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7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融合蛋白催化D-葡萄糖合成D-阿洛酮糖的研究
1
作者 张家赫 冯敬杰 +4 位作者 刘微微 常楚婷 郭庆彬 丁文涛 王昌禄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3-120,153,共9页
D-阿洛酮糖是一种新型功能性代糖,目前主要以价格较高的D-果糖为底物,通过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转化获得。寻找低价原料替代D-果糖生产D-阿洛酮糖对其产业化具有重要意义。将葡萄糖异构酶与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通过柔性或刚性连接... D-阿洛酮糖是一种新型功能性代糖,目前主要以价格较高的D-果糖为底物,通过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转化获得。寻找低价原料替代D-果糖生产D-阿洛酮糖对其产业化具有重要意义。将葡萄糖异构酶与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通过柔性或刚性连接肽,以不同顺序首尾相连,构建4种构型的融合蛋白,从中选择催化效果最好的融合蛋白构型并对此融合蛋白的催化条件进行优化,实现了以价格较低的D-葡萄糖为底物经催化合成D-阿洛酮糖。研究结果表明:融合蛋白AE3G和AS3G同时具备葡萄糖异构酶和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活性,能够将D-葡萄糖转化为D-果糖和D-阿洛酮糖。采用刚性连接肽连接的AE3G活性优于使用柔性连接肽连接的AS3G。优化后的AE3G催化条件为65℃,Tris-HCl缓冲液为50 mmol/L,pH值为7.5,Co 2+浓度为0.5 mmol/L,Mn 2+浓度为0.5 mmol/L,湿细胞质量浓度为75 g/L。在此条件下,分别以100 g/L D-葡萄糖和体积分数为5%的F55果葡糖浆为底物,利用融合蛋白催化产生17.2 g/L和12.5 g/L D-阿洛酮糖,反应液中D-葡萄糖、D-果糖和D-阿洛酮糖的质量比为2.5∶2.3∶1.0。研究旨在证明融合蛋白催化D-葡萄糖转化成D-阿洛酮糖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D-阿洛酮糖平衡浓度高于文献报道值,希望为低成本生产D-阿洛酮糖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蛋白 葡萄糖异构酶 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 d-阿洛酮糖 果葡糖浆 d-葡萄糖
下载PDF
新型维生素C前体2-O-α/β-D-葡萄糖基-L-抗坏血酸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
作者 李弘武 张自萍 廖国玲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12-215,共4页
综述2种维生素C前体2-O-α-D-葡萄糖基-L-抗坏血酸(AA-2αG)和2-O-β-D-葡萄糖基-L-抗坏血酸(AA-2βG)的来源、合成、分离纯化方法及其生物活性,特别是从枸杞中分离纯化的AA-2βG为国内首次报道,并展望其在医药领域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维生素C前体 2—O-α—d-葡萄糖基-L-抗坏血酸 2—O—β-d-葡萄糖基-L-抗坏血酸
下载PDF
MCM-41分子筛催化D-葡萄糖酸制备D-葡萄糖酸-δ-内酯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张军 林鹿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2011年第1期60-62,66,共4页
以MCM-41分子筛为催化剂,由D-葡萄糖酸制备D-葡萄糖酸-δ-内酯。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以及催化剂循环使用次数对D-葡萄糖酸-δ-内酯产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MCM-41是制备D-葡萄糖酸-δ-内酯较好的催化剂。最佳工艺条... 以MCM-41分子筛为催化剂,由D-葡萄糖酸制备D-葡萄糖酸-δ-内酯。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以及催化剂循环使用次数对D-葡萄糖酸-δ-内酯产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MCM-41是制备D-葡萄糖酸-δ-内酯较好的催化剂。最佳工艺条件为:催化剂用量为30%,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2 h,D-葡萄糖酸-δ-内酯产率达到90.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CM-41分子筛 d-葡萄糖 d-葡萄糖酸-δ-内酯
下载PDF
硅胶柱色谱/RP-HPLC/LC-ESI-MS分离纯化鉴定拳卷地钱中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甙(英文) 被引量:12
4
作者 朱华 肖建波 +2 位作者 邹登峰 傅鹏 周春山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5年第1期38-41,共4页
本文建立了分离纯化鉴定拳卷地钱中芹菜素 -7- O- β- D- 葡萄糖醛酸甙的硅胶柱色谱 /RP- HPLC/LC- ESI- MS方法。拳卷地钱叶经过 80 %乙醇提取后 ,减压蒸馏 ,得粗提物。拳卷地钱叶粗提物用甲醇溶解后上硅胶柱 ,用不同浓度的甲醇 氯... 本文建立了分离纯化鉴定拳卷地钱中芹菜素 -7- O- β- D- 葡萄糖醛酸甙的硅胶柱色谱 /RP- HPLC/LC- ESI- MS方法。拳卷地钱叶经过 80 %乙醇提取后 ,减压蒸馏 ,得粗提物。拳卷地钱叶粗提物用甲醇溶解后上硅胶柱 ,用不同浓度的甲醇 氯仿溶液洗脱 ,各洗脱液进行RP- HPLC分析 ,较纯的洗脱液进行LC- ESI- MS分析 ,为制备分离黄酮类化合物单体提供指导。氯仿与甲醇配比为 5 :4的洗脱液经过RP- HPLC分析为单一组分 ,tR为 12 1min ,与对照品芹菜素 - 7 -O-β -D 葡萄糖醛酸甙共注射进行RP HPLC实验 ,发现峰高增加 ,tR为 12 . 1min,UV(λmax为 336 /2 96 (sh) /2 6 7nm)和IR光谱与芹菜素 - 7 -O -β- D 葡萄糖醛酸甙基本一致。LC ESI MS测定结果表明 ,与对照品芹菜素 -7 -O- β- D -葡萄糖醛酸甙的分子量相同为 4 4 6。由此可以鉴定该洗脱组分为芹菜素 -7 -O -β- D- 葡萄糖醛酸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芹菜素 糖醛酸 RP-HPLC 硅胶柱色谱 LC-ESI-MS 地钱 对照品 d-葡萄糖 甲醇 组分
下载PDF
红茶菌中D-葡萄糖二酸1,4内酯的气相色谱检测法 被引量:9
5
作者 吴薇 籍保平 +1 位作者 田文礼 杨志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68-169,共2页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的D-葡萄糖二酸1,4内酯的气相色谱检测法,该检测方法与有关文献介绍的其它检测方法相比较,具有灵敏度高、前处理简便、测定速度快、成本低、适用面广等优点。同时,对红茶菌样品的检测结果为解释红茶菌饮料的解毒、抗癌...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的D-葡萄糖二酸1,4内酯的气相色谱检测法,该检测方法与有关文献介绍的其它检测方法相比较,具有灵敏度高、前处理简便、测定速度快、成本低、适用面广等优点。同时,对红茶菌样品的检测结果为解释红茶菌饮料的解毒、抗癌作用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茶菌 d-葡萄糖二酸1 4内酯 气相色谱检测法
下载PDF
1-脱氧氮杂-D-葡萄糖(Deoxynojirimycin,DNJ)的合成 被引量:13
6
作者 田丽丽 李中军 李辉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2-15,共4页
将L 山梨糖的 2 ,3位用异亚丙基保护、在 6位上进行选择性苯磺酰化、叠氮化、催化氢化、水解得 6 氨基 6 脱氧 L 呋喃山梨糖盐酸盐 ,再经催化氢化得 1 脱氧氮杂 D 葡萄糖 (deoxynojirimycin ,DNJ)盐酸盐 ,总收率 2 6 %。采用苄氧... 将L 山梨糖的 2 ,3位用异亚丙基保护、在 6位上进行选择性苯磺酰化、叠氮化、催化氢化、水解得 6 氨基 6 脱氧 L 呋喃山梨糖盐酸盐 ,再经催化氢化得 1 脱氧氮杂 D 葡萄糖 (deoxynojirimycin ,DNJ)盐酸盐 ,总收率 2 6 %。采用苄氧羰酰化 ,将DNJ及其差向异构体进行了分离 ,得到的N 苄氧羰酰基 1 脱氧氮杂 D 葡萄糖经氢解后生成 1 脱氧氮杂 D 葡萄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氧氮杂 d-葡萄糖 糖苷酶 合成 异构体分离
下载PDF
水溶液中氯化铯与糖(D-葡萄糖、D-果糖和蔗糖)相互作用的热力学参数研究(298.15K) 被引量:4
7
作者 蒋育澄 王键吉 +3 位作者 卓克垒 高世扬 夏树屏 胡满成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842-1846,共5页
用钾离子选择性电极为测量电极 ,氯离子选择性电极为参比电极 ,设计组成无液接电池 ,用于氯化铯 -糖 (葡萄糖、果糖及蔗糖 ) -水三元体系中组分之间弱相互作用的热力学性质研究 .通过测量电池的电动势获得氯化铯在糖水溶液中的活度系数 ... 用钾离子选择性电极为测量电极 ,氯离子选择性电极为参比电极 ,设计组成无液接电池 ,用于氯化铯 -糖 (葡萄糖、果糖及蔗糖 ) -水三元体系中组分之间弱相互作用的热力学性质研究 .通过测量电池的电动势获得氯化铯在糖水溶液中的活度系数 ,根据 Scatchard理论推测出糖在氯化铯水溶液中的活度系数 .通过Mcmillan-Mayer理论将体系的过量热力学函数与溶液中溶质的相互作用参数相关联 ,获得氯化铯与糖在水溶液中相互作用的吉布斯自由能参数及盐效应常数 .运用结构相互作用模型、糖的羟基水化效应及色散能理论 ,探讨体系中溶质 -溶质、溶质 -溶剂间的相互作用及糖的立体结构和金属离子体积对热力学参数的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溶液 氯化铯 d-葡萄糖 d-果糖 蔗糖 相互作用 热力学参数
下载PDF
3-(D-葡萄糖-1-基)-6-芳基-7H-1,2,4-三唑并[3,4-b][1,3,4]噻二嗪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波谱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张安将 张力学 +2 位作者 熊轶 徐端均 李贤均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56-460,共5页
ω 溴代芳香基乙酮与 3 (D 葡萄糖 1 基 ) 4 氨基 5 巯基 1,2 ,4 三唑反应合成了一系列新颖的 3 (D 葡萄糖 1 基 ) 6 芳基 7H 1,2 ,4 三唑并 [3 ,4 b] [1,3 ,4]噻二嗪 .用元素分析 ,IR ,NMR ,MS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研究了其... ω 溴代芳香基乙酮与 3 (D 葡萄糖 1 基 ) 4 氨基 5 巯基 1,2 ,4 三唑反应合成了一系列新颖的 3 (D 葡萄糖 1 基 ) 6 芳基 7H 1,2 ,4 三唑并 [3 ,4 b] [1,3 ,4]噻二嗪 .用元素分析 ,IR ,NMR ,MS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研究了其NMR波谱特征 ,并以1H 1HCOSY ,13 C 1HCOSY ,COLOC二维NMR技术对其1HNMR ,13 CNMR的谱峰进行了全归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葡萄糖-1-基)-6-芳基-7H-1 2 4-三唑并[3 4-b][1 3 4]噻 二嗪 合成 波谱 NMR 结构表征
下载PDF
营养成分对红茶菌液中D-葡萄糖二酸-1,4-内酯和总酸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王侃 甘旭华 +2 位作者 唐欣昀 王硕 檀华蓉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4-27,共4页
采用纯化的酵母菌和木醋酸菌菌株培养红茶菌液,利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法(HPCE)测定培养液中D-葡萄糖二酸-1,4-内酯(DSL)的含量,考察不同配方对DSL产量的影响。用HPCE法在培养10 d的红茶菌液中稳定检测到DSL;采用麦芽糖与绿茶培养的红茶菌... 采用纯化的酵母菌和木醋酸菌菌株培养红茶菌液,利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法(HPCE)测定培养液中D-葡萄糖二酸-1,4-内酯(DSL)的含量,考察不同配方对DSL产量的影响。用HPCE法在培养10 d的红茶菌液中稳定检测到DSL;采用麦芽糖与绿茶培养的红茶菌液中的DSL含量达1.09 g/L,远高于乌龙茶和蔗糖培养液中的0.28 g/L。发现有利于DSL合成的糖类依序是:麦芽糖>葡萄糖>蔗糖;茶叶依序是:红茶≥绿茶>乌龙茶;较高浓度的糖不利于DSL的合成。测定发酵液中还原糖、总酸的含量,计算得率(酸/糖耗),发现葡萄糖和麦芽糖、绿茶和红茶有利于红茶菌液的成熟,高浓度的糖抑制红茶菌液的成熟。DSL浓度约占总酸的6.5%~7.3%,与总酸显著相关(α=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茶菌 纯菌培养 高效毛细管电泳法 d-葡萄糖二酸-1 4-内酯
下载PDF
HPLC-ELSD法同时测定生白术中的D-果糖、D-葡萄糖和蔗糖 被引量:3
10
作者 孙学 吴树晴 +2 位作者 文红梅 崔小兵 李伟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473-2477,共5页
目的建立HPLC-ELSD法同时测定生白术中D-果糖、D-葡萄糖和蔗糖的含有量,并对不同产地(浙江、安徽和湖北省)及批次药材中的这3种成分进行分析。方法生白术提取物的分析采用Waters XBridgeTMAmide色谱柱(4.6 mm×250 mm,3.5μm);... 目的建立HPLC-ELSD法同时测定生白术中D-果糖、D-葡萄糖和蔗糖的含有量,并对不同产地(浙江、安徽和湖北省)及批次药材中的这3种成分进行分析。方法生白术提取物的分析采用Waters XBridgeTMAmide色谱柱(4.6 mm×250 mm,3.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80∶20);体积流量1.0 m L/min;柱温40℃。质谱测定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的飞行时间质谱(TOF/MS);负离子模式;质量扫描范围m/z 50~800。结果 D-果糖在7.943~18.53μg、D-葡萄糖在0.583 5~1.362μg、蔗糖在1.415~3.302μg范围内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8),其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1.4%、100.1%、102.0%,RSD分别为1.3%、1.8%、1.3%(n=9)。在10批生白术药材中,D-果糖含有量为9.946~45.83 mg/g、D-葡萄糖为1.198~7.743 mg/g、蔗糖为5.231~15.76 mg/g。结论不同产地及批次生白术中的含有量依次为D-果糖〉蔗糖〉D-葡萄糖,并且差异较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白术 d-果糖 d-葡萄糖 蔗糖 HPLC-ELSD
下载PDF
用测定比旋光度的物理学方法来分析D-葡萄糖的变旋光现象 被引量:6
11
作者 孙宝良 李百芳 +1 位作者 王建祺 王明飞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1期46-47,24,共3页
本文用物理学方法,借助于线性回归理论,通过比旋光度的测定来分析D-葡萄糖的变旋光现象,进而阐述温度和氨试剂等因素对D-葡萄糖溶液变旋现象的稳定平衡作用。
关键词 d-葡萄糖 变旋现象 物理学方法 比旋光度
下载PDF
D-葡萄糖衍生物在不对称催化反应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孟祥启 张卫红 +1 位作者 刘云华 冯亚青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93-802,共10页
D-葡萄糖手性衍生物在不对称催化反应中的研究进展十分迅速,综述了近年来D-葡萄糖手性衍生物直接作为催化剂催化不对称相转移Michael加成反应、氢硅烷化自由基链反应等和作为催化剂配体在不对称环氧化、氰硅烷化及Reformatsky等反应中... D-葡萄糖手性衍生物在不对称催化反应中的研究进展十分迅速,综述了近年来D-葡萄糖手性衍生物直接作为催化剂催化不对称相转移Michael加成反应、氢硅烷化自由基链反应等和作为催化剂配体在不对称环氧化、氰硅烷化及Reformatsky等反应中的应用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葡萄糖 催化 不对称合成 配体
下载PDF
2-(3-羧基-1-丙酰氨基)-2-脱氧-D-葡萄糖的合成 被引量:8
13
作者 乔岩 王爱勤 +1 位作者 王哲 黄高升 《化学试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07-108,共2页
以D 氨基葡萄糖盐酸盐和丁二酸酐为原料 ,采用简便的方法合成 2 (3 羧基 1 丙酰氨基 ) 2 脱氧 D 葡萄糖 ,产率大于 70 % ,结构经元素分析。
关键词 2-(3-羧基-1-丙酰氨基)-2-脱氧-d-葡萄糖 合成技术 d-氨基葡萄糖盐酸盐 诱导分化剂 极性
下载PDF
LOX-1在D-葡萄糖诱导人肾小球系膜细胞表达TGF-β1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萍 梁琳琅 +3 位作者 杨威 杨昕 张颖 向军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6期687-691,共5页
目的探讨血凝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在D-葡萄糖诱导人肾小球系膜细胞表达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中的作用。方法在体外培养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在不同时间加入不同浓度的D-葡萄及LOX-1特异性阻滞剂JTX92,用半定量RT-PCR法检... 目的探讨血凝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在D-葡萄糖诱导人肾小球系膜细胞表达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中的作用。方法在体外培养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在不同时间加入不同浓度的D-葡萄及LOX-1特异性阻滞剂JTX92,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LOX-1和TGF-β1基因表达的相对含量,用Western blot法检测p38 MAPK蛋白质的相对含量,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细胞培养液中TGF-β1浓度。结果D-葡萄糖以时间和浓度依赖的方式增加细胞内LOX-1和TGF-β1 mRNA表达和培养液中TGF-β1浓度,同时也以时间和浓度依赖的方式增加p38 MAPK的表达,JTX92可以明显抑制LOX-1、TGF-β1和p38 MAPK的表达。结论高浓度D-葡萄糖可能通过上调LOX-1的表达,激活细胞内的p38 MAPK信号传递途径,促使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合成并分泌大量TGF-β1,参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葡萄糖 血凝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 p38MAPK信号传递途径 人肾小球系膜细胞
下载PDF
D-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岳保珍 王孝伟 +4 位作者 贺师鹏 王志文 孟晓菲 张佩瑛 马灵台 《生物化学杂志》 CSCD 1997年第2期221-225,共5页
用高灵敏度的荧光法研究了13种糖类化合物对α或β-D-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实验结果表明:5-氨基-5-脱氧-D-吡喃葡萄糖-1-磺酸铵盐(1)、5-氨基-5-脱氧-D-吡喃葡萄糖-1-磺酸(2)、5-氨基-5-脱氧-D-葡萄糖-1.亚硫酸加成物(3)等三... 用高灵敏度的荧光法研究了13种糖类化合物对α或β-D-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实验结果表明:5-氨基-5-脱氧-D-吡喃葡萄糖-1-磺酸铵盐(1)、5-氨基-5-脱氧-D-吡喃葡萄糖-1-磺酸(2)、5-氨基-5-脱氧-D-葡萄糖-1.亚硫酸加成物(3)等三种氮杂糖对α或β-D-葡萄糖苷酶均呈现竞争性抑制作用.化合物(1)的Kiα=372μmol/L;Kiβ=6.38μmol/L.化合物(2)的Kiα=34.4μmol/L;Kiβ=6.84μmol/L.化合物(3)的Kiα=47.2μmol/L;Kiβ=11.9μmol/L.上述三个化合物对β-D-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都强子α-D-葡萄糖苷酶.尤其对化合物(1),其Kiα/Kiβ=58.3,表明其抑制糖苷酶活性有较好的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葡萄糖苷酶 糖苷酶抑制剂 研究
下载PDF
D-葡萄糖、乳糖Schiff碱锌(Ⅱ)配合物的合成及与DNA作用的电子光谱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卓立宏 郭应臣 +1 位作者 乔占平 王宏伟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9-41,共3页
D 葡萄糖、乳糖Schiff碱与醋酸锌通过固相反应合成了D 葡萄糖缩水杨酰肼锌(Ⅱ)[Zn(C13H17N2O7)2]和乳糖缩对羟基苯甲酰肼锌(Ⅱ)[Zn(C19H27N2O12)·(CH3COO)·2H2O]配合物。用元素分析、MS、IR、1HNMR和TGA DTA进行了结构表征。... D 葡萄糖、乳糖Schiff碱与醋酸锌通过固相反应合成了D 葡萄糖缩水杨酰肼锌(Ⅱ)[Zn(C13H17N2O7)2]和乳糖缩对羟基苯甲酰肼锌(Ⅱ)[Zn(C19H27N2O12)·(CH3COO)·2H2O]配合物。用元素分析、MS、IR、1HNMR和TGA DTA进行了结构表征。电子光谱研究表明:目标配合物与DNA可发生一定的插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葡萄糖 乳糖 锌(Ⅱ)配合物 SCHIFF碱 DNA 电子光谱
下载PDF
D-葡萄糖胺西佛碱金属配合物金属胶束催化PNPP水解反应动力学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慎新 刘汝林 +1 位作者 相艳 曾宪诚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089-1093,共5页
合成了[N (2 脱氧 β D 吡喃葡糖 2 水杨醛胺)]M(II)单核金属配合物(M=Cu,Zn,Co,Ni),使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该单核金属配合物在CTAB胶束溶液中催化PNPP水解反应动力学,用单核配合物金属胶束的三元复合动力学模型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讨论.实... 合成了[N (2 脱氧 β D 吡喃葡糖 2 水杨醛胺)]M(II)单核金属配合物(M=Cu,Zn,Co,Ni),使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该单核金属配合物在CTAB胶束溶液中催化PNPP水解反应动力学,用单核配合物金属胶束的三元复合动力学模型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讨论.实验结果表明:这类配合物在CTAB胶束溶液中形成金属胶束后,催化水解的能力明显增强,在中性或偏碱性环境中对PNPP的水解具有很好的催化活性,且金属配合物催化水解的速率常数其大小顺序为Zn(II),Cu(II),Co(II),Ni(I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葡萄糖 西佛碱 金属配合物 PNPP 水解反应动力学 金属胶束 对硝基苯酚吡啶甲酸酯 催化反应
下载PDF
荧光D-葡萄糖同系物2-NBDG示踪和测定肝癌细胞HepG2细胞糖摄入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吕良 周越菡 +11 位作者 张可锋 陈毅飞 卢曦 钟明利 阳艳丽 欧阳瑜 陈梦青 邓淑梅 农雯雄 殷磊 陈小波 段小群 《广西医学》 CAS 2015年第4期437-438,444,共3页
目的以荧光D-葡萄糖同系物(2-NBDG)为示踪探针,建立一种在活细胞中快速、直接检测糖摄入的敏感方法。方法通过培养肝癌细胞株HepG2,使用不同浓度的2-NBDG(0.3 mmol/L、1.0 mmol/L)处理20 min,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荧光强度,用IPP6.0软... 目的以荧光D-葡萄糖同系物(2-NBDG)为示踪探针,建立一种在活细胞中快速、直接检测糖摄入的敏感方法。方法通过培养肝癌细胞株HepG2,使用不同浓度的2-NBDG(0.3 mmol/L、1.0 mmol/L)处理20 min,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荧光强度,用IPP6.0软件分析细胞荧光强度。结果不同浓度2-NBDG(0.3 mmol/L、1.0 mmol/L)处理后,细胞荧光强度随剂量增加而显著增强(P<0.05)。结论 2-NBDG可以作为人源肝癌细胞株HepG2的荧光探测示踪剂进行糖摄入实验测定。本实验在细胞水平建立了简便可行的糖摄入能力评估方法,将有助于糖尿病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荧光d-葡萄糖同系物 糖摄取 HEPG2细胞 肝癌
下载PDF
2,3,4,6-四-O-特戊酰基-β-D-葡萄糖基异硫氰酸酯的合成 被引量:1
19
作者 周国斌 刘显亮 +2 位作者 杨翠英 陈慧宗 巩芳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4期60-62,共3页
研究一种以D-葡萄糖为起始原料,经酰基化、溴代等反应合成葡萄糖基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的新方法,并首次合成了一种新的2,3,4,6-四-O-特戊酰基-β-D-葡萄糖基异硫氰酸酯,产物经质谱、核磁共振谱及红外光谱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糖基异硫氰... 研究一种以D-葡萄糖为起始原料,经酰基化、溴代等反应合成葡萄糖基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的新方法,并首次合成了一种新的2,3,4,6-四-O-特戊酰基-β-D-葡萄糖基异硫氰酸酯,产物经质谱、核磁共振谱及红外光谱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糖基异硫氰酸酯是一种重要的医药和有机合成中间体,该类化合物将在合成糖基硫脲类化合物、核苷类似物、杂环化合物、糖多肽等具有潜在药理活性的化合物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硫氰酸酯 医药和有机中间体 2 3 4 6-四-O-特戊酰基-β—d-葡萄糖基异硫氰酸酯 合成
下载PDF
黄瓜尖孢镰刀菌发酵过程中β-D-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变化 被引量:1
20
作者 车建美 刘波 +4 位作者 朱育菁 蓝江林 肖荣凤 葛慈斌 郑雪芳 《武夷科学》 2006年第1期165-168,共4页
以对硝基苯酚-光密度为标准曲线,测定了黄瓜尖孢镰刀菌发酵过程中的β-D-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培养的第7 d开始β-D-葡萄糖苷酶活性骤然升高,达到43.875 U/mL,在培养的第8 d时,β-D-葡萄糖苷酶活性达到最高值55.0 U/... 以对硝基苯酚-光密度为标准曲线,测定了黄瓜尖孢镰刀菌发酵过程中的β-D-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培养的第7 d开始β-D-葡萄糖苷酶活性骤然升高,达到43.875 U/mL,在培养的第8 d时,β-D-葡萄糖苷酶活性达到最高值55.0 U/mL,随后,β-D-葡萄糖苷酶活性呈现忽高忽低的不规则变化(9 d-11 d),到培养的第12 d时开始呈现逐渐下降的稳定变化,从44.438 U/mL降至18.875 U/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尖孢镰刀菌 β—d-葡萄糖苷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