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t-PA、PAI-1、TM及GMP-140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6
1
作者 周红 乔健 《江苏临床医学杂志》 2001年第5期384-386,共3页
目的 :探讨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 -PA)及其抑制物 (PAI -1)、血栓调节蛋白 (TM )和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 -14 0 (GMP -14 0 )在急性脑梗死发病中的意义。方法 :对 5 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血浆t -PA、PAI -1、TM及GMP -14 0的检测 ... 目的 :探讨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 -PA)及其抑制物 (PAI -1)、血栓调节蛋白 (TM )和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 -14 0 (GMP -14 0 )在急性脑梗死发病中的意义。方法 :对 5 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血浆t -PA、PAI -1、TM及GMP -14 0的检测 ,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较正常对照组t -PA水平明显降低 ,PAI -1、TM及GMP -14 0水平明显升高 (P <0 0 1)。结论 :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内皮细胞损伤、血小板活化及纤溶活性的变化可能参与了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t-PP PAI-1 TM gmp-140
下载PDF
吸入一氧化氮对急性大面积肺血栓栓塞家兔血浆TE-1和GMP-140的影响
2
作者 张泽明 陈宝元 +4 位作者 葛常青 张敬国 王彦存 赵学琴 尹娟 《中国实验诊断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83-986,共4页
目的研究大面积肺血栓栓塞症家兔心肌受损模型的心肌肌钙蛋白(CTnI)浓度、血浆内皮素-1(ET-1)、血浆α-颗粒蛋白浓度(GMP-140)的改变及吸入一氧化氮对其影响,来探讨吸入一氧化氮对大面积肺血栓栓塞症家兔受损心肌保护作用的机理。方法... 目的研究大面积肺血栓栓塞症家兔心肌受损模型的心肌肌钙蛋白(CTnI)浓度、血浆内皮素-1(ET-1)、血浆α-颗粒蛋白浓度(GMP-140)的改变及吸入一氧化氮对其影响,来探讨吸入一氧化氮对大面积肺血栓栓塞症家兔受损心肌保护作用的机理。方法日本大白兔30只,分为试验组10只,只对家兔进行大面积肺血栓栓塞症心肌受损模型实验;对照组10只:在实验组静脉注射血栓栓子时,本组动物模型制作只静脉注射生理盐水,不注射血栓栓子;治疗组10只:大面积肺血栓栓塞症动物模型成功后吸入一氧化氮治疗24小时,一氧化氮吸入浓度为40×10-6g/L。试验组、对照组、治疗组于试验组模型制备成功后每2 h,吸入一氧化氮治疗24 h同步抽血各一次,治疗组吸入一氧化氮治疗同时,试验组、对照组同步吸入50%氧气,多道生理参数分析记录仪,同步检测动脉平均压和肺动脉压。结果家兔大面积肺血栓栓塞症心肌受损动物模型制备成功后24小时后心肌肌钙蛋白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0.41±0.07,0.08±0.009,P<0.05),吸入一氧化氮24小时后治疗组明显低于实验组(0.31±0.07,0.41±0.07,P<0.05);急性大面积肺血栓栓塞症家兔栓塞后2小时和24小时其血浆内皮素-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62.20±5.98,46.58±5.25P<0.05;68.09±5.04,45.96±5.30,P<0.05),吸入一氧化氮24小时后其浓度水平明显下降与实验组比较(47.78±5.33,68.09±5.04,P<0.05);家兔大面积肺血栓栓塞症栓塞后2小时和24小时其血浆α-颗粒蛋白浓度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31.04±4.86,16.80±5.16,P<0.05;36.09±4.56,16.72±5.04,P<0.05),吸入一氧化氮24小时后其浓度水平明显下降与实验组比较(18.96±3.59,36.09±4.56,P<0.05);实验组模型制备成功后24小时血浆心肌肌钙蛋白与血浆内皮素-1、血浆α-颗粒蛋白呈明显正相关性(r,0.96,P<0.05;r,0.93,P<0.05);吸入一氧化氮治疗24小时后血浆心肌肌钙蛋白与血浆内皮素-1、血浆α-颗粒蛋白呈明显正相关性(r,0.95,P<0.05;r,0.96,P<0.05)。结论大面积肺血栓栓塞症家兔血浆内皮素-1、血浆α-颗粒蛋白浓度增高是造成心肌受损的主要体液因子,吸入一氧化氮降低其浓度是保护心肌受损的主要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血栓栓塞症 家兔 吸入一氧化氮 内皮素-1 α-颗粒蛋白
下载PDF
ACS患者血浆ADM、ET-1、GMP-140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蔡庆岭 张霞 +1 位作者 梁凤泉 荆会娟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110-112,共3页
目的: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肾上腺髓质素(ADM)、内皮素(ET-1)和GMP-140的水平变化,探讨它们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随机选择63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组,并分为两个亚组:不稳定心绞痛(UAP)和无ST段... 目的: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肾上腺髓质素(ADM)、内皮素(ET-1)和GMP-140的水平变化,探讨它们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随机选择63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组,并分为两个亚组:不稳定心绞痛(UAP)和无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NSTEMI)31例为UAP/NSTEMI组;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STEMI)32例为STEMI组。并随机选择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31例为SAP组。33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用放射免疫分析测定ADM、ET-1和GMP-140含量。结果:①血浆ADM、ET-1和GMP-140含量UAP/NSTEMI组、STEMI组均高于对照组(P<0.01)。②对照组与SPA组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SAP组、UAP/NSTEMI组、STEMI组之间含量有显著性差异(P<0.01)。④血浆ADM、ET-1、GMP-140之间呈正相关。结论:①血浆ADM、ET-1和GMP-140之间的相互调节、相互作用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②血浆ADM、ET-1和GMP-140可以反映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严重程度,可作为检测急性冠脉综合征不稳定斑块的生化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肾上腺髓质素 内皮素 Α-颗粒膜蛋白
下载PDF
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清PAI⁃1、ICAM⁃1和GMP⁃140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4
作者 张琦 刘汉臣 王杰斌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2年第4期585-588,共4页
目的分析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清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20年4月开滦总医院林西医院收治的98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组,... 目的分析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清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20年4月开滦总医院林西医院收治的98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时间段57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以及急性期、恢复期脑梗死患者的PAI⁃1、ICAM⁃1、GMP⁃140水平,分析影响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预后的单因素、多因素。结果研究组PAI⁃1、ICAM⁃1、GMP⁃140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患者PAI⁃1、ICAM⁃1、GMP⁃140水平均高于恢复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性别、吸烟等非影响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预后的单因素(P>0.05),高血压、PAI⁃1、ICAM⁃1、GMP⁃140为影响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预后的单因素(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得出,高血压、PAI⁃1、ICAM⁃1、GMP⁃140为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果PAI⁃1、ICAM⁃1、GMP⁃140与脑梗死急性期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可作为判断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病情变化及预后的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I⁃1 ICAM⁃1 gmp140 脑梗死急性期
下载PDF
CHD患者血浆ET-1、GMP-140和血清PAPP-A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5
作者 陈新军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619-621,共3页
目的:探讨了冠心病(CHD)患者血浆ET-1、颗粒膜蛋白-140(GMP-140)和血清妊娠相关蛋白A(PAPP-A)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和化学发光法对98例CHD患者进行了血浆ET-1、GMP-140和PAPP-A水平的测定,其中稳定性心绞痛(SAP... 目的:探讨了冠心病(CHD)患者血浆ET-1、颗粒膜蛋白-140(GMP-140)和血清妊娠相关蛋白A(PAPP-A)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和化学发光法对98例CHD患者进行了血浆ET-1、GMP-140和PAPP-A水平的测定,其中稳定性心绞痛(SAP)38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3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28例,并与35名正常人作比较。结果:CHD患者血浆ET-1、GMP-140和血清PAPP-A水平均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AMI和UAP组又高于SAP组(P<0.05),且血清PAPP-A水平与ET-1、GMP-140水平呈正相关(r=0.6184、0.5762,P<0.01)。结论:检测CHD患者血浆ET-1、GMP-140和血清PAPP-A水平的变化对CHD的发生和发展以及疗效和预后观察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内皮素-1 颗粒膜蛋白-140 妊娠相关蛋白A 稳定性心绞痛 不稳定性心绞痛 急性心肌梗死
下载PDF
2020版欧盟GMP附录1草案的主要变化解读及对国内无菌产品生产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郑金旺 《化工与医药工程》 2020年第2期65-70,共6页
2020年2月20日,欧盟委员会健康与食品安全局发布了《EU GMP指南》附录1的最新一版草案,这次草案相比现行版本的附录1改动非常大,针对新版附录1草案的主要变化点进行详细解读,主要涉及:范围、原则、质量风险管理、污染控制策略、厂房洁... 2020年2月20日,欧盟委员会健康与食品安全局发布了《EU GMP指南》附录1的最新一版草案,这次草案相比现行版本的附录1改动非常大,针对新版附录1草案的主要变化点进行详细解读,主要涉及:范围、原则、质量风险管理、污染控制策略、厂房洁净技术、生产和特定技术等。结合国内无菌产品生产的现状对上述的变化将会如何影响国内现有技术和发展进行分析,提出相关看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盟gmp 附录1 无菌产品生产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血浆ET-1、血清6-酮-PGF_(1α)、TXB_2和GMP-140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7
作者 王维 牛新海 +1 位作者 陶纯钢 张翠英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0年第33期1-2,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血浆ET-1、血清6-酮-PGF_(1α)、TXB_2和GMP-140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3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进行了血浆ET-1、血清6-酮-PGF_(1α)、TXB_2和GMP-140水平测定,并与3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血浆ET-1、血清6-酮-PGF_(1α)、TXB_2和GMP-140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3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进行了血浆ET-1、血清6-酮-PGF_(1α)、TXB_2和GMP-140水平测定,并与35名正常人作比较。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治疗前后血浆ET-1、TXB_2和GMP-140水平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而血清6-酮-PGF_(1α)水平又明显低于正常人组(P<0.05),经治疗1个月后与正常人比较仍有差异(P<0.05)。血浆ET-1水平和TXB_2、GMP-140水平呈正相关(r=0.4986,0.5014,P<0.05),6-酮-PGF_(1α)水平呈负相关(r=-0.4712,P<0.05)。结论测定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血浆ET-1、血清6-酮-PGF_(1α)、TXB_2和GMP-140水平变化对观察病情和预后判定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内皮素-1 6-酮-前列环素F1Α 血栓素-B2 血小板颗粒膜蛋白-140
下载PDF
DNA损伤应答中环状GMP-AMP合成酶的UFMylation修饰潜在作用
8
作者 宋佳苋 朱敏 《青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2期20-23,29,共5页
为探究环状GMP-AMP合成酶(cyclic GMP-AMP synthetase,cGAS)翻译后修饰参与DNA损伤应答的潜在作用,转染HeLa细胞和HEK-293T细胞,设置未处理组和Etoposide处理组。基于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染色,确定HeLa细胞质粒转染效率、Etoposide... 为探究环状GMP-AMP合成酶(cyclic GMP-AMP synthetase,cGAS)翻译后修饰参与DNA损伤应答的潜在作用,转染HeLa细胞和HEK-293T细胞,设置未处理组和Etoposide处理组。基于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染色,确定HeLa细胞质粒转染效率、Etoposide处理前后的DNA损伤效果、DNA损伤前后cGAS的细胞定位情况。采用免疫共沉淀和Western blot检测HEK-293T细胞cGAS的表达及UFMylation修饰。实验结果显示,HeLa细胞稳定表达cGAS,Etoposide处理可造成明显DNA损伤,未处理组cGAS富集于细胞质,处理组cGAS富集于细胞核。HEK-293T细胞稳定表达转染质粒,同时发现UFMylation修饰的cGAS。因此,cGAS参与DNA损伤应答且可能通过UFMylation修饰调控,为翻译后修饰视角研究DNA损伤应答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损伤应答 环状gmp-AMP合成酶 泛素折叠修饰因子1 UFMylation修饰
下载PDF
CHD患者血浆ET-1、GMP-140和血清cTnI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4
9
作者 苏焱伦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216-218,共3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浆ET-1、GMP-140和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和酶免法对96例CHD患者进行了血浆ET-1、GMP-140和血清cTnI水平的测定,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3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4...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浆ET-1、GMP-140和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和酶免法对96例CHD患者进行了血浆ET-1、GMP-140和血清cTnI水平的测定,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3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41例,急性心肌梗死(AMI)19例。并与35例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CHD患者血浆ET-1、GMP-140和血清cTnI水平均非常显著的高于正常人组(P<0.01),急性AMI组和UAP组又高于SAP组(P<0.05),且血清cTnI水平与血浆ET-1、GMP-140水平呈正相关。结论:检测CHD患者血浆ET-1、GMP-140和血清cTnI水平的变化对CHD的发生和发展以及疗效和预后观察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内皮素-1 肌钙蛋白-Ⅰ 颗粒膜蛋白-140 稳定型心绞痛 不稳定型心绞痛 急性心肌梗死
下载PDF
用选择性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抑制剂研究大鼠小脑内NO-cGMP神经通路 被引量:3
10
作者 金英 刘婉珠 赵艳杰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78-282,共5页
应用清醒大鼠脑微透析技术以选择性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抑制剂 1 H- [1 ,2 ,4]口恶二唑 [4,3- a]喹喔啉 - 1 -酮 ( ODQ)为工具药研究大鼠小脑 NO-c GMP神经通路 .小脑内局部灌流 ODQ( 5,1 0 ,50 ,1 0 0 μmol· L-1,5μL·min-1... 应用清醒大鼠脑微透析技术以选择性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抑制剂 1 H- [1 ,2 ,4]口恶二唑 [4,3- a]喹喔啉 - 1 -酮 ( ODQ)为工具药研究大鼠小脑 NO-c GMP神经通路 .小脑内局部灌流 ODQ( 5,1 0 ,50 ,1 0 0 μmol· L-1,5μL·min-1)可剂量依赖性降低细胞外基础 c GMP水平 ,最大可使细胞外基础 c GMP水平降低 80 % .ODQ1 0 0 μmol· L-1可完全对抗N -甲基 - D-天冬氨酸 ( NMDA,2 0 0μmol· L-1)或α-氨基羟甲基异口恶唑丙酸 ( AMPA,1 0 0μmol· L-1)引起的细胞外 c GMP水平增加 ,ODQ也可抑制 NO供体 S-亚硝基 - N-乙酰青霉胺 ( SNAP,1 .5mmol·L-1)引起的细胞外 c GMP水平增加 .说明在基础条件下小脑内 c GMP80 %来源于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激活 .进一步证明了 NO通过激活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使 c GMP增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Cgmp 神经通路 可溶性鸟苷酸 环化酶抑制剂
下载PDF
环磷酸鸟苷依赖性蛋白激酶1基因(pkg1)在不同人工饲料摄食性家蚕品种的表达特征 被引量:1
11
作者 崔海波 张升祥 +5 位作者 杨洋 吴亚群 陈永波 兰凤杰 刘庆信 崔为正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06-612,共7页
不同家蚕品种对人工饲料的摄食性存在很大差异,为探讨这种摄食性差异的分子调控机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不同摄食性品种(品系)幼虫在正常条件下和经饥饿、食物刺激及忌避物刺激处理后头部的环磷酸鸟苷依赖性蛋白激酶1基因(pkg1... 不同家蚕品种对人工饲料的摄食性存在很大差异,为探讨这种摄食性差异的分子调控机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不同摄食性品种(品系)幼虫在正常条件下和经饥饿、食物刺激及忌避物刺激处理后头部的环磷酸鸟苷依赖性蛋白激酶1基因(pkg1)表达水平。正常条件下,pkg1在不同摄食性家蚕品种(品系)幼虫头部的表达存在较大差异,高摄食性品种(品系)中该基因的表达量显著高于低摄食性品种(品系)。不同摄食性家蚕品种(品系)4龄起蚕饥饿12 h后,其头部pkg1的表达量显著升高。当饥饿12 h后的4龄起蚕再分别进行食物刺激及忌避物的气味刺激处理,其中桑叶气味刺激能使高、低摄食性家蚕品种(品系)之间pkg1的表达差异减小;不含桑叶粉的人工饲料气味刺激则引起低摄食性品种(品系)pkg1的表达量显著下调,使高、低摄食性家蚕品种(品系)之间的pkg1表达差异增大;忌避物质樟脑对不同摄食性家蚕品种(品系)幼虫pkg1基因的表达影响较小。试验结果说明,pkg1可能与家蚕的摄食性有密切关系,推测该基因的上调表达具有促进家蚕摄食人工饲料的潜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品种 人工饲料 摄食性 环磷酸鸟苷依赖性蛋白激酶1基因 实时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Transforming Molecules into Medicines: Role of CDMOS in Phase-Appropriate Technology Transfers in Advancing Pharmaceutical Innovation
12
作者 Kishore Kumar Hotha 《Advances in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Science》 2023年第3期203-223,共21页
CDMOs are emerging as critical drivers of innovation within the pharmaceutical and biotech industries. As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continues to evolve, we can expect to see CDMOs play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CDMOs are emerging as critical drivers of innovation within the pharmaceutical and biotech industries. As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continues to evolve, we can expect to see CDMOs play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drug development and manufacturing. Many companies within these sectors are now leveraging the expertise of CDMOs through technology transfers to foster innovation and enhance the development of new drug products. In the extensive field of drug development, technology transfer plays a crucial role at multiple stages, ranging from preclinical phases to commercialization. By working closely with drug developers, CDMOs can ensure that technologies are transferred seamlessly between phases of drug development, allowing for a more efficient and cost-effective development process. CDMOs also bring a wealth of experience in various areas of drug development, including process development, analytical testing, quality control, and manufacturing. This expertise, combined with a focus on innovation, can help drug developers to overcome technical challenges and optimize their drug development programs. CDMOs can provide drug developers with various manufacturing capabilities, from small-scale clinical trials to large-scale commercial production. This flexibility allows drug developers to focus on their core competencies while relying on CDMOs to provide the necessary infrastructure and support for drug manufacturing. The critical role of CDMOs in advancing pharmaceutical innovation in phase-appropriate technology transfer where there will be a lot of effort and patience with strong technical expertise is required.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various types of Technology transfer from preclinical to commercial stages and successful strategies to foster innov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chnology Transfer CDMO INNOVATION PRECLINICAL gmp Phase Appropriate Method Development Phase-1 Commercial Manufacturing Continuous Improvement Lifecycle Management
下载PDF
小麦谷蛋白大聚合体含量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49
13
作者 孙辉 姚大年 +2 位作者 李保云 刘广田 张树榛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2期23-27,共5页
小麦籽粒谷蛋白大聚合体 ( GMP)的含量反映了谷蛋白聚合体的粒度分布情况 ,其高低与其他烘烤品质性状有密切的关系。本文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GMP含量受 Glu-1位点等位基因变异、亚基相对含量和环境因素等的影响。其中 ,G... 小麦籽粒谷蛋白大聚合体 ( GMP)的含量反映了谷蛋白聚合体的粒度分布情况 ,其高低与其他烘烤品质性状有密切的关系。本文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GMP含量受 Glu-1位点等位基因变异、亚基相对含量和环境因素等的影响。其中 ,Glu-A1 b和 Glu-D1 d对 GMP含量有正效应 ,而 Glu-A1 c和 Glu-D1 a对 GMP含量有负效应 ;A组和 C组亚基的相对含量分别与 GMP含量正相关和负相关。GMP含量也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在五个试验点中 ,北京和太原点表现为正效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mp含量 等位基因 环境因素 小麦 烘烤品质
下载PDF
灰色GMP(1,1,N)模型及其在冰凌灾害风险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14
作者 罗党 韦保磊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929-2937,共9页
在加权最小二乘框架下构建了含时间多项式项的灰色GMP(1,1,N)模型,该模型既适用于小样本单调序列又适用于波动序列,论证了均方误差最小准则、均方相对误差最小准则与平均绝对百分误差最小准则下的GM(1,1)、NGM(1,1,k)和GM(1,1,t~α)模... 在加权最小二乘框架下构建了含时间多项式项的灰色GMP(1,1,N)模型,该模型既适用于小样本单调序列又适用于波动序列,论证了均方误差最小准则、均方相对误差最小准则与平均绝对百分误差最小准则下的GM(1,1)、NGM(1,1,k)和GM(1,1,t~α)模型均是GMP(1,1,N)模型的特殊形式,将GMP(1,1,N)模型应用于黄河宁蒙河段冰凌灾害风险预测,结果表明2015-2016年的风险预测结果符合实际情况,模型能够识别风险波动变化规律.为不同准则下灰色预测新模型的构建提供了新思路,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色gmp(1 1 N)模型 加权最小二乘法 矩阵分析 冰凌灾害 风险预测
原文传递
糖尿病患者血栓前状态若干相关分子标志物的变化 被引量:6
15
作者 林东平 王俏 吴万龄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11期1-2,共2页
观察糖尿病患者血栓前状态若干相关分子标志物即血浆内皮素- 1(ET- 1) 、血小板α- 颗粒膜蛋白(GMP-140)、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 及其抑制物(PAI- 1) 的变化。方法:分别采用放免法和发色底物显色法... 观察糖尿病患者血栓前状态若干相关分子标志物即血浆内皮素- 1(ET- 1) 、血小板α- 颗粒膜蛋白(GMP-140)、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 及其抑制物(PAI- 1) 的变化。方法:分别采用放免法和发色底物显色法,检测了20 例正常人和40 例Ⅱ型糖尿病患者(22 例无微血管病变,18 例有微血管病变)的ET-1 、GMP-140 、tPA及PAI- 1 的变化。结果:糖尿病患者的ET- 1、GMP- 140 、PAI- 1 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tPA 则明显下降,伴微血管病变者比无微血管病变者变化更明显,且ET- 1 与GMP- 140 、PAI- 1 呈显著正相关,而与tPA 呈显著负相关。结论:上述血栓前状态若干相关分子标志物的测定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和病情分析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微血管病变 内皮素 血小板 α颗粒蛋白
下载PDF
家兔颈内动脉内皮损伤引起血管狭窄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宋崇顺 任映 +5 位作者 葛新 陈淑长 郭菁 赵凤志 戴欣 杨金铎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14-118,共5页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内皮不同损伤强度在不同时间出现狭窄的相关性。方法由颈外动脉向颈内动脉插入相同规格气囊,分别充入1、2、3Pa的压力,反复重复3次,分别在造型1、2、3周时各处死一批家兔,观察造型家兔血管内皮的病理学改变及相关活性...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内皮不同损伤强度在不同时间出现狭窄的相关性。方法由颈外动脉向颈内动脉插入相同规格气囊,分别充入1、2、3Pa的压力,反复重复3次,分别在造型1、2、3周时各处死一批家兔,观察造型家兔血管内皮的病理学改变及相关活性因子的变化。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在血管内膜损伤强度为2Pa,球囊直径为3.0mm,球囊长度为20mm,插入深度为30mm的条件下,在造型时间为3周时,造型家兔血管内皮可呈现典型狭窄性病理变化,血浆TXB2、GMP-140、ET-1、CGRP含量、全血粘度明显增高,红细胞聚集指数、聚集面积增加,红细胞变形指数、变形面积、血浆6-keto-PGF1α含量明显减少。结论在球囊压力为2Pa,造型时间为3周时可得到与临床极为相似的狭窄性动物模型,血管内膜、中膜明显增厚,相关活性因子变化显著,能满足药理学研究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狭窄 动脉 家兔 红细胞聚集指数 损伤强度 活性因子 血管内皮 药理学研究 插入深度 病理变化 TXB2 ET-1 CGRP 变形指数 动物模型 造型 相关性 时间 病理学 球囊 压力 内膜 血浆 含量 面积
下载PDF
一氧化氮抑制AngⅡ介导的心肌肥大反应的信号机制 被引量:13
17
作者 刘培庆 鲁伟 潘敬运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13-218,共6页
本文主要利用培养的新生大鼠心肌细胞 ,从细胞学及分子生物学角度研究一氧化氮 (NO)信号系统在AngⅡ介导的心肌肥大反应中的作用及机制。实验以心肌细胞蛋白合成速率、心房钠尿肽 (ANP)的表达作为心肌肥大反应的指标 ,以硝酸盐及亚硝酸... 本文主要利用培养的新生大鼠心肌细胞 ,从细胞学及分子生物学角度研究一氧化氮 (NO)信号系统在AngⅡ介导的心肌肥大反应中的作用及机制。实验以心肌细胞蛋白合成速率、心房钠尿肽 (ANP)的表达作为心肌肥大反应的指标 ,以硝酸盐及亚硝酸盐含量反映心肌细胞NO水平 ,以免疫印迹法测定MKP 1蛋白表达 ,以RT PCR测定eNOSmRNA水平。结果发现 :(1)L 精氨酸 (L Arg) 10、10 0 μmol/L分别增加心肌细胞NO水平 16 %及 31%,L Arg (10 0 μmol/L)还可增加心肌细胞eNOSmRNA表达 ,其作用可被NOS抑制剂 L NAME所抑制 ;(2 )L Arg (10 0 μmol/L)可降低AngⅡ (0 1μmol/L)诱导的心肌细胞ANPmRNA表达水平和蛋白合成速率 ,而在L Arg处理之前用针对MKP 1的反义寡核苷酸转染心肌细胞 ,蛋白合成速率明显增加 ,可取消L Arg的抑制作用 ,甚至超过AngⅡ组 ;(3)L Arg (10 0 μmol/L)明显增加MKP 1蛋白表达 ,比对照组增加 2 2 5 %,NOS抑制剂L NAME及蛋白激酶G(PKG)抑制剂KT 5 82 3皆可抑制L Arg诱导的MKP 1蛋白表达 ,分别抑制 88%、83%,而AngⅡ能增加L Arg诱导的MKP 1的表达 ,较对照组增加 36 5 %,增强了L Arg的作用。以上结果表明 ,NO抑制AngⅡ介导心肌肥大反应的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PKG ,促进MKP 1的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磷酸酶-1 蛋白激酶K 心肌细胞 肥大反应 血管紧张素Ⅱ 一氧化氮 精氨酸
下载PDF
冠心病血瘀证与血小板颗粒膜蛋白和纤溶功能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20
18
作者 毛以林 袁肇凯 +3 位作者 黄献平 卢芳国 谭光波 胡志希 《湖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29-31,共3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颗粒膜蛋白 (GMP—1 4 0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PAI—1 )与冠心病血瘀证的关系。方法选择 48例血瘀型、5 2例非血瘀型冠心病 (CHD)患者和 5 4例健康人 ,对其血浆GMP—1 4 0含量、t—PA... 目的探讨血小板颗粒膜蛋白 (GMP—1 4 0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PAI—1 )与冠心病血瘀证的关系。方法选择 48例血瘀型、5 2例非血瘀型冠心病 (CHD)患者和 5 4例健康人 ,对其血浆GMP—1 4 0含量、t—PA、PAI—1活性进行检测。结果CHD血瘀证患者血浆GMP—1 4 0明显高于非血瘀证和健康对照组 (P <0 .0 5或P <0 .0 1 ) ,CHD患者血瘀证PAI—1活性明显升高 ,t—PA活性明显降低 ,与非血瘀组和健康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或P <0 .0 1 ) ,进一步分析表明 ,t—PA/PAI—1比值各组相比均具有显著差异 (均P <0 .0 1 ) ,以血瘀证组最低。结论GMP—1 4 0、t—PA、PAI—1可作为冠心病血瘀证的微观辨证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血瘀证 血小板颗粒膜蛋白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下载PDF
通脉宁对血管狭窄模型家兔病理学及相关因子影响
19
作者 宋崇顺 任映 +5 位作者 葛新 陈淑长 郭菁 赵凤志 戴欣 杨金铎 《中医药学刊》 2004年第12期2319-2321,共3页
目的:观察通脉宁胶囊(TMNJN)对家兔颈动脉内皮球囊损伤后引起血管狭窄模型的预防治疗作用。方法:在无菌条件下分离出颈内和颈外动脉,由颈外动脉向颈内动脉插入气囊,在恒定压力下,反复抽拉3次,造成经腔内皮损伤,连续给药21天后取出颈内动... 目的:观察通脉宁胶囊(TMNJN)对家兔颈动脉内皮球囊损伤后引起血管狭窄模型的预防治疗作用。方法:在无菌条件下分离出颈内和颈外动脉,由颈外动脉向颈内动脉插入气囊,在恒定压力下,反复抽拉3次,造成经腔内皮损伤,连续给药21天后取出颈内动脉,肉眼和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动脉壁外观和病理学改变;颈总动脉取血,分别检测血a-颗粒膜蛋白(GMP-140)、内皮素1(ET-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变化。结果:家兔颈动脉内皮球囊损伤21天后模型组家兔颈内动脉内皮明显粗糙,管腔明显狭窄,狭窄处87.5%可见黄色或暗红色血栓,内膜明显增厚,平滑肌细胞明显增生;血浆GMP-140、ET-1、CGRP明显高于假手术组。造型家兔灌服通脉宁胶囊后,大、中、小剂量组上述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特别是大剂量组改善明显,差异显著。结论:大、中剂量组家兔灌服通脉宁胶囊后对动脉球囊损伤后引起血管狭窄模型有较好的预防治疗作用,为通脉宁胶囊能治疗经皮经腔内皮损伤引起的血管狭窄提供了充实的药理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腔内皮球囊损伤 血管狭窄 gmp140 ET—1 CGRP
下载PDF
心绞痛患者介入术后血小板活化及纤溶功能的变化
20
作者 陈德 华尔铨 +1 位作者 张书富 郑鹏翔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710-711,共2页
目的 研究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和冠状动脉内支架术 (stent)后外周循环中血小板活化及纤溶功能的变化。方法 由外周静脉采血 ,采用ELISA检测PTCA和stent术前后血浆血小板表面α -颗粒膜蛋白 (GMP - 1 ... 目的 研究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和冠状动脉内支架术 (stent)后外周循环中血小板活化及纤溶功能的变化。方法 由外周静脉采血 ,采用ELISA检测PTCA和stent术前后血浆血小板表面α -颗粒膜蛋白 (GMP - 1 4 0 )、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VWF)、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 (t-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 - 1 (PAI- 1 )、D -二聚体 (D -D)的含量。结果  3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TCA术后 1 0min血浆血小板膜表面GMP - 1 4 0及D -二聚体明显增高 ,术后 2 4h虽明显下降 ,但血小板膜表面GMP - 1 4 0尚未降至正常 ,PAI - 1术后 2 4h亦明显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绞痛 介入术后 血小板活化 纤溶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