳堤岛叶底珠叶片光合作用对CO2浓度及土壤水分的响应 被引量:16
7
作者 张淑勇 夏江宝 +3 位作者 张光灿 王冰 赵洪峰 刘京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937-1945,共9页
为阐明黄河三角洲贝壳砂生境叶底珠叶片光合作用对CO2浓度的响应规律,明确其光合生产力与土壤水分的定量关系,以2年生叶底珠(Securinega suffruticosa)苗木为材料,采用旱棚人工控水试验,利用光合测定系统测定分析了不同水分条件下叶底... 为阐明黄河三角洲贝壳砂生境叶底珠叶片光合作用对CO2浓度的响应规律,明确其光合生产力与土壤水分的定量关系,以2年生叶底珠(Securinega suffruticosa)苗木为材料,采用旱棚人工控水试验,利用光合测定系统测定分析了不同水分条件下叶底珠叶片光合作用的CO2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叶底珠叶片净光合速率(Pn)和光合作用特征参数对土壤水分(SRWC)变化具有阈值效应。维持叶底珠叶片较高光合生产力的SRWC为50.3%—83.2%,CO2浓度为700—1100μmol/mol,其中最适宜的SRWC为70.5%,最大值出现在CO2浓度为900μmol/mol,而正常CO2浓度和倍增CO2浓度下维持叶底珠叶片较高光合生产力水平的SRWC范围分别为45.5%—90.0%和47.0%—92.6%。叶底珠叶片表观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c)和羧化效率(CE)随着SRWC的增加而呈抛物线变化。CO2补偿点(Г)呈现与Pmax,c和CE相反的变化规律,在SRWC为70.5%时,Г达到最低值(51.3μmol/mol)。光呼吸速率(Rp)在SRWC为50.3%时达到最小值(2.62μmol·m-2·s-1),随着SRWC的增加,Rp增加缓慢。说明黄河三角洲贝壳砂生境条件下,叶底珠叶片光合作用对CO2浓度和土壤水分具有宽泛的适应范围,对贝壳砂生境经常出现的干湿交替逆境表现出一定适应能力,在黄河三角洲贝壳堤岛可引种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作用 co2浓度 土壤水分 叶底珠
下载PDF
大气CO2浓度升高和氮肥水平对麦田土壤有机碳更新的影响 被引量:14
8
作者 寇太记 朱建国 +2 位作者 谢祖彬 刘钢 曾青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59-465,共7页
依托FACE(Free air carbon dioxide enrichment)技术平台,采用稳定^(13)C同位索法,通过将C_3作物小麦种植于长期单作玉米的C_4土壤上,研究了大气CO_2浓度升高和不同氮肥水平对水稻-小麦轮作制中冬小麦生长季土壤有机碳更新的影响。结果... 依托FACE(Free air carbon dioxide enrichment)技术平台,采用稳定^(13)C同位索法,通过将C_3作物小麦种植于长期单作玉米的C_4土壤上,研究了大气CO_2浓度升高和不同氮肥水平对水稻-小麦轮作制中冬小麦生长季土壤有机碳更新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一季小麦后土壤有机碳的δ^(13)C值显著降低,小麦生长改变了土壤有机碳的组成,大气CO_2浓度增加促进作物向土壤中输入更多的碳。大气CO_2浓度升高增加了麦田土壤有机碳的更新率,使土壤有机碳的更新率由3.61%(施氮量为150 kg hm^(-2),LN)~4.59%(施氮量为250 kg hm^(-2),HN)提高至6.72%(LN)~8.55%(HN),分别增加72.7%和86.1%。结果表明,大气CO_2浓度升高和提高氮肥用量将加快农田土壤有机碳的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浓度升高 冬小麦 有机碳 土壤有机质 更新率 氮肥
下载PDF
大气CO2浓度升高对植物根系形态的影响及其调控机理 被引量:17
9
作者 牛耀芳 宗晓波 +2 位作者 都韶婷 黄利东 章永松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40-246,共7页
大气CO2浓度升高会对植物根系形态产生明显的影响,尤其是根的长度、分枝、产量、周转以及根与枝的分配模式等方面,从而有助于植物从土壤中摄取更多的养分及水分,更好地适应大气CO2浓度升高后的环境。目前,该领域研究,如在CO2浓度升高条... 大气CO2浓度升高会对植物根系形态产生明显的影响,尤其是根的长度、分枝、产量、周转以及根与枝的分配模式等方面,从而有助于植物从土壤中摄取更多的养分及水分,更好地适应大气CO2浓度升高后的环境。目前,该领域研究,如在CO2浓度升高条件下,根系形态变化的内部调控机制,以及由其引起的物质分配和能量流动等仍存在较大争议。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CO2浓度升高及与外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对根系形态影响的研究,以期为阐明CO2浓度升高对植物根系生长发育带来的影响及其机制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浓度升高 根系形态 环境要素 碳水化合物 激素
下载PDF
CO2浓度增加和不同氮肥水平对冬小麦根系呼吸及生物量的影响 被引量:17
10
作者 寇太记 朱建国 +2 位作者 谢祖彬 刘钢 曾青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922-931,共10页
依托FACE(Free-air CO2 enrichment)研究平台,利用特制分根集气生长箱,采用静态箱-GC(Gas chromatography)法,连续两年研究了大气CO2浓度升高和不同氮肥水平对冬小麦拔节期、孕穗抽穗期和灌浆末期的根系呼吸及生物量的影响。两... 依托FACE(Free-air CO2 enrichment)研究平台,利用特制分根集气生长箱,采用静态箱-GC(Gas chromatography)法,连续两年研究了大气CO2浓度升高和不同氮肥水平对冬小麦拔节期、孕穗抽穗期和灌浆末期的根系呼吸及生物量的影响。两季结果表明,CO2浓度升高和高氮肥量均不同程度地增加了3个阶段的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生物量,这有利于增加根茬的还田量;CO2浓度升高对冬小麦不同生长阶段的根系呼吸影响不同,在拔节期影响较小;孕穗抽穗期显著增加了根系呼吸,2004~2005季分别增加33.8%(148.1mg N·kg^-1干土,HN)和43.9%(88.9mg N·kg^-1干土,LN),2005~2006季分别为23.8%(HN)和28.9%(LN);而灌浆末期显著降低了根系呼吸,2004~2005季分别降低31.4%(HN)和23.3%(LN),2005~2006季分别为25.1%(HN)和18.5%(LN);高施氮量比低施氮量促进了根系呼吸;随着作物生长根系呼吸与地下生物量呈显著线性负相关,高CO2环境中的R^2变小,表明随着作物生长发育高CO2浓度降低了作物根系呼吸与地下部生物量积累间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浓度升高 冬小麦 根系呼吸 地下部生物量 地上部生物量 氮肥水平
下载PDF
大气CO2浓度升高对添加麦秸条件下稻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6
11
作者 武术 林先贵 +4 位作者 尹睿 胡君利 毛婷婷 冯有智 朱建国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2-36,共5页
利用中国扬州开放式大气CO2浓度升高(FACE)系统稻麦轮作试验平台,研究大气CO2浓度升高对稻田小麦秸秆降解过程中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试验平台设置FACE[(580±60)μmol·mol-1]和对照[(380±40)μmol·mol-1]2个CO2浓度,... 利用中国扬州开放式大气CO2浓度升高(FACE)系统稻麦轮作试验平台,研究大气CO2浓度升高对稻田小麦秸秆降解过程中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试验平台设置FACE[(580±60)μmol·mol-1]和对照[(380±40)μmol·mol-1]2个CO2浓度,在低氮(150kg·hm-2)和高氮(250kg·hm-2)2种氮水平下添加小麦秸秆,分别在不同生长时期采样并分析土壤脱氢酶、脲酶、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结果表明:同一氮水平下,大气CO2浓度升高显著增强土壤脱氢酶、脲酶和蔗糖酶活性,但显著降低土壤磷酸酶活性;无论是大气CO2浓度升高条件下还是对照条件下,低氮处理土壤脱氢酶与脲酶活性均高于高氮处理,而高氮处理土壤磷酸酶活性均高于低氮处理,氮水平对蔗糖酶活性并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co2浓度升高 麦秸降解 土壤酶活性
下载PDF
CO2浓度升高对玉米叶片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12
作者 孙加伟 赵天宏 +2 位作者 付宇 赵艺欣 史奕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81-85,共5页
以沈糯3号为研究材料,利用开顶式气室(OTCs)法研究了二氧化碳(CO2)浓度升高处理下,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生理特性及其子粒产量的变化,揭示CO2浓度升高对玉米光合生理特性及子粒产量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在整个生育期内,与对照相比... 以沈糯3号为研究材料,利用开顶式气室(OTCs)法研究了二氧化碳(CO2)浓度升高处理下,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生理特性及其子粒产量的变化,揭示CO2浓度升高对玉米光合生理特性及子粒产量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在整个生育期内,与对照相比,高浓度CO2处理下,玉米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及叶绿素(a+b)的含量增加,而叶绿素a/b的值则先升高后降低;在整个处理期间,净光合速率均高于对照(p>0.05),升高幅度为12.6%~71.1%,气孔导度低于对照(p>0.05),其降低幅度为2.9%~18.8%。处理至抽雄期和灌浆期,胞间CO2浓度分别增加152%和161%,均极显著高于对照(p<0.01);蒸腾速率的变化较小。高浓度CO2处理下,玉米穗粒数和穗粒重均明显高于对照(p<0.05)。CO2浓度升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玉米的光合作用,从而使玉米子粒产量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叶片 co2浓度 光合生理特性 子粒产量
下载PDF
热带季节雨林林冠上方和林内近地层CO2浓度的时空动态及其成因分析 被引量:11
13
作者 谭正洪 张一平 +5 位作者 于贵瑞 宋清海 高举明 杨振 孙晓敏 赵双菊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55-567,共13页
为探讨西双版纳独特地方气候背景下,热带季节雨林CO2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和不同时间尺度上环境因素对森林CO2浓度时间分布的作用,以及为研究热带季节雨林的碳通量、净生态系统交换量(Net ecosystem exchange,NEE)等提供支持,我们利用热... 为探讨西双版纳独特地方气候背景下,热带季节雨林CO2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和不同时间尺度上环境因素对森林CO2浓度时间分布的作用,以及为研究热带季节雨林的碳通量、净生态系统交换量(Net ecosystem exchange,NEE)等提供支持,我们利用热带季节雨林林冠上方和林内近地层CO2浓度连续监测资料,结合同步气象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植被生理活动、土壤呼吸以及林内湍流的共同作用下,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CO2浓度表现出明显的日变化、季节变化和林冠上下差异。在日尺度上,林冠上方的CO2浓度时间变化曲线为"单峰型",林内近地层CO2浓度时间变化曲线为"双峰型",造成林内近地层傍晚第二个峰值的主要因子是地形因子作用下形成的局地环流。在季节尺度上,林冠上方CO2浓度主要受林冠代谢作用的影响,呈现雨季低、干季高的特点,而林内近地层的CO2浓度则主要受地表呼吸过程所控制,季节变化趋势与林冠上方相反。林冠上方CO2浓度低于林内近地层CO2浓度,且差异较大;在日尺度上,各月(除12月外)CO2浓度的最大差值皆大于80mg·m-3,且出现在傍晚;在季节尺度上,最大值为-62.9mg·m-3,出现在10月,最小值为-8.4mg·m-3,出现在12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季节雨林 co2浓度 林冠上方 林内近地层 西双版纳
下载PDF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CO2浓度特征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潘剑彬 董丽 +3 位作者 廖圣晓 晏海 乔磊 李冲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0-35,共6页
使用红外CO2测定仪跟踪测定了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2008-2009年度的CO2浓度。结果表明:1)公园内CO2浓度在生长季节存在明显的日变化特征,表现为上午时分显著降低,中午时分低浓度浮动(约310μmol/mol),而下午时分在达到测定时间内最低值(... 使用红外CO2测定仪跟踪测定了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2008-2009年度的CO2浓度。结果表明:1)公园内CO2浓度在生长季节存在明显的日变化特征,表现为上午时分显著降低,中午时分低浓度浮动(约310μmol/mol),而下午时分在达到测定时间内最低值(约300μmol/mol)之后显著升高的特征;2)非生长季节与生长季节的CO2浓度变化特征相近,只是日平均浓度(413μmol/mol,生长季节为328μmol/mol)和日最低浓度出现的时间(13:00,生长季节为14:00左右)有所不同;3)4个季节的CO2平均浓度比较,夏季最低(328μmol/mol),秋、冬季最高(413μmol/mol),而春季(410μmol/mol)与秋、冬季无显著差异;4)公园内部样点间在生长季节由边缘区(360μmol/mol)经过渡区(336μmol/mol)到核心区(332μmol/mol)的CO2浓度呈现较明显的逐渐降低的梯度变化特征。试验结果说明公园范围内较高的植被覆盖率和丰富的植被层次能够降低其区域内的CO2浓度,另外植被和土壤的呼吸作用等因素也可能对CO2浓度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浓度 植被生态效应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 城市绿地
下载PDF
大气CO2浓度升高对作物根际土壤氮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马红亮 吴艳红 +4 位作者 朱建国 徐一杰 谢祖彬 刘钢 杨玉盛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49-854,共6页
利用FACE(Freeaircarbon dioxide enrichment)技术,在两种氮肥施用(低氮LN和常规氮NN)水平下,研究CO2浓度升高对水稻和小麦收获后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硝态氮、铵态氮和有机氮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对照CO2浓度处理,高CO2浓度处理在显著... 利用FACE(Freeaircarbon dioxide enrichment)技术,在两种氮肥施用(低氮LN和常规氮NN)水平下,研究CO2浓度升高对水稻和小麦收获后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硝态氮、铵态氮和有机氮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对照CO2浓度处理,高CO2浓度处理在显著增加作物生物量的前提下,使水稻季根际土壤硝态氮含量降低,NN水平下降低明显,小麦季变化不大,高CO2浓度处理对作物根际的影响大于非根际。高CO2浓度对土壤铵态氮含量的影响不显著,仅小幅度增加了水稻季和降低了小麦季土壤铵态氮含量,且根际降低幅度大于非根际;增加氮肥施用使土壤铵态氮含量在高CO2浓度处理增加幅度低于对照。高CO2浓度处理并没有显著增加有机氮的含量,在小麦季作物对土壤有机氮的贡献大于水稻季,且增加氮肥施用条件下根际对有机氮的贡献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浓度升高 施氮水平 根际 矿质氮 有机氮
下载PDF
模拟大气温度和CO2浓度升高对双季稻氮素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斌 万运帆 +4 位作者 郭晨 李玉娥 游松财 秦晓波 陈汇林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295-1303,共9页
未来气候主要表现为大气温度和CO2浓度升高的变化趋势,升温2℃和CO2浓度达到450μL L–1(同比增加60μL L–1)情景是哥本哈根共识下的安全阈值。本研究采用自主研制的开顶式气室(open-top chamber,OTC)进行双季稻大田原位模拟试验,以早... 未来气候主要表现为大气温度和CO2浓度升高的变化趋势,升温2℃和CO2浓度达到450μL L–1(同比增加60μL L–1)情景是哥本哈根共识下的安全阈值。本研究采用自主研制的开顶式气室(open-top chamber,OTC)进行双季稻大田原位模拟试验,以早稻两优287和晚稻湘丰优9号为试验材料,设置了大田(UC)、对照(CK)、增温2℃(CT)、增CO2 60μL L–1(CC)和同时增温2℃增CO2 60μL L–1(CTC)5个处理,研究温度和CO2浓度升高对双季稻产量和氮素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早稻CT的籽粒产量和氮素积累量均低于CK,CC和CTC比CK提高籽粒产量19.7%和2.0%,提高氮素积累量15.7%和5.1%;晚稻CT、CC和CTC籽粒产量和氮素积累量比CK分别提高9.2%、14.4%和18.8%,及7.3%、10.2%和15%。茎叶氮素转运率和贡献率早稻CC和CTC略低于CK,晚稻CC、CTC均高于CK。氮素吸收利用率早稻以CC最高(45.7%),晚稻以CTC最高(48.5%),分别比CK提高了35.5%和33.1%。氮素农学利用率与之一致,早稻和晚稻的CC和CTC均最高(23.1 kg kg–1和26.9 kg kg–1),比CK提高了56.3%和46.2%。氮素生理利用率早稻和晚稻均以CC最高,相比CK提高了12.7%和10.5%,但差异不显著。CK与UC之间各项指标差异不大,这表明OTC覆盖对水稻生长造成的影响在可接受误差之内。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温度升高2℃对早稻产量和氮素利用倾向于不利影响,对晚稻则相反;CO2浓度增加60μL L–1对早稻和晚稻产量和氮素利用倾向于有利影响;同时增温和增CO2对早稻表现抵消作用,对晚稻表现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顶式气室 温度 co2浓度 双季稻 吸氮量 氮素利用率
下载PDF
CO2浓度升高对三江平原湿地活性有机碳及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被引量:12
17
作者 赵光影 刘景双 +1 位作者 王洋 周嘉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96-100,共5页
利用开顶箱薰气室,设置正常大气CO2浓度(Ambient CO2,350 umol·mol-1)和高CO2浓度(Elevated CO2,700μmol·mol-1)2个水平和不施氮(NN,0 gN·m-2)、常氮(MN,5 gN·m-2)、高氮(HN,15 gN·m-2)3个氮素水平,研究CO2... 利用开顶箱薰气室,设置正常大气CO2浓度(Ambient CO2,350 umol·mol-1)和高CO2浓度(Elevated CO2,700μmol·mol-1)2个水平和不施氮(NN,0 gN·m-2)、常氮(MN,5 gN·m-2)、高氮(HN,15 gN·m-2)3个氮素水平,研究CO2浓度升高和氮肥施用对三江平原草甸小叶章湿地(Calamagrostis angustifolia)土壤活性有机碳及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CO2浓度升高条件下,土壤微生物量碳(MBC)和溶解性有机碳(DOC)呈增加趋势,易氧化有机碳(LOC)和水溶性碳水化合物碳(CHC)的变化因生长期和氮素水平而异。CO2浓度升高,小叶章湿地土壤微生物数量在不同的生长时期呈现不同的响应趋势。细菌数量在腊熟期增幅最大,为31.4%;真菌数量在腊熟期增加16.6%,成熟期增加24.3%;放线菌数量没有发生明显变化。相关分析表明,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都与土壤微生物量碳呈显著相关。湿地土壤中的活性有机碳可以为土壤微生物提供更多的有效能量,从而加快湿地生态系统养分循环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浓度升高 湿地 土壤微生物 活性有机碳
下载PDF
CO2浓度和温度升高对川西亚高山红桦幼苗根系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9
18
作者 侯颖 王开运 +1 位作者 张远彬 邹春静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9-33,共5页
CO2浓度和温度升高对植物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为从多角度对这种影响进行研究,该文利用封闭式生长室系统控制CO2浓度和温度,以红桦幼苗为材料,研究了CO2浓度升高、温度升高以及二者同时升高对川西亚高山红桦幼苗根系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 CO2浓度和温度升高对植物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为从多角度对这种影响进行研究,该文利用封闭式生长室系统控制CO2浓度和温度,以红桦幼苗为材料,研究了CO2浓度升高、温度升高以及二者同时升高对川西亚高山红桦幼苗根系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①与对照相比,CO2浓度升高处理显著增加了红桦细根的生物量(最大增幅达152%)、根幅(增幅为10%~22%)、0~10cm土壤层根系总长度、5~10cm层根夹角。②温度升高处理使红桦细根生物量2004年6、10月增加,8月减少,但只有0~5cm土壤层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根幅6、8、10月分别减少16%、7%、30%;5~15cm土壤层根系总长度、0~10cm土壤层根夹角显著(P<0.05)减少。③二者同时升高处理使红桦各层细根生物量8月增加最多,0~5cm、5~10cm、10~15cm土壤层分别比对照增加237%、51%、107%;根系总长度减少,但0~10cm土壤层根夹角增加。表明CO2浓度和温度升高均改变了红桦根系结构,且对浅层根系结构影响较大,这是红桦对气候变化的一种有利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浓度 温度 红桦 根系结构
下载PDF
大气CO2浓度和温度升高对水稻籽粒充实度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袁嫚嫚 朱建国 +2 位作者 孙义祥 王伟露 刘钢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251-2262,共12页
为了明确水稻籽粒充实度对未来大气CO2浓度([CO2])和温度相伴升高的响应,应用T-FACE(Temperature and Free Air CO2 Enrichment)试验平台,以优质粳稻南粳9108为试材,研究[CO2]升高(对照+200μmol·mol^-1)和增温(对照+1℃)对水稻灌... 为了明确水稻籽粒充实度对未来大气CO2浓度([CO2])和温度相伴升高的响应,应用T-FACE(Temperature and Free Air CO2 Enrichment)试验平台,以优质粳稻南粳9108为试材,研究[CO2]升高(对照+200μmol·mol^-1)和增温(对照+1℃)对水稻灌浆期和收获期不同粒位籽粒充实度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A mbient)相比,高[CO2]增加了水稻产量和有效穗数,高温的结果与之相反。[CO2]和温度升高下,2015年和2016年水稻分别减产4.0%和14.0%,有效穗数相应减少3.5%和5.4%。强势粒千粒质量最大,比饱粒、中势粒和弱势粒千粒质量分别提高了8.0%~11.7%、10.5%~15.0%和38.8%~63.9%。与Ambient相比,[CO2]和温度升高对饱粒、强势粒、弱势粒千粒质量无显著影响,但[CO2]升高显著提高中势粒千粒质量(P<0.05),增温极显著降低了中势粒千粒质量(P<0.01)。收获期,[CO2]升高增加了强、弱势粒穗粒质量,减少了单穗粒质量和中势粒穗粒质量;增温降低了强、中势粒穗粒质量;[CO2]和温度升高降低了水稻单穗粒质量和中势粒穗粒质量。进一步分析,[CO2]或温度升高水稻强、弱势粒占穗质量比例增加,中势粒占穗质量比例减少。[CO2]和温度升高两年弱势粒占穗质量比例平均增加了33.1%,远高于强势粒占穗质量比例的增幅(12.4%),中势粒占穗质量比例平均减少了4.5%。收获期,强、中、弱势粒占穗质量比例分别为9.9%~15.9%、73.2%~84.8%、5.2%~10.6%。因此,中势粒穗粒质量及其比例的减少对产量的影响大于强势粒、弱势粒。2016年单穗粒质量和中势粒穗质量比2015年明显减少,导致2016年产量下降了17.3%~28.6%,增温加剧了产量的降幅,应与2016年水稻开花期高温、灌浆期多雨有关。综上所述,[CO2]和温度升高下弱势粒占穗质量比例的增加及中势粒千粒质量、穗粒质量及其占穗质量比例的减少,导致[CO2]升高不能弥补增温对产量的负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浓度升高 增温 水稻 产量 粒位 充实度
下载PDF
CO2浓度倍增对湿地小叶章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8
20
作者 赵光影 刘景双 +3 位作者 窦晶鑫 周旺明 王洋 秦胜金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34-138,共5页
选择三江平原湿地典型草甸化小叶章(Calamagrostis angustifolia)为研究对象,利用开顶箱控制CO2浓度,模拟CO2浓度倍增对小叶章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小叶章对CO2浓度倍增的响应依赖于氮素供应状况.缺氮(0 kg/hm2)条件下,CO2浓度倍增... 选择三江平原湿地典型草甸化小叶章(Calamagrostis angustifolia)为研究对象,利用开顶箱控制CO2浓度,模拟CO2浓度倍增对小叶章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小叶章对CO2浓度倍增的响应依赖于氮素供应状况.缺氮(0 kg/hm2)条件下,CO2浓度倍增使w(叶绿素),w(游离氨基酸)和w(可溶性蛋白质)降低,w(可溶性糖)增加;而当氮素供应充足时,w(叶绿素),w(游离氨基酸)和w(可溶性蛋白质)均显著增加.施氮促进小叶章叶绿素、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蛋白质合成,降低了w(可溶性糖).小叶章在高浓度(以摩擦尔分数计)CO2(700μmol/mol)熏蒸40 d,光合能力出现下降趋势.施氮可以促进小叶章的生长,调节其对CO2浓度升高的适应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叶章 co2浓度倍增 生理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