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7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弥散燃料芯块中核芯颗粒位置信息的CT检测方法
1
作者 张小刚 俞东宝 +1 位作者 申俊华 季婧 《无损检测》 CAS 2024年第1期61-67,共7页
在弥散燃料芯块中,核芯颗粒随机分布在其非金属材料处。采用表征核芯颗粒位置信息的方法评估产品工艺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采用三维CT图像法,通过VG软件拟合芯块的外轮廓,以此来获得芯块的三维坐标,并将核芯颗粒视为夹杂,从而在获得每个... 在弥散燃料芯块中,核芯颗粒随机分布在其非金属材料处。采用表征核芯颗粒位置信息的方法评估产品工艺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采用三维CT图像法,通过VG软件拟合芯块的外轮廓,以此来获得芯块的三维坐标,并将核芯颗粒视为夹杂,从而在获得每个核芯颗粒中心坐标的基础上,自动计算出其与相邻核芯颗粒的间距;然后采用微焦CT对弥散燃料芯块进行检测和处理,并采用统计热图方式,直观表征燃料芯块中核芯颗粒的分布均匀性;最后进行了实际燃料芯块相邻核芯颗粒间距的自动测量,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为进一步开展核芯颗粒分布状况的表征工作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芯颗粒 ct检测 三维分割 间距自动测量 分布均匀性
下载PDF
银杏叶提取物联合阿司匹林对经CT检测诊断为脑栓塞引起的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8
2
作者 郭强蕊 张士奇 +2 位作者 毛泽宇 陈明昌 王晓玲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3347-3350,共4页
目的探究银杏叶提取物联合阿司匹林对经CT检测诊断为脑栓塞引起的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由脑栓塞引起的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32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78例)和对照组(54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 目的探究银杏叶提取物联合阿司匹林对经CT检测诊断为脑栓塞引起的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由脑栓塞引起的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32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78例)和对照组(54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阿司匹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以临床疗效、神经功能、脑血流指标、血清炎性因子水平、血流动力学指标、日常生活能力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观察指标,评估银杏叶提取物联合阿司匹林对脑栓塞引起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脑血流指标、血清炎性因子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Barthel指数、颈动脉舒张期末血流速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NIHSS评分、脑血管外周阻力、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全血低切黏度(WBLSV)、全血高切黏度(WBHSV)、纤维蛋白原(FIB)、血细胞比容(HCT)、红细胞聚集指数(EAI)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栓塞引起的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疗效更佳,其联合使用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且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脑循环及血液流变学,从而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检测 脑栓塞 缺血性脑血管病 银杏叶提取物 阿司匹林
下载PDF
某高能束加速器CT检测厂房暖通空调系统设计 被引量:1
3
作者 魏巧兰 刘宁然 魏伟 《暖通空调》 2023年第S01期335-338,共4页
针对某工业高能束加速器CT检测厂房的供暖、通风、空调系统的设计要点及辐射防护措施进行了详细探讨,介绍了直线加速器室臭氧防护通风换气量、补风方式、进排风系统的设置及厂房其他区域的通风要求。
关键词 ct检测厂房 通风 空调 辐射防护
下载PDF
微型CT检测随机负荷疲劳试验后不同根管充填材料对牙根抗折性的影响分析
4
作者 许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4期10-12,共3页
探究微型CT检测随机负荷疲劳试验后不同根管充填材料对牙根抗折性的影响。方法 采集66颗离体牙作为本次实验研究样本。22颗不进行根管充填纳入对照组,22颗采用矿物三氧化物凝聚体填充纳入填充A组,22颗采用环氧树脂类糊剂填充纳入填充B... 探究微型CT检测随机负荷疲劳试验后不同根管充填材料对牙根抗折性的影响。方法 采集66颗离体牙作为本次实验研究样本。22颗不进行根管充填纳入对照组,22颗采用矿物三氧化物凝聚体填充纳入填充A组,22颗采用环氧树脂类糊剂填充纳入填充B组。采用随机载荷疲劳试验设备进行体外抗疲劳实验,利用微型微型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Computed Tomography,CT)对三组样本进行检测,统计检测结果。结果 随机负荷疲劳试验后三组样本均出现不同程度裂纹,体外抗力模型建立成功。对照组不完全裂纹4颗,完全裂纹8颗,完全裂纹伴不完全裂纹3颗,裂纹发生率68.18%;填充A组不完全裂纹4颗,完全裂纹5颗,完全裂纹伴不完全裂纹4颗,裂纹发生率59.09%,填充B组不完全裂纹5颗,完全裂纹7颗,完全裂纹伴不完全裂纹6颗,裂纹发生率81.82%;三组裂纹发生率差异较小(P>0.05)。填充B组裂纹评分(1.79±0.82)分,高于对照组评分(1.68±0.74)分(P>0.05),高于填充A组(1.61±0.66)分(P>0.05)。结论 随机负荷疲劳试验能够模拟体外牙根抗折模型,满足牙根抗折性评价需求。根管充填材料不同牙根抗折性存在一定差异,但从整体层面来看,二者对牙根抗折性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ct检测 根管充填材料 牙根 抗折性 疲劳试验
下载PDF
冻结哈尔滨粉质粘土动三轴试验CT检测研究 被引量:34
5
作者 凌贤长 徐学燕 +2 位作者 邱明国 蒲毅彬 徐春华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1244-1249,共6页
基于对冻结哈尔滨粉质粘土动三轴试验前后试件CT检测结果,详细研究了冻土的强度、微观变形机制和结构损伤等变化特性及其与试验的负温和围压、土的含水量和容重、轴向荷载的振动频率和振动次数等主要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哈尔滨市 冻结 粉质粘土 动三轴试验 ct检测 轴向荷载 振动频率
下载PDF
CT检测技术在岩石加卸载破坏机理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6
作者 任建喜 罗英 +1 位作者 刘文刚 李新虎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72-675,共4页
利用专用的与CT机配套的三轴加载实验设备 ,采用CT实时试验的手段 ,对连续加载试验条件下和卸围压应力作用下砂岩破坏细观机理进行了对比研究 .结果表明 ,岩石的卸荷损伤演化破坏具有突发性 .
关键词 ct检测技术 岩石 损伤扩展机理 ct实时试验 加载 卸载 围压
下载PDF
CT检测技术在土样初始损伤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7
7
作者 郑剑锋 赵淑萍 +1 位作者 马巍 蒲毅彬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0-25,共6页
对用短时压实法制成的两种粉质粘土试样进行CT扫描,获得了两种试样中土颗粒和水的标称质量吸收系数.通过CT扫描结果,对试样的初始损伤进行评价.整体来看,试样的CT数方差不大,密度分布比较均匀,比分层击实法制成的试样的均匀性好,且粘粒... 对用短时压实法制成的两种粉质粘土试样进行CT扫描,获得了两种试样中土颗粒和水的标称质量吸收系数.通过CT扫描结果,对试样的初始损伤进行评价.整体来看,试样的CT数方差不大,密度分布比较均匀,比分层击实法制成的试样的均匀性好,且粘粒含量高,用短时击实法较容易获得初始损伤较小的试样.对密度分布进行具体分析发现:轴向看,试样两端密度大,中间密度小;径向看,周边密度大,中心密度小;径向的总体均匀性比轴向的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压实法制样法 粉质粘土 ct检测 初始损伤 质量吸收系数
下载PDF
^(60)Co集装箱CT检测系统 被引量:6
8
作者 安继刚 邬海峰 +2 位作者 刘金汇 王立强 丛鹏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1-113,133,共4页
首先说明反恐斗争对物性判别的要求和现有集装箱检测系统的不足,进而阐述了60Co集装箱CT检测系统的原理、结构、性能和检测图像,并介绍它的应用领域和发展前景。
关键词 集装箱ct检测系统 集装箱检测 求和 性能 应用领域 判别 物性 检测图像 原理
下载PDF
智能化桩基超声波CT检测系统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张杰 沈霄云 刘明贵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197-1200,共4页
提出智能化桩基超声波CT检测系统是超声波检测技术发展的方向。它主要通过跨孔扇形检测得到数据,CT智能反演成像得到图像,分析得到缺陷情况。这里系统地介绍了智能化桩基超声波CT检测系统的形成、理论基础、关键技术和应用情况,引入了... 提出智能化桩基超声波CT检测系统是超声波检测技术发展的方向。它主要通过跨孔扇形检测得到数据,CT智能反演成像得到图像,分析得到缺陷情况。这里系统地介绍了智能化桩基超声波CT检测系统的形成、理论基础、关键技术和应用情况,引入了模拟退火反演的理论,分析了两者的相互关系。经工程实例验证,超声成像技术能较好地反映桩体内部缺陷情况,包括大小、严重程度,且结果直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退火方法 反演 ct检测系统 超声波检测
下载PDF
裂隙花岗岩卸围压作用下损伤破坏机理CT检测 被引量:8
10
作者 任建喜 杨更社 葛修润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6-49,共4页
利用 CT专用岩石三轴试验加载设备 ,完成了单一裂隙花岗岩在卸围压应力作用下的损伤扩展规律 CT实时试验。得到非常清晰的裂隙花岗岩在卸围压破坏全过程中从裂纹发展、贯通到破坏等各个阶段的 CT图象。结果表明 ,已有裂隙与最大主应力... 利用 CT专用岩石三轴试验加载设备 ,完成了单一裂隙花岗岩在卸围压应力作用下的损伤扩展规律 CT实时试验。得到非常清晰的裂隙花岗岩在卸围压破坏全过程中从裂纹发展、贯通到破坏等各个阶段的 CT图象。结果表明 ,已有裂隙与最大主应力方向的夹角角度对裂隙花岗岩的卸围压破坏裂纹的起裂和宏观破坏面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 ,裂隙花岗岩在卸载条件下的破坏具有突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破坏机理 ct检测 裂隙花岗石 ct实时扫描 卸围压 岩体工程 计算机图像
下载PDF
新型复合材料界面粘接缺陷的CT检测及表征 被引量:17
11
作者 温银堂 张松 +1 位作者 张玉燕 高亭亭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17,共6页
新型陶瓷基复合材料作为一种热防护材料,与基体的粘接层界面容易出现孔洞、夹杂和裂纹等缺陷,严重影响材料的安全使用性能。针对复合材料粘接界面缺陷问题,开展基于工业CT的粘接缺陷检测及量化表征方法研究。对于CT图像,提出一种数学形... 新型陶瓷基复合材料作为一种热防护材料,与基体的粘接层界面容易出现孔洞、夹杂和裂纹等缺陷,严重影响材料的安全使用性能。针对复合材料粘接界面缺陷问题,开展基于工业CT的粘接缺陷检测及量化表征方法研究。对于CT图像,提出一种数学形态学和FCM阈值分割相结合的方法,用于提取粘接缺陷的边缘,建立相应的量化指标,并进行表征。实验分析表明,通过与标准缺陷面积的复合材料比较,对被测不规则界面粘接缺陷面积的预测误差在±6%以内。应用工业CT成像方法并结合该文提出的分割算法,能有效、准确地分割和量化粘接层缺陷,满足复合材料构件界面粘接层缺陷准确检测及表征的要求,可为新型陶瓷基复合材料粘接结构构件的可靠性评估提供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陶瓷基复合材料 数学形态学 ct检测 界面粘接缺陷
下载PDF
PET/CT与增强CT检测乳腺癌及其腋淋巴结转移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祖德贵 刘庆伟 +3 位作者 李昕 吕守臣 刘松涛 姚树展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00-202,i0001,共4页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显像与螺旋CT增强扫描检测乳腺癌及其腋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27例乳腺肿块患者于同日行18F-FDGPET/CT显像与CT增强扫描。患者俯卧于乳腺专用泡沫垫上接受检查,前者图像由3位核医学科医师采用目...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显像与螺旋CT增强扫描检测乳腺癌及其腋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27例乳腺肿块患者于同日行18F-FDGPET/CT显像与CT增强扫描。患者俯卧于乳腺专用泡沫垫上接受检查,前者图像由3位核医学科医师采用目测法结合半定量法进行诊断,后者图像由3位影像科医师分析诊断;最后与病理检查结果对照。结果27例患者PET/CT与增强CT均发现31个乳腺肿块,病理检查证实其中21个为乳腺癌,10个为良性病变;发现腋淋巴结91个,共有66个转移(1例有双侧腋淋巴结转移);PET/CT显像检测乳腺癌原发灶的灵敏度为80.95%,特异性为90%,阳性预测值为94.44%;检测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为89.39%,特异性为88%,阳性预测值为95.16%、增强CT检测乳腺癌原发灶的灵敏度为90.48%,特异性为60%,阳性预测值为82.61%;检测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为86.36%,特异性为52%,阳性预测值为82.6l%。18F-FDGPET/CT和增强CT对腋淋巴结状态的诊断与病理检查结果的列联系数分别为0.64和0.37;两者对乳腺癌及其腋淋巴结转移的诊断特异性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直径<2cm的病灶,18F-FDGPET/CT诊断准确性明显高于增强CT(P<0.05)。结论18F-FDGPET/CT对诊断乳腺癌及其腋淋巴结转移的特异性均高于增强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房肿瘤 淋巴转移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脱氧葡萄糖 双侧腋淋巴结转移 PET/ct ct检测 对照研究 乳腺癌
下载PDF
煤岩体损伤特性的CT检测 被引量:18
13
作者 杨更社 谢定义 +1 位作者 张长庆 蒲毅彬 《力学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9-20,23,共3页
本文首次将CT检测技术用于煤岩体损伤特性的识别,获得了对煤岩体损伤特性定性和定量的规律性认识.
关键词 煤岩体 损伤特性 ct检测
下载PDF
电子束CT检测冠状动脉钙化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关系 被引量:4
14
作者 孙玉波 贾国良 +3 位作者 郭文怡 杨伟光 张莉莉 郑敏文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21期4203-4205,共3页
目的:探讨电子束CT(electronbeamCT,EBCT)检测冠状动脉钙化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关系及在冠心病早期预测中的作用。方法:对445例患者应用ImatronC-150型电子束CT进行平扫记录其钙化分数,分别按各个危险因素及危险因素的个数进行分组,分析... 目的:探讨电子束CT(electronbeamCT,EBCT)检测冠状动脉钙化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关系及在冠心病早期预测中的作用。方法:对445例患者应用ImatronC-150型电子束CT进行平扫记录其钙化分数,分别按各个危险因素及危险因素的个数进行分组,分析和比较各组间是否存在差异。结果: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肥胖暴露组的冠状动脉钙化率(coronaryarterycalcificationincidence,CAC率)分别为52.2%,62.0%,79.5%,48.9%,45.9%,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oronaryarterycalcificationscore,CAC积分)分别为1(28),3(84),45(193.8),0(20.62),0(10),均高于非暴露组冠状动脉钙化率(22.9%,31.2%,35.5%,38.5%,34.9%)及冠状动脉钙化积分0(3),0(2),0(9),0(4),0(9)(P<0.05);冠状动脉钙化率及冠状动脉钙化积分随危险因素个数增加而增加。0~6个危险因素的冠状动脉钙化率分别为16.75%,25.3%,41.6%,42.6%,55.9%,79.5%,100%,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分别为0(0),0(1),0(6.5),0(4.345),1.03(29.925),35(218.73),604.5(952.015)(P<0.001);高龄组冠状动脉钙化率及冠状动脉钙化积分高于低龄组。<60岁、60~80岁、≥80岁年龄组的冠状动脉钙化率分别为36%、63.5%、100%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分别为0(2),131(365.125),658.5(833)(P<0.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束ct检测 冠状动脉钙化 冠心病 危险因素 诊断
下载PDF
集装箱CT检测系统中控制子系统的研制 被引量:5
15
作者 黄毅斌 丛鹏 邬海峰 《电子技术应用》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5-26,共2页
简要介绍了集装箱CT检测系统的原理,并详细介绍了其中控制子系统的功能和结构。实际试运行结果表明该系统运行稳定、可靠。
关键词 集装箱ct检测系统 控制子系统 试运行 原理 稳定 系统运行 功能
下载PDF
松弛系数-有序子集-最大似然期望算法在^(60)Co集装箱CT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建 吴志芳 +2 位作者 安洪振 丛鹏 吴美林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5-49,共5页
将松弛系数和迭代间像素值约束引入有序子集-最大似然期望算法中,构造出应用于发射CT中的ROSEM算法引入到透射式工业CT中。不仅加快了图像重建的收敛速度而且改善了重建图像的质量。针对ROSEM、代数迭代算法(ART)和卷积反投影算法(CBP)... 将松弛系数和迭代间像素值约束引入有序子集-最大似然期望算法中,构造出应用于发射CT中的ROSEM算法引入到透射式工业CT中。不仅加快了图像重建的收敛速度而且改善了重建图像的质量。针对ROSEM、代数迭代算法(ART)和卷积反投影算法(CBP),分别做了模拟实验和实际汽车CT检测以及集装箱CT检测实验,并分析比较了它们在60Co集装箱CT检测中的应用。ROSEM算法无论在重建速度还是重建质量上都优于ART算法,其重建图像质量和CBP算法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0Co集装箱ct检测 图像重建 ROSEM OSEM ART CBP
下载PDF
复合材料CT检测的原理和应用 被引量:20
17
作者 吴东流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2-48,共7页
介绍了复合材料CT检测、密度及微气孔含量三维测量的原理和方法 ,并利用在PC机上研制的软件 ,对断层扫描的图像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分析和测量 ,实验表明 ,CT检测对复合材料内部缺陷的检测具有很好的分辨率 ,三维重建能够很好地显示密度... 介绍了复合材料CT检测、密度及微气孔含量三维测量的原理和方法 ,并利用在PC机上研制的软件 ,对断层扫描的图像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分析和测量 ,实验表明 ,CT检测对复合材料内部缺陷的检测具有很好的分辨率 ,三维重建能够很好地显示密度的空间分布情况 ,CT检测是目前最精确、有效的无损评价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损检测 复合材料 ct检测 计算机断层扫描
下载PDF
大型集装箱CT检测系统PID控制设计 被引量:3
18
作者 黄毅斌 裘伟东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14-316,267,共4页
简要介绍了大型集装箱CT检测系统的原理及其控制系统结构,分析了PID控制系统的组成,并详细介绍了PID控制算法和参数整定方法。系统的实际运行结果表明,选择合适参数的PID控制满足检测系统响应速度快、定位精度高的要求。
关键词 集装箱ct检测系统 PID控制 控制算法
下载PDF
适用于爆炸物CT检测重建图像去噪新算法 被引量:2
19
作者 孙毅刚 高伟雁 《中国民航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1期25-27,39,共4页
机场旅客行李爆炸物CT检测成像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噪声影响,对重建图像的去噪处理是爆炸物CT检测技术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针对机场旅客行李隐藏爆炸物快速检测、重建图像质量要求和引入的噪声特点,提出了一种有效的图像去噪算法将小波... 机场旅客行李爆炸物CT检测成像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噪声影响,对重建图像的去噪处理是爆炸物CT检测技术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针对机场旅客行李隐藏爆炸物快速检测、重建图像质量要求和引入的噪声特点,提出了一种有效的图像去噪算法将小波包分析与快速中值滤波相结合,并且对小波包系数运用一种新的阈值去噪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更有效地去除重建图像的噪声并保持图像的边缘细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物ct检测 重建图像 去噪 小波包变换 快速中值滤波
下载PDF
桥梁大型混凝土构件的超声波CT检测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晓培 杜立志 +1 位作者 刘铭 孔珍 《无损检测》 2009年第8期600-602,605,共4页
超声波CT成像技术是利用专用设备记录超声波从接收探头到超声震源之间的传播时间,并据此反演、计算弹性波速度分布的一种方法。通过分析目标区内声波速度的分布特征,间接获得目标体强度以及均匀性等信息。介绍了超声波CT的工作原理,对... 超声波CT成像技术是利用专用设备记录超声波从接收探头到超声震源之间的传播时间,并据此反演、计算弹性波速度分布的一种方法。通过分析目标区内声波速度的分布特征,间接获得目标体强度以及均匀性等信息。介绍了超声波CT的工作原理,对比分析不同观测系统进行的正演模拟计算,并对不同反演迭代算法进行了优化设计。该方法已在大型混凝土构件无损检测中进行了实际应用,与其它测试手段相比,该技术效率高、结果直观、对缺陷定位准确,是大型混凝土构件中缺陷普查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ct检测 桥梁 混凝土构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