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41篇文章
< 1 2 2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稻D1基因新等位突变体的鉴定与功能分析
1
作者 高郡茹 权弘羽 +3 位作者 袁刘珍 李钦颖 乔磊 李文强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0-149,共10页
[目的]株高是作物重要的农艺性状,挖掘株高控制基因并解析其分子功能,可为作物高产育种提供更多有用的基因资源。[方法]利用EMS诱变水稻日本晴获得的矮化突变体d1-11为材料,进行表型和细胞学观察,通过图位克隆的方法鉴定d1-11基因并对... [目的]株高是作物重要的农艺性状,挖掘株高控制基因并解析其分子功能,可为作物高产育种提供更多有用的基因资源。[方法]利用EMS诱变水稻日本晴获得的矮化突变体d1-11为材料,进行表型和细胞学观察,通过图位克隆的方法鉴定d1-11基因并对基因表达、激素含量和抗旱性进行了分析。[结果]d1-11突变体表现出植株矮化、叶片变短变宽和籽粒形态变圆表型;d1-11突变体叶片中脉萎缩,大脉和小脉数量和面积减少,导致叶片形态变异。d1-11基因被定位到水稻5号染色体R5M15.2和R5M15.8两个分子标记之间;图位克隆结果表明d1-11突变体中D1基因第11外显子和内含子交界处单碱基替换导致基因功能缺失。D1基因在苗期各组织中表达量较高,从分蘖期开始表达量降低;外源脱落酸(ABA)处理24 h后诱导D1基因表达,外源赤霉素(GA)处理抑制D1基因表达,盐胁迫处理24h诱导D1基因剧烈上调表达。d1-11突变体植株GA、油菜素内酯(BR)和生长素(IAA)等激素含量均上升,叶片相对含水量上升、叶片失水速率降低,植株对干旱胁迫抗性显著增强。[结论]鉴定到水稻D1基因新等位突变d1-11,发现d1-11突变体多种内源激素水平上升、叶片含水量增加、植株对干旱胁迫抗性增强。本研究进一步丰富了水稻矮化基因资源并揭示D1基因新的生物学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株高 矮化 d1基因 d1-11突变体 植物激素 干旱胁迫
下载PDF
胃癌模型大鼠胃黏膜组织Cyclin D1、c-Myc、CKIT的表达意义及其与胃癌病变程度的相关性
2
作者 李雨 李小风 张扬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8期789-793,共5页
目的探讨胃癌模型大鼠胃黏膜组织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c-Myc、CKIT的表达意义及其与胃癌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48只健康成年雌性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研究1组、研究2组、研究3组,每组各12只。研究1组、研究... 目的探讨胃癌模型大鼠胃黏膜组织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c-Myc、CKIT的表达意义及其与胃癌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48只健康成年雌性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研究1组、研究2组、研究3组,每组各12只。研究1组、研究2组、研究3组均制备成胃癌模型。对照组给予等量0.9%氯化钠溶液,第24周处死取材;研究1组、研究2组、研究3组制备成胃癌大鼠后分别于第8、16、24周取材。分析各组大鼠一般情况及胃黏膜组织病理切片,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胃黏膜组织Cyclin D1、c-Myc、CKIT蛋白的表达,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测定胃黏膜组织Cyclin D1、c-Myc、CKIT mRNA的表达,采用Spearman分析法测定胃黏膜组织Cyclin D1、c-Myc、CKIT表达与胃癌病变程度相关性。结果对照组大鼠胃黏膜完整正常,外膜层、肌层、黏膜下层、黏膜层等结构清晰,且无炎症细胞浸润;研究1组大鼠胃黏膜组织与对照组大鼠接近,不存在炎症细胞,且黏膜腺体结构基本正常;研究2组大鼠胃黏膜组织存在破损,细胞核变大,基底部部分腺体细胞形态异常,存在轻度异型性,为早期胃癌;研究3组大鼠胃黏膜组织增加破损,核质比变大,细胞形态不规则,部分腺体存在扩张,黏膜下层及肌层存在炎症细胞浸润,为胃癌进展期。研究1组、研究2组、研究3组胃黏膜组织Cyclin D1、c-Myc、CKIT蛋白均呈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黏膜组织Cyclin D1、c-Myc、CKIT蛋白在研究1组、研究2组、研究3组中逐渐升高趋势。研究1组、研究2组、研究3组胃黏膜组织Cyclin D1、c-Myc、CKIT mRNA均呈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黏膜组织Cyclin D1、c-Myc、CKIT mRNA在研究1组、研究2组、研究3组中逐渐升高趋势。采用Spearman相关性结果分析显示,胃黏膜组织Cyclin D1、c-Myc、CKIT表达与胃癌病变程度呈正相关(r=0.382、0.781、0.993,均P<0.001)。结论胃癌模型大鼠胃黏膜组织Cyclin D1、c-Myc、CKIT呈高表达,其与胃癌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模型 胃黏膜组织 Cyclin d1 C-MYC CKIT 胃癌病变程度 相关性
下载PDF
Cyclin D1、VEGF联合NLR、PLR水平预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术后复发的临床研究
3
作者 黄若葵 杜日昌 丁明虹 《系统医学》 2024年第8期5-7,11,共4页
目的探究Cyclin D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含量联合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lymphocyte Ratio,PLR)水平预测慢性鼻窦炎伴... 目的探究Cyclin D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含量联合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lymphocyte Ratio,PLR)水平预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CRSwNP)复发的临床加价值。方法选取广东省韶关市粤北人民医院耳鼻喉科于2021年1月—2022年6月收治的333例CRSwNP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术治疗,根据术后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138例)和未复发组(195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Cyclin D1、VEG、NLR、PLR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Cyclin D1、VEGF联合NLR、PLR水平对CRSwNP者术后1年复发的预测效能。结果两组Cyclin D1、VEGF、NLR、PLR水平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RSwNP患者复发的影响因素包括Cyclin D1、VEGF、NLR、PLR水平(OR=1.521、1.483、1.365、1.403,P均<0.05)。ROC曲线结果显示Cyclin D1、VEGF、NLR、PLR四者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及曲线下面积均高于单独检测(P均<0.05)。结论Cyclin D1、VEGF、NLR、PLR水平是诱发CRSwNP患者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也是预测CRSwNP患者术后复发的可靠性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 术后复发 Cyclin d1 VEGF NLR PLR
下载PDF
基于TM2D1介导铁死亡探讨丙泊酚抑制结直肠癌的分子机制
4
作者 路艳 朴宗方 +1 位作者 谭新敏 苏锐 《河北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189-194,共6页
目的:基于丙泊酚通过TM2D1介导铁死亡抑制结直肠癌的分子机制。方法:测定TM2D1在正常和CRC组织中的表达,将人CRC SW480细胞暴露于50μm丙泊酚中,检测细胞活力。用过表达TM2D1的载体转染SW480细胞并用丙泊酚处理,并评估异丙酚处理SW480细... 目的:基于丙泊酚通过TM2D1介导铁死亡抑制结直肠癌的分子机制。方法:测定TM2D1在正常和CRC组织中的表达,将人CRC SW480细胞暴露于50μm丙泊酚中,检测细胞活力。用过表达TM2D1的载体转染SW480细胞并用丙泊酚处理,并评估异丙酚处理SW480细胞,观察细胞活力、集落形成、细胞增殖、铁水平、ROS生成和和铁死亡。结果:TM2D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异丙酚对SW480细胞活力有抑制作用,TM2D1在丙泊酚作用下显著下调,丙泊酚还能抑制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和集落形成,提高细胞铁和ROS水平。此外,丙泊酚还改变了与铁死亡相关的蛋白的表达,包括CRC细胞中CHAC1和PTGS2的表达上调,以及GPX4的表达抑制,TM2D1过表达阻断了异丙酚对CRC细胞的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可能通过下调TM2D1的表达引发CRC细胞铁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丙泊酚 TM2d1 铁死亡
下载PDF
Cyclin D1在黄芪甲苷诱导B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中的表达
5
作者 王晓寅 王会芳 +2 位作者 罗强 张辉 张晓丽 《神经药理学报》 2024年第1期11-17,共7页
目的:研究黄芪甲苷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分化的特点和诱导过程中Cyclin D1的表达特点。方法:采用100 mg·L^(-1)黄芪甲苷诱导BMSCs分化,在1、12、24 h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免疫... 目的:研究黄芪甲苷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分化的特点和诱导过程中Cyclin D1的表达特点。方法:采用100 mg·L^(-1)黄芪甲苷诱导BMSCs分化,在1、12、24 h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观察巢蛋白(Nestin)、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Cyclin D1的表达,RT-PCR检测Cyclin D1 mRNA的表达。结果:收集获得的骨髓细胞采用原代和传代培养,至第3代BMSCs细胞基本纯化。经100 mg·L^(-1)黄芪甲苷作用后,部分细胞自胞体长出突起,形态似神经元样细胞且表达Nestin和NSE抗体,Nestin的表达时相早于NSE且表达强度高于NSE(P<0.05)。在药物作用1 h后,BMSCs细胞Cyclin D1不论在基因转录水平还是在蛋白表达水平均出现大幅度下调,此时BMSCs开始有Nestin的表达;药物作用12、24 h,BMSCs细胞Cyclin D1表达与药物作用前表达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黄芪甲苷可能首先通过调整细胞周期,延长了G1期向S期转变的时间,从而启动了BMSCs的分化程序,诱导BMSCs向神经干细胞分化。在黄芪甲苷的营养作用下,细胞的突起进一步生长并向神经元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甲苷 BMSCS 分化 神经元样细胞 Cyclin d1
下载PDF
lncRNA SNHG7通过miR-122-5p/CCND1轴调节胃癌细胞的增殖、凋亡及肿瘤免疫逃逸
6
作者 闫丹措 马颖才 +4 位作者 逯艳艳 杨桂英 东金花 赵奕 刘芝兰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97-902,共6页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小核仁RNA宿主基因(lncRNA SNHG)7通过miR-122-5p/细胞周期蛋白(CCN)D1轴对胃癌细胞的增殖、凋亡及肿瘤免疫逃逸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体外培养的人胃癌细胞株NCI-N87、SNU-1、MKN-4...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小核仁RNA宿主基因(lncRNA SNHG)7通过miR-122-5p/细胞周期蛋白(CCN)D1轴对胃癌细胞的增殖、凋亡及肿瘤免疫逃逸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体外培养的人胃癌细胞株NCI-N87、SNU-1、MKN-45和人胃癌组织源细胞、人胃黏膜上皮细胞中lncRNA SNHG7、miR-122-5p与CCND1表达。体外培养的人胃癌细胞MKN-45,随机分为对照组、lncRNA SNHG7 siRNA(si-lncRNA SNHG7)组、lncRNA SNHG7 siRNA阴性对照(si-NC)组、lncRNA SNHG7 siRNA(si-lncRNA SNHG7)+miR-122-5p inhibitor组,分组转染后,检测各组MKN-45细胞增殖、凋亡、活化CD8+T细胞杀伤率、miR-122-5p及CCND1、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凋亡蛋白〔B细胞淋巴瘤-2相关X蛋白(Bax)、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3〕表达,并检测lncRNA SNHG7对MKN-45细胞miR-122-5p的靶向调节作用。结果与胃黏膜上皮细胞相比,胃癌组织源和MKN-45、SNU-1、NCI-N87细胞lncRNA SNHG7、CCND1 mRNA表达明显升高,miR-122-5p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si-lncRNA SNHG7组细胞活力、EdU阳性率、细胞CCND1、PCNA蛋白表达明显降低,凋亡率、活化CD8+T细胞对各组MKN-45细胞的杀伤率、miR-122-5p及Bax、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升高(均P<0.05);si-NC组细胞各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lncRNA SNHG7 siRNA和miR-122-5p inhibitor联合可逆转lncRNA SNHG7 siRNA对细胞各指标的作用。lncRNA SNHG7可靶向下调MKN-45细胞miR-122-5p表达。结论下调lncRNA SNHG7可通过上调miR-122-5p而降低CCND1表达,进而抑制胃癌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并减轻其免疫逃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 SNHG7 miR-122-5p/细胞周期蛋白d1 胃癌 增殖 凋亡 免疫逃逸
下载PDF
生物钟核受体NR1D1在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炎性反应中的作用
7
作者 郭怡莹 王雪容 +4 位作者 杨王浩 曹梦丹 张海森 靳亚平 陈华涛 《中国畜牧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04-310,共7页
本研究旨在构建并筛选干扰效率高的奶牛NR1D1基因慢病毒干扰载体,以探究生物钟核受体NR1D1在大肠杆菌脂多糖(LPS)诱导的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BEND)炎性反应中的作用。使用1μg/mL LPS处理BEND 12 h建立炎性反应模型,qPCR检测炎症因子... 本研究旨在构建并筛选干扰效率高的奶牛NR1D1基因慢病毒干扰载体,以探究生物钟核受体NR1D1在大肠杆菌脂多糖(LPS)诱导的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BEND)炎性反应中的作用。使用1μg/mL LPS处理BEND 12 h建立炎性反应模型,qPCR检测炎症因子与生物钟基因的表达变化;设计2对靶向奶牛NR1D1基因的特异性短发夹RNA(shRNA)序列和1对无义序列,退火后分别连接至pCD513B-U6载体构建3个重组质粒,随后进行酶切和测序鉴定。将酶切测序鉴定均无误的重组质粒与辅助质粒共转染至HEK293T细胞包装慢病毒,获得病毒颗粒后用其感染BEND,2μg/mL嘌呤霉素筛选获得稳定表达细胞系并使用qPCR和WB鉴定干扰效率。LPS处理NR1D1敲低组与对照组BEND细胞,采用qPCR技术检测炎症因子IL-6、IL-8、IL-1β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LPS处理BEND后,IL-6、IL-8、IL-1β等炎症因子显著升高,表明BEND炎性反应模型构建成功。同时,LPS处理后,生物钟核受体NR1D1 mRNA表达量显著升高,提示其可能参与BEND炎性反应的调控;成功构建2个NR1D1基因慢病毒干扰载体sh1和sh2,WB结果显示,sh1和sh2均能有效降低NR1D1的表达,其中sh2的干扰效果最好,使用嘌呤霉素筛选成功获得sh2的敲低细胞系;LPS处理后,炎症因子在sh2细胞系中的表达显著高于shn组。本研究成功构建了奶牛NR1D1基因的慢病毒干扰载体,通过转染BEND细胞,筛选并成功获得了NR1D1敲低的稳定细胞系,发现NR1D1在LPS诱导的BEND炎性反应中可能发挥抑制促炎因子表达的作用,为后续深入探究NR1D1在奶牛子宫内膜炎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提供前期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NR1d1基因 子宫内膜炎 慢病毒 RNA干扰
下载PDF
Bcl-3、cyclin D1、P53、Ki-67蛋白在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的表达及其意义
8
作者 谭凤梅 曹彩霞 +4 位作者 宋小萍 王雪霁 肖红燕 李燕 刘瑞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166-169,共4页
目的探讨B细胞淋巴瘤因子3(Bcl-3)、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P53基因编码蛋白和增殖细胞核蛋白(Ki-67)在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中的表达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乳腺普通型导管增生(UDH)、柱状上皮病变(CCL)、非典型导管增... 目的探讨B细胞淋巴瘤因子3(Bcl-3)、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P53基因编码蛋白和增殖细胞核蛋白(Ki-67)在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中的表达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乳腺普通型导管增生(UDH)、柱状上皮病变(CCL)、非典型导管增生(ADH)和导管原位癌(DCIS)组织中Bcl-3、cyclin D1、P53和Ki-67蛋白的表达。结果Bcl-3、cyclin D1、P53、Ki-67蛋白在UDH中均少量表达;在CCL、ADH和DCIS中均明显表达,且随着病变的级别升高,阳性率逐渐增高(P<0.05);Bcl-3、cyclin D1、P53和Ki-67蛋白在CCL、ADH和DCIS中着色强阳性(++~+++)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cl-3、cyclin D1、P53和Ki-67蛋白的表达在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的病理诊断、鉴别诊断及指导临床治疗方面有较高应用价值,可显著提高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细胞淋巴瘤因子3 细胞周期蛋白d1 P53基因编码蛋白 增殖细胞核蛋白 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 免疫组化
下载PDF
猪CD1d蛋白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应用
9
作者 刘传霞 陈欣 +4 位作者 王晓 李雪雯 李婷婷 翁长江 郑君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620-1628,共9页
[目的]制备猪源CD1d的多克隆抗体,为探究猪CD1d蛋白在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感染过程中的功能奠定基础。[方法]利用PCR方法扩增了猪CD1d基因,并将其同源重组至pGEX-6p1载体中,构建了原核重组表达质粒pGEX-6p1-C... [目的]制备猪源CD1d的多克隆抗体,为探究猪CD1d蛋白在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感染过程中的功能奠定基础。[方法]利用PCR方法扩增了猪CD1d基因,并将其同源重组至pGEX-6p1载体中,构建了原核重组表达质粒pGEX-6p1-CD1d。将重组质粒转化E.coli BL21(DE3)并用IPTG进行诱导表达,表达的GST-CD1d重组蛋白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WB)方法鉴定,SDS-PAGE结果显示约50 ku处有一条明显的条带,该蛋白以包涵体形式表达。然后利用谷胱甘肽琼脂糖亲和层析方法进行蛋白纯化,将纯化的GST-CD1d蛋白与等体积的弗氏完全佐剂混合乳化后,将纯化的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采用颈背部多点皮下注射,免疫剂量为200μg/只,首免后第3周和第5周分别进行二免和三免,均采用弗氏不完全佐剂乳化,方法和剂量与首免相同。三免后第7天,通过耳缘静脉采血分离血清。首免后第7周进行第四次免疫,一周后心脏采血。该抗体经Protein G亲和层析纯化后冻存于-80℃冰箱。通过WB和间接免疫荧光(IFA)鉴定瞬时转染表达的外源CD1d蛋白和猪原代巨噬细胞(PAMs)表达的内源CD1d蛋白的表达与细胞定位情况。同样,制备的CD1d抗体可以将外源瞬时转染表达的CD1d通过IP拉下。为了探究CD1d在ASFV感染早期的情况,将ASFV接种于PAMs,制备ASFV感染0、15、30、60 min的样品,以CD1d为一抗,通过WB检测了CD1d蛋白的表达情况。在HEK293T细胞共转pCAGGS-HA-CD1d和pCAGGS-Flag-CD2v质粒,24 h后收取细胞裂解,加入Flag beads过夜结合蛋白,通过WB检测互作情况染,同时,质粒共转染于共聚焦小皿中的HEK293T细胞,用标签抗体对其进行孵育,选择相应的荧光二抗,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CD1d与CD2v在细胞中共定位情况。采用Co-IP验证CD1d与ASFV外囊膜蛋白CD2v的相互作用。[结果]原核表达的GST-CD1d蛋白以包涵体形式表达在感受态细胞中,分子质量约为35 ku;实验兔4次免疫CD1d重组蛋白后采血并分离血清,纯化的抗体经SDS-PAGE检测在45和25 ku处各出现一条特异性条带,分别为CD1d抗体的重链与轻链。以纯化的CD1d蛋白作为免疫原制备的兔抗CD1d抗体包含重链和轻链,且具有较好纯度;该抗体能够通过WB和IFA鉴定瞬时转染的外源以及PAMs内源CD1d蛋白的表达和细胞定位。进一步检测结果显示,ASFV感染PAMs后,CD1d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加,并且WB和IFA结果显示CD1d与ASFV编码的外囊膜蛋白CD2v存在相互作用和共定位。[结论]通过原核表达技术制备了CD1d的抗体,为进一步探究CD1d蛋白在ASFV感染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1d蛋白 原核表达 多克隆抗体 非洲猪瘟病毒 CD2v蛋白
下载PDF
消退素D1对结肠癌细胞K-Ras/Notch信号通路串话的影响
10
作者 杜恒 吴安定 +2 位作者 余洁 王飞 周勇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7期18-22,共5页
目的 探讨消退素D1(Rv D1)对SW620结肠癌细胞K-Ras/Notch信号通路串话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CCK-8和克隆形成方法评估Rv D1(0.0、62.5、125.0、250.0、500 nmol/L)对SW620结肠癌细胞短期和长期增殖的影响;将SW620结肠癌细胞分成... 目的 探讨消退素D1(Rv D1)对SW620结肠癌细胞K-Ras/Notch信号通路串话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CCK-8和克隆形成方法评估Rv D1(0.0、62.5、125.0、250.0、500 nmol/L)对SW620结肠癌细胞短期和长期增殖的影响;将SW620结肠癌细胞分成空白组、Rv D1组、K-Ras组、K-Ras+Rv D1组。空白组不进行处理,K-Ras组和K-Ras+Rv D1组转染K-Ras质粒,Rv D1组和K-Ras+Rv D1组用250 nmol/L的Rv D1处理。蛋白质印迹法检测IL-6、K-Ras、NICD、p-p65、p65、vimentin、N-cadherin和E-cadherin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IL-6、K-Ras和NICD蛋白表达;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和迁移水平。结果 125.0、250.0、500.0 nmol/L Rv D1抑制SW620细胞增殖和克隆形成能力(P<0.05)。在Rv D1组中,IL-6、K-Ras、NICD、p-p65、vimentin、N-cadherin蛋白表达均低于空白组,E-cadherin表达高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Ras组的NICD、p-p65、vimentin、N-cadherin的蛋白表达高于空白组,E-cadherin表达低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Ras+Rv D1组的NICD、p-p65、vimentin、N-cadherin表达及细胞侵袭和迁移水平均低于K-Ras组,E-cadherin表达高于K-Ra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v D1通过抑制IL-6表达,抑制K-Ras对Notch信号通路串话,降低下游核因子-κB水平和上皮-间质转化特性,削弱结肠癌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退素d1 结肠癌细胞 串话 RAS NOTCH
下载PDF
重楼皂苷Ⅵ通过调控SNRPD1抑制肝癌细胞增殖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茂蓉 张辉 《上海中医药杂志》 CSCD 2024年第4期79-85,共7页
目的探讨重楼皂苷Ⅵ通过调控小核核糖核蛋白D1(SNRPD1)抑制肝癌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方法①21只雄性裸鼠,采用皮下注射人肝癌Huh7细胞建立裸鼠肝癌移植瘤模型。裸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药物溶剂)、5 mg/kg重楼皂苷Ⅵ组、10 mg/kg重楼皂苷Ⅵ... 目的探讨重楼皂苷Ⅵ通过调控小核核糖核蛋白D1(SNRPD1)抑制肝癌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方法①21只雄性裸鼠,采用皮下注射人肝癌Huh7细胞建立裸鼠肝癌移植瘤模型。裸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药物溶剂)、5 mg/kg重楼皂苷Ⅵ组、10 mg/kg重楼皂苷Ⅵ组,每组7只。连续腹腔注射给予相应干预10 d,观察各组裸鼠瘤体体积变化。②将人肝癌Huh7和JHH7细胞分为对照组和重楼皂苷Ⅵ组,采用重楼皂苷Ⅵ(0~15μmol/L)给予相应干预后,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情况,Western blot法和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法检测SNRPD1、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CDK4)蛋白和基因的表达情况。采用分子对接技术预测重楼皂苷Ⅵ和SNRPD1蛋白的潜在靶向结合情况。结果①与模型组比较,10 mg/kg重楼皂苷Ⅵ能抑制Huh7细胞裸鼠移植瘤生长(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重楼皂苷Ⅵ能抑制人肝癌Huh7和JHH7细胞的增殖(P<0.05)、细胞克隆形成(P<0.05)及诱导细胞周期的阻滞(P<0.05)。分子对接结果显示,重楼皂苷Ⅵ潜在靶向SNRPD1蛋白;Western blot和RT⁃q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重楼皂苷Ⅵ可以下调SNRPD1的蛋白表达水平(P<0.05),但不能下调SNRPD1 mRNA表达水平(P>0.05)。与对照组比较,重楼皂苷Ⅵ能下调SNRPD1的下游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和CDK4的表达水平(P<0.05)。结论重楼皂苷Ⅵ可能通过调控SNRPD1发挥抗肝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重楼皂苷Ⅵ 抗肿瘤 小核核糖核蛋白d1 细胞周期 中药研究 作用机制
下载PDF
血清叉头框D1在鼻咽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放疗后复发转移关系研究
12
作者 明霞 刘伟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1期1495-1499,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叉头框D1(FOXD1)在鼻咽癌(NPC)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放疗后复发转移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NPC患者235例为NPC组,另选取同期本院体检健康志愿者246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及血清FOXD1水平。分析血清FOXD1表达与NPC患者... 目的:探讨血清叉头框D1(FOXD1)在鼻咽癌(NPC)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放疗后复发转移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NPC患者235例为NPC组,另选取同期本院体检健康志愿者246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及血清FOXD1水平。分析血清FOXD1表达与NP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对化疗后NPC患者随访3年,记录复发转移情况。采用Cox回归分析NPC患者放疗后复发转移的影响因素。采用Spearman法分析血清FOXD1水平与肿瘤分化程度及EB病毒感染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FOXD1对NPC患者放疗后复发转移的预测价值。结果:NPC组FOXD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NPC患者血清FOXD1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颈部淋巴结转移、肿瘤浸润深度、颅底侵犯、EB病毒感染有关(均P<0.05)。肿瘤低分化、EB病毒感染阳性及FOXD1高表达是NPC患者放疗后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血清FOXD1水平与肿瘤分化程度呈负相关,与EB病毒感染呈正相关(均P<0.05)。FOXD1对NPC患者放疗后复发转移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P<0.05)。结论:FOXD1在NPC患者血清中表达水平升高,与临床病理特征有关,是患者放疗后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对放疗后复发转移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叉头框d1 复发转移 临床病理特征 影响因素 预测价值
下载PDF
IL-6、STAT3和Cyclin D1在结直肠腺癌组织中表达及临床意义
13
作者 申东洋 赵帅 +3 位作者 尚静 陶月佳 宋小萍 黄允宁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5,I0001,共6页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6(IL-6)、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和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在结直肠腺癌及癌旁组织中表达及其相关性,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IL-6、STAT3和Cyclin D1...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6(IL-6)、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和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在结直肠腺癌及癌旁组织中表达及其相关性,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IL-6、STAT3和Cyclin D1在80例结直肠腺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析三者表达相关性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并通过生物学数据库验证结果。结果 癌组织中IL-6、STAT3和Cyclin D1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53.8%、63.8%、62.5%,癌旁组织中IL-6、STAT3和Cyclin D1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2.5%、25.0%、15.0%(P<0.05)。癌组织中IL-6与STAT3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STAT3与Cyclin D1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IL-6与CyclinD1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STAT3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有关(P<0.05);Cyclin D1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相关(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分化程度、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Cyclin D1是影响结直肠腺癌患者术后预后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表明,肿瘤分化程度、Cyclin D1是影响结直肠腺癌患者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IL-6、STAT3和Cyclin D1在结直肠腺癌组织中过表达。Cyclin D1是结直肠腺癌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评估结直肠腺癌患者临床进展及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腺癌 IL-6 STAT3 Cyclin d1 免疫组织化学 临床病理特点
下载PDF
腹腔镜胃癌根治性切除标本cyclin D1和SLeX表达的临床病理研究
14
作者 左利媛 刘凌云 +4 位作者 尚培中 苗建军 张伟 王丽娜 李伟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6期10-13,16,共5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癌根治性切除标本cyclin D1和SLeX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85例腹腔镜胃癌根治性手术切除标本及30例癌旁胃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EliVision^(TM)plus二步法检测cyclin D1和SLeX在胃癌及癌旁胃组...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癌根治性切除标本cyclin D1和SLeX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85例腹腔镜胃癌根治性手术切除标本及30例癌旁胃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EliVision^(TM)plus二步法检测cyclin D1和SLeX在胃癌及癌旁胃组织中的表达,分析cyclin D1和SLeX与患者性别、癌灶大小、分化程度、临床分期、转移浸润及5年生存期6项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癌组织cyclin D1和SLeX阳性率分别为61.2%(52/85)和85.9%(73/85),癌旁胃组织cyclin D1和SLeX阳性率分别为0和6.7%(2/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yclin D1和SLeX表达与性别及癌灶大小无关(P>0.05),在低分化、进展期、有转移浸润和5年内死亡患者中,Cyclin D1和SLeX阳性率均显著高于(高+中)分化、早期、无转移浸润和5年内生存患者(P<0.05)。Cyclin D1和SLeX表达呈正相关(r=0.40)。结论Cyclin D1和SLeX与胃癌发生发展显著相关,两者共阳性表达预示胃癌分化程度低、进展快、易浸润转移、生存期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Cyclin d1 SLEX 肿瘤转移 肿瘤浸润 预后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miR-15a-5p/CCND1通路在胰腺癌细胞转移侵袭过程中的作用机制
15
作者 杨晓薇 曾掌 汤金萍 《实用癌症杂志》 2024年第10期1567-1570,共4页
目的探究miR-15a-5p/CCND1通路在胰腺癌中的调控作用。方法将稳定表达miR-15a-5p的CAPAN-1植入裸鼠皮下进行体内异位成瘤,注射未转染组CAPAN-1细胞的小鼠记为A组,注射pcDNA3.1(+)空载体组CAPAN-1细胞的小鼠记为B组,注射pcDNA3.1(+)-miR-... 目的探究miR-15a-5p/CCND1通路在胰腺癌中的调控作用。方法将稳定表达miR-15a-5p的CAPAN-1植入裸鼠皮下进行体内异位成瘤,注射未转染组CAPAN-1细胞的小鼠记为A组,注射pcDNA3.1(+)空载体组CAPAN-1细胞的小鼠记为B组,注射pcDNA3.1(+)-miR-15a-5p重组质粒组CAPAN-1细胞的小鼠记为C组。观察记录肿瘤体积,30天后取出肿瘤组织,称重记录。Western blot实验检测移植瘤组织中miR-15a-5p和CCND1的表达,运用组织HE染色、荧光染色等评估移植瘤情况。结果与A、B组裸鼠移植瘤相比,C组裸鼠移植瘤体积和重量显著降低(P<0.05)。与A、B组裸鼠移植瘤相比,C组裸鼠移植瘤中miR-15a-5p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CCND1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A、B组移植瘤组织中,细胞核仁肥大、核分裂较常见,形态不规则、大小不等,数目增加、排列紧密、色深,染色质呈粗颗粒状分布不均,C组较A、B组移植瘤组织细胞排列稀疏,密度降低,组织内坏死面积增多。与A、B组移植瘤相比,C组移植瘤组织中CCND1相对荧光强度明显降低(P<0.05)。结论miR-15a-5p可通过调控CCND1进而调控胰腺癌发生和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5a-5p 周期蛋白d1 胰腺癌
下载PDF
人乳头瘤病毒16/18感染与膀胱癌组织cyclinD1、P53蛋白表达的相关性分析
16
作者 韩腾飞 李武学 胡楠 《实用癌症杂志》 2024年第7期1115-1118,共4页
目的 分析人乳头瘤病毒(HPV)16/18感染与膀胱癌组织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P53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采集62例膀胱癌患者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和半定量积分方法,检测HPV16/18、cyclinD1和P53蛋白在膀胱癌及癌旁... 目的 分析人乳头瘤病毒(HPV)16/18感染与膀胱癌组织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P53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采集62例膀胱癌患者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和半定量积分方法,检测HPV16/18、cyclinD1和P53蛋白在膀胱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表达与膀胱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THPV16/18与cyclinD1、P53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膀胱癌组织中,HPV16/18、cyclinD1和P53蛋白的阳性率高于癌旁组织(P<0.05);HPV16/18、cyclinD1和P53蛋白阳性率病理分级高、临床分级高、有远处转移的膀胱癌组织分别高于病理分级低、临床分级低、无远处转移的膀胱癌组织(P<0.05);HPV16/18阳性组cyclinD1和P53蛋白阳性率高于HPV16/18阴性组(P<0.05);膀胱癌组织中HPV16/18表达与cyclinD1表达无相关性(P>0.05),与P53蛋白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 HPV16/18、cyclinD1和P53蛋白均参与了膀胱癌的发生和发展,HPV16/18可以影响P53蛋白的表达,参与膀胱癌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膀胱癌 细胞周期蛋白d1 P53蛋白
下载PDF
乳腺癌患者Cyclin D1表达与内分泌治疗疗效、预后的关系及构建预后预测模型
17
作者 杨路路 徐月红 +2 位作者 王江 李洪波 楼立新 《现代实用医学》 2024年第8期1066-1070,共5页
乳腺癌为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随着近年来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以及生活方式的转变,乳腺癌的发病率不断升高,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1]。恶性肿瘤的主要特征之一是细胞增殖周期调节失控。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为细胞周期调节... 乳腺癌为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随着近年来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以及生活方式的转变,乳腺癌的发病率不断升高,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1]。恶性肿瘤的主要特征之一是细胞增殖周期调节失控。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为细胞周期调节因子,可以缩短细胞周期中的G1期,使得细胞进入S期的时间变短,使细胞的生长速度变快,促进肿瘤的生长发育[2-3]。内分泌治疗是临床治疗乳腺癌的常用方法,该方法通过抑制体内雌激素的生成或阻断雌激素与受体结合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繁殖,最终达到抗肿瘤的目的[4]。本研究旨在探究乳腺癌患者Cyclin D1基因状态与内分泌治疗疗效及预后的关系,并构建预后预测模型,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细胞周期蛋白d1 内分泌治疗 疗效 预后
下载PDF
藁本内酯调控PKD1/HIF-1α/VEGF通路对心力衰竭大鼠的改善作用
18
作者 张岚 武永新 +1 位作者 张涛 王东伟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2-49,共8页
目的:探讨藁本内酯对心力衰竭大鼠心功能和血管生成的影响,并分析其对蛋白激酶D1(PKD1)/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通路的调节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藁本内酯组、PKD1/HIF-1α/VEGF信号通... 目的:探讨藁本内酯对心力衰竭大鼠心功能和血管生成的影响,并分析其对蛋白激酶D1(PKD1)/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通路的调节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藁本内酯组、PKD1/HIF-1α/VEGF信号通路阻断剂CID755673(CID)组和藁本内酯+CID组,采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法建立心力衰竭大鼠模型,藁本内酯组大鼠尾静脉注射藁本内酯20 mg·kg^(-1),CID组大鼠腹腔注射CID 50 mg·kg^(-1),藁本内酯+CID组大鼠腹腔注射CID 50 mg·kg^(-1)后尾静脉注射藁本内酯20 mg·kg^(-1),每日1次,连续4周。采用心脏超声检查各组大鼠心功能指标,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检测各组大鼠心肌梗死面积百分率,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形态表现,实时荧光定量PCR法(RT-qPCR)法和蛋白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缺血区心肌组织中PKD1、HIF-1α、CD31和VEGF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和CID组大鼠心肌细胞形态发生改变,细胞间隙增宽,排列紊乱,可见肌纤维断裂和炎性细胞浸润;藁本内酯组和藁本内酯+CID组大鼠心肌纤维排列相对整齐,心肌纤维断裂相对较少,炎性细胞数减少。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降低(P<0.05),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增大(P<0.05),心肌组织中PKD1、HIF-1α、CD31和VEGF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藁本内酯组大鼠LVEF和LVFS升高(P<0.05),LVESD和LVEDD减小(P<0.05),心肌梗死面积百分率降低(P<0.05),心肌组织中PKD1、HIF-1α、CD31和VEGF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CID组大鼠LVEF和LVFS降低(P<0.05),LVESD和LVEDD增大(P<0.05),心肌梗死面积百分率升高(P<0.05),心肌组织中PKD1、HIF-1α、CD31和VEGF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藁本内酯组比较,藁本内酯+CID组大鼠LVEF和LVFS明显降低(P<0.05),LVESD和LVEDD增大(P<0.05),心肌梗死面积百分率升高(P<0.05),心肌组织中PKD1、HIF-1α、CD31和VEGF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CID组比较,藁本内酯+CID组大鼠LVEF和LVFS升高(P<0.05),LVESD和LVEDD减小(P<0.05),心肌梗死面积百分率降低(P<0.05),心肌组织中PKD1、HIF-1α、CD31和VEGF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结论:藁本内酯可通过激活PKD1/HIF-1α/VEGF通路发挥促进心力衰竭大鼠血管生成、缩小其心肌梗死面积和改善心功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血管再生 藁本内酯 蛋白激酶d1 缺氧诱导因子1Α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消退素D1在甲状旁腺激素促进牵张成骨中的水平变化及其对巨噬细胞极化效应研究
19
作者 刘毅恒 田力月 +2 位作者 李永頔 杨芷姗 唐正龙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06-511,共6页
目的:研究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促进牵张成骨过程中消退素D1(resolvin D1,RvD1)表达水平变化及其对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方法:48只兔建立下颌骨牵张成骨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术后注射生理盐水,实验组... 目的:研究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促进牵张成骨过程中消退素D1(resolvin D1,RvD1)表达水平变化及其对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方法:48只兔建立下颌骨牵张成骨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术后注射生理盐水,实验组间歇性注射PTH 20μg/kg。分别对各组兔牵张后第3、5、7天进行取样,通过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染色观察牵张区新骨组织;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y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MS/MS)检测新骨组织中RvD1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检测新骨组织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及精氨酸酶1(Arginase 1,Arg1)的表达。体外构建由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RAW264.7炎症模型,并添加100 ng/mL RvD1进行处理,qPCR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巨噬细胞极化标记物的表达。结果:PTH促进下颌骨牵张成骨兔牵张区新骨生成并明显提高新骨中RvD1含量(P<0.01)。同时,实验组牵张区新骨中巨噬细胞M2型极化标志物Arg1的表达升高,而iNOS的表达降低(P<0.01)。体外实验结果显示RvD1上调了LPS处理的RAW264.7细胞中M2型极化标志物Arg1、CD206和抑炎因子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的表达(P<0.05),并下调M1型标志物iNOS、CD86和促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表达(P<0.01)。结论:PTH能提高兔下颌骨牵张新骨组织中RvD1含量,RvD1可进一步诱导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而发挥促进炎症消退和骨再生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退素d1 甲状旁腺激素 牵张成骨 巨噬细胞
下载PDF
Cyclin D1通过促进糖酵解改善肾脏缺血再灌注诱导的急性肾损伤的机制
20
作者 黄瑜亮 汤颖 +1 位作者 余文娟 陈俊哲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3013-3022,共10页
目的探索CCND1通过促进糖酵解改善肾缺血再灌注诱导的急性肾损伤(AKI)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为AKI提供新的治疗靶点。方法采用8周龄的C57/BL6雄性小鼠构建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模型。使用CCND1过表达质粒... 目的探索CCND1通过促进糖酵解改善肾缺血再灌注诱导的急性肾损伤(AKI)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为AKI提供新的治疗靶点。方法采用8周龄的C57/BL6雄性小鼠构建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模型。使用CCND1过表达质粒及CCND1干扰质粒,在体内及体外验证CCND1在AKI中的作用。用肌酐检测试剂盒、尿素氮检测试剂盒检测肾脏功能,通过免疫组化、免疫荧光、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糖酵解、肾脏损伤等指标。结果在肾缺血再灌注诱导的AKI模型中,肾小管上皮细胞CCND1表达下调,细胞及组织出现损伤。在体内使用CCND1过表达质粒过表达CCND1,IRI小鼠的肾脏功能较前明显改善,肾脏损伤较前减轻,过表达CCND1可促进糖酵解,促进丙酮酸的生成,使能量生成增加。在肾小管上皮细胞中,过表达CCND1后可促进糖酵解,能量生成增加,减轻AKI;相反,敲低CCND1会抑制糖酵解,细胞能量生成严重受阻,损伤进一步加重。结论在AKI中,肾小管上皮细胞中CCND1表达下调,过表达CCND1可以减轻肾缺血再灌注诱导的AKI,这可能与过表达CCND1可促进糖酵解、及时恢复细胞和组织的能量供给等机制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急性肾损伤 肾小管上皮细胞 细胞周期蛋白d1 糖酵解 能量代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