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uO掺杂C_(3)N对C_(5)F_(10)O分解组分吸附性能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1
作者 王成江 项思雅 +3 位作者 武俊红 王凌威 王海涛 万思宇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3-50,共8页
全氟五碳酮(C_(5)F_(10)O)作为可替代SF_(6)的新型环保绝缘气体已被投入到实际应用中.当绝缘设备内部发生局部放电等故障时,C_(5)F_(10)O会分解产生弱绝缘性的CF_(4)、C_(2)F_(6)以及剧毒的CF_(2)O、HF等有害组分,为保证绝缘设备的安全... 全氟五碳酮(C_(5)F_(10)O)作为可替代SF_(6)的新型环保绝缘气体已被投入到实际应用中.当绝缘设备内部发生局部放电等故障时,C_(5)F_(10)O会分解产生弱绝缘性的CF_(4)、C_(2)F_(6)以及剧毒的CF_(2)O、HF等有害组分,为保证绝缘设备的安全运行,需有选择地通过吸附去除这些分解组分.新型类石墨烯C_(3)N材料在气体吸附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文中基于第一性原理计算了CuO分子掺杂C_(3)N对主要分解组分CF_(4)、C_(2)F_(6)及剧毒产物CF_(2)O、HF的吸附过程,计算并分析了各分解组分吸附时的吸附能、态密度、电荷转移量、差分电荷密度以及不同环境温度下的恢复时间.结果表明,CuO-C_(3)N对HF表现出良好的吸附性,CF_(2)O次之,但其无法吸附CF_(4)与C_(2)F_(6),因此CuO-C_(3)N可以作为一种高性能的气体吸附剂对C_(5)F_(10)O绝缘设备内的剧毒分解组分HF进行吸附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O掺杂c_(3)n 吸附性能 c_(5)F_(10)O分解组分 第一性原理 HF气体
下载PDF
基于N掺杂Ti_(3)C_(2)MXene量子点的荧光探针用于Hg2+和S2-的传感检测
2
作者 张慧莲 杨新杰 +6 位作者 李军 李泉 张福娟 张艳丽 王红斌 杨文荣 庞鹏飞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8-45,共8页
基于N掺杂Ti_(3)C_(2) MXene量子点(N-Ti_(3)C_(2) MQDs)荧光探针和配位相互作用,构建了一种检测Hg^(2+)和S^(2-)的“开-关-开”型荧光传感新方法.研究发现,制备的N-Ti_(3)C_(2) MQDs发射蓝色荧光(λem=440 nm),荧光量子产率为15.7%.Hg^... 基于N掺杂Ti_(3)C_(2) MXene量子点(N-Ti_(3)C_(2) MQDs)荧光探针和配位相互作用,构建了一种检测Hg^(2+)和S^(2-)的“开-关-开”型荧光传感新方法.研究发现,制备的N-Ti_(3)C_(2) MQDs发射蓝色荧光(λem=440 nm),荧光量子产率为15.7%.Hg^(2+)与N-Ti_(3)C_(2) MQDs表面的—NH2,—COOH,—OH等官能团产生选择性配位作用,导致N-Ti_(3)C_(2) MQDs体系荧光猝灭.当加入S^(2-)后,由于S^(2-)与Hg^(2+)之间强的结合力,形成HgS沉淀,从而使N-Ti_(3)C_(2) MQDs体系荧光恢复.基于该原理,构建了一种“开-关-开”型荧光传感方法,实现了对Hg^(2+)和S^(2-)的定量检测.N-Ti_(3)C_(2) MQDs探针的荧光强度与Hg^(2+)浓度在0.02~200μmol/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0 nmol/L(S/N=3);与S^(2-)浓度在0.07~150μmol/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检出限为30 nmol/L(S/N=3).该方法具有成本低、操作简单、灵敏度高和选择性好等特点,并可用于水样中Hg^(2+)和S^(2-)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汞离子 硫离子 n掺杂Ti_(3)c_(2)MXene 量子点 荧光探针
下载PDF
Constructing long-cycling crystalline C_(3)N_(4)-based carbonaceous anodes for sodium-ion battery via N configuration control 被引量:2
3
作者 Ying Wang Hongguan Li +5 位作者 Shuanlong Di Boyin Zhai Ping Niu Antonios Kelarakis Shulan Wang Li Li 《Carbon Energ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59-171,共13页
Carbon nitrides with two-dimensional layered structures and high theoretical capacities are attractive as anode materials for sodium-ion batteries while their low crystallinity and insufficient structural stability st... Carbon nitrides with two-dimensional layered structures and high theoretical capacities are attractive as anode materials for sodium-ion batteries while their low crystallinity and insufficient structural stability strongly restrict their practical applications.Coupling carbon nitrides with conductive carbon may relieve these issues.However,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influence of nitrogen(N)configurations on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carbon and C_(3)N_(4),which is fundamentally critical for guiding the precise design of advanced C_(3)N_(4)-related electrodes.Herein,highly crystalline C_(3)N_(4)(poly(triazine imide),PTI)based all-carbon composites were developed by molten salt strategy.More importantly,the vital role of pyrrolic-N for enhancing charge transfer and boosting Na+storage of C_(3)N_(4)-based composites,which was confirmed by both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evidence,was spot-highlighted for the first time.By elaborately controlling the salt composition,the composite with high pyrrolic-N and minimized graphitic-N content was obtained.Profiting from the formation of highly crystalline PTI and electrochemically favorable pyrrolic-N configurations,the composite delivered an unusual reverse growth and record-level cycling stability even after 5000 cycles along with high reversible capacity and outstanding full-cell capacity retention.This work broadens the energy storage applications of C_(3)N_(4) and provides new prospects for the design of advanced all-carbon electrod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ODE highly crystalline c_(3)n_(4) n configuration sodium-ion batteries ultra-long cyclic stability
下载PDF
氮掺杂Ti_(3)C_(2)MXene量子点荧光探针用于α-葡萄糖苷酶活性检测
4
作者 李军 杨新杰 +6 位作者 罗焰 李泉 宗玉红 张艳丽 王红斌 杨文荣 庞鹏飞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74-681,共8页
α-葡萄糖苷酶是生物体糖代谢途径中不可或缺的一类酶,发展简单、灵敏、准确的α-葡萄糖苷酶活性检测及抑制剂筛选方法对于糖尿病的治疗与预防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基于氮掺杂Ti_(3)C_(2)MXene量子点(NTi_(3)C_(2)MQDs)荧光探针和内滤效应... α-葡萄糖苷酶是生物体糖代谢途径中不可或缺的一类酶,发展简单、灵敏、准确的α-葡萄糖苷酶活性检测及抑制剂筛选方法对于糖尿病的治疗与预防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基于氮掺杂Ti_(3)C_(2)MXene量子点(NTi_(3)C_(2)MQDs)荧光探针和内滤效应(IFE),构建了一种“开-关-开”型荧光传感α-葡萄糖苷酶活性检测及抑制剂筛选的新方法。研究发现,N-Ti_(3)C_(2)MQDs发射蓝色荧光(λem=440 nm),荧光量子产率为15.7%。其检测机理为:α-葡萄糖苷酶水解底物对硝基苯基-α-D-吡喃葡萄糖苷,水解产物对硝基苯酚通过内滤效应导致NTi_(3)C_(2)MQDs荧光猝灭;而抑制剂阿卡波糖可使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受到抑制,水解产物减少,N-Ti_(3)C_(2)MQDs荧光恢复。结果显示,N-Ti3C2 MQDs探针荧光强度与α-葡萄糖苷酶浓度在5~300 U/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检出限为2.5 U/L(S/N=3),对阿卡波糖的半最大抑制浓度(IC_(50))为178.5μmol/L。该方法具有成本低、操作简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等特点,已成功用于人血清中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葡萄糖苷酶 氮掺杂Ti_(3)c_(2)MXene 量子点 荧光探针
下载PDF
基于Pt-C_(3)N传感器的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的吸附性能研究
5
作者 贾东明 韩晓昆 +2 位作者 董翔 衣书伟 郭祥阳 《智慧电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0-46,61,共8页
变压器的在线监测技术是全球能源互联网建设的重要保障,而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的诊断被视为变压器故障的有效判据。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模拟了6种油中溶解气体在铂修饰的C3N纳米薄片的吸附过程,通过能带结构、态密度、差分电荷密度的计... 变压器的在线监测技术是全球能源互联网建设的重要保障,而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的诊断被视为变压器故障的有效判据。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模拟了6种油中溶解气体在铂修饰的C3N纳米薄片的吸附过程,通过能带结构、态密度、差分电荷密度的计算揭示相关的吸附和传感机理。结果表明铂修饰可以显著增强C3N纳米薄片的气敏响应能力,尤其是对CO和C_(2)H_(2)的捕捉能力,这主要归因于掺杂金属颗粒的d轨道电子层贡献。铂修饰C3N纳米薄片对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的吸附能力排序为CO>C_(2)H_(2)>C_(2)H_(4)>H_(2)>CO_(2)>CH_(4)。吸附底物的电子特性发生较大变化。该研究为开发用于检测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的高性能气敏传感器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中溶解气体 c_(3)n纳米薄片 表面改性 气体吸附 密度泛函理论
下载PDF
油浸式变压器内微水在Zn改性C空位C_(3)N的吸附传感特性及电子行为研究
6
作者 周秀 张灏 +3 位作者 白金 田天 冯垚 岳增显 《电子器件》 CAS 2024年第5期1305-1310,共6页
油浸式变压器的含水量直接决定着变压器的绝缘水平和使用寿命,保证变压器安全稳定运行,对水分子(H_(2)O)传感器的可靠性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泛函密度理论计算(DFT),分析了过渡金属纳米Zn粒子对二维材料C_(3)N的表面改性效应。在对本征C... 油浸式变压器的含水量直接决定着变压器的绝缘水平和使用寿命,保证变压器安全稳定运行,对水分子(H_(2)O)传感器的可靠性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泛函密度理论计算(DFT),分析了过渡金属纳米Zn粒子对二维材料C_(3)N的表面改性效应。在对本征C_(3)N、C空位C_(3)N,及Zn原子掺杂C_(3)N对H_(2)O分子的吸附能力进行比较后,发现掺杂后的吸附能分别为本征(-0.231 eV)及C空位C_(3)N(-0.550 eV)的3.52倍和1.48倍。Zn原子能够在维持原有C_(3)N化学结构稳定性的同时,提高复合结构的导电性。结果表明,掺杂原子的附着改善了C_(3)N单层对变压器中H_(2)O吸附时的电子行为。吸附类型从物理吸附转变为化学吸附,理想的吸附能(-0.814 eV)使掺杂系统拥有良好的吸附和解吸性能。本研究为进一步应用变压器H_(2)O分子传感器,实现绝缘设备的在线监测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渡金属原子 表面改性 吸附能 Zn-c_(3)n 电子行为
下载PDF
g-C_(3)N_(4)/Ag_(2)O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近红外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5
7
作者 龚洁 赵凤怡 +4 位作者 邹曦 陈润泽 陈琪 任大军 张惠灵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00-106,共7页
通过简易化学合成法制备了g-C_(3)N_(4)/Ag_(2)O_(p-n)异质结复合光催化剂,利用XRD、XPS、SEM、TEM、DRS等对所制复合材料的物相结构、微观形貌及光学性质进行表征,借助近红外光下催化降解罗丹明B(RhB)试验评价其光催化活性,重点探讨了g... 通过简易化学合成法制备了g-C_(3)N_(4)/Ag_(2)O_(p-n)异质结复合光催化剂,利用XRD、XPS、SEM、TEM、DRS等对所制复合材料的物相结构、微观形貌及光学性质进行表征,借助近红外光下催化降解罗丹明B(RhB)试验评价其光催化活性,重点探讨了g-C_(3)N_(4)/Ag_(2)O_(p-n)异质结复合材料的光催化降解机理。结果表明,当g-C_(3)N_(4)、Ag_(2)O质量比为1∶16时,所制g-C_(3)N_(4)/Ag_(2)O复合光催化剂具有最佳的近红外光催化性能且活性稳定;h+和·O-2活性自由基在近红外光催化降解过程中发挥了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c_(3)n_(4) Ag_(2)O 复合光催化剂 p-n异质结 罗丹明B降解 近红外光催化性能
下载PDF
五种吸附剂与C_(4)F_(7)N气体及CF_(3)SO_(2)F气体的相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吕浥尘 郑宇 +2 位作者 朱太云 周文俊 李涵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196-203,共8页
全氟异丁腈(C_(4)F_(7)N)和三氟甲基磺酰氟(CF_(3)SO_(2)F)是两种具有应用前景的SF_(6)替代气体,有必要研究其与设备中常见吸附剂的相容性。该文通过试验研究了五种常用的吸附剂(3A分子筛、4A分子筛、5A分子筛、13X分子筛及活性氧化铝)... 全氟异丁腈(C_(4)F_(7)N)和三氟甲基磺酰氟(CF_(3)SO_(2)F)是两种具有应用前景的SF_(6)替代气体,有必要研究其与设备中常见吸附剂的相容性。该文通过试验研究了五种常用的吸附剂(3A分子筛、4A分子筛、5A分子筛、13X分子筛及活性氧化铝)与C_(4)F_(7)N气体、CF_(3)SO_(2)F气体的相容性,采用C_(4)F_(7)N/CO_(2)、CF_(3)SO_(2)F/N_(2)混合气体进行试验,检测试验前后混合气体的比例及成分,发现活性氧化铝会使C_(4)F_(7)N气体体积分数下降,但不会使CF_(3)SO_(2)F气体体积分数下降;其他几种吸附剂均不会使两种气体体积分数下降。分析表明,C_(4)F_(7)N气体分子的CN基团会与活性氧化铝发生弱相互作用,从而导致其被活性氧化铝吸附,因此活性氧化铝不适合作为C_(4)F_(7)N气体设备中的吸附剂。该文涉及的五种吸附剂均与CF_(3)SO_(2)F气体相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剂 c_(4)F_(7)n cF_(3)SO_(2)F SF_(6)替代气体 相容性
下载PDF
共聚改性g-C_(3)N_(4)-N可见光催化降解RhB的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夏雪 潘云霞 李梦祝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17-522,共6页
染料废水的排放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构成严重威胁,光催化技术因其操作简单、绿色环保等优点在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上已显示出巨大的潜力。类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由于成本低且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被认为是光催化领域最有前景的新... 染料废水的排放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构成严重威胁,光催化技术因其操作简单、绿色环保等优点在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上已显示出巨大的潜力。类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由于成本低且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被认为是光催化领域最有前景的新型光催化剂之一,但由于单一g-C3N4的比表面积小、可见光吸收能力低、光生电子-空穴复合率高影响了其光催化性能。以邻氨基苯甲腈和尿素为原料,通过高温共聚改性制备高催化活性的g-C_(3)N_(4)-N光催化剂,研究g-C_(3)N_(4)-N在不同pH值、g-C_(3)N_(4)-N投加量和RhB溶液浓度条件下对RhB光催化降解的影响,并结合红外光谱、XRD、BET、UV-Vis对g-C_(3)N_(4)-N光催化降解RhB的机理和染料降解路径进行解析。结果表明,经共聚改性制备的碳化氮为类石墨型纯相g-C_(3)N_(4)-N,具有稳定的光催化活性、大的比表面积和多孔结构,在初始pH值为3时,加入50 mg的g-C_(3)N_(4)-N在可见光条件下光催化降解10 mg·L^(-1)的RhB可达到最好的光催化降解效果,RhB在暗反应30 min内的吸附去除率可达30%左右,120 min的去除率达到97.7%。在光催化作用下,g-C_(3)N_(4)-N将吸附在光催化剂表面的罗丹明B分子通过快速N^(-)脱乙基过程形成DER、EER和AR等大分子中间体,它们在空穴与·OH和·O2^(-)作用下,共轭结构裂解、开环,生成丁二酸、间苯二酚、丙酸等小分子,脱除的乙基被逐步氧化为乙二醇,这些小分子可以被转化为CO_(2)和H_(2)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光 催化降解 罗丹明B g-c_(3)n_(4)-n 共聚合改性 FTIR UV-VIS
下载PDF
g-C_(3)N_(4)@N-TNA制备及其光催化降解双酚A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马博雅 孔祥权 +1 位作者 李金英 杨春维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31-336,共6页
采用电刻蚀-气氛煅烧-浸渍-煅烧法成功制备出g-C_(3)N_(4)负载N掺杂TiO_(2)纳米管阵列(g-C_(3)N_(4)@N-TNA)光催化剂,对其进行了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紫外-可见(UV-Vis)漫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光电分析系统... 采用电刻蚀-气氛煅烧-浸渍-煅烧法成功制备出g-C_(3)N_(4)负载N掺杂TiO_(2)纳米管阵列(g-C_(3)N_(4)@N-TNA)光催化剂,对其进行了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紫外-可见(UV-Vis)漫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光电分析系统测试表征,并对双酚A(BPA)进行了光降解实验.结果发现,g-C_(3)N_(4)@N-TNA与TiO_(2)纳米管阵列相比,光激发能级从3.03 eV下降至2.44 eV,瞬时光电流密度从0.17μA·cm^(-2)提高至166.27μA·cm^(-2),反应80 min后BPA完全降解,其降解过程遵循准一级动力学规律.研究还获得了BPA的降解途径,酸性和碱性条件均对BPA的降解起到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 TiO_(2)纳米管 n掺杂 石墨相氮化碳负载 双酚A
下载PDF
p-n异质结BiVO_(4)/g-C_(3)N_(4)光阳极的制备及其光电化学水解性能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如意 徐国良 +4 位作者 杨蕾 邓崇海 储德林 张苗 孙兆奇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7-96,I0010-I0012,共13页
钒酸铋(BVO)可用于光电化学(PEC)水解产氢,但受限于其缓慢的表面水氧化动力学,在电极表面修饰单一的析氧助催化剂达不到理想的性能。本工作在BVO电极表面修饰FeNiO_(x)助催化剂可以显著降低起始电压,增强光电化学性能。此外,沉积g-C_(3)... 钒酸铋(BVO)可用于光电化学(PEC)水解产氢,但受限于其缓慢的表面水氧化动力学,在电极表面修饰单一的析氧助催化剂达不到理想的性能。本工作在BVO电极表面修饰FeNiO_(x)助催化剂可以显著降低起始电压,增强光电化学性能。此外,沉积g-C_(3)N_(4)后修饰FeNiO_(x)助催化剂得到的光电极具有更优异的性能。厚度适合的g-C_(3)N_(4)纳米片与BVO构成Ⅱ型p-n异质结,有效抑制了光生电子空穴的复合,促进了电极的电荷分离。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沉积了g-C_(3)N_(4)后,电极的电荷分离效率达到88.2%,比BVO/FeNiO_(x)(60.6%)提升了近1.5倍。经过g-C_(3)N_(4)和FeNiO_(x)协同修饰的BVO/g-C_(3)N_(4)/FeNiO_(x)电极,表面电荷注入效率达到了90.2%,同时,在1.23 V(vs.RHE)条件下光电流密度达到4.63 mA·cm^(–2),是纯BVO(1.86 mA·cm^(–2))的2.48倍。本工作为开发制备高性能光阳极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c_(3)n_(4)纳米片 BiVO_(4) 光电化学水解 FeniO_(x)助催化剂 p-n异质结
下载PDF
Ti_(3)C_(2)/N-TiO_(2)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吸附/光催化去除污染物性能 被引量:4
12
作者 程余磊 周沁锋 +2 位作者 张子璇 张鹏飞 孙明轩 《微纳电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61-367,共7页
首先利用煅烧TiN制备了N-TiO_(2),并采用HF溶液腐蚀Ti3AlC2合成了Ti_(3)C_(2),然后将两者以不同质量比值进行混合,通过超声法构建了一系列Ti_(3)C_(2)/N-TiO_(2)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紫外-... 首先利用煅烧TiN制备了N-TiO_(2),并采用HF溶液腐蚀Ti3AlC2合成了Ti_(3)C_(2),然后将两者以不同质量比值进行混合,通过超声法构建了一系列Ti_(3)C_(2)/N-TiO_(2)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多种表征手段对样品的物相、形貌和组成进行了分析。以罗丹明B水溶液为模拟污染物,研究了样品对污染物的吸附性能和光催化降解性能。结果表明,6%Ti_(3)C_(2)/N-TiO_(2)复合材料显示出最好的污染物吸附性能和可见光光催化降解性能,其光催化降解污染物效率分别是10%Ti_(3)C_(2)/N-TiO_(2)、2%Ti_(3)C_(2)/N-TiO_(2)和N-TiO_(2)的1.2、1.4和1.9倍。催化降解污染物过程中的主要活性物质是·OH和·O-2,且三次循环实验表明Ti_(3)C_(2)/N-TiO_(2)具有较好的光催化稳定性能。Ti_(3)C_(2)的引入拓展了复合材料的吸收带边,增强了可见光的吸收强度,促进了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分离,从而提高了Ti_(3)C_(2)/N-TiO_(2)复合体系的光催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掺杂TiO_(2) Ti_(3)c_(2)MXene 复合材料 光催化 污染物降解
下载PDF
异质结g-C_(3)N_(4)/Co_(3)O_(4)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丙酮气敏特性研究
13
作者 张郝为 赵慧怡 +3 位作者 孙丽霞 韦旭 廖丹葵 孙建华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626-1635,共10页
为了提升p型半导体金属氧化物Co_(3)O_(4)的气敏特性,采用两步法将金属有机骨架衍生的十二面体中空Co_(3)O_(4)颗粒与二维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复合制备异质结g-C_(3)N_(4)/Co_(3)O_(4)复合材料,用于丙酮气体的检测。通过探究该... 为了提升p型半导体金属氧化物Co_(3)O_(4)的气敏特性,采用两步法将金属有机骨架衍生的十二面体中空Co_(3)O_(4)颗粒与二维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复合制备异质结g-C_(3)N_(4)/Co_(3)O_(4)复合材料,用于丙酮气体的检测。通过探究该复合物材料的微观结构组成与气敏特性间的构效关系,揭示其气敏机制。结果表明,当g-C_(3)N_(4)负载量为0.04 g时获得的g-C_(3)N_(4)/Co_(3)O_(4)在操作温度为200℃时,对50 mg/L丙酮气体的响应值为140。该复合物对丙酮的检测限为0.7 mg/L,并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和选择性。g-C_(3)N_(4)/Co_(3)O_(4)复合材料气敏性能的改善源于复合材料比表面积的增大及异质结引起的电子结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碳 四氧化三钴 p-n异质结 丙酮 气敏机制
下载PDF
N和F共掺杂C_(3)N_(4)的制备及其可见光催化性能
14
作者 薛彪 傅炀杰 +5 位作者 谭盟 张超 李宁毅 杨凌轩 郑淑贞 王齐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047-2055,共9页
针对氮化碳(C_(3)N_(4))光生电荷易复合、光催化性能有限的不足,我们制备N和F共掺杂C_(3)N_(4)(NF⁃C_(3)N_(4)),以提升其光催化性能。利用NH_(4)F在高温下原位分解产生的HF和NH_(3),对C_(3)N_(4)刻蚀的同时实现N和F双元素共掺杂。以氯化... 针对氮化碳(C_(3)N_(4))光生电荷易复合、光催化性能有限的不足,我们制备N和F共掺杂C_(3)N_(4)(NF⁃C_(3)N_(4)),以提升其光催化性能。利用NH_(4)F在高温下原位分解产生的HF和NH_(3),对C_(3)N_(4)刻蚀的同时实现N和F双元素共掺杂。以氯化铵(NH_(4)Cl)为对照,制备N掺杂C_(3)N_(4)(N⁃C_(3)N_(4))。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X射线衍射(XRD)、比表面积测试和电化学表征手段研究N、F共掺杂对C_(3)N_(4)形貌、成分、结构和物化性质等的影响规律。相比于C_(3)N_(4)和N⁃C_(3)N_(4),NF⁃C_(3)N_(4)呈多孔状,比表面积增大,光生电荷的生成、分离和转移均被促进,NF⁃C_(3)N_(4)光催化还原Cr(Ⅵ)的速率是C_(3)N_(4)的2.6倍、N⁃C_(3)N_(4)的1.7倍。进一步考察了不同前驱体(尿素、双氰胺和三聚氰胺)对制备C_(3)N_(4)的影响,发现以尿素为前驱体的C_(3)N_(4)与NH_(4)F的质量比为3∶2时,NF⁃C_(3)N_(4)呈现最佳的光催化性能。催化剂用量、光照强度、空穴捕获剂浓度的增加和pH的降低均能提高Cr(Ⅵ)还原速率。在NF⁃C_(3)N_(4)浓度为0.1 g·L^(-1)、pH=3、c_(EDTA⁃2Na)=2 mmol·L^(-1)、40 min可见光照射后,Cr(Ⅵ)去除率达到90%。5次循环实验表明,优化制备的NF⁃C_(3)N_(4)光催化还原Cr(Ⅵ)的性能保持良好,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 c3n4 cr(Ⅵ)还原 n、F共掺杂
下载PDF
Heterostructuring 2D TiO_(2) nanosheets in situ grown on Ti_(3)C_(2)T_(x) MXene to improve the electrocatalytic nitrogen reduction 被引量:1
15
作者 Xiu Qian Yanjiao Wei +4 位作者 Mengjie Sun Ye Han Xiaoli Zhang Jian Tian Minhua Shao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7期1937-1944,共8页
In this study,TiO_(2) nanosheets(NSs)grown in situ on extremely conductive Ti_(3)C_(2)T_(x) MXene to form TiO_(2)/Ti_(3)C_(2)T_(x) MXene composites with abundant active sites are proposed to effectively achieve elec‐... In this study,TiO_(2) nanosheets(NSs)grown in situ on extremely conductive Ti_(3)C_(2)T_(x) MXene to form TiO_(2)/Ti_(3)C_(2)T_(x) MXene composites with abundant active sites are proposed to effectively achieve elec‐trocatalytic NH_(3) synthesis.Electron transfer can be promoted by Ti_(3)C_(2)T_(x) MXene with high conduc‐tivity.Meanwhile,the TiO_(2) NSs in‐situ formation can not only avoid Ti_(3)C_(2)T_(x) MXene microstacking but also enhance the surface specific area of Ti_(3)C_(2)T_(x) MXene.The TiO_(2)/Ti_(3)C_(2)T_(x) MXene catalyst reach‐es a high Faradaic efϐiciency(FE)of 44.68%at−0.75 V vs.RHE and a large NH3 yield of 44.17µg h^(-1) mg^(-1)cat.at−0.95 V,with strong electrochemical durability.15N isotopic labeling experiments imply that the N in the produced NH3 originated from the N2 of the electrolyte.DFT calculations were conducted to determine the possible NRR reaction pathways for TiO_(2)/Ti_(3)C_(2)T_(x) MXene composites.MXene catalysts combined with other materials have been rationally designed for efficient ammonia production under ambient condi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cATALYST n2 reduction reaction TiO_(2)nanosheet Ti_(3)c_(2)T_(x)MXene In‐situ growth
下载PDF
原位合成Ni_(3)N/g-C_(3)N_(4)复合材料的储锂性能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林森 郭春朵 +1 位作者 宋延华 樊云飞 《电池》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3-16,共4页
采用固相法在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片层中原位生长纳米氮化镍(Ni_(3)N)颗粒,得到三维结构的Ni_(3)N/g-C_(3)N_(4)复合材料。通过XRD、SEM、HR-TEM、拉曼光谱和电化学测试等方法,对复合材料进行分析。Ni_(3)N纳米颗粒均匀地分散在g... 采用固相法在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片层中原位生长纳米氮化镍(Ni_(3)N)颗粒,得到三维结构的Ni_(3)N/g-C_(3)N_(4)复合材料。通过XRD、SEM、HR-TEM、拉曼光谱和电化学测试等方法,对复合材料进行分析。Ni_(3)N纳米颗粒均匀地分散在g-C_(3)N_(4)中,Ni_(3)N/g-C_(3)N_(4)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在0.01~3.00 V充放电,当电流为0.1 A/g时,Ni_(3)N/g-C_(3)N_(4)-3复合材料的首次可逆比容量为968 mAh/g,高于Ni_(3)N的633 mAh/g;当电流为1.0 A/g时,第400次循环的比容量高于600 m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氮化镍(ni_(3)n) 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 储能性能 高倍率 原位合成 负极
下载PDF
C_(3)N带隙调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17
作者 赵威 袁清红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4-119,共6页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的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了堆垛方式、层数及外加电场对C_(3)N的带隙调控.考察了AA-1型、AA-2型、AB-1型和AB-2型这4种堆垛结构,计算表明,AB-2型堆垛结构能量最为有利.通过HSE06杂化...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的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了堆垛方式、层数及外加电场对C_(3)N的带隙调控.考察了AA-1型、AA-2型、AB-1型和AB-2型这4种堆垛结构,计算表明,AB-2型堆垛结构能量最为有利.通过HSE06杂化泛函对带隙进行了精确计算,发现AA型堆垛与AB型堆垛的双层C_(3)N存在较大的带隙差异,AA型堆垛结构的带隙要明显小于AB型堆垛结构.此外,还发现C_(3)N的带隙可由单层的1.21 eV调控到体相的0.69 eV;通过施加外加垂直电场,可以将具有AB-2型堆垛结构的双层、三层和四层C_(3)N半导体调控为趋于零带隙的金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性原理计算 c_(3)n 堆垛 带隙调控
下载PDF
SF_(6)/N_(2)分解组分在ZnO-C_(3)N表面的吸附的理论研究
18
作者 王邸博 王炜 +3 位作者 卓然 宋浩永 傅明利 刘静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04-111,共8页
SF_(6)/N_(2)混合气体作为目前替代SF_(6)气体的最佳选择之一,已被应用于较多电力设备中作为绝缘介质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然而,设备内部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局部放电等事故导致SF_(6)/N_(2)发生分解,产生绝缘性能较弱的分解产物,监测... SF_(6)/N_(2)混合气体作为目前替代SF_(6)气体的最佳选择之一,已被应用于较多电力设备中作为绝缘介质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然而,设备内部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局部放电等事故导致SF_(6)/N_(2)发生分解,产生绝缘性能较弱的分解产物,监测这些产物的生成对电力系统至关重要。文中基于密度泛函原理对二维材料C_(3)N使用Zn O进行了修饰(Zn O-C_(3)N),通过计算其吸附分解产物时的吸附能、能态密度以及带隙等参数评估了其作为分解产物传感器的性能。结果表明,Zn O-C_(3)N对SO_(2)、SOF_(2)和SO_(2)F_(2)表现出了较强的吸附以及灵敏度,这使得ZnO-C_(3)N在作为吸附剂去除SF_(6)/N_(2)分解产物这一用途上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F_(6)替代气体 c_(3)n单分子层 金属氧化物修饰 密度泛函理论
下载PDF
Au/N-g-C_(3)N_(4)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可见光催化产氢性能
19
作者 李冰雪 李乔颖 +3 位作者 陈建军 梁浩男 胡雨佳 李永宇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07-913,共7页
首先以尿素和柠檬酸作为前驱体,通过热处理工艺合成N掺杂的g-C_(3)N_(4)(N-g-C_(3)N_(4)),然后利用化学还原的方法将Au沉积到N-g-C_(3)N_(4)表面,形成Au修饰的N掺杂的g-C_(3)N_(4)复合光催化材料(Au/N-g-C_(3)N_(4))。通过XRD、XPS、TEM... 首先以尿素和柠檬酸作为前驱体,通过热处理工艺合成N掺杂的g-C_(3)N_(4)(N-g-C_(3)N_(4)),然后利用化学还原的方法将Au沉积到N-g-C_(3)N_(4)表面,形成Au修饰的N掺杂的g-C_(3)N_(4)复合光催化材料(Au/N-g-C_(3)N_(4))。通过XRD、XPS、TEM、UV-Vis和光电流测试对其进行了表征,与同等条件下制备的N-g-C_(3)N_(4)和g-C_(3)N_(4)相比,Au/N-g-C_(3)N_(4)具有更强的光吸收性能和更大的光电流。同时对材料的可见光产氢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当Au含量为1%时,复合材料呈现最佳的光催化产氢性能,其产氢速率为974μmol·g^(-1)·h^(-1),为N-g-C_(3)N_(4)(15μmol·g^(-1)·h^(-1))的6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g-c_(3)n_(4) 产氢 AU 可见光催化
下载PDF
C_(1)~C_(3)正构醛、醇在质子转移反应飞行时间质谱中的产物离子特征分析
20
作者 王如新 赵忠俊 +5 位作者 贺飞耀 岳寒露 邓辅龙 李宏 李雯雯 段忆翔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632-3640,共9页
为分析C1~C3正构醛、醇化合物在质子转移反应飞行时间质谱(PTR-TOF MS)中的产物离子特征,考察了不同E/N值(E:电场强度,N:气体分子数密度)下C1~C3正构醛、醇的产物离子种类和强度的变化.结果表明,低分子量正构醇类(甲醇、乙醇和丙醇)倾... 为分析C1~C3正构醛、醇化合物在质子转移反应飞行时间质谱(PTR-TOF MS)中的产物离子特征,考察了不同E/N值(E:电场强度,N:气体分子数密度)下C1~C3正构醛、醇的产物离子种类和强度的变化.结果表明,低分子量正构醇类(甲醇、乙醇和丙醇)倾向于形成质子化聚合物[nMH]+及其失水离子[nMH−H2O]+,且随着E/N值升高,醇类会产生较多裂解碎片和多聚体离子.低分子量正构醛(甲醛、乙醛和丙醛)主要产生质子化产物[MH]+和一水合质子化产物[M·H_(3)O]+,高E/N值(>125 Td)会抑制甲醛质子化,也会抑制其加合产物的生成.乙醛倾向于形成水加合物,且随着E/N值增高,质子化乙醛与一水合质子化乙醛的变化趋势相反.另外,丙醛在较高的E/N值下会产生一系列聚合物,如[MH·C_(2)H_(5)]+和[2MH]+.通过分析C1~C3正构醛、醇的质子转移反应特征及产物离子形成过程,获得了C1~C3正构醛、醇的特征离子和对应的最佳E/N设置值,为低分子量醛、醇的定性分析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转移反应质谱 c_(1)~c_(3)正构醇、醛 飞行时间质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