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chmitt, Kant, and the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Reflecting the Problems of Just War, Unipolarism, and Political Realism
1
作者 Oliver Hidalgo 《Journal of Philosophy Study》 2013年第3期180-192,共13页
Concerning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ory, the work of Immanuel Kant was hitherto reflected in terms of the liberal paradigm, particularly of the democratic peace, whereas Carl Schmitt was predominantly associated wit... Concerning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ory, the work of Immanuel Kant was hitherto reflected in terms of the liberal paradigm, particularly of the democratic peace, whereas Carl Schmitt was predominantly associated with the assumptions of political realism or--at least for a short period Nazi imperialism. However, these differences seem to have taken a back seat since both thinkers have been adopted to legitimate the convictions of imperial liberalism. In contrast, this article will show that Schmitt and Kant have essentially more in common than generally assumed but do precisely argue against just war theory, humanitarian interventions, and a unipolar world. On the other hand, Kant's liberal and Schmitt's illiberal theory do not apply to the classical paradigms of intemational relations. Instead, Schmitt's Political Theology and Kant's Political Philosophy will be compared along with the antagonistic logic (and ethics) of political existentialism and a peaceful interdependence between states and nations. Considering the contemporary crisis of world order, it should be even plausible that the two dominating paradigms of future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might be formed by Kantian and Schmittian premises. Thus,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not to match Kant and Schmitt once again with the usual approaches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ory but to stretch its theoretical and conceptual spectrum by extracting the inventive contribution both thinkers made to important topics of I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nt just war LIBERALISM REALISM carl schmitt unipolar world
下载PDF
施密特与马克思的隐蔽对话:自由主义与政治神学——兼论西方马克思主义政治神学嬗变的合法性逻辑
2
作者 夏莹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6期10-18,共9页
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批判路径包含着两条批判路径:内在性批判与外在性批判。当代自由主义资本逻辑的发展由将阶级所形成的不可调和的对立转变为经济竞争,让内在性批判渐趋失效。西方马克思主义在外在性批判的诉求中普遍转向了政治神学。... 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批判路径包含着两条批判路径:内在性批判与外在性批判。当代自由主义资本逻辑的发展由将阶级所形成的不可调和的对立转变为经济竞争,让内在性批判渐趋失效。西方马克思主义在外在性批判的诉求中普遍转向了政治神学。后一趋向得益于施密特有关“政治性”概念的讨论。政治性概念意味着存在论上的敌友关系必须成为统御其他一切对立关系的主导性力量。施密特借此将马克思所构筑的二元对抗性结构视为仅仅囿于经济要素之间的对抗,无法超越自由主义资本主义社会的藩篱,因此无法真正实现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和超越。施密特对马克思的评价体现出资本主义发展到自由主义经济以后西,方马克思主义革命话语面临的理论困境及其最终走向政治神学的合法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尔·施密特 政治神学 政治性 自由主义 内在性批判
下载PDF
有神论的政治宪法学——对施米特的解读之一 被引量:5
3
作者 林来梵 郑琪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39-47,共9页
卡尔·施米特(Carl Schmitt)真正的思考角色,与其说是一个政治思想家,毋宁说是一个法律教义学家。在其理论体系里最具有标识性意义的非常状态、主权和决断这三个概念中,既有挥之不去的规范主义的传统刻痕,又有所谓“决断主义”的野... 卡尔·施米特(Carl Schmitt)真正的思考角色,与其说是一个政治思想家,毋宁说是一个法律教义学家。在其理论体系里最具有标识性意义的非常状态、主权和决断这三个概念中,既有挥之不去的规范主义的传统刻痕,又有所谓“决断主义”的野性取向,而其思想与方法,则无不飘忽着与传统神学具有“结构同一性”的投影,这乃是由他的“(法学)概念的社会学”,尤其是所谓的“精神史的”(geistesgeschichtlich)方法所决定的,而其最终目的,则是为了建构一种有神论的政治宪法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米特 非常状态 主权 决断 神学
下载PDF
“保守主义革命”及其后果 被引量:3
4
作者 曹卫东 《河北学刊》 CSSCI 2004年第2期74-79,共6页
“保守主义革命”是德国20世纪初一场重要的理论思潮,对德国20世纪的政治结构、政治运动和政治文化产生了深刻 的影响。本文对“保守主义革命”的主要人物、核心范畴及其社会关联作了初步的论述。
关键词 “保守主义革命” 容格 凡登布鲁克 施密特 斯宾格勒
下载PDF
论施米特的政治概念及其严肃性 被引量:4
5
作者 陈建洪 《政治思想史》 2010年第1期98-120,共23页
为恰当理解施米特的政治概念及其道德严肃性,文章首先指出了施米特和毛泽东对于政治的不同理解;其次论证了施米特的政治概念背离了霍布斯政治哲学的文明精神;再次,经由施特劳斯说明了施米特对政治的肯定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对道德生活的肯... 为恰当理解施米特的政治概念及其道德严肃性,文章首先指出了施米特和毛泽东对于政治的不同理解;其次论证了施米特的政治概念背离了霍布斯政治哲学的文明精神;再次,经由施特劳斯说明了施米特对政治的肯定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对道德生活的肯定;再其次,文章引入并且反思了胡伊青加对施米特的批评;最后,解释了施米特的"现实教育"原则及其与席勒"审美教育"原则之间的理论关系,及其在思考政治思想史和政治秩序问题上的启迪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米特 政治概念 道德严肃性 游戏 现实教育 审美教育
下载PDF
紧急状态与魏玛共和——以《魏玛宪法》第48条为中心 被引量:2
6
作者 方旭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5期18-24,共7页
从立法实践来看,《魏玛宪法》是全世界第一部内置紧急条款的宪法,魏玛共和国也是德国历史上首次议会民主制度的“政治试验”。后世对这部宪法的评价毁誉参半:一方面,《魏玛宪法》是德国历史上第一部民主宪法,从宪法字面上看,它可谓是最... 从立法实践来看,《魏玛宪法》是全世界第一部内置紧急条款的宪法,魏玛共和国也是德国历史上首次议会民主制度的“政治试验”。后世对这部宪法的评价毁誉参半:一方面,《魏玛宪法》是德国历史上第一部民主宪法,从宪法字面上看,它可谓是最符合当代西方法学家口味的宪法,也被称之为世界上最自由、最民主的宪法。另一方面,由于魏玛宪法中设置了一个保留君主权力的紧急条款(《魏玛宪法》第48条),德国宪法学界对之一直聚讼纷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玛宪法》第48条 紧急状态 马克斯·韦伯 卡尔·施米特
下载PDF
施米特的代表理论 被引量:1
7
作者 陈伟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25-133,共9页
代表理论在施米特思想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通过对罗马天主教独特性的分析,施米特向人们展示了代表的人格主义、权威性、公共性等内涵。在他的宪法学说中,施米特又与同一性原则相对照,对代表相关问题进行了阐发。施米特的代表理论与... 代表理论在施米特思想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通过对罗马天主教独特性的分析,施米特向人们展示了代表的人格主义、权威性、公共性等内涵。在他的宪法学说中,施米特又与同一性原则相对照,对代表相关问题进行了阐发。施米特的代表理论与他对政治的理解是一致的,他突出对人的关注,彰显政治的特性,表达了一位政治学家、法学家对现代性的深刻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米特 代表 罗马天主教 政治
下载PDF
从国家、世界、人性到政治——施密特对政治概念的建构 被引量:1
8
作者 肖滨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3-70,共8页
卡尔.施密特究竟如何建构其政治概念,这是把握其政治概念的关键问题。研究表明,在从国家到政治的论述进路中,施密特始于对国家的分析,延伸至对世界的把握和人的定位,终于其政治概念的建构。文章把四点(国家、世界、人性和政治)连成一线... 卡尔.施密特究竟如何建构其政治概念,这是把握其政治概念的关键问题。研究表明,在从国家到政治的论述进路中,施密特始于对国家的分析,延伸至对世界的把握和人的定位,终于其政治概念的建构。文章把四点(国家、世界、人性和政治)连成一线,作为理解施密特建构其政治概念的基本线索,并在依次解读施密特的国家观、国际观、人性观、政治观的基础上,试图揭示其政治概念建构的理论意义及其限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密特 政治概念 国家 人性
下载PDF
“决断论”、“总统合宪专政”和“具体秩序”——对卡尔·施米特前期政法理论的一个再解读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哲罕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5-51,156-157,共8页
卡尔·施米特无疑是二十世纪上半叶最具创造力和影响力的政法学家。因为他所涉研究领域的纷繁复杂,理论观点和政治观点的频繁变动,以及与政治现实的密切关系,所以他总是被其同代人和后代人所反复解读和误读。我们唯有进入其时代背... 卡尔·施米特无疑是二十世纪上半叶最具创造力和影响力的政法学家。因为他所涉研究领域的纷繁复杂,理论观点和政治观点的频繁变动,以及与政治现实的密切关系,所以他总是被其同代人和后代人所反复解读和误读。我们唯有进入其时代背景和政法理论内部的发展脉络,方才可以理解其理论观点和政治观点背后所潜藏的一致性,即施米特一直焦虑地试图为"无根的""现代性-虚无主义"世界寻求一个"根"。他的这种一致性不仅可以解释他前期理论——"决断论"、"总统合宪专政"和"具体秩序"——的发展,而且同时也可以解释他的一系列实际行动。施米特的这种表现其实是近现代德国智识界对自身不能安适于现代世界的一种"症候群"。从这个视角出发,我们才能进一步实现对他的"祛魅"以及内在的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尔·施米特 决断论 总统合宪专政 具体秩序
下载PDF
卡尔·施米特反犹思想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郭金荣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5-36,共12页
卡尔·施米特(1888-1985)被誉为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思想家,声名卓著。同时,他也因追随纳粹以及反犹而被冠上了第三帝国的"桂冠法学家"之名,毁誉参半。施米特的反犹思想根植于天主教家庭背景,其反犹言论在他效忠纳粹政权... 卡尔·施米特(1888-1985)被誉为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思想家,声名卓著。同时,他也因追随纳粹以及反犹而被冠上了第三帝国的"桂冠法学家"之名,毁誉参半。施米特的反犹思想根植于天主教家庭背景,其反犹言论在他效忠纳粹政权时期达到极盛,并在其后半生的著述中余音不绝。文章旨在分析施米特主要论著中的反犹言论以及他的反犹行为,以阐明他的反犹思想,揭示他思想中的反犹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尔·施米特 政治法学家 犹太人 反犹思想
下载PDF
从人性到对立——论施米特对政治的溯源 被引量:1
11
作者 冯小茫 《政治思想史》 CSSCI 2022年第4期119-136,199,共19页
施米特借助神学人类学重新阐释原罪,认为人类因主张和捍卫自主生活而视上帝为敌人,人神对立仅仅关乎根本的存在形式,所以是“政治性对立”。原罪决定了人性本恶,也就决定了政治根植于人性,是生活的根本维度和基本特性。所以,政治性对立... 施米特借助神学人类学重新阐释原罪,认为人类因主张和捍卫自主生活而视上帝为敌人,人神对立仅仅关乎根本的存在形式,所以是“政治性对立”。原罪决定了人性本恶,也就决定了政治根植于人性,是生活的根本维度和基本特性。所以,政治性对立本质上是人之存在形式的对立;而政治只能在这种对立的层面上展现自身,并通过“敌友之分”的标准得到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米特 政治的概念 人性恶 敌友之分
下载PDF
施米特的大空间理论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伟 《政治思想史》 2010年第1期80-97,共18页
在民族国家、大空间、全球共同体三者之间,大空间处于国家与全球之间。大空间理论是施米特严肃思考后民族国家时代世界秩序的结果,它与施米特关于政治概念的论述有着内在的逻辑关联。施米特捍卫大空间,基本着眼点是欧洲大空间,他的目的... 在民族国家、大空间、全球共同体三者之间,大空间处于国家与全球之间。大空间理论是施米特严肃思考后民族国家时代世界秩序的结果,它与施米特关于政治概念的论述有着内在的逻辑关联。施米特捍卫大空间,基本着眼点是欧洲大空间,他的目的是捍卫欧洲文明传统。施米特提出大空间的战略构想,针对的是英美帝国主义者所倡导的普世主义。在施米特与科耶夫关于"历史的终结"之对话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施米特大空间理论所包含的历史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米特 大空间 普世主义 历史的终结 政治
下载PDF
法律现代性中的决断论与规范论——以卡尔·施米特对法律现代性的批判为例
13
作者 邬蕾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89-96,共8页
现代性描述的是现代生活和传统生活的差异,这一差异体现为现代生活的世俗化和理性化。在法律生活领域,世俗化会导致法律体系的价值多元主义和相对主义,理性化会导致法律生活的规范主义和实证主义。现代性对法律生活的影响呈现为正负两方... 现代性描述的是现代生活和传统生活的差异,这一差异体现为现代生活的世俗化和理性化。在法律生活领域,世俗化会导致法律体系的价值多元主义和相对主义,理性化会导致法律生活的规范主义和实证主义。现代性对法律生活的影响呈现为正负两方面,一方面保卫了个人的自由权利和自主生活,另一方面则导致价值上的诸神之争和精神生活的贫乏。卡尔·施米特针对世俗化重提政治神学以强调有德性的自由主义,针对理性化重提法律的决断论思维以应对理性无法预知的生活危机。以此,借助施米特的遗产为人们反思法律现代性的和自由主义民主制的问题提供有益的启示,它可以完善人们对现代性的法律和民主制度的片面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俗化 理性化 决断论 规范论 政治的神学 卡尔·施米特 《政治的概念》 《纯粹法理论》
下载PDF
审慎对待“治理”思潮——论“治理”思潮的模糊性与危险性
14
作者 孔新峰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30-36,共7页
近年来,"治理"(Governance)思潮在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界成为非常流行的理论话语。本文首先梳理了该思潮的涵义、兴起背景、理论预设以及应用层次,进而结合对西方自由主义思想中"强而有效"的国家这一隐蔽主题的阐发... 近年来,"治理"(Governance)思潮在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界成为非常流行的理论话语。本文首先梳理了该思潮的涵义、兴起背景、理论预设以及应用层次,进而结合对西方自由主义思想中"强而有效"的国家这一隐蔽主题的阐发,特别是借用德国政治学者卡尔.施米特对现代自由主义弱化国家取向的批判,结合中国情境,指明"治理"思潮的兴起与新自由主义存有密切关联。其作为一种理论,在内在逻辑上具有模糊性;而在实践中,则可能因其适用性问题而具备危险性。从而提请人们注意,对于"治理"思潮应给予审慎的对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理 政治 国家 新自由主义 卡尔·施密特
下载PDF
文化哲学的前提批判和领域划分——从施特劳斯、施米特对文化哲学的批判谈起
15
作者 高山奎 《哲学分析》 2010年第3期12-18,共7页
文化哲学研究思潮可以视为我国哲学研究领域的显学之一,这在其论著发表、团队形成、学科建制、学术会议等方面便可见一斑。然而,从施特劳斯和施米特对政治概念的论争视角观之,我们可以看到国内文化哲学研究在研究起点、问题意识和理论... 文化哲学研究思潮可以视为我国哲学研究领域的显学之一,这在其论著发表、团队形成、学科建制、学术会议等方面便可见一斑。然而,从施特劳斯和施米特对政治概念的论争视角观之,我们可以看到国内文化哲学研究在研究起点、问题意识和理论资源等方面存在着明显差距。因此,在深度上向西方哲学的古典方向推进,在广度上兼顾中国传统文化的图存与发展,就成为文化哲学研究领域的努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哲学 施特劳斯 施米特 批判
下载PDF
公法哲学的两种进路——卡尔·施米特《宪法学说》评析
16
作者 刘福元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20-28,共9页
《宪法学说》是施米特最为重要的公法哲学著作之一,其理路在于,紧急状态下的专政体现了国家的本质特征,而实定的宪法则是政治统一体的总体决断;由宪法律确立的议会民主不能超越政治决断本身,遇有这种危险发生,应当通过宪法律中的专政条... 《宪法学说》是施米特最为重要的公法哲学著作之一,其理路在于,紧急状态下的专政体现了国家的本质特征,而实定的宪法则是政治统一体的总体决断;由宪法律确立的议会民主不能超越政治决断本身,遇有这种危险发生,应当通过宪法律中的专政条款加以制止。相反,另一种公法哲学即自由主义进路则否定国家的自在性,认为国家的正当性只能从个人权利中推演出来,国家不能超越授权侵犯国民。尽管这两种公法哲学都有逻辑上的缺陷,但在不同国家、不同历史环境下实施的效果却不相同。选择适合本国土壤的公法模式并在实施过程中尽力弥补它的缺陷,才是公法哲学发展的正当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法哲学 卡尔·施米特 政治决断 自由主义
下载PDF
施米特的宪法思想
17
作者 刘涛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4-6,14,共4页
施米特是整个二十世纪最重要的自由主义批评家和政治家。作为一名政治家,他的宪法政治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浓郁的政治色彩是他宪法思想中的一大特色。解读施米特的宪法思想,就必须从他对绝对宪法和相对宪法、广义宪政和狭义宪... 施米特是整个二十世纪最重要的自由主义批评家和政治家。作为一名政治家,他的宪法政治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浓郁的政治色彩是他宪法思想中的一大特色。解读施米特的宪法思想,就必须从他对绝对宪法和相对宪法、广义宪政和狭义宪政的划分入手,剖析他的国家法学说和对抗理论产生的现实需要性和必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米特 国家法学说 对抗理论
下载PDF
略论施米特的宪法思想
18
作者 康玉娟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103-105,共3页
施米特的宪法政治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也渗透在中国的1982年宪法里。浓郁的政治色彩成为他的宪法思想中的一大特色,我们应辩证去看待它,尽量吸收借鉴它对我国现代法治有益的思想。
关键词 施米特 宪法思想 启示
下载PDF
美国使用的“国际水域”概念及其海上行为的主观依据探析
19
作者 牟文富 CHEN Jueyu(Translators) HAN Yuchen(Translators) 《中华海洋法学评论》 2022年第4期1-50,共50页
“国际水域”是由美国强势推行但在海洋法中并不存在的一种空间概念,其所界定的海洋空间是一个无差别的海洋整体,美国借此消解现代海洋法中的各种区域划分,希望以此作为法律基础,在尽可能广阔的海洋上维持其海军最大限度的活动自由,同... “国际水域”是由美国强势推行但在海洋法中并不存在的一种空间概念,其所界定的海洋空间是一个无差别的海洋整体,美国借此消解现代海洋法中的各种区域划分,希望以此作为法律基础,在尽可能广阔的海洋上维持其海军最大限度的活动自由,同时压缩沿海国的海上管辖权范围。美国以“国际水域”概念为法律工具去塑造一种施米特式的海洋大空间秩序,航行自由是该大空间中的支配性意识形态。就其扩展至整个海洋而言,它是施米特式大空间秩序的一个变体。一如施米特的大空间秩序体现了维护区域霸权的企图,美国塑造海洋大空间秩序在本质上即维持其海上霸权。美国对单方解释《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倚重、其“航行自由计划”及其北极政策转向都可以在此框架中得以解释。在当代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法体系中,美国诉诸“国际水域”概念及相关行为不符合海洋法以及《联合国宪章》所体现的国际法基本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水域 航行自由 海洋法 卡尔·施米特 北极 大空间
下载PDF
战争的现代转向——卡尔·施米特论战争的概念 被引量:3
20
作者 方旭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3期35-41,共7页
两次世界大战之后,"战争"一步一步背离传统战争法的规矩。这已经不是一场传统意义上的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也不是教际之间的圣战,战争的形式已经开始发生转向,但这并不意味着战争的内涵发生改变。卡尔·施米特对"战争... 两次世界大战之后,"战争"一步一步背离传统战争法的规矩。这已经不是一场传统意义上的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也不是教际之间的圣战,战争的形式已经开始发生转向,但这并不意味着战争的内涵发生改变。卡尔·施米特对"战争概念"研究的跨度长达四十年,他以"划分敌友"作为其战争理论之基础,研究"总体战争""战争中立性""游击队理论"等相关论题,考察古典战争与现代战争差异之实质,反思当下国际秩序所面临的现实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尔·施米特 敌友之分 总体战争 中立性 游击队理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