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chemosensory protein EforCSP3 and its potential involvement in host location by Encarsia formosa 被引量:1
1
作者 WANG Ke HE Yan-yan +4 位作者 ZHANG You-jun GUO Zhao-jiang XIE Wen WU Qing-jun WANG Shao-li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2期514-525,共12页
Chemosensory proteins(CSPs) perform several functions in insects.This study performed the gene expression,ligand-binding,and molecular docking assays on the EforCSP3 identified in the parasitoid wasp Encarsia formosa,... Chemosensory proteins(CSPs) perform several functions in insects.This study performed the gene expression,ligand-binding,and molecular docking assays on the EforCSP3 identified in the parasitoid wasp Encarsia formosa,to determine whether EforCSP3 functions in olfaction,especially in host location and host preference.The results showed that EforCSP3 was highly expressed in the female head,and its relative expression was much higher in adults than in other developmental stages.The fluorescence binding assays suggested that the EforCSP3 exhibited high binding affinities to a wide range of host-related volatiles,among which dibutyl phthalate,1-octene,β-elemene,and tridecane had the strongest binding affinity with EforCSP3,besides α-humulene and β-myrcene,and should be assessed as potential attractants.Protein structure modeling and molecular docking predicted the amino acid residues of EforCSP3possibly involved in volatile binding.α-Humulene and β-myrcene attracted E.formosa in a previous study and exhibited strong binding affinities with EforCSP3 in the current study.In conclusion,EforCSP3 may be involved in semiochemical reception by E.formos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carsia formosa chemosensory protein expression profiles fluorescence binding assay molecular docking
下载PDF
Species of Encarsia Foerster (Hymenoptera: Aphelinidae)from Northeastern China
2
作者 李成德 娄彦明 +2 位作者 曹长文 于春江 杨晓光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1997年第4期225-226,共2页
In this paper. four species of Encarsia Foerster collected from northeastern China are reported.and key isgiven for females Exeept E.gigas (Tshumakova). most of the species are first time reported in this region.
关键词 encarsia APHELINIDAE DISTRIBUTION
下载PDF
Delayed development of the whitefly (Bemisia tabaci) and increased parasitism by Encarsia bimaculata in response to sublethal doses of piperonyl butoxide 被引量:2
3
作者 Ming-Hui Qian Qiong-Bo Hu +3 位作者 Shun-Xiang Ren Nasser S.Mandour Bao-Li Qiu P.A.Stansly 《Insect Science》 CAS CSCD 2012年第3期403-411,共9页
Effects of sublethal piperonyl butoxide (PB) on parasitization of Bemisia tabaci (Gennadius) (Hemiptera: Aleyrodidae) by Encarsia bimaculata Heraty et Polaszek (Hymenoptera: Aphelinidae) were evaluated both ... Effects of sublethal piperonyl butoxide (PB) on parasitization of Bemisia tabaci (Gennadius) (Hemiptera: Aleyrodidae) by Encarsia bimaculata Heraty et Polaszek (Hymenoptera: Aphelinidae) were evaluated both in cage and greenhouse experiments. When first, second and third instar B. tabaci nymphs were treated with PB, all but the first instar were significantly prolonged. Data indicated that sublethal PB could improve E. bimaculata parasitism rates without influencing parasitoid eclosion rates. Prolonged development increased rates of parasitism by E. bimaculata, from 17.6% to 24.7% in cages, presumably by increasing the duration of host exposure. Sublethal PB combined with E. bimaculata a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to control B. tabaci was evaluated using life table parameters under greenhouse conditions. Indices of population trend (I) calculated from life tables were estimated at 4.6 for B. tabaci exposed to PB and parasitoids compared to 14.1 with parasitoids alone and 23.5 in un- treated control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fter PB was sprayed and parasitoids introduced, development ofB. tabaci was delayed and the peak of each stage was postponed. The older nymphal stage had highest mortality, primarily due to mortality caused by parasitism by E. bimacula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misia tabaci encarsia bimaculata PARASITIZATION sublethal piperonyl butoxide
原文传递
雪莲果为替代寄主植物繁育的丽蚜小蜂对MED烟粉虱生防潜能 被引量:1
4
作者 赵悦 臧连生 +3 位作者 董泽祺 张俊杰 王晶 柳冠群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40-747,共8页
雪莲果Smallanthus sanchifalius被视为替代烟草高效繁育丽蚜小蜂Encarsia formosa Gahan的理想寄主植物,且中间寄主植物雪莲果繁育的丽蚜小蜂对温室白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Westwood)具有更高的生防潜能。但中间寄主植物雪莲... 雪莲果Smallanthus sanchifalius被视为替代烟草高效繁育丽蚜小蜂Encarsia formosa Gahan的理想寄主植物,且中间寄主植物雪莲果繁育的丽蚜小蜂对温室白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Westwood)具有更高的生防潜能。但中间寄主植物雪莲果繁育的丽蚜小蜂对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的生防效果尚未明确,本研究测定了雪莲果繁育的丽蚜小蜂对MED烟粉虱1~4龄若虫的寄生率、取食数量、杀死数量,及其子代发育时间和羽化率。研究结果表明,雪莲果繁育的丽蚜小蜂对MED烟粉虱各龄幼虫的寄生率、取食数量均显著高于烟草繁育的丽蚜小蜂,其中,对3龄若虫的防控效果最好,杀死数量为10.5头,寄生率为17.2%,取食数量为1.9头。雪莲果为寄主植物繁育的丽蚜小蜂寄生MED烟粉虱1~4龄若虫的发育时间分别为21.2 d、16.0 d、13.9 d和13.4 d,均显著短于烟草繁育丽蚜小蜂子代发育时间。综合来看,中间寄主植物雪莲果繁育的丽蚜小蜂对MED烟粉虱生防潜能显著高于中间寄主植物烟草繁育的丽蚜小蜂。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应用中间寄主植物雪莲果繁育的丽蚜小蜂防治烟粉虱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莲果 烟草 丽蚜小蜂 大量繁育 生防潜能 烟粉虱
下载PDF
高温胁迫对丽蚜小蜂死亡率和保护酶系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龙佳芝 郭文秀 +6 位作者 季敏 宋莹莹 李丽莉 门兴元 崔洪莹 于毅 刘长仲 《草原与草坪》 CAS CSCD 2023年第4期130-136,共7页
【目的】探究不同温度和时间处理对丽蚜小蜂(Encarsia formosa)的致死作用,明确丽蚜小蜂对温度胁迫的生理应答机制。【方法】测定不同温度(35、37和39℃)对丽蚜小蜂成虫24 h内存活率的影响和丽蚜小蜂成虫在35、37和39℃下胁迫4、8 h后... 【目的】探究不同温度和时间处理对丽蚜小蜂(Encarsia formosa)的致死作用,明确丽蚜小蜂对温度胁迫的生理应答机制。【方法】测定不同温度(35、37和39℃)对丽蚜小蜂成虫24 h内存活率的影响和丽蚜小蜂成虫在35、37和39℃下胁迫4、8 h后体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结果】丽蚜小蜂成虫的死亡率随着胁迫温度上升和时间的延长而加剧,在35℃以上1 h就出现死亡,与对照25℃存在显著差异。丽蚜小蜂成虫的SOD和POD活性随着温度的升高,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在4 h时,SOD活性在37℃达到峰值,显著高于对照(25℃)的活性;POD活性在温度35℃、8 h时达到峰值且与其他温度和时间存在显著差异;CAT活性在37℃、4 h时达到最大值,并与其他温度和时间存在显著差异。SOD、POD和CAT 3种保护酶在35℃、8 h之内和37℃、4 h之内对丽蚜小蜂可起到保护的作用。【结论】温度高于35℃的环境对丽蚜小蜂的种群数量具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丽蚜小蜂 高温胁迫 超氧化物歧化酶 过氧化物酶 过氧化氢酶
下载PDF
浅黄恩蚜小蜂雌雄蜂胚胎及个体发育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晓曼 杨丽文 +1 位作者 王甦 张帆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3期294-300,共7页
浅黄恩蚜小蜂(Encarsia sophia)是烟粉虱的重要天敌,为单寄生蜂,雌蜂的寄生方式属于独性内寄生,雄蜂的寄生方式属于外寄生中的自复寄生(autoparasitiod),也称重寄生(hyperparasitoid),雌雄蜂寄主、寄生方式及发育环境不同.首次对浅黄恩... 浅黄恩蚜小蜂(Encarsia sophia)是烟粉虱的重要天敌,为单寄生蜂,雌蜂的寄生方式属于独性内寄生,雄蜂的寄生方式属于外寄生中的自复寄生(autoparasitiod),也称重寄生(hyperparasitoid),雌雄蜂寄主、寄生方式及发育环境不同.首次对浅黄恩雅小蜂雌雄蜂胚胎发育全过程进行了连续观测,并测量了雌雄蜂胚胎体长的变化.结果表明:雌蜂胚胎发育过程中出现3层膜,外部2层为胚膜(浆膜)、胚外膜(滋养膜).其中胚外膜在胚胎发育到8 h左右在显微镜下可见,雌卵孵化后消失;而雄蜂胚胎发育过程中出现了2层膜,没有发现胚外膜,但在雄蜂胚胎前末端能够观察到一个柄(pedicel),一直保留到雄蜂胚胎孵化后消失,而雌蜂胚胎前末端的柄发育到2 h左右出现,24 h左右消失.雌蜂胚胎体长从0 h发育到36 h增长较快(0.198~0.280 mm),而雄蜂胚胎体长在此发育阶段变化较小(0.163~0.187 mm);从36 h到48 h雌雄蜂胚胎孵化,体长均有明显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粉虱 浅黄恩蚜小蜂 胚胎 发育 胚外膜
下载PDF
螺虫乙酯对丽蚜小蜂寄生能力的亚致死效应 被引量:1
7
作者 羊绍武 田烨 +3 位作者 陆园 张薄 陈国华 张晓明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98-303,337,共7页
为了明确螺虫乙酯大量使用后残留剂量对丽蚜小蜂寄生能力的亚致死效应,本研究在测定螺虫乙酯对丽蚜小蜂室内毒力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浓度螺虫乙酯对丽蚜小蜂寄生功能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LC_(10)、LC_(30)和LC_(50)的螺虫乙酯均可降低... 为了明确螺虫乙酯大量使用后残留剂量对丽蚜小蜂寄生能力的亚致死效应,本研究在测定螺虫乙酯对丽蚜小蜂室内毒力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浓度螺虫乙酯对丽蚜小蜂寄生功能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LC_(10)、LC_(30)和LC_(50)的螺虫乙酯均可降低丽蚜小蜂对烟粉虱若虫的瞬时攻击率。经LC_(50)的螺虫乙酯处理后的丽蚜小蜂对烟粉虱若虫的处理时间延长,达0.13 d,寄生上限降低,寄生效能被抑制。经LC_(10)的螺虫乙酯处理后的丽蚜小蜂对烟粉虱若虫的处理时间缩短,仅0.04 d,寄生上限提高,寄生效能被促进,但其平均寿命仅13.07 d;当烟粉虱若虫密度较高时,LC_(10)的螺虫乙酯处理后的丽蚜小蜂对烟粉虱若虫的搜寻效应提高。LC_(50)的螺虫乙酯可抑制丽蚜小蜂的寄生能力,而LC_(10)的螺虫乙酯可刺激丽蚜小蜂,提升寄生效能,但缩短了成虫寿命。田间使用螺虫乙酯防治烟粉虱时,应注意其残留量对丽蚜小蜂寄生能力的亚致死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致死效应 螺虫乙酯 丽蚜小蜂 烟粉虱 寄生能力
下载PDF
发育高温对烟粉虱及其优势寄生蜂适合度和同步性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冯雪莹 王路宽 +2 位作者 黄玉翠 杨春萍 徐海云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1-138,共8页
为揭示气候变暖背景下温度升高对农业害虫-天敌系统的作用规律,研究不同程度高温条件对烟粉虱及其优势寄生蜂丽蚜小蜂适合度和同步性的影响。分别于恒定适温(26℃)和高/适温交替(30/26、34/26和38/26℃)条件下逐日观察统计烟粉虱和丽蚜... 为揭示气候变暖背景下温度升高对农业害虫-天敌系统的作用规律,研究不同程度高温条件对烟粉虱及其优势寄生蜂丽蚜小蜂适合度和同步性的影响。分别于恒定适温(26℃)和高/适温交替(30/26、34/26和38/26℃)条件下逐日观察统计烟粉虱和丽蚜小蜂成虫前期各阶段的发育历期、存活率和初羽化雌成虫个体大小,并解剖初羽化丽蚜小蜂雌蜂卵巢,统计其抱卵量及卵子长度。结果显示,烟粉虱卵-1龄若虫、2龄若虫和3龄若虫各阶段的发育历期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缩短;整个成虫前期的发育历期在30/26、34/26和38/26℃高/适温交替条件下比26℃恒定适温下分别缩短1.6、1.9和4.4 d;34/26和38/26℃时初羽化雌成虫个体明显变小。高/适温交替条件下丽蚜小蜂卵-幼虫期和蛹期的发育历期均明显缩短;整个成虫前期的发育历期在30/26、34/26和38/26℃温度下比26℃适温下分别缩短2.2、2.0和3.0 d;随着温度的升高,丽蚜小蜂初羽化雌蜂个体变小,卵巢内成熟卵子数量显著下降。由此可见,发育温度的升高,显著影响烟粉虱和丽蚜小蜂的适合度,二者的同步性发生改变。研究结果表明在生防实践中应充分考虑环境温度变化对烟粉虱及寄生蜂影响的差异性,合理制定烟粉虱的生防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高温 烟粉虱 丽蚜小蜂 适合度 生物防治
下载PDF
露狄恩蚜小蜂的鉴定以及个体发育和繁殖特性
9
作者 宁晓雪 满孝明 +2 位作者 刘万学 耿慧 杨念婉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31-739,共9页
露狄恩蚜小蜂Encarsia lutea(Masi)是烟粉虱Bemisia tabaci的优势寄生蜂之一。本研究基于形态学特征以及分子标记COI和28S对河北田间采集的寄生蜂进行了鉴定,确认为露狄恩蚜小蜂。明确该蜂的生殖方式为孤雌产雄、两性产雌;寄主关系为雌... 露狄恩蚜小蜂Encarsia lutea(Masi)是烟粉虱Bemisia tabaci的优势寄生蜂之一。本研究基于形态学特征以及分子标记COI和28S对河北田间采集的寄生蜂进行了鉴定,确认为露狄恩蚜小蜂。明确该蜂的生殖方式为孤雌产雄、两性产雌;寄主关系为雌雄蜂异律发育,是兼性自复寄生蜂,雌性卵和幼期寄生于初级寄主,即烟粉虱若虫,雄性卵和幼期寄生于次级寄主,即烟粉虱若虫体内的本种或异种寄生蜂幼虫。在温度26℃、相对湿度65%、光周期14L:10D的室内条件下开展了该蜂的个体发育和繁殖特性试验,结果表明雌、雄蜂卵-幼虫、预蛹-蛹以及成虫前期的发育历期分别为8.4 d、6.8 d、15.1 d和6.9 d、8.0 d、14.9 d;雌蜂的平均寿命为15.0 d,单次交配后雌蜂的平均繁殖量为50.0粒,性比严重偏雄,雄占比87.4%。上述相关结果可为研究异律复寄生蜂生物防治效益提供参考,并为该蜂的后续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狄恩蚜小蜂 物种鉴定 发育历期 产卵量 后代性比
下载PDF
Foraging behavior of parasitoid chalcid to the essential oil from bark of Populus pseudo-simonii P. nigra and Quadraspidiotus gigas 被引量:2
10
作者 迟德富 Rafael Ocete Rubio +2 位作者 严善春 张丹丹 温振宏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55-259,共5页
采用四臂式嗅觉仪测定了长棒四节蚜小蜂(Pteroptrix longgiclava(Girault)(Hymenoptera:Aphelinidae))和黄胸扑虱蚜小蜂(Encarsia gigas(Tshumakova)(Hymenoptera:Aphelinidae)),对健康的小青×黑杨(Populus pseudo-simonii×... 采用四臂式嗅觉仪测定了长棒四节蚜小蜂(Pteroptrix longgiclava(Girault)(Hymenoptera:Aphelinidae))和黄胸扑虱蚜小蜂(Encarsia gigas(Tshumakova)(Hymenoptera:Aphelinidae)),对健康的小青×黑杨(Populus pseudo-simonii×P.nigra)树皮、被杨圆蚧(Quadraspidiotus gigas(Thiem & Gerneck))危害的杨树皮、杨圆蚧1齿固定若虫的虫体和介壳的挥发油的趋性反应。测定结果表明:被杨圆蚧危害后的小青×黑杨树皮和杨圆蚧1龄因定若虫的介壳对长棒四节蚜小蜂和黄胸扑虱蚜小蜂成虫具有较大的吸引力。3-7μL介壳挥发油和5-9μL受害杨树皮挥发油对长棒四节蚜小蜂的寄主搜寻行为具有较强的引导作用。虫体的挥发油对小蜂的寄生定位也起到了一定的引诱作用。两种小蜂对健康树皮的挥发油几乎没有反应。图4表1参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pulus pseudo-simonii ×P. nigra Quadraspidiotus gigas (Thiem & Gerneck) Pteroptrix longgiclava (Girault) encarsia gigas (Tshumakova) Essential Oil PARASITOID Foraging behavior
下载PDF
哥德恩蚜小蜂对螺旋粉虱的功能反应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陈俊谕 陈泰运 +3 位作者 符悦冠 张方平 韩冬银 牛黎明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75-180,共6页
为探明哥德恩蚜小蜂对螺旋粉虱的控制效能,研究了不同温度(16℃、20℃、24℃、28℃和32℃)下哥德恩蚜小蜂对螺旋粉虱的寄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在供试温度范围内,该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和Ⅲ模型,其中在28℃时寄生效能最大。在同一... 为探明哥德恩蚜小蜂对螺旋粉虱的控制效能,研究了不同温度(16℃、20℃、24℃、28℃和32℃)下哥德恩蚜小蜂对螺旋粉虱的寄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在供试温度范围内,该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和Ⅲ模型,其中在28℃时寄生效能最大。在同一温度下,随着螺旋粉虱密度的增加,寄生量增加,搜寻效应减弱。此外,哥德恩蚜小蜂个体间存在种内干扰作用,随着自身密度增大,相互干扰作用增强。在16~32℃范围内,Hassell模型E=QP m均能够较好地反映出不同寄生蜂密度条件下对螺旋粉虱的寄生情况。在16~28℃之间,随着温度升高,搜索能力和相互干扰作用增大,32℃时则有所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哥德恩蚜小蜂 螺旋粉虱 温度 功能反应 干扰效应
下载PDF
烟粉虱生物型对浅黄恩蚜小蜂寄主选择及个体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继红 罗晨 +2 位作者 刘同先 张帆 李元喜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87-693,共7页
为探讨寄生蜂在Q型烟粉虱Bemisia tabaci替代B型烟粉虱的过程中是否起作用,我们在实验室条件(温度27±1℃,光周期16L:8D,相对湿度RH70%~80%)下,观察了浅黄恩蚜小蜂Encarsia sophia寄生B型和Q型烟粉虱若虫的行为,研究了浅黄恩蚜小蜂... 为探讨寄生蜂在Q型烟粉虱Bemisia tabaci替代B型烟粉虱的过程中是否起作用,我们在实验室条件(温度27±1℃,光周期16L:8D,相对湿度RH70%~80%)下,观察了浅黄恩蚜小蜂Encarsia sophia寄生B型和Q型烟粉虱若虫的行为,研究了浅黄恩蚜小蜂对B型和Q型烟粉虱若虫的选择性、烟粉虱生物型对浅黄恩蚜小蜂取食数量及个体发育的影响。结果发现,浅黄恩蚜小蜂体外检测时间在B型和Q型烟粉虱若虫间差异不显著,而寄生Q型烟粉虱若虫时的体内检测和产卵时间(190.2±14.6s)显著高于寄生B型时所用时间(140.0±7.5s)。在非选择条件下,浅黄恩蚜小蜂寄生B型烟粉虱若虫的数量(8.1±0.5头)及总产卵量(9.3±0.6粒)显著高于仅提供Q型烟粉虱的寄生数量(6.3±0.5头)及总产卵量(7.0±0.6粒);而被寄生若虫单头着卵量在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在选择性条件下,该蜂寄生B型烟粉虱若虫量(3.1±0.4头)、总产卵量(3.8±0.5粒)及被寄生若虫单头着卵量(1.2±0.1粒)都显著高于寄生Q型烟粉虱时的情况(1.8±0.3头、1.8±0.4粒、0.7±0.1粒)。被寄生蜂取食的B型与Q型烟粉虱数量间差异不显著,但对于同一生物型而言,交配过的雌蜂能够取食更多的烟粉虱若虫。以B型烟粉虱为寄主时,浅黄恩蚜小蜂雌蜂卵-黑蛹(7.2±0.1d)、黑蛹-羽化(5.2±0.1d)的发育时间与以Q型烟粉虱若虫为寄主时的相应发育时间(7.3±0.1d,5.6±0.1d)间无显著性差异。以B型烟粉虱为寄主时寄生蜂的羽化率(73.55%±1.42%)与以Q型烟粉虱为寄主时的羽化率(68.42%±13.01%)间差异不显著。这些结果表明,虽然浅黄恩蚜小蜂发育时间、羽化率在烟粉虱2种生物型间无显著差异,但该小蜂倾向于B型烟粉虱若虫作为寄主,而且,以B型烟粉虱若虫为寄主时,小蜂的产卵量和寄生若虫数量均增加。但田间浅黄恩蚜小蜂的存在是否有助于Q型烟粉虱成为B型和Q型混合种群的优势种群,还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黄恩蚜小蜂 烟粉虱 生物型 寄生行为 寄主选择
下载PDF
双斑恩蚜小蜂形态学特征、生活习性及其寄生行为 被引量:8
13
作者 邱宝利 任顺祥 吴建辉 《昆虫知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4-67,F002,共5页
双斑恩蚜小蜂EncarsiabimaculataHeratyetPolaszek是烟粉虱Bemisiatabaci(Gennadius)的主要寄生性天敌之一。作者对双斑恩蚜小蜂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在实验室条件下,对双斑恩蚜小蜂的生活习性、寄生行为进行了观察。双斑恩蚜小蜂成... 双斑恩蚜小蜂EncarsiabimaculataHeratyetPolaszek是烟粉虱Bemisiatabaci(Gennadius)的主要寄生性天敌之一。作者对双斑恩蚜小蜂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在实验室条件下,对双斑恩蚜小蜂的生活习性、寄生行为进行了观察。双斑恩蚜小蜂成蜂26℃时平均寿命约为7d,每雌产卵量273粒,雌蜂比例占据绝对优势,雌雄性比约为8∶1。双斑恩蚜小蜂的寄生过程大致分为寄主定位、寄主检查、穿刺、产卵、清扫、梳理和休憩等几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蜂 寄生行为 生活习性 寄生性天敌 寄主 产卵量 烟粉虱 雌雄性比 形态学特征 描述
下载PDF
双斑恩蚜小蜂的生殖方式及其在烟粉虱体内的发育 被引量:8
14
作者 钱明惠 任顺祥 邱宝利 《昆虫知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97-401,I0003,I0004,共7页
首次对双斑恩蚜小蜂Encarsia bimaculata Heraty et Polaszek雌蜂的胚胎发育全过程进行连续观测和数码摄像,明确了双斑恩蚜小蜂的生殖方式是两性产雌,雌蜂为初寄生蜂,孤雌产雄且雄蜂为自复寄生。雌蜂在温度(25±1)℃,相对湿度70%... 首次对双斑恩蚜小蜂Encarsia bimaculata Heraty et Polaszek雌蜂的胚胎发育全过程进行连续观测和数码摄像,明确了双斑恩蚜小蜂的生殖方式是两性产雌,雌蜂为初寄生蜂,孤雌产雄且雄蜂为自复寄生。雌蜂在温度(25±1)℃,相对湿度70%±10%条件下,从卵到成虫的发育历期为(13.1±2.5)d,卵期(1.98±0.38)d,幼虫1龄(0.95±0.33)d,2龄(2.48±0.40)d,3龄(3.46±0.43)d,预蛹(0.95±0.20)d,蛹(4.88±0.80)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斑恩蚜小蜂 生殖方式 发育 烟粉虱
下载PDF
双斑恩蚜小蜂寄生对烟粉虱体内保幼激素和20-羟基蜕皮酮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钱明惠 任顺祥 胡琼波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68-573,共6页
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测定了烟粉虱Bemisiatabaci体内保幼激素和20羟基蜕皮酮的滴度。结果显示,被双斑恩蚜小蜂Encarsiabimaculata寄生的烟粉虱高龄若虫体内的保幼激素滴度显著高于(P<0.05)对照即未被寄生的高龄若虫,20羟基... 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测定了烟粉虱Bemisiatabaci体内保幼激素和20羟基蜕皮酮的滴度。结果显示,被双斑恩蚜小蜂Encarsiabimaculata寄生的烟粉虱高龄若虫体内的保幼激素滴度显著高于(P<0.05)对照即未被寄生的高龄若虫,20羟基蜕皮酮(20E)滴度显著低于(P<0.05)对照,与未被寄生的低龄若虫滴度差异不显著,说明双斑恩蚜小蜂寄生后可以将烟粉虱高龄若虫的激素含量保持在低龄若虫的水平,从而调节烟粉虱高龄若虫的生长发育。烟粉虱伪蛹和成虫与对照体内保幼激素含量,烟粉虱伪蛹与对照之间20E含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斑恩蚜小蜂 烟粉虱 保幼激素 20-羟基蜕皮酮 滴度
下载PDF
浅黄恩蚜小蜂雌蜂的个体发育及其寿命和产卵量的观察 被引量:10
16
作者 周长青 李元喜 +2 位作者 刘同先 张帆 罗晨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3-118,共6页
在实验室25±1℃、RH70%~75%、光照L∶D=14h∶10h、光照强度3500lx条件下,观察了以烟粉虱为寄主时,浅黄恩蚜小蜂雌蜂的个体发育及羽化雌蜂的产卵量和寿命,并描述了各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结果发现,根据蜕皮现象及形态特征,雌蜂羽化... 在实验室25±1℃、RH70%~75%、光照L∶D=14h∶10h、光照强度3500lx条件下,观察了以烟粉虱为寄主时,浅黄恩蚜小蜂雌蜂的个体发育及羽化雌蜂的产卵量和寿命,并描述了各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结果发现,根据蜕皮现象及形态特征,雌蜂羽化前的发育可分为6个阶段:卵期、一龄幼虫、二龄幼虫、三龄幼虫、预蛹期和蛹期。一龄和二龄的发育历期均为1d左右,卵和三龄的发育历期约需2d,预蛹期0.8d,蛹期5d。在每天更换寄主的情况下,雌蜂平均寿命21.9d,最长29d,最短8d;产卵量为79.1粒,最多124粒,最少51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黄恩蚜小蜂 雌蜂 烟粉虱 个体发育
下载PDF
海氏桨角蚜小蜂和浅黄恩蚜小蜂雌性生殖系统的解剖结构 被引量:8
17
作者 冀禄禄 杨念婉 +1 位作者 万方浩 李照会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03-307,共5页
首次对烟粉虱的寄生蜂海氏桨角蚜小蜂Eretmocerus hayati(Zolnerowich&Rose)和浅黄恩蚜小蜂Encarsia sophia(Girault&Dodd)的雌性生殖系统结构进行了研究。两种小蜂的卵巢均由6条卵巢管构成,雌蜂羽化后卵巢内有部分成熟卵,而羽... 首次对烟粉虱的寄生蜂海氏桨角蚜小蜂Eretmocerus hayati(Zolnerowich&Rose)和浅黄恩蚜小蜂Encarsia sophia(Girault&Dodd)的雌性生殖系统结构进行了研究。两种小蜂的卵巢均由6条卵巢管构成,雌蜂羽化后卵巢内有部分成熟卵,而羽化后24 h的成熟卵量较羽化后6 h有所增加,两种寄生蜂均是同步卵(synovigenic)类寄生蜂;海氏桨角蚜小蜂羽化6 h和24 h后体内成熟卵的数量均显著高于浅黄恩蚜小蜂,这与海氏桨角蚜小蜂24 h雌蜂的寄生量显著高于浅黄恩蚜小蜂,而寄主取食量却低于浅黄恩蚜小蜂的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氏桨角蚜小蜂 浅黄恩蚜小蜂 烟粉虱 卵巢结构 同步卵寄生蜂
下载PDF
友恩蚜小蜂对松突圆蚧的寄生行为及选择性 被引量:8
18
作者 禹海鑫 徐志宏 +2 位作者 陈瑞屏 许少嫦 黄泽坤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12,共6页
室内条件下,观察了友恩蚜小蜂Encarsia amicula对松突圆蚧Hemiberlesia pitysophila的寄生行为,研究了该寄生蜂对不同发育阶段的松突圆蚧、不同发育时期雌成蚧的寄生选择性。结果表明,友恩蚜小蜂对松突圆蚧的寄生过程可分为5个阶段:搜... 室内条件下,观察了友恩蚜小蜂Encarsia amicula对松突圆蚧Hemiberlesia pitysophila的寄生行为,研究了该寄生蜂对不同发育阶段的松突圆蚧、不同发育时期雌成蚧的寄生选择性。结果表明,友恩蚜小蜂对松突圆蚧的寄生过程可分为5个阶段:搜寻和识别寄主、产卵管鞘试探、产卵管刺探、产卵、产卵后梳理。对不同发育阶段的松突圆蚧,友恩蚜小蜂只寄生二龄若虫和雌成蚧,但更偏好寄生雌成蚧。对不同发育时期的雌成蚧,友恩蚜小蜂均可寄生,且更偏好寄生处于孕卵期、卵巢发育期、产卵初期和产卵盛期的雌成蚧。蜂蚧比1∶5、1∶10、1∶20时,寄生率分别达25.8%、21.8%、13.0%。说明较高的蜂蚧比,有利于显著提高雌蜂对松突圆蚧雌成蚧的寄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友恩蚜小蜂 松突圆蚧 寄生行为 选择性
下载PDF
寄主植物对双斑恩蚜小蜂的发育、存活和繁殖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10
19
作者 邱宝利 任顺祥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65-369,共5页
研究了茄子和扶桑两种不同寄主植物对烟粉虱寄生性天敌双斑恩蚜小蜂Encarsiabimaculata发育、存活和繁殖等特性的影响。在26±0.5℃的条件下,在扶桑上,双斑恩蚜小蜂卵至成虫的发育历期为13.6天,2龄幼虫至成虫的存活率为93.2%;而在... 研究了茄子和扶桑两种不同寄主植物对烟粉虱寄生性天敌双斑恩蚜小蜂Encarsiabimaculata发育、存活和繁殖等特性的影响。在26±0.5℃的条件下,在扶桑上,双斑恩蚜小蜂卵至成虫的发育历期为13.6天,2龄幼虫至成虫的存活率为93.2%;而在茄子上双斑恩蚜小蜂卵至成虫的发育历期和2龄幼虫至成虫的存活率分别为12.1天和91.1%。扶桑上双斑恩蚜小蜂雌性成虫的平均寿命为8.0天,平均单雌产卵量为35.9粒;而在茄子上雌性成虫的平均寿命为6.6天,平均单雌产卵量为27.6粒。双斑恩蚜小蜂在扶桑和茄子植物上的种群内禀增长率分别为0.2081和0.1892。两种不同寄主植物对双斑恩蚜小蜂在若虫发育历期和存活率、成虫寿命和平均产卵量以及内禀增长率等方面均存在着显著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寄主植物对双斑恩蚜小蜂的发育、存活和繁殖有较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寄主植物 双斑恩蚜小蜂 烟粉虱 发育 存活 繁殖
下载PDF
小蜂对杨圆蚧的趋性及杨圆蚧挥发物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迟德富 严善春 +1 位作者 赵晓红 温振宏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0-22,共3页
采用四臂式嗅觉仪测定了长棒四节蚜小蜂和黄胸扑虱蚜小蜂对杨圆蚧 1龄固定若虫的虫体、介壳、虫体与介壳复合体的趋性。结果表明 ,介壳和虫体与介壳复合体对两种小蜂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两种小蜂对气味源的剂量都比较敏感。采用气相色谱... 采用四臂式嗅觉仪测定了长棒四节蚜小蜂和黄胸扑虱蚜小蜂对杨圆蚧 1龄固定若虫的虫体、介壳、虫体与介壳复合体的趋性。结果表明 ,介壳和虫体与介壳复合体对两种小蜂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两种小蜂对气味源的剂量都比较敏感。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机分析方法 ,分析了杨圆蚧 1龄固定若虫虫体及介壳所释放的挥发性物质的成分和各组分所占比例 ,分析表明 ,虫体和介壳中释放出的挥发性物质均含有 9个组分 ,但这 9个组分在虫体和介壳挥发物中的比例略有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圆蚧 长棒四节蚜小蜂 黄胸扑虱蚜小蜂 虫体 介壳 挥发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