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unt Song's Thick Fish Soup
1
作者 ZHU XIPENG 《Women of China》 1996年第12期53-53,共1页
Aunt Song’s thick fish soup is a famous dish handed down from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1127-1279). According to an ancient book: In the sixth year of the Chunxi reign, the conquered emperor Gaozong of the Song Dyna... Aunt Song’s thick fish soup is a famous dish handed down from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1127-1279). According to an ancient book: In the sixth year of the Chunxi reign, the conquered emperor Gaozong of the Song Dynasty abandoned the capital of Kaifeng and established a new court in Hangzhou. On March 15, he met a woman, Aunt Song, when he went sight-seeing on the West Lake. The woman said she had followed the emper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SG Aunt Song’s Thick fish soup
原文传递
Development and Quality Analysis of Protein Enriched Instant Soup Mix 被引量:1
2
作者 Monirul Islam Md Nazirul Islam Sarker +5 位作者 Md Shahidul Islam Adhita Sri Prabakusuma Niaz Mahmud Yang Fang Peipei Yu Wenshui Xia 《Food and Nutrition Sciences》 2018年第6期663-675,共13页
The aim of the study was to develop protein enriched instant fish soup mix and analysis of the quality of various conditions. The study used a mechanical dryer for maintaining a constant air flow and temperature at it... The aim of the study was to develop protein enriched instant fish soup mix and analysis of the quality of various conditions. The study used a mechanical dryer for maintaining a constant air flow and temperature at its drying and dehydration stage. Powder was made after drying. An appropriate composition was used as an indicator. Various compositions like 75%, 65%, 55% and 45% fish powder were used as formulation 0, formulation 1, formulation 2, and formulation 3 respectively. Then these were reconstituted by boiled water for soup mix preparation. The result indicated that mixer 2 was the best composition. The finding suggested that 55% fish powder mix is the best composition for protein enriched instant soup mix. It will help to produce the instant soup mix and an alternative source of various costly animal and plant protein as a value-added materi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STANT soup fish POWDER Value Addition VEGETABLE POWDER fish soup
下载PDF
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的药膳鱼汤代谢产物差异分析
3
作者 王益娟 周芳 +5 位作者 焦文娟 赵甜甜 林以琳 张业辉 南海军 黄文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8-155,共8页
药膳鱼汤是一道滋补价值高的佳肴,关于其化学组成特征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该研究以鱼汤、药膳鱼汤为研究对象,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代谢组学技术,结... 药膳鱼汤是一道滋补价值高的佳肴,关于其化学组成特征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该研究以鱼汤、药膳鱼汤为研究对象,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代谢组学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PCA)、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tion analysis,OPLS-DA)等多元统计学方法,探究药膳鱼汤的差异代谢物。采用变量投影重要性VIP>1且P<0.05的标准,筛选差异显著的代谢物,并进行代谢通路分析。结果显示,共鉴定出20类176个差异代谢物,其中包括35个氨基酸及其衍生物,38个脂肪酰类,25个有机酸及其衍生物,17个核苷酸及其衍生物,10个碳水化合物及其衍生物,以及18个黄酮化合物。KEGG功能通路富集分析筛选出6条代谢通路,包括氨基酸的生物合成、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的生物合成、核苷酸糖的生物合成、ABC转运蛋白、咖啡因代谢以及半胱氨酸和蛋氨酸代谢。非靶向代谢组学从整体水平上揭示了药膳鱼汤的代谢差异,为其鉴别和品质评价提供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膳鱼汤 非靶向代谢组学 差异代谢物 通路分析
下载PDF
双响应值联合优化超声波辅助熬制雪菜大黄鱼汤工艺及其滋味评价
4
作者 李珊慧 林登峰 +3 位作者 赵洪雷 李学鹏 励建荣 徐永霞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3-49,76,共8页
以大黄鱼和腌制雪菜为主要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加热的方式熬制雪菜大黄鱼汤,以感官评分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为评价指标,通过双响应值优化熬制工艺条件,并采用电子舌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不同加热方式对雪菜大黄鱼汤滋味特性的影响。结果表... 以大黄鱼和腌制雪菜为主要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加热的方式熬制雪菜大黄鱼汤,以感官评分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为评价指标,通过双响应值优化熬制工艺条件,并采用电子舌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不同加热方式对雪菜大黄鱼汤滋味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熬制雪菜大黄鱼汤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雪菜与大黄鱼的质量比1∶4、超声功率700 W、超声熬煮时间90 min。在此条件下熬制出的雪菜大黄鱼汤的感官评分为85.67,可溶性蛋白含量为119.65 mg/mL,与模型预测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传统加热方式相比,超声波辅助热处理熬制的雪菜大黄鱼汤的鲜味强度增加,苦味程度降低,呈味核苷酸含量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 雪菜 鱼汤 工艺优化 双响应值
下载PDF
一种酸汤鱼酱的研制
5
作者 凡孟平 何飘 +2 位作者 吴克 宋小娟 周艳 《农产品加工》 2024年第14期22-26,共5页
以提高酸汤粉酱包的口感和营养价值为目的,研制一款口感醇厚、营养价值高的酸汤鱼酱工艺配方,为贵州省的酸汤粉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以红酸汤、番茄为原料制成酸汤酱,辅以鱼糜,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确定酸汤鱼酱的最佳工艺配方... 以提高酸汤粉酱包的口感和营养价值为目的,研制一款口感醇厚、营养价值高的酸汤鱼酱工艺配方,为贵州省的酸汤粉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以红酸汤、番茄为原料制成酸汤酱,辅以鱼糜,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确定酸汤鱼酱的最佳工艺配方,并测定该鱼酱中蛋白质、氨基酸组成。结果表明,酸汤鱼酱的最佳配方为酸汤酱和鱼糜的配比为9∶1,食用油添加量9%,食盐添加量2%,调味料添加量0.4%。该鱼酱中蛋白质含量为1.19 g/100 g,总酸含量31 g/kg,番茄红素含量13.74 mg/100 g,总氨基酸含量4739.23 mg/100 g,其中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含量的22.57%,鲜味氨基酸和甜味氨基酸分别占38.52%和37.13%。在此条件下的酸汤鱼酱香味浓郁、口感醇厚、酸度适中、酱色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酸汤 鱼肉 工艺配方
下载PDF
加工方法对鱼汤营养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4
6
作者 唐学燕 陈洁 +2 位作者 李更更 朱丽娟 代衍峰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48-251,255,共5页
以考察不同制作方法、加水量、熬煮时间对鲫鱼汤营养价值的影响为目的,通过鱼汤中各种营养成分含量的测定,比较在不同制汤条件下鱼汤的营养价值。结果显示,制作方法显著影响汤中各种营养成分的含量(p<0.05),在4:1~8:1的加水量范围内... 以考察不同制作方法、加水量、熬煮时间对鲫鱼汤营养价值的影响为目的,通过鱼汤中各种营养成分含量的测定,比较在不同制汤条件下鱼汤的营养价值。结果显示,制作方法显著影响汤中各种营养成分的含量(p<0.05),在4:1~8:1的加水量范围内,各种营养成分的提取率均无显著性增加(p≥0.05),在0.5~1.5h内,煮汤时间对鱼白汤中各种营养成分的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将煮汤时间继续延长,这些营养物质的含量随煮汤时间的增加而显著提高(p<0.05)。因此,最好采用在各地都比较流行的白汤制作手法制作鱼汤,其中以水与原料的比例不超过8:1,煮汤时间保持在1.5~3h之间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汤 煮汤时间 加水量 营养价值
下载PDF
加工方式对鱼骨汤营养和风味的影响 被引量:18
7
作者 吕广英 丁玉琴 +2 位作者 孔进喜 熊善柏 赵思明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3-127,共5页
以白鲢(Hypohthalmicthyx titrix)鱼骨为原料,检测并比较高压和常压2种加工条件下鱼骨汤中的各种营养成分和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高压条件下熬制的鱼骨汤中总固形物、粗蛋白、水溶性蛋白、钙和灰分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常压条件下熬制的汤... 以白鲢(Hypohthalmicthyx titrix)鱼骨为原料,检测并比较高压和常压2种加工条件下鱼骨汤中的各种营养成分和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高压条件下熬制的鱼骨汤中总固形物、粗蛋白、水溶性蛋白、钙和灰分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常压条件下熬制的汤样;除精氨酸和脯氨酸外,高压条件下熬制的汤样中游离氨基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常压条件下熬制的汤样,高压条件下熬制的汤样中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比常压条件下熬制的汤样高出14.16%。采用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技术对鱼骨汤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离鉴定,从高压条件下熬制的鱼骨汤中检测到63种挥发性成分,而常压条件下熬制的鱼骨汤中仅检测到25种挥发性成分。采用高压熬制的加工方式,在温度为110~120℃,原料和水的质量比为1∶1~1∶1.5,时间为1.5~3h之间的条件下,可得到风味和营养俱佳的浓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骨汤 高压熬制 常压熬制 营养 风味 白鲢
下载PDF
基于雷达图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建立鱼汤挥发性风味评价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13
8
作者 李金林 王维亚 +4 位作者 李鑫 万亮 黄丽 曾凯 涂宗财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9年第8期2103-2110,共8页
目的建立感官评价与浓度评价相结合的鱼汤挥发性风味综合评价斱法,幵应用于鱼汤配料配斱研究。方法应用感官评分表、雷达图及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ltraviolet-visible spectrophotometry, UV-Vis)等可视化手段将感官评价与浓度评价结... 目的建立感官评价与浓度评价相结合的鱼汤挥发性风味综合评价斱法,幵应用于鱼汤配料配斱研究。方法应用感官评分表、雷达图及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ltraviolet-visible spectrophotometry, UV-Vis)等可视化手段将感官评价与浓度评价结合建立鱼汤挥发性风味评价斱法,其中感官评价从鱼腥味、油脂香、豆腥味、生姜味、大蒜味、清香、综合7个感官剖面开展幵应用雷达图分析,浓度评价以风味萃取物的UV-Vis吸收值考察。结果基于所建立的评价斱法,鱼肉250 g,大豆油、生姜、大蒜添加量为鱼肉重的9%、1.2%、3.5%时,所制作的鱼汤风味最佳。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斱法直观、快捷、简单,可操作性强,兊服了单一感官或浓度评价的不足,可拓展应用于新产品开发或新工艺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味评价 鱼汤 雷达图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感官评价 浓度评价
下载PDF
白鲢鱼骨汤酶解工艺的研究及风味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姜绍通 常佳驹 +1 位作者 林琳 蔡克周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95-99,共5页
以白鲢鱼骨高压熬制而成的鱼骨汤为原料,选择中性蛋白酶对鱼骨汤进行酶解,以水解度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设计确定中性蛋白酶水解鱼骨汤的最佳工艺条件;并对酶解前后骨汤中的挥发性成分和游离氨基酸含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鱼骨... 以白鲢鱼骨高压熬制而成的鱼骨汤为原料,选择中性蛋白酶对鱼骨汤进行酶解,以水解度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设计确定中性蛋白酶水解鱼骨汤的最佳工艺条件;并对酶解前后骨汤中的挥发性成分和游离氨基酸含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鱼骨汤酶解的最优条件为酶添加量2000U/g,起始pH6.5,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3h。此条件下酶解的水解度能达到24.04%;酶解前后骨汤中的腥味挥发性成分含量降低,呈鲜香味游离氨基酸含量增高,鱼骨汤中的鱼腥味明显减小,风味得到较大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鲢鱼 鱼骨汤 酶解 挥发性成分 游离氨基酸
下载PDF
鲢鱼头汤烹制工艺优化及烹饪模式对汤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3
10
作者 田沁 吴珂剑 +2 位作者 谢雯雯 贾丹 熊善柏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3-111,共9页
采用4段加热法烹制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鱼头汤,研究加热电压、沸腾时间、保温温度及保温时间对鱼头汤营养成分及感官品质的影响,确定电炖锅烹制鱼头汤的最佳工艺参数,并比较不同烹饪模式对鱼头汤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加热... 采用4段加热法烹制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鱼头汤,研究加热电压、沸腾时间、保温温度及保温时间对鱼头汤营养成分及感官品质的影响,确定电炖锅烹制鱼头汤的最佳工艺参数,并比较不同烹饪模式对鱼头汤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加热电压、沸腾时间、保温温度和保温时间均对鱼头汤的营养成分和感官品质有显著影响。经正交试验得到的电炖锅熬制的鱼头汤最适宜烹制条件为:加热电压180V、沸腾时间20min、保温温度75℃、保温时间60min。采用该烹制工艺制作的鱼头汤的营养成分及感官评分显著高于电饭煲烹制的鱼头汤,电子舌及电子鼻检测表明两者滋味及气味相似。采用SPME-GC-MS分析发现,电炖锅熬制的鱼头汤比智能电饭煲熬制的鱼头汤的风味更丰富,分别检测出69种和56种挥发性风味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炖锅 鲢鱼头汤 烹制条件 感官品质 营养成分 风味成分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罗非鱼干制汤汁速酿鱼露工艺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颖 施瑞城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9-73,共5页
以罗非鱼干制余留的鱼汤为主要原料,采用快速发酵法研究其鱼露发酵工艺,并按响应面试验设计方法优化其发酵工艺。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发酵温度42℃、加盐量10%、大豆固体曲添加量22%、还原糖添加量3%(木糖∶葡萄糖=1∶4)、料液... 以罗非鱼干制余留的鱼汤为主要原料,采用快速发酵法研究其鱼露发酵工艺,并按响应面试验设计方法优化其发酵工艺。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发酵温度42℃、加盐量10%、大豆固体曲添加量22%、还原糖添加量3%(木糖∶葡萄糖=1∶4)、料液比1∶1(g∶m L)、发酵时间9 d,最优工艺条件下所得样品中氨基酸态氮含量为0.763 g/100 m 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干制汤汁 鱼露 响应面 氨基酸态氮
下载PDF
奶汤鱼肚风味形成与烹制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保定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8-71,共4页
奶汤鱼肚是河南传统名菜。运用实证法分析了菜肴风味形成的原因。研究表明:鱼肚、火腿、冬笋、香菇所含的氨基酸及其他营养素是菜肴风味形成的基础,其中香菇中5'-磷酸肌甘酸(5'-IMP和5'-磷酸鸟苷酸5'-GMP)与鱼肚中的氨... 奶汤鱼肚是河南传统名菜。运用实证法分析了菜肴风味形成的原因。研究表明:鱼肚、火腿、冬笋、香菇所含的氨基酸及其他营养素是菜肴风味形成的基础,其中香菇中5'-磷酸肌甘酸(5'-IMP和5'-磷酸鸟苷酸5'-GMP)与鱼肚中的氨基酸类鲜味物质协同,使菜肴风味倍增。奶汤当中的氨基酸、核苷酸、鸟甘酸和琥珀酸是呈现鲜味物质的主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肚 氨基酸 涨发工艺 奶汤
下载PDF
观念与食物:黔东南苗家酸汤鱼的饮食人类学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黄亦君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2018年第2期23-29,共7页
酸汤鱼是贵州黔东南地区苗族人家的一道家常名菜。从人们对食材的选用来看,选用鲤鱼不仅充分体现了黔东南苗家人将自然和社会、人生融汇一体的"天人合一"观念,更体现了他们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人生的处世理念。而用酸溜... 酸汤鱼是贵州黔东南地区苗族人家的一道家常名菜。从人们对食材的选用来看,选用鲤鱼不仅充分体现了黔东南苗家人将自然和社会、人生融汇一体的"天人合一"观念,更体现了他们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人生的处世理念。而用酸溜溜、红辣辣、香喷喷、油汪汪、火热热的酸汤来烹制鲜鱼,更是集中体现了黔东南苗人的好客与热情,反映了黔东南苗人的风俗民情,展现了黔东南苗人对食材味道的一种选择和特有的组合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念 释东南 苗族 酸汤鱼
下载PDF
熬煮工艺对鳙鱼汤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8
14
作者 朱琳芳 姜启兴 +1 位作者 许艳顺 夏文水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5-18,共4页
研究不同熬煮工艺下鳙鱼汤的成分变化情况。以粗蛋白回收率、胶原蛋白、氨基酸态氮等为指标研究熬煮条件对鱼汤固形物含量以及营养风味的影响,并利用SDS-PAGE电泳对鱼汤及鱼渣蛋白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熬煮工艺对鳙鱼汤营养成分影响... 研究不同熬煮工艺下鳙鱼汤的成分变化情况。以粗蛋白回收率、胶原蛋白、氨基酸态氮等为指标研究熬煮条件对鱼汤固形物含量以及营养风味的影响,并利用SDS-PAGE电泳对鱼汤及鱼渣蛋白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熬煮工艺对鳙鱼汤营养成分影响显著。当鱼水质量比为1∶5.5,熬煮2.5h时,蛋白回收率可达到23%,该条件下制得的鱼汤营养风味品质较佳,鱼肉中的大部分水溶性蛋白和部分盐溶性蛋白溶出,胶原蛋白和氨基酸态氮的溶出趋于平衡。采用胶体磨均浆处理鱼渣替代传统的多级熬煮工艺,可使鱼汤中粗蛋白累积回收率达到4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鳙鱼 鱼汤 SDS-PAGE 蛋白回收率 风味 均浆
下载PDF
热杀菌对鱼头汤营养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9
15
作者 徐红梅 夏文水 姜启兴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6-19,共4页
为研究热杀菌对鱼头汤营养成分变化的影响,在研究加热熬汤过程中鳙鱼头中营养成分的溶出情况的基础上,采用化学和仪器分析方法,对杀菌前后的鱼头汤的营养成分进行分析,并对其营养价值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鱼头汤中营养物质含量随着加热... 为研究热杀菌对鱼头汤营养成分变化的影响,在研究加热熬汤过程中鳙鱼头中营养成分的溶出情况的基础上,采用化学和仪器分析方法,对杀菌前后的鱼头汤的营养成分进行分析,并对其营养价值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鱼头汤中营养物质含量随着加热温度和时间的增加而提高,鱼头汤沸腾2h后,营养物质的溶出基本达到平衡。118℃,45min杀菌后,粗蛋白、氨基态氮和粗脂肪含量分别下降了18.5%,12.5%,22.7%;经过121℃,30min杀菌后,粗蛋白、氨基态氮和粗脂肪含量分别下降了21.7%,18.8%,20.8%;杀菌前后ASS、CS均有所变化,但变化不显著,杀菌前其EAAI为23.7,118℃,45min和121℃,30min杀菌后EAAI分别为23.5和2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头汤 杀菌 营养成分 氨基酸 营养评价
下载PDF
热加工方式对鱼汤营养成分及食用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郑佳楠 韩琳 +3 位作者 王悦 姜鹏飞 秦磊 董秀萍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22-231,共10页
以新鲜乌鳢为原料,分别在常压、高压处理方式熬制鱼汤。通过营养成分、色泽、滋味物质等指标的测定,结合感官评价,探究不同热加工方式对鱼汤营养成分及食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热加工方式相比,高压处理的鱼汤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以新鲜乌鳢为原料,分别在常压、高压处理方式熬制鱼汤。通过营养成分、色泽、滋味物质等指标的测定,结合感官评价,探究不同热加工方式对鱼汤营养成分及食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热加工方式相比,高压处理的鱼汤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粗蛋白含量均达到4%以上;矿物质元素Na和K含量达到8000 mg/L以上,Ca和Mg含量达到1000 mg/L以上;水解氨基酸总量达到300 mg/L以上。其中,必需氨基酸、水解氨基酸含量分别高出常压处理约6倍和3倍。高压处理方式下,鱼汤游离氨基酸总量和鲜味氨基酸含量均提高1倍以上,与电子舌鲜味检测结果一致。常压处理后鱼汤虽然香气较好,接受度较高,而其滋味和营养成分要逊于高压处理鱼汤。结论:高压处理的鱼汤能较好地保持乌鳢的营养性能,鱼汤香气较浓郁,口感好。该加工方法在鱼汤制备中的应用,可有助于实现乌鳢资源的全效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加工 鱼汤 营养成分 品质
下载PDF
均质及杀菌处理对暗纹东方鲀鱼汤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徐卉 陶宁萍 +1 位作者 俞骏 邓尚贵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5-93,共9页
暗纹东方鲀(Takifugu obscurus)鱼汤冻品味道鲜美,但是市场上未见常温鱼汤相关产品。为解决鱼汤贮藏过程中易发生絮凝、分层等不稳定问题并延长其贮藏期,作者以暗纹东方鲀鱼汤为实验对象,以鱼汤中微纳米胶粒的平均粒径、多分散系数和ζ... 暗纹东方鲀(Takifugu obscurus)鱼汤冻品味道鲜美,但是市场上未见常温鱼汤相关产品。为解决鱼汤贮藏过程中易发生絮凝、分层等不稳定问题并延长其贮藏期,作者以暗纹东方鲀鱼汤为实验对象,以鱼汤中微纳米胶粒的平均粒径、多分散系数和ζ-电位为指标,研究均质条件对鱼汤稳定性的影响及不同杀菌方式对鱼汤营养、风味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均质压力为30 MPa、均质温度为60℃、均质次数为2次时,鱼汤稳定性最好;比较不同杀菌方式,超高温杀菌组中营养物质损失比巴氏杀菌组和高温杀菌组小,鱼汤中总氮、氨基酸态氮和胶原蛋白质量浓度与对照组相比分别下降了0.92%、2.73%、4.38%,风味成分与对照组最为相似,特征风味成分仅增加了反-2-辛烯醛。巴氏杀菌组鱼汤生产成本低,但贮藏时间仅6周;热力杀菌组鱼汤贮藏时间长达20周,但会导致呈现蒸煮味的化合物相对含量增加,对鱼汤风味产生不良影响。本研究可为河豚鱼汤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参考与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汤 暗纹东方鲀 均质 杀菌 风味
下载PDF
6种鱼类鱼汤中脂肪酸组成和挥发性风味物质比较 被引量:11
18
作者 徐斯婕 张权 +2 位作者 胡明明 钟比真 李金林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115-3122,共8页
目的探究6种不同鱼类脂肪酸组成,及其鱼汤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差异与联系。方法分别采用气相色谱法和气相色谱-质谱法,对鳙鱼、鲫鱼、鳊鱼、黄鱼、三文鱼、鳕鱼6种鱼类鱼肉脂肪酸组成与鱼汤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测定与对比。结果在6种... 目的探究6种不同鱼类脂肪酸组成,及其鱼汤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差异与联系。方法分别采用气相色谱法和气相色谱-质谱法,对鳙鱼、鲫鱼、鳊鱼、黄鱼、三文鱼、鳕鱼6种鱼类鱼肉脂肪酸组成与鱼汤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测定与对比。结果在6种鱼肉中共检测出20种脂肪酸,鳙鱼、鲫鱼、鳊鱼与三文鱼中主要含有棕榈酸、油酸和亚油酸,相比于这4种鱼,鳕鱼和黄鱼中的ω-3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PUFA)含量较高,而亚油酸含量较少。在鱼汤中共检测出挥发性风味物质72种,鱼汤的挥发性风味物质中均以萜类、醛类、醇类、烃类为主,淡水鱼的挥发性风味物质中醇类与醛类含量均高于海水鱼。结论黄鱼与淡水鱼脂肪酸组成接近,鳕鱼和黄鱼的ω-3 PUFA含量较高,脂肪酸组成对醛、醇、酮等风味影响较大,不同鱼制备的鱼汤中脂肪氧化型风味存在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 鱼汤 脂肪酸 挥发性风味物质
下载PDF
不同煎炸用油制备河豚鱼汤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差异性 被引量:15
19
作者 李晓朋 曾欢 +3 位作者 林柳 陶宁萍 徐逍 丛建华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51-259,共9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不同煎炸用油制备的河豚鱼汤中挥发性风味物质,利用相对气味活度值结合主成分分析确定其特征风味成分。结果表明,不同煎炸用油制备的河豚鱼汤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种类与相对含量差别较大,5种...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不同煎炸用油制备的河豚鱼汤中挥发性风味物质,利用相对气味活度值结合主成分分析确定其特征风味成分。结果表明,不同煎炸用油制备的河豚鱼汤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种类与相对含量差别较大,5种不同鱼汤中共检出69种挥发性物质,其中清汤,猪油、大豆油、花生油、橄榄油煎炸后熬煮制得鱼汤分别检测出46、30、38、32、32种。主成分分析能较好地区分不同组鱼汤,清汤的特征风味物质为庚醛、壬醛、癸醛、反-2-癸烯醛、反,反-2,4癸二烯醛、三甲胺;猪油煎炸后熬煮制得鱼汤的特征风味物质为己醛、庚醛、反-2-辛烯醛、壬醛、癸醛、反-2-癸烯醛、反,反-2,4-癸二烯醛、反-2-十一醛、2-戊基呋喃;大豆油、花生油、橄榄油煎炸后熬煮制得鱼汤的特征风味物质为壬醛、癸醛、反-2-癸烯醛、反,反-2,4-癸二烯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煎炸用油 河豚鱼汤 挥发性物质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相对气味活度值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蟹味菇添加量对鳕鱼汤风味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徐永霞 白旭婷 +6 位作者 曲诗瑶 赵洪雷 李学鹏 步营 励建荣 谢晶 季广仁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39-144,共6页
以狭鳕鱼为原料熬制鱼汤,研究不同蟹味菇添加量对鱼汤风味特性的影响。采用电子鼻、电子舌、氨基酸自动分析仪、高效液相色谱结合感官评价等对不同蟹味菇添加量下鱼汤的风味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蟹味菇添加量的增加,除苦味和色... 以狭鳕鱼为原料熬制鱼汤,研究不同蟹味菇添加量对鱼汤风味特性的影响。采用电子鼻、电子舌、氨基酸自动分析仪、高效液相色谱结合感官评价等对不同蟹味菇添加量下鱼汤的风味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蟹味菇添加量的增加,除苦味和色泽外的其他感官评分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当其添加量为18%(质量分数)时感官评分值最高;电子鼻和电子舌均能较好地区分不同蟹味菇添加量下鱼汤的气味和滋味差异;随着蟹味菇添加量的增加,鱼汤中有机酸和核苷酸的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游离氨基酸总量先上升后下降,鲜味和甜味氨基酸是菌菇鱼汤的主要呈味氨基酸,蟹味菇的添加使鱼汤中鲜味和甜味氨基酸的含量百分比降低,而苦味氨基酸所占百分比升高。综合感官评价结果,当蟹味菇添加量为18%时,所得鱼汤的风味和口感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蟹味菇 鳕鱼 鱼汤风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