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AB改性Cu-BTC材料的合成及其吸附分离二甲苯异构体的性能 被引量:1
1
作者 陈乐 种海玲 +2 位作者 张致慧 何明阳 陈群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55-464,共10页
通过水热法合成Cu-BTC晶体的过程中添加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通过调节CTAB的添加量对吸附材料的形貌和孔结构进行改性,改性后的Cu-BTC材料与原Cu-BTC相比,其对对二甲苯(PX)的静态吸附量明显提高,且高于间二甲苯(MX)和邻二甲苯(O... 通过水热法合成Cu-BTC晶体的过程中添加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通过调节CTAB的添加量对吸附材料的形貌和孔结构进行改性,改性后的Cu-BTC材料与原Cu-BTC相比,其对对二甲苯(PX)的静态吸附量明显提高,且高于间二甲苯(MX)和邻二甲苯(OX),从而提高了异构体的吸附选择性。研究了二甲苯异构体在Cu-BTC-CTAB材料上的静态吸附性能和吸附动力学性能。在298K、318K和338K温度下进行了一系列二甲苯有机蒸气吸附平衡实验,得到了静态吸附速率曲线和吸附等温线。改性材料中CTAB添加量为0.08%的Cu-BTC-CTAB样品对PX的吸附量和选择性最优。动力学研究表明,二甲苯异构体在Cu-BTC-CTAB上的吸附过程可以用一级动力学模型来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btc CTAB改性 吸附分离 二甲苯异构体
下载PDF
TEPA改性Cu-BTC@SiO_(2)复合气凝胶制备及其捕集CO_(2)特性研究
2
作者 周刚 杨思奥 +4 位作者 王凯丽 董晓素 柳茹林 孙彪 徐翠翠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35-247,共13页
在“碳达峰、碳中和”这一国家重大战略背景下,CO_(2)捕集已经成为当前重大科技发展方向。固体吸附剂吸附法在CO_(2)的捕集过程中应用广泛,其中SiO_(2)气凝胶具有成本低、合成方法灵活、分离效率高、表面易修饰等优点。然而,SiO_(2)气... 在“碳达峰、碳中和”这一国家重大战略背景下,CO_(2)捕集已经成为当前重大科技发展方向。固体吸附剂吸附法在CO_(2)的捕集过程中应用广泛,其中SiO_(2)气凝胶具有成本低、合成方法灵活、分离效率高、表面易修饰等优点。然而,SiO_(2)气凝胶材料也存在CO_(2)/N_(2)吸附选择性低,CO_(2)吸附容量有待继续提高等缺陷。为解决上述问题,制备了一种Cu-BTC@SiO_(2)复合气凝胶CO_(2)吸附材料。首先,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氮气吸脱附测试对材料表面化学和孔隙结构进行了系统表征。然后,通过二氧化碳吸附测试对其CO_(2)吸附量、选择性吸附、循环吸附进行了研究。最后,采用理论与试验研究结合的方法,对吸附剂的CO_(2)吸附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u-BTC与SiO_(2)气凝胶具有结构协同作用,与Cu-BTC复合后的SiO_(2)气凝胶不会改变材料的Si-O-Si骨架结构,同时可以保持Cu-BTC的晶体结构不受到损坏。复合材料具有726.431 m^(2)/g的高比表面积,570.781 m^(2)/g的微孔比表面积和0.184 cm^(3)/g的高微孔体积。负载四乙烯五胺(TEPA)后CO_(2)吸附量高达3.20 mmol/g,CO_(2)/N_(2)选择性吸附系数为40.8,循环10次CO_(2)吸附循环,吸附容量仅下降14%,提高了SiO_(2)气凝胶材料的CO_(2)吸附容量和吸附选择性。Avrami分数动力学模型对吸附试验结果拟合相关系数为0.99,且Avrami指数nA为1.9表明吸附剂对CO_(2)的吸附是非均质的多层吸附,既有物理吸附又有化学吸附,且以物理吸附为主。利用具有丰富微孔结构的金属有机骨架材料Cu-BTC与SiO_(2)气凝胶进行复合,使复合材料具有分级微/介孔结构,通过增强分子间作用力(范德华力)来增强材料对CO_(2)的物理吸附;使用TEPA对材料进行浸渍改性,利用有机胺和酸性气体之间的酸碱相互作用来增强材料对CO_(2)的化学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O_(2)气凝胶 cu-btc CO_(2)吸附 吸附动力学 碳中和
下载PDF
Cu-BTC和石墨烯改性的高性能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3
作者 唐波 张国良 《常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5期10-17,共8页
采用Cu-BTC和三维网状石墨烯(3DGNs)对光阳极材料进行改性,通过提高光阳极的比表面积以及提供光生电子的快速输运通道,器件的短路电流和光电转换效率实现了显著的提高。采用SEM和XRD对复合光阳极的微结构进行分析,通过电流-电压曲线和... 采用Cu-BTC和三维网状石墨烯(3DGNs)对光阳极材料进行改性,通过提高光阳极的比表面积以及提供光生电子的快速输运通道,器件的短路电流和光电转换效率实现了显著的提高。采用SEM和XRD对复合光阳极的微结构进行分析,通过电流-电压曲线和入射光电流转化效率分析其光伏特性。通过调整光阳极中Cu-BTC,3DGNs和TiO 2的质量分数实现各种组分的协同作用。优化后,器件的短路电流为(20.5±0.1)mA/cm^(2),开路电压为(680±2)mV,填充因子为(61.9±0.1)%,能量转换效率为(8.63±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btc 三维网状石墨烯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光阳极
下载PDF
金属有机架构物Cu-BTC低温吸附储氢数值模拟研究
4
作者 席肖桐 田绅 +4 位作者 郭璐娜 陈六彪 许成杨 徐伟宸 孙志利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8-125,共8页
物理吸附储氢具有安全性能高、储氢密度大及充放氢速率快的优势,是一种极具应用潜力的储氢方式,其中金属有机架构物(MOFs)材料凭借其高度有序的孔隙结构和可调控特性已成为理想的吸氢材料。为探究吸附储氢过程热效应对储氢性能的影响,... 物理吸附储氢具有安全性能高、储氢密度大及充放氢速率快的优势,是一种极具应用潜力的储氢方式,其中金属有机架构物(MOFs)材料凭借其高度有序的孔隙结构和可调控特性已成为理想的吸氢材料。为探究吸附储氢过程热效应对储氢性能的影响,首先建立了吸附储氢数值模型并进行验证,随后对比分析了Cu-BTC与活性炭AX-21的储氢特性,并探究不同温度下Cu-BTC的储氢能力。计算结果表明:相较于AX-21,采用Cu-BTC作为吸附剂材料,常温下储氢量提升了12.8%;将储氢温度降至77 K时,Cu-BTC储罐的最高压力降至0.97 MPa,储氢质量相较于常温300 K提升了174%。以上结论可为Cu-BTC材料储氢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氢 吸附储氢 金属有机架构物 cu-btc 低温吸附
下载PDF
凝胶法制备Cu-BTC块体及其吸附脱除二甲基二硫醚性能
5
作者 钱程 赵洋 +7 位作者 陈宇翔 姜豪 娄悦 牛成 孙辉 沈本贤 赵德银 常小虎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21-330,共10页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Cu-BTC具有高孔隙率、易调控的骨架结构以及含过渡金属等特点,是吸附脱除硫化物的优异材料。采用凝胶法在常温条件下制备块状样品Cu-BTC-g,并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红外光谱(FT-IR)、拉曼光谱(Ram...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Cu-BTC具有高孔隙率、易调控的骨架结构以及含过渡金属等特点,是吸附脱除硫化物的优异材料。采用凝胶法在常温条件下制备块状样品Cu-BTC-g,并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红外光谱(FT-IR)、拉曼光谱(Raman)、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N2吸附-脱附等手段对其进行分析表征,同时测定Cu-BTC-g样品对模型硫化物二甲基二硫醚(DMDS)的静态吸附容量、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凝胶法制备的Cu-BTC-g样品晶体平均尺寸约为0.2μm、比表面积为901 m^(2)/g、孔体积为0.40 cm^(3)/g,晶体尺寸、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均小于溶剂热法合成的样品Cu-BTC-s;在吸附温度298 K下,Cu-BTC-g样品的DMDS吸附容量为110.8 mg/g,比Cu-BTC-s样品提高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btc 凝胶法 吸附 二甲基二硫醚
下载PDF
形貌可控的石墨烯/Cu-BTC复合物对VOCs吸附性能研究
6
作者 唐波 白彪财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25-230,共6页
制备还原氧化石墨烯(RGO)和Cu-BTC,并进一步通过水热反应将两者结合制备高性能吸附剂用于吸附挥发性有机物(VOCs)。通过对水热过程中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的调整,实现对复合吸附剂中RGO材料形貌的控制,进而实现对不同气体吸附能力的调控... 制备还原氧化石墨烯(RGO)和Cu-BTC,并进一步通过水热反应将两者结合制备高性能吸附剂用于吸附挥发性有机物(VOCs)。通过对水热过程中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的调整,实现对复合吸附剂中RGO材料形貌的控制,进而实现对不同气体吸附能力的调控。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复合材料对甲醇和乙醇的吸附量分别达到13.6mmol/g和9.68mmol/g。复合材料中RGO的形貌对其在高温下的稳定性具有重要的影响,当RGO为纳米片状时,复合吸附剂的高温稳定性最好。此外,所制备的复合材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溶液中的高稳定性,复合RGO后其吸附溶液中的罗丹明B量比纯Cu-BTC高18.9%,表明其在污水净化领域也具有潜在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cu-btc 吸附能力 甲醇 乙醇
下载PDF
纳米多孔Co-Ni-B/Cu-BTC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催化水解氨硼烷的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程军 邹勇进 +4 位作者 向翠丽 郑良军 孙立贤 徐芬 刘淑生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52-157,162,共7页
首次通过化学还原法制备了纳米多孔Co-Ni-B/Cu-BTC复合材料,在Co-Ni-B合金中掺入金属框架化合物Cu-BTC后有效地提高了复合材料的比表面积,其形貌由团聚的纳米粒子变成纳米多孔结构,复合材料的催化性能也得到显著的提高,用于催化氨硼烷... 首次通过化学还原法制备了纳米多孔Co-Ni-B/Cu-BTC复合材料,在Co-Ni-B合金中掺入金属框架化合物Cu-BTC后有效地提高了复合材料的比表面积,其形貌由团聚的纳米粒子变成纳米多孔结构,复合材料的催化性能也得到显著的提高,用于催化氨硼烷的水解,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活性。在30℃时,催化水解氨硼烷制氢的反应速率到达2 670mL/(min·g),其水解反应的活化能为22.4kJ/mol,与文献相比,表现出较大的优势。所制备的复合材料还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表现出重要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i-B/cu-btc 催化水解 复合材料 氨硼烷
下载PDF
Cu-BTC/Al2O3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吸附甲烷性能 被引量:3
8
作者 赵亮 王岩 +3 位作者 刘野 陈益民 王刚 方向晨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800-805,共6页
采用原位浸渍法合成了Cu-BTC/Al2O3复合材料,利用XRD、SEM、N2吸附-脱附等方法比较了预置有机配体于载体对复合材料的性质及其吸附甲烷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预置有机配体有利于降低Cu^2+和BTC-的竞争吸附,使得较多的Cu-BTC晶体在Al... 采用原位浸渍法合成了Cu-BTC/Al2O3复合材料,利用XRD、SEM、N2吸附-脱附等方法比较了预置有机配体于载体对复合材料的性质及其吸附甲烷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预置有机配体有利于降低Cu^2+和BTC-的竞争吸附,使得较多的Cu-BTC晶体在Al2O3载体内部生成,保留了Cu-BTC的晶体结构特点和微孔结构特点,随着有机配体预置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甲烷吸附量也增加。在298 K和3.5 MPa下,适宜的有机配体预置量为35%(w),Cu-BTC/Al2O3复合材料的最大甲烷吸附量为100.50 cm^3/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 cu-btc AL2O3 复合材料 微孔结构
下载PDF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Cu-BTC降成本及放大合成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马蕊英 张英 +2 位作者 孙兆松 王红涛 王刚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4-78,共5页
以工业级均苯三甲酸为配体,采用溶剂热法合成Cu-BTC材料,在0.1,1,10 L三种不同规模的反应釜中对CuBTC材料进行逐级放大,并对10 L反应釜体系进行平行实验,利用XRD、SEM、N_2吸附-脱附等表征手段对合成的CuBTC材料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 以工业级均苯三甲酸为配体,采用溶剂热法合成Cu-BTC材料,在0.1,1,10 L三种不同规模的反应釜中对CuBTC材料进行逐级放大,并对10 L反应釜体系进行平行实验,利用XRD、SEM、N_2吸附-脱附等表征手段对合成的CuBTC材料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工业级均苯三甲酸完全可替代试剂级配体合成出晶型完整、比表面积高和孔体积大的Cu-BTC材料,能大幅降低原材料成本;逐级放大制备的Cu-BTC材料的比表面积、孔体积、结晶度和甲烷吸附量相差较小,且物化性能优于市售产品Basolite C300;合成Cu-BTC材料反应的重现性较好,适合规模化放大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btc 降成本 放大合成 工业级均苯三甲酸
下载PDF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Cu-BTC的成型及储甲烷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马蕊英 孙兆松 +1 位作者 黄新露 张英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29-131,133,共4页
为探索Cu-BTC材料在天然气吸附存储中的应用,采用滚动成型法对Cu-BTC粉末进行成型,考察了成型前后样品的晶体结构、孔结构和甲烷吸附量,并与活性炭小球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虽然成型后Cu-BTC小球损失了部分比表面积、孔容和23%的甲烷吸附... 为探索Cu-BTC材料在天然气吸附存储中的应用,采用滚动成型法对Cu-BTC粉末进行成型,考察了成型前后样品的晶体结构、孔结构和甲烷吸附量,并与活性炭小球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虽然成型后Cu-BTC小球损失了部分比表面积、孔容和23%的甲烷吸附量,但比表面积和总孔容仍高达1 259 m2/g和0. 56 cm^3/g。在298 K、3. 5 MPa下,Cu-BTC小球的甲烷质量吸附量为161 cm^3/g,高于活性炭小球的114 cm^3/g,体积吸附量为110 cm^3/cm^3,可交付使用的甲烷量为145 cm^3/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 cu-btc 成型 吸附存储
下载PDF
Cu-BTC@聚氨酯海绵复合材料对水溶液中Ce^3+的吸附 被引量:2
11
作者 赵亮 方向晨 +2 位作者 王刚 段晓光 王少彬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876-882,共7页
采用原位浸渍法合成了Cu-BTC/PUS复合材料,利用XRD,FTIR,XPS,ICP-OES等方法分析了复合材料结构性质及其吸附Ce^3+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对Ce^3+的吸附过程同时存在离子交换反应和络合配位反应,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方程和准二... 采用原位浸渍法合成了Cu-BTC/PUS复合材料,利用XRD,FTIR,XPS,ICP-OES等方法分析了复合材料结构性质及其吸附Ce^3+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对Ce^3+的吸附过程同时存在离子交换反应和络合配位反应,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方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在pH=6、25℃和溶液初始浓度为600 mg/L时,Cu-BTC/PUS复合材料对Ce^3+的最大吸附量为177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btc复合材料 聚氨酯海绵 吸附 三价铈离子 络合反应
下载PDF
Cu-BTC吸附剂对模拟油中有机氯化物的脱除性能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瑞丽 王国江 +1 位作者 张东媛 张红娟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56-63,共8页
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苯-1,3,5-三甲酸铜(Cu-BTC)吸附剂,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N_(2)吸附-脱附和热重分析等手段对其进行表征;通过静态吸附法用Cu-BTC吸附脱除模拟油中的3-氯-2-甲基-1-丙烯(A)、1,4-二氯丁烷(B)、3-氯-2-甲基苯胺(C... 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苯-1,3,5-三甲酸铜(Cu-BTC)吸附剂,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N_(2)吸附-脱附和热重分析等手段对其进行表征;通过静态吸附法用Cu-BTC吸附脱除模拟油中的3-氯-2-甲基-1-丙烯(A)、1,4-二氯丁烷(B)、3-氯-2-甲基苯胺(C)和5-氯-2-甲基苯胺(D),考察吸附时间、吸附温度、剂油比、有机氯化物初始质量浓度对氯化物脱除效果的影响,优选吸附条件,并采用Langmuir,Freundlich,Temkin,D-R吸附等温方程拟合吸附数据,研究Cu-BTC对有机氯化物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Cu-BTC对有机氯化物优选的吸附时间为240 min,吸附温度为303.15 K,剂油质量比为1∶40,且吸附剂的再生性能好;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更适合描述Cu-BTC对有机氯化物的吸附过程,Cu-BTC对A,B,C,D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1.90,5.21,23.81,47.62 mg/g;吸附剂具有较好的吸附选择性,易于吸附含有不饱和键的有机氯化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 有机氯化物 cu-btc 氯化物脱除 模拟油
下载PDF
Na2S2O3改性Cu-BTC吸附二甲基二硫醚性能研究
13
作者 赵毅 赵德银 +1 位作者 王丹 孙辉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0-74,共5页
通过溶剂热法合成了Cu-BTC,通过Na2S2O3还原获得改性M-Cu-BTC吸附材料,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进行表征,研究了二甲基二硫醚(DMDS)/正己烷模拟体系在改性M-Cu-BTC上的吸附热力学和动态吸附性能。结果表明,DMDS在M-Cu-... 通过溶剂热法合成了Cu-BTC,通过Na2S2O3还原获得改性M-Cu-BTC吸附材料,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进行表征,研究了二甲基二硫醚(DMDS)/正己烷模拟体系在改性M-Cu-BTC上的吸附热力学和动态吸附性能。结果表明,DMDS在M-Cu-BTC上的吸附等温线可以用Freundlich模型拟合,吸附温度由288 K增至308 K,模型参数n和K0分别由3.3和4.41 mg/g减小至2.9和3.58 mg/g;在288~308 K温度范围内,DMDS在M-Cu-BTC上吸附的ΔG在-11.85~-12.14 kJ/mol,ΔH为-7.72 kJ/mol,吸附过程为热力学自发放热过程;298 K时,DMDS在M-Cu-BTC床层上的动态饱和吸附量(q0)为317.16 mg/g,是改性前Cu-BTC的1.44倍,Thomas速率常数(KTh)为0.018 mL/(min·mg),高于在Cu-BTC床层上的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btc 还原改性 二甲基二硫醚 吸附
下载PDF
负载CoPc的微-介孔Cu-BTC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
14
作者 申剑冰 张泱泱 姚成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3-127,共5页
在合成的具有介孔结构的[Cu3(BTC)2(H2O)3]n(Cu-BTC)试样b上,浸渍负载四取代硝基酞菁钴(Co Pc),制备不同负载量的催化活性比较高的复合型催化剂试样c-f。采用X线粉末衍射仪(XRD)、N2吸附-脱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对复合型催化剂的... 在合成的具有介孔结构的[Cu3(BTC)2(H2O)3]n(Cu-BTC)试样b上,浸渍负载四取代硝基酞菁钴(Co Pc),制备不同负载量的催化活性比较高的复合型催化剂试样c-f。采用X线粉末衍射仪(XRD)、N2吸附-脱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对复合型催化剂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研究对比了试样Co Pc、试样a、试样b以及复合型催化剂催化氧化苯甲醇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负载Co Pc的复合型催化剂催化能力明显比其他催化剂催化氧化苯甲醇的能力高,当Co Pc负载量为10.2%时(即试样e),于60℃反应2 h苯甲醛收率最高,产率达4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btc 复合型催化剂 酞菁钴 浸渍
下载PDF
Cu-BTC改性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
15
作者 杨强 杨子华 +3 位作者 张佳 樊国栋 龚伟 崔孝炜 《当代化工》 CAS 2021年第9期2054-2058,共5页
以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Cu-BTC)为改性剂,对水泥基复合材料进行了改性,获得了具有规整蛛网状结构的改性水泥基复合材料,并运用FT-IR、XRD、SEM、EDs等对其结构及性能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引入Cu-BTC并不会改变水化产物的构成,而Cu-... 以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Cu-BTC)为改性剂,对水泥基复合材料进行了改性,获得了具有规整蛛网状结构的改性水泥基复合材料,并运用FT-IR、XRD、SEM、EDs等对其结构及性能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引入Cu-BTC并不会改变水化产物的构成,而Cu-BTC含有的活性—COOH能够诱导水化产物形成生长位点,水化产物后续以Cu-BTC的生长过程为模板,两者协同竞争,最终形成具有大面积规整均匀的蛛网状微观形貌。力学性能表征表明:当Cu-BTC的质量分数为2.0%时,改性水泥基复合材料28 d的抗压强度最高达28.80MPa,较空白样品提高了54.84%,这说明Cu-BTC的模板化调控作用有利于改善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btc 水泥基材料 水化产物 微观结构
下载PDF
天然气在Cu-BTC成型体上的吸附存储及应用前景
16
作者 马蕊英 孙兆松 +1 位作者 黄新露 张英 《当代化工》 CAS 2018年第5期919-921,925,共4页
在Cu-BTC MOF材料小试放大的基础上,采用滚动成型法对Cu-BTC材料进行成型,考察了Cu-BTC成型体的晶体结构、孔结构和甲烷吸附量,并展望了其在天然气吸附存储方面的应用前景。结果表明,Cu-BTC成型体结晶度高,比表面积高达1 259 m^2/g,孔... 在Cu-BTC MOF材料小试放大的基础上,采用滚动成型法对Cu-BTC材料进行成型,考察了Cu-BTC成型体的晶体结构、孔结构和甲烷吸附量,并展望了其在天然气吸附存储方面的应用前景。结果表明,Cu-BTC成型体结晶度高,比表面积高达1 259 m^2/g,孔体积为0.56 cm^3/g。在室温下,Cu-BTC成型体在3.5 MPa的甲烷吸附量为110 V/V,相当于10.5 MPa的高压存储量。Cu-BTC成型体吸附存储天然气技术在零散气井天然气储运和民用天然气调峰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吸附存储 cu-btc成型体 应用前景
下载PDF
Mn/Cu-BTC催化剂同时脱硫脱硝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赵珂 宁平 +3 位作者 李凯 孙鑫 宋辛 王驰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784-1791,共8页
通过水热合成法制得金属有机骨架材料Cu-BTC,采用浸渍法将金属氧化物(Fe、Mn、Ce、Co、Mo)负载在Cu-BTC上得到复合催化剂(X/Cu-BTC)并用于同时脱除模拟烟气中的SO2和NO。采用N2物理吸附(BET)、X射线衍射分析(XRD)、热重分析(TG)以及扫... 通过水热合成法制得金属有机骨架材料Cu-BTC,采用浸渍法将金属氧化物(Fe、Mn、Ce、Co、Mo)负载在Cu-BTC上得到复合催化剂(X/Cu-BTC)并用于同时脱除模拟烟气中的SO2和NO。采用N2物理吸附(BET)、X射线衍射分析(XRD)、热重分析(TG)以及扫描电镜(SEM)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表征。表征结果显示MnOx的负载使得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孔体积下降,负载前后催化剂的结构保持不变。同时考察了不同金属氧化物负载Cu-BTC同时脱硫脱硝的效果:Mn/Cu-BTC的脱硝最佳,其次为Ce/Cu-BTC。最后对MnOx与CeOx的负载量进行了考察,10%Mn/Cu-BTC与10%Ce/Cu-BTC为最佳负载量。在250℃,空速为10000h?1时,10%Mn/Cu-BTC的脱硫和脱硝效率分别为100%和88%,10%Ce/Cu-BTC的脱硫和脱硝效率分别为100%和75%,表明Mn/Cu-BTC催化剂对于SO2和NO具有良好的同时脱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n/cu-btc 催化剂 二氧化硫 一氧化氮 同时脱除 选择催化还原 烟道气
下载PDF
Zn/Ni/Cu-BTC强化吸附刚果红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周溢甜 徐璐奕 +1 位作者 徐黎蔚 代伟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021-2027,共7页
运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一种新型三金属单配体多孔材料Zn/Ni/Cu-BTC,运用氮气吸脱附、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等对材料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其常温常压条件下(25℃,1atm)静态吸附刚果红的性能.结果表明,由于三金属不饱和配位点的协同效应导致刚... 运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一种新型三金属单配体多孔材料Zn/Ni/Cu-BTC,运用氮气吸脱附、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等对材料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其常温常压条件下(25℃,1atm)静态吸附刚果红的性能.结果表明,由于三金属不饱和配位点的协同效应导致刚果红在Zn/Ni/Cu-BTC多孔材料上的吸附容量从630mg/g增加到1250mg/g,增加了98.4%.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吸附模型较好地描述了Zn/Ni/Cu-BTC对刚果红的吸附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金属单配体 刚果红 吸附 Zn/Ni/cu-btc
下载PDF
Cu-BTC/PVDF杂化膜的原位掺杂制备及增强的染料吸附性能 被引量:3
19
作者 于承鑫 刘洋洋 张霞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384-1391,共8页
将Cu-BTC颗粒与聚偏氟乙烯(PVDF)溶液共混,原位掺杂制备了Cu-BTC/PVDF杂化膜,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热重分析仪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等对杂化膜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杂化膜的亲/疏水性质、膜孔隙率以及膜水通量进... 将Cu-BTC颗粒与聚偏氟乙烯(PVDF)溶液共混,原位掺杂制备了Cu-BTC/PVDF杂化膜,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热重分析仪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等对杂化膜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杂化膜的亲/疏水性质、膜孔隙率以及膜水通量进行了测定,探讨了Cu-BTC的掺杂量对杂化膜结构和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Cu-BTC的存在使PVDF薄膜的成核机理发生改变,降低了PVDF膜孔尺寸,提高了膜表面亲水性和水通量.在对刚果红(CR)的吸附实验中,Cu-BTC/PVDF杂化膜表现出显著增强的吸附活性,且随着Cu-BTC掺杂量的增加,Cu-BTC/PVDF对CR的吸附性能逐渐增强.吸附热动力学拟合结果表明,吸附过程以Langmuir单分子层吸附和化学吸附为主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F膜 染料吸附 cu-btc/聚偏氟乙烯杂化膜 刚果红
下载PDF
烷烃混合物在Cu-BTC中的吸附与分离 被引量:4
20
作者 陈丹 张丽 +1 位作者 刘迎春 王琦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0期2227-2234,共8页
用巨正则系综Monte Carlo(GCMC)和构型导向Monte Carlo(CBMC)相结合的方法模拟了298K下甲烷-乙烷-丙烷体系以及正丁烷-异丁烷体系在1,3,5-苯三甲酸铜(II)(Cu-BTC)中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Cu-BTC对丙烷以及异丁烷的吸附分离都有较好的选择... 用巨正则系综Monte Carlo(GCMC)和构型导向Monte Carlo(CBMC)相结合的方法模拟了298K下甲烷-乙烷-丙烷体系以及正丁烷-异丁烷体系在1,3,5-苯三甲酸铜(II)(Cu-BTC)中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Cu-BTC对丙烷以及异丁烷的吸附分离都有较好的选择性.通过我们发展的"材料剖面成像"方法研究了烷烃混合物在Cu-BTC中不同压力下的吸附位点,从而进一步分析了烷烃混合物在Cu-BTC中的分离性能.结果发现,在吸附过程中主要存在着两种效应,即能量效应和尺寸效应的竞争.在甲烷-乙烷-丙烷体系中,较高压力下,由于尺寸效应的影响,丙烷主要吸附在主孔道中,而对甲烷和乙烷组分,能量效应占主导地位,从而导致乙烷主要吸附在四面体孔内,甲烷则主要吸附在三角形孔窗外.在正丁烷-异丁烷体系中,能量效应起主导作用,从而使异丁烷主要吸附在四面体孔内,而正丁烷主要吸附在主孔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烷烃混合物 吸附 分离 Cu—BTC 吸附位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