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oposal of a Deuterium-Deuterium Fusion/PWR Fission Hybrid Reactor
1
作者 Patrick Lindecker 《World Journal of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AS 2024年第4期190-233,共44页
This article proposes to associate a Deuterium-Deuterium (D-D) fusion reactor with a PWR (fission Pressurized Water Reactor) in a hybrid reactor. Even if the mechanical gain (Q factor) of the D-D fusion reactor is bel... This article proposes to associate a Deuterium-Deuterium (D-D) fusion reactor with a PWR (fission Pressurized Water Reactor) in a hybrid reactor. Even if the mechanical gain (Q factor) of the D-D fusion reactor is below the unity and consequently consumes more energy than it supplies, due to the high energy amplification factor of the PWR fission reactor, the global yield is widely superior to 1. As the energy supplied by the fusion reactor is relatively low and as the neutrons supplied are mainly issued from D-D fusions (at 2.45 MeV), the problems of heat flux and neutrons damage connected with materials, as with D-T fusion reactors are reduced. Of course, there is no need to produce Tritium with this D-D fusion reactor. This type of reactor is able to incinerate any mixture of natural Uranium, natural Thorium and depleted Uranium (waste issued from enrichment plants), with natural Thorium being the best choice. No enriched fuel is needed. So, this type of reactor could constitute a source of energy for several thousands of years because it is about 90 more efficient than a standard fission reactor, such as a PWR or a Candu one, by extracting almost completely the energy from the fertile materials U238 and Th232. For the fission part, PWR technology is mature. For the fusion part, it is based on a reasonable hypothesis done on present Stellarators projects. The working of this reactor is continuous, 24 hours a day. In this paper, it will be targeted a reactor able to provide net electric power of about 1400 MWe, as a big fission power pla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usion Reactor Fission Reactor Hybrid Reactor Nuclear Energy deuterium-deuterium Reactor DEUTERIUM Colliding Beams Racetrack STELLARATOR Power Plant PWR
下载PDF
Proposal of a Deuterium-Deuterium Fusion Reactor Intended for a Large Power Plant
2
作者 Patrick Lindecker 《World Journal of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AS 2024年第1期1-58,共58页
This article looks for the necessary conditions to use Deuterium-Deuterium (D-D) fusion for a large power plant. At the moment, for nearly all the projects (JET, ITER…) only the Deuterium-Tritium (D-T) fuel is consid... This article looks for the necessary conditions to use Deuterium-Deuterium (D-D) fusion for a large power plant. At the moment, for nearly all the projects (JET, ITER…) only the Deuterium-Tritium (D-T) fuel is considered for a power plant. However, as shown in this article, even if a D-D reactor would be necessarily much bigger than a D-T reactor due to the much weaker fusion reactivity of the D-D fusion compared to the D-T fusion, a D-D reactor size would remain under an acceptable size. Indeed, a D-D power plant would be necessarily large and powerful, i.e. the net electric power would be equal to a minimum of 1.2 GWe and preferably above 10 GWe. A D-D reactor would be less complex than a D-T reactor as it is not necessary to obtain Tritium from the reactor itself. It is proposed the same type of reactor yet proposed by the author in a previous article, i.e. a Stellarator “racetrack” magnetic loop. The working of this reactor is continuous. It is reminded that the Deuterium is relatively abundant on the sea water, and so it constitutes an almost inexhaustible source of energy. Thanks to secondary fusions (D-T and D-He3) which both occur at an appreciable level above 100 keV, plasma can stabilize around such high equilibrium energy (i.e. between 100 and 150 keV). The mechanical gain (Q) of such reactor increases with the internal pipe radius, up to 4.5 m. A radius of 4.5 m permits a mechanical gain (Q) of about 17 which thanks to a modern thermo-dynamical conversion would lead to convert about 21% of the thermal power issued from the D-D reactor in a net electric power of 20 GWe. The goal of the article is to create a physical model of the D-D reactor so as to estimate this one without the need of a simulator and finally to estimate the dimensions, power and yield of such D-D reactor for different net electrical powers. The difficulties of the modeling of such reactor are listed in this article and would certainly be applicable to a future D-He3 reactor, if an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usion Reactor deuterium-deuterium Reactor Catalyzed D-D Colliding Beams Stellarator Reactor Power Plant
下载PDF
小型氘-氘脉冲中子发生器优化设计
3
作者 刘翠 姚向豫 +1 位作者 殷生华 胡鹏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97-901,共5页
为适应小型化可控中子源检测的需求,将现役的小型氘-氘脉冲中子发生器进行了优化设计。通过实验测试结果表明:经优化设计的中子发生器的氘-氘中子产额大于2×10^(6) n/s,中子产额稳定性达到97%,寿命可达8000 h以上,为小型化可控中... 为适应小型化可控中子源检测的需求,将现役的小型氘-氘脉冲中子发生器进行了优化设计。通过实验测试结果表明:经优化设计的中子发生器的氘-氘中子产额大于2×10^(6) n/s,中子产额稳定性达到97%,寿命可达8000 h以上,为小型化可控中子源的设计及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氘-氘 中子发生器 中子产额 密封中子管
下载PDF
Exhaled Breath Vapor of Humans Reflects the Changes in Deuterium Concentration in the Body Water
4
作者 Gábor Somlyai András Papp +1 位作者 Beáta Zs. Kovács Ildikó Somlyai 《Natural Science》 2024年第11期233-240,共8页
The concentration of the heavy isotope of hydrogen, deuterium (D), is not routinely measured in (human) medical laboratory tests, even though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papers prove the pivotal role of D in tumor growth,... The concentration of the heavy isotope of hydrogen, deuterium (D), is not routinely measured in (human) medical laboratory tests, even though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papers prove the pivotal role of D in tumor growth, cell cycle regulation, cell metabolism, and aging. Data from a prospective phase 2 clinical study and numerous retrospective clinical studies proved the anticancer effect of deuterium depletion achieved by replacing the regular water intake with deuterium-depleted water (DDW). In previous studies, the changes in serum D concentration of DDW-consuming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sing blood samples and mass spectrometry, which was invasive, costly, and time-consuming. As future clinical trials will also require a follow-up of internal D level and the patient’s compliance, a new sampling device and procedure was developed based on condensing the exhaled breath water vapor and measuring its D content using a liquid water isotope laser analyzer. Test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evice provided accurate, reliable, and reproducible data. According to the data, the internal D level in a person consuming normal water was stable. In contrast, exclusive consumption of DDW for several days resulted in a gradual decrease of D concentration in exhaled breath condensate (EBC), which was proportional to the D concentration of DDW. These data confirm that orally applied DDW equilibrates with the person’s water pool quickly, leading to a reduced internal D level reflected in the D content of EB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UTERIUM Deuterium-Depleted Water Exhaled Breath Condensate Liquid-Water Isotope Analyzer Mass Spectrometry
下载PDF
氦离子化色谱仪分析高纯氘气方法的开发
5
作者 王祥科 钱阿慧 《低温与特气》 CAS 2024年第2期37-40,50,共5页
氘气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并且是核聚变最有前景的材料之一。针对目前分析检出限低、载气较贵的问题(氖做载气),首次提出使用氦离子化检测器分析高纯氘气。其中高纯氘气中无机杂质气体氩气、氧气、氮气、甲烷、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检... 氘气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并且是核聚变最有前景的材料之一。针对目前分析检出限低、载气较贵的问题(氖做载气),首次提出使用氦离子化检测器分析高纯氘气。其中高纯氘气中无机杂质气体氩气、氧气、氮气、甲烷、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检出限可达0.01×10^(-6)(体积分数);使用改性氧化铝色谱柱,在77 K低温下分离;H_(2)和HD检出限可达1×10^(-6)(体积分数)。对氘气样品进行分析,达到预期分析效果。实验采用脉冲氦离子化检测器为检测手段,对高纯氘气中的杂质进行分析,提高了检出限,并且采用氦气为载气比氖气作为载气更具分析成本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纯氘气 色谱分析 氢-氘气体
下载PDF
氘-氘和氘-氚随钻中子孔隙度测井探测特性对比 被引量:9
6
作者 于华伟 孙建孟 杨锦舟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1-45,共5页
为考察在随钻中子孔隙度测井中用氘-氘(D-D)脉冲源替代氘-氚(D-T)源的可行性,利用蒙特卡罗模拟方法,对比分析使用两种脉冲源时测井仪器的热中子空间分布、零源距区域、地层孔隙度灵敏度以及探测深度等探测特性。研究结果表明,D-D与D-T... 为考察在随钻中子孔隙度测井中用氘-氘(D-D)脉冲源替代氘-氚(D-T)源的可行性,利用蒙特卡罗模拟方法,对比分析使用两种脉冲源时测井仪器的热中子空间分布、零源距区域、地层孔隙度灵敏度以及探测深度等探测特性。研究结果表明,D-D与D-T源相比,虽然在水平或大斜度井段对地层界面的分辨能力稍低一点,但是两者的零源距区的上限值、近源距和探测深度都大致相等,且D-D源对地层孔隙度的灵敏度更高、使用时更安全,在随钻脉冲中子孔隙度测井中可以得到更好的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钻测井 脉冲中子孔隙度测井 氘-氘(D-D) 氘-氚(D-T) 探测特性
下载PDF
铝含量对LaNi_(5-x)Al_x合金氘化与去氘化动力学函数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熊义富 陈虎翅 罗德礼 《中国稀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21-124,共4页
测定了LaNi5 -xAlx(x =0 ,0 1,0 2 ,0 3 )的氘化与去氘化的动力学参数 ,评价了铝含量对LaNi5 -xAlx 合金的氘化与去氘化动力学函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铝含量不改变合金的氘化与去氘化的反应级数 ;反应速率常数随x的增加而减少 ;... 测定了LaNi5 -xAlx(x =0 ,0 1,0 2 ,0 3 )的氘化与去氘化的动力学参数 ,评价了铝含量对LaNi5 -xAlx 合金的氘化与去氘化动力学函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铝含量不改变合金的氘化与去氘化的反应级数 ;反应速率常数随x的增加而减少 ;活化能随x的增加而增加 ;氘化与去氘化反应级数a (由气相氘压决定 )和b (由固相氘浓度决定 )分别为 2和 1及 0 5和 1。在α + β相域 ,氘化与去氘化反应的速控步骤分别为氘化物的成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氘化 去氘化 动力学 镧镍铝合金 稀土合金 铝含量 恒温等容 反应速率常数
下载PDF
低氘白酒对人肺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
8
作者 张亚茹 沈才洪 +3 位作者 郑有丽 卢中明 敖宗华 丛峰松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78-284,共7页
目的:探讨低氘白酒在体内外对肺腺癌的抑制作用。方法:在体外,采用MTT法检测白酒、低氘水(DDW)和低氘白酒(DDA)抑制人肺癌A549细胞的增殖情况;采用TUNEL法和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白酒、DDW和DDA诱导人肺癌A549细胞的凋亡率。在体内,建立... 目的:探讨低氘白酒在体内外对肺腺癌的抑制作用。方法:在体外,采用MTT法检测白酒、低氘水(DDW)和低氘白酒(DDA)抑制人肺癌A549细胞的增殖情况;采用TUNEL法和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白酒、DDW和DDA诱导人肺癌A549细胞的凋亡率。在体内,建立肺癌移植瘤模型,造模当日给药。9d后,开始测量瘤体生长曲线。21d后,断颈处死小鼠,称体质量及瘤质量,固定小鼠瘤组织及肝肺组织,HE染色检测病理变化。结果:在体外,72h、180mmol/L DDA能明显抑制A549增殖,细胞增殖率为(70.58±2.73)%,与空白组及白酒组相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TUNEL法检测A549细胞凋亡率,表明DDA能促进细胞凋亡,与空白组、DDW组、白酒组相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到DDA能促进细胞凋亡。在体内,DDA组与DDW组肿瘤抑制率分别为31.014%和27.639%,与空白组相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HE染色结果显示,DDW组与DDA低剂量组,肿瘤细胞排列松散,周围有坏死组织。同时,DDW及DDA对裸鼠的肝肺组织无影响。结论:低剂量DDA在体外能抑制肺腺癌A549细胞增殖,在体内能抑制人肺腺癌H460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并诱导癌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氘水 低氘白酒 肺癌 抑制作用
下载PDF
铝含量对LaNi_(5-x)Al_x 合金氘化与去氘化热力学函数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熊义富 陈虎翅 罗德礼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608-612,共5页
测定了LaNi5-xAlx(x =0 .0、0 .1、0 .2、0 .3)的氘化与去氘化热力学参数 ,评价了LaNi5-xAlx 中铝含量对氘化与去氘化热力学函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合金的坪台压力和吸氘容量随x的增加而降低 ;坪率随x的增加而增加 ;热力学焓变与熵... 测定了LaNi5-xAlx(x =0 .0、0 .1、0 .2、0 .3)的氘化与去氘化热力学参数 ,评价了LaNi5-xAlx 中铝含量对氘化与去氘化热力学函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合金的坪台压力和吸氘容量随x的增加而降低 ;坪率随x的增加而增加 ;热力学焓变与熵变随x的增加而减少 ;滞后系数Hf 随x的增加而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氘化 去氘化 热力学函数 合金
下载PDF
超轻水中氘含量的气相色谱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猷 陈汉文 《同位素》 CAS 2010年第3期144-148,共5页
通过实验研究建立了测定超轻水中氘含量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用金属镁在500℃高温下将超轻水分解为气体,然后在常温下以高纯H2为载气,5A分子筛作为色谱柱,进行超轻水中氘含量的检测。用金属镁法分解水样,避免了传统铀法可能带来的放射... 通过实验研究建立了测定超轻水中氘含量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用金属镁在500℃高温下将超轻水分解为气体,然后在常温下以高纯H2为载气,5A分子筛作为色谱柱,进行超轻水中氘含量的检测。用金属镁法分解水样,避免了传统铀法可能带来的放射性危害,且同位素效应远小于金属锌法。采用色谱在常温下检测氢气中氘的含量,也克服了普遍采用液氮低温法操作复杂,且H2、HD和D2的校正因子难以测定的缺点。研究结果表明,以极低重水标准样绘制的HD峰面积与对应氘含量的标准曲线能反向延长到天然丰度以下,能用于不同氘含量的超轻水样品检测。该分析方法精密度高,同一样品经多次分解进样,检测的相对标准偏差<5%,在3个添加水平下的回收率为96.6%~99.9%,合成相对不确定度为0.166。测量结果精密度和准确度较高,完全能满足超轻水生产过程中氘含量定量分析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轻水 气相色谱
下载PDF
核爆氘-氘聚变能电站——聚变能和平利用的一种可能的途径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成安 《原子核物理评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28-332,共5页
简要地分析了利用核爆氘-氘聚变能发电的可行性及优点,按10ktTNT核爆氘-氘聚变的规模,估算了热载体钠的储能作用及用量,核爆冲击波对爆室壁的作用强度及爆室壁的承受能力。
关键词 核爆氘-氘聚变 热载体 爆室 冲击波
下载PDF
SIMS对氘靶钛膜中氘的分布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宏发 翟国良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65-68,共4页
用负的SIMS分析技术进行H同位素相对含量随Ti膜深度变化的分析,获得了氘随膜深度变化的分布曲线。在接近膜表面的一个深度范围内,除有明显的O-、CO-和很微弱的OH-、OD-及CHO-峰谱外,还有很大的D-二次离子质... 用负的SIMS分析技术进行H同位素相对含量随Ti膜深度变化的分析,获得了氘随膜深度变化的分布曲线。在接近膜表面的一个深度范围内,除有明显的O-、CO-和很微弱的OH-、OD-及CHO-峰谱外,还有很大的D-二次离子质谱峰,氘的丰度估计约为98%。在靶膜内部,氘的丰度达99%以上。在接近膜与底衬交界面的地方,D-谱峰很小,O-谱峰为痕迹量。文章对分析结果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镀膜 SIMS 纵深分布 氘丰度 氘靶 钛膜
下载PDF
氘在Ti-32Mo-5Nb合金中的行为 被引量:1
13
作者 向伟 戴晶怡 +2 位作者 方仁昌 赵国庆 周筑颖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55-358,共4页
利用质子增强背散射 (EPBS)和X射线衍射 (XRD)等方法 ,对氘在 β相的Ti 3 2Mo 5Nb合金中的深度分布及Ti 3 2Mo 5Nb合金吸氘前后的相结构等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该合金在低温阶段的吸氘速率明显高于纯钛 ,平均氘钛原子比高达 2... 利用质子增强背散射 (EPBS)和X射线衍射 (XRD)等方法 ,对氘在 β相的Ti 3 2Mo 5Nb合金中的深度分布及Ti 3 2Mo 5Nb合金吸氘前后的相结构等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该合金在低温阶段的吸氘速率明显高于纯钛 ,平均氘钛原子比高达 2 5 ,其中一部分氘与合金中的钛生成TiD1 971,另一部分氘则固溶在Ti 3 2Mo 5Nb合金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氘钛原子比 深度分布 吸氘速率
下载PDF
临床试验的氘代药物及其氘代合成策略 被引量:1
14
作者 胡涛 张海波 +1 位作者 梁慧兴 罗宏军 《精细化工中间体》 CAS 2022年第1期1-6,23,共7页
综述了临床在研和已上市的20种氘代药物,分析了其氘代合成策略,结果表明氘代甲基CH3-d3是使用频率高和较成功的方法,展望了各种氘代策略的前景。
关键词 氘代药物 临床试验 氘代合成策略
下载PDF
基于场反位形的磁约束氘氘脉冲聚变中子源方案设计
15
作者 潘垣 王之江 +6 位作者 武松涛 张明 陈志鹏 饶波 朱平 杨勇 丁永华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05-213,共9页
聚变中子源可以真实反映材料在聚变中子辐照下的特性变化,对于开展聚变堆材料测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加速器打靶原理的国际聚变材料辐照装置(IFMIF)与理想聚变中子源在聚变中子能谱等方面仍有一定差异,因此需对聚变中子源方案进行新的... 聚变中子源可以真实反映材料在聚变中子辐照下的特性变化,对于开展聚变堆材料测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加速器打靶原理的国际聚变材料辐照装置(IFMIF)与理想聚变中子源在聚变中子能谱等方面仍有一定差异,因此需对聚变中子源方案进行新的思索。本文围绕磁约束聚变中子源开展了磁场位形、加热方案设计与相关计算,分析了场反等离子体在两级级联磁压缩后的等离子体温度、密度演化过程及相应的中子产额,并研究了考虑双流体效应与有限拉莫尔半径效应后场反等离子体倾斜模、旋转模等磁流体不稳定性的抑制情况,最终给出了氘氘脉冲聚变中子源的关键物理参数。研究结果表明,该中子源有望获得年均2 MW/m2以上的高通量密度的聚变中子,能够满足商业聚变示范堆材料测试要求;经功率估算显示,基于场反位形进行两级级联磁压缩的新型聚变中子源方案还具备成为氘氘脉冲聚变能源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变中子源 场反等离子体 磁压缩 氘氘反应
下载PDF
低氘水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王宏强 刘聪 +1 位作者 方唯意 杨慧龄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454-1456,1460,共4页
目的 氘是致癌的重要诱发因素之一,通过采用先进的制造技术去除天然水中的氘,降低氘含量可制得贫氘水,又称低氘水、超轻水或无氘水。有研究表明,水中氘浓度体积分数减少65%能够抑制肿瘤生长,国外临床实验证实服用低氘水(10-20 pp... 目的 氘是致癌的重要诱发因素之一,通过采用先进的制造技术去除天然水中的氘,降低氘含量可制得贫氘水,又称低氘水、超轻水或无氘水。有研究表明,水中氘浓度体积分数减少65%能够抑制肿瘤生长,国外临床实验证实服用低氘水(10-20 ppm)的肿瘤患者能使肿瘤停止生长,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目前,抗癌化疗药物种类繁多,但都存在一定局限性,而低氘水使用方便,没有毒副作用。基于低氘水的显著优势,本文主要对低氘水的抗癌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症 低氘水 抗癌
下载PDF
低氘水的医学研究进展
17
作者 路娇扬(综述) 王双(审校)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73-576,共4页
自从1931年发现氘元素以来,低氘水对生命体的各种生物学效应备受关注。生物体的生命进程对氘浓度的变化非常敏感,氘浓度降低可刺激生命体生长,氘浓度过高可引发各种损伤。本文就低氘水对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氧化应激、生命体的衰老、... 自从1931年发现氘元素以来,低氘水对生命体的各种生物学效应备受关注。生物体的生命进程对氘浓度的变化非常敏感,氘浓度降低可刺激生命体生长,氘浓度过高可引发各种损伤。本文就低氘水对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氧化应激、生命体的衰老、肿瘤性疾病、辐射等方面的医学研究近况作一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氘水 心血管疾病 糖尿病 衰老 辐射 肿瘤
下载PDF
氘在低活化铁素体/马氏体钢相关再沉积层中的热脱附行为
18
作者 乔丽 张学希 +2 位作者 贺冉 张弘 王鹏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16-223,229,共9页
采用直流磁控溅射法,在氩气和氘气混合气氛下溅射金属靶制备铁、铬及钨与氘的共沉积层,模拟核聚变装置中燃料等离子体作用下低活化铁素体/马氏体(RAFM)钢第一壁材料表面再沉积层。分别考察了在磁控溅射腔室及直线等离子体模拟装置两种... 采用直流磁控溅射法,在氩气和氘气混合气氛下溅射金属靶制备铁、铬及钨与氘的共沉积层,模拟核聚变装置中燃料等离子体作用下低活化铁素体/马氏体(RAFM)钢第一壁材料表面再沉积层。分别考察了在磁控溅射腔室及直线等离子体模拟装置两种平台下,氘等离子体辐照对RAFM钢相关再沉积层中氘热脱附与滞留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氘与金属共沉积的RAFM钢相关涂层中,氘热脱附行为因受材料本身的组分和结构影响而存在差异;不同的氘等离子体辐照环境对氘在共沉积涂层中捕获形式的影响不同;总体而言,两种氘等离子体辐照后,均有大量氘滞留在RAFM钢相关再沉积层中,且氘总滞留量随氘等离子体辐照通量的增大而增大;铁基和钨基涂层中的氘滞留总量相当,均比铬基的低出1-2个数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氘滞留 热脱附 磁控溅射 RAFM钢 再沉积层
下载PDF
脉冲中子孔隙度测井屏蔽体的蒙特卡罗研究
19
作者 于华伟 张锋 《电子测试》 2013年第9期21-24,共4页
为了提高随钻脉冲中子孔隙度测井的测量精度,分别针对氘-氚(D-T)和氘-氘(D-D)脉冲中子源,利用蒙特卡罗模拟方法,分层计算了多种屏蔽材料对不同能量中子的慢化和屏蔽效果。通过研究,得到了最佳的屏蔽结构和材料,以及屏蔽体的长度。研究... 为了提高随钻脉冲中子孔隙度测井的测量精度,分别针对氘-氚(D-T)和氘-氘(D-D)脉冲中子源,利用蒙特卡罗模拟方法,分层计算了多种屏蔽材料对不同能量中子的慢化和屏蔽效果。通过研究,得到了最佳的屏蔽结构和材料,以及屏蔽体的长度。研究结果表明:综合考虑仪器结构、重量、造价等因素,当随钻中子孔隙度测井使用D-T源时,屏蔽体结构为12 cm的钨或铜外加6 cm碳化硼时,屏蔽效果比较理想;而使用D-D源时,屏蔽体外层同样使用6 cm碳化硼,而内层应选6cm的钨或碳化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钻脉冲中子孔隙度测井 氘-氚(D-T) 氘-氘(D-D) 屏蔽体 蒙特卡罗模拟
下载PDF
基于温度冲击的冷冻靶氘氘冰层结晶生长行为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陶朝友 杨洪 +2 位作者 代飞 林伟 王凯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209-2216,共8页
惯性约束聚变冷冻靶中氘氘(D2)冰层的质量对聚变实验的成功与否起重要作用。目前文献报道的制备冷冻靶D2冰层的方法并不具备好的可操作性,且技术、工艺不定型,制约了高质量冰层的形成。因此,本文采用将温度梯度、降温速率和温度冲击相... 惯性约束聚变冷冻靶中氘氘(D2)冰层的质量对聚变实验的成功与否起重要作用。目前文献报道的制备冷冻靶D2冰层的方法并不具备好的可操作性,且技术、工艺不定型,制约了高质量冰层的形成。因此,本文采用将温度梯度、降温速率和温度冲击相结合的技术实现燃料冰层在靶丸内的均化。通过温度控制以及施加温度冲击可控地形成残留冰,并在残留冰的控制技术基础上,实现了高质量冰层的可控结晶生长。同时,研究了温度控制对靶丸内D2冰层品质的影响和D2冰层结晶生长的过程,并应用晶体生长动力学理论分析了D2冰层结晶生长行为。从背光阴影图像中的D2冰层亮环可知,D2冰层均匀度为85.2%、厚度为40.35μm、内表面粗糙度为2.15μm。本方法拓宽了超低温下D2冰籽晶控制、晶体生长技术,为DT冷冻靶中冰层均化打下了坚实基础,并形成了一定的技术储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惯性约束聚变 氘氘冰层 背光成像 温度冲击 晶体生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