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4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uCl-CeO_(2)复合型CO消除剂的制备及其性能
1
作者 虞勇 张雷林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86-194,共9页
为避免煤矿井下CO中毒事故的发生,根据吸附催化原理,以稀土氧化物二氧化铈(CeO_(2))为催化剂载体,氯化亚铜(CuCl)为吸附剂,通过热分散法将氯化亚铜负载在二氧化铈表面,制备一种兼具吸附和催化性能的复合型CO消除剂CuCl-CeO_(2)。利用锥... 为避免煤矿井下CO中毒事故的发生,根据吸附催化原理,以稀土氧化物二氧化铈(CeO_(2))为催化剂载体,氯化亚铜(CuCl)为吸附剂,通过热分散法将氯化亚铜负载在二氧化铈表面,制备一种兼具吸附和催化性能的复合型CO消除剂CuCl-CeO_(2)。利用锥形量热仪分析CuCl、CeO_(2)和CuCl-CeO_(2)的CO消除性能,并通过20 L爆炸球-气相色谱联用系统,研究CuCl-CeO_(2)对瓦斯爆炸峰值压力及其产生的CO消除效果。结果表明:CuCl-CeO_(2)复合型消除剂能在整个升温过程中有效降低CO的释放率,其消除性能比单一CuCl或CeO_(2)的消除性能更佳,且当CuCl的质量分数为50%时,CuCl-CeO_(2)的CO消除率最高,达88.0%。随着CuCl-CeO_(2)质量浓度的增加,瓦斯爆炸峰值压力逐渐降低,达到爆炸峰值压力的时刻显著延迟,CO释放量也不断减少。当加入CuCl-CeO_(2)的质量浓度为1.00 g/L时,抑爆和CO消除效果最佳;瓦斯爆炸峰值压力由0.508 MPa降至0.387 MPa,达到爆炸峰值压力时间由237.6 ms延迟至483.2 ms,CO体积分数由0.8797%降至0.1089%,有效地降低了瓦斯爆炸峰值压力和CO释放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亚铜(cucl)-二氧化铈(CeO_(2)) 复合型CO消除剂 消除性能 爆炸峰值压力 CO释放量
下载PDF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CuCl 2改性生物质焦汞吸附机理研究
2
作者 马子然 王红妍 +4 位作者 赵春林 周佳丽 彭胜攀 马静 吴建飞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40-1646,共7页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采用Materials Studio软件建立稻壳焦和CuCl 2改性稻壳焦模型,对汞吸附前后模型进行计算分析,旨在从微观角度分析稻壳焦脱汞机理。结果表明:在吸附过程中,Hg原子上的电子会转移到稻壳焦表面,从而在二者之间形成范德华...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采用Materials Studio软件建立稻壳焦和CuCl 2改性稻壳焦模型,对汞吸附前后模型进行计算分析,旨在从微观角度分析稻壳焦脱汞机理。结果表明:在吸附过程中,Hg原子上的电子会转移到稻壳焦表面,从而在二者之间形成范德华力,将Hg原子束缚在稻壳焦表面,形成汞的物理吸附;而CuCl 2改性稻壳焦在吸附汞时,表面CuCl 2分子中的Cu—Cl键会发生断裂,断裂后Cu和Cl会与Hg原子结合,形成汞的化学吸附,使得CuCl 2改性稻壳焦的脱汞效率远高于原始稻壳焦,明确了CuCl 2改性稻壳焦脱汞机理,对生物质焦吸附剂脱汞的工业应用具有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壳焦 吸附汞 密度泛函理论 cucl 2
下载PDF
葡萄糖还原法制备CuCl/NaY吸附剂及其CO吸附和CO/H_2分离性能 被引量:4
3
作者 孙思 吴永永 +2 位作者 罗仕忠 储伟 倪宏志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794-1798,共5页
以NaY分子筛为载体,CuCl2为铜源,加入还原剂葡萄糖,在温和条件下制备了CuCl/NaY吸附剂,通过变压吸附考察了其对CO的吸附性能及对CO/H2的分离性能.利用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及程序升温还原谱(TPR)技术对吸附剂进行了表征... 以NaY分子筛为载体,CuCl2为铜源,加入还原剂葡萄糖,在温和条件下制备了CuCl/NaY吸附剂,通过变压吸附考察了其对CO的吸附性能及对CO/H2的分离性能.利用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及程序升温还原谱(TPR)技术对吸附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采用葡萄糖还原法制备CuCl/NaY吸附剂的条件温和,吸附剂表面的亚铜含量高,对CO的吸附及CO/H2的分离性能优越且稳定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cl/NaY 葡萄糖 变压吸附 一氧化碳
下载PDF
冷冻对CuCl_2溶液水团簇结构及CuCl_2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阎波 赵林 +1 位作者 王文华 谭欣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00-508,共9页
为了考察CuCl_2溶液经冷冻作用后分子结构的改变及其生物功能,测定了其冷冻前后电导率和^(17)O-NMR化学位移和半峰宽的变化及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并进一步利用荧光光谱、紫外光谱、傅立叶红外光谱和圆二色光谱研究了与冷冻前后的CuCl_2作... 为了考察CuCl_2溶液经冷冻作用后分子结构的改变及其生物功能,测定了其冷冻前后电导率和^(17)O-NMR化学位移和半峰宽的变化及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并进一步利用荧光光谱、紫外光谱、傅立叶红外光谱和圆二色光谱研究了与冷冻前后的CuCl_2作用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构象变化。研究表明,CuCl_2溶液经冷冻处理后水团簇变小,这一过程可保持8 h左右。光谱实验结果表明冷冻处理后的CuCl_2与BSA的相互作用趋弱,对BSA的增色效应降低,配位诱导作用减小,对α-螺旋结构的氢键破坏作用减弱。红外曲线拟合结果显示与冷冻前后的CuCl_2作用后,BSA的α-螺旋结构由45.9%分别下降到31.8%和33.0%,β-折叠结构由21.1%分别增大到29.1%和26.5%,无规结构则都有所增多。CD谱结果与其一致。用冷冻处理水溶解BSA后与CuCl_2反应,同样具有使CuCl_2与BSA相互作用趋弱的效果,表明冷冻对CuCl_2与BSA相互作用变弱的效应是由于水的分子团簇结构变化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冻 cucl2 团簇结构 牛血清白蛋白 构象
下载PDF
交替呼吸途径对CuCl_2胁迫下菜豆叶片光系统Ⅱ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5
作者 谢佳佳 芦丽娜 +3 位作者 石岱龙 王庆文 贾凌云 冯汉青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5-80,共6页
以"农普"12号菜豆幼苗为材料,采用1 mmol·L^(-1)的水杨基氧肟酸(SHAM)抑制交替呼吸途径活性,探讨了在Cu Cl_2胁迫下交替呼吸途径对菜豆幼苗叶片光系统Ⅱ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随着Cu Cl_2胁迫浓度的增加,菜豆幼苗叶片潜... 以"农普"12号菜豆幼苗为材料,采用1 mmol·L^(-1)的水杨基氧肟酸(SHAM)抑制交替呼吸途径活性,探讨了在Cu Cl_2胁迫下交替呼吸途径对菜豆幼苗叶片光系统Ⅱ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随着Cu Cl_2胁迫浓度的增加,菜豆幼苗叶片潜在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光适应下叶片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PSⅡ的实际光化学效率Y(Ⅱ)以及光化学猝灭系数q P、叶绿素含量均呈下降趋势,而非光学猝灭系数NPQ和交替呼吸途径的容量水平则呈上升趋势。较之在Cu Cl_2处理下的菜豆幼苗,用交替呼吸途径抑制剂预处理后的菜豆再置于Cu Cl_2的胁迫下,则会导致F_v/F_m、F_v'/F_m'、Y(Ⅱ)、q P以及叶绿素含量的进一步下降和NPQ的进一步上升。上述观察表明,在Cu Cl_2胁迫下交替呼吸途径可以缓解PSⅡ光化学效率的下降、维持PSⅡ反应中心的开放程度、减少天线色素的热耗散以及缓解叶绿素含量的降低,从而保护菜豆叶片光系统Ⅱ免受Cu Cl_2胁迫的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替呼吸途径 cucl2胁迫 菜豆 叶绿素荧光参数
下载PDF
CuCl_2负载量对CuCl_2-La(NO_3)_3/AC吸附分离乙烯/乙烷中乙烯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张广林 赵新强 王延吉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7-30,42,共5页
考察了不同CuCl2负载量的CuCl2-La(NO3)3/AC吸附剂对乙烯/乙烷混合气中乙烯的吸附分离效果。吸附剂的XRD表征表明,经过焙烧,负载在活性炭上的CuCl2转化为CuCl,从而具有了较好的吸附乙烯性能。随着CuCl2负载量的增加,由于生成的CuCl逐渐... 考察了不同CuCl2负载量的CuCl2-La(NO3)3/AC吸附剂对乙烯/乙烷混合气中乙烯的吸附分离效果。吸附剂的XRD表征表明,经过焙烧,负载在活性炭上的CuCl2转化为CuCl,从而具有了较好的吸附乙烯性能。随着CuCl2负载量的增加,由于生成的CuCl逐渐堵塞了活性炭孔道,导致了吸附剂比表面积逐渐降低,物理吸附量减少。而随着负载量的增加,Cu(Ⅰ)对乙烯的选择性络合吸附量变大,化学吸附逐渐占据优势,促进了乙烯吸附量的逐渐增加,导致了分离因数的大幅提高,当吸附剂中w(CuCl2)为25%时,乙烯吸附量为1.580mmol/g,分离因数为5.28,均为最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cl2-La(NO3)3AC吸附剂 cucl2负载量 乙烯 乙烷混合物 吸附 分离
下载PDF
CuCl2处理对木榫焊接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朱旭东 张吉荣 +3 位作者 吴勇 丁青锋 伊松林 高颖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64-269,共6页
选取国产落叶松作为木榫旋转焊接基材,采用CuCl_2浸渍桦木木榫,分析浸渍处理对焊接性能。结果表明,1)CuCl_2处理组试件和未处理组试件平均抗拉拔力分别为4 988N和4 027N,说明浸渍木榫能够有效提高焊接试件抗拉拔力;2)对木质素等熔融物... 选取国产落叶松作为木榫旋转焊接基材,采用CuCl_2浸渍桦木木榫,分析浸渍处理对焊接性能。结果表明,1)CuCl_2处理组试件和未处理组试件平均抗拉拔力分别为4 988N和4 027N,说明浸渍木榫能够有效提高焊接试件抗拉拔力;2)对木质素等熔融物质在焊接界面的分布情况进行观测分析,发现在CuCl_2处理试件界面分布较均匀,而在未处理试件界面有熔融物质缺失和富积区域;3)采用FTIR对未处理木榫与界面、CuCl_2处理木榫与界面的对比分析,发现木质素、半纤维素等在焊接过程中均发生了热解,CuCl_2处理试件的木质素芳香环发生了少量热解,而未处理试件木质素侧链发生热解后,芳香环相对比较稳定并通过-CH_2-发生了单元间缩合;4)CuCl_2处理和焊接过程均能提升相对结晶度,未处理木榫相对结晶度为19.2%,CuCl_2处理木榫、未处理界面和CuCl_2处理界面的相对结晶度分别高于未处理木榫12.5%、75%和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cl2处理 旋转焊接 抗拉拔力 焊接机理
下载PDF
采用CuCl_2-La(NO_3)_3/AC吸附剂从乙烯-乙烷混合气中分离乙烯的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赵新强 朱英刚 +1 位作者 白跃华 王延吉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96-102,共7页
通过活性炭(AC)载体和铜母体的选择以及载体的表面改性和助剂的引入,制备出对乙烯具有较好选择性吸附的CuCl2-La(NO3)3/AC吸附剂。考察了不同温度、压力条件下该吸附剂对乙烯-乙烷混合气中乙烯的吸附量和乙烯/乙烷分离因数。结果表明,... 通过活性炭(AC)载体和铜母体的选择以及载体的表面改性和助剂的引入,制备出对乙烯具有较好选择性吸附的CuCl2-La(NO3)3/AC吸附剂。考察了不同温度、压力条件下该吸附剂对乙烯-乙烷混合气中乙烯的吸附量和乙烯/乙烷分离因数。结果表明,该吸附剂经再生后性能得到改善,在总压0.45MPa、吸附温度40℃的条件下,乙烯吸附量为1.499mmol/g,分离因数为3.74。经5次使用,该吸附剂性能保持稳定。测定了纯乙烯和乙烯乙烷混合气中乙烯在该吸附剂上的吸附等温线,并得到了拟合的Langmuir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 吸附剂 cucl2 表面改性 助剂
下载PDF
一种具有高CO吸附容量和高CO/N_2及CO/CO_2分离选择性的CuCl@β吸附剂(英文) 被引量:11
9
作者 黄艳 岳盈溢 +4 位作者 何靓 陶鹰 彭俊洁 肖静 李忠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3556-3562,共7页
研制了一种新型的CuCl@β分子筛吸附剂材料,它不仅对CO有着高吸附容量,而且对CO/N2和CO/CO2的二元混合气有着高吸附选择性。利用自发单层分散的原理制备了一系列的CuCl@β分子筛材料,分别应用氮气吸附以及XRD进行表征。CO在CuCl@β分子... 研制了一种新型的CuCl@β分子筛吸附剂材料,它不仅对CO有着高吸附容量,而且对CO/N2和CO/CO2的二元混合气有着高吸附选择性。利用自发单层分散的原理制备了一系列的CuCl@β分子筛材料,分别应用氮气吸附以及XRD进行表征。CO在CuCl@β分子筛上吸附等温线和动态透过曲线分别通过静态吸附和固定床实验获得。依据IAST理论模型计算了CuCl@β分子筛对CO/N2二元混合物和CO/CO2二元混合物的吸附选择性。研究结果表明:(1)氯化亚铜的负载增强了一氧化碳在CuCl@β分子筛上的吸附容量,其最佳负载量为0.4g·g^-1。(2)CuCl@β分子筛吸附剂在增强CO的吸附量的同时,还降低了对二氧化碳和氮气的吸附。由于Cu+-COπ位络合键的存在,提高了CuCl@β分子筛对二元混合物CO/N2和CO/CO2的吸附选择性。(3)在低压下(0~10kPa)下0.4CuCl@β分子筛对CO/N2和CO/CO2的吸附选择性分别高达1600~5200和120~370,远大于原始的β分子筛。CuCl@β分子筛对CO有着超高吸附容量以及吸附选择性,将会是一种很有潜力的CO分离提纯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cl@β分子筛 CO吸附 吸附剂 选择性
下载PDF
CuCl_2/粘土-SA_(01)催化苯苄基化合成二苯甲烷 被引量:6
10
作者 乌云 萨嘎拉 +1 位作者 张宇 照日格图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22-526,共5页
CuCl2/粘土-SA01作为一种新型便宜和有效的环境友好固体催化剂,催化苯与苄基氯的傅-克烷基化反应合成二苯甲烷,较系统地考察了CuCl2负载量、苯/苄基氯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该傅-克烷基化反应的影响,并与催化剂的表... CuCl2/粘土-SA01作为一种新型便宜和有效的环境友好固体催化剂,催化苯与苄基氯的傅-克烷基化反应合成二苯甲烷,较系统地考察了CuCl2负载量、苯/苄基氯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该傅-克烷基化反应的影响,并与催化剂的表面性质关联.实验结果表明,CuCl2/粘土-SA01催化剂对苯苄基化合成二苯甲烷表具有优良的催化活性,在n(C6H6)/n(C6H5CH2Cl)=11∶1(摩尔比),m(C6H6)/m(催化剂)=22∶1(质量比),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2 h的反应条件下,二苯甲烷的产率为87%.催化剂能回收,重复使用五次也没有明显地失去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友好有机合成 cucl2/粘土-SA01 傅-克烷基化反应 二苯甲烷
下载PDF
^(17)O-NMR与拉曼光谱法研究CuCl_2和CuSO_4对水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阎波 赵林 +1 位作者 王文华 谭欣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32-436,共5页
利用17O-NMR化学位移、半峰宽和核磁共振系数(B')与水团簇结构和水分子缔合的关系,分析了CuCl2和CuSO4对水结构的影响.同时比较了纯水和不同浓度CuCl2和CuSO4溶液的羟基伸缩振动拉曼光谱.研究表明,CuCl2和CuSO4均具有促进水分子缔合... 利用17O-NMR化学位移、半峰宽和核磁共振系数(B')与水团簇结构和水分子缔合的关系,分析了CuCl2和CuSO4对水结构的影响.同时比较了纯水和不同浓度CuCl2和CuSO4溶液的羟基伸缩振动拉曼光谱.研究表明,CuCl2和CuSO4均具有促进水分子缔合,使水团簇加大的作用,且CuSO4对水的缔合作用大于CuCl2,Cl-对水缔合的破坏作用大于SO42-·Cu2+作为顺磁离子,在核磁共振弛豫过程中,对缩短水中质子的自旋-晶格弛豫时间,使谱线变宽作用明显.拉曼光谱主要反映阴离子对水结构的影响,而17O-NMR方法能够全面反映阴、阳离子和化合物对水缔合程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cl2 CUSO4 ^17O-核磁共振 拉曼光谱 水结构
下载PDF
浓度及冷冻-解冻处理对CuCl_2水溶液中Cu^(2+)区域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文华 赵林 +3 位作者 阎波 谭欣 贺博 潘志云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65-269,共5页
应用扩展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EXAFS)光谱研究了CuCl2水溶液中Cu2+的区域环境结构,通过测定CuCl2水溶液在不同浓度条件下及冷冻-解冻(FT)处理前后CuK边EXAFS吸收谱,研究了浓度及冷冻-解冻处理对Cu2+第一配位层结构的影响.EXAFS实验结果表... 应用扩展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EXAFS)光谱研究了CuCl2水溶液中Cu2+的区域环境结构,通过测定CuCl2水溶液在不同浓度条件下及冷冻-解冻(FT)处理前后CuK边EXAFS吸收谱,研究了浓度及冷冻-解冻处理对Cu2+第一配位层结构的影响.EXAFS实验结果表明,CuCl2水溶液中Cu2+第一配位层距离中心原子Cu最近邻原子为O原子,配位数介于3.0-4.3之间,Cu—O键长在0.192-0.198nm之间,这种结构与Cu2+的Jahn-Teller效应有关.不同浓度的CuCl2水溶液中Cu2+的区域环境结构有很大不同,随着CuCl2水溶液浓度的升高,Cu2+第一配位层配位数减小,Cu—O键伸长.结构参数拟合结果证实冷冻-解冻处理对Cu2+的区域环境结构有影响,CuCl2溶液经冷冻-解冻处理后,Cu2+第一配位层配位数变大,热无序度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AFS cucl2水溶液 水合离子结构 配位数 浓度 冷冻-解冻处理
下载PDF
CuCl2-H2O体系和FeCl3-H2O体系络合物拉曼光谱研究与溶液拉曼定量分析探索 被引量:6
13
作者 杨丹 徐文艺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742-2746,共5页
详细研究了CuCl2-H2O体系和FeCl3-H2O体系络合物拉曼峰。对于CuCl2-H2O体系,认为286cm-1峰可能是[CuCl4]2-和[CuCl6]4-等Cu2+和Cl-形成的各种形式络合物的特征峰叠加的结果,412 cm-1峰可能是以[Cu(H2O)4]2+和[Cu(H2O)6]2+为主的Cu2+的... 详细研究了CuCl2-H2O体系和FeCl3-H2O体系络合物拉曼峰。对于CuCl2-H2O体系,认为286cm-1峰可能是[CuCl4]2-和[CuCl6]4-等Cu2+和Cl-形成的各种形式络合物的特征峰叠加的结果,412 cm-1峰可能是以[Cu(H2O)4]2+和[Cu(H2O)6]2+为主的Cu2+的水合物的特征峰叠加在一起形成的;通过对特征峰参数的分析得到了286和412 cm-1特征峰的强度与3 400 cm-1左右水的O—H伸缩振动最强峰强度之比(I1/I3 400和I2/I3 400)以及这两个特征峰的积分面积(A1和A2)和浓度的定量关系曲线,从络合物角度实现了对CuCl2溶液的定量分析。对于FeCl3-H2O体系认为173和331 cm-1两个特征峰可能都是归属于FeCl3在水溶液中最常见的络合形式—[FeCl4]-,173 cm-1峰形很宽可能是由于Fe3+和Cl-形成的其他各种形式络合物,如[FeCl]2+,[FeCl2]+等的特征峰叠加的结果,331 cm-1之后的弱宽峰可能是以[Fe(H2O)4]3+,[Fe(H2O)6]3+为主的Fe3+的水合物的特征峰叠加在一起而形成的;通过对特征峰参数的分析得到了331 cm-1特征峰的积分面积A2以及173和331 cm-1特征峰的积分面积A1和A2之比与浓度的定量关系曲线,从络合物角度实现了对FeCl3溶液的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cl2-H2O体系 FeCl3-H2O体系 络合物 拉曼光谱 定量
下载PDF
焙烧温度对CuCl_2-La(NO_3)_3/AC吸附分离乙烯乙烷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广林 赵新强 王延吉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4-36,共3页
考察了焙烧温度对CuCl2-LaNO33/AC吸附分离乙烯/乙烷性能的影响.使用XRD、XPS表征表明,负载的CuCl2经250℃焙烧后被还原成对乙烯具有选择吸附性的CuCl,但是未能很好地分散,而是团聚在活性炭上.350℃焙烧后,CuCl衍射峰消失,说明高温有助... 考察了焙烧温度对CuCl2-LaNO33/AC吸附分离乙烯/乙烷性能的影响.使用XRD、XPS表征表明,负载的CuCl2经250℃焙烧后被还原成对乙烯具有选择吸附性的CuCl,但是未能很好地分散,而是团聚在活性炭上.350℃焙烧后,CuCl衍射峰消失,说明高温有助于CuCl在活性炭表面的分散,此时Cu(I)分散度大,利用率高,乙烯的吸附量和分离因数均较大,因此,350℃是适宜的焙烧温度.450℃焙烧后,大量CuCl被活性炭还原为金属Cu,由于金属Cu不具有乙烯选择吸附性,因此吸附性能变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cl2-La(NO3)3/AC乙烯 乙烷 吸附 焙烧温度
下载PDF
用正电子研究CuCl_2在NaY上的扩散 被引量:3
15
作者 朱俊 王少阶 罗锡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2159-2162,共4页
用正电子湮没谱学研究了机械混合 Cu Cl2 与 Na Y中 Cu Cl2 在 Na Y沸石中的扩散 .分别测量了不同质量比的 Cu Cl2 -Na Y( 0~ 0 .0 3)沸石分子筛经 1 4 0℃烘烤 1 h;Cu Cl2 -Na Y( 0~ 0 .0 5 )经 4 5 0℃烘烤 4 h;Cu Cl2 -Na Y( 0 .0 ... 用正电子湮没谱学研究了机械混合 Cu Cl2 与 Na Y中 Cu Cl2 在 Na Y沸石中的扩散 .分别测量了不同质量比的 Cu Cl2 -Na Y( 0~ 0 .0 3)沸石分子筛经 1 4 0℃烘烤 1 h;Cu Cl2 -Na Y( 0~ 0 .0 5 )经 4 5 0℃烘烤 4 h;Cu Cl2 -Na Y( 0 .0 1 )经不同温度烘烤 1 h以及经 30 0℃下烘烤烘不同时间后的正电子寿命谱 .所有谱中都出现了 5(或 4 )个寿命分量 ,其第 3,4 ,5寿命分量分别与 β笼、超笼及沸石微粒界面空间的大小和数量相关 .实验表明 ,正电子湮没谱学可敏感地探测出少量 Cu Cl2 在 Na Y沸石中的扩散变化 .而对于只含少量氯化铜 ( 0 .0 1 )的情况 ,虽经高温长时间烘烤 ,但仍有相当数量的氯化铜存在于 Na Y外表面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cl2 NAY 扩散 正电子湮没谱学 氯化铜 沸石
下载PDF
CuCl_2-NaCl溶液中铜氯络合物浓度的线性扫描伏安法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艳清 李和平 +2 位作者 刘庆友 徐丽萍 张磊 《冶金分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6,共6页
在常压和室温下,对添加与不添加NaCl的CuCl2溶液进行了线性扫描伏安法研究,得到了在0~-0.8 V(相对开路电势)电势区间的伏安曲线。对比两种溶液在扫描速率为5mV/s时的曲线,发现添加NaCl后Cu2+与Cl-形成了参与电化学反应的络合物[CuCl3]-... 在常压和室温下,对添加与不添加NaCl的CuCl2溶液进行了线性扫描伏安法研究,得到了在0~-0.8 V(相对开路电势)电势区间的伏安曲线。对比两种溶液在扫描速率为5mV/s时的曲线,发现添加NaCl后Cu2+与Cl-形成了参与电化学反应的络合物[CuCl3]-,且伏安曲线发生了以下变化:第1个峰的峰电位变正,第2个峰的峰电流大大降低,两个峰的峰电位差变大。以不同的扫描速率进行电势扫描,体系所表现的可逆性也不一样。扫描速率大于10 mV/s时体系不可逆,扫描速率在1~10 mV/s的范围时第一步电极反应的可逆性良好。当体系处于可逆区时,根据峰电流值和扫描速率之间的关系,计算得到了在电极上发生反应的络合物[CuCl3]-初始浓度为2.97×10-3mol/L。本工作的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可望对未来湿法冶金、地质和地球化学等领域中溶解态金属络合物的电化学分析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cl2-NaCl溶液 线性扫描伏安法 铜氯络合物 浓度
下载PDF
用膜片钳研究CuCl_2对萝卜液泡膜SV通道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丽平 杨频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90-393,共4页
用膜片钳全液泡记录方式研究了 Cu Cl2 对萝卜 SV通道的影响 .研究表明 ,SV通道为阳离子选择性通道 ,细胞质钙可激活此通道 ,且其表现出钙依赖性 .细胞质钙达 2 mmol/ L时 ,SV通道电流基本上达到饱和 .当在外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 Cu Cl2 ... 用膜片钳全液泡记录方式研究了 Cu Cl2 对萝卜 SV通道的影响 .研究表明 ,SV通道为阳离子选择性通道 ,细胞质钙可激活此通道 ,且其表现出钙依赖性 .细胞质钙达 2 mmol/ L时 ,SV通道电流基本上达到饱和 .当在外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 Cu Cl2 时 ,SV通道电流有明显的变化 .高浓度的铜离子对通道电流有抑制作用 ,而低浓度 (<0 .1 mmol/ L)则增强通道电流 .电极内液中的 Cu Cl2 对 SV通道电流也有抑制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cl2 萝卜液泡膜 全液泡记录 SV通道电流 铜离子 膜片钳 微量元素 铜肥 生长发育
下载PDF
FeCl_3-CuCl_2石墨层间化合物工艺参数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任慧 焦清介 +1 位作者 沈万慈 崔庆忠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83-786,共4页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熔盐法合成FeCl3 CuCl2 GICs工艺参数对插入率、阶结构、反应进行程度的影响。通过改变反应温度、加热时间及原料配比 ,揭示出石墨层间化合物工艺与结构的内在联系。
关键词 石墨层间化合物 cucl2 FECL3 反应温度 熔盐法 工艺参数 合成 改变 GIC 研究
下载PDF
Cu^(2+)基态b_(2g)的g因子微扰公式及对Cs_2CuCl_4和T_2CuBr_4的应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福珍 李兆民 杜懋陆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767-769,共3页
On the basis of the crystal field theory, the formulae of the EPR g factors of three order perturbation with b 2g  ground state for 3d 9/3d 1 ions at rhombic tetrahedral clusters (AX 4) n- have been obtain... On the basis of the crystal field theory, the formulae of the EPR g factors of three order perturbation with b 2g  ground state for 3d 9/3d 1 ions at rhombic tetrahedral clusters (AX 4) n- have been obtained. Using these formulae, The authors investigated the EPR g factors of the crystals Cs 2CuCl 4 and T 2CuBr 4.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agree with the experimental finding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2+ 基态b2g G因子 微扰公式 Cs2cucl4 T2CuBr4 二价铜离子 电子顺磁共振 晶体物理论
下载PDF
CuCl2改性飞灰吸附气相零价汞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晓航 滕阳 +2 位作者 彭皓 张锴 程芳琴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71-278,共8页
采用CuCl2对循环流化床锅炉飞灰进行改性,在固定床反应器上对CuCl2改性飞灰进行了气相零价汞(Hg0)吸附实验。考察了CuCl2负载量和吸附温度对改性飞灰Hg0吸附能力的影响,并结合颗粒内扩散模型、准一阶动力学模型、准二阶动力学模型和耶... 采用CuCl2对循环流化床锅炉飞灰进行改性,在固定床反应器上对CuCl2改性飞灰进行了气相零价汞(Hg0)吸附实验。考察了CuCl2负载量和吸附温度对改性飞灰Hg0吸附能力的影响,并结合颗粒内扩散模型、准一阶动力学模型、准二阶动力学模型和耶洛维奇模型拟合结果分析该过程的控制步骤。结果表明:CuCl2改性飞灰的Hg0穿透时间远大于未改性飞灰,对Hg0的吸附量随CuCl2负载量的增加而增加;CuCl2改性飞灰的Hg0吸附能力随吸附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150℃为最佳吸附温度;准二阶动力学模型的拟合值与实验值相关系数最高,且该模型初始吸附速率与实验值最为接近,即准二阶动力学模型更适合于描述CuCl2改性飞灰的Hg0吸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灰 cucl2改性 吸附 动力学理论 动力学模型 吸附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