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63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R-338-3p靶向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影响牙槽骨成骨细胞增殖及凋亡
1
作者 朗么磋 张义林 汪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99-907,共9页
背景:miR-338-3p能够抑制破骨细胞分化,下调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水平能够促进骨形成。然而miR-338-3p是否通过调控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表达影响牙槽骨成骨细胞增殖、凋亡尚不清楚。目的:探究miR-338-3p靶向核因子κB受体活... 背景:miR-338-3p能够抑制破骨细胞分化,下调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水平能够促进骨形成。然而miR-338-3p是否通过调控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表达影响牙槽骨成骨细胞增殖、凋亡尚不清楚。目的:探究miR-338-3p靶向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对牙槽骨成骨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分离人牙槽骨成骨细胞,对其进行细胞转染及Wnt-C59(Wnt/β-catenin通路抑制剂)处理,分为转染对照组、miR-338-3p组、miR-338-3p+对照组、miR-338-3p+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组和miR-338-3p+Wnt-C59组。双荧光素酶实验验证miR-338-3p对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的调控作用;CCK-8、EdU染色检测细胞增殖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水平;RT-qPCR检测细胞miR-338-3p、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Wnt-3a、β-catenin、糖原合酶激酶3β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细胞周期蛋白D1、Bcl-2、Bax、天冬氨酸半胱氨酸蛋白酶3、Wnt-3a、β-catenin、糖原合酶激酶3β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结论:①miR-338-3p靶向调控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②过表达miR-338-3p后,细胞存活率、EdU阳性细胞率、S期细胞比例升高,细胞凋亡率降低,miR-338-3p、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细胞周期蛋白D1、Bcl-2、Wnt-3a、β-catenin mRNA和蛋白水平升高,Bax、天冬氨酸半胱氨酸蛋白酶3、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糖原合酶激酶3βmRNA和蛋白水平降低(均P<0.05);③过表达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或Wnt-C59处理能够减弱过表达miR-338-3p对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均P<0.05);④结果表明,miR-338-3p靶向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表达可促进牙槽骨成骨细胞增殖,并抑制细胞凋亡,其可能通过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338-3p 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 牙槽骨成骨细胞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下载PDF
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趋化因子CXC配体12对2型糖尿病并发微血管病变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李雪倩 禚映辰 +1 位作者 李婷 陈珂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331-334,339,共5页
目的:探究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趋化因子CXC配体12(CXCL12)对2型糖尿病(T2DM)并发微血管病变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单纯T2DM患者90例为单纯T2DM组(A组),选取T2DM并发微血管病变患者90例为T2DM并发微血管病变(B组),同时体检健康... 目的:探究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趋化因子CXC配体12(CXCL12)对2型糖尿病(T2DM)并发微血管病变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单纯T2DM患者90例为单纯T2DM组(A组),选取T2DM并发微血管病变患者90例为T2DM并发微血管病变(B组),同时体检健康者90例为对照组(C组)。比较三组血压、糖脂及肾功能指标水平,以及血清VEGF、CXCL12水平。分析T2DM并发微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分析血清VEGF、CXCL12对T2DM并发微血管病变的预测价值。结果:与C组比较,A组和B组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BG)、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VEGF和CXCL12水平升高(均P<0.05)。与A组比较,B组上述指标水平升高(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C、FBG、Scr、VEGF、CXCL12是T2DM并发微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VEGF、CXCL12与TC、FBG、Scr呈正相关(均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VEGF、CXCL12对T2DM并发微血管病变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两者联合的预测价值更高(均P<0.05)。结论:血清VEGF、CXCL12在单纯T2DM和T2DM并发微血管病变患者中水平均升高,且T2DM并发微血管病变患者中水平更高。两者对T2DM并发微血管病变有一定预测价值,且两者联合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微血管病变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CXC配体12 预测价值
下载PDF
基于磁性纳米粒子的比色适配体传感器检测赭曲霉毒素A 被引量:1
3
作者 祁兴普 王俊凯 +4 位作者 邹婷婷 朱麟菲 张雪 阚菁菁 李倩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53-259,共7页
基于磁性纳米粒子(Fe_(3)O_(4)@Au)和纳米银(Ag NPs),通过DNA碱基互补配对,构建了一种新颖的比率比色传感器用于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TA)的检测。OTA适配体(aptamer)偶联的Fe_(3)O_(4)@Au作为参比信号,互补DNA(cDNA)偶联的Ag NPs... 基于磁性纳米粒子(Fe_(3)O_(4)@Au)和纳米银(Ag NPs),通过DNA碱基互补配对,构建了一种新颖的比率比色传感器用于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TA)的检测。OTA适配体(aptamer)偶联的Fe_(3)O_(4)@Au作为参比信号,互补DNA(cDNA)偶联的Ag NPs作为响应信号,通过调控两者的比例以及DNA碱基互补,制备了具有两个紫外吸收峰的比率纳米探针(Fe_(3)O_(4)@Au-Ag)。没有OTA存在时,比率比色传感器的吸光度比值(A400/A580)保持恒定。对检测条件(时间、pH和温度)进行了优化,在优化条件下,该传感器对OTA检测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范围为0.01~1000 ng·mL^(-1),检出限为0.033 ng·mL^(-1)。该传感器具有良好的选择性、重现性和高灵敏度,并被成功应用于豌豆粉中OTA的检测,回收率为93.9%~9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纳米粒子 配体 比率 比色传感器 赭曲霉毒素 A
下载PDF
采用Cell-SELEX技术的核酸适配体在肿瘤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成志云 陈佳怡 +3 位作者 白如玉 杨会勇 MOHSAN Ullah 刁勇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4期439-444,共6页
阐述细胞-配体指数富集系统进化(Cell-SELEX)技术特点,以及通过该技术筛选得到的核酸适配体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应用进展和挑战,通过查阅近年的相关文献,综述核酸适配体作为药物及药物载体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结果表明:基于... 阐述细胞-配体指数富集系统进化(Cell-SELEX)技术特点,以及通过该技术筛选得到的核酸适配体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应用进展和挑战,通过查阅近年的相关文献,综述核酸适配体作为药物及药物载体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结果表明:基于Cell-SELEX技术筛选得到的核酸适配体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疗效显著,可开发成为肿瘤靶向治疗的潜力药物及良好的药物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适配体 细胞-配体指数富集系统进化(Cell-SELEX)技术 肿瘤 靶向治疗
下载PDF
基于适配体-杂交链式反应比色检测生鲜牛乳中四环素类抗生素
5
作者 刘长勇 卢春霞 +3 位作者 兰国伟 王娟 唐宗贵 陈霞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71-377,共7页
)以特异性识别四环素类抗生素(TCs)的广谱型适配体为识别元件,结合杂交链式反应(HCR)信号放大策略,提出了一种TCs多残留比色检测方法,并优化了检测条件和进行了方法学考察。取40 nmol·L^(-1)生物素化检测探针(bio-DP)溶液加入到包... )以特异性识别四环素类抗生素(TCs)的广谱型适配体为识别元件,结合杂交链式反应(HCR)信号放大策略,提出了一种TCs多残留比色检测方法,并优化了检测条件和进行了方法学考察。取40 nmol·L^(-1)生物素化检测探针(bio-DP)溶液加入到包被有亲和素的酶标板中,室温孵育后加入牛血清白蛋白(BSA)溶液,封闭反应1 h。加入生鲜牛乳样品稀释液,室温孵育20 min,如果样品中含有TCs,TCs与bio-DP的适配体序列结合,其发夹结构被打开。加入200 nmol·L^(-1)生物素化发夹DNA1(bio-H1)溶液和200 nmol·L^(-1)生物素化发夹DNA2(bio-H2)溶液,室温下进行HCR 40 min,从而形成具有多个重复单元的双链DNA(dsDNA)纳米线。加入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链霉亲和素(SA-HRP),室温孵育标记dsDNA。加入显色剂[含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HRP催化TMB生成蓝色物质,显色5~8 min后终止反应,在酶标仪中于450 nm测量上述体系的吸光度。结果显示,bio-DP对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和多西环素具有高特异性,和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氨苄青霉素、泰乐菌素、磺胺嘧啶和恩诺沙星等抗生素无交叉反应。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和多西环素的质量浓度总和在0.8~100μg·L^(-1)内与对应的吸光度总和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k)为0.18μg·L^(-1)。对生鲜牛乳样品进行加标回收试验,TCs回收率为86.4%~106%,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3)为2.5%~7.1%。方法应用于生鲜牛乳样品的分析,检测结果与国家标准方法GB 31658.6-2021差异不显著(P>0.05),检出的TCs总量也均未超标(GB 31650-2019)。与文献报道的其他方法相比,上述方法兼具简单、快速、检出限低、准确度高等优点,适用于食品中四环素类抗生素多残留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环素类抗生素 配体 杂交链式反应 比色检测
下载PDF
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CXC趋化因子配体10和CC类趋化因子22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关系及临床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朱芳丽 马厉英 +1 位作者 马晓莹 韩俊岭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788-792,共5页
目的:分析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CXC趋化因子配体10(CXCL10)和CC类趋化因子22(CCL22)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急性胰腺炎患者102例,分为轻症组(轻症急性胰腺炎患者,47例)、中度重症组(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31... 目的:分析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CXC趋化因子配体10(CXCL10)和CC类趋化因子22(CCL22)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急性胰腺炎患者102例,分为轻症组(轻症急性胰腺炎患者,47例)、中度重症组(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31例)和重症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24例)。选择52例体检健康者为健康组。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受试者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肾功能指标[肌酐(Scr)、血尿素氮(BUN)]以及淀粉酶(AMY)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CXCL10、CCL22水平。采用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床边指数(BISAP)评分评估急性胰腺炎患者疾病严重程度。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中度重症和重症急性胰腺炎发生的影响因素。采用Pearson法分析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CXCL10、CCL22水平及BISAP评分间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CXCL10、CCL22水平诊断中度重症和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价值。结果:与健康组比较,轻症组ALT、Scr、BUN、AMY水平升高,中度重症组和重症组ALT、AST、Scr、BUN、AMY水平升高(均P<0.05)。与轻症组比较,中度重症组BUN水平升高,重症组ALT、AST、Scr、BUN水平升高(均P<0.05)。与中度重症组比较,重症组BUN水平升高(P<0.05)。四组血清CXCL10、CCL22水平及BISAP评分依次升高(均P<0.05)。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CXCL10和CCL22水平呈正相关(P<0.05);血清CXCL10、CCL22水平与BISAP评分呈正相关(均P<0.05)。血清CXCL10、CCL22、BISAP评分是中度重症和重症急性胰腺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血清CXCL10、CCL22对中度重症和重症急性胰腺炎均有一定诊断价值,且两项联合诊断价值更高(均P<0.05)。结论: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CXCL10、CCL22水平呈高表达,且随疾病严重程度的加重而升高,两者联合诊断中度重症和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CXC趋化因子配体10 CC类趋化因子22 疾病严重程度 肝功能指标 肾功能指标 诊断价值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中可溶性程序性死亡配体-1、趋化因子配体9、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与预后生存的关系
7
作者 卢晨 宁光耀 +3 位作者 许峰 陈克功 康宁宁 张仁泉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4年第4期93-97,共5页
目的 观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可溶性程序性死亡配体-1(sPD-L1)、趋化因子配体9(CXCL9)、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特征及预后生存的相关性。方法 我院收治的98例NSCLC患者(研究组),选取同期肺部良性病变患者50... 目的 观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可溶性程序性死亡配体-1(sPD-L1)、趋化因子配体9(CXCL9)、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特征及预后生存的相关性。方法 我院收治的98例NSCLC患者(研究组),选取同期肺部良性病变患者50例(对照1组)、健康志愿者50例(对照2组),比较三组外周血sPD-L1、CXCL9、MMP-9表达水平。随访研究组治疗后1年的预后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与病死组,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sPD-L1、CXCL9及MMP-9对预后生存的预测价值。结果 研究组外周血sPD-L1、CXCL9、MMP-9水平较对照1组、对照2组高,对照1组较对照2组高(P<0.05);TNM分期为Ⅱ期患者CXCL9、MMP-9表达水平较Ⅰ期高,发生淋巴结转移患者sPD-L1、MMP-9表达水平较未发生淋巴结转移高(P<0.05);NSCLC患者TNM分期与CXCL9、MMP-9水平成正相关,淋巴结转移与sPD-L1、MMP-9水平成正相关(P<0.05);sPD-L1、CXCL9、MMP-9预测NSCLC患者预后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915 ng/ml、1.980 ng/ml、179.030μg/L,且三项指标联合预测NSCLC患者预后生存情况的AUC及特异性均高于单一指标预测(P<0.05)。结论 NSCLC患者外周血sPD-L1、CXCL9、MMP-9表达水平上调,且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三者联合对NSCLC患者预后有较高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可溶性程序性死亡配体-1 趋化因子配体9 基质金属蛋白酶9 临床特征 预后生存
下载PDF
基于链置换扩增的电化学适配体生物传感器检测食品中的赭曲霉毒素A
8
作者 刘伟 张蕴哲 +3 位作者 杨倩 范少华 田益玲 张伟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2-241,共10页
为构建一种基于链置换扩增技术(SDA)和电化学适配体传感器技术检测食品中赭曲霉毒素A(OTA)的方法,根据OTA特异性适配体设计发卡结构,并在发卡结构的茎部设置SDA反应识别位点,进行SDA扩增。将扩增产物与修饰二茂铁(Fc)的电化学探针进行杂... 为构建一种基于链置换扩增技术(SDA)和电化学适配体传感器技术检测食品中赭曲霉毒素A(OTA)的方法,根据OTA特异性适配体设计发卡结构,并在发卡结构的茎部设置SDA反应识别位点,进行SDA扩增。将扩增产物与修饰二茂铁(Fc)的电化学探针进行杂交,使电信号发生变化,从而建立电化学适配体传感器检测OTA的方法。通过对7组不同毒素的测定评价该方法的特异性,测定其灵敏度和检出限,并与赭曲霉毒素A酶联免疫分析方法(ELISA)国家标准(GB 5009.96-2016)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最优条件下,电化学适配体传感器灵敏度线性范围为0.1 pg/mL~10 ng/mL,检出限(LOD)为0.05 pg/mL。当OTA存在时,检测结果为阳性,当OTA不存在时,检测为阴性,说明该方法特异性良好。在人工加标试验中,该电化学适配体传感器的加标回收率为96.60%~99.04%,ELISA(国家标准)的加标回收率为94.00%~98.50%,该方法的加标回收率优于国家标准。结论:该方法能够快速检测食品中的OTA,具有实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赭曲霉毒素A 核酸适配体 链置换扩增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下载PDF
不同V型辅助配体构筑的两个镉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结构和荧光性质
9
作者 孙述文 王高峰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13-620,共8页
在溶剂热条件下,合成了2个基于V型辅助配体(bipmo、bppmo)的镉配位聚合物{[Cd(bipmo)(NDC)]·1.75H_(2)O}_n (1)和{[Cd(bppmo)(NDC)(H_(2)O)]·H_(2)O}_(n) (2),其中H_(2)NDC=2,6-萘二羧酸,bipmo=双(4-(1H-咪唑-1-基)苯基)甲酮,... 在溶剂热条件下,合成了2个基于V型辅助配体(bipmo、bppmo)的镉配位聚合物{[Cd(bipmo)(NDC)]·1.75H_(2)O}_n (1)和{[Cd(bppmo)(NDC)(H_(2)O)]·H_(2)O}_(n) (2),其中H_(2)NDC=2,6-萘二羧酸,bipmo=双(4-(1H-咪唑-1-基)苯基)甲酮,bppmo=双(4-(吡啶-4-基)苯基)甲酮。利用单晶X射线衍射、键价和分析、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发现,配合物1具有二重互穿的{6~3}拓扑结构。配合物2同样是3-连接的{6~3}拓扑,却存在三重穿插结构。分析表明,V型配体对最终结构的形成有很大影响。此外,对配合物1和2的发光性质也进行了详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键价和 配位聚合物 V型配体 拓扑结构 荧光
下载PDF
适配体生物传感器检测细菌毒素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崔丽伟 常惟丹 +2 位作者 陈威风 邹建 姬向波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24年第5期324-332,共9页
细菌毒素是细菌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是人类健康的主要威胁之一。食品中细菌毒素的污染已成为人们迫切关注的主要食品安全问题之一。因此,开发出简便、快速、灵敏检测食品中细菌毒素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核酸适体是体外筛选的单链寡核苷... 细菌毒素是细菌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是人类健康的主要威胁之一。食品中细菌毒素的污染已成为人们迫切关注的主要食品安全问题之一。因此,开发出简便、快速、灵敏检测食品中细菌毒素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核酸适体是体外筛选的单链寡核苷酸序列,能特异性识别靶标。具有易合成、易标记、易修饰、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低分子量等优点,被广泛用于生物传感器中。本文简要介绍了细菌毒素的分类及危害,重点综述了基于光学和电化学技术的适配体生物传感器在细菌毒素检测和定量方面的最新进展及应用,以期为细菌毒素的检测提供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体 生物传感器 细菌毒素 检测 进展
下载PDF
循环肿瘤细胞上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表达对宫颈癌同步放化疗预后的评估价值
11
作者 王华丽 任伟伟 +1 位作者 李险峰 王红霞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16期1742-1745,共4页
目的探讨循环肿瘤细胞(CTC)上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表达对宫颈癌同步放化疗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12月入临汾市人民医院的60例宫颈癌患者,均经病理学确诊,CTC PD-L1经CytoSorter CTC系统测定。对宫颈... 目的探讨循环肿瘤细胞(CTC)上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表达对宫颈癌同步放化疗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12月入临汾市人民医院的60例宫颈癌患者,均经病理学确诊,CTC PD-L1经CytoSorter CTC系统测定。对宫颈癌病理特征与PD-L1^(+)CTC之间的相关性予以分析,并比较PD-L1^(+)CTC和PD-L1-CTC宫颈癌患者同步放化疗前后的无进展生存期(PFS),评估宫颈癌放化疗后PD-L1^(+)CTC数量对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同步放化疗前后外周血CTC检出率及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较同步放化疗前,宫颈癌患者同步放化疗后PD-L1^(+)CTC检出率更低(38.33%vs.56.67%),PD-L1^(+)CTC检出数量更少[(0.77±1.20)个vs.(1.27±1.51)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步放化疗前,宫颈癌患者PD-L1^(+)CTC与肿瘤直径、FIGO分期、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联系紧密(P<0.05)。同步放化疗后,宫颈癌患者PD-L1^(+)CTC表达水平与肿瘤直径、FIGO分期、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PD-L1^(+)CTC患者的PFS短于PD-L1-CTC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同步放化疗前后的CTC PD-L1表达水平均可作为PFS预后因素。结论宫颈癌放同步放化疗前后测定的CTC PD-L1表达水平可作为预后评估的辅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同步放化疗 循环肿瘤细胞 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 预后
下载PDF
基于金纳米花的双信号适配体传感器检测红酒中真菌毒素
12
作者 祁兴普 董骐玮 +4 位作者 朱麟菲 邹婷婷 郑义 张婧怡 李倩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8-314,共7页
构建基于金纳米花(gold nanoflower,AuFL)和适配体的双信号荧光适配体传感器用于同时检测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TA)和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以AuFL为载体,将含OTA和ZEN适配体的单链DNA共价交联在AuFL表面,进一步将其与... 构建基于金纳米花(gold nanoflower,AuFL)和适配体的双信号荧光适配体传感器用于同时检测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TA)和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以AuFL为载体,将含OTA和ZEN适配体的单链DNA共价交联在AuFL表面,进一步将其与两种荧光染料(FAM和Cy3)标记的互补DNA杂交,制备DNA功能化纳米探针。荧光染料和AuFL之间发生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FRET)导致纳米探针自身无荧光。加入OTA和ZEN后,FAM和Cy3从探针表面脱落会扰乱FRET过程,导致两者荧光的恢复。优化条件下,该双信号荧光适配体传感器对OTA检测的线性范围为0.05~500 ng/mL,检出限为0.017 ng/mL。对ZEN检测的线性范围为0.1~500ng/mL,检出限为0.033ng/mL。该双信号荧光适配体传感器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和重现性,并能够成功应用于红酒实际样中OTA和ZEN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信号 配体传感器 荧光检测 赭曲霉毒素A 玉米赤霉烯酮
下载PDF
程序性死亡配体1在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表达及对耐药的影响
13
作者 马平 田亮 +6 位作者 周建文 毛彦娜 栗春香 何永艳 王亚峰 平玉豪 刘炜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7期1446-1450,共5页
目的研究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在儿童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的表达及对白血病细胞耐药的影响。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收治的初诊40例AML病儿骨髓标本,收集同期进行骨髓检查正常病儿的骨髓标... 目的研究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在儿童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的表达及对白血病细胞耐药的影响。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收治的初诊40例AML病儿骨髓标本,收集同期进行骨髓检查正常病儿的骨髓标本18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两组骨髓中PD-L1的表达量,并分析初治AML病儿PD-L1的表达量与其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慢病毒构建PD-L1过表达、干扰PD-L1表达的AML细胞,细胞活力检测试剂盒(CCK8)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并计算细胞对柔红霉素的药物敏感性;凋亡实验检测经柔红霉素诱导的细胞凋亡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0.887±0.064相比,初治儿童AML病儿骨髓单个核细胞PD-L1的表达量2.927±0.271显著增高(t=7.34,P<0.001);根据一个疗程诱导化疗是否达完全缓解(CR),将初治AML病儿一个疗程达CR者定义为CR组,将未达CR者定义为NR组,相较于CR组的2.346±0.190,NR组PD-L1基因的表达量5.249±0.662显著增高(t=4.22,P=0.003);病儿不同发病年龄,性别,法、美、英(FAB)分型,白细胞计数,预后分层间PD-L1基因相对表达量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1个疗程诱导化疗是否达CR与PD-L1基因相对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过表达PD-L1的Molm-13细胞对柔红霉素具有更高的IC50值,更低的凋亡率;干扰PD-L1表达的THP1细胞对柔红霉素具有更低的IC50值,更高的凋亡率。结论PD-L1在初治AML病儿中表达增高,且PD-L1的高表达与1个疗程诱导治疗是否达CR显著相关;PD-L1可以促进AML细胞增殖、抑制凋亡,从而导致化疗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髓样 急性 程序性死亡配体1 儿童 化疗耐药 柔红霉素
下载PDF
抑郁症患者血清紧密连结蛋白-5和内源性配体-13水平变化及其与病情发展和睡眠障碍的关系
14
作者 丁志强 董强利 +1 位作者 梁英 石文元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677-1682,共6页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血清紧密连结蛋白-5(claudin-5)和内源性配体-13(Apelin-13)水平变化及其与病情发展和睡眠障碍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7月期间酒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8例抑郁症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体检者128例作为...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血清紧密连结蛋白-5(claudin-5)和内源性配体-13(Apelin-13)水平变化及其与病情发展和睡眠障碍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7月期间酒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8例抑郁症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体检者128例作为对照组。分析抑郁症患者血清claudin-5、Apelin-13表达水平与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的相关性以及血清claudin-5和Apelin-13对抑郁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claudin-5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随病情严重程度的加重而升高(P<0.05),与HAMD评分呈正相关(r=0.713,P<0.05),且睡眠障碍组患者血清claudin-5表达水平高于无睡眠障碍组(P<0.05),Apelin-13表达水平变化趋势与之相反;年龄、首发抑郁年龄和claudin-5为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Apelin-13为保护因素(P<0.05);血清claudin-5和Apelin-13联合检测优于各自单独检测(Z_(二者联合-claudin-5)=2.393、Z_(二者联合-Apelin-13)=1.964,P=0.016、0.044)。结论抑郁症患者血清claudin-5和Apelin-13表达水平与病情发展及睡眠障碍有关,二者联合检测对重度抑郁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紧密连结蛋白-5 内源性配体-13 睡眠障碍
下载PDF
一例U-Ag杂金属半刚性羧酸配体配合物的制备及性质研究
15
作者 仝小兰 陈瑶 +5 位作者 罗巧琳 田婧睿 林剑桥 刘淑娟 辛建华 熊剑波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95-500,共6页
为了深入研究锕系元素的配位行为,基于半刚性羧酸配体3-(羧基甲氧基)苯甲酸(H_(2)L),合成了一个三维结构的U-Ag杂金属配合物[(L)(HL)Ag(UO_(2))](简称UAgL)。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及X-射线粉末衍射对其晶体结构进行... 为了深入研究锕系元素的配位行为,基于半刚性羧酸配体3-(羧基甲氧基)苯甲酸(H_(2)L),合成了一个三维结构的U-Ag杂金属配合物[(L)(HL)Ag(UO_(2))](简称UAgL)。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及X-射线粉末衍射对其晶体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配合物UAgL中铀原子处于稍变形的五角双锥配位环境中,银原子则处于五配位的四方锥配位环境中。铀酰离子中的氧原子参与配位且处于轴向位置,完全脱质子的配体L和部分脱质子的配体HL则采取两种配位模式将铀中心与银中心连接成二维层状结构,层状结构之间又通过铀酰氧原子连接成三维的网络结构。进一步探讨了配合物UAgL的热稳定性和在室温下的固态荧光性质,认为其可作为潜在的光致发光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刚性羧酸配体 U-Ag杂金属配合物 晶体结构 荧光光谱
下载PDF
CTLA-4纳米抗体与肿瘤适配体共修饰的双靶向脂质体构建
16
作者 万瑞融 王希斌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1期5-7,38,共4页
目的:制备CTLA-4纳米抗体(Nb16)/适配体TLS11a修饰的脂质体,以制备一种能特异性靶向T细胞及肿瘤细胞的双靶向纳米制剂。方法:采用薄膜水化法制备得到纳米脂质体,然后通过化学键的耦联将氨基修饰到脂质体上,TLS11a适配体修饰巯基,Nb16纳... 目的:制备CTLA-4纳米抗体(Nb16)/适配体TLS11a修饰的脂质体,以制备一种能特异性靶向T细胞及肿瘤细胞的双靶向纳米制剂。方法:采用薄膜水化法制备得到纳米脂质体,然后通过化学键的耦联将氨基修饰到脂质体上,TLS11a适配体修饰巯基,Nb16纳米抗体自身带有巯基,将三者进行迈克尔加成反应,即可同时偶联纳米抗体和适配体到脂质体表面,制备得到双靶向脂质体(Nb16-Lipo-TLS11a)。运用透射电镜(TEM)、粒径和电位仪对Nb16-Lipo-TLS11a进行表征,并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其与活化T细胞及肝癌细胞HepG2的结合情况。结果:制备的Nb16-Lipo-TLS11a为椭圆形的脂质体且表现呈均质、分散特征,粒径大小在100nm左右。结合实验结果直接或间接验证了Nb16-Lipo-TLS11a与活化T细胞及肝癌细胞的特异性结合能力。结论:本研究创新性构建的双靶向脂质体,能够特异性结合T细胞和靶细胞,为肿瘤靶向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抗体 配体 脂质体 双靶向 肝癌
下载PDF
临床资料联合CT影像组学特征评估胃癌程序性死亡配体1状态
17
作者 李庆龙 詹鹏超 +4 位作者 邢静静 刘星 梁盼 张永高 高剑波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71-1376,共6页
目的观察临床资料联合CT影像组学特征评估胃癌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状态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按7∶3比例将277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训练集(n=195)与验证集(n=82):训练集含PD-L1阳性亚组88例、阴性亚组107例,验证集各含37及45例。比较不同... 目的观察临床资料联合CT影像组学特征评估胃癌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状态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按7∶3比例将277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训练集(n=195)与验证集(n=82):训练集含PD-L1阳性亚组88例、阴性亚组107例,验证集各含37及45例。比较不同集别亚组间临床及常规CT特征,分析胃癌PD-L1状态的独立影响因素,基于CT筛选影像组学特征,建立临床模型、影像组学模型及临床-影像组学联合模型,观察各模型评估胃癌PD-L1状态的效能。结果训练集亚组间Borrmann分型、cN分期、cM分期、临床分期、肿瘤最大径及厚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Borrmann分型、临床分期及肿瘤厚径均为PD-L1阳性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临床模型、影像组学模型及临床-影像组学联合模型评估训练集胃癌PD-L1状态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48、0.832及0.841,在验证集分别为0.657、0.801及0.789;临床模型的AUC均低于其他模型(P均<0.05)。结论临床资料联合CT影像组学特征有助于评估胃癌PD-L1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程序性细胞死亡1配体2蛋白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影像组学
下载PDF
口蹄疫病毒感染后猪PD-1及其配体转录水平变化和免疫抑制机制分析
18
作者 岳锋 周娟娟 +4 位作者 朱艳平 郭东光 夏黎明 祝仰钊 王选年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6-132,共7页
研究猪感染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后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PD-1)及其配体(PD-L1、PD-L2),细胞因子[IL-2(Interleukin-2)、IL-10(Interleukin-10)、IFN-γ(Interferon-γ)]mRNA转录水平和外周血... 研究猪感染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后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PD-1)及其配体(PD-L1、PD-L2),细胞因子[IL-2(Interleukin-2)、IL-10(Interleukin-10)、IFN-γ(Interferon-γ)]mRNA转录水平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增殖能力,探讨PD-1/PD-Ls通路在FMDV引起免疫抑制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猪感染FMDV后3、7、14、17 d,PD-1的mRNA转录水平显著或极显著升高,感染后7 d达到峰值,之后逐渐降低;感染FMDV后3 d和7 d,PD-L1的mRNA转录水平极显著升高;感染FMDV后3 d,PD-L2的mRNA转录水平显著升高。感染FMDV后3、7 d,IL-2的mRNA转录水平显著下降;感染FMDV后1、3 d,IFN-γ的mRNA转录水平极显著下降,IL-2和IFN-γ的mRNA转录水平与PD-1及其配体mRNA转录水平变化趋势相反;感染FMDV后3、7、14 d,IL-10的mRNA转录水平显著或极显著升高,与PD-1及其配体mRNA转录水平变化趋势相同。感染FMDV后,全血中FMDV的病毒载量随着感染后时间的推进逐渐升高,感染后7 d达到峰值,与PD-1及其配体mRNA转录水平变化趋势总体上相同。感染后7 d,PBMCs的增殖能力明显降低。综上,FMDV感染猪后,总体上上调了PD-1及其配体的mRNA转录水平,是FMDV感染引起机体免疫抑制的重要致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蹄疫病毒 程序性死亡受体-1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 转录水平 免疫抑制机制
下载PDF
自然杀伤细胞2组成员A、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表达检测对PD-L1阻断免疫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反应性的预测价值
19
作者 赵刚刚 张鸿毅 +3 位作者 肖克兵 杨辉 李子峰 赵华才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252-256,共5页
目的:探究自然杀伤细胞2组成员A(NKG2A)及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PD-L1)表达检测对PD-L1阻断免疫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反应性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100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行PD-L1阻断免疫治疗后,根据治疗反应性将其... 目的:探究自然杀伤细胞2组成员A(NKG2A)及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PD-L1)表达检测对PD-L1阻断免疫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反应性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100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行PD-L1阻断免疫治疗后,根据治疗反应性将其分为缓解组和未缓解组;对缓解组患者随访3个月,将其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比较两组患者NKG2A和PD-L1在CD4^(+)和CD8^(+)上的表达水平,采用ROC曲线分析NKG2A和PD-L1预测膀胱癌患者治疗反应性的价值。结果:100例研究对象中,缓解组患者72例(72.00%),未缓解组患者28例(28.00%),两组性别、年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但缓解组患者肿瘤直径小于未缓解组,NKG2A、PD-L1/CD4^(+)和PD-L1/CD8^(+)表达水平均低于未缓解组(均P<0.05)。膀胱癌患者NKG2A、PD-L1/CD4^(+)和PD-L1/CD8^(+)表达预测免疫治疗后缓解的AUC值分别为0.771、0.724、0.710;联合诊断的AUC为0.836。72例缓解患者中,出现复发29例(40.28%),未出现复发43例(59.72%),两组性别、年龄以及肿瘤直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但复发组NKG2A、PD-L1/CD4^(+)和PD-L1/CD8^(+)表达水平均高于未复发组(均P<0.05)。NKG2A、PD-L1/CD4^(+)和PD-L1/CD8^(+)表达预测膀胱癌患者缓解后复发的AUC值分别为0.775、0.740、0.728;联合诊断的AUC为0.874。结论:NKG2A、PD-L1/CD4^(+)和PD-L1/CD8^(+)在不同治疗反应性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外周血中表达水平不同,三者对于膀胱癌患者PD-L1阻断免疫治疗反应性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且三者联合预测效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肿瘤直径 自然杀伤细胞2组成员A 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 免疫治疗 反应性
下载PDF
^(161)Tb-PSMA放射性配体治疗前列腺癌研究进展
20
作者 陈正国 杨夏 +3 位作者 肖力铭 胡博森 刘芙岑 赵鹏 《同位素》 CAS 2024年第5期500-506,共7页
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放射性配体治疗(PRLT)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新型疗法,尤其适合治疗常规疗法无法有效控制的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以镥-177(^(177)Lu)-PSMA-617为代表的PRLT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能有效延长mCRPC患者生存期... 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放射性配体治疗(PRLT)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新型疗法,尤其适合治疗常规疗法无法有效控制的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以镥-177(^(177)Lu)-PSMA-617为代表的PRLT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能有效延长mCRPC患者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等优势。尽管^(177)Lu-PSMA-617治疗mCRPC取得成功,但仍有部分患者不敏感,甚至对治疗无响应,出现复发情况。铽-161(^(161)Tb)与177Lu均具有β-射线,但与^(177)Lu相比,其最大的优势在于释放针对小病灶治疗的俄歇电子和内转化电子,这种β-射线与俄歇电子的协同疗法,具有满足不同大小病灶治疗的优点,使得全球范围对^(161)Tb进行肿瘤治疗的关注度正在上升。本文将从^(161)Tb的制备、标记、质控、辐射剂量、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以及展望等方面对^(161)Tb-PSMA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为开展PRLT的医务人员及患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配体治疗 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 铽-161 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