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陈子英:鲁迅青年形象建构的一个隐秘侧影 |
王丹
刘铁群
|
《安徽大学学报(哲社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2
|
病与药:鲁迅、陈撄宁道教观歧异与民族精神建构 |
伍金霞
|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4 |
0 |
|
3
|
词史上的“钩勒”说探源 |
杜庆英
|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6 |
2
|
|
4
|
国民性:沉郁的世纪关怀──从梁启超、陈独秀、鲁迅的思想个案出发 |
张宝明
|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0 |
5
|
|
5
|
论鲁迅、陈寅恪对唐传奇的考评 |
孔庆东
张彦
|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1
|
|
6
|
陈映真对鲁迅的接受与偏离 |
王晴飞
|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2
|
|
7
|
文化艺术观:鲁迅和陈独秀比较研究 |
包忠文
包进
|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
2003 |
1
|
|
8
|
《海绡词》引论 |
李丹
|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9 |
2
|
|
9
|
陈独秀与鲁迅文学思想之比较 |
王福湘
|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
|
|
10
|
比较鲁迅与陈映真的文学观 |
许爱珠
|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
2010 |
1
|
|
11
|
鲁迅的陈独秀观与陈独秀的鲁迅观 |
长堀祐造
|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2 |
3
|
|
12
|
太原功臣与武德政争 |
张耐冬
|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 |
2
|
|
13
|
鲁迅与陈寅恪1902年同舟赴日——百年往事拾遗 |
姜彩燕
|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4 |
1
|
|
14
|
“呸!”来“呸!”去的“学者文人”——鲁迅与陈西滢的几个回合争斗 |
徐文海
李淑敏
|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2 |
1
|
|
15
|
绅士、名士、斗士与流氓——知识人的内战与“文化惯习”的冲突(1924-1926) |
许纪霖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4
|
|
16
|
“五四”时期现实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
王福湘
|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
2013 |
2
|
|
17
|
从民乐的改编看广东钢琴音乐创作特征——以《卖杂货》为例 |
张佩宜
|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
2009 |
7
|
|
18
|
对“鲁迅与台湾文学关系”相关论述的质疑与批评——以陈芳明《鲁迅在台湾》一文为主要辨析对象 |
朱立立
|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2
|
|
19
|
鲁迅与1980年代思潮论纲 |
薛毅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3
|
|
20
|
沿着鲁迅的道路——对王瑶与陈平原之学术研究的不完全考察 |
刘克敌
|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5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