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rom a Utopia to a Dystopia" On Mark Twain's Compliance with and Deviation from Heterotopology in A Connecticut Yankee in King Arthur's Court
1
作者 Billy Bin Feng Huang 《Journalism and Mass Communication》 2014年第9期572-584,共13页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intends to parallelize Mark Twain's A Connecticut Yankee in King Arthur's Court with Foucault's theorizations about heterotopia, or heterotopology. For Foucault, heterotopia is a paradox b...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intends to parallelize Mark Twain's A Connecticut Yankee in King Arthur's Court with Foucault's theorizations about heterotopia, or heterotopology. For Foucault, heterotopia is a paradox because it is paces that are both real and placeless. Twain's novel is a time travel story, which juxtaposes the temporalities of the 6th and 19th centuries. In the story, Hank, the hero, is allowed access to Camelot, King Arthur's court. Above all, he has introduced to it quite a few elements of modem technology and civilization. So far Twain seems to have complied with Foucault's heterotopology. That is, there is a textual heterotopia created in his novel. However, the last principle of Foucault's heterotopology states that a heterotopia can be comparable to a utopia because of its contrastive function. A typical time travel story has the same contrastive function as well. That is, in either case there should be a utopia, a dystopia, or a mixture of them. However, Twain's novel fails to contrast the 6th century with the 19th century simply because the heterotopia Hank has created leaps from a utopia to a dystopia. It is at this point where Twain has deviated from heterotopology. The shifting nature of this heterotopia not only disables its contrastive mechanism but also jeopardizes its thematic clarity. Most of all, it indicates that Twain has a considerably ambivalent attitude towards the industrial civilization, and that as a consequence, he is indecisive about the direction of this nov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rk Twain Michel Foucault A Connecticut Yankee in King Arthur's Court heterotopia (-topology) UTOPIA dystopia
下载PDF
《神经漫游者》中三重世界的后人类生存样态
2
作者 黄芙蓉 单予辉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7-23,共7页
作为赛博朋克科幻的里程碑之作,美国作家威廉·吉布森的《神经漫游者》以丰富繁杂的物铺陈出由跨国公司控制、符号泛滥的商品世界;描绘出满足智力挑战,意识得以永生的网络世界;架构出打破边界,承载人类情感的交叉世界。在个体普遍... 作为赛博朋克科幻的里程碑之作,美国作家威廉·吉布森的《神经漫游者》以丰富繁杂的物铺陈出由跨国公司控制、符号泛滥的商品世界;描绘出满足智力挑战,意识得以永生的网络世界;架构出打破边界,承载人类情感的交叉世界。在个体普遍陷于迷茫、人类忧惧科技对其生活方式冲击的当下,吉布森通过后人类社会三重世界中人类生活样态的刻画,表达了以现实社会关系为基础的人类情感的核心作用,构想出人类与人工智能和谐发展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廉·吉布森 《神经漫游者》 后人类 赛博朋克 反乌托邦
下载PDF
认知图式下《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的敌托邦式怀旧建构
3
作者 沈洁 许庆红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117-122,共6页
文章将《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中的主人公爱米丽视为“可能世界”中鲜活的个体,借助怀旧认知图式理论分析爱米丽在“可能世界”中怀旧情结的触发机制、怀旧建构的策略及其成效。现代性与原生家庭的不幸引发爱米丽归属感危机,她借助... 文章将《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中的主人公爱米丽视为“可能世界”中鲜活的个体,借助怀旧认知图式理论分析爱米丽在“可能世界”中怀旧情结的触发机制、怀旧建构的策略及其成效。现代性与原生家庭的不幸引发爱米丽归属感危机,她借助对理想化的精神家园、社会纽带、怀旧自我以及替代意义的建构,象征性地补偿了在现实中缺损的归属感。由于爱米丽患有心理疾病,加之现实处境的剧变,使她缺少与社会博弈的资本。因此,她所建构的精神家园和纽带关系呈现敌托邦倾向,无法贴近现实,成效较低,这也折射出爱米丽向现实妥协的无奈与悲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米丽 怀旧 认知图式 敌托邦 触发机制
下载PDF
人类世、气候小说与批判的敌托邦
4
作者 王瑞瑞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5期105-114,共10页
人类世概念提出的积极意义在于向人们阐明气候变化已经成为逼近眼前的现实。气候小说作为对人类世时代气候变化事件的文学回应,正在逐渐成长为一种独立的文学类型。敌托邦是作家进行气候小说创作的常用模式。许多描写气候变化的敌托邦... 人类世概念提出的积极意义在于向人们阐明气候变化已经成为逼近眼前的现实。气候小说作为对人类世时代气候变化事件的文学回应,正在逐渐成长为一种独立的文学类型。敌托邦是作家进行气候小说创作的常用模式。许多描写气候变化的敌托邦作品验证了汤姆·莫伊兰对“批判的敌托邦”的理解,为当代气候小说构建了重要的理想类型学框架。保罗·巴奇加卢皮的气候小说体现了“批判的敌托邦”的典型特征。“批判的敌托邦”通过营构敌托邦未来世界,生动展示了气候危机对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的改变,加剧了资本和权力对下层人民的操控,进而引发了更为严峻的生态、社会和经济问题。同时,它采用了开放的形式策略,激发多元的对立抵抗,引导读者思考在一个已经变化了的世界中乌托邦希望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世 气候小说 批判的敌托邦 保罗·巴奇加卢皮
下载PDF
奥克塔维娅·巴特勒“寓言”系列科幻小说中的权力书写
5
作者 曹叔荣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CSSCI 2024年第4期130-140,共11页
文学话语的意识形态性决定了其成为权力关系博弈与转化的重要场域。而科幻小说特有的异质性与开放性更是使得现实主导权力秩序下不被允许存在的颠覆性话语以某种具象化方式在文学话语中合法地流通,并且参与社会场域内的权力博弈。当代... 文学话语的意识形态性决定了其成为权力关系博弈与转化的重要场域。而科幻小说特有的异质性与开放性更是使得现实主导权力秩序下不被允许存在的颠覆性话语以某种具象化方式在文学话语中合法地流通,并且参与社会场域内的权力博弈。当代美国非裔女性作家奥克塔维娅·巴特勒在“寓言”系列科幻小说中采用典型的“恶托邦-乌托邦”交替结构,实现对权力关系的隐性书写。本文结合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有关权力的相关论述,探讨巴特勒如何借用科幻小说的体裁去指涉当代美国社会中的权力生态以及探索采用何种策略对主导权力话语作出有效的回应。巴特勒通过勾勒未来美国的恶托邦末世景象掀开强势话语的神秘面纱,惊醒世人认知现实世界的权力真相,同时通过描绘未来乌托邦社会的图景消解主导话语的合法性并最终建构出替代性的权力秩序。由此可见,巴特勒的科幻叙事兼具社会现实的批判功能以及改变话语场域内的力量对比,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作家的自我话语与利益诉求的建设性力量。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巴特勒的权力书写体现了科幻文学对社会政治生活的强大介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特勒 科幻小说 恶托邦 乌托邦 权力关系
下载PDF
中国当代生态文学的社会异托邦叙事刍论
6
作者 龙其林 《阴山学刊》 2024年第5期26-31,共6页
在以往研究中国当代生态文学的论著中,一直将作品的主题与思想作为研究中心;其实,借助社会学、文化学、哲学等其他学科视角,可以发现中国当代生态文学存在着很多有意思的现象,其一就是中国当代生态文学的社会异托邦叙事。通过异托邦视角... 在以往研究中国当代生态文学的论著中,一直将作品的主题与思想作为研究中心;其实,借助社会学、文化学、哲学等其他学科视角,可以发现中国当代生态文学存在着很多有意思的现象,其一就是中国当代生态文学的社会异托邦叙事。通过异托邦视角,可以发现中国当代生态文学对于环境破坏造成的不常见、不合规则、异常事物的集中呈现,从而丰富了中国生态文学的表现空间和文化意味。中国生态作家们通过社会的现代化与自然的间接化、社会的工业化与人的精神异化、生态危机与全球性社会异托邦三个维度的书写,传达了对于中国在现代化阶段、世界在全球化进程中所面临的生态问题的文化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当代生态文学 社会异托邦 文学叙事 生态反思
下载PDF
社会科幻中的叙事思维与虚构物
7
作者 张雨蕾 芦影 《工业工程设计》 2024年第5期1-11,共11页
围绕社会科幻的叙事思维和虚构物展开研究,试图追寻科幻作品的灵韵,探求其在审美性和娱乐性之外的意义。研究充实和完善了社会科幻这一既有的科幻子类型的定义,并且归纳出其内部的共性特征、划分出四种不同类型。社会科幻的叙事通过未... 围绕社会科幻的叙事思维和虚构物展开研究,试图追寻科幻作品的灵韵,探求其在审美性和娱乐性之外的意义。研究充实和完善了社会科幻这一既有的科幻子类型的定义,并且归纳出其内部的共性特征、划分出四种不同类型。社会科幻的叙事通过未来想象与思维实验的相互作用完成,借由“创世之举”和“蝴蝶效应”两种叙事模式,现实的人文社会议题被转化为科幻叙事。虚构的设计物将未来想象具象化,完善了科幻叙事所建构世界的细节。为了厘清社会科幻的价值观体系及其对现实的意义,追溯了社会科幻中两种叙事取向的历史渊源,以乌托邦到反乌托邦的当代视野来统摄社会科幻及其下的诸多附属概念,明确了社会科幻整体对现实的反思,以及其不同类型的建构性价值、批判性价值和思辨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科幻 科幻叙事 设计虚构 乌托邦与反乌托邦
下载PDF
脑性瘫痪儿童视觉障碍的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林滨榕 徐国兴 +2 位作者 刘家瑞 杨娟 向秋阳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979-983,共5页
目的:分析脑性瘫痪儿童视觉障碍的临床特点,讨论脑性瘫痪儿童的不同类型及围产期高危因素与其合并视觉障碍的关系。方法:收集2014年7月—2014年12月确诊的125例脑性瘫痪儿童的临床资料,对其眼位、眼运动功能、眼底、屈光度等视觉功能及... 目的:分析脑性瘫痪儿童视觉障碍的临床特点,讨论脑性瘫痪儿童的不同类型及围产期高危因素与其合并视觉障碍的关系。方法:收集2014年7月—2014年12月确诊的125例脑性瘫痪儿童的临床资料,对其眼位、眼运动功能、眼底、屈光度等视觉功能及其可能存在的高危因素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1125例患儿中,存在视觉障碍的53例,视觉障碍发生率为42.40%;其中斜视43例,占受检者总数的34.40%;屈光不正39例,占31.20%;眼球震颤21例,占16.80%;眼球运动异常14例,占11.20%;眼底异常10例,占8.00%。合并的视觉障碍中以斜视与屈光不正发生率最高,分别为34.40%和31.20%。2痉挛型组视觉障碍发生率为60.94%,较其他组增高(χ2=8.56,P<0.05);痉挛型脑瘫儿童的斜视率、屈光不正的发生率分别为53.16%和42.19%,也均较其他组增高(χ2=9.32,P<0.05;χ2=8.63,P<0.05)。3早产儿组视觉障碍发生率为45.90%,高于非早产儿组(χ2=5.766,P<0.05)。4低出生体重组(BW<2.5kg组)视觉障碍的发生率为57.14%,高于其他组(χ2=18.35,P<0.05)。结论:1脑性瘫痪儿童的视觉障碍在临床常见,以斜视与屈光不正发生率最高。2痉挛型脑瘫患者视觉障碍发生率高;痉挛型脑瘫儿童的斜视率、屈光不正发生率也高。3早产、低出生体重等围生期高危因素的脑性瘫痪儿童中,合并视觉障碍的发生率高,应及早随访予以早期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屈光不正 视觉障碍 视敏度 斜视
下载PDF
三向瓣膜式PICC置管术中导管置入异位的观察与护理 被引量:21
9
作者 张雪花 周晶 《护理研究(下旬版)》 2010年第7期1904-1905,共2页
[目的]探索三向瓣膜式PICC置管术中导管置入异位的症状及护理。[方法]应用观察记录法,观察记录三向瓣膜式PICC置管术中情况,包括送管阻力,撤出导丝后导管尾端溢血或溢液现象,术后X线片检查确认的导管位置等。[结果]头静脉置管的导管异... [目的]探索三向瓣膜式PICC置管术中导管置入异位的症状及护理。[方法]应用观察记录法,观察记录三向瓣膜式PICC置管术中情况,包括送管阻力,撤出导丝后导管尾端溢血或溢液现象,术后X线片检查确认的导管位置等。[结果]头静脉置管的导管异位率最高,为13.4%;送管遇阻力导管置入异位率54.5%;撤出导丝后导管尾端溢血或溢液时均发生导管置入异位。[结论]部分PICC置入异位可通过观察临床症状识别,护士在PICC置管术中及时判断导管置入异位并进行调整、处理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C置管术 异位 护理
下载PDF
Case of Waardenburg Shah syndrome in a family with review of literature 被引量:6
10
作者 Setty.L.N.Chandra Mohan 《Journal of Otology》 CSCD 2018年第3期105-110,共6页
Waardenburg syndrome is a rare disease characterized by sensorineural deafness in association with pigmentary defects. Depending on additional symptoms, WS have been classified into four types.Waardenburg syndrome typ... Waardenburg syndrome is a rare disease characterized by sensorineural deafness in association with pigmentary defects. Depending on additional symptoms, WS have been classified into four types.Waardenburg syndrome type 4, also called as Waardenburg Shah Syndrome is a very rare congenital disorder with astounding variable clinical expression, characterized by pigmentary abnormalities of the hair(A white forelock of hair, premature graying) and pigmentary changes of the iris such as heterochromia or homochromia irides, sensorineural deafness and Hirschsprung disease. Three genes have been bestowed so far in consociation with EDNRB, EDN3, and SOX10 genes. The pattern of inheritance is multifarious with the SOX10 mutation affiliation with autosomal dominant inheritance whereas the EDNRB and EDN3 genes are passed down in an autosomally recessive patter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ARDENBURG Shah SYNDROME HIRSCHSPRUNG DISEASE dystopia canthorum
下载PDF
从天堂到地狱——论乌托邦文学在英国的发展与嬗变 被引量:4
11
作者 田俊武 王庆勇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69-73,共5页
乌托邦文学是一种描绘理想政治体制和生活方式的文学。像其他国家的类似范畴文学一样,英国的乌托邦文学经历了乌托邦、讽刺乌托邦和反乌托邦的发展,与之相适应,其艺术手法也经历了写实、反讽和讽喻的演变。这种发展和嬗变不但丰富了乌... 乌托邦文学是一种描绘理想政治体制和生活方式的文学。像其他国家的类似范畴文学一样,英国的乌托邦文学经历了乌托邦、讽刺乌托邦和反乌托邦的发展,与之相适应,其艺术手法也经历了写实、反讽和讽喻的演变。这种发展和嬗变不但丰富了乌托邦文学的内容和形式,而且也为揭示社会的变迁及其在人类心灵上的折光提供了形象的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托邦 讽刺乌托邦 反乌托邦 写实 反讽 讽喻 乌托邦文学 英国
下载PDF
思考与界定:“反乌托邦”“恶托邦”小说名实之辨 被引量:16
12
作者 王一平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5-63,共9页
"乌托邦"小说以及与其关联极深的"恶托邦""反乌托邦"小说等,并非不言自明的术语。学界对dystopia、anti-utopia等语的理解、界定各异,而其汉语译名"恶托邦""反乌托邦"等则往往相互... "乌托邦"小说以及与其关联极深的"恶托邦""反乌托邦"小说等,并非不言自明的术语。学界对dystopia、anti-utopia等语的理解、界定各异,而其汉语译名"恶托邦""反乌托邦"等则往往相互混同。细辨之,"恶托邦"对应于dystopia,"反乌托邦"则对应于anti-utopia,"恶托邦"为"反乌托邦"的上级概念。"反乌托邦"小说是以"乌托邦"为潜文本,将对其之"反"作为立足点的一种叙事文学,即"反乌托邦"以"乌托邦"作为其隐而含之的前提,通过推演、戏拟,描绘乌托邦构想进入实践之后可能造就的黑暗世界,并通过对此种世界的渲染,表现了对"乌托邦"的拒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托邦” “恶托邦” “反乌托邦” 概念辨析
下载PDF
解析“敌托邦” 被引量:3
13
作者 马兆俐 陈红兵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5期329-331,共3页
敌托邦表示了一个与乌托邦相反的,由于掠夺、压迫或恐怖造成生活条件极差的假想社会。按讨论主题,敌托邦可分为资本主义敌托邦、末世敌托邦、技术敌托邦、极权主义敌托邦和人口过剩敌托邦等类别;它具有假想性、社会性、相对性、直觉性... 敌托邦表示了一个与乌托邦相反的,由于掠夺、压迫或恐怖造成生活条件极差的假想社会。按讨论主题,敌托邦可分为资本主义敌托邦、末世敌托邦、技术敌托邦、极权主义敌托邦和人口过剩敌托邦等类别;它具有假想性、社会性、相对性、直觉性等特征。敌托邦是人类否定思维的一种表现形式,它与后现代主义相迎合,其本质是一种文化批评主义。敌托邦的文化批评倾向性对促进20世纪文化批评思潮蓬勃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其思想内涵也已作为技术批评主义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而纳入技术哲学研究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敌托邦 乌托邦 文化批评
下载PDF
城市广场:城市制约中的空间政治 被引量:8
14
作者 刘海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9-34,共6页
现代性的线性时间维度向后现代的空间转向,是一种典型的文化表征。城市广场,作为当代城市生活转向空间存在的"第二自然"。它开始成为一种超越空间二元对立模式划分的"异位空间",并具有了特定的空间文化意味与空间... 现代性的线性时间维度向后现代的空间转向,是一种典型的文化表征。城市广场,作为当代城市生活转向空间存在的"第二自然"。它开始成为一种超越空间二元对立模式划分的"异位空间",并具有了特定的空间文化意味与空间政治学色彩。即城市广场的空间狂欢、类民主化的自由集市和秩序失序后的再秩序化是其显著的特征。这些都使得城市广场成为一个具有后现代意味的文化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位空间 空间狂欢 空间抵抗 空间消费
下载PDF
费恩伯格的技术批判理论的内涵 被引量:5
15
作者 朱春艳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5期382-386,共5页
新一代法兰克福学派在美国的主要代表安德鲁.费恩伯格在分析以往技术理论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技术批判理论,从传统法兰克福学派抽象地批判社会转向对社会中最为常见的技术现象的批判。从理论基础、价值目标、理论内核、方法论框架和批判... 新一代法兰克福学派在美国的主要代表安德鲁.费恩伯格在分析以往技术理论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技术批判理论,从传统法兰克福学派抽象地批判社会转向对社会中最为常见的技术现象的批判。从理论基础、价值目标、理论内核、方法论框架和批判主题等方面对这一理论展开了剖析,其中理论基础是对传统技术哲学"接受还是放弃"技术的两难困境的分析,价值目标是马克思主义的人的解放,理论内核是民主的理性化,使用的是社会建构论研究技术的方法论框架,批判主题是告别敌托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恩伯格 技术批判理论 法兰克福学派 敌托邦
下载PDF
反乌托邦的诞生 被引量:5
16
作者 赵柔柔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7-54,共8页
反乌托邦作为大众文化最具生产力和批判力的叙事传统之一,在今天仍然较难进行系统的讨论。其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命名携带的陷阱——反乌托邦叙事往往被认为是对乌托邦的讽刺和否定,或者模糊地意指"坏的地方"以对应乌托邦... 反乌托邦作为大众文化最具生产力和批判力的叙事传统之一,在今天仍然较难进行系统的讨论。其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命名携带的陷阱——反乌托邦叙事往往被认为是对乌托邦的讽刺和否定,或者模糊地意指"坏的地方"以对应乌托邦之"好的地方"。然而,若系统考察反乌托邦叙事,不难发现它早已溢出了乌托邦叙事的限定,直接回应着一系列现实论题,如女性主义、后人类主义、城市化问题、现代性、异化等。本文试图回到"反乌托邦"的命名起点,尝试通过分辨围绕着反乌托邦的话语构成,来打开一定的讨论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乌托邦 乌托邦 乔治·奥威尔
下载PDF
旅行本土:游移的“恶”托邦——以李永平《吉陵春秋》为中心 被引量:9
17
作者 朱崇科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99-106,共8页
在台湾文学和马华文学史上都意义非同寻常的李永平,而作为离散文学的典型代表之一,他对本土的认知、开拓与身份认同无疑耐人寻味。通过以其《吉陵春秋》为中心,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1.吉陵考古:四不像哲学;2.真的恶声:"恶托邦"... 在台湾文学和马华文学史上都意义非同寻常的李永平,而作为离散文学的典型代表之一,他对本土的认知、开拓与身份认同无疑耐人寻味。通过以其《吉陵春秋》为中心,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1.吉陵考古:四不像哲学;2.真的恶声:"恶托邦"本土;3.旅行的本土:离散与游移。力图勾勒出旅行本土的独特呈现和其中吉陵的"恶托邦"社会的复杂特质,着力探究在"恶托邦"与旅行本土之间存在着繁复的增减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行本土 恶托邦 李永平 马华文学
下载PDF
恶托邦世界的一抹温情——论多丽丝·莱辛预言小说中的生存悖论 被引量:2
18
作者 沈洁玉 黄波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5-28,共4页
英国文坛大师多丽丝·莱辛后期创作了一系列带有幻想性质的预言小说,绘制了一个个被严重污染、充满邪恶而又濒临灭绝的"恶托邦"世界。然而作品中在对"恶"进行描绘的同时又展现了充满希望的美好新世界。这种破... 英国文坛大师多丽丝·莱辛后期创作了一系列带有幻想性质的预言小说,绘制了一个个被严重污染、充满邪恶而又濒临灭绝的"恶托邦"世界。然而作品中在对"恶"进行描绘的同时又展现了充满希望的美好新世界。这种破碎的世界与新世界共存,民不聊生的"恶托邦"与美好幻象的乌托邦同在的生存悖论恰好地体现了作家预言小说的主旨和作者对人类未来命运的深切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丽丝·莱辛 预言式小说 恶托邦 生存悖论
下载PDF
建筑是一种陪伴——黄声远的在地与自在 被引量:59
19
作者 周榕 《世界建筑》 2014年第3期74-81,125,共8页
本文通过评述台湾建筑师黄声远在宜兰的"在地"建筑实践,分析"在地"概念的多义复合性,指出黄声远基于"在地"理念的"陪伴式设计"具有容地结构、因缘和合、在地呈现等三大反乌托邦特征。经由关爱... 本文通过评述台湾建筑师黄声远在宜兰的"在地"建筑实践,分析"在地"概念的多义复合性,指出黄声远基于"在地"理念的"陪伴式设计"具有容地结构、因缘和合、在地呈现等三大反乌托邦特征。经由关爱生命、体悟生活、涵养生态这3条工作主线,揭示出黄声远陪伴式建筑观的独特文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地 乌托邦 反乌托邦 陪伴 日常性 因缘
下载PDF
《机器停止运转》中反智主义情结 被引量:1
20
作者 于云玲 刘晓丹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40-142,共3页
福斯特的短篇小说《机器停止运转》展示了乌托邦文学的亚类型———繁荣于20世纪的反面乌托邦。他反击当时盛行的把科技发展作为解决社会问题的乐观主义观点。本文在其历史与智力背景下审视这部小说,力图通过福斯特笔下虚幻的世界来诠... 福斯特的短篇小说《机器停止运转》展示了乌托邦文学的亚类型———繁荣于20世纪的反面乌托邦。他反击当时盛行的把科技发展作为解决社会问题的乐观主义观点。本文在其历史与智力背景下审视这部小说,力图通过福斯特笔下虚幻的世界来诠释他意识形态中反智主义因素,揭示小说的主题内涵———对科技发展的恐惧与忧虑。《机器停止运转》提出了在向科学寻求答案的文明进化过程中的伦理与社会问题。令我们沉思的是,在过度崇尚科学的世纪里,人文主义精神极易受到摧毁,须要警觉和防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停止运转》 反面乌托邦 反智主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