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5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PIVKA-Ⅱ、AFP、GGT及ALP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1
作者 刘嘉清 王琴 +1 位作者 周廷栋 周强 《安徽医专学报》 2024年第2期94-96,共3页
目的:探究血清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甲胎蛋白(AFP)、γ-谷氨酰转移酶(GGT)与碱性磷酸酶(ALP)检测对原发性肝癌(PHC)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41例初治PHC患者为PHC组,39例肝硬化患者为肝硬化组,40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对各组血清... 目的:探究血清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甲胎蛋白(AFP)、γ-谷氨酰转移酶(GGT)与碱性磷酸酶(ALP)检测对原发性肝癌(PHC)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41例初治PHC患者为PHC组,39例肝硬化患者为肝硬化组,40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对各组血清PIVKA-Ⅱ、AFP、GGT及ALP水平进行定量检测,并比较各组间水平,同时分析各指标单独和联合检测PHC时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结果:PHC组患者血清PIVKA-Ⅱ、AFP、GGT及ALP均高于肝硬化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PIVKA-Ⅱ、AFP、GGT和ALP单项检测的AUC分别为0.839、0.834、0.837和0.799。联合检测AUC均高于各指标单项检测AUC,其中PIVKA-Ⅱ、AFP、GGT及ALP联合检测的AUC最高(0.939),敏感度最高(90.24%),PIVKA-Ⅱ与AFP联合检测的特异度最高(97.47%)。结论:血清PIVKA-Ⅱ、AFP、GGT及ALP联合检测可提高对PHC的诊断效能,四者联合有利于PHC的早期筛查与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PIVKA-Ⅱ AFP ggt ALP 联合检测
下载PDF
罕见β-珠蛋白基因Codon 24(GGT>GGA)突变导致β-地中海贫血1例及文献分析
2
作者 梁文雪 陈成 +2 位作者 李琦 陈萍 张学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585-589,共5页
目的:分析罕见β-珠蛋白基因突变类型、血液学及临床特征。方法:收集疑为β-地中海贫血的病例120例。对病例进行全血细胞分类及计数、血红蛋白(Hb)电泳分析检测。用跨越断裂点PCR方法、荧光PCR熔解曲线方法、DNA测序等分析α-和β-珠蛋... 目的:分析罕见β-珠蛋白基因突变类型、血液学及临床特征。方法:收集疑为β-地中海贫血的病例120例。对病例进行全血细胞分类及计数、血红蛋白(Hb)电泳分析检测。用跨越断裂点PCR方法、荧光PCR熔解曲线方法、DNA测序等分析α-和β-珠蛋白基因突变类型。结果:120例β-地中海贫血病例中,检出1例为罕见β-珠蛋白基因突变,基因分析为Codon 24(GGT>GGA,HBB:c.75T>A)杂合子。该病例为男性,39岁,血常规检测显示:Hb 127.3 g/L,血红细胞(RBC)5.81×10^(12)/L,红细胞平均体积(MCV)70.29 fL,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21.94 pg,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312.10 g/L。Hb分析显示Hb A_(2)4.5%,Hb F 0.4%。a-地中海贫血基因分析未发现常见的基因突变类型。结论:首次在国内发现罕见β-珠蛋白基因Codon 24(GGT>GGA,HBB:c.75T>A)突变导致β-地中海贫血。该病例在临床上易漏诊,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地中海贫血 Codon 24(ggt>GGA) 基因突变 临床表型
下载PDF
GGT5通过PI3K-MAPK通路调控胃癌细胞的增殖与迁移
3
作者 杨帆帆 章浙忠 +3 位作者 黄慧 许嘉 陈瑾 许健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2期162-165,共4页
目的探讨GGT5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胃癌发展中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统计分析血清GGT在胃癌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利用TCGA和GEO数据库分析GGT5在胃癌中的表达并分析其潜在功能。利用RNA干扰慢病毒下调GGT5的表达,CCK8和EdU实验检测敲降G... 目的探讨GGT5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胃癌发展中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统计分析血清GGT在胃癌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利用TCGA和GEO数据库分析GGT5在胃癌中的表达并分析其潜在功能。利用RNA干扰慢病毒下调GGT5的表达,CCK8和EdU实验检测敲降GGT5后胃癌细胞增殖情况,划痕和Transwell实验观察敲降GGT5后细胞迁移能力的变化。Westernblot检测敲低GGT5后PI3K/AKT-MAPK和MMPs的表达水平。结果胃癌患者血清GGT呈高水平表达。GGT5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患者不良预后及临床分期相关。GGT5参与调控血管发育和血管生成、细胞运动和迁移机制。敲降GGT5可靶向PI3K/AKT-MAPK-MMPs通路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结论降低GGT5的表达可抑制PI3K/AKT-MAPK-MMPs通路限制胃癌细胞的增殖迁移能力,提示GGT5可能是胃癌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gt5 胃癌 敲降 预后标志物 生物信息学分析
下载PDF
血清sP-selectin、GGT水平变化与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HOMA-IR的相关性研究
4
作者 郭明月 白倩 王松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8期1371-1373,共3页
目的:分析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sP-选择素(sP-selectin)、γ-谷氨酰转肽酶(GGT)水平变化与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我院189例初诊T2DM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HOMA-IR水平分为A组(n=82,<2... 目的:分析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sP-选择素(sP-selectin)、γ-谷氨酰转肽酶(GGT)水平变化与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我院189例初诊T2DM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HOMA-IR水平分为A组(n=82,<2.69)、B组(n=107,≥2.69)。比较两组入组时、治疗1个月后、治疗2个月后血清sP-selectin、GGT水平,Pearson分析入组时、治疗1个月后、治疗2个月后血清sP-selectin、GGT与FPG、2hPG、HOMA-IR、HOMA-β相关性,偏相关分析血清sP-selectin、GGT水平与2型糖尿病发生的关系。结果:两组FPG、2hPG、FINS、HOMA-IR、HOMA-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入组时、治疗1个月后、治疗2个月后血清sP-selectin、GGT水平均高于A组(P<0.05);Pearson分析显示,入组时、治疗1个月后、治疗2个月后sP-selectin、GGT与FPG、2hPG、HOMA-IR、HOMA-β呈正相关(P<0.05);Logistic分析显示,血清sP-selectin、GGT水平与T2DM发生显著相关(P<0.05)。结论:初诊T2DM患者血清sP-selectin、GGT水平升高,且与患者血糖代谢指标、HOMA-IR、HOMA-β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SELECTIN ggt 2型糖尿病 HOMA-IR
下载PDF
GGT与PLT检验在慢性肝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5
作者 胡华江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0期0029-0032,共4页
探讨γ-谷氨酰基转肽酶(GGT)与血小板(PLT)参数检验在慢性肝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研究对象为2022年1月30日至2024年3月23日本院收治的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A、B组,各60例,A组:进行常规肝功能(血清转... 探讨γ-谷氨酰基转肽酶(GGT)与血小板(PLT)参数检验在慢性肝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研究对象为2022年1月30日至2024年3月23日本院收治的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A、B组,各60例,A组:进行常规肝功能(血清转氨酶、总蛋白、白蛋白、胆红素等)检测,B组:在A组基础上加用GGT、PLT检测,同时,择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列为C组,对其进行GGT、PLT检测。比较B、C两组GGT、PLT水平,A、B两组临床疗效,并以肝活检结果为金标准,比较A、B组的临床诊断效能。结果 B组GGT水平较C组高,PLT水平较C组低(P<0.05)。B组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A组81.67%(P<0.05)。B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度(98.33%、95.00%、96.67%)较A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度(83.33%、80.00%、81.67%)高(P<0.05)。结论 对慢性肝病患者进行GGT、PLT检测,可提高临床诊断准确性,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依据,提高临床疗效,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肝病 ggt PLT
下载PDF
PIVKA-Ⅱ、GGT、GPR、GLR、PLR对乙型肝炎相关性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研究
6
作者 黄琴 彭晓明 +1 位作者 梅丽萍 韩竖霞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327-330,共4页
目的:探讨维生素K缺乏或拮抗剂-Ⅱ诱导蛋白(PIVKA-Ⅱ)、γ-谷氨酰转肽酶(GGT)、γ谷氨酰转肽酶与血小板计数比值(GPR)、γ-谷氨酰转肽酶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GLR)、血小板患者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PLR)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后所致不同... 目的:探讨维生素K缺乏或拮抗剂-Ⅱ诱导蛋白(PIVKA-Ⅱ)、γ-谷氨酰转肽酶(GGT)、γ谷氨酰转肽酶与血小板计数比值(GPR)、γ-谷氨酰转肽酶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GLR)、血小板患者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PLR)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后所致不同肝脏疾病患者中的变化情况以及单独和联合检测对乙型肝炎相关性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241例HBV相关性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83例,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硬化(HBV-LC)患者82例,乙型肝炎相关性原发性肝癌(HBV-HCC)患者76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人员81例为正常对照组(NC)。统计分析4组患者的PIVKA-Ⅱ、GGT、GPR、GLR、PLR表达差异以及血清PIVKA-Ⅱ、GGT的阳性率情况;Pearman线性相关分析HBV-HCC组患者的GLR、GPR、PLR指标与血清PIVKA-Ⅱ、GGT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分析PIVKA-Ⅱ、GGT、GLR、GPR、PLR单独与联合检测对HBV-HCC的诊断价值。结果:CHB组、HBV-LC组、HBV-HCC组患者的PIVKA-Ⅱ、GGT、GLR、GPR水平依次增加,其中两两组比较,GGT、GLR、GPR水平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HCC组的PIVKA-Ⅱ表达水平高于CHB组、HBV-LC组(P<0.05)。CHB组、HBV-LC组的PIVKA-Ⅱ、PLR水平均低于NC组(P<0.05)。HBV-HCC组血清PIVKA-Ⅱ、GGT阳性率都大于50%。HBV-HCC组患者的GLR、GPR、PLR与血清PIVKA-Ⅱ、GGT均呈正相关。PIVKA-Ⅱ、GGT、GLR、GPR联合检测的诊断敏感度曲线下面积(AUC)以及约登(Youden)指数均高于PIVKA-Ⅱ、GGT、GLR、GPR、PLR单独检测,GGT、GLR、GPR三者联合检测的特异度达到95.06%。结论:PIVKA-Ⅱ、GGT、GPR、GLR、PLR在HBV感染所致不同肝脏疾病患者中具有一定的差异,PIVKA-Ⅱ、GGT、GPR、GLR联合检测有助于HBV-HCC的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相关性原发性肝癌 维生素K缺乏或拮抗剂-Ⅱ诱导蛋白 Γ-谷氨酰转肽酶 γ-谷氨酰转肽酶与血小板比值 γ-谷氨酰转肽酶与淋巴细胞计数比 血小板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 诊断价值
下载PDF
结石性胆囊炎腹腔镜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血清GGT/ALP比值的预测效能
7
作者 吕万治 顾腾 +3 位作者 宋维 胡国冰 朱帅 马德民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第6期1075-1078,1082,共5页
目的 探讨结石性胆囊炎腹腔镜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GGT/ALP)比值的预测效能。方法 选取2021年11月至2023年10月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德州医院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124例结石性胆囊炎患者。采用多因... 目的 探讨结石性胆囊炎腹腔镜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GGT/ALP)比值的预测效能。方法 选取2021年11月至2023年10月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德州医院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124例结石性胆囊炎患者。采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腹腔镜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比较两组血清GGT、ALP水平及GGT/ALP比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评估GGT、ALP、GGT/ALP比值对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腹腔镜术后发生并发症的预测价值。结果 124例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腹腔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68%(12/124)。并发症组年龄≥60岁、有腹部手术史、胆囊壁厚度≥5 mm、胆囊三角区粘连、胆囊三角区变异、手术时机为发病≥48 h、术前WBC水平≥15×10^(9)的占比均高于无并发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胆囊壁厚度≥5 mm、胆囊三角区粘连、胆囊三角区变异、术前WBC水平≥15×10^(9)是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腹腔镜术后发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并发症组血清GGT、ALP水平及GGT/ALP比值均高于无并发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GT、ALP预测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腹腔镜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52、0.747,低于GGT/ALP比值预测(0.901)。结论 GGT/ALP比值对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腹腔镜术后发生并发症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可作为潜在的预测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石性胆囊炎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γ-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比值
下载PDF
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血清CysC、GGT水平与循环指标变化 被引量:1
8
作者 彭岩 陈碧 卢立国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4期466-471,共6页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C)、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及凝血纤溶指标、胸腔内血容积指数、血管外肺水指数变化和意义。方法 选取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76例为合并呼吸衰竭组...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C)、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及凝血纤溶指标、胸腔内血容积指数、血管外肺水指数变化和意义。方法 选取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76例为合并呼吸衰竭组,即观察组,COPD急性加重期未并发呼吸衰竭患者50例为对照组。采集患者入院24 h内的空腹外周静脉血,离心分离血清和血浆,检测血清CysC、GGT水平及血浆抗凝血酶Ⅲ、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浓度。采用经肺热稀释法测定胸腔内血容积指数、血管外肺水指数。收集两组患者性别、年龄、COPD病程及并发症情况,出院后进行6个月随访,根据不良预后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结果 合并呼吸衰竭组患者血清CysC、GG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合并呼吸衰竭组患者血浆抗凝血酶Ⅲ、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合并呼吸衰竭组患者胸腔内血容积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血管外肺水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血清CysC、GGT水平及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浓度、血管外肺水指数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血浆抗凝血酶Ⅲ、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浓度及胸腔内血容积指数明显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CysC、GGT水平及抗凝血酶Ⅲ、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胸腔内血容积指数、血管外肺水指数对患者预后均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P<0.05),各指标联合检测的预测价值最高(AUC=0.945)。结论 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血清CysC、GGT水平及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浓度、血管外肺水指数明显升高,血浆抗凝血酶Ⅲ、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浓度及胸腔内血容积指数明显降低,联合检测在患者预后评估中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加重期 呼吸衰竭 胱抑素C Γ-谷氨酰基转移酶 凝血纤溶指标 胸腔内血容积指数 血管外肺水指数 预后
下载PDF
外周血ALP、GGT、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对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恶性进展的评估价值
9
作者 李阳 柳璐璐 林震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21期3117-3120,共4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GGT)、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对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恶性进展的评估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期间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收治的82例PBC患... 目的探讨外周血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GGT)、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对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恶性进展的评估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期间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收治的82例PBC患者纳入研究。根据PBC分期分成Ⅰ~Ⅱ期组44例和Ⅲ~Ⅳ期组3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外周血ALP、GGT、NLR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明确ALP、GGT、NLR评估PBC恶性进展的曲线下面积(AUC),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PBC恶性进展的因素。结果Ⅲ~Ⅳ期组患者的饮酒史占比为44.74%,明显高于Ⅰ~Ⅱ期组的15.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期组患者的外周血ALP、GGT、NLR水平分别为(335.26±20.78)U/L、(335.51±5.06)U/L、3.80±0.69,明显高于Ⅰ~Ⅱ期组的(299.77±18.97)U/L、(305.77±7.11)U/L、3.09±0.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外周血ALP、GGT、NLR评估PBC恶性进展的AUC分别为0.759(敏感度76.32%、特异度75.00%)、0.783(敏感度73.68%、特异度77.27%)、0.754(敏感度60.53%、特异度81.82%),三者联合(并联试验)评估PBC恶性进展的AUC为0.860(敏感度94.74%、特异度77.27%)。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饮酒史及外周血ALP、GGT、NLR水平增高是PBC恶性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随着PBC进展,患者的外周血ALP、GGT、NLR水平越高,三者联合对PBC恶性进展具有评估作用;除饮酒史外,外周血ALP、GGT、NLR水平增高亦是PBC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碱性磷酸酶 Γ-谷氨酰转肽酶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恶性进展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血清肿瘤标志物AFP、CEA、CA199联合GGT检测对原发性肝癌诊断价值的探讨 被引量:1
10
作者 罗利民 罗聪 +2 位作者 贾孝莲 李艳 黎探红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23年第5期659-661,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糖类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 19-9,CA199)和r-谷氨酰基转移酶(R-glutamyltransferase,GGT)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 目的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糖类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 19-9,CA199)和r-谷氨酰基转移酶(R-glutamyltransferase,GGT)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原发性肝癌患者62例作为试验组、同期于我院健康体检者54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AFP、CEA、CA199和GGT水平,分析各指标间相关性、单项与联合检测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试验组血清AFP、CEA、CA199和GG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中AFP、CEA、CA199和GGT单项指标阳性检出率、灵敏度及准确度均明显低于联合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AFP、CEA、CA199和GGT水平较高,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可以提高原发性肝癌诊断的灵敏度、准确度,对临床诊断原发性肝癌患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FP CEA CA199 ggt 原发性肝癌
下载PDF
血清CA19-9、GGT及PCT诊断胆总管结石梗阻性黄疸患者并发急性胆囊炎的价值观察
11
作者 李想 王晓娜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23年第4期472-475,共4页
目的血清CA19-9、GGT及PCT对胆总管结石梗阻性黄疸患者并发急性胆囊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本院确诊的110例胆总管结石梗阻性黄疸患者,根据其是否并发急性胆囊炎分为急性胆囊炎组(n=68)和无急性胆囊炎组(n=... 目的血清CA19-9、GGT及PCT对胆总管结石梗阻性黄疸患者并发急性胆囊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本院确诊的110例胆总管结石梗阻性黄疸患者,根据其是否并发急性胆囊炎分为急性胆囊炎组(n=68)和无急性胆囊炎组(n=42)。记录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与合并基础疾病等一般资料,检测两组患者血清TBIL、ALT、AST和CA19-9、GGT、PCT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胆总管结石梗阻性黄疸患者并发急性胆囊炎的危险因素;ROC分析血清CA19-9、GGT及PCT含量水平对评估胆总管结石梗阻性黄疸患者并发急性胆囊炎的诊断价值。结果胆总管结石梗阻性黄疸患者并发急性胆囊炎与患者年龄、性别、合并基础病和血清TBIL、ALT、AST水平无关,而与血清CA19-9、GGT及PCT水平密切相关(P<0.05);CA19-9、GGT和PCT为胆总管结石梗阻性黄疸患者并发急性胆囊炎诊断的独立因素;血清CA19-9、GGT及PCT诊断胆总管结石梗阻性黄疸患者并发急性胆囊炎的AUC分别为0.766、0.733和0.783,联合检测的AUC为0.900(P<0.05)。结论血清CA19-9、GGT及PCT对胆总管结石梗阻性黄疸患者并发急性胆囊炎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且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更高,可作为临床诊断患者并发急性胆囊炎的重要实验室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胆囊炎 CA19-9 ggt PCT 胆总管结石 梗阻性黄疸
下载PDF
基于术前血清学指标AFP和GGT的标准在预测肝细胞癌患者肝移植术后长期生存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严成 陈新国 +11 位作者 金海龙 矫宁 邱爽 吴凤东 李威 朱晓丹 邹卫龙 朱雄伟 杨洋 路宾 沈中阳 张庆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48-256,共9页
目的分析术前血清学指标对肝细胞癌(HCC)患者肝移植术后长期生存和肿瘤复发的预测作用,探索其对扩大米兰标准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669例HCC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最佳截取值,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 目的分析术前血清学指标对肝细胞癌(HCC)患者肝移植术后长期生存和肿瘤复发的预测作用,探索其对扩大米兰标准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669例HCC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最佳截取值,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HCC患者肝移植术后总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的危险因素,分析术前血清肝酶与肿瘤病理学特征的相关性,比较甲胎蛋白(AFP)联合γ-谷氨酰转移酶(GGT)以及不同肝移植标准对HCC患者肝移植术后生存和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超米兰标准、肿瘤直径之和(TTD)>8 cm、AFP>200 ng/mL和GGT>84 U/L是影响HCC患者肝移植术后总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均为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血清GGT水平与TTD,肿瘤数量,静脉侵犯,微卫星病变,包膜侵犯,肿瘤、淋巴结、转移(TNM)分期,Child-Pugh评分,超米兰标准均存在相关性(均为P<0.05)。将米兰标准、TTD与血清肝酶指标(AFP和GGT)结合,提出Milan-AFP-GGT-TTD(M-AGT)标准。符合M-AGT标准者(其中111例超米兰标准)术后5年总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均高于符合杭州标准者(均为P<0.05),与符合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标准者的术后5年总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术前血清学指标AFP和GGT可有效预测HCC患者肝移植术后长期生存和肿瘤复发,建立基于血清学指标的M-AGT标准有助于补充米兰标准,且简单易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米兰标准 杭州标准 γ-谷氨酰转移酶(ggt) 甲胎蛋白(AFP) 肿瘤直径之和(TTD) 总生存率 无复发生存率
下载PDF
联合心肌酶谱、GGT、UA检测对HF患者诊断及预后的意义 被引量:4
13
作者 戴恩云 夏源 李长琳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3年第2期231-234,239,共5页
目的 探讨联合心肌酶谱、谷氨酰转肽酶(GGT)、联合尿酸(UA)检测对心力衰竭(HF)诊断及预后的意义。方法 选择从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间河南省职工医院收治的114例HF患者,将97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分析心肌酶谱、GGT、UA检测对HF患者... 目的 探讨联合心肌酶谱、谷氨酰转肽酶(GGT)、联合尿酸(UA)检测对心力衰竭(HF)诊断及预后的意义。方法 选择从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间河南省职工医院收治的114例HF患者,将97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分析心肌酶谱、GGT、UA检测对HF患者诊断及预后的意义。结果观察组GGT、UA、心肌酶谱[α-HBDH、CK-MB、AST、CK、LDH]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843、9.915、71.702、61.280、117.388、74.049、47.226,P<0.05);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UA、GGT及心肌酶谱各指标水平(α-HBDH、CK-MB、AST、CK、LDH):Ⅳ级>Ⅲ级>Ⅱ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642、12.176、F=6.419、7.198、20.473、F=7.131、F=6.559,P<0.05);UA+GGT+心肌酶谱联合检测灵敏度(92.11%)及特异度(91.75%)均高于单项检测;预后良好GGT、UA、心肌酶谱(α-HBDH、CK-MB、AST、CK、LDH)各项指标均低于预后不良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103、13.531、23.029、27.76、23.95、20.397、47.496,P<0.05)。经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UA、GGT、α-HBDH、CK-MB、AST、CK、LDH指标是影响HF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UA、GGT、心肌酶谱指标均是影响HF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联合UA、GGT、心肌酶谱检测对HF患者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酶谱 ggt UA 心力衰竭
下载PDF
GGT异常表达机制及定量HS-GGT诊断肝癌临床价值的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姚登福 于志坚 +3 位作者 蒋道荣 茅国新 吴信华 孟宪镛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70-173,共4页
目的 : 探讨γ-谷氨酰转移酶 (GGT)在肝癌中的表达机制及其定量分析肝癌特异性 GGT(HS- GGT)的临床价值。方法 :从肝癌组织中纯化总 RNA,以 RT- PCR扩增 GGT基因并分析 M3位点甲基化状态 ,制备酶蛋白观察不同分子形式 GGT的表达与改变 ... 目的 : 探讨γ-谷氨酰转移酶 (GGT)在肝癌中的表达机制及其定量分析肝癌特异性 GGT(HS- GGT)的临床价值。方法 :从肝癌组织中纯化总 RNA,以 RT- PCR扩增 GGT基因并分析 M3位点甲基化状态 ,制备酶蛋白观察不同分子形式 GGT的表达与改变 ,并定量检测了不同肝病患者血清 HS- GGT水平。结果 :人肝癌至远癌组织中总 RNA浓度呈明显升高趋势 (P<0 .0 5 ) ,GGT基因检出率分别为 10 0 %、85 %和 75 % ,而 M3位点呈低甲基化状态 ,其频率分别为 75 %、5 5 %和 5 0 % ;癌组织中 GGT过度表达 ,血清 HS- GGT活性在肝癌组明显升高 ,以高于5 .5 U / L为界诊断肝癌的阳性率为 86 % ,而在其他患者中的阳性率低于 3%。结论 :基因甲基化状态降低导致 GGT异常表达 ,定量分析 HS- GGT有助于肝癌的诊断与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ggt基因 RT-PCR 甲基化 HS-ggt
下载PDF
血清GGT、D-二聚体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预测价值
15
作者 张翠翠 李燕燕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第15期134-136,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γ-谷氨酰胺转移酶(GGT)、D-二聚体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某市三级乙等医院2021年6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TIA患者24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将患者分为卒中组(... 目的:探讨血清γ-谷氨酰胺转移酶(GGT)、D-二聚体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某市三级乙等医院2021年6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TIA患者24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将患者分为卒中组(n=102)和对照组(n=144)。采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血清GGT、D-二聚体水平及相关实验室检查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与TIA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相关的影响因素,并采用ROC曲线评估其对TIA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预测价值。结果:卒中组的血清GGT、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卒中组的年龄、BMI、舒张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及其中有吸烟史患者的占比均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GGT、D-二聚体、BMI是TIA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GGT预测TIA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AUC为0.826(95%CI:0.734~0.913),取截断值为31.73 U/L时,灵敏度为84.43%、特异度为71.54%;D-二聚体预测TIA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AUC为0.874(95%CI:0.786~0.984),取截断值为35.34 U/L时,灵敏度为83.76%、特异度为73.67%。结论:当TIA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时,其血清GGT、D-二聚体水平相对较高,血清GGT、D-二聚体可作为预测TIA患者是否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ggt D-二聚体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缺血性脑卒中
下载PDF
肝癌特异性GGT诊断肝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6
作者 沈卫东 黄介飞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119-1122,共4页
γ-谷氨酰转移酶(gamma-glutamyltransferase,GGT)及其同工酶作为肝癌的标记物日益受到重视,GGT-Ⅱ已成为AFP以外的最佳肝癌标志物,并在检测方法和临床应用等方面有了较多新的进展.本文就GGT基因的分子结构和基因构成、肝内分布特点及... γ-谷氨酰转移酶(gamma-glutamyltransferase,GGT)及其同工酶作为肝癌的标记物日益受到重视,GGT-Ⅱ已成为AFP以外的最佳肝癌标志物,并在检测方法和临床应用等方面有了较多新的进展.本文就GGT基因的分子结构和基因构成、肝内分布特点及肝癌时的异常表达机制、检测及临床价值等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特异性 T诊断 Γ-谷氨酰转移酶 肝癌标志物 ggt-Ⅱ ggt基因 分子结构 临床应用 检测方法 表达机制 临床价值 标记物 同工酶 AFP
下载PDF
血清GGT和GGT/ALT比值联合应用鉴别肝脏良恶性疾病 被引量:3
17
作者 袁水斌 王启伟 +1 位作者 周炳能 胡文强 《江西医学检验》 2001年第4期203-204,215,共3页
目的 探讨血清GGT活性及GGT/ALT比值在肝脏良、恶性疾病中的鉴别诊断价值。 方法 采用全自动生化仪分别检测了138例肝脏良、恶性疾病患者和60例无肝病其他肿瘤患者及132例健康体检者血清GGT活性及ALT活性。 结果 所有肝脏良恶性疾病组... 目的 探讨血清GGT活性及GGT/ALT比值在肝脏良、恶性疾病中的鉴别诊断价值。 方法 采用全自动生化仪分别检测了138例肝脏良、恶性疾病患者和60例无肝病其他肿瘤患者及132例健康体检者血清GGT活性及ALT活性。 结果 所有肝脏良恶性疾病组血清GGT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和无肝病其他恶性肿瘤组(P<0.01);原发性肝癌组和肝转移癌组GGT活性均显著高于其他肝脏良性疾病组(P<0.01或P<0.05)。病毒性肝炎组GGT/ALT比值显著低于脂肪肝组、原发性肝癌组、肝转移癌组、肝硬化组、肝血管瘤组之间均有极显著差别(P<0.01);随着GGT阳性界值的提高,阳性率逐渐下降,但对肝脏恶性肿瘤诊断的特异性却显著提高。 结论 血清GGT活性和GGT/ALT比值联合应用可有效辅助鉴别肝脏良、恶性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谷氨酰转肽酶 ggt γ-谷氨酰转肽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ggt/ALT 肝脏良性疾病 肝脏恶性肿瘤 鉴别诊断
下载PDF
检测血清GGT、GGT-Ⅱ、AFP在诊断原发性肝癌中的临床意义
18
作者 李栩 胡新俊 《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6期15-17,共3页
目的:研究血清GGT、GGT-Ⅱ、AFP在诊断原发性肝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原发性肝癌患者21例、代偿期肝硬化32例、急性病毒性肝炎25例、肝损伤9例、肝良性肿瘤5例,30例健康人员(正常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对血清GGT、GGT-Ⅱ、AFP进行检... 目的:研究血清GGT、GGT-Ⅱ、AFP在诊断原发性肝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原发性肝癌患者21例、代偿期肝硬化32例、急性病毒性肝炎25例、肝损伤9例、肝良性肿瘤5例,30例健康人员(正常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对血清GGT、GGT-Ⅱ、AFP进行检测,分析其在诊断原发性肝癌中的临床意义。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中AFP>代偿期肝硬化>急性病毒性肝炎>肝损伤>肝良性肿瘤>正常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损伤患者的GGT水平>原发性肝癌>代偿期肝硬化>肝良性肿瘤、急性病毒性肝炎>正常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肝癌患者的GGT-Ⅱ阳性率>代偿期肝硬化、急性病毒性肝炎、肝损伤、肝良性肿瘤、正常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中,AFP特异性最高(91.00%),GGT-Ⅱ灵敏度最高(91.00%),将GGT、GGT-Ⅱ、AFP三者联合检测,诊断原发性肝癌灵敏度达96.00%;三项指标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灵敏度明显由于单项指标检测,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GGT、GGT-Ⅱ、AFP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疾病的诊断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对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治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甲胎蛋白(AFP) 谷氨酰转肽酶(ggt) γ一谷氨酰转肽酶同工酶Ⅱ(ggt-Ⅱ)
下载PDF
肝癌患者血清GGT免疫测定法的建立及其在肝癌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9
作者 李军 魏曙亚 +3 位作者 张京田 安小惠 李宝兴 党红芳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444-447,共4页
研究建立了肝癌特异GGT免疫测定法。结果阳性OD值≥0.267(—2S);阴性OD值≤0.065(x+2S);肝癌病人血清OD值比正常人高4~11倍。批内及批间CV分别为4.85%和6.27%。初步应用结果显示,对原发性肝癌(PHC)诊断阳性率为86.79... 研究建立了肝癌特异GGT免疫测定法。结果阳性OD值≥0.267(—2S);阴性OD值≤0.065(x+2S);肝癌病人血清OD值比正常人高4~11倍。批内及批间CV分别为4.85%和6.27%。初步应用结果显示,对原发性肝癌(PHC)诊断阳性率为86.79%;特异性为94.72%;对继发性肝癌(MHC)诊断阳性率为42.86%;早期诊断阳性率为57.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血清 ggt 免疫测定法 诊断
下载PDF
血清GGT,GGT/ALP及CA19-9检测在恶性梗阻性黄疸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3
20
作者 刘栋 吴齐飞 +5 位作者 刘昌 张晓刚 王博 刘学民 于良 吕毅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4期3079-3081,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GGT)、γ-谷氨酰转移酶/碱性磷酸酶(GGT/ALP)及糖类相关抗原199(CA19-9)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07/2007-07收治的366例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诊断分成恶性... 目的:探讨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GGT)、γ-谷氨酰转移酶/碱性磷酸酶(GGT/ALP)及糖类相关抗原199(CA19-9)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07/2007-07收治的366例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诊断分成恶性梗阻性黄疸组、结石伴炎性梗阻性黄疸组及结石不伴炎性梗阻性黄疸组3组;同时选择健康志愿者4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术前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中CA19-9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GGT和ALP水平.结果:梗阻性黄疸各组各指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在梗阻性黄疸病例中,恶性梗阻性黄疸组GGT,CA19-9水平显著高于结石性梗阻性黄疸组(P<0.05),恶性梗阻性黄疸组GGT/ALP比值显著低于结石性梗阻性黄疸组(P<0.05);结石伴炎性梗阻性黄疸组GGT水平显著高于结石不伴炎性梗阻性黄疸组(P<0.05),两组间CA19-9水平及GGT/ALP比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GGT和CA19-9单独检测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诊断率分别为81.56%和72.63%,GGT联合CA19-9检测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诊断率为92.74%,GGT联合CA19-9检测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诊断率显著高于GGT及CA19-9单独检测(P<0.05).结论:血清GGT,GGT/ALP及CA19-9检测可辅助良、恶性梗阻性黄疸的鉴别诊断,GGT联合CA19-9检测能够提高恶性梗阻性黄疸的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gt ALP CA19-9 梗阻性黄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