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子宫内膜癌Dickkopf1表达及对内膜癌侵袭力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伊诺 廖秦平 +1 位作者 李挺 熊焰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3-116,共4页
目的:研究Dickkopf1在子宫内膜癌组织和Ishikawa细胞系的表达及对子宫内膜癌侵袭力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法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和Ish-ikawa细胞系中Dickkopf1的表达定位;向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系施加外源性Dickko-pf1... 目的:研究Dickkopf1在子宫内膜癌组织和Ishikawa细胞系的表达及对子宫内膜癌侵袭力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法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和Ish-ikawa细胞系中Dickkopf1的表达定位;向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系施加外源性Dickko-pf1,应用Transwellchamber法进行体外侵袭试验,检测它对内膜癌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Dickkopf1在子宫内膜癌腺上皮和基质组织中均有表达,腺上皮的表达高于基质;Dickkopf1主要表达于内膜癌细胞浆和细胞膜中;施加外源性Dickkopf1后,子宫内膜癌细胞的侵袭能力下降。结论:Dickkopf1能减弱子宫内膜癌的侵袭能力,它有望作为内膜癌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ckkopfl 子宫内膜肿瘤 侵袭 肿瘤
下载PDF
补肾健脾活血方干预沉默DKK1、Sost骨细胞对细胞活性和相关蛋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4
2
作者 万雷 黄宏兴 +4 位作者 张志海 王吉利 柴爽 刘少津 黄佳纯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989-993,1007,共6页
目的用补肾健脾活血方干预沉默Dickkopf(DKK)1、骨硬化蛋白Sclerostin(Sost)转染的成骨细胞,观察其对细胞活性和相关蛋白的影响。方法将培养好的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NC组)、沉默DKK1(Ad-sh DKK1)组和沉默Sost(Ad-sh Sost)组,空载腺病毒... 目的用补肾健脾活血方干预沉默Dickkopf(DKK)1、骨硬化蛋白Sclerostin(Sost)转染的成骨细胞,观察其对细胞活性和相关蛋白的影响。方法将培养好的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NC组)、沉默DKK1(Ad-sh DKK1)组和沉默Sost(Ad-sh Sost)组,空载腺病毒转染NC组,沉默DKK1和Sost重组腺病毒转染其余两组,再分别给予空白血清和含药血清干预,观察细胞增殖、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以及骨相关蛋白变化情况。结果 (1)三组含药血清干预后的细胞活性强于空白血清干预后的细胞活性。与空白血清干预的三组比较,含药血清干预后的三组细胞活性在24、48、72 h均增加,尤其在72 h时含药血清对Ad-sh DKK1组的细胞活性作用更强,与同组空白血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三组含药血清干预与空白血清干预比较ALP活性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含药血清干预后,与NC组比较,其余两组ALP活性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d-sh DKK1组和Ad-sh Sost组比较,ALP活性升高不明显;(3)与空白血清干预比较,含药血清干预后三组的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均升高,与NC组比较,Ad-sh DKK1组OPG、OP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Ad-sh Sost组CTGF、OPG、OP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健脾活血方含药血清可显著促进沉默DKK1、Sost干预后细胞增殖和提高ALP活性,上调沉默DKK1、Sost腺病毒转染细胞CTGF、OPG、OPN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中药 骨质疏松 分泌性糖蛋白(Dickkopf1) 骨硬化蛋白 补肾健脾活血方
下载PDF
淫羊藿总黄酮对去卵巢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和成脂分化中DKK1蛋白动态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5
3
作者 许应星 许兵 +3 位作者 吴岩 吴承亮 童培建 肖鲁伟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0年第4期276-284,共9页
目的观察DKK1在淫羊藿总黄酮调控去势雌性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和成脂分化平衡过程中的动态表达,为进一步阐明淫羊藿总黄酮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去势雌性大鼠来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在... 目的观察DKK1在淫羊藿总黄酮调控去势雌性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和成脂分化平衡过程中的动态表达,为进一步阐明淫羊藿总黄酮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去势雌性大鼠来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在成骨诱导液和脂肪诱导液条件下连续培养15 d,并在此基础上添加剂量为10μg/mL的淫羊藿总黄酮。采用ALP染色、ALP活性测定、油红O染色以及荧光定量PCR技术,观察淫羊藿总黄酮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和成脂分化的影响。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淫羊藿总黄酮处理过程中DKK1蛋白的动态表达,观察DKK1蛋白在淫羊藿总黄酮调控去势雌性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和成脂分化平衡过程中的作用。结果淫羊藿总黄酮能显著增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ALP的表达以及成骨早期分化因子Runx2 mRNA的表达,显著下调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脂肪形成关键基因PPARγ-2mRNA的表达,从而抑制脂滴的形成。在成骨诱导条件下,EFs呈时间依赖性下调DKK1的表达;在脂肪诱导条件下,EFs呈时间依赖性抑制DKK1蛋白的上调。结论通过抑制DKK1蛋白的表达调控去势雌性大鼠BMSCs成骨和成脂分化平衡,可能是淫羊藿总黄酮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分子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KK1蛋白 淫羊藿总黄酮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分化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和Dickkopf1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许景艳 马玉娟 +3 位作者 欧阳建 邵小雁 周敏 徐勇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820-823,共4页
目的目前,已发现骨髓造血微环境对骨髓瘤的发病起重要的作用。骨髓基质细胞和骨髓瘤细胞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Dickkopf1(DKK1)等,对疾病进展及预后非常重要。文中... 目的目前,已发现骨髓造血微环境对骨髓瘤的发病起重要的作用。骨髓基质细胞和骨髓瘤细胞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Dickkopf1(DKK1)等,对疾病进展及预后非常重要。文中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血清IL-6、TNF-α、DKK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39例MM患者与10名健康对照者血清中IL-6、TNF-α、DKK1的水平。将患者分为初发及进展期组和稳定期组2组进行分析。结果初发及进展期组血清IL-6、TNF-α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期和对照组,IL-6分别为(45.30±42.11)pg/ml(初发及进展期组)、(19.64±14.06)pg/ml(稳定期组)、(12.62±14.71)pg/ml(对照组),P<0.05。TNF-α分别为(8.72±5.46)pg/ml(初发及进展期组)、(4.77±2.45)pg/ml(稳定期组)、(4.97±2.52)pg/ml(对照组),P<0.05。稳定期与对照组患者血清IL-6、TNF-α水平无统计学差异。初发及进展期组血清DKK1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稳定期组患者血清DKK1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DKK1分别为(12825.40±9136.55)pg/ml(初发及进展期组)、(6847.11±4374.93)pg/ml(稳定期组)、(2973.66±877.84)pg/ml(对照组),P<0.05。结论血清IL-6、TNF-α、DKK1的水平可能与MM的发生、发展有关。测定血清IL-6、TNF-α、DKK1水平对于MM病情评估和监测治疗效果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Dickkopf1 多发性骨髓瘤
下载PDF
甲胎蛋白、Dickkopf1糖蛋白和α-L-岩藻糖苷酶在肝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童华波 庭永君 +1 位作者 段妔 罗利梅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3670-3674,共5页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Dickkopf1糖蛋白(dickkopf1,DKK1)及α-L-岩藻糖苷酶(α-L-fucosidase,AFU)在肝癌早期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03例原发性肝癌(primary carcinoma of the liver,PCL)设为肝癌组,60例肝硬...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Dickkopf1糖蛋白(dickkopf1,DKK1)及α-L-岩藻糖苷酶(α-L-fucosidase,AFU)在肝癌早期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03例原发性肝癌(primary carcinoma of the liver,PCL)设为肝癌组,60例肝硬化设为肝硬化组,127例慢性乙型肝炎设为肝炎组,236例健康体检人员设为对照组.比较4组研究对象AFP、DKK1及AFU检测情况,并对3种标志物在PCL早期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方法学评价.结果:肝癌组患者血清AFP、DKK1、AFU水平及异常率均高于其他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患者血清AFP、DKK1及AFU水平及异常率均高于肝炎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FP、D K K1及A F U 3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其方法学评价灵敏度为89.3%,Youden指数为0.789,阴性预测值为97.2%,相对于单独检测均有大幅提高.结论:AFP、AFU及DKK1 3种肿瘤标志物联检对方法学灵敏度有较大的提升,减少了漏诊率,在PCL的防治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甲胎蛋白 Dickkopf1糖蛋白 Α-L-岩藻糖苷酶
下载PDF
壮骨止痛方提取物对去势雌鼠Dkk1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慧萍 彭昕 +2 位作者 张国民 李玲 彭国璇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393-2395,I0011,共4页
目的:观察壮骨止痛方提取物对去势大鼠Dkk1蛋白的影响,并探究其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具体机制。方法:60只3月龄的健康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壮骨止痛方组、模型组、假手术组、空白组,每组15只。壮骨止痛方组、模型组去势(去卵巢)后建立绝经后... 目的:观察壮骨止痛方提取物对去势大鼠Dkk1蛋白的影响,并探究其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具体机制。方法:60只3月龄的健康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壮骨止痛方组、模型组、假手术组、空白组,每组15只。壮骨止痛方组、模型组去势(去卵巢)后建立绝经后骨质疏松大鼠模型,假手术组去除卵巢周围相应体积脂肪。术后5d开始给药,13周后取血和骨组织,测定血清中雌激素(E2)、降钙素(CT)、骨钙素(BGP)含量变化、骨组织病理变化、骨小梁密度,以及骨组织中Dkk1、β-catenin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壮骨止痛方能降低去势雌鼠血清BGP、CT含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壮骨止痛方组E2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壮骨止痛方组相比模型组,骨髓腔扩大不明显,且骨小梁形态较为正常;与模型组相比,壮骨止痛方组骨小梁密度有明显升高,具有显著性(P<0.05);与模型组比较,壮骨止痛方组骨组织中骨组织Dkk1蛋白的表达降低、而β-catenin蛋白的表达增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壮骨止痛方可能是通过下调去势雌鼠体内Dkk1蛋白表达,进一步直接影响β-catenin的表达,间接影响雌激素、降钙素等激素的变化,从而达到改善骨代谢紊乱来治疗骨质疏松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骨止痛方 骨质疏松症 提取物 去势雌鼠 Dkk1蛋白
下载PDF
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代谢紊乱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陈思敏 王圣治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12期221-224,共4页
随着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生存时间的延长,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代谢紊乱(CKD-MBD)的发病率随之呈明显上升趋势,严重影响着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而对其病因病机的深入研究可为临床提供明确诊断并进行有效的针对性治疗。其发病... 随着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生存时间的延长,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代谢紊乱(CKD-MBD)的发病率随之呈明显上升趋势,严重影响着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而对其病因病机的深入研究可为临床提供明确诊断并进行有效的针对性治疗。其发病机制包括代谢紊乱、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克罗索蛋白、Dickkopf1及活化素与骨形态蛋白-7等。目前西医对CKD-MBD的治疗以改善代谢紊乱与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为主,中医对其病因病机虽尚无统一认识,但治疗上则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治以补肾壮骨为主。人们对CKD-MBD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指导临床诊治与预防,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代谢紊乱 克罗索蛋白 Dickkopf1 发病机制
下载PDF
人源Dickkopf1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表达产物初步鉴定
8
作者 牛军州 姜昌丽 +2 位作者 齐显龙 孙东杰 高天文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7-18,27,共3页
目的构建人源dickkopf1(dkk1)基因的原核表达质粒,表达、纯化、鉴定其表达产物。方法自足底皮肤组织提取成纤维细胞,抽提mRNA,RT-PCR获得人源dkk1基因片断,构建重组质粒PQE30-dkk1;转化至大肠杆菌内,诱导表达,超声裂菌、镍琼脂糖凝胶层... 目的构建人源dickkopf1(dkk1)基因的原核表达质粒,表达、纯化、鉴定其表达产物。方法自足底皮肤组织提取成纤维细胞,抽提mRNA,RT-PCR获得人源dkk1基因片断,构建重组质粒PQE30-dkk1;转化至大肠杆菌内,诱导表达,超声裂菌、镍琼脂糖凝胶层析纯化表达产物,SDS-PAGE电泳、WesternBlot鉴定表达产物。结果RT-PCR获得片断与预期结果相符,双酶切鉴定、测序鉴定证实重组质粒PQE30-dkk1构建成功;SDS-PAGE电泳、抗Dkk1抗体WesternBlot鉴定表达产物为Dkk1蛋白。结论成功构建了人源dkk1的原核表达质粒,并表达、纯化、鉴定了该基因的原核表达产物,为下一步的Dkk1蛋白对皮肤黑素细胞的生物学活性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ckkopf1(Dkk1) 重组质粒
下载PDF
Dickkopf1(DKK-1)基因甲基化在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朱珣珣 朱传升 +5 位作者 王焱 徐文伟 董琳 郭燕 李洪丽 毕可红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4-87,共4页
目的探讨WNT/β-catenin通路的关键抑制因子Dickkopf1(DKK-1)基因异常甲基化与急性白血病(AL)发病机制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检测4个AL细胞系(NB4、Jurkat、Molt-4、CEM)、65例AL患者及20例正常对照骨髓... 目的探讨WNT/β-catenin通路的关键抑制因子Dickkopf1(DKK-1)基因异常甲基化与急性白血病(AL)发病机制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检测4个AL细胞系(NB4、Jurkat、Molt-4、CEM)、65例AL患者及20例正常对照骨髓单个核细胞中DKK-1基因mRNA的表达情况;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 SP)方法检测各标本及细胞系中DKK-1基因启动子区域的甲基化状态。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L患者DKK-1基因mRNA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正常对照组标本单个核细胞中不存在DKK-1基因的甲基化;DKK-1在AL患者中甲基化率为37.7%(24/65),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中甲基化率为41.2%(14/34),急性髄系白血病(AML)患者中甲基化率为28.6%(10/31)。结论 DKK-1甲基化及异常表达在急性白血病中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其参与了部分急性白血病的发病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 Dickkopf1 甲基化 白血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