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王夫之对宋儒“寻孔颜乐处”的反思与发展 被引量:4
1
作者 朱汉民 杨超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24-131,共8页
“寻孔颜乐处”是宋儒热议话题之一。周敦颐教二程“寻孔颜乐处”,二程道出“孔颜乐处”之意涵;朱熹继续探求“乐”之功夫,并与陆九渊在寻“孔颜乐处”的径路上产生分歧,出现了“博文约礼”与“克己复礼”功夫论的分野。王夫之指出孟子... “寻孔颜乐处”是宋儒热议话题之一。周敦颐教二程“寻孔颜乐处”,二程道出“孔颜乐处”之意涵;朱熹继续探求“乐”之功夫,并与陆九渊在寻“孔颜乐处”的径路上产生分歧,出现了“博文约礼”与“克己复礼”功夫论的分野。王夫之指出孟子同于孔、颜,三圣一揆,其乐相同。其后,王夫之在学术史层面“及孟子之乐”,扩充了孟子乐处的意涵,并上溯张载,修正程朱、陆九渊内向收敛的寻乐功夫,代以身心与政事交养之径路。此外,在思想史层面,王夫之进一步加强对宋儒“道”优于“治”与以“道”屈“治”的反省,以纾解治统与道统之张力,为后世儒者寻“乐”别开生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夫之 孔颜乐处 孟子之乐 治统 道统
下载PDF
从“孔颜乐处”思考儒家的伦理幸福论 被引量:4
2
作者 单纯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0年第6期19-22,共4页
"孔颜乐处"是宋代儒家提出的一个带有原则性的伦理学命题。它的核心内涵是儒家伦理取向的幸福论,论证形式是具有儒家人文特色的宇宙论、认识论和人生论的三论合一,是先秦儒家"天人合一"思想在宋代顺应道家的宇宙论... "孔颜乐处"是宋代儒家提出的一个带有原则性的伦理学命题。它的核心内涵是儒家伦理取向的幸福论,论证形式是具有儒家人文特色的宇宙论、认识论和人生论的三论合一,是先秦儒家"天人合一"思想在宋代顺应道家的宇宙论、佛教的认识论和人生论的挑战而产生的新的哲学形态,它的宗旨是"圣人之道",以具有宗教情怀的宇宙观和直觉意识的认识论表达儒家伦理观的超越性,其幸福论的真谛在于"超越苦乐",而不是"以苦为乐"或"苦中作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颜乐处 圣人之道 大小
下载PDF
论程颐的“循理之乐”——寻“孔颜乐处”的生态价值取向 被引量:2
3
作者 洪梅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6-20,共5页
作为北宋道学的集大成者,程颐将"孔颜乐处"诠释为"循理之乐",把循礼义之乐融入人生价值中,提出"循礼"就是"循理"。程颐认为,君子循理必先识理,只有学至圣人之道,才能"识理",最后达到... 作为北宋道学的集大成者,程颐将"孔颜乐处"诠释为"循理之乐",把循礼义之乐融入人生价值中,提出"循礼"就是"循理"。程颐认为,君子循理必先识理,只有学至圣人之道,才能"识理",最后达到"循理"之境,即人天统一的乐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颐 孔颜乐处 循理之乐 生态价值
下载PDF
孔颜之乐的精神境界 被引量:1
4
作者 张立文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26-134,F0002,共10页
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光辉灿烂的文明,一直延续至今,在“协和万邦”价值观指导下,形成“共识中国”的理念,构建了礼乐文明,以更替巫术文化。自周公制礼作乐,渐成主导的文化意识,礼别乐和。其端始、构建,都是为化解人性中的邪念、淫思,行为... 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光辉灿烂的文明,一直延续至今,在“协和万邦”价值观指导下,形成“共识中国”的理念,构建了礼乐文明,以更替巫术文化。自周公制礼作乐,渐成主导的文化意识,礼别乐和。其端始、构建,都是为化解人性中的邪念、淫思,行为中的贪暴、动乱;激发起人的善心,以至于真善美的境界,而导向孔颜之乐。人是有情的和合存在,这是人普遍具有的一种感受。中西情感有异,是为乐感情感与罪感情感。中国从人性善出发,乐于求道、问道、悟道于自然、社会。人生实践,是多元、多样实践的体悟和感受,而激荡于乐感情感。由于人的无止境的求道,其理论思维具有开放性、多元性,因而构建乐山乐水、乐而忘忧的孔颜之乐的思想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境界 孔颜之乐 礼别乐和 乐感罪感
下载PDF
朱熹对“孔颜之乐”的诠释 被引量:1
5
作者 李煌明 《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1期14-21,共8页
朱熹认为“孔颜之乐”包括三个方面和三个层次 :“鸢飞鱼跃”境界、“无一夫不得其所”境界和“万物各得其所”境界。对于如何求得“孔颜之乐” ,朱熹在批判地继承前人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套全面而系统的“无意必固我”、“内外交相养”... 朱熹认为“孔颜之乐”包括三个方面和三个层次 :“鸢飞鱼跃”境界、“无一夫不得其所”境界和“万物各得其所”境界。对于如何求得“孔颜之乐” ,朱熹在批判地继承前人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套全面而系统的“无意必固我”、“内外交相养”的持敬方法和“以己及人”“推己及人”之忠恕方法 ,以及推而至于至极的“致中和”方法。朱熹的诠释不仅推进了儒家人生哲学的发展 ,而且对于现代人的精神生活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孔颜之乐 境界 方法 贡献 意义
下载PDF
儒家幸福论——读李煌明著《宋明理学中的“孔颜之乐”问题》有感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刚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9-10,共2页
“孔颜之乐”是中国古人对幸福的理解,以往也有一些学术著作提及,但李煌明的《宋明理学中的“孔颜之乐”问题》一书,却让我们对于“幸福是什么?”这个问题有了一个全新的理解。而且至今没有一部论著能像李煌明博士的这本著作那样对此问... “孔颜之乐”是中国古人对幸福的理解,以往也有一些学术著作提及,但李煌明的《宋明理学中的“孔颜之乐”问题》一书,却让我们对于“幸福是什么?”这个问题有了一个全新的理解。而且至今没有一部论著能像李煌明博士的这本著作那样对此问题表述得这么详细、逻辑这么贯通严谨。在某种意义上,这可以说是这本著作最大的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颜之乐" 幸福 逻辑
下载PDF
析孔子的德福观 被引量:3
7
作者 崔雪茹 《孝感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34-37,共4页
幸福与道德的关系问题是伦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孔子,这位儒家的创始人在这方面已经有所思考。孔子德福观的主要内容是:第一,"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人定祸福观;第二,"孔颜之乐"——道德与幸福的高... 幸福与道德的关系问题是伦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孔子,这位儒家的创始人在这方面已经有所思考。孔子德福观的主要内容是:第一,"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人定祸福观;第二,"孔颜之乐"——道德与幸福的高度统一;第三,"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命定祸福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定祸福观 孔颜之乐 命定祸福观
下载PDF
明代士大夫快乐精神的内在转向
8
作者 陈宝良 张睿霖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17,共13页
明代士大夫快乐精神的源头有二:一是承继“孔颜之乐”,这是儒家的精神命脉,以精神的快乐为终极追求;二是延续魏晋士人的快乐精神,这是杨朱甚或老庄的精神命脉。明代士大夫是孔颜、宋儒所倡导的“安贫乐道”的实际践履者,儒家快乐精神已... 明代士大夫快乐精神的源头有二:一是承继“孔颜之乐”,这是儒家的精神命脉,以精神的快乐为终极追求;二是延续魏晋士人的快乐精神,这是杨朱甚或老庄的精神命脉。明代士大夫是孔颜、宋儒所倡导的“安贫乐道”的实际践履者,儒家快乐精神已经融入士人的精神血脉而得以有效的传承;但从白沙之乐到卓吾之乐的内在演变理路足已证明,随着明代社会的变迁,儒家快乐精神开始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向,既熔儒佛道于一炉,又日趋世俗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士大夫 “孔颜之乐” 快乐精神
下载PDF
中国儒家的“德福一致”思想及其价值观念探析——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道德与幸福一致思想视角 被引量:1
9
作者 王鲁宁 《价值论与伦理学研究》 2018年第2期53-65,共13页
中国儒家道德与幸福一致的伦理思想及其价值观念是一座需要深入挖掘的宝库。“孔颜之乐”“仁者无忧”是儒家“德福一致”思想的基本形态和主要命题。儒家的德性幸福观与儒家价值观具有密切的内在关联,儒家的“义以为上”的价值观念展... 中国儒家道德与幸福一致的伦理思想及其价值观念是一座需要深入挖掘的宝库。“孔颜之乐”“仁者无忧”是儒家“德福一致”思想的基本形态和主要命题。儒家的德性幸福观与儒家价值观具有密切的内在关联,儒家的“义以为上”的价值观念展开并体现于儒家的“德福一致”具体观念及与之相涉的关系问题中。“义以为上”等价值观可以视为构建儒家德性幸福观的逻辑前提和哲学基础。“君子谋道不谋食”是儒家“义以为上”价值观的基本命题的主要表现形式。作为儒家幸福观主要命题的“孔颜之乐”,正是作为儒家“义以为上”价值观基本命题的“君子谋道不谋食”内涵的延伸和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颜之乐 仁者无忧 义以为上 德福一致 儒家价值观
下载PDF
“孔颜之乐”:君子品格的修养与完善
10
作者 闫伟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20-25,共6页
"孔颜之乐"的问题是宋明理学境界论的核心问题,表征君子道德品格的修养与完善。由周敦颐始发,理学家对"孔颜之乐"的内涵理解不一:以二程、朱熹为代表的程朱学派将其解释为与宇宙合一的仁者之乐;而心学一系则普遍以&... "孔颜之乐"的问题是宋明理学境界论的核心问题,表征君子道德品格的修养与完善。由周敦颐始发,理学家对"孔颜之乐"的内涵理解不一:以二程、朱熹为代表的程朱学派将其解释为与宇宙合一的仁者之乐;而心学一系则普遍以"自然"概其宗旨。为此,寻得孔颜乐处的实践工夫也相应有所差异,可以概括为两条基本路径:去私节欲、持敬、识仁、推致中和是程朱之学所主修养心性的方法,意在恢复天地本体之大乐;致虚体道、应顺良知自然发用则是心学家追求自由、洒脱境遇的亲身体验。理学家对"孔颜之乐"内涵与实践工夫的探讨是基于对儒家道德理念的理解,这不仅是传统儒家君子品格养成的必要途径,对当代中国推进道德建设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颜之乐 君子品格 道德修养 程朱理学
下载PDF
颜子所乐何事?——对于理学境界论的一个哲学阐释
11
作者 周建刚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4年第8期16-19,共4页
周敦颐作为理学开创者,对二程最重要的启示是"孔颜之乐"。"孔颜之乐"涉及儒家的境界论问题,主要讨论的是,人的生命存在如何由有限而达到无限。在这个问题上,周敦颐以"道德有于身"进行了初步回答,二程则... 周敦颐作为理学开创者,对二程最重要的启示是"孔颜之乐"。"孔颜之乐"涉及儒家的境界论问题,主要讨论的是,人的生命存在如何由有限而达到无限。在这个问题上,周敦颐以"道德有于身"进行了初步回答,二程则继续深化,提出颜子之所乐,在于经验世界与价值世界合一而产生的精神快乐。此外,抛开历史记录,论文以犹太哲学家马丁布伯的"我与你"理论,对"颜子所乐何事"提供另一种思路的哲学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颜之乐 颜子之乐 自然世界 价值世界 我与你
下载PDF
周敦颐的“孔颜乐处”思想 被引量:1
12
作者 彭先兵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16-20,共5页
汉唐儒学由于缺乏精神超越层面的范式和系统的理论论证,以致儒学随着佛教的传入和兴盛而日渐式微。宋明新儒学的开山鼻祖周敦颐兼采释道的出世精神,提出"孔颜乐处"这一精神超越层面的儒学新范式,并对其作了较系统的论证。&qu... 汉唐儒学由于缺乏精神超越层面的范式和系统的理论论证,以致儒学随着佛教的传入和兴盛而日渐式微。宋明新儒学的开山鼻祖周敦颐兼采释道的出世精神,提出"孔颜乐处"这一精神超越层面的儒学新范式,并对其作了较系统的论证。"孔颜乐处"实质上是一种"见大心态"和"道充身安"的身心和谐状态。它的人性论基础是"诚无为,几善恶",实现途径是"无欲故静",社会功用是"蕴之为德行,行之为事业",即以"身心和谐"去实现其时的"社会和谐"。"孔颜乐处"倡导远大的人生理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因而在今天仍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敦颐 孔颜乐处 身心和谐 社会和谐 现实意义
下载PDF
学以成人——孔门之“学”的基本精神 被引量:2
13
作者 董卫国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 2019年第5期63-72,共10页
孔门所谓“学”,从根本上说乃是成人之学、成德之教,是生命价值的实现活动。此“学”虽可引申出一套理论和学说,但其根本关切并不在于知识理论本身,而是生命的自我完善,以及如何以“学”的心态修己以安人、完成治国安民的现实功业。修... 孔门所谓“学”,从根本上说乃是成人之学、成德之教,是生命价值的实现活动。此“学”虽可引申出一套理论和学说,但其根本关切并不在于知识理论本身,而是生命的自我完善,以及如何以“学”的心态修己以安人、完成治国安民的现实功业。修身成德内本于本性仁心,外依据儒家之文教,主要包括义理、经典与礼乐。首先,成人之学乃是不器之学,不以追求知识技能本身为目的,然而,以仁道为价值取向,成己成物之技能当学必学,如此虽博学多能,而融摄知识技能于人格养成的过程之中,并不会导致知识与价值的割裂。“成人”之说,体现了儒家对人之生命作为可能性存在的基本认识,要求人必须经人文教化而贞定人生本有的价值方向以成德。其次,成人之学并非外在的知识,根本上落实于生命体验和境界受用,所以“孔颜之乐”无待于外在的生命境遇,乃是由心性之舒展、生命之通达本身而有。所谓“以身体道”,实亦是本体对生命实存之转化与升华,本体作为价值本原并非外在于人的生命。孔门之学的精神乃是即世俗而超越世俗,即知识而超越知识,感通人我,融汇古今,从而体现了一种大中至正的文化气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君子不器 成人之学 孔颜之乐 为己之学 全体不息
下载PDF
从德福“诡谲的即”再释“孔颜乐处”
14
作者 王春梅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5期22-28,共7页
“孔颜乐处”是儒家一直追求的理想境界。杨泽波以牟宗三提出的德福“诡谲的即”诠释“孔颜乐处”,开辟了理解“孔颜乐处”的新路径。牟宗三提出的德福“诡谲的即”是道德与幸福奇妙的相即,其奇妙之处在于德转变了一个人对待物质生活的... “孔颜乐处”是儒家一直追求的理想境界。杨泽波以牟宗三提出的德福“诡谲的即”诠释“孔颜乐处”,开辟了理解“孔颜乐处”的新路径。牟宗三提出的德福“诡谲的即”是道德与幸福奇妙的相即,其奇妙之处在于德转变了一个人对待物质生活的态度,从而满足于所处的一切物质生活条件获得幸福。以此诠释“孔颜乐处”,则“孔颜乐处”是指孔子、颜回之德转变了二人对待物质生活的态度,使二人满足于“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和“箪食、瓢饮、陋巷”的物质生活条件达成德福相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诡谲的即” “孔颜乐处” 道德 幸福
下载PDF
何谓“孔颜之乐”——基于“生活向度”与“境界向度”之探讨
15
作者 邵宇 余贵奇 《儒学与文明》 2021年第1期143-151,共9页
历来学者多将"孔颜之乐"作为儒家德性幸福的典范,并以此为基础分析、建构德性幸福理论。但此命题往往被不证而用,其合理性的论证屡被忽略,值得深思。只有以"孔颜之乐"双重向度(生活向度和境界向度)为切入点,把握其&... 历来学者多将"孔颜之乐"作为儒家德性幸福的典范,并以此为基础分析、建构德性幸福理论。但此命题往往被不证而用,其合理性的论证屡被忽略,值得深思。只有以"孔颜之乐"双重向度(生活向度和境界向度)为切入点,把握其"合一"内核(知行合一和天人合一),才能证明此命题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也才能进一步挖掘其现实价值。"孔颜之乐"所展现的幸福生态圈,为人类的生活提供了一套切实可行又具有高妙境界的参照体系,对构建幸福社会具有借鉴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颜之乐 儒家德性幸福 双重向度 合一内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