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3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yocardial ischemia is a key factor in the management of stabl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被引量:13
1
作者 Kohichiro Iwasaki 《World Journal of Cardiology》 CAS 2014年第4期130-139,共10页
Previous studies demonstrated that coronary revascularization,especiall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does not significantly decrease the incidence of cardiac death or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patients with... Previous studies demonstrated that coronary revascularization,especiall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does not significantly decrease the incidence of cardiac death or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patients with stabl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Many studies using myocardial perfusion imaging(MPI) showed that,for patients with moderate to severe ischemia,revascularization is the preferred therapy for survival benefit,whereas for patients with no to mild ischemia,medical therapy is the main choice,and revascularization i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mortality.There is some evidence that revascularization in patients with no or mild ischemia is likely to result in worsened ischemia,which i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mortality.Studies using fractional flow reserve(FFR) demonstrate that ischemia-guided PCI is superior to angiography-guided PCI,and the presence of ischemia is the key to decisionmaking for PCI.Complementary use of noninvasive MPI and invasive FFR would be important to compensate for each method's limitations.Recent studies of appropriateness criteria showed that,although PCI in the acute setting and coronary bypass surgery are properly performed in most patients,PCI in the non-acute set-ting is often inappropriate,and stress testing to identify myocardial ischemia is performed in less than half of patients.Also,some studies suggested that revascularization in an inappropriate setting is not associated with improved prognosis.Taken together,the presence and the extent of myocardial ischemia is a key factor in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stabl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and coronary revascularization in the absence of myocardial ischemia is associated with worsened progno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RONARY artery BYPASS surgery CORONARY REVASCULARIZATION fractional flow reserve myocardial ischemia myocardial PERFUSION imaging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下载PDF
Case of angina pectoris at rest and during effort due to coronary spasm and myocardial bridging 被引量:4
2
作者 Hiroki Teragawa Yuichi Fujii +2 位作者 Tomohiro Ueda Daiki Murata Shuichi Nomura 《World Journal of Cardiology》 CAS 2015年第6期367-372,共6页
We present a case of a 71-year-old male who hadchest symptoms at rest and during effort. He had felt chest oppression during effort for 1 year,and his chest symptoms had recently worsened. One month before admission h... We present a case of a 71-year-old male who hadchest symptoms at rest and during effort. He had felt chest oppression during effort for 1 year,and his chest symptoms had recently worsened. One month before admission he felt chest squeezing at rest in the early morning. He presented at our institution to evaluate his chest symptoms. Electrocardiography and echocardiography failed to show any specific changes. Because of the possibility that his chest symptoms were due to myocardial ischemia,he was admitted to our institution for coronary angiography(CAG). An initial CAG showed mild atherosclerotic changes in the proximal segment of the 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coronary artery(LAD) and mid-segment of the left circumflex coronary artery. Subsequent spasm provocation testing using acetylcholine revealed a bilateral coronary vasospasm,which was relieved after the intracoronary infusion of nitroglycerin. Finally,a CAG showed myocardial bridging(MB) of the mid-distal segments of the LAD. Fractional flow reserve using the intravenous administration of adenosine triphosphate was positive at 0.77,which jumped up to 0.90 through the myocardial bridging segments when the pressure wire was pulled back. Thus,coronary vasospasm and MB might have contributed to his chest symptoms at rest and during effort. Interventional cardiologists should consider the presence of MB as a potential cause of myocardial ischem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ronary SPASM myocardial bridging myocardial SQUEEZING fractional flow reserve
下载PDF
Evaluation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patients after coronary revasculation by dual-phase multi-detector computed tomography:Now and in future 被引量:1
3
作者 Chung-Pin Liu Yen-Hung Lin +2 位作者 Mao-Shin Lin Wei-Chun Huang Shoa-Lin Lin 《World Journal of Cardiology》 CAS 2013年第4期115-118,共4页
Multidetector-row computed tomography(MDCT) has become one of the major tools in diagnosing and evaluating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in recent years.In selected patients,MDCT has been shown to provide more... Multidetector-row computed tomography(MDCT) has become one of the major tools in diagnosing and evaluating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in recent years.In selected patients,MDCT has been shown to provide more reliable accuracy in detection of stent patency than invasive coronary angiography.Chiou et al reported a delicate infarcted myocardium at-risk score.According to their results,the MDCT-based myocardium at-risk score had a good correlation with the thallium 201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based summed difference score(r = 0.841,P < 0.001).They claimed that dual-phase MDCT is useful in detecting different patterns of obstructive lesions and the extent of myocardium at risk.In this commentary,we discuss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MDCT in patients with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relation to evaluating the myocardial perfusion defect,detecting reversible myocardial ischemia,assessing myocardial viability,estimating target lesion restenosis,and calculating of fractional flow reserve from MD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fractional flow reserve Multidetector-row COMPUTED tomography myocardial INFARCTION
下载PDF
二维斑点追踪自动功能成像收缩后缩短对缺血伴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价值
4
作者 李颖 孙丹丹 +4 位作者 秦智妍 杨宇慧 张慧慧 丁明岩 赵含章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00-1004,1006,共6页
目的探讨收缩后缩短对缺血伴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INOCA)患者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2年12月辽宁省人民医院临床诊断为INOCA的患者85例,依据经胸腺苷负荷超声心动图,获得用药前后左前降支远端舒张期平均血流速度之... 目的探讨收缩后缩短对缺血伴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INOCA)患者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2年12月辽宁省人民医院临床诊断为INOCA的患者85例,依据经胸腺苷负荷超声心动图,获得用药前后左前降支远端舒张期平均血流速度之比即冠状动脉血流速度储备(CFVR)并分为两组:CFVR<2.0为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CMD)组(n=40),CFVR≥2.0为对照组(n=45)。所有入组对象测量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指数(LVEDDI)、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舒张早期、晚期血流速度(E、A)、E/A、二尖瓣环侧壁与室间隔侧舒张早期运动速度平均值(e’)、E/e’,同时应用二维斑点追踪自动成像测得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GLS)和收缩后指数(PSI)。观察两组间超声心动图参数和超声新技术测得参数的差异。分析CMD组CFVR与PSI的关系。结果对照组与CMD组的LVEDDI、LVEDVI、LVESVI、LVEF、E、A、E/A、e’、E/e’和GL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577~1.472,P>0.05),而PSI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70,P<0.05);CMD组CFVR与PSI有良好的相关性(r=-0.486,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PSI对CMD预测的曲线下面积为0.768,敏感度为68.0%,特异度为77.8%。结论PSI在评价INOCA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方面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可早期发现此类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应激 超声心动描记术 多普勒 冠状动脉疾病 血流储备分数 心肌 收缩后收缩
下载PDF
冠状动脉树重建扩大到较小动脉提高FFRCT准确性的研究
5
作者 周建昌 纪丽萍 +2 位作者 蒙志宏 张帆 曹宇佳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8期54-56,共3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领域扩展冠脉树来提高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oronary CT angiography,CCTA)的血流储备分数(FFR)的准确性。进行了一项观察性研究,以评估将冠状动脉树分析从最小直径1.2mm扩展到0.8 mm的效果...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领域扩展冠脉树来提高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oronary CT angiography,CCTA)的血流储备分数(FFR)的准确性。进行了一项观察性研究,以评估将冠状动脉树分析从最小直径1.2mm扩展到0.8 mm的效果。方法对接受CCTA和介入性FFR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76名患者符合纳入标准。重建三维冠状动脉树,生成具有不同管腔直径下限(1.2 mm和0.8 mm)的有限元网格。根据Murray定律定义了出口边界条件。应用NKS方法求解CFD控制方程,得到FFRCT。结果在个体患者水平上,将冠状动脉树的最小直径从1.2mm扩大到0.8mm,FFRCT的灵敏度提高了16.7%(P=0.022),这导致四个假阴性病例转变为真阳性病例。ROC曲线的AUC值由0.74增至0.83。此外,NKS方法可以解决在2160个处理器核的情况下,在10.5分钟内将冠状动脉树扩展到0.8 mm管腔直径的计算问题。结论将重建的冠脉扩大到较小的管腔直径可以显著提高FFRCT的敏感性,NKS方法可以为未来的临床应用提供良好的计算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狭窄 心肌血流储备分数 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术 流体力学
下载PDF
血管内超声测定定量血流分数对临界病变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策略的价值
6
作者 李军 马晓海 邱威 《疑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78-281,286,共5页
目的结合血管内超声结果分析定量血流分数在评估冠状动脉中重度狭窄及介入手术策略的指导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2—10月在北京安贞医院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CA)和/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并接受靶血管血管内超声检查(IVUS)的患... 目的结合血管内超声结果分析定量血流分数在评估冠状动脉中重度狭窄及介入手术策略的指导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2—10月在北京安贞医院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CA)和/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并接受靶血管血管内超声检查(IVUS)的患者110例,基于IVUS结果定量测定靶血管最小管腔面积(MLA)和斑块负荷(PB)等参数。利用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图像数据,对接受治疗的靶病变血管计算定量血流分数(QFR)。以IVUS结果为依据,评价QFR对血管病变程度的诊断及对行介入手术策略的价值。结果筛选临界病变并行IVUS检查110例,其中IVUS图像伪影严重13例,血管严重迂曲18例,造影显示全程病变或图像质量不佳24例,最终共计入组患者55例、靶血管55支。以IVUS管腔面积≤3 mm^(2)或IVUS管腔面积≤4 mm^(2)并且IVUS斑块负荷≥70%,作为血管显著狭窄引起心肌缺血的诊断标准。患者QFR值为0.75±0.12,MLA为(3.32±0.74)mm^(2),PB为(70±9)%。QFR值≤0.800时与IVUS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缺血的一致性良好(Kappa=0.656,P<0.01,95%CI 0.452~0.860)。QFR的敏感度为0.853,特异度为0.810,阳性预测值为87.9%,阴性预测值为77.3%;MLA和QFR值之间存在中度正相关关系(r=0.566,P<0.01)。PB和QFR值之间存在轻度负相关关系(r=-0.371,P<0.01)。结论QFR对冠脉临界病变狭窄治疗决策的指导具有良好的诊断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血流分数 血管内超声 冠状动脉造影 血流储备分数 心肌缺血
下载PDF
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冠状动脉局部急性病变的效果及其对炎症反应的影响
7
作者 杨雁华 张倩倩 +4 位作者 王同 王丰云 朱银川 赵秋佚 汤建民 《广东医学》 CAS 2024年第8期1011-1016,共6页
目的探究药物涂层球囊(drug-coated balloon,DCB)治疗冠状动脉(冠脉)局部急性病变的效果及其对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入院12 h内行冠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92例。根据PCI治疗的策略... 目的探究药物涂层球囊(drug-coated balloon,DCB)治疗冠状动脉(冠脉)局部急性病变的效果及其对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入院12 h内行冠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92例。根据PCI治疗的策略,分为DCB组102例和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 stent,DES)组90例。观察两组治疗方案在治疗冠脉局部急性病变的效果及其对炎症反应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一般基线资料、病变血管数目、应用DCB/DES尺寸、术前术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CB组术后即刻管腔直径和管腔增益劣于DES组(P<0.01),且DCB组术后血管夹层发生率高于DES组(P<0.01)。9个月复查DCB组晚期管腔丢失(late lumen loss,LLL)优于DES组(P<0.01),两组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ow reserve,FFR)相当。患者院外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MACE)发生和因双联抗血小板引起出血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相关炎症指标较术前明显降低,且随访时DCB组炎症指标较DES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DCB治疗冠脉局部急性病变的效果不劣于药物洗脱支架,但药物涂层球囊对局部病变的炎症反应有更好的抑制作用,因此DCB可能有更好的远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药物涂层球囊 药物洗脱支架 血流储备分数 炎症指标
下载PDF
心血管磁共振心肌灌注成像联合CT血流储备分数预测阻塞性冠心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价值
8
作者 周建昌 纪丽萍 +3 位作者 蒙志宏 张帆 曹宇佳 李文慧 《国际老年医学杂志》 2024年第4期459-463,共5页
目的 探讨心血管磁共振(CMR)心肌灌注成像联合CT血流储备分数(CT-FFR)参数对阻塞性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22年6月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治疗的180例阻塞性冠心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 目的 探讨心血管磁共振(CMR)心肌灌注成像联合CT血流储备分数(CT-FFR)参数对阻塞性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22年6月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治疗的180例阻塞性冠心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所有患者行CT血管成像及CMR心肌灌注成像检查,并通过现场随访或电话随访等方式,收集患者1年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因素;ROC曲线评估不同的预测模型对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预测效能。结果 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患者共45例为观察组,其余135例为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年龄、男性占比、吸烟者占比、总胆固醇水平、合并糖尿病者占比、合并高脂血症者占比、首过灌注时间及心肌延迟强化信号值等指标升高,CT-FFR及最大上升斜率(Slopemax)指标则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以上指标进一步做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年龄、男性、吸烟、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及首过灌注时间、心肌延迟强化信号值是阻塞性冠心病患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CT-FFR及Slopemax是其保护因素(P<0.05)。仅使用临床参数(包括年龄、性别、吸烟、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疾病)时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21(95%CI:0.645~0.812);CMR心肌灌注成像联合CT-FFR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93(95%CI:0.713~0.873);在CMR心肌灌注成像联合CT-FFR的基础上加入临床参数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3(95%CI:0.835~0.952)。结论 CMR心肌灌注成像联合CT-FFR是阻塞性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在临床模型基础上加入CMR心肌灌注成像联合CT-FFR可显著提高对阻塞性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风险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磁共振心肌灌注成像 CT血流储备分数 阻塞性冠心病 心血管不良事件 预测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联合CT-FFR对冠心病心肌缺血影响因素的研究
9
作者 徐敏 瞿华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25期66-69,共4页
目的应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oronary CT angiography,CCTA)联合冠状动脉CT血流储备分数(coronary CT angiography derived fractional flow reserve,CT-FFR)探讨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的影像学特征,并探讨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的影响因素... 目的应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oronary CT angiography,CCTA)联合冠状动脉CT血流储备分数(coronary CT angiography derived fractional flow reserve,CT-FFR)探讨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的影像学特征,并探讨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23年1月至11月于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杭州市中医院就诊并行CCTA检查的86例患者,根据测量的CT-FFR值将其分为缺血组(CT-FFR≤0.80,45例)与非缺血组(CT-FFR>0.80,4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斑块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的影响因素。结果缺血组患者的糖尿病占比显著高于非缺血组(P<0.05)。共有150支冠状动脉显示有斑块,斑块最常见部位为左前降支(114个)。对212个斑块进行分析,其中缺血组68个斑块,非缺血组144个斑块。非缺血组钙化斑块占比显著高于缺血组(P<0.05);缺血组管腔狭窄程度、斑块体积、脂类成分占比、纤维脂类成分体积均显著大于非缺血组,斑块纤维成分体积显著小于非缺血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管腔狭窄程度(OR=1.054,P=0.026)和斑块体积(OR=1.027,P=0.048)均是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的的影响因素。结论管腔狭窄程度及斑块体积均是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的影响因素,可对此类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心肌缺血 斑块特征 血流储备分数
下载PDF
基于迭代算法的FFRCT测量系统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PCI术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
10
作者 郑兰华 王爱贞 刘美霞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11期39-44,共6页
目的:观察基于迭代算法的无创血流储备分数(FFR)计算技术(FFRCT)测量系统诊断应用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治疗后对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2年10月至2024年2月内蒙古医科大学... 目的:观察基于迭代算法的无创血流储备分数(FFR)计算技术(FFRCT)测量系统诊断应用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治疗后对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2年10月至2024年2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多支合并血管病变(MVD)的急性STEMI患者98例纳入研究,所有患者按随机双盲法分为FFRCT组(49例)和冠状动脉造影(CAG)组(49例)。FFRCT组以FFRCT为诊断依据,根据FFRCT检查结果执行完全血运重建策略;CAG组以CAG为指导处理梗死相关血管。观察两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PCI手术操作细节和(或)技术指标以及相关资源利用指标,观察随访两组心绞痛发作和主要的心脏血管不良事件(MACE)等相关生存预后指标,主要观察终点为随访24个月的全因死亡、心衰、卒中、主要的MACE、及再次血运重建的复合终点事件等。结果:FFRCT组行非梗死相关血管PCI处理占比为55.10%(27/49);两组PCI术后手术操作细节/技术指标比较,FFRCT组手术用时为(65±10)min,较CAG组(60±8)min有所延长,支架总长度为(31±10)mm,短于CAG组(36±10)mm,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062、-6.710,P<0.05),两组造影剂用量、平均支架直径、住院时间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AG组比较,FFRCT组随访24个月时非致死性心肌梗死、主要终点事件、再发心绞痛、再次血运重建发生率均显著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26、5.273、6.091、5.804,P<0.05)。结论:多支合并MVD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在急诊PCI过程中使用基于迭代算法的FFRCT测量系统检查指导血运重建,其安全性、有效性值得肯定,在降低PCI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改善预后方面较CAG指导方式具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迭代算法 无创血流储备分数计算技术(FFRCT) 生存预后
下载PDF
基于冠状动脉CT血流储备分数预测冠心病价值的研究
11
作者 杜天剑 顾翔 朱业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88-992,共5页
目的 探究冠状动脉CT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ow reserve derived from 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FFR_(CT))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连续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2月于苏北人民医院就诊的疑似冠心病患者136例共309支主... 目的 探究冠状动脉CT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ow reserve derived from 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FFR_(CT))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连续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2月于苏北人民医院就诊的疑似冠心病患者136例共309支主要冠状动脉血管。患者已完成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CCTA)、FFR_(CT)和冠状动脉造影术(coronary angiography, CAG)检查。比较CCTA和FFR_(CT)对309支冠状动脉主要血管狭窄诊断的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敏感性、特异性;采用一致性检验分析FFR_(CT)与CAG的相关性;影像科医师对其中156支血管测量影像学参数,记录并分析最窄管腔直径、狭窄斑块长度、直径狭窄率、面积狭窄率、狭窄管腔面积与斑块性质。将冠状动脉血管狭窄≥50%的98支血管列入冠心病组,<50%排除缺血性狭窄的58支血管列入非冠心病组。用logistic回归分析156支血管的相关参数与冠心病的关系;用ROC曲线分析各参数的单独及联合诊断冠心病的价值。结果 FFR_(CT)诊断冠心病的准确性高于CCTA(P<0.01)。Kappa一致性分析显示,FFR_(CT)诊断结果与CAG诊断结果的Kappa值为0.620,具有较高的一致性(P<0.01)。冠心病组管腔最窄直径、FFR_(CT)明显小于非冠心病组,狭窄斑块长度、直径狭窄率、面积狭窄率明显大于非冠心病组(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管腔最窄直径(OR=0.536,95%CI:0.335~0.858)、狭窄斑块长度(OR=1.109,95%CI:1.054~1.166)、FFR_(CT)≤0.80(OR=0.204,95%CI:0.078~0.532)是预测冠心病的独立影响因素(P<0.01)。ROC曲线显示,管腔最窄直径、狭窄斑块长度、FFR_(CT)≤0.80三者联合诊断冠心病的曲线下面积为0.853(0.795~0.918)。结论 FFR_(CT)相较CCTA诊断冠心病具有较高的价值,FFR_(CT)≤0.8、管腔最窄直径、狭窄斑块长度三者联合诊断能进一步提高诊断冠心病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血管造影术 预测 血流储备分数 心肌
下载PDF
慢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尿酸及钙化积分对CT-FFR的影响
12
作者 徐彧 杜丰夷 +2 位作者 袁小佳 赵天佐 陈正光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75-179,共5页
目的:探讨血尿酸及钙化积分对深度学习算法下冠脉综合征(CCS)患者血流储备分数(CT-FFR)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冠状动脉(冠脉)CTA(CCTA)示靶血管狭窄的慢性CCS患者,采用深度学习法计算其CT-FFR,取3支靶血管中最低值作为该患者CT-F... 目的:探讨血尿酸及钙化积分对深度学习算法下冠脉综合征(CCS)患者血流储备分数(CT-FFR)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冠状动脉(冠脉)CTA(CCTA)示靶血管狭窄的慢性CCS患者,采用深度学习法计算其CT-FFR,取3支靶血管中最低值作为该患者CT-FFR,按CT-FFR>0.8及CT-FFR≤0.8分为正常组77例、异常组73例,比较2组血尿酸值及总钙化积分;采用SPSS26.0统计软件对CT-FFR、血尿酸、钙化积分行Pearson分析;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且通过ROC曲线评估其诊断效能。结果:2组在钙化积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958,P<0.05),而血尿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48,P>0.05);Pearson相关分析得出,钙化积分与CT-FFR呈显著负相关(r=-0.556,P<0.05);ROC曲线的AUC为0.782,且达到病变程度(CT-FFR≤0.8)的钙化积分阈值为313.05分,约登指数为0.464,其诊断准确率为78.2%,敏感度为68.5%,特异度为77.9%。结论:冠脉钙化积分可能影响CTFFR,可预测功能性缺血的发生,即钙化积分越高,血管功能越差,CT-FFR越低,缺血越严重。CCS患者血尿酸是否与CT-FFR存在相关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尿酸 钙化积分 血流储备分数 冠状动脉 心肌缺血
下载PDF
CT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衰减结合机器学习算法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
13
作者 陆意歌 何玮 +4 位作者 林泓言 何芙蓉 张涵博 谭尧 朱鸿明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514-520,共7页
[目的]探讨利用机器学习算法结合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CT)衍生的血管周围脂肪衰减指数(FAI)与斑块信息评估稳定型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2021年10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术前冠状动脉CT血管成... [目的]探讨利用机器学习算法结合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CT)衍生的血管周围脂肪衰减指数(FAI)与斑块信息评估稳定型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2021年10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术前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有创冠状动脉造影(ICA)及血流储备分数(FFR)测量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筛选出206例稳定型冠心病患者。使用半自动斑块分析软件测量斑块及管腔的定量指标和斑块周围FAI,手动勾画距冠状动脉开口处10 mm起始长为40 mm的冠状动脉并测量冠状动脉周围FAI。比较心肌缺血(FFR≤0.8)和非心肌缺血(FFR>0.8)稳定型冠心病患者的斑块特征、斑块周围FAI和冠状动脉周围FAI的差异,通过ROC曲线评估利用机器学习算法结合斑块周围FAI、冠状动脉周围FAI和斑块特征对稳定型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的诊断效能。[结果]206例稳定型冠心病患者分为FFR≤0.8组(50例)和FFR>0.8组(156例)。FFR≤0.8组患者的斑块周围FAI均值为-69.28±5.65 HU,显著高于FFR>0.8组的-80.10±7.75 HU(P<0.001)。使用机器学习模型进行进一步分析,包括XGBoost、随机森林和逻辑回归模型,这些模型诊断心肌缺血的准确率均超过0.8。其中,XGBoost模型表现最佳,准确率达到0.903,F1值为0.774,AUC为0.931,表明其在诊断心肌缺血中具有高度的有效性。[结论]FAI结合机器学习算法XGBoost模型是诊断心肌缺血的新方法,在评估稳定型冠心病患者的心肌缺血中具有更良好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肌缺血 脂肪衰减指数 血流储备分数
下载PDF
心肌缺血与深度学习框架CCTA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14
作者 刘璇 巴图尔·吐尔地 李晓娟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78-85,共8页
目的使用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oronary CT angiography,CCTA)成像技术分析冠脉狭窄、斑块及CT血管成像的血流储备分数(CT fractional flow reserve,CT-FFR),探讨其评估心肌缺血的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21年10月至2023... 目的使用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oronary CT angiography,CCTA)成像技术分析冠脉狭窄、斑块及CT血管成像的血流储备分数(CT fractional flow reserve,CT-FFR),探讨其评估心肌缺血的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21年10月至2023年3月同时行心脏造影(X-ray angiography,XA)及CCTA检查的19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以XA为金标准分为心肌缺血组和非心肌缺血组,各95例血管。应用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辅助软件分析指标,比较两组间差异、评估其诊断效能及相关性。结果两组间冠脉狭窄指标、斑块长度(PL)、斑块体积(PV)、最小管腔面积(MLA)、最小管腔直径狭窄程度(MLD%)、管腔、斑块、脂质及纤维脂质面积、正性重构、低衰减斑块、餐巾环征及易损斑块含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冠脉狭窄、CT-FFR及易损斑块可提高心肌缺血的诊断效能。CCTA管腔狭窄程度定性方面,医师借助AI软件诊断心肌缺血与XA诊断心肌缺血的一致性佳(Kappa=0.853,P<0.001)。XA管腔狭窄程度与CT-FFR呈显著负相关(rs=-0.52),与MLD%max、LS及PL呈正相关(rs=0.46,rs=0.42,rs=0.2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基于深度学习框架下的CCTA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价值良好,CCTA管腔狭窄程度与XA诊断心肌缺血的一致性好,心肌缺血与CCTA管腔狭窄、斑块及CT-FFR的相关性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肌缺血 深度学习 易损斑块 CT-FFR CCTA
下载PDF
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衍生参数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
15
作者 刘晓城 李永 李卫天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4年第10期872-877,共6页
目的探究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CTA)衍生参数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期间于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行PCI手术的225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 目的探究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CTA)衍生参数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期间于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行PCI手术的225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CCTA。术后采用到院复查的方式随访12个月,根据MACE的发生情况分为MACE发生组(n=59)及未发生组(n=157)。比较两组患者CCTA衍生参数[最小管腔面积(MLA)、斑块负荷(PB)、重塑指数(RI)及血流储备分数(FFR)]及临床资料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PCI术后发生MACE的影响因素,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CCTA衍生参数对PCI术后MACE的预测价值。结果216例患者中59例(27.31%)患者发生MACE;与MACE未发生组比较,MACE发生组PB水平升高,MLA、FFR水平降低(P<0.05),两组R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ACE发生组有冠心病家族史占比、多支血管病变占比、植入支架数量均高于未发生组(P<0.05);多因素logistic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有冠心病家族史、多支血管病变、植入支架数量≥2个及PB高水平均是PCI术后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MLA、FFR高水平是PCI术后发生MACE的保护因素(P<0.05);ROC结果显示,MLA、PB及FFR单独及联合检测预测PCI术后MACE的曲线下面积(AUC)95%CI分别为0.681(0.615~0.743)、0.708(0.642~0.767)、0.736(0.672~0.793)及0.880(0.829~0.920),三者联合用于PCI术后MACE的预测效能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Z=4.034、3.602、3.521,P<0.05)。结论PCI术后发生MACE的患者PB水平升高,MLA、FFR水平降低,三者均为PCI术后发生MACE的影响因素,联合使用对于PCI术后发生MACE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冠状动脉 血管造影术 血流储备分数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下载PDF
心脏超声斑点成像联合基于冠状动脉CTA的瞬时无波形比率与血流储备分数对心肌缺血型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16
作者 张华 朱莉萍 王文红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9期14-20,共7页
目的 探讨心脏超声斑点成像联合基于冠状动脉计算机体层血管成像(CTA)的瞬时无波形比率(iFRCT)与血流储备分数(FFRCT)对心肌缺血型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3年12月在长安医院接受治疗的106例疑似冠心病心肌缺... 目的 探讨心脏超声斑点成像联合基于冠状动脉计算机体层血管成像(CTA)的瞬时无波形比率(iFRCT)与血流储备分数(FFRCT)对心肌缺血型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3年12月在长安医院接受治疗的106例疑似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的病历资料。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为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比较两组的心脏超声斑点成像定量参数、iFRCT、FFRCT,分析冠心病患者发生心肌缺血型冠心病的影响因素,以及心脏超声斑点成像联合i FRCT、FFRCT对心肌缺血型冠心病的诊断价值。结果 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显示,106例研究对象中,心肌缺血42例(39.62%)。冠心病组患者的三维左心室整体应变值、左心室整体径向收缩期峰值应变(GRS)、iFRCT、FFRCT低于非冠心病组(P<0.05)。三维左心室整体应变值[OR=3.688(95%CI:1.315,10.342)]、GRS水平[OR=3.557(95%CI:1.268,9.976)]、iFRCT水平[OR=3.438(95%CI:1.226,9.643)]和FFRCT水平[OR=3.714(95%CI:1.324,10.415)]是发生心肌缺血型冠心病的危险因素(P<0.05)。三维左心室整体应变值、GRS、iFRCT、FFRCT及联合诊断心肌缺血型冠心病的敏感性分别为72%(95%CI:0.63,0.84)、79%(95%CI:0.64,0.92)、67%(95%CI:0.59,0.74)、75%(95%CI:0.66,0.81)、88%(95%CI:0.79,0.97),特异性分别为78%(95%CI:0.61,0.85)、80%(95%CI:0.68,0.87)、73%(95%CI:0.65,0.81)、60%(95%CI:0.52,0.71)、94%(95%CI:0.81,0.99)。结论 心脏超声斑点成像联合i FRCT、FFRCT可用于辅助诊断心肌缺血型冠心病,且诊断效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肌缺血 心脏超声斑点成像 计算机体层血管成像 瞬时无波形比率 血流储备分数
下载PDF
冠状动脉造影联合血流储备分数测定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策略的影响 被引量:26
17
作者 王明建 高霞 +4 位作者 黄文军 刘俊明 郭雪峰 宋诗飞 高翔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2754-2757,共4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 CAG)联合血流储备分数( FFR)测定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PCI)策略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3年1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经CAG明确狭窄程度为70%~90%且拟行PCI的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按...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 CAG)联合血流储备分数( FFR)测定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PCI)策略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3年1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经CAG明确狭窄程度为70%~90%且拟行PCI的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按完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0例,72处病变)和对照组(42例,75处病变)。观察组患者每处病变血管均行FFR测定,仅在FFR≤0.80处行药物洗脱支架( DES )植入,并确保术后FFR>0.80。对照组患者常规CAG检查后行PCI。记录两组患者植入支架数量, PCI术后18个月冠心病病种花费、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心肌梗死、血运重建)及心绞痛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糖尿病病史及总胆固醇( TC)、三酰甘油( 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植入支架数量、冠心病病种花费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CI术后18个月内心肌梗死、血运重建和心绞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CAG联合FFR测定可减少冠心病患者植入支架数量、降低冠心病医疗费用, PCI术后18个月内未发现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及心绞痛发生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血管造影术 血流储备分数 心肌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下载PDF
冠状动脉内压力导丝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8
18
作者 郭丽君 毛节明 +4 位作者 郭静萱 李海燕 牛杰 陈凤荣 陈明哲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86-187,共2页
目的:进一步检测冠状动脉(冠脉)内压力导丝应用的安全性和实用性。 方法:对44例冠心病病人53支冠脉血管使用压力导丝测量冠状动脉狭窄远端的压力,计算冠脉流量储备分数(FFR)。 结果:53支靶血管直径狭窄(75. 17&#... 目的:进一步检测冠状动脉(冠脉)内压力导丝应用的安全性和实用性。 方法:对44例冠心病病人53支冠脉血管使用压力导丝测量冠状动脉狭窄远端的压力,计算冠脉流量储备分数(FFR)。 结果:53支靶血管直径狭窄(75. 17±20.74)%, 47支静态 FFR0.78±0.21,32支病变静态FFR≥0.75(090±0.06),血管直径狭窄(65.21±20.80)%,腺苷激发后仍有15支病变血管的FFR≥0.75,其直径狭窄(53.20±10.26) %,未行介入处理。介入治疗38支病变血管,直径狭窄由术前(83.84±17.09)%降到术后(15.50 ± 9.82) %,FFR在静态、介入后、介入后腺苷激发时分别为0.70±0.22、0.96±0.05、0.92±0.05(P<0.001)。静态FFR与病变直径狭窄程度呈线性关系(γ2=0.44,P=0.0004)。 结论:压力导丝有类似于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导丝的操纵性,在绝大部分病人可代替PTCA导丝使用,安全可靠;FFR能准确地反映病变的狭窄功能严重程度,帮助医师更客观地选择介入治疗的适应证及判定治疗效果和远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压力导丝 心肌流量储备分数 临床应用 冠心病
下载PDF
临界病变造影指导与血流储备分数指导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策略比较 被引量:10
19
作者 龚艳君 胡灏 +5 位作者 蒋捷 洪涛 李建平 陈明 刘兆平 霍勇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44-847,共4页
目的:比较对临界病变分别应用造影指导和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ow reserve,FFR)指导的治疗策略的一致性.方法:人选2012年11月至2014年8月因“冠心病”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且术者判断为临界病变并行FFR检查... 目的:比较对临界病变分别应用造影指导和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ow reserve,FFR)指导的治疗策略的一致性.方法:人选2012年11月至2014年8月因“冠心病”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且术者判断为临界病变并行FFR检查的患者.收集所有患者的造影图像,由4位有经验的心脏介入医生分别对造影图像中靶病变的狭窄程度进行目测判读,并写出该医生本人根据影像结果从治疗策略上是否会对该处靶病变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收集患者手术当时术者判断的狭窄程度及FFR值,分析手术当时术者判断的狭窄程度与事后4位介入医生判断的狭窄程度的差异及相关性,并分析4位介入医生根据造影指导选择的治疗策略与FFR指导的治疗策略的一致性.结果:共入选151例患者,70.2%(106例)为男性,平均年龄(62.7±9.6)岁(37 ~ 84岁).对该151例患者的169支血管的临界病变进行了FFR测量,1支为左主干,116支为前降支,27支为回旋支,25支为右冠状动脉.虽然事后4位介入医生目测判断的狭窄程度与术中目测判断的狭窄程度有一定相关性(r =0.29 ~0.38,P<0.001),但相关性不高,且有明显差异.以FFR值0.80为选择是否行介入治疗的界值,4位介入医生根据影像目测结果选择的治疗策略与FFR指导的治疗策略之间的一致性分别为:医生1为72.78%,医生2为71.60%,医生3为75.15%,医生4为72.78%.结论:单纯根据造影目测判断临界病变准确性不高,推荐在临床上使用FFR测量来指导临界病变治疗策略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储备分数 心肌 血管造影术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疾病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联合心肌血流储备分数对冠心病心肌缺血诊断价值的研究 被引量:30
20
作者 白琛 唐芳 +1 位作者 张志 李刚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8年第2期102-105,共4页
目的探究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联合心肌血流储备分数(FFR)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疑似为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100例,分别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CAG)、CCTA、FFR检测,将CA... 目的探究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联合心肌血流储备分数(FFR)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疑似为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100例,分别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CAG)、CCTA、FFR检测,将CAG作为"金标准",分析CCTA和FFR检测结果与CAG的诊断符合率。结果单独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时,CCTA特异性为77.8%、灵敏度为95.7%;FFR特异性为57.1%、灵敏度为89.6%;CCTA联合FFR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时敏感度和特异度均高于单独检测(P<0.05)。结论将CCTA诊断结果和FFR诊断结果进行"并联"及"串联"分析,可提高冠心病心肌缺血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展现出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成像 三维 血流储备分数 心肌 冠状血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