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方极端雨雪冰冻过程东亚冬季风环流特征及与EINino/La Nina事件的关系 被引量:12
1
作者 李灿 张礼平 +1 位作者 吴义城 冯明 《暴雨灾害》 2010年第2期142-147,共6页
根据南方极端雨雪冰冻过程的定义,确定1964、1969、1977、1984、2008年的强降水、降温过程为南方极端雨雪冰冻过程。对发生在EINino/LaNina事件之后的南方极端雨雪冰冻过程的分析表明:EINino/LaNina是造成中国东部1月降水异常的一个主... 根据南方极端雨雪冰冻过程的定义,确定1964、1969、1977、1984、2008年的强降水、降温过程为南方极端雨雪冰冻过程。对发生在EINino/LaNina事件之后的南方极端雨雪冰冻过程的分析表明:EINino/LaNina是造成中国东部1月降水异常的一个主要原因,但不能解释气温异常。前一年秋季热带中东太平洋发生暖事件时,利于1月降水黄河流域偏少,长江以南偏多,而发生冷事件时,则利于1月降水黄河流域偏多,长江以南偏少。南方极端雨雪冰冻过程期间对流层低层和高层矢量风距平场表明:发生月对流层低层在1977、1984年南方极端雨雪冰冻过程中,北太平洋出现大范围气旋环流异常,中国长江中下游及以南至菲律宾出现气旋环流异常,长江中下游及以南为东风距平控制。1964、1969、2008年北太平洋出现大范围反气旋环流异常,中国长江中下游及以南出现大片偏南风距平。其共同点是均存在洋面上空暖湿空气向长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区的输送。南方极端雨雪冰冻过程的前一年11月北太平洋无一例外地出现大范围气旋环流异常,发生月对流层高层副热带西风急流在中国黄海至日本一带较常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偏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学 东亚冬季风 einino/La Nina事件 南方极端雨雪冰冻过程
下载PDF
1986—1987厄尔尼诺事件的数值模拟
2
作者 张荣华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S1期847-855,共9页
用高分辨率自由表面热带太平洋环流模式,在观测到的风应力和热量、水汽通量驱动下,对1986—1987厄尔尼诺(E1Nino)事件进行了数值模拟。各种变量场的时空结构及其演变表明,模式成功地模拟出1986—1987厄尔尼... 用高分辨率自由表面热带太平洋环流模式,在观测到的风应力和热量、水汽通量驱动下,对1986—1987厄尔尼诺(E1Nino)事件进行了数值模拟。各种变量场的时空结构及其演变表明,模式成功地模拟出1986—1987厄尔尼诺现象。始于1986年年中,赤道西太平洋的西风异常所推动的向东表层洋流不断向中、东太平洋输送暖水,至11月份,大量暖水在日界线附近堆积,造成海面上升(达32cm)和斜温层(用20℃等温线深度表示)加深。1986年年底的强西风异常激发出赤道Kelvin波,并向赤道东太平洋和南美沿岸传播,使那里的斜温层加深和海面上升,且具有双峰结构;Kelvin波所伴随的垂直冷平流的减弱造成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上升;1987年春季在中、东太平洋和南美沿岸地区存在强的正海表温度异常,并伴随着整个赤道太平洋斜温层东西方向变平、赤道潜流弱而中心位置变浅。厄尔尼诺相伴随的热带太平洋环流异常首先于1987年年中从东太平洋开始消失,而中、西太平洋则一直维持到1988年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AP自由表面热带太平洋OGCM einino事件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我国500年来大旱大涝与日食的关系 被引量:5
3
作者 赵佩章 林振山 赵文桐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2000年第2期100-105,共6页
连续四次极地日食或连续三次极地日食加中纬日食形成厄尔尼诺 ,而两次低纬日食或一次赤道日食即可形成拉尼娜 ,以此从日食资料和旱涝资料找出了 50 0年来我国的大旱大涝多发生在厄尔尼诺、拉尼娜年的规律 .并用贝纳德对流花样和大气运... 连续四次极地日食或连续三次极地日食加中纬日食形成厄尔尼诺 ,而两次低纬日食或一次赤道日食即可形成拉尼娜 ,以此从日食资料和旱涝资料找出了 50 0年来我国的大旱大涝多发生在厄尔尼诺、拉尼娜年的规律 .并用贝纳德对流花样和大气运动的不连续性说明它的机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食 厄尔尼诺 贝纳德对流 旱灾 涝灾
下载PDF
一起流行性红斑肢痛症爆发的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3
4
作者 龙涛 杨祖丽 +2 位作者 王华 金代敏 钱明 《职业与健康》 CAS 2005年第5期713-714,共2页
目的 了解1起中小学生流行性红斑肢痛症的爆发流行情况,探讨疾病流行与“厄尔尼诺”和其他类似气候现象的关系。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方法对贵州省遵义县境内2 0 0 4年2~3月发生的中小学生红班肢痛症进行调查。结果 63 5例病... 目的 了解1起中小学生流行性红斑肢痛症的爆发流行情况,探讨疾病流行与“厄尔尼诺”和其他类似气候现象的关系。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方法对贵州省遵义县境内2 0 0 4年2~3月发生的中小学生红班肢痛症进行调查。结果 63 5例病人调查中,男生罹患率为3 .10 % (15 9/5 13 3 ) ,女生罹患率为12 .0 7% (4 76/3 943 ) ,差异非常显著(u =16.94,P <0 . 0 1) ;学校地处河边学生罹患率为10 .77% (4 94/4 90 5 ) ;学校不在河边学生罹患率3 .3 8% (14 1/4 171) ,差异非常显著(u =14 .0 5 ,P <0 . 0 1) ;另外,气象资料提示:短期内气温的“V”字形变化,是造成该病流行的促进因素。结论 积极利用气象监测来预报该病的流行趋势工作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红斑肢痛症/爆发流行 厄尔尼诺现象/气象监测
下载PDF
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姜乃力 《沈阳教育学院学报》 1999年第2期115-118,共4页
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对我国气候有重要影响,本文通过查阅历史文献,获取我国气候异常的信息,并对气候资料进行详细统计分析,探讨ENSO与我国气候异常之间的相关联系,并得出ENSO影响下,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强度和西伸变... 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对我国气候有重要影响,本文通过查阅历史文献,获取我国气候异常的信息,并对气候资料进行详细统计分析,探讨ENSO与我国气候异常之间的相关联系,并得出ENSO影响下,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强度和西伸变化是我国气候异常的主要大气环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厄尔尼诺/南方涛动 ENSO 气候 中国 大气环流 太平洋
下载PDF
副热带圈和赤道太平洋年代际变更的海-气振子模型周期解
6
作者 高芳 陈文斌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4期174-176,共3页
运用重合度理论探讨一类非线性问题的周期解,然后将其应用于一个赤道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的时滞模型,得到该模型的周期解。
关键词 非线性 厄尔尼诺-南方振子 周期解
下载PDF
1998年水灾后的反思
7
作者 刘忠宪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2-14,共3页
1998年7月28日至8月25日,滨洲线因洪水两次中断行车,今后,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按自然规律还要每隔2~7年发生一次。为此,对海拉尔铁路分局管内1998年水害最严重地段的防洪问题进行反思,提出可通过抬道、设桥... 1998年7月28日至8月25日,滨洲线因洪水两次中断行车,今后,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按自然规律还要每隔2~7年发生一次。为此,对海拉尔铁路分局管内1998年水害最严重地段的防洪问题进行反思,提出可通过抬道、设桥、导流和加固线路路基等措施,提高抗洪能力,抵御今后可能发生的洪水袭击,确保洪涝之年不断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厄尔尼诺 拉尼娜 防洪 导流 泄洪 铁路
下载PDF
近49a乌鲁木齐气候变化及其与EI Nino/La Nina事件的关系 被引量:8
8
作者 奚秀梅 赵景波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26-831,共6页
利用乌鲁木齐气象站1961-2009年的逐月平均气温、降水量和风速以及EI Nino/La Nina事件统计数据,采用趋势线法和统计分析等方法,研究近49 a来乌鲁木齐气候变化与EI Nino/La Nina事件的关系。结果表明:49 a来乌鲁木齐降水量和气温均有所... 利用乌鲁木齐气象站1961-2009年的逐月平均气温、降水量和风速以及EI Nino/La Nina事件统计数据,采用趋势线法和统计分析等方法,研究近49 a来乌鲁木齐气候变化与EI Nino/La Nina事件的关系。结果表明:49 a来乌鲁木齐降水量和气温均有所增加,风速具有一定的下降趋势;气候向暖湿化方向转变。1961-2009年共有16个厄尔尼诺事件年,13个拉尼娜事件年。EI Nino/La Nina事件影响乌鲁木齐季节降水量、年平均气温和风速。在厄尔尼诺年,乌鲁木齐冬季降水偏少、风速偏小、年平均气温偏高、容易形成暖冬,且易发生旱灾。在拉尼娜事件年,乌鲁木齐春季或夏季往往降水偏多、风速偏大、易遭遇洪水、寒潮和风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einino/La NINA 气温 降水 风速 气象灾害 乌鲁木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