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1篇文章
< 1 2 4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u-Mo/C催化油酸甲酯选择性加氢脱氧制备生物柴油 被引量:2
1
作者 于聪 于世涛 李露 《生物质化学工程》 CAS 2023年第2期48-54,共7页
使用四水合钼酸铵和三水合硝酸铜制备了Cu-Mo/C,并将其用作油酸甲酯选择性加氢脱氧反应的催化剂。利用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电子顺磁共振波谱(EPR)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并探讨了Cu-Mo/C催化油酸甲酯制备生物柴油的较佳... 使用四水合钼酸铵和三水合硝酸铜制备了Cu-Mo/C,并将其用作油酸甲酯选择性加氢脱氧反应的催化剂。利用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电子顺磁共振波谱(EPR)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并探讨了Cu-Mo/C催化油酸甲酯制备生物柴油的较佳工艺和Cu-Mo/C的催化性能。研究结果显示:Cu的加入促进了Mo/C催化剂的形成,催化剂中的Mo_(2) C组分和MoO_(2)组分共同作用,MoO_(2)组分中的氧空位可以优先吸附底物中的C=O键,随后Mo_(2) C组分对其进行加氢脱氧,避免了C=C键发生加氢反应,实现了高催化活性和不饱和烃选择性加氢脱氧的优异性能。在反应温度280℃,氢气压力2.5 MPa,反应时间3 h的条件下油酸甲酯转化率达到98.8%,不饱和烃选择性为40.2%。Cu-Mo_(10)/C催化活性与贵金属Pd和商业催化剂Mo/C相当,但不饱和烃选择性更高,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mo/C 选择性加氢脱氧 氧空位 不饱和烃
下载PDF
铜表面激光熔覆制备Ni-Cu-Mo覆层的显微组织及其摩擦磨损性能 被引量:4
2
作者 李艳苗 肖来荣 +8 位作者 翟鹏远 樊朋煜 张立群 刘雷 张永统 高大伟 赵小军 刘赛男 蔡圳阳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02-1513,共12页
为提高铜材料的耐磨性能,在铜基体上激光熔覆了纯Ni、Ni-20Cu、Ni-20Cu-10Mo及Ni-20Cu-15Mo(摩尔分数,%)四种覆层,分析了Ni-20Cu-10Mo覆层的显微组织,并研究了铜基体及覆层的摩擦磨损行为,考察了Ni、Cu、Mo元素含量对激光熔覆制备覆层... 为提高铜材料的耐磨性能,在铜基体上激光熔覆了纯Ni、Ni-20Cu、Ni-20Cu-10Mo及Ni-20Cu-15Mo(摩尔分数,%)四种覆层,分析了Ni-20Cu-10Mo覆层的显微组织,并研究了铜基体及覆层的摩擦磨损行为,考察了Ni、Cu、Mo元素含量对激光熔覆制备覆层的组织及其耐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覆层均以Ni基固溶体为主要物相,呈平面晶-胞状树枝晶-等轴晶的非平衡凝固形态;纯Ni、Ni-20Cu、Ni-20Cu-10Mo及Ni-20Cu-15Mo覆层的显微硬度分别为137.0HV、141.4HV、151.3HV、143.7HV,平均摩擦因数分别为0.64、0.54、0.16、0.42;相对于铜基体而言,四种覆层的显微硬度分别提升了22.65%、26.59%、35.45%和28.65%,平均摩擦因数分别提升了29.67%、40.66%、82.42%、53.85%;其中,Ni-20Cu-10Mo覆层的平均摩擦因数最低(0.16),是铜基体的17.58%,使铜基体的摩擦磨损机制由黏着磨损机制向磨粒磨损机制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 Ni-cu-mo覆层 显微组织 耐磨性 铜基体
下载PDF
Petrogenesis and Physicochemical Conditions of Fertile Porphyry in Non-arc Porphyry Mineralization:A Case from Habo Porphyry Cu-Mo Deposits,SW China 被引量:1
3
作者 ZHANG Aiping ZHENG Yuanchuan +4 位作者 SHEN Yang Qi Qunjia WANG Zixuan WU Changda WANG Lu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2期469-485,共17页
The Habo deposit is a typical porphyry Cu-Mo deposit in the Ailaoshan–Red River metallogenic belt.Ore minerals in the Habo deposit typically occur as veins in the monzonite porphyry.Zircon U-Pb dating suggests that t... The Habo deposit is a typical porphyry Cu-Mo deposit in the Ailaoshan–Red River metallogenic belt.Ore minerals in the Habo deposit typically occur as veins in the monzonite porphyry.Zircon U-Pb dating suggests that the monzonite porphyry formed at 35.07±0.38 Ma.The monzonite porphyry is characterized by high SiO_(2),Al_(2)O_(3),K_(2)O and Na_(2)O contents,with A/CNK ratios ranging from 0.97 to 1.02.All samples exhibit fractionated REE patterns,characterized by high(La/Yb)N ratios(9.4–13.6,average of 11.2).They show adakite-like geochemical features,high Sr concentrations(627–751 ppm,average of 700 ppm),low Y concentrations(15.13–16.86 ppm,average of 15.81 ppm)and high Sr/Y values(39.5–47.4,average of 44.3).These samples have high initial^(87)Sr/^(86)Sr ratios(0.7074–0.7076)and negativeεNd(t)values(-5.1 to-3.7),whereas the zirconεHf(t)values range from-2.2 to+0.4,suggesting that the monzonite porphyry was derived from the partial melting of a thickened juvenile lower crust.The oxygen fugacity,calculated on the basis of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he amphiboles,shows?NNO values ranging from+1.65 to+2.16(average of 1.94)and lg(fO_(2))ranging from-12.72 to-11.99(average of-12.25),indicating that the monzonite porphyry has high oxygen fugacity.Zircons have high Ce^(4+)/Ce^(3+)ratios(29.29–164.24,average of 84.92),with high?FMQ values ranging from+0.50 to+1.51(average of 0.87)and high lg(fO_(2))values ranging from-14.72 to-12.85(average of-14.07),which also indicates that the oxygen fugacity of the magma was high.The dissolved water content of the Habo monzonite porphyry is 9.5–11.5 wt%,according to the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zircon-saturation thermometry(692–794°C)and the mineral phases(amphibole,no plagioclase)in the deep magma chamber.Combined with previous studies,we propose that the high oxygen fugacity and high water content of magma played key roles in controlling the formation of the Habo and other Cu-Mo-Au deposits in the Ailaoshan–Red River metallogenic bel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gmatic oxidation state water content monzonite porphyry Habo porphyry cu-mo deposit Ailaoshan-Red River metallogenic belt
下载PDF
西藏驱龙巨型斑岩Cu-Mo矿床的富S、高氧化性含矿岩浆——来自岩浆成因硬石膏的证据 被引量:21
4
作者 肖波 秦克章 +4 位作者 李光明 李金祥 夏代祥 陈雷 赵俊兴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860-1868,共9页
西藏冈底斯成矿带上的驱龙巨型斑岩Cu-Mo矿床以发育大量的硬石膏为特征。详细的岩相学研究发现:驱龙矿床不仅发育热液脉状的硬石膏,含矿斑岩中还产出岩浆成因硬石膏,这在国内系首次报道。观察表明,在岩浆演化早期的花岗闪长岩、黑云母... 西藏冈底斯成矿带上的驱龙巨型斑岩Cu-Mo矿床以发育大量的硬石膏为特征。详细的岩相学研究发现:驱龙矿床不仅发育热液脉状的硬石膏,含矿斑岩中还产出岩浆成因硬石膏,这在国内系首次报道。观察表明,在岩浆演化早期的花岗闪长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中,岩浆硬石膏以矿物包体的形式产于斜长石、石英中;在主成矿期的二长花岗斑岩、花岗闪长斑岩中,岩浆硬石膏以矿物包体产于斜长石斑晶中,局部以斑晶形式产出,并伴有富S的磷灰石(SO3含量为0.11%~0.44%)、磁铁矿发育。后期热液活动也形成了大量的硬石膏±石英+硫化物脉,是矿区主要的矿化类型之一。电子探针分析结果显示,后期的热液硬石膏与岩浆硬石膏相比,在微量成分上明显富集Sr(分别为0.24%和0.03%),可能是由于在岩浆-热液演化过程中,Sr的不相容性或者/以及粘土化蚀变造成的。岩浆硬石膏以及与之共生的富S磷灰石的出现,明确指示驱龙矿床成矿岩浆具有富S、高氧逸度的特征;同时也为研究S在斑岩型矿床岩浆演化过程中的状态、行为,提供了很好的研究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浆硬石膏 磷灰石 富S岩浆 氧逸度 驱龙cu-mo矿床 冈底斯 西藏
下载PDF
兰坪盆地连城Cu-Mo多金属矿床流体包裹体和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张锦让 温汉捷 +1 位作者 秦朝建 王加昇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373-1386,共14页
兰坪盆地贱金属矿床是一套独特的受逆冲推覆构造系统控制的矿床类型,连城Cu-Mo多金属矿床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成矿过程包括早、中、晚三个阶段,分别以石英-辉钼矿、石英-多金属硫化物和石英-碳酸盐组合为标志。矿区不同阶段石英中广泛发... 兰坪盆地贱金属矿床是一套独特的受逆冲推覆构造系统控制的矿床类型,连城Cu-Mo多金属矿床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成矿过程包括早、中、晚三个阶段,分别以石英-辉钼矿、石英-多金属硫化物和石英-碳酸盐组合为标志。矿区不同阶段石英中广泛发育流体包裹体,可分为水溶液包裹体(A型)、纯CO2包裹体(C型)、CO2-H2O包裹体(B型)三类。早、中阶段主要发育B型和A型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在177~346℃,流体盐度介于1%~22%NaCleqv之间,密度介于0.67~1.04g/cm3;晚阶段主要发育A型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21~185℃,流体盐度介于1%~9%NaCleqv之间。发育在早、中阶段的B型和C型流体包裹体气相成分主要为CO2,含有少量的CH4。成矿压力为50~160MPa,成矿深度为5~5.9km。矿区不同阶段矿石氧同位素组成总体变化较小(5.5‰~8.6‰),氢同位素变化较大(-56‰~-109‰),碳同位素组成变化为-3.4‰~-8.1‰,表明成矿流体可能以岩浆源为主,并伴有大气降水的参与。综合对比研究认为,65Ma左右印度-亚洲大陆发生对接碰撞,由此诱发的岩浆热液作用可能导致了连城Cu-Mo多金属矿床形成。温度的降低和流体的不混溶是导致钼等成矿元素沉淀和富集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稳定同位素 连城cu-mo多金属矿床 逆冲推覆 兰坪盆地
下载PDF
巴尔喀什成矿带Cu-Mo-W矿床的辉钼矿Re-Os同位素年龄测定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9
6
作者 陈宣华 屈文俊 +9 位作者 韩淑琴 Eleonora Seitmuratova 施炜 杨农 陈正乐 叶宝莹 曾法刚 杜安道 蒋荣宝 王志宏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333-1348,共16页
巴尔喀什成矿带是世界著名的中亚成矿域斑岩型铜钼成矿带,产出许多斑岩型铜钼矿床和一些石英脉-云英岩型钨钼矿床。中亚成矿域可能是一个多核成矿系统,具有以走滑断裂为边界构成的断裂构造体系并受之控制。本文对巴尔喀什成矿带巴尔喀... 巴尔喀什成矿带是世界著名的中亚成矿域斑岩型铜钼成矿带,产出许多斑岩型铜钼矿床和一些石英脉-云英岩型钨钼矿床。中亚成矿域可能是一个多核成矿系统,具有以走滑断裂为边界构成的断裂构造体系并受之控制。本文对巴尔喀什成矿带巴尔喀什—阿克沙套地区11件辉钼矿样品进行了Re-Os同位素分析,得到博尔雷大型斑岩型铜(钼)矿床和东科翁腊德、扎涅特、阿克沙套石英脉-云英岩型钨钼矿床的辉钼矿模式年龄(平均值)分别为315.9Ma、298.0Ma、295.0Ma和289.3Ma;其中,东科温腊德、阿克沙套和扎涅特等3个矿床的Re-Os等时线年龄为297.9-+30..949Ma,MSWD值为0.97。辉钼矿Re-Os年龄说明巴尔喀什成矿带Cu-Mo-W成矿作用发生在315.9~289.3Ma期间,Cu-Mo-W矿床的形成可分为两期:一期为斑岩型铜钼矿床,约形成于315.9Ma;另一期为石英脉-云英岩型钨钼矿床,约形成于297.9Ma。根据辉钼矿模式年龄和等时线年龄,推测该地区花岗斑岩和伟晶岩的形成时代与相应的矿床基本同时,均为晚石炭世,属海西期构造岩浆活动的产物。通过与我国境内西、东准噶尔和东天山斑岩铜矿带的对比表明,巴尔喀什成矿带铜钼成矿作用的年龄介于东天山土屋—延东斑岩铜矿与西准噶尔包古图斑岩铜矿之间。分析表明,中亚成矿域大规模斑岩型铜钼成矿作用集中在晚石炭世,属海西晚期构造-岩浆活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OS同位素年龄 辉钼矿 成矿时代 cu-mo-W矿床 巴尔喀什成矿带 哈萨克斯坦
下载PDF
溅射沉积Cu-Mo薄膜的结构和性能 被引量:6
7
作者 郭中正 孙勇 +2 位作者 周铖 沈黎 殷国祥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422-1428,共7页
用磁控溅射法制备含钼2.19%-35.15%(摩尔分数)的Cu-Mo合金薄膜,运用能谱仪(EDX)、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显微硬度仪和电阻计对薄膜成分、结构和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Mo添加使Cu-Mo薄膜晶粒显... 用磁控溅射法制备含钼2.19%-35.15%(摩尔分数)的Cu-Mo合金薄膜,运用能谱仪(EDX)、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显微硬度仪和电阻计对薄膜成分、结构和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Mo添加使Cu-Mo薄膜晶粒显著细化,Cu-Mo膜呈纳米晶结构,存在Mo在Cu中的FCC Cu(Mo)非平衡亚稳过饱和固溶体;随Mo含量的增加,Mo固溶度逐渐增加,而薄膜微晶体尺寸则逐渐减小,Mo的最大固溶度为30.6%。与纯Cu膜对比表明,Cu-Mo膜的显微硬度和电阻率随Mo含量的上升而持续增加。经200、400和650℃热处理1 h后,Cu-Mo膜的显微硬度和电阻率均降低,降幅与热处理温度呈正相关;经650℃退火后,Cu-Mo膜基体相晶粒长大,并出现亚微米-微米级富Cu第二相。在Cu-Mo膜的XRD谱中观察到Mo(110)特征峰,Cu-Mo薄膜结构和性能形成及演变的主要原因是添加Mo引起的晶粒细化效应以及热处理中基体相晶粒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mo合金薄膜 纳米晶结构 热处理 显微硬度 电阻率
下载PDF
滇西北热林Cu-Mo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 被引量:5
8
作者 万多 王可勇 +4 位作者 李文昌 尹光侯 余海军 薛顺荣 韦烈民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3期54-63,共10页
热林Cu-Mo矿床为滇西北地区有代表性的燕山期斑岩型矿床。它产于似斑状二长花岗岩-二长花岗斑岩复式侵入体内,成矿作用经历了黄铁矿±黄铜矿-石英脉(Ⅰ)、黄铁矿-黄铜矿±辉钼矿-石英脉(Ⅱ)、辉钼矿±黄铜矿-石英脉(Ⅲ)及... 热林Cu-Mo矿床为滇西北地区有代表性的燕山期斑岩型矿床。它产于似斑状二长花岗岩-二长花岗斑岩复式侵入体内,成矿作用经历了黄铁矿±黄铜矿-石英脉(Ⅰ)、黄铁矿-黄铜矿±辉钼矿-石英脉(Ⅱ)、辉钼矿±黄铜矿-石英脉(Ⅲ)及黄铜矿-石英-方解石脉(Ⅳ)4个阶段。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及碳、氢、氧同位素综合研究表明:Ⅰ—Ⅲ成矿阶段石英中均发育含NaCl子矿物三相、气液两相、富气相及含CO2三相4种类型的原生流体包裹体,与含矿的二长花岗斑岩斑晶石英中发育的包裹体类型及组合特征相似,表明成矿流体为中高温、高盐度NaCl-CO2-H2O体系热液,且主要来源于容矿的燕山期岩浆侵入体;Ⅳ阶段主要发育气液两相原生流体包裹体,成矿流体为中低温、低盐度NaCl-H2O体系热液,为岩浆来源NaCl-CO2-H2O体系热液演化晚期与大气降水混合流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林cu-mo矿床 流体包裹体 成矿流体 地球化学 滇西北
下载PDF
西藏朱诺斑岩型Cu-Mo矿床成矿斑岩金红石成因及找矿指示意义 被引量:4
9
作者 戴婕 倪师军 +2 位作者 黄勇 丁俊 周义明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28-1239,共12页
西藏冈底斯成矿带南缘西段新发现的朱诺铜矿床是具有大型规模的斑岩铜钼矿床。金红石是斑岩铜矿床中最典型的副矿物之一,对其成分和结构特征的研究能反演成矿流体演化过程并确定斑岩铜矿的主矿体。在详细的野外地质观察的基础上,对钾化... 西藏冈底斯成矿带南缘西段新发现的朱诺铜矿床是具有大型规模的斑岩铜钼矿床。金红石是斑岩铜矿床中最典型的副矿物之一,对其成分和结构特征的研究能反演成矿流体演化过程并确定斑岩铜矿的主矿体。在详细的野外地质观察的基础上,对钾化带成矿斑岩(黑云花岗闪长岩)中金红石的研究表明:金红石主要与磁铁矿(Ⅰ类)、赤铁矿共生(Ⅲ类),常形成固溶体分离结构并分布在黑云母裂隙及附近;其次呈板状(长10~80μm,宽3~10μm)、颗粒状(粒径10~40μm)、不规则状独立分布在石英硫化物脉中(Ⅱ类)。Ⅰ类金红石是由钛磁铁矿在富S条件下反应形成的;Ⅲ类金红石由钛铁矿在富氧条件下反应形成的;Ⅱ类金红石是由含Ti的热液结晶沉淀而来的。成矿斑岩全岩中TiO_2的含量为0.66%,为金红石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物源。成矿斑岩金红石中的电子探针分析结果显示,其成分除含有约94%的TiO_2外,还含有V_2O_3,Nb_2O_5,FeO,WO_3,CaO,SiO_2,Al_2O_3,ZrO_2,几乎不含或很少含MgO和MgO。金红石中V_2O_3范围为0.20%~2.39%,平均为0.49%,Nb2O5的含量范围为0.20%~4.63%,平均1.25%,WO_3和FeO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92%和1.81%,且有约0.05%的ZrO_2异常。利用金红石找矿方法开展朱诺矿床外围找矿时,首先必须考虑金红石中V_2O_3的含量(>0.2%,Ⅱ类金红石>0.5%),在此基础上考虑Nb的含量(>0.2%,乙类金红石>2.6%),同时考虑W,Fe偏高,Zr异常的特点。对Ⅱ类金红石还需要额外考虑其粒径大于10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斑岩 金红石成因 找矿指示意义 斑岩型cu-mo矿床 西藏朱诺
下载PDF
冈底斯东段山南地区第三纪矽卡岩-斑岩Cu-Mo-W(Au)多金属矿床勘查模型及深部找矿意义 被引量:13
10
作者 李光明 秦克章 +3 位作者 陈雷 陈金标 范新 琚宜太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0-30,共11页
冈底斯东段南缘的山南地区分布有努日、明则、克鲁、冲木达和陈坝等中到大型Cu-Mo-W(±Au)矿床,与含矿矽卡岩有关的侵入岩形成于20~30Ma之间,为高钾钙碱性中酸性岩,形成于碰撞晚期构造背景。矿化赋存于下白垩统比马组的碳酸盐岩和... 冈底斯东段南缘的山南地区分布有努日、明则、克鲁、冲木达和陈坝等中到大型Cu-Mo-W(±Au)矿床,与含矿矽卡岩有关的侵入岩形成于20~30Ma之间,为高钾钙碱性中酸性岩,形成于碰撞晚期构造背景。矿化赋存于下白垩统比马组的碳酸盐岩和其它钙质岩石与岩体的外接触带内及斑岩体内,主要矿化类型为矽卡岩型、斑岩型和热液脉型,构成完整的斑岩-矽卡岩、脉状铜-钼-钨±金多金属成矿体系,矿化组合主要为Cu-W-Mo、Mo、Cu-Au和Cu矿化。外接触带的蚀变以矽卡岩化、角岩化为主,而内接触带上主要为岩体的绢云母化、硅化、绿泥石化等,内矽卡岩不发育。山南地区的矽卡岩型铜-钼-钨(金)矿床均赋存于浅部矽卡岩中,在明则矿区矽卡岩型矿化之下发现了斑岩型钼矿化的存在,暗示该区的矽卡岩型矿化可能与冈底斯中带相似,具有统一的斑岩型-矽卡岩型成矿系统,由此建立了该地区的成矿模式,指出了找矿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模型 矽卡岩 斑岩 cu-mo-W(±Au) 深部找矿潜力 冈底斯山南地区
下载PDF
MoS_2含量对Cu-MoS_2复合材料烧结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陈淑娴 凤仪 +3 位作者 李庶 解育娟 李京徽 王东里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10,共6页
采用粉末冶金法在保护气氛下制备Cu-MoS2复合材料,用X射线衍射(XRD)和光电子能谱分析(XPS)技术对烧结前、后的试样进行物相和成分分析。研究二硫化钼的含量对复合材料烧结过程和性能的影响。通过热力学分析对烧结过程中的反应进行了讨... 采用粉末冶金法在保护气氛下制备Cu-MoS2复合材料,用X射线衍射(XRD)和光电子能谱分析(XPS)技术对烧结前、后的试样进行物相和成分分析。研究二硫化钼的含量对复合材料烧结过程和性能的影响。通过热力学分析对烧结过程中的反应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在烧结过程中MoS2并未与H2反应,而只与基体铜发生两步反应,分别生成复杂的铜钼硫化合物、Cu的硫化物和单质Mo。且随着MoS2含量的增加,烧结产物有规律地发生变化,复合材料的抗弯强度大幅度减小,电阻率明显升高。热力学分析与XRD和XPS测试结果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moS2复合材料 烧结 X射线衍射(XRD) 光电子能谱(XPS)
下载PDF
磁控溅射Cu-Nb和Cu-Mo薄膜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国涛 孙勇 +2 位作者 郭中正 吴大平 朱雪婷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9-53,共5页
采用磁控溅射制备含1.16%~15.8%(原子分数)Nb的Cu-Nb及含2.2%~27.8%Mo的Cu-Mo合金薄膜,井采用EDX、XRD、SEM、显微硬度仪和电阻计对薄膜的成分、结构和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Nb和Mo的添加分别使Cu-Nb及Cu-Mo薄膜晶粒显著细化,Cu-Nb... 采用磁控溅射制备含1.16%~15.8%(原子分数)Nb的Cu-Nb及含2.2%~27.8%Mo的Cu-Mo合金薄膜,井采用EDX、XRD、SEM、显微硬度仪和电阻计对薄膜的成分、结构和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Nb和Mo的添加分别使Cu-Nb及Cu-Mo薄膜晶粒显著细化,Cu-Nb和Cu-Mo薄膜呈纳米晶结构,存在Nb在Cu中的fcc Cu(Nb)和Mo在Cu中的fcc Cu(Mo)非平衡亚稳过饱和固溶体,固溶度随Nb或Mo含量增加而上升。添加Nb和Mo显著提高Cu-Nb及Cu-Mo薄膜的显微硬度和电阻率,且随Nb或Mo含量增加而升高。经650℃热处理1h后,Cu-Nb和Cu-Mo薄膜显微硬度和电阻率均下降,且分析表明均发生基体相晶粒长大,并出现微米-亚微米级富Cu第二相,Cu-Nb及Cu-Mo薄膜结构和性能形成及演变的主要原因是添加的Nb、Mo引起的晶粒细化效应以及退火中基体相晶粒度的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Nb合金薄膜cu-mo合金薄膜纳米晶结构热处理显微硬度 电阻率
下载PDF
江西修水县莲花芯Cu-Mo-W矿床的辉钼矿Re-Os年龄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勇 潘家永 +5 位作者 马东升 刘国奇 韦新亚 张雷雷 马崇军 杨春鹏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67-880,共14页
通过对修水县莲花芯石英脉型Cu-Mo-W矿床的辉钼矿进行Re-Os同位素测年,获得的w(普Os)为0.0083×10^-9~0.1535×10^-9,加权的平均年龄为(157.7±2.8)Ma,计算得到辉钼矿Re-Os等时线年龄为(158.6±2.0)Ma(MSWD=0.6... 通过对修水县莲花芯石英脉型Cu-Mo-W矿床的辉钼矿进行Re-Os同位素测年,获得的w(普Os)为0.0083×10^-9~0.1535×10^-9,加权的平均年龄为(157.7±2.8)Ma,计算得到辉钼矿Re-Os等时线年龄为(158.6±2.0)Ma(MSWD=0.63),与加权平均年龄在误差范围内一致,可代表辉钼矿的形成年龄,成矿作用时代晚于赋矿围岩晋宁期黑云母花岗岩的成岩时代。对比区域成岩成矿作用时代,认为该矿床可能与燕山期花岗岩岩浆活动有关,是赣北大规模钨多金属成矿序列演化的产物之一,属于华南中生代第二次大规模成矿作用(165~135 Ma)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RE-OS定年 岩浆期后热液矿床 地质意义 莲花芯cu-mo-W矿床 修水县
下载PDF
吸铸法制备Zr-Al-Ni-Cu-Mo大块非晶合金 被引量:5
14
作者 陈伟荣 王英敏 +1 位作者 羌建兵 董闯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25-26,共2页
采用吸铸方法制备了 Zr6 0 Al9Ni1 5Cu1 5Mo1 五元合金 ,利用 X射线、光学显微镜和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了其结构和热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 ,该合金组织从宏观上看 ,几乎均由非晶相组成 ,其玻璃转变温度 Tg、晶化温度 Tx 值分别为 6 88和 ... 采用吸铸方法制备了 Zr6 0 Al9Ni1 5Cu1 5Mo1 五元合金 ,利用 X射线、光学显微镜和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了其结构和热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 ,该合金组织从宏观上看 ,几乎均由非晶相组成 ,其玻璃转变温度 Tg、晶化温度 Tx 值分别为 6 88和 773K,过冷液相区宽度 ΔTx 值为 85 K,表明了一个具有大的玻璃形成能力的五元非晶合金的形成 ,但与四元 Zr- Al- Ni- Cu合金系相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块非晶合金 玻璃形成能力 Zr-Al-Ni-cu-mo 吸铸 制备
下载PDF
Cu-Mo蠕铁热疲劳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忠 王金炜 +2 位作者 冯云鹏 杨雨 王建东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79-81,85,共4页
采用升降法计算350℃和500℃时Cu-Mo蠕铁的疲劳极限,绘制S-N曲线,分析350℃和500℃时Cu-Mo蠕铁疲劳性能的差异。使用扫描电镜分析热疲劳断口形貌,探讨Cu-Mo蠕铁的热疲劳失效机理。结果表明:当温度从350℃升至500℃时,Cu-Mo蠕铁的疲劳极... 采用升降法计算350℃和500℃时Cu-Mo蠕铁的疲劳极限,绘制S-N曲线,分析350℃和500℃时Cu-Mo蠕铁疲劳性能的差异。使用扫描电镜分析热疲劳断口形貌,探讨Cu-Mo蠕铁的热疲劳失效机理。结果表明:当温度从350℃升至500℃时,Cu-Mo蠕铁的疲劳极限从143.5 MPa降至127.5 MPa;当Cu-Mo蠕铁热疲劳失效出现时,疲劳裂纹主要从夹杂物与基体的界面萌生,疲劳裂纹主要沿石墨扩展,主要疲劳断裂方式是解理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mo蠕铁 热疲劳性能 疲劳失效机理
下载PDF
云南金平铜厂Cu-Mo矿床矽卡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超 戚学祥 +7 位作者 王善博 俞礽安 程银行 张国震 曾辉 李建国 李志丹 奥琮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28-941,共14页
云南金平铜厂Cu-Mo矿床位于滨太平洋与特提斯构造域结合部位哀牢山构造成矿带南端,该矿床主要由矽卡岩Cu-Mo矿体组成,其中Cu储量0.862×10^4t(品位1.24%),Mo储量1.706×10^4t(品位0.21%)。为查明矿区内与成矿关系密切的矽卡岩... 云南金平铜厂Cu-Mo矿床位于滨太平洋与特提斯构造域结合部位哀牢山构造成矿带南端,该矿床主要由矽卡岩Cu-Mo矿体组成,其中Cu储量0.862×10^4t(品位1.24%),Mo储量1.706×10^4t(品位0.21%)。为查明矿区内与成矿关系密切的矽卡岩成因及其与围岩的关系,分析其不同元素的性质及分布规律,揭示矽卡岩矿床成岩、成矿地质过程,本文通过采集铜厂Cu-Mo矿区矽卡岩及矽卡岩化正长斑岩和大理岩样品进行主微量、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研究其特征。研究表明:Si、Fe、Ca、Ti、Al、Mg、Mn等主量元素在矽卡岩、正长斑岩之间曾发生明显置换交代地质作用;三种岩性都具有富集LREE元素,亏损HREE元素,发育较弱Eu负异常,Ce异常不明显,REE配分模式相似的稀土元素特征,说明矽卡岩、正长斑岩和大理岩有一定的成因联系。结合三者REE配分模式、Eu弱负异常及Ce异常不明显等地球化学特征,推测矿区矽卡岩形成于低温弱氧化环境,由来自深部热液流体与围岩接触交代形成,成岩流体主要来源于深部岩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岩石成因 cu-mo矿床 矽卡岩 Eu、Ce异常 铜厂 云南
下载PDF
电镀Cu-Mo-Ni合金的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远会 万明攀 +2 位作者 黄碧芳 张晓燕 郭忠诚 《电镀与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6-18,共3页
利用常温下的Cu-H2O、Mo-H2O和Ni-H2O的E-pH图,分析电镀Cu-Mo-Ni合金材料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Cu、Ni可以在热力学稳定区域发生共沉积。Mo在含MoO2-4或Cu2+、MoO2-4水溶液中不能析出。但在Ni 2+诱导下,Mo能以Ni-Mo合金形式... 利用常温下的Cu-H2O、Mo-H2O和Ni-H2O的E-pH图,分析电镀Cu-Mo-Ni合金材料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Cu、Ni可以在热力学稳定区域发生共沉积。Mo在含MoO2-4或Cu2+、MoO2-4水溶液中不能析出。但在Ni 2+诱导下,Mo能以Ni-Mo合金形式析出。因此,电镀法制备Cu-Mo-Ni合金是可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镀 cu-mo-Ni合金 E-pH图 可行性
下载PDF
烧结温度对Cu-MoS_2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庶 凤仪 +2 位作者 林森 张学斌 王娟 《金属功能材料》 CAS 2008年第1期24-26,31,共4页
在保护气氛下采用不同的温度烧结Cu-MoS2复合材料,对所制备的材料进行成分分析,并测量了抗弯强度,硬度,电阻率等性能。结果表明:在烧结过程中Cu和MoS2发生了反应,产物为Cu1.83Mo3S4;随烧结温度的升高,材料的抗弯强度及硬度都有了显著提... 在保护气氛下采用不同的温度烧结Cu-MoS2复合材料,对所制备的材料进行成分分析,并测量了抗弯强度,硬度,电阻率等性能。结果表明:在烧结过程中Cu和MoS2发生了反应,产物为Cu1.83Mo3S4;随烧结温度的升高,材料的抗弯强度及硬度都有了显著提高,电阻率在烧结温度为750℃时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结温度 cu-moS2 复合材料 抗弯强度 电阻率
下载PDF
硫、铅同位素对江西紫云山岩体及其周边W-Cu-Mo-U多金属矿床成矿作用制约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勇 潘家永 +5 位作者 周强强 刘颖 马崇军 胡聪聪 钟福军 周文婷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10-526,共17页
为探讨研究区大规模成矿流体演化特征,对紫云山岩体及其周边的W-Cu、Mo-Cu、Mo、U多金属矿床的硫、铅同位素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区的多金属矿硫化物的δ34SCDT为1.2‰~21.1‰,分属1.0‰~3.0‰和21.1‰两个区间附近,分别对应W-Cu-M... 为探讨研究区大规模成矿流体演化特征,对紫云山岩体及其周边的W-Cu、Mo-Cu、Mo、U多金属矿床的硫、铅同位素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区的多金属矿硫化物的δ34SCDT为1.2‰~21.1‰,分属1.0‰~3.0‰和21.1‰两个区间附近,分别对应W-Cu-Mo矿化和U矿化,推测研究区的W-Cu-Mo成矿流体中硫以幔源为主,而铀成矿流体则可能是有围岩硫的加入。研究区的W-Cu-Mo多金属矿床的硫化物矿石铅同位素组成:^(208)Pb/^(204)Pb=38.541~38.742,平均38.705;^(207)Pb/^(204)Pb=15.617~15.710,平均15.654;^(206)Pb/^(204)Pb=18.240~18.433,平均18.299。黑钨矿的铅同位素组成:^(208)Pb/^(204)Pb=38.649~39.595,平均39.122;^(207)Pb/^(204)Pb=15.542~15.828,平均15.685;^(206)Pb/^(204)Pb=20.842~21.319,平均21.081。石英的铅同位素组成:^(208)Pb/^(204)Pb=37.683;^(207)Pb/^(204)Pb=15.602;^(206)Pb/^(204)Pb=20.442。紫云山花岗岩铅同位素组成:^(208)Pb/^(204)Pb=38.583~39.182,平均38.943;^(207)Pb/^(204)Pb=15.635~15.683,平均15.657;^(206)Pb/^(204)Pb=18.714~19.276,平均18.937。综合全方位对比法、三参数法和模式图解法,认为研究区成矿物质具有岩浆和地层混合铅的特征,也有部分幔源铅的加入。研究矿区发生的过大规模的双源成矿流体作用以及流体的多阶段演化,导致W-Cu-Mo-U成矿元素共生分异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同位素 W-cu-mo-U成矿作用 物质来源 紫云山岩体 江西省
下载PDF
不同基体组织的Cu-Mo-Ni合金球铁热疲劳性能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远睿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84-87,95,共5页
将同炉熔制并同时浇铸的 ,名义成分为 0 .8%Cu - 0 .4 %Mo - 0 .7%Ni的合金球铁楔形试块粗加工后将其基体热处理成下贝氏体、奥 -贝组织、细片状珠光体和粒状珠光体 4种不同组织后 ,再精加工成2 0mm× 2 0mm等直圆柱试样。对样品... 将同炉熔制并同时浇铸的 ,名义成分为 0 .8%Cu - 0 .4 %Mo - 0 .7%Ni的合金球铁楔形试块粗加工后将其基体热处理成下贝氏体、奥 -贝组织、细片状珠光体和粒状珠光体 4种不同组织后 ,再精加工成2 0mm× 2 0mm等直圆柱试样。对样品进行了 (6 0 0± 10 )℃ (盐浴 )~ (70± 30 )℃ (油 )和 6 5 0± 10℃(盐浴 )~ (2 5± 5 )℃ (水 )的 2种热循环试验 ,得到了一致的结果 :该合金球铁的基体组织不同 ,其热疲劳性能有很大的差异。此项性能由好到差依次为 :下贝氏体基体→调质 (粒状珠光体 )基体→正火 (片状珠光体 )基体→奥 -贝基体。笔者结合不同基体组织的强度和Ac1点以下的温度范围内组织的热力学稳定性等因素对热疲劳性能的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体组织 cu-mo-Ni合金 铜-钼-镍合金 热疲劳 热循环试验 球黑铸铁 发动机 活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