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稻米淀粉黏滞性QTL定位及其G×E互作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沈圣泉 庄杰云 +3 位作者 舒庆尧 包劲松 吴殿星 夏英武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289-1294,共6页
用珍汕97B/密阳46构建RIL群体及其遗传图谱,经海南陵水和浙江杭州两地遗传试验,以精米粉RVA谱5个参数特征值PKV、HPV、CPV、BDV和SBV作为研究稻米淀粉黏滞性的指标,运用检测QTL主效应、上位性效应和G×E互作效应的遗传分析方法,进行... 用珍汕97B/密阳46构建RIL群体及其遗传图谱,经海南陵水和浙江杭州两地遗传试验,以精米粉RVA谱5个参数特征值PKV、HPV、CPV、BDV和SBV作为研究稻米淀粉黏滞性的指标,运用检测QTL主效应、上位性效应和G×E互作效应的遗传分析方法,进行QTL联合分析。结果表明,(1)在检测到涉及5个性状的9个主效应QTL中,除PKV位于第5染色体qPKV5外,其余8个QTL均位于第6染色体上;(2)5个性状均检测到位于第6染色体RM197-RZ516区间的主效应QTL,很可能它们为同一基因,该基因还与Wx基因处于相同区域;(3)检测到与PKV、HPV、CPV、BDV等4个性状有关的QTL主效基因均表现有G×E互作,且方向一致,在海南试验中有增效作用;(4)还检测到涉及5个性状的10对上位性互作效应,但均未发现有显著的上位性×环境互作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RIL群体 QTL定位 上位性效应 g×e互作效应 淀粉黏滞性
下载PDF
稻米透明度QTLs主效应、上位性效应和G×E互作效应检测 被引量:8
2
作者 沈圣泉 庄杰云 +2 位作者 王淑珍 舒庆尧 夏英武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67-371,共5页
利用珍汕97B/密阳46构建的RIL群体(ZM-RIL)及其相应分子遗传图谱,以海南和杭州两地试验的精米透光率(%)作为稻米透明度考察指标,应用检测QTL主效应、加×加上位性效应和G×E互作效应的遗传分析方法,对该性状两个环境下数据进行... 利用珍汕97B/密阳46构建的RIL群体(ZM-RIL)及其相应分子遗传图谱,以海南和杭州两地试验的精米透光率(%)作为稻米透明度考察指标,应用检测QTL主效应、加×加上位性效应和G×E互作效应的遗传分析方法,对该性状两个环境下数据进行联合分析.共检测到5个控制该性状的主效应QTL,分别位于第2、6(2个)、8、10染色体上,总的遗传贡献率19.15%.其中,qTR2-2增加透明度的有效基因来源于母本;其余4个(qTR6-1、qTR6-2、qTR8-2、qTR10)则来自于父本.qTR6-1还与环境存在显著的GE互作效应.此外,还检测到2对控制稻米透明度的加性上位性互作基因,但它们均未与环境存在显著互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RIL群体 QTL定位 加×加上位性效应 g×e互作效应 稻米透明度
下载PDF
水稻蛋白质和直链淀粉含量的稳定性及G×E互作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4
3
作者 黄元财 贾燕 +3 位作者 刘江 姜秀英 沈枫 李秀芬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920-1925,共6页
利用AMMI模型,分析了辽宁省25个水稻品种的蛋白质(PC)和直链淀粉含量(AC)的稳定性,并对G×E互作与气候因子的关系及各品种的气候生态适应性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PC和AC稳定性高的品种分别有V3(辽粳294)、V15(沈农9810)、V11(0157)... 利用AMMI模型,分析了辽宁省25个水稻品种的蛋白质(PC)和直链淀粉含量(AC)的稳定性,并对G×E互作与气候因子的关系及各品种的气候生态适应性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PC和AC稳定性高的品种分别有V3(辽粳294)、V15(沈农9810)、V11(0157)等和品种V2(辽农49)、V13(沈农693)、V1(仙S38)等。温度和日照是影响G×E互作的主要气候因子,PC的气候适应性表明,品种V12(花粳49)和V9(沈农9819)对相对低温和寡照的环境有特殊适应性。各品种AC的气候适应性表明,品种V20(兴3号)、V21(东亚03-51)和V6(茂洋1号)分别对低温寡照、低温多日照和高温多日照的环境具有特殊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蛋白质含量 直链淀粉含量 稳定性分析 g×e互作 气候因子
下载PDF
水稻外观品质稳定性分析及G×E互作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3
4
作者 李凤芹 贾燕 +3 位作者 李秀芬 刘江 姜秀英 沈枫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4-29,共6页
基于AMM I模型,研究了25个水稻品种外观品质性状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并对参试品种垩白品质性状的稳定性、G×E互作与气候因子的关系及气候生态适应性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稻米长、宽及长宽比的G×E互作效应差异不显著,垩白率和... 基于AMM I模型,研究了25个水稻品种外观品质性状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并对参试品种垩白品质性状的稳定性、G×E互作与气候因子的关系及气候生态适应性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稻米长、宽及长宽比的G×E互作效应差异不显著,垩白率和垩白度的G×E互作效应达到了1%的显著水平。在此基础上将参试品种分为稳定性最好垩白适中、稳定性适中垩白较小及稳定性和垩白性状均较差三类。垩白品质性状的iPCA与水稻生育期内的气温、日照、降雨的相关分析表明气候因子是决定G×E互作的一项重要环境因子。据此得到不同品种对气候因子的最佳品质适应性,如品种V 9和V 24(沈农9819和0142)的垩白率对温度较低的环境,V 23(盐优5858)的垩白度对相对寡照高温的环境具有特殊适应性,在实际生产中选择与这些品种有负向互作的地点可获得较低的稻米垩白率和垩白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外观品质 稳定性分析 g×e互作 气候因子
下载PDF
壳白长牡蛎基因型与环境互作(G×E)效应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邢德 李琪 张景晓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74-482,共9页
为探索壳白长牡蛎品系的壳色性状和生长性状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G×E)效应,利用巢氏设计构建全同胞家系,每个家系分成两组分别在乳山和荣成海域进行养殖。利用线性混合模型和REML法分析11月龄壳白长牡蛎生长性状和壳色性状的遗传力... 为探索壳白长牡蛎品系的壳色性状和生长性状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G×E)效应,利用巢氏设计构建全同胞家系,每个家系分成两组分别在乳山和荣成海域进行养殖。利用线性混合模型和REML法分析11月龄壳白长牡蛎生长性状和壳色性状的遗传力及G×E效应。采用最佳线性无偏预测法(BLUP法)估计壳高和L~*两个性状的育种值,并通过加权获得综合育种值来筛选优良家系。结果显示,乳山组和荣成组的壳白长牡蛎生长和壳色性状的遗传力不同,分别为(0.14±0.08)~(0.62±0.18)和(0.01±0.03)~(0.78±0.19),可能存在尺度效应。以不同环境为固定效应,综合两个环境计算出的生长和壳色性状的遗传力为(0.02±0.02)~(0.51±0.09),然而由于部分全同胞家系缺失和模型不收敛的原因,估计模型中未包括母本/共同环境效应和显性效应,上述遗传力估计值偏高。本研究中生长和壳色性状在两个环境间的遗传相关为(–0.47±0.40)~(0.75±0.18),均小于0.8,表明壳白长牡蛎品系的生长和壳色性状都具有明显的重排效应,壳白长牡蛎品系其选育需要针对不同的养殖环境培育不同适应性的选育家系。综合育种值排名前20的个体其家系来源比例表明,家系G1和G21对于乳山海域表现出特殊的适应性,而家系G4、G22和G5对荣成海域环境具有特适性,家系G2则对两个环境具有普适性。研究为壳白长牡蛎品系的良种选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牡蛎 壳白 生长性状 壳色性状 基因型与环境(e)效应 育种值
下载PDF
水稻品种区域试验的品种×环境互作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38
6
作者 沈希宏 杨仕华 +1 位作者 谢芙贤 王磊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31-36,共6页
利用 AMMI模型分析了 1 997年南方水稻区试华南早籼组的数据 ,并着重探讨了 G×E互作与气候的相互关系 ,解释气候对 G×E互作的影响 ,以鉴别并利用具有有利 G×E互作的品种。分析结果表明 ,气候因子中主要是秧田期的日照和... 利用 AMMI模型分析了 1 997年南方水稻区试华南早籼组的数据 ,并着重探讨了 G×E互作与气候的相互关系 ,解释气候对 G×E互作的影响 ,以鉴别并利用具有有利 G×E互作的品种。分析结果表明 ,气候因子中主要是秧田期的日照和抽穗灌浆期的降雨影响参试地点的产量水平 ;而影响 G×E互作的主要气候因子是气温 ,其次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互作 AMMI模型 区域试验 水稻 气候因子
下载PDF
水稻柱头外露率QTLs定位及其互作分析 被引量:13
7
作者 沈圣泉 庄杰云 +2 位作者 包劲松 舒庆尧 夏英武 《生物数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10-614,共5页
以协青早B/密阳46所构建的RIL群体及其相应分子遗传图谱,设置海南和杭州两地遗传试验,应用基于混合线性模型检测QTL主效应、上位性效应和G×E互作效应的遗传分析方法,对水稻柱头外露率(%)进行QTL联合分析.结果表明,该性状明显表现... 以协青早B/密阳46所构建的RIL群体及其相应分子遗传图谱,设置海南和杭州两地遗传试验,应用基于混合线性模型检测QTL主效应、上位性效应和G×E互作效应的遗传分析方法,对水稻柱头外露率(%)进行QTL联合分析.结果表明,该性状明显表现出海南较高(21.83%)而杭州较低(8.35%)的趋势.试验检测到1个主效应QTL(qSE6-1),其LOD值高达28.16,对性状表型的贡献率为14.14%,增效等位基因来自于母本,加性效应为5.10%,不存在显著的GE互作.试验还检测到3对显著的加性×加性双基因互作,上位性互作性效应和贡献率相对较小,且与环境不存在显著的互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RIL群体 QTL定位 上位性效应 g×e互作效应 柱头外露率
下载PDF
应用AMMI模型分析云南保山烤烟物理性状的基因与环境互作 被引量:6
8
作者 宋淑芳 周冀衡 +4 位作者 张一扬 李强 程昌新 杨应明 沈晗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4年第12期1-6,共6页
目的:研究云南保山烤烟不同品种物理性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适应性和稳定性。方法:将云南保山3个烤烟常栽品种种植在3个海拔高度的2种土壤上,采用完全随机设计,每个品种设3次重复,每小区50-60株,应用AMMI模型对烤烟物理性状的进行基... 目的:研究云南保山烤烟不同品种物理性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适应性和稳定性。方法:将云南保山3个烤烟常栽品种种植在3个海拔高度的2种土壤上,采用完全随机设计,每个品种设3次重复,每小区50-60株,应用AMMI模型对烤烟物理性状的进行基因、环境和基因与环境(G×E)互作分析。结果:各因素对各物理性状指标都有极显著的影响,环境效应〉基因效应〉G×E互作效应。填充值、叶面密度主要受基因影响,叶长、叶宽、含梗率主要受环境效应影响。G×E互作对梗重、含梗率、综合得分的影响显著,其主成分因子IPCA1的F值均达极显著水平,分别解释了相应G×E互作变异总平方和的98.71%、95.72%、99.99%;叶面密度与海拔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开片度、含梗率、填充值与海拔呈极显著的负相关。K326的烟叶物理可用性最高但稳定性最差,Y87可用性最低稳定性居中,Y99可用性居中但稳定性最好;箐桥对烟叶各品种物理性状的影响力最大,双河最小,公平居中。结论:在本试验范围区域内,烟叶物理性状受G×E互作效应影响极显著。从物理性状看,K326对环境条件最为敏感,适合在中等海拔区种植,Y87、Y99对环境条件的敏感性较弱,在高、低海拔区域均能种植并能获得物理可用性较高的烟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物理性状 稳定性 g×e互作 AMMI模型
下载PDF
利用主效可加互作可乘模型对我国冬播麦区小麦蛋白质含量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的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张艳 何中虎 +1 位作者 王磊 周桂英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z1期31-35,共5页
利用主效可加互作可乘模型对全国冬播麦区 4 8个小麦主栽品种和优良品系在 15个地区于 1995~ 1996年度种植的多点试验数据蛋白质含量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AMMI模型解释G×E互作明显优于线性回归模型。通过AMMI1模型双标图可以看出... 利用主效可加互作可乘模型对全国冬播麦区 4 8个小麦主栽品种和优良品系在 15个地区于 1995~ 1996年度种植的多点试验数据蛋白质含量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AMMI模型解释G×E互作明显优于线性回归模型。通过AMMI1模型双标图可以看出蛋白质含量在品种和地点间的变异程度 ,找出稳定性较好的品种。在AMMI2模型双标图上对每一地点很容易找出蛋白质含量互作最大的品种。通过计算地点的IPCA值与环境因子的相关系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MI模型 蛋白质含量 g×e互作 双标图 环境因子
下载PDF
作物模型与QTL定位互补作用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
10
作者 李晖 刘桃菊 +1 位作者 唐建军 戚昌瀚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5-7,共3页
根据殷新佑博士在“作物模型与遗传学学术讨论会”(2 0 0 0 ,明尼苏达 ,美国 )上的专题发言 :“作物模型、QTL定位及其相辅作用在植物育种上的应用” ,并参考他的其它有关论文编译而成。主旨在阐述一门新的交叉学科的开拓性尝试
关键词 物模型 数量性状位点(QTL) 基因型-环境(e) DNA分子标记 理想株型育种
下载PDF
用AMMI模型分析玫瑰品种产花量的稳定性 被引量:41
11
作者 李艳艳 丰震 赵兰勇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761-1766,共6页
【目的】研究玫瑰(Rosa rugosa Thunb.)不同品种单株产花量的年度稳定性问题。【方法】选用13个玫瑰品种,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4次重复,每小区10~12株,连续两年测定各品种的单株产花量,应用AMMI(additive main effects and multiplica... 【目的】研究玫瑰(Rosa rugosa Thunb.)不同品种单株产花量的年度稳定性问题。【方法】选用13个玫瑰品种,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4次重复,每小区10~12株,连续两年测定各品种的单株产花量,应用AMMI(additive main effects and multiplicative interaction,又称为主效可加互作可乘)模型对连续两年的单株产花量的基因型、环境和基因型与环境(G×E)互作进行了探讨。【结果】基因型、环境及G×E互作的平方和分别占总平方和的65.610%、12.352%、22.038%,均达极显著水平,而误差仅占2.75×10-17%,参试品种的单株产花量在500~1500g;AMMI双标和排序图表明,紫云、玉盘、唐紫、唐粉、紫枝玫瑰、朱龙游空与2006年的环境互作为正,而与2007年的环境互作为负;赛西子、唐红、西子、紫芙蓉、朱紫双辉、紫雁、香刺果与2007年的环境互作为正,与2006年的环境互作为负。AMMI品种适应性分析显示,朱龙游空、唐紫和赛西子具有最佳适应性。【结论】AMMI模型很好地解释了玫瑰品种产量性状的基因型效应、环境效应和G×E互作效应。根据分析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单株产花量高且稳定的品种有西子、紫芙蓉和赛西子(1200~1800g),相对稳定的品种有玉盘、唐粉、紫枝玫瑰、紫云、紫雁和朱紫双辉(800~1150g),高产但较不稳定的品种有唐紫和朱龙游空(1700~2600g),产量低也不稳定的品种是唐红和香刺果(500~600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瑰 稳定性 g×e互作 AMMI模型
下载PDF
基于AMMI模型的区域试验玉米新品种的稳定性和适应性评价 被引量:10
12
作者 陈浪 覃成 +2 位作者 罗希榕 英敏 杨恩琼 《农技服务》 2011年第4期411-413,424,共4页
以2009年贵州省玉米新品种区域试验C组各承试点的产量为资料,应用AMMI(additive main effects and multiplicative interaction,又称为主效可加互作可乘)模型对小区产量的基因型、环境和基因型与环境(G×E)互作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 以2009年贵州省玉米新品种区域试验C组各承试点的产量为资料,应用AMMI(additive main effects and multiplicative interaction,又称为主效可加互作可乘)模型对小区产量的基因型、环境和基因型与环境(G×E)互作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AMMI模型很好地解释了玉米新品种产量性状的基因型效应、环境效应和G×E互作效应。根据AMMI双标图和分析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小区产量高且稳定的品种有C2、C6和C8(10.689~11.433kg),相对稳定的品种有C7、C10和CK(10.071~10.594kg),高产但较不稳定的品种有C3和C4(10.571~11.055kg),产量低也不稳定的品种是C1、C5和C9(9.543~10.157kg);试点E1、E5和E2的分辨力较强,E6、E7和E3的分辨力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稳定性 适应性 g×e互作 AMMI模型 分辨力
下载PDF
用AMMI模型分析牛蒡产量性状的稳定性
13
作者 何虎翼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1-34,共4页
将国内外引进的5个牛蒡品种分别布置在3个不同生态点种植,采用AMMI模型对影响牛蒡产量的基因型、环境、基因型与环境(G×E)互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PCA1轴解释了92.91%的互作平方和,"白肌大长"、"东京白肌"... 将国内外引进的5个牛蒡品种分别布置在3个不同生态点种植,采用AMMI模型对影响牛蒡产量的基因型、环境、基因型与环境(G×E)互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PCA1轴解释了92.91%的互作平方和,"白肌大长"、"东京白肌"属高产稳产型;"东京理想"产量较高,但稳定性较差;"柳川理想"稳定性较好,但产量一般;"地皇早生"产量一般,稳定性一般。从AMMI模型互作效应值可看出,桂林试点对品种的分辨力最强,合浦试点分辨力最弱。"白肌大长"具有广泛的适应性,"东京理想"、"东京白肌"在南宁具有特殊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MI模型 牛蒡 g×e互作 稳定性 适应性
下载PDF
南方早熟油菜新品种丰产稳产性分析及其光合特性 被引量:6
14
作者 陆光远 陈晓婷 +3 位作者 余珠 付桂萍 张宗急 赵永国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3-121,共9页
为了筛选鉴定适宜我国南方地区种植的早熟油菜新品种,利用AMMI模型分析了国家油菜区域试验早熟组14份参试品种的丰产性并用GGE双标图方法探讨了这些品种在8个试验点的稳产性,同时还测定了代表性品种的越冬期生物学指标和光合参数,以期... 为了筛选鉴定适宜我国南方地区种植的早熟油菜新品种,利用AMMI模型分析了国家油菜区域试验早熟组14份参试品种的丰产性并用GGE双标图方法探讨了这些品种在8个试验点的稳产性,同时还测定了代表性品种的越冬期生物学指标和光合参数,以期解释南方早熟油菜丰产性形成的气候和生理成因。试验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的丰产性差异较大,其中S0013的平均产量居第一位(2191.021 kg/hm^(2)),而282081的产量最低(1328.512 kg/hm^(2)),仅为前者的60%。联合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来源于环境(E)的平方和占主导地位(82.27%),而来源于基因型(G)的平方和占比最小(4.93%);来源于基因型与环境的互作(G×E)虽然偏小(10.17%)但仍然达到极显著水平。利用AMMI模型可解释G×E互作平方和的92.63%。品种的丰产性主要受降雨量影响,而品种的稳定性主要与气温有关。14个参试品种的稳定性从高到低依次为:黔杂ZW9001>黔杂J9002>C868>05V11>黔杂J9001>WB203>川杂09NH014>S0013>云油杂2号>杂1613>08SH60>282081>荣华906>131(CK);其中,S0013、C868和WB203产量最高,而282081的产量最低。各试点鉴别力依次为:玉溪>保山>吉安>南昌(宜春)>桂林>长沙>安顺。阳光131在桂林试验点的越冬期单株鲜质量最高,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胞间CO_(2)浓度(Ci)也较高并且与小区产量的相关系数较大,表明较强的光合作用可促进丰产性的形成。通过AMMI模型和GGE双标图对参试油菜品种和不同试点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评估,为早熟油菜新品种选育及试点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g×e互作 AMMI模型 gge双标图 区域试验 气候因子
下载PDF
生态环境对陆地棉品种主要产量和质量性状的影响及其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孔德培 拜克热·斯迪克 +1 位作者 王艳 龚举武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24期22-26,29,共6页
为了研究陆地棉品种主要性状在新疆不同生态区域的变异和产量的稳定性,选用10个陆地棉品种分别在5个试验点进行种植,分析了不同生态环境下陆地棉主要性状的变异规律,并利用GGE双图标分析了籽棉和皮棉产量的稳定性。结果表明,不同环境下... 为了研究陆地棉品种主要性状在新疆不同生态区域的变异和产量的稳定性,选用10个陆地棉品种分别在5个试验点进行种植,分析了不同生态环境下陆地棉主要性状的变异规律,并利用GGE双图标分析了籽棉和皮棉产量的稳定性。结果表明,不同环境下各陆地棉品种的质量和产量性状变幅很大,不同环境下各性状表现有差异,变异系数最小的是纤维的整齐度指数,其次是衣分和纤维的上半部平均长度;棉花品质性状的上半部平均长度、断裂比强度和马克隆值表现为环境效应大于基因型效应和G×E互作效应;其他性状均表现为基因型效应大于环境效应和G×E互作效应;籽棉产量和纤维的断裂比强度G×E互作效应最大,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分别运用GGE-biplot可以有效地解释G和GE互作的86.54%和84.87%的变异;中棉XP5和中棉XP4是高产类型品种;中MB13017是优质品种;棉花品质性状主要受环境的影响,而基因型则决定棉花产量,单铃重、衣分和马克隆值受G×E互作共同影响,衣分、纤维的整齐度指数和上半部平均长度受基因的遗传特性所控制,可以通过优化栽培条件显著提高纤维整齐度和长度以及衣分,从而夺取棉花优质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棉 基因型 g×e互作 gge双图标
下载PDF
辽宁省水稻品种产量现状及生态变异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韩勇 李建国 +2 位作者 姜秀英 刘博 刘军 《辽宁农业科学》 2011年第2期18-22,共5页
以2004年和2005年参加辽宁省水稻区试的26个中晚熟品种为试材,对品种的产量特性及基因×环境互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年份×地点互作效应和地点效应是影响产量和产量性状的主要随机因素。有效穗和穗粒数在地点间的变异最大,结... 以2004年和2005年参加辽宁省水稻区试的26个中晚熟品种为试材,对品种的产量特性及基因×环境互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年份×地点互作效应和地点效应是影响产量和产量性状的主要随机因素。有效穗和穗粒数在地点间的变异最大,结实率在品种间的差异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产量 g×e互作
下载PDF
辽宁省水稻品种产量结构及生态变异分析
17
作者 郭昱材 姜秀英 +2 位作者 李建国 刘军 韩勇 《农业科技通讯》 2009年第12期46-49,共4页
以2004年和2005年参加辽宁省水稻区试的26个中晚熟品种为试材,对品种的产量品质特性及基因型与环境互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年份与地点互作效应和地点效应是影响产量和产量性状的主要随机因素。有效穗和穗粒数在地点间的变异最大,结实... 以2004年和2005年参加辽宁省水稻区试的26个中晚熟品种为试材,对品种的产量品质特性及基因型与环境互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年份与地点互作效应和地点效应是影响产量和产量性状的主要随机因素。有效穗和穗粒数在地点间的变异最大,结实率在品种间的差异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产量 品质 g×e互作效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