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5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线粒体单链DNA结合蛋白1在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
1
作者 林亚茹 王心萌 +4 位作者 普元倩 刘如爱 自加吉 余敏 熊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44-747,共4页
人线粒体单链DNA结合蛋白1(mitochondrial single-strand DNA-binding protein 1, mtSSBP1)是定位于线粒体中的单链DNA结合蛋白,参与线粒体DNA(mtDNA)的复制、转录和修复,在维持线粒体基因组的稳定性和功能等发挥重要作用。mtSSBP1与肿... 人线粒体单链DNA结合蛋白1(mitochondrial single-strand DNA-binding protein 1, mtSSBP1)是定位于线粒体中的单链DNA结合蛋白,参与线粒体DNA(mtDNA)的复制、转录和修复,在维持线粒体基因组的稳定性和功能等发挥重要作用。mtSSBP1与肿瘤细胞增殖、转移和侵袭等恶性生物学行为相关,在多种人类恶性肿瘤中表达上调,其与肿瘤组织浸润加深、分化能力减弱、肿瘤增大和临床分期增加均相关。该文现对mtSSBP1的结构、功能及其在不同类型恶性肿瘤中的作用机制进行阐述,旨在为mtSSBP1与肿瘤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线粒体单链dna结合蛋白1 生物学标志物 预后 文献综述
下载PDF
改良EMSA法分析人α1(Ⅰ)胶原基因序列特异性DNA结合蛋白 被引量:6
2
作者 高春芳 李德岩 +3 位作者 万伟东 伍严安 王皓 孔宪涛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708-710,共3页
目的 :分析人α1( )胶原基因 5′侧翼区具有较高启动调控活性序列的 DNA结合蛋白。方法 :以原代培养人瘢痕皮肤成纤维细胞为胶原产生细胞 ,采用限制性内切酶消化、DNA混合片段末端标记和增强化学发光的改良电泳迁移率改变实验(EMSA)分析... 目的 :分析人α1( )胶原基因 5′侧翼区具有较高启动调控活性序列的 DNA结合蛋白。方法 :以原代培养人瘢痕皮肤成纤维细胞为胶原产生细胞 ,采用限制性内切酶消化、DNA混合片段末端标记和增强化学发光的改良电泳迁移率改变实验(EMSA)分析人 α1( )胶原基因 5′侧翼区 - 2 6 8~ + 42 bp序列 DNA结合蛋白。结果 :在胶原产生细胞——人瘢痕成纤维细胞中存在 α1( )胶原基因 - 2 6 8~ + 42 bp序列的 DNA结合蛋白 ,其结合活性具有特异性 ,并能被 Sp- 1,NF- 1,NF- κB识别序列所竞争。结论 :改良 EMSA法可用于分析较长序列的 DNA结合蛋白 ,人 α1( )胶原基因 - 2 6 8~ + 42 bp序列中存在转录因子Sp- 1,NF- 1,NF- κB结合序列 ,这些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可能与人 α1( )胶原基因 - 2 6 8~ + 42 bp序列的高启动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 胶原 dna结合蛋白 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
下载PDF
小鼠α2(Ⅰ)胶原基因DNA结合蛋白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高春芳 王皓 +2 位作者 万伟东 徐庆文 孔宪涛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704-707,共4页
目的 :初步分析小鼠α2 ( )胶原基因上游 5′- U TR近端 80 0 bp(- 780~ + 5 4bp)序列的 DNA结合蛋白。 方法 :PCR扩增小鼠α2 ( )胶原基因 - 2 5 8~ + 5 4bp,- 5 19~ - 2 48bp,- 741~ - 5 0 1bp片段 ,Dig- d U TP末端标记 PCR产物 ... 目的 :初步分析小鼠α2 ( )胶原基因上游 5′- U TR近端 80 0 bp(- 780~ + 5 4bp)序列的 DNA结合蛋白。 方法 :PCR扩增小鼠α2 ( )胶原基因 - 2 5 8~ + 5 4bp,- 5 19~ - 2 48bp,- 741~ - 5 0 1bp片段 ,Dig- d U TP末端标记 PCR产物 ,与经 SDS- PAGE并转印至膜上的胶原产生细胞的核抽提物进行 DNA -蛋白质结合反应 ,以抗 Dig抗体检测结合反应信号。 结果 : 型胶原基因上游 5′- U TR近端 80 0 bp序列中存在至少 3个不同的核转录因子结合位点 ,相识别 (consensus)的核蛋白因子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 12万 ,5万 ,2万。TGF- β1可增强细胞中相对分子质量为 12万的核蛋白因子的表达。结论 :小鼠 α2( )胶原基因上游 - 780~ + 5 4bp这 80 0 bp片段中存在与不同的核蛋白因子结合的序列 ,可能与 Sp- 1有关。TGF- β1通过增强相对分子质量为 12万核蛋白的表达而促进该蛋白与靶调控序列的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纤维化 α2(Ⅰ)胶原基因 dna结合蛋白
下载PDF
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与肝细胞相互作用的分子生物学基础:启动子DNA结合蛋白研究策略 被引量:11
4
作者 巨立中 成军 钟彦伟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140-142,共3页
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肝细胞之后,首先要借助肝细胞中的一些成分完成其复制和表达的生活周期,主要是肝细胞中的一些调节蛋白与这2种肝炎病毒调节基因序列之间的结合,并对于肝炎病毒的复制和表达过程进行调节。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肝细胞 分子生物学 启动子 dna结合蛋白 乙型肝炎病毒
下载PDF
应用噬菌体展示技术筛选HBsAg启动子I的DNA结合蛋白 被引量:4
5
作者 杨艳杰 成军 +8 位作者 陈东风 王春花 黄燕萍 吴煜 刘敏 王建军 钟彦伟 刘妍 张黎颖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4年第11期2737-2739,共3页
目的:通过筛选HBsAg基因启动子Ⅰ(SP Ⅰ,surface promoter Ⅰ)结合蛋白,为HBV复制机制的研究探索新的途径. 方法:应用噬菌体展示技术,以HBsAg基因启动子Ⅰ的聚合酶链反应(PCR)产物DNA作为固相筛选分子,对噬菌体人肝细胞cDNA文库进行4轮... 目的:通过筛选HBsAg基因启动子Ⅰ(SP Ⅰ,surface promoter Ⅰ)结合蛋白,为HBV复制机制的研究探索新的途径. 方法:应用噬菌体展示技术,以HBsAg基因启动子Ⅰ的聚合酶链反应(PCR)产物DNA作为固相筛选分子,对噬菌体人肝细胞cDNA文库进行4轮“黏附-洗脱-扩增”筛选过程,经噬斑的PCR扩增后,构建克隆载体,最后对所筛选克隆进行DNA序列分析和同源性搜索. 结果:噬菌体经富集后,从随机筛选的14个克隆中得到8 个阳性克隆,成功构建了克隆载体.序列测定后经过同源性搜索,确定了和HBV表面抗原基因启动子Ⅰ特异结合的肝细胞蛋白,共编码7种蛋白.其中3个克隆编码未知功能蛋白;其余的克隆分别编码4-氨基丁酸氨基转移酶、触珠蛋白、复制蛋白等蛋白. 结论:用噬菌体人肝cDNA文库筛选得到HBsAg基因启动子Ⅰ的结合蛋白,分析了该蛋白的编码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菌体展示技术 筛选 HBSAG 启动子I dna结合蛋白 聚合酶链反应 乙型肝炎病毒
下载PDF
鸡减蛋综合征病毒DNA结合蛋白的基因结构及同源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曾力宇 金奇 +4 位作者 章金钢 李茂祥 姚二梅 殷震 侯云德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423-426,共4页
从中国发病鸡群中分离的鸡减蛋综合征病毒(EDSV)AA-2株,经常规方法提取其病毒核酸后,构建了限制性内切酶PstⅠ及HindⅢ水解片段的基因文库。对其中HindⅢ-F片段(52.9~58.9mu)的正反2条链的序列... 从中国发病鸡群中分离的鸡减蛋综合征病毒(EDSV)AA-2株,经常规方法提取其病毒核酸后,构建了限制性内切酶PstⅠ及HindⅢ水解片段的基因文库。对其中HindⅢ-F片段(52.9~58.9mu)的正反2条链的序列测定发现,其反链存在1个编码容量为387个氨基酸(aa)的开放读码框架(openreadingframe,ORF),经Genebank/EMBL同源搜寻后证实其编码产物为EDSV的DNA结合蛋白(DBP)。与其他腺病毒DBP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同源比较,其N端同源性在19.0%~46.2%之间,C端同源性在27.7%~60.4%之间。腺病毒DBP的3个保守序列CR1,CR2,CR3在EDSVDBP中有较大变化,但EDSVDBP的锌指框架(Zn2+fingermotif)却保留了对其功能必需的残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减蛋综合征 病毒 dna结合蛋白 核苷酸序列
下载PDF
大鼠骨骼肌肌质网序列非依赖性的DNA结合蛋白 被引量:5
7
作者 赵文 倪菊华 +2 位作者 汤健 贾弘褆 薛琳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观察大鼠骨骼肌肌质网上是否存在非核DNA结合蛋白。方法:应用差速离心及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大鼠骨骼肌肌质网膜蛋白,用32P标记的DNA进行Southwestern印记杂交。结果:在大鼠骨骼肌肌质网膜中存在两... 目的:观察大鼠骨骼肌肌质网上是否存在非核DNA结合蛋白。方法:应用差速离心及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大鼠骨骼肌肌质网膜蛋白,用32P标记的DNA进行Southwestern印记杂交。结果:在大鼠骨骼肌肌质网膜中存在两种DNA结合蛋白,相对分子质量分别是83000、58000,这2种蛋白质可与不同的线状双链DNA,环状DNA及单链DNA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浆网 印迹法 dna结合蛋白 骨骼肌
下载PDF
原位DNA结合蛋白显示技术的改进 被引量:1
8
作者 丁一 赵培荣 +2 位作者 吴景兰 张莹 王一菱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96-698,共3页
目的 :探讨DNA结合蛋白定位技术的改进。方法 :以左旋咪唑 /酒精先消除细胞的内源性碱性磷酸酶(AP) ,再分别以DNase和RNase消除细胞内源性核酸 ,应用低盐浓度的杂交液预杂交后再加特异DNA的标记探针 ,以链霉亲和素SA AP中介 ,最终以四... 目的 :探讨DNA结合蛋白定位技术的改进。方法 :以左旋咪唑 /酒精先消除细胞的内源性碱性磷酸酶(AP) ,再分别以DNase和RNase消除细胞内源性核酸 ,应用低盐浓度的杂交液预杂交后再加特异DNA的标记探针 ,以链霉亲和素SA AP中介 ,最终以四氮唑盐 /5溴 4 氯 3 吲哚磷酸 (NBT/BCIP)作为底物 ,37℃下显色。结果 :DBP阳性信号呈紫色细颗粒 ,主要定位于胞核。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结合蛋白 定位 技术 方法 染色过程
下载PDF
8-Br-cAMP和槲皮素诱导Eca-109细胞p16基因启动子DNA结合蛋白的定位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苏安英 张莹 +2 位作者 吴景兰 丁一 张钦宪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94-696,共3页
目的 :探讨 8 Br cAMP和槲皮素 (quercetin)诱导的Eca 10 9细胞p16基因启动子特异性结合的序列特异性DNA结合蛋白 (DBP)的定位。方法 :应用DBP定位改进方法 ,以制备的特异性DNA探针检测目的DBP在细胞内的定位 ;以免疫细胞化学技术 ,检... 目的 :探讨 8 Br cAMP和槲皮素 (quercetin)诱导的Eca 10 9细胞p16基因启动子特异性结合的序列特异性DNA结合蛋白 (DBP)的定位。方法 :应用DBP定位改进方法 ,以制备的特异性DNA探针检测目的DBP在细胞内的定位 ;以免疫细胞化学技术 ,检测细胞PCNA免疫反应性 ,作为肿瘤细胞恶性程度生物标志。结果 :DBP定位信号以胞核为主 ,胞质有阳性信号的细胞 ,胞膜也呈阳性信号 ;2实验组信号比对照组强 ;各组信号均以大细胞更强 ;PCNA免疫细胞化学阳性呈棕黄色颗粒 ,主要位于胞核 ,对照组强于实验组。各组均以大细胞阳性信号更强。结论 :2实验组与p16基因启动子结合的DBP主要位于胞核 ,但核外存在结合潜力的蛋白质。 2实验组PCNA免疫反应性均下降。提示这些与p16基因启动子区结合的DBP在一定程度上可诱导细胞恶性逆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结合蛋白 定位 PCNA 8-BR-CAMP 槲皮素 ECA-109细胞 食管癌
下载PDF
番茄丛矮病毒组(Tombusviruses)成员外壳蛋白是一种单双链DNA结合蛋白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毅 魏春红 +1 位作者 潘乃穟 陈章良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1994年第Z1期117-123,共7页
应用South-western技术以番茄丛矮病毒组(tombusvirus)6种病毒为材料研究了它们的外壳蛋白对单双链DNA的结合作用。结果表明tombus-组6种病毒(PLCV,AMCV,CNV,CyRSV,PAMV,TBSV)的外壳蛋白及PLCV重组外壳蛋白是一种单双链DNA结合蛋白,对单... 应用South-western技术以番茄丛矮病毒组(tombusvirus)6种病毒为材料研究了它们的外壳蛋白对单双链DNA的结合作用。结果表明tombus-组6种病毒(PLCV,AMCV,CNV,CyRSV,PAMV,TBSV)的外壳蛋白及PLCV重组外壳蛋白是一种单双链DNA结合蛋白,对单链DNA的结合能力远远超过双链DNA。这种结合作用可能与在tombus一组病毒外壳蛋白立体空间结构有关,因为当蛋白变性时结合作用大大降低。另外,一旦外壳蛋白与单链DNA发生相互作用,用4moL/L尿素或0.1%SDS在90°C水浴中难以洗掉。Tombus一组病毒外壳蛋白这种对单双链DNA的结合作用可能表明它们是一种参与病毒体内运输或调节复制的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丛矮病毒组 外壳蛋白 dna结合蛋白
下载PDF
非同位素法分析序列特异性DNA结合蛋白的三种方法 被引量:1
11
作者 高春芳 王皓 +2 位作者 高国华 宓庆梅 孔宪涛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1年第5期499-503,共5页
目的为在转录调控水平研究蛋白质异常表达机制,利用核转录因子与相应DNA调控序列特异结合的原理,非同位素法分析细胞内序列特异性DNA结合蛋白。方法凝胶滞留实验(EMSA)采用Dig-ddUTP末端标记DNA,核蛋白粗提或纯化产物与之液相结合后,PAG... 目的为在转录调控水平研究蛋白质异常表达机制,利用核转录因子与相应DNA调控序列特异结合的原理,非同位素法分析细胞内序列特异性DNA结合蛋白。方法凝胶滞留实验(EMSA)采用Dig-ddUTP末端标记DNA,核蛋白粗提或纯化产物与之液相结合后,PAGE分离核蛋白并转印至尼龙膜,化学发光法检测结果,Southwestern分析方法首先采用SDS-PAGE分离核蛋白粗提或纯化产物,蛋白转印至膜上后与Dig-dUTP末端标记的DNA杂交,酶免疫学检测结果,磁性DNA结合蛋白纯化法则将靶DNA与商品化磁性DNA粒子相连,用不同的连接、洗脱条件得到序列特异性靶DNA结合蛋白,银染显示核蛋白纯化结果。结果 EMSA中由于游离DNA与DNA-蛋白复合物有不同电泳迁移率,出现滞后DNA条带提示有识别该特定DNA序列的核蛋白存在,Southwestern分析除能提示核抽提物中有无可与DNA结合的核蛋白外,还提示其中核蛋白分子质量,核蛋白粗提物经磁性DNA亲和层析后DNA结合蛋白在银染时出现较纯的特异识别该DNA序列的核蛋白条带。结论 EMSA,Southwestern分析及磁性DNA层析是3种实用的研究DNA结合蛋白的方法,配伍应用具有简便、重复性好、敏感性和特异性高、无同位素污染等优点,是转录调控水平研究疾病相关基因异常表达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序列分析 dna结合蛋白 遗传学 转录因子 非同位素法 细胞 病理
下载PDF
HBsAg基因启动子Ⅰ DNA结合蛋白1下调IL-18基因启动子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瑗 洪源 +3 位作者 成军 赵英仁 黄燕萍 王建军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4年第12期2797-2800,共4页
目的:研究HBsAg基因启动子I DNA结合蛋白1(SBP1)与白介素-18(IL-18)基因表达的关系,研究SBP1在HBV致病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中的作用. 方法:构建质粒pcDNA3.1(-)-SBP1,pCAT3-IL-18,转染HepG2细胞进行表达,应用酶联免疫黏附法(ELISA)检测细... 目的:研究HBsAg基因启动子I DNA结合蛋白1(SBP1)与白介素-18(IL-18)基因表达的关系,研究SBP1在HBV致病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中的作用. 方法:构建质粒pcDNA3.1(-)-SBP1,pCAT3-IL-18,转染HepG2细胞进行表达,应用酶联免疫黏附法(ELISA)检测细胞中氯霉素乙酰转移酶(CAT)的表达活性. 结果:构建的表达载体pcDNA3.1(-)-SBP1经过序列分析和酶切鉴定正确.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SBP1和pCAT3-IL-18P共转染的HepG2细胞的pCAT表达活性是pCAT3空载体的0.37倍,是转染pCAT3-IL-18P的0.17 倍,抑制率达到86.32%. 结论:SBP1可以下调IL-18启动子的活性,抑制IL-18基因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SAG dna结合蛋白1 IL-18 基因启动子 抗病毒机制
下载PDF
DNA结合蛋白在喉癌中的异常表达及其临床相关性 被引量:1
13
作者 范国康 邢昌全 +3 位作者 吕新法 赵忠良 胡中荣 曹素娟 《实用肿瘤学杂志》 CAS 1997年第3期188-190,共3页
本文应用环状免疫单扩散法检测50例喉癌病人,25例正常人,17例声带息肉病人血清中DBP的异常表达。结果表示:大多数正常人血清中DBP呈均质性表达,声带息肉DBP异常表达率为35.3%,与正常人异常表达率28.0%相比无显著差异,喉癌病人DBP呈异... 本文应用环状免疫单扩散法检测50例喉癌病人,25例正常人,17例声带息肉病人血清中DBP的异常表达。结果表示:大多数正常人血清中DBP呈均质性表达,声带息肉DBP异常表达率为35.3%,与正常人异常表达率28.0%相比无显著差异,喉癌病人DBP呈异质性表达,其异常表达率为74.0%,并通过与喉癌生物学行为之间关系的分析,说明DBP异常表达与喉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DBP的检测对喉癌的早期诊断及预后监测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结合蛋白 异常表达 DBP 喉肿瘤
下载PDF
染色质解旋酶DNA结合蛋白7表达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颖 邓周峰 +4 位作者 江卫华 周嘉 苏明琪 韩骏 张辉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7年第5期761-765,共5页
目的通过研究肝癌组织内染色质解旋酶DNA结合蛋白7(CHD7)的表达及其与肝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探讨CHD7作为肝癌预后预测指标的可行性。方法将286例肝切除术后病理确诊为肝细胞肝癌的标本制作成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 目的通过研究肝癌组织内染色质解旋酶DNA结合蛋白7(CHD7)的表达及其与肝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探讨CHD7作为肝癌预后预测指标的可行性。方法将286例肝切除术后病理确诊为肝细胞肝癌的标本制作成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癌及癌旁肝组织中CHD7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肝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HD7在肝癌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对应的癌旁肝组织。CHD7高表达与肿瘤数目、肿瘤包膜完整性、肿瘤血管侵犯、TNM分期及BCLC分期密切相关,与肝癌患者术后总体生存率呈负相关,而与肝癌患者术后复发率呈正相关。结论 CHD7在肝癌中明显高表达,可作为肝癌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肝癌(HCC) 染色质解旋酶dna结合蛋白7(CHD7) 预后 组织芯片
下载PDF
噬菌体展示技术筛选诱导型NOS基因启动子DNA结合蛋白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郭风劲 成军 +3 位作者 钟彦伟 刘妍 张黎颖 宋方洲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90-292,共3页
目的筛选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基因启动子DNA结合蛋白,探索iNOS基因的表达调控机制。方法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确定iNOS基因启动子序列,以PCR扩增iNOS基因启动子DNA片段,构建真核报告载体pCAT3iNOSp,并转染HepG2细胞系,用ELISA法检测... 目的筛选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基因启动子DNA结合蛋白,探索iNOS基因的表达调控机制。方法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确定iNOS基因启动子序列,以PCR扩增iNOS基因启动子DNA片段,构建真核报告载体pCAT3iNOSp,并转染HepG2细胞系,用ELISA法检测氯霉素乙酰转移酶(CAT)的表达活性以明确所得到的DNA片段具有启动子活性;以iNOS基因启动子片段作为固相筛选分子,对噬菌体人肝细胞cDNA文库进行4轮“吸附洗脱扩增”富集过程,噬斑裂解液PCR扩增后,进行DNA序列分析和蛋白质同源性生物信息学搜索。结果pCAT3iNOSp瞬时转染的HepG2细胞的CAT表达活性是pCAT3Basic空载体的4.2倍,说明所得到的DNA片段具有启动子活性;噬菌体经富集后,筛选出12个阳性克隆,成功获得了iNOS基因启动子的DNA结合蛋白编码序列。结论所构建的iNOS基因启动子具有顺式激活下游基因表达的作用;筛选得到的iNOS启动子DNA结合蛋白对于研究iNOS基因的转录调节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菌体展示技术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启动子dna结合蛋白质类
下载PDF
生物信息学方法在判断DNA结合蛋白质和预测结合位点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子朋 章宏九 +3 位作者 李雅晴 朱云蛟 胡健 方慧生 《药学进展》 CAS 2009年第11期486-490,共5页
综述生物信息学方法在判断DNA结合蛋白质和预测结合位点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蛋白质与DNA间的相互作用是基因表达调控的分子生物学基础,因此DNA结合蛋白的判断以及DNA与蛋白质间作用位点的预测一直以来都是分子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的前沿... 综述生物信息学方法在判断DNA结合蛋白质和预测结合位点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蛋白质与DNA间的相互作用是基因表达调控的分子生物学基础,因此DNA结合蛋白的判断以及DNA与蛋白质间作用位点的预测一直以来都是分子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的前沿领域。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这类判断和预测,具有省时、省力的特点,近年来吸引了众多科学家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信息学 蛋白质-dna相互作用 dna结合蛋白 结合位点预测
下载PDF
TAR DNA结合蛋白43在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中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廖巧 卢可 +2 位作者 袁姣 周瑾瑕 毕方方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19年第5期568-572,共5页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是一种主要累及上、下运动神经元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TAR DNA结合蛋白43(TDP-43)蛋白是大部分ALS患者中特征性的病理性聚集蛋白。TDP-43蛋白致ALS的机制尚不明确,可归纳为以下两种假说:"功能缺失"和&...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是一种主要累及上、下运动神经元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TAR DNA结合蛋白43(TDP-43)蛋白是大部分ALS患者中特征性的病理性聚集蛋白。TDP-43蛋白致ALS的机制尚不明确,可归纳为以下两种假说:"功能缺失"和"功能获得"。相关机制有:①TDP-43蛋白稳态与自噬密切相关;②TDP-43蛋白与RNA结合,干扰RNA代谢,并与应激颗粒的形成密切相关;③TDP-43蛋白聚集与线粒体功能障碍相互影响;④TDP-43蛋白异常聚集影响细胞骨架结构,致轴突运输异常,并引起神经肌肉肉接头功能障碍;⑤外泌体能降解胞浆TDP-43蛋白聚集并促进其在细胞之间的扩散等。本文就TDP-43蛋白致ALS的机制的最新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TAR dna结合蛋白43 自噬 RNA代谢
下载PDF
抗辐射菌Deinococcus radiodurans的DNA结合蛋白的检测及分析(英文)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明锁 杜泽吉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40-44,共5页
抗辐射菌Deinococcus radiodurans是微小球菌属的一种,它对电离辐射、紫外线及其他的化学诱变剂所诱导的DNA损伤都具有极强的修复能力,故倍受放射生物学界的关注。本研究旨在检测抗辐射菌的 DNA结合蛋... 抗辐射菌Deinococcus radiodurans是微小球菌属的一种,它对电离辐射、紫外线及其他的化学诱变剂所诱导的DNA损伤都具有极强的修复能力,故倍受放射生物学界的关注。本研究旨在检测抗辐射菌的 DNA结合蛋白(DNA-Binding Protein; DBP),并有选择地对其氨基酸序列加以分析,以进一步研究DBP在抗辐射菌的辐射抗性中的作用和意义。主要研究方法:分离提取抗辐射苗染色体DNA并用地高辛(DIG)加以标记,作为探针;超声波破碎菌体,高速离心制备蛋白提取物, SDS-PAGE用于蛋白质电泳, South-western blotting(碱性磷酸酶标记的酶联免疫技术) 检测 DBP。结果表明,在野生型的抗辐射菌中,检测到了8种DBP,分子量分别为122、93、33、29、16、15、14和12kDa,其中93kDa和 33kDa的两种 DBP的表达水平随培养基和培养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N-末端氨基酸序列测定表明,经 FASTA和 BLAST文库检索,这两种 DBP和已知的其他蛋白质均没有同源性,即该两种 DBP为新的蛋白质。由此得出结论,抗辐射菌的DBP在数量上和氨基酸序列的结构上都与其他细菌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结合蛋白 氨基酸序列分析 抗辐射菌
下载PDF
蛋白印迹法人血清DNA结合蛋白的测定 被引量:1
19
作者 许道松 马涧泉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1年第4期261-264,共4页
利用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原理建立了检测人血清DNA结合蛋白的一种较特异性方法,发现在成人血清中有7 种Lambda DNA结合蛋白,分子量为:90kDa、67kDa、43kDa、30kDa、24kDa、22kDa和17kDa。在婴儿血清中没有30kDa、24kDa和22kDa这3种... 利用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原理建立了检测人血清DNA结合蛋白的一种较特异性方法,发现在成人血清中有7 种Lambda DNA结合蛋白,分子量为:90kDa、67kDa、43kDa、30kDa、24kDa、22kDa和17kDa。在婴儿血清中没有30kDa、24kDa和22kDa这3种LambdaDNA结合蛋白。在人的血清中有二种小牛胸腺DNA结合蛋白,分子量为:43kDa和17kDa。血清中有四种与正常成人血浆DNA结合的蛋白质,分子量分别为:67kDa、43kDa、30kDa和24kDa,其中30kDa的这种蛋白质与正常成人血浆DNA的结合力较弱,并在一些正常个体中未见到此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印迹法 人血清 dna结合蛋白
下载PDF
植物血凝素对大鼠周血淋巴细胞DNA结合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丁一 王一菱 +1 位作者 丰艳 吴景兰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6年第1期48-50,共3页
应用原位杂交技术,对大鼠周血分离淋巴细胞以及植物血凝素(PHA)刺激的转化淋巴细胞中的DNA结合蛋白(DBP)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①受PHA刺激的淋巴细胞显示DBP信号百分率显著升高;②受PHA刺激的淋巴细... 应用原位杂交技术,对大鼠周血分离淋巴细胞以及植物血凝素(PHA)刺激的转化淋巴细胞中的DNA结合蛋白(DBP)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①受PHA刺激的淋巴细胞显示DBP信号百分率显著升高;②受PHA刺激的淋巴细胞核内显示DBP信号的百分率显著升高,且多为淋巴母细胞;③细胞核外显示DBP信号的淋巴细胞百分率在PHA刺激后显著升高。提示:PHA刺激对淋巴细胞核内、外DBP的信号均有增高作用;DBP可能参与淋巴细胞的母细胞转化以及细胞间遗传信息的传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结合蛋白 原位杂交 淋巴细胞 植物血凝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