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1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颅直流电刺激对人体运动系统兴奋性的影响——基于TMS和H反射的证据
1
作者 卞秀玲 刘宇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529-529,共1页
目的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 DCS)可改变神经系统兴奋性,进而提升人体运动能力。然而t DCS具体如何调节神经兴奋性,进而提升运动表现的生理证据尚不充分。因此,本研究旨在运用TMS和H反射检测手段,观... 目的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 DCS)可改变神经系统兴奋性,进而提升人体运动能力。然而t DCS具体如何调节神经兴奋性,进而提升运动表现的生理证据尚不充分。因此,本研究旨在运用TMS和H反射检测手段,观察t DCS干预后大脑初级运动皮层、脊髓传导通路兴奋性的变化,为该技术改善运动表现的机制问题提供生理学证据。方法16名上海体育大学健康男性参与了测试。采用双盲交叉设计,刺激方案:2 m A,20 min的阳极、阴极、假刺激,间隔48 h。统计方法:双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1)大脑皮层兴奋性:阳极刺激后动作诱发电位较基线振幅显著增大(P<0.05),阴极刺激则相反(P<0.05);阳极刺激后SICI抑制水平较基线显著降低(P<0.05),且较阴极显著提高(P<0.05);(2)脊髓通路兴奋性:阳极刺激后,Hmax/Mmax值显著降低(P<0.05),H反射潜伏期较刺激前显著缩短(P<0.05)。突触前抑制阳极刺激较基线有显著差异性(P<0.05)。运动传导速度的增加值,阳极较阴极显著提升(P<0.05)。结论(1)t DCS可以调节神经系统兴奋性,阳极刺激提高大脑皮层的动作诱发电位、降低皮层内抑制,阴极干预效果相反。(2)t DCS刺激可通过影响H反射振幅、H反射潜伏期、突触前抑制、神经传导速度,进而调节脊髓传导通路兴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触前抑制 初级运动皮层 h反射 诱发电位 交叉设计 人体运动能力 神经传导速度 神经兴奋性
下载PDF
H反射在脑卒中后上肢偏瘫患者中的特征表现及分析 被引量:21
2
作者 李红玲 徐凌娇 +3 位作者 岳崴 刘春辉 潘拴针 王淑英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4-48,共5页
目的:通过研究脑卒中后上肢偏瘫患者H反射的特征表现,及其与偏瘫肢体肌张力的关系,探讨H反射在脑卒中后上肢偏瘫患者神经电生理评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符合本研究入选标准的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42例。分别对患者双侧正中神经、尺... 目的:通过研究脑卒中后上肢偏瘫患者H反射的特征表现,及其与偏瘫肢体肌张力的关系,探讨H反射在脑卒中后上肢偏瘫患者神经电生理评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符合本研究入选标准的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42例。分别对患者双侧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所支配的拇短展肌、小指展肌、指总伸肌进行H反射检查,并对患侧上肢给予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评定,确定上述神经中哪些更容易引出H反射,并对其所引出的H反射结果及其与MAS的相关性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患者双侧正中神经、尺神经所支配的拇短展肌、小指展肌均较易引出H反射,引出率100%。桡神经所支配的指总伸肌不易(3例/42例,引出率7.14%)引出H反射。患侧正中神经和尺神经的H反射潜伏期分别为(25.89±3.66)ms、(25.71±3.26)ms;健侧正中神经和尺神经的H反射潜伏期分别为(26.60±3.11)ms、(26.44±2.87)ms。配对t检验分析,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Hmax/Mmax比值均数用中位数表示,患侧正中神经和尺神经的Hmax/Mmax比值分别为0.185和0.217;健侧Hmax/Mmax比值分别为0.126和0.112,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分析,患侧与健侧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用Kruskal-WallisH检验分析显示:患侧上肢正中神经、尺神经H反射潜伏期在MAS不同级别中没有差异,而Hmax/Mmax比值在MAS不同级别中有差异。Spearman秩相关检验结果显示:患侧上肢正中神经H反射潜伏期、Hmax/Mmax比值以及尺神经H反射潜伏期与MAS不相关;而患侧上肢尺神经Hmax/Mmax比值与MAS存在秩相关关系。结论:上肢H反射与MAS存在一定关系,其中Hmax/Mmax比值是评估下运动神经元兴奋性的较好指标,可以成为临床评价痉挛的客观神经电生理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上肢 h反射 痉挛 评定
下载PDF
中药强力生对大鼠后肢H反射的影响 被引量:67
3
作者 姜文凯 吕荣 +1 位作者 倪正 华兴邦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6期934-935,共2页
目的:H反射是脊髓学突触反射,为探讨其影响因素,在SD大鼠后肢H反射模型上观察中药强力生注射液对该反射各参数的影响。方法:用电刺激诱发大鼠后肢H反射,观察生理盐水组、实验组以及阳性对照组注射前后该反射各参数的变化。结果:生理盐... 目的:H反射是脊髓学突触反射,为探讨其影响因素,在SD大鼠后肢H反射模型上观察中药强力生注射液对该反射各参数的影响。方法:用电刺激诱发大鼠后肢H反射,观察生理盐水组、实验组以及阳性对照组注射前后该反射各参数的变化。结果:生理盐水组注射前后无明显改变,实验组H/M降低(P<0.05),阳性对照组H波潜伏期明显缩短(P<0.01)。结论:提示强力生可能通过调节α神经元影响神经-肌肉兴奋性,与士的宁的兴奋剂作用有本质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强力生 大鼠 后肢h反射 影响 电刺激
下载PDF
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H反射与痉挛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何颖 邵西仓 +2 位作者 李晓裔 方俐 李玉琢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159-1162,共4页
目的观察脑卒中患者上肢H反射的H最大波幅/M最大波幅(Hmax/Mmax)、H发展斜率/M发展斜率(Hslp/Mslp)和H阈值/M阈值(Hth/Mth)等指标与痉挛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定34例恢复期脑卒中患者上肢痉挛情况。对双上肢正中神... 目的观察脑卒中患者上肢H反射的H最大波幅/M最大波幅(Hmax/Mmax)、H发展斜率/M发展斜率(Hslp/Mslp)和H阈值/M阈值(Hth/Mth)等指标与痉挛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定34例恢复期脑卒中患者上肢痉挛情况。对双上肢正中神经进行H反射检测,记录各项参数,并比较Hmax/Mmax、Hslp/Mslp和Hth/Mth。结果患侧上肢Hmax/Mmax为(0.35±0.17),健侧为(0.14±0.07),患侧高于健侧(P<0.05);患侧上肢Hslp/Mslp为(0.72±0.40),健侧为(0.26±0.22),患侧高于健侧(P<0.05);患侧上肢Hth/Mth为(0.93±0.14),健侧为(0.98±0.12),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患侧上肢Hmax/Mmax与MAS评分呈线性正相关(r=0.608,P<0.05);患侧上肢Hslp/Mslp与MAS评分亦呈线性正相关(r=0.917,P<0.05);患侧上肢Hth/Mth与MAS评分不相关(r=-0.128,P>0.05)。结论 Hmax/Mmax和Hslp/Mslp可作为脑卒中上肢痉挛程度评价的电生理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痉挛 上肢 h反射
下载PDF
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下肢H反射的特征表现 被引量:12
5
作者 李红玲 徐凌娇 +1 位作者 潘拴珍 王淑英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051-1055,共5页
目的:通过研究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下肢H反射的特征表现及其与偏瘫下肢肢体功能评定的关系,探讨H反射在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神经电生理评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40例,分别对患者双侧胫神经和腓总神经所支配的腓肠肌和... 目的:通过研究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下肢H反射的特征表现及其与偏瘫下肢肢体功能评定的关系,探讨H反射在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神经电生理评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40例,分别对患者双侧胫神经和腓总神经所支配的腓肠肌和胫骨前肌进行H反射检查,并对患侧下肢给予临床痉挛指数(CSI)评定。计算胫神经和腓总神经H反射的引出率,并对其所引出的H反射结果以及与CSI的相关性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患者双侧胫神经所支配的腓肠肌H反射引出率100%,胫骨前肌H反射引出率为10%。患侧胫神经H反射潜伏期平均为(30.09±1.87)ms;非患侧胫神经H反射潜伏期平均为(31.99±2.31)ms。患侧胫神经Hmax/Mmax比值均数中位数平均为0.476;非患侧胫神经Hmax/Mmax比值平均为0.189。患侧与非患侧相比,患侧H反射潜伏期缩短,Hmax/Mmax比值增大,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将患侧下肢胫神经H反射潜伏期分别与CSI进行Spearman秩相关检验,结果显示患侧下肢胫神经H反射潜伏期与CSI不相关,而患侧下肢胫神经Hmax/Mmax比值与CSI存在秩相关关系。结论:用H反射来评价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患侧痉挛的存在和严重程度,比CSI量表更客观、量化。其中Hmax/Mmax比值是评估下运动神经元兴奋性的较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下肢 h反射 痉挛 评定
下载PDF
脑卒中患者双下肢H反射的变化及其与痉挛指数的相关性 被引量:26
6
作者 王永慧 郭丽华 岳寿伟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14-116,共3页
目的:研究痉挛期脑卒中患者双下肢胫神经H反射的变化及其和痉挛指数的相关性,并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32例恢复期脑卒中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患侧下肢伸肌痉挛。将患者双下肢分为患侧和非患侧,分别给予肌电图胫神经H反射检查和患侧综... 目的:研究痉挛期脑卒中患者双下肢胫神经H反射的变化及其和痉挛指数的相关性,并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32例恢复期脑卒中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患侧下肢伸肌痉挛。将患者双下肢分为患侧和非患侧,分别给予肌电图胫神经H反射检查和患侧综合痉挛量表(CSS)评定,比较双侧H反射的改变,分析患侧H反射潜伏期和H/M比值和C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患侧H反射潜伏期平均26.18±1.64ms,H/M比值平均0.53±0.22,患侧下肢CSS评分平均9.88±1.59;非患侧H反射潜伏期平均28.30±1.69ms,H/M比值平均0.36±0.19。双侧H反射的潜伏期和H/M比值比较,患侧潜伏期缩短,H/M比值增大,有显著性差异;患侧CSS评分和H/M比值显著正相关,直线回归方程为y=-0.54+0.11x,相关系数r=0.6329,(P<0.001)。结论:痉挛期脑卒中患者患侧H反射活跃,患侧H/M比值和CSS评分正相关,H/M比值是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痉挛侧下运动神经元兴奋性评估的良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h反射 痉挛 综合痉挛量表 相关系数
下载PDF
平衡针刺法对脑卒中后高肌张力大鼠H反射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曾友华 包烨华 +1 位作者 楚佳梅 李海燕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0年第5期1054-1056,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平衡针刺法对脑卒中后高肌张力大鼠的肌电H反射,初步探讨平衡针刺法改善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可能作用机理。方法: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患侧针刺组、平衡针刺组,每组12只,制备脑卒中后肢体痉挛大... 目的:通过观察平衡针刺法对脑卒中后高肌张力大鼠的肌电H反射,初步探讨平衡针刺法改善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可能作用机理。方法: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患侧针刺组、平衡针刺组,每组12只,制备脑卒中后肢体痉挛大鼠的模型,平衡针刺组治以平衡针刺法,患侧针刺组取患侧肢体施术,治疗20min,连续治疗10天,治疗后对各组大鼠行肌电H反射监测。结果: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平衡针刺组H反射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波幅明显下降(P<0.05);平衡针刺组与患侧针刺组相比较,其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结论:平衡针刺法可以有效抑制亢进的牵张反射,降低脊髓运动神经元的兴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脑卒中 肌张力 h反射
下载PDF
桡侧腕屈肌H反射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术后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8
8
作者 郑超君 吕飞舟 +5 位作者 夏新雷 王立勋 马晓生 金翔 朱愈 姜建元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1-83,共3页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最为常见的类型,约占50%-60%。C6及C7神经根受累在神经根型颈椎病中所占的比例高达81.3%。临床上对于神经根型颈椎病仍以保守治疗为主.但对于长期保守治疗无效且患者无法耐受相应症状者,手术治疗也不失...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最为常见的类型,约占50%-60%。C6及C7神经根受累在神经根型颈椎病中所占的比例高达81.3%。临床上对于神经根型颈椎病仍以保守治疗为主.但对于长期保守治疗无效且患者无法耐受相应症状者,手术治疗也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近期研究证明NDI、SF-36、SF-12及VAS疼痛评分等评分系统都是较为可靠的评估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效果的方法,但由于个体对于不适及疼痛等的耐受能力不同,所以利用评分量表进行评估较易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桡侧腕屈肌H反射是一项常规且可靠的评估C6及C7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神经电生理技术。故在本次研究中,我们试图通过术前及术后桡侧腕屈肌H反射的相关电生理参数的变化对C6或C7神经根型颈椎病手术治疗的有效性进行客观地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桡侧腕屈肌 术后评估 h反射 神经电生理技术 应用 保守治疗 手术治疗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症MRI分级与F波及H反射的相关性 被引量:9
9
作者 栗晓 林彩娜 +5 位作者 罗海杰 万青 阮玉婷 张新胜 伍少玲 马超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2期6343-6350,共8页
背景:腰椎MRI检查及神经电生理检测对腰椎间盘突出所致的神经根损害具有重要的诊断评估价值。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MRI分级与F波潜伏期、出现率以及H反射潜伏期、波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飞利浦achieva 3.0T超导型MRI仪... 背景:腰椎MRI检查及神经电生理检测对腰椎间盘突出所致的神经根损害具有重要的诊断评估价值。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MRI分级与F波潜伏期、出现率以及H反射潜伏期、波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飞利浦achieva 3.0T超导型MRI仪和腰椎专用TCL线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腰椎进行扫描,通过MRI扫描图像对患者突出椎间盘大小以及神经根受压程度进行分级评分;采用牛津肌电诱发电位仪对患者双侧下肢胫神经进行F波和H反射检测。结果与结论:(1)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MRI分级评分与F波出波率呈负相关(r=-0.594 0,P<0.000 1),与F波潜伏期呈正相关(r=0.825 6,P<0.000 1),与H反射波幅无明显相关性(r=-0.117 4,P=0.257 3),与H反射潜伏期呈正相关(r=0.875 0,P<0.000 1);(2)随着MRI分级评分的增高,F波出波率逐渐降低,F波和H反射潜伏期逐渐延长,提示患者神经根出现损害,且损伤程度逐渐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间盘移位 经皮神经电刺激 组织工程 组织构建 骨组织工程 腰椎间盘突出症 神经电生理 MRI F波 h反射 相关性研究
下载PDF
振动训练对肌肉H反射、T反射和表面肌电信号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0
作者 袁艳 苏彦炬 吴贻刚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81-587,共7页
振动训练是一种新兴的力量训练辅助手段,国内外诸多研究集中于振动训练对最大力量、快速力量和力量耐力训练效果的影响。振动刺激引起肌肉力量变化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运用文献分析法,从振动训练对H反射、T反射和肌肉表面肌电信号... 振动训练是一种新兴的力量训练辅助手段,国内外诸多研究集中于振动训练对最大力量、快速力量和力量耐力训练效果的影响。振动刺激引起肌肉力量变化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运用文献分析法,从振动训练对H反射、T反射和肌肉表面肌电信号的影响三个方面入手,对近十年国内外振动训练的神经适应机制实证研究文献进行归纳、总结,并对其研究趋势进行了探讨,为今后振动训练的神经适应机制及其运用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刺激 神经反应 神经适应 h反射 T反射 肌电图
下载PDF
100Hz正弦波振动对制动大鼠比目鱼肌M波和H反射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赵雪红 樊小力 +1 位作者 宋新爱 石磊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45-549,共5页
目的:观测100 Hz正弦波振动对制动大鼠比目鱼肌M波和H反射的影响,为探明肌梭在废用性肌萎缩发生中的作用。方法:以大鼠后肢制动作为废用动物模型,用振动仪实施100 Hz正弦波振动,14 d后观察大鼠比目鱼肌M波及H反射的变化。结果:大鼠后肢... 目的:观测100 Hz正弦波振动对制动大鼠比目鱼肌M波和H反射的影响,为探明肌梭在废用性肌萎缩发生中的作用。方法:以大鼠后肢制动作为废用动物模型,用振动仪实施100 Hz正弦波振动,14 d后观察大鼠比目鱼肌M波及H反射的变化。结果:大鼠后肢制动14 d后,M波最大波幅(Mmax)由正常对照组的(4.10±1.30)mV降低到(1.71±0.77)mV(P<0.01);刺激阈值和最大刺激强度(SMmax)分别由正常对照组的(0.09±0.04)mA和(0.72±0.25)mA增加到(0.21±0.12)mA和(1.19±0.40)mA(P<0.01)。H反射的最大波幅(Hmax)由正常对照组的(0.98±0.41)mV降低到(0.30±0.22)mV,最大刺激强度(SHmax)则由正常对照组的(1.67±0.78)mA增加到(2.65±0.87)mA,Hmax/Mmax的比值由正常对照组的(24.73±7.44)%下降为(17.56±4.60)%,经统计学检验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制动+高频振动组,Mmax为(3.08±0.82)mV,刺激阈值为(0.11±0.07)mA,SMmax为(0.86±0.32)mA,与制动组相比,振动组大鼠比目鱼肌Mmax明显增高(P<0.01),阈强度和SMmax均明显降低(P<0.05)。振动组大鼠Hmax为(0.80±0.33)mV,SHmax为(2.06±1.02)mA,Hmax/Mmax的比值为(25.58±6.89)%,与制动组相比,Hmax明显增高(P<0.01),Hmax/Mmax的比值增大(P<0.05)。结论:100 Hz正弦波振动对制动所致大鼠比目鱼肌H反射及M波的改变有明显的对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生理学 肌梭/生理学 振动 电生理学 h反射 模型 动物
下载PDF
电针对实验性脑梗死大鼠H反射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金荣疆 朱天民 +3 位作者 罗荣 郑重 杨红 冯媛 《四川中医》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1-14,共4页
目的:观察电针阳陵泉对实验性脑梗死模型大鼠H反射潜伏期以及H反射恢复曲线的变化的影响。方法:将健康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假手术组和电针治疗组。正常组不做任何处理,模型组依据Nagasawa氏改良方法造模,假手术组... 目的:观察电针阳陵泉对实验性脑梗死模型大鼠H反射潜伏期以及H反射恢复曲线的变化的影响。方法:将健康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假手术组和电针治疗组。正常组不做任何处理,模型组依据Nagasawa氏改良方法造模,假手术组、模型组在造模成功3天后给予模拟针刺治疗,电针治疗组在造模成功3天后给予电针针刺治疗。治疗6天后检测大鼠H-反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模型组右侧(瘫痪侧)H波潜伏期明显缩短,与假手术组、正常组、电针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电针组H波潜伏期接近正常组,与正常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H反射恢复曲线的H/M值随S1和S2刺激时间间隔的延长而逐渐升高,最高达到2.3±0.597,是正常组的3倍以上;电针组H/M值最高仅为1.09±0.307,略高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P>0.05),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降低脑梗死后脊髓运动神经元兴奋性可能是电针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肢体痉挛的内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阳陵泉 h波潜伏期 h反射恢复曲线 脑梗死 痉挛
下载PDF
关于H反射波幅的新评价指标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秀贞 刘静 +2 位作者 霍速 刘霖 宋为群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424-1428,共5页
H反射是一种可以在人类记录到的非侵入性的简单反射,类似脊髓牵张反射但又不完全等同于牵张反射,可以用于脊髓Ia反射弧通道、脊髓兴奋环路、定量运动神经元池兴奋性等方面的研究。
关键词 h反射 临床应用 脊髓牵张反射 波幅 运动神经元 非侵入性 兴奋性 反射
下载PDF
比目鱼肌H反射监测在全麻下经皮椎板间入路内窥镜下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14
作者 夏新雷 郑超君 +6 位作者 聂聪 金翔 姜建元 吕飞舟 马晓生 朱巍 王洪立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07-212,共6页
目的 :观察全麻下经皮椎板间入路内窥镜下手术各操作步骤中使用H反射监测S1神经根功能的变化情况,明确该神经电生理参数在监测全麻下脊柱内窥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4例单侧L5/S1椎间盘突出症(S1神经根损伤)患者被纳入本研究,男7例,... 目的 :观察全麻下经皮椎板间入路内窥镜下手术各操作步骤中使用H反射监测S1神经根功能的变化情况,明确该神经电生理参数在监测全麻下脊柱内窥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4例单侧L5/S1椎间盘突出症(S1神经根损伤)患者被纳入本研究,男7例,女7例;年龄25~53岁;身高160~177cm。均行全麻下经皮椎板间入路内窥镜下单纯髓核摘除术。术前、术中各操作步骤(通道置入、神经根暴露、突出髓核摘除及内窥镜系统退出)及术后分别记录双侧下肢比目鱼肌H反射,测量并对比潜伏期及波幅(基线-负向波峰)等参数,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以术前完成全麻插管后、在手术体位所测得的H反射参数作为术中H反射的基线值。术中,患侧H反射波幅自神经根暴露(通道触碰或挤压神经根)阶段开始便出现明显下降(P<0.05),在剥离推移神经根时H反射波幅下降幅度最为明显[平均下降(43.9±20.5)%,P<0.05],而后虽有回升,但较基线值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结束时,所有患者患侧H反射都得以保留,但波幅仍较基线值下降约(15.1±9.0)%(P<0.05)。术后第2日,所有患者VAS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明显好转(术前vs.术后:6.4±1.3 vs.0.6±0.6,P<0.05);12例患者复测患侧H反射,各项参数相较于术前无明显差异(P>0.05)。2例患者术中出现H反射波幅下降超过85%的情况,在停止操作、放松牵拉神经根后数十秒,H反射都得以部分恢复,术后未出现明显的感觉或运动障碍。结论:比目鱼肌H反射波幅能有效反映经皮椎板间入路内窥镜手术各操作步骤中S1神经根的电生理传导功能,术中应用H反射监测技术可为全麻下脊柱内窥镜手术提供额外的、可靠的辅助监护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板间入路 h反射 经皮椎间孔镜 术中监测
下载PDF
基于H反射通路探究大鼠慢性肌筋膜疼痛触发点的发病机制 被引量:9
15
作者 刘琳 刘庆广 +1 位作者 薄成志 黄强民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11期818-823,共6页
目的:基于H反射探究大鼠慢性肌筋膜疼痛触发点(myofascial trigger points,MTrPs)的发病机制。方法:16只7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取对腓肠肌定点钝性打击结合离心运动的模式进行连续8周造模。造模结束后两组均... 目的:基于H反射探究大鼠慢性肌筋膜疼痛触发点(myofascial trigger points,MTrPs)的发病机制。方法:16只7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取对腓肠肌定点钝性打击结合离心运动的模式进行连续8周造模。造模结束后两组均正常饲养4周。12周结束后,检测MTrPs造模成功指标(即紧张带、局部抽搐反应和自发肌电活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H反射的诱发实验,采集引发H波的阈值、Mmax、Hmax、M波和H波潜伏期、Hmax/Mmax等。结果:与非MTrPs相比,MTrPs处诱发的H反射Mmax(4.28±1.27 mV)较低,Hmax(1.01±0.34 mV)较高,H波潜伏期(4.60±0.89 ms)较短,Hmax/Mmax比值(0.21±0.19)较大(P<0.05)。结论:H反射与慢性MTrPs形成的病理生理机制有关,MTrPs大鼠脊髓中枢可能存在高度致敏,Iα类传入神经兴奋性较高,肌梭敏感性可能也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筋膜疼痛触发点 肌肉疼痛 h反射 病理生理 运动损伤
下载PDF
间歇性低氧训练、疲劳和恢复对.H反射参数影响初探 被引量:5
16
作者 吕荣 姜文凯 +1 位作者 罗晶 蒋静华 《体育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88-91,41,共5页
目的:研究间歇性低氧训练(IHT),以及训练结束后的运动性疲劳与恢复过程对H反射各参数的影响。方法:用自制低氧混合气体,对8名短跑运动员进行每日10~11%02的循环低氧刺激,持续两周,在IHT前后以及IHT之后的疲劳与恢复过程进行H... 目的:研究间歇性低氧训练(IHT),以及训练结束后的运动性疲劳与恢复过程对H反射各参数的影响。方法:用自制低氧混合气体,对8名短跑运动员进行每日10~11%02的循环低氧刺激,持续两周,在IHT前后以及IHT之后的疲劳与恢复过程进行H反射各参数测试。结果:两周IHT训练前后M波振幅增加,H波潜伏期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疲劳后即刻H波振幅下降,恢复期前三分钟H波振幅显著降低,随后逐渐恢复,在恢复期第15分钟,H波振幅显著升高。结论:H反射是敏感的反映低氧训练以及疲劳对短跑运动员神经系统的影响指标,并提示H反射低氧训练的改变以及运动性疲劳前后以及恢复期的变化与两周低氧训练引起的H反射通路脊髓水平的适应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性疲劳 间歇性低氧训练 h反射
下载PDF
高颈段脊髓损伤患者上肢H反射的特征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何颖 邵西仓 +3 位作者 李晓裔 李应龙 李玉琢 王盼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805-1808,共4页
目的观察高颈段脊髓损伤患者桡侧屈腕肌H反射的H波潜伏期(H-lat)、H波最大波幅(Hmax)、H波最大波幅/M波最大波幅比(Hmax/Mmax)、H波发展斜率/M波发展斜率比(Hslp/Mslp)和H波阈值/M波阈值比(Hth/Mth)等指标的特征性表现,并明确桡侧屈腕肌... 目的观察高颈段脊髓损伤患者桡侧屈腕肌H反射的H波潜伏期(H-lat)、H波最大波幅(Hmax)、H波最大波幅/M波最大波幅比(Hmax/Mmax)、H波发展斜率/M波发展斜率比(Hslp/Mslp)和H波阈值/M波阈值比(Hth/Mth)等指标的特征性表现,并明确桡侧屈腕肌H反射对上肢痉挛程度、病程长短进行客观反映的价值。方法比较桡侧屈腕肌H反射5个指标在病例组与对照组间的差异。采用改良Ashworh量表(MAS)为病例组上肢痉挛情况进行评分,并与桡侧屈腕肌H反射的指标进行相关性比较。将病例组按病程再次分组,用与MAS有相关性的H反射指标在不同病程间的差异进行比较。结果 H-Lat在病例组与对照组分别为(15.18±0.52)、(16.60±1.61),H-max在两组分别为(4.84±2.22)、(1.38±1.07),Hmax/Mmax在两组分别为(0.39±0.20)、(0.15±0.15),Hslp/Mslp在两组分别为(0.59±0.15)、(0.16±0.12),该四个指标在病例组与对照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例组痉挛上肢Hslp/Mslp、Hmax/Mmax、Hmax指标与MAS评分均呈正相关(r=0.913、r=0.742、r=0.300,P <0.05),但前两者相关性更高,H-Lat与MAS评分无相关关系(r=-0.395,P> 0.05)。在病程≤1年和> 1年的分组中,Hslp/Mslp在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max/Mmax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可以用H反射Hslp/Mslp指标来客观评价高颈段脊髓损伤患者上肢痉挛的程度、反映痉挛病程的长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颈段脊髓损伤 痉挛 上肢h反射 桡侧屈腕肌
下载PDF
F波、H反射在卒中后肢体痉挛疗效评估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8
作者 李焕芹 龙德怀 +5 位作者 李彬 孙敬青 温雅丽 刘银霞 杜红燕 王麟鹏 《中国卒中杂志》 2018年第12期1316-1320,共5页
卒中后肢体痉挛是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导致高级中枢失去对脊髓牵张反射的抑制,脊髓反射性增高引起以牵张反射增强为特征的肌肉张力异常。肢体痉挛是卒中后常见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了卒中患者功能康复。近年来涌现出各类改善卒中后肢体痉挛... 卒中后肢体痉挛是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导致高级中枢失去对脊髓牵张反射的抑制,脊髓反射性增高引起以牵张反射增强为特征的肌肉张力异常。肢体痉挛是卒中后常见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了卒中患者功能康复。近年来涌现出各类改善卒中后肢体痉挛的治疗方法,但其疗效评价标准不一,其中以主观性量表评价为主。笔者搜集了近些年国内外卒中后肢体痉挛治疗的临床研究文献,发现F波、H反射相关参数等客观评价指标被越来越多地与主观评价量表相结合,运用到各类临床研究的疗效评价中。相对于H反射,F波具有更加灵敏的特点,能更好反映肢体肌张力的变化,常与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一起作为缺血性卒中后肢体痉挛疗效的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波 h反射 卒中 痉挛
下载PDF
脊髓损伤患者下肢胫神经H反射和F波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9
作者 刘雅丽 尤春景 +1 位作者 黄晓琳 何晓阔 《中国康复》 2003年第5期278-280,共3页
目的 :观察脊髓损伤 (SCI)患者不同时期下肢胫神经H反射和F波的变化与临床神经体征之间的关系及电生理评定方面的意义。方法 :对同一时期在我科住院的 2 4例SCI患者进行双下肢胫神经H反射和F波检查 ,同时采用Ashworth痉挛评定方法评定... 目的 :观察脊髓损伤 (SCI)患者不同时期下肢胫神经H反射和F波的变化与临床神经体征之间的关系及电生理评定方面的意义。方法 :对同一时期在我科住院的 2 4例SCI患者进行双下肢胫神经H反射和F波检查 ,同时采用Ashworth痉挛评定方法评定及记录患肢肌张力、腱反射等。观察H反射和F波的特征表现与临床体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SCI患者临床不同时期 ,下肢H反射和F波的表现不同 ,H反射和F波的表现特征受神经体征严重程度的影响。结论 :H反射和F波有可能做为临床评定痉挛的客观电生理指标 ,它优于主观的Ashworth等痉挛评定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反射 F波 SCI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H反射的观察 被引量:2
20
作者 俞钟明 朱麒钱 +4 位作者 邵静松 斯徐伟 车焕永 官莉莉 谷晓怡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93-94,共2页
目的 了解 2型糖尿病患者 H反射与周围神经传导速度 (PNCV)的关系。方法 测定 2型糖尿病患者 H反射和周围神经传导速度。结果  2型糖尿病 2 32例 ,H反射异常率为 83.6 % (194 /2 32 ) ,高于 PNCV异常率 70 .6 %(16 4 /2 32 ) (P<0... 目的 了解 2型糖尿病患者 H反射与周围神经传导速度 (PNCV)的关系。方法 测定 2型糖尿病患者 H反射和周围神经传导速度。结果  2型糖尿病 2 32例 ,H反射异常率为 83.6 % (194 /2 32 ) ,高于 PNCV异常率 70 .6 %(16 4 /2 32 ) (P<0 .0 1)。病程≤ 5年组 H反射异常率 80 .8% (118/14 6 ) ,高于 PNCV异常率 6 5 .7% (96 /14 6 ) (P<0 .0 1)。病程 >5年组 ,H反射异常率 88.4 % (76 /86 ) ,略高于 PNCV异常率 79.0 % (6 8/86 ) (P>0 .0 5 )。结论 H反射可作为对早期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检测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神经病变 神经传导速度 h反射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