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58篇文章
< 1 2 9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新1H-1,2,3-三唑-4-甲酰胺化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和氢键研究
1
作者 董泓汝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2期88-94,共7页
合成了一种新的5-甲基-N,1-(二-对甲苯基)-1H-1,2,3-三唑-4-甲酰胺化合物并研究了晶体结构和氢键构成.通过元素分析、核磁共振、质谱、红外光谱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了表征.化合物的化学式为C_(18)H_(18)N_(4)O,Mr=306.36,晶体属于单斜晶系P... 合成了一种新的5-甲基-N,1-(二-对甲苯基)-1H-1,2,3-三唑-4-甲酰胺化合物并研究了晶体结构和氢键构成.通过元素分析、核磁共振、质谱、红外光谱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了表征.化合物的化学式为C_(18)H_(18)N_(4)O,Mr=306.36,晶体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中,其晶胞参数为a=1.03251(3)nm,b=0.74042(2)nm,c=2.11902(6)nm,α=90°,β=99.1250(10)(°),γ=90°,V=1.59947(8)nm^(3),Dx=1.272 g5cm^(-3),Z=4.最终R值为0.0429.对目标化合物的芳香体系和氢键体系进行了讨论,并展示了分子晶体在不同平面方向的密堆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体结构 氢键 合成 1h-1 2 3-三唑-4-酰胺 各向异性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FH、VASH-1表达与病情、疾病转归的关系
2
作者 蒋召芹 慕永芳 +1 位作者 刘宇鹏 聂亚冬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645-648,共4页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补体H因子(CFH)、血管生成抑制蛋白-1(VASH-1)表达与病情、疾病转归的关系。方法选择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组,根据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为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按疾病转归分为恶化组...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补体H因子(CFH)、血管生成抑制蛋白-1(VASH-1)表达与病情、疾病转归的关系。方法选择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组,根据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为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按疾病转归分为恶化组、转归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80例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CFH、VASH-1水平。采用ROC评估血清CFH、VASH-1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疾病转归的诊断价值,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疾病转归的因素。结果血清CFH水平研究组<对照组,重度组<中度组<轻度组,恶化组<转归组;血清VASH-1水平研究组>对照组,重度组>中度组>轻度组,恶化组>转归组(P<0.05)。血清CFH、VASH-1及二者联合评估急性脑梗死疾病转归的AUC分别为0.830、0.866、0.915。血清低CFH、高VASH-1及高NHISS评分为急性脑梗死患者疾病转归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FH、VASH-1水平与病情、疾病转归有关,可作为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疾病转归的可靠生物学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补体H因子 血管生成抑制蛋白-1 疾病转归 病情
下载PDF
催化加氢合成6-氨基-7-氟-2H-1,4-苯并口恶嗪-3(4H)-酮 被引量:4
3
作者 阳海 庞怀林 +3 位作者 廖文文 黄引 尹笃林 刘智凌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142-1144,共3页
6-氨基-7-氟-2H-1,4-苯并口恶嗪-3(4H)-酮(Ⅱ)是合成除草剂丙炔氟草胺的关键中间体,该文采用雷尼镍催化加氢还原7-氟-6-硝基-2H-1,4-苯并口恶嗪-3(4H)-酮(Ⅰ)高收率的制得了目标化合物Ⅱ,确定了最佳合成工艺条件: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5... 6-氨基-7-氟-2H-1,4-苯并口恶嗪-3(4H)-酮(Ⅱ)是合成除草剂丙炔氟草胺的关键中间体,该文采用雷尼镍催化加氢还原7-氟-6-硝基-2H-1,4-苯并口恶嗪-3(4H)-酮(Ⅰ)高收率的制得了目标化合物Ⅱ,确定了最佳合成工艺条件: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5 h,催化剂用量为原料质量的5%,氢气压力6 MPa,产品的收率95.2%,质量分数98.5%,溶剂和催化剂循环使用5次,对收率和产品质量分数无影响。产品结构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确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氨基-7-氟-2h-1 4-苯并噁嗪-3(4H)-酮 雷尼镍 催化加氢 7-氟-6-硝基-2h-1 4-苯并噁嗪-3(4H)-酮
下载PDF
改进Sakai法合成1H-1,2,3-三氮唑
4
作者 毛学兵 常丽霞 +2 位作者 朱玉芳 曹广双 姚伟 《化工科技》 CAS 2024年第2期18-21,共4页
对Sakai法合成1H-1,2,3-三氮唑进行改进,以2,2-二甲氧基乙醛、对甲苯磺酰肼、氨为原料一锅法合成目标产品。优化了环合反应工艺条件,在最佳反应条件下,1H-1,2,3-三氮唑收率为92.7%,纯度为99.4%,产品质量符合市场需求。通过工艺改进,减... 对Sakai法合成1H-1,2,3-三氮唑进行改进,以2,2-二甲氧基乙醛、对甲苯磺酰肼、氨为原料一锅法合成目标产品。优化了环合反应工艺条件,在最佳反应条件下,1H-1,2,3-三氮唑收率为92.7%,纯度为99.4%,产品质量符合市场需求。通过工艺改进,减少反应步骤,提高收率,后处理更加简单,利于工业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kai反应 对甲苯磺酰肼 2 2-二甲氧基乙醛 1h-1 2 3-三氮唑 合成
下载PDF
5-取代-1H-1,2,4-三氮唑-3-羧酸的合成及结构表征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德江 孙碧海 李斌 《合成化学》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51-353,共3页
以 5 -氨基 -1 H-1 ,2 ,4-三氮唑 -3 -羧酸为原料 ,经重氮化反应和 Sandmeyer反应得到 5 -X( X=Cl,Br,I,CN) -1 H -1 ,2 ,4-三氮唑 -3 -羧酸 ,通过元素分析、UV,IR,1 H NMR和 MS对所有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关键词 5-取代-1h-1 2 4-三氮唑-3-羧酸 合成 结构表征 Sandmeyer反应 元素分析 氮化反应 5-X-1h-1 2 4-三氮唑-3-羧酸
下载PDF
3,3-二甲基-1-(1H-1,2,4-三唑-1-基)-2-丁酮及1-(1H-1,2,4-三唑-1-基)取代苯乙酮与二溴化物的关环反应及产物的生物活性 被引量:1
6
作者 张耀谋 陈文彬 金桂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31-435,共5页
通过二溴化物与唑酮 1 [R=(CH3) 3C]或α-三唑基苯乙酮 1 (R=Ar)的亲核取代反应 ,合成了新型的环状三唑类化合物 3和 4 ,经元素分析 ,1H NMR,IR,EI-MS和 X射线衍射等方法确证其结构 ,讨论了反应过程 .生物活性测试发现大部分化合物具有... 通过二溴化物与唑酮 1 [R=(CH3) 3C]或α-三唑基苯乙酮 1 (R=Ar)的亲核取代反应 ,合成了新型的环状三唑类化合物 3和 4 ,经元素分析 ,1H NMR,IR,EI-MS和 X射线衍射等方法确证其结构 ,讨论了反应过程 .生物活性测试发现大部分化合物具有很好的杀菌活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 3-二甲基-1-(1h-1 2 4-三唑-1-基)-2-丁酮 1-(1h-1 2 4-三唑-1-基)取代苯乙酮 二溴化物 亲核取代反应 生物活性 小麦锈病 农药
下载PDF
升麻苷H-1对脑缺血大鼠纹状体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0
7
作者 武密山 赵素芝 +3 位作者 高维娟 王茹 韩红伟 师旭亮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31-835,共5页
目的:研究脑缺血大鼠脑纹状体区域细胞外液中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表达变化,以探讨升麻苷H-1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组、升麻苷H-1高、中、低剂量组和金纳多组。用线栓法造成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 目的:研究脑缺血大鼠脑纹状体区域细胞外液中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表达变化,以探讨升麻苷H-1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组、升麻苷H-1高、中、低剂量组和金纳多组。用线栓法造成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建立局灶脑缺血模型,假手术组和脑缺血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升麻苷H-1高、中、低剂量组和金纳多组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药物腹腔注射,每天1次,连续7 d。采用脑微透析技术在大鼠脑纹状体区域内进行微透析活体采样,将微透析液注入高效液相-电化学检测器,检测样品中谷氨酸(Glu)、天门冬氨酸(Asp)、甘氨酸(Gly)和γ-氨基丁酸(GABA)的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脑缺血组的兴奋性氨基酸Glu和Asp在脑缺血后2 h浓度升高(P<0.05)。升麻苷H-1高剂量组、金纳多组分别与脑缺血组相比,Glu和Asp在脑缺血后2 h显著降低(P<0.05);升麻苷H-1低、中剂量组分别与脑缺血组相比,Glu和Asp在脑缺血后2 h没有显著降低(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脑缺血组的抑制性氨基酸神经递质GABA和Gly在脑缺血后3 h浓度降低(P<0.05)。升麻苷H-1高剂量组、金纳多组分别与脑缺血组相比,GABA和Gly在脑缺血后3 h显著升高(P<0.05);升麻苷H-1低、中剂量组分别与脑缺血组相比,GABA和Gly在脑缺血后3 h没有显著升高。结论:升麻苷H-1可以抑制脑缺血时兴奋性氨基酸的过度释放,并增加抑制性氨基酸的浓度。升麻苷H-1不仅能透过血脑屏障,同时可调节脑缺血兴奋性氨基酸神经递质的功能紊乱,可能对缺血脑组织神经元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升麻苷h-1 微透析 天门冬氨酸 谷氨酸 甘氨酸 γ-氨基丁酸
下载PDF
3,6-双(1H-1,2,3,4-四唑-5-氨基)-1,2,4,5-四嗪的合成、表征及量子化学研究 被引量:21
8
作者 王伯周 来蔚鹏 +2 位作者 刘愆 廉鹏 薛永强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22-427,共6页
以三氨基胍硝酸盐、戊二酮为起始原料,经缩合、氧化、取代等反应合成了3,6-双(1H-1,2,3,4-四唑-5-氨基)-1,2,4,5-四嗪(BTATz),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核磁、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等分析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采用亚硝酸钠/乙酸代替了二氧化... 以三氨基胍硝酸盐、戊二酮为起始原料,经缩合、氧化、取代等反应合成了3,6-双(1H-1,2,3,4-四唑-5-氨基)-1,2,4,5-四嗪(BTATz),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核磁、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等分析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采用亚硝酸钠/乙酸代替了二氧化氮/N-甲基吡咯烷酮,改进了氧化步骤,降低了成本,简化了合成工艺.用B3LYP方法,在6-31G(d,p)基组水平上对其性能进行了计算,得到了其稳定的几何构型和键级;在振动分析的基础上求得体系的振动频率、IR谱及不同温度下的热力学性质,并得到了温度对热力学性能影响的关系式;探讨了其热解机理,推断出四唑环开环时的过渡态和活化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 6-双(1h-1 2 3 4-四唑-5-氨基)-1 2 4 5-四嗪 合成 量化计算 几何构型 热力学性质 热分解机理
下载PDF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升麻药材中升麻苷H-1的含量 被引量:7
9
作者 姚梅芬 王岳峰 +3 位作者 李展 潘瑞乐 赵晓宏 斯建勇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11年第4期696-699,共4页
建立升麻药材中升麻苷H-1含量测定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使用H&E XP ODS-A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磷酸(35∶65∶0.4),流速为1 mL/min,柱温为26℃,检测波长203nm。测得升麻苷H-1线性范围为0.95~2... 建立升麻药材中升麻苷H-1含量测定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使用H&E XP ODS-A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磷酸(35∶65∶0.4),流速为1 mL/min,柱温为26℃,检测波长203nm。测得升麻苷H-1线性范围为0.95~28.5μg/mL(r=0.9999),平均回收率(n=6)为99.35%(RSD=2.79%),不同来源批次升麻药材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升麻药材中升麻苷H-1含量为0.53%~1.09%,综合分析批样品含量测定结果,建议升麻药材中含升麻苷H-1应不低于0.4%。本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专属性强,可作为升麻药材质量控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麻 升麻苷h-1 高效液相色谱法 含量测定
下载PDF
实验大鼠细小病毒H-1株抗体检测能力验证结果评价 被引量:12
10
作者 李晓波 王洪 +4 位作者 付瑞 王吉 卫礼 王淑菁 岳秉飞 《中国药事》 CAS 2014年第9期990-994,共5页
目的了解全国实验动物检测相关实验室在大鼠细小病毒H-1株抗体检测项目的技术水平,发现并解决检验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各实验室加强质量管理,提高检测水平。方法不限定检测方法,推荐各参加实验室参照国标规定的方法,对统一发放的大鼠血清... 目的了解全国实验动物检测相关实验室在大鼠细小病毒H-1株抗体检测项目的技术水平,发现并解决检验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各实验室加强质量管理,提高检测水平。方法不限定检测方法,推荐各参加实验室参照国标规定的方法,对统一发放的大鼠血清样品进行细小病毒H-1株的定性检测,结果以阳性或阴性表示,与预期结果均一致判为满意结果,不完全一致或逾期未反馈结果判为不满意。结果来自13个省市自治区的18家单位报名参加本次比对实验,1家单位因故退出,实际参加并发放比对样品共17家单位,其中16家在规定时间反馈了检测结果,1家未在规定时间反馈结果,反馈结果的16个实验室检测结果均为满意,占参加比对实验室的94%,其中13个实验室使用外购试剂盒,14个实验室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仅2个实验室对阳性结果进行了复检。结论全国各实验动物检测机构大鼠细小病毒H-1株总体检测能力较高,个别实验室因故未参加或逾期未反馈结果,检测能力有待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细小病毒 h-1 能力验证
下载PDF
大鼠细小病毒H-1株和KRV株双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晓波 付瑞 +4 位作者 王吉 卫礼 王淑菁 岳秉飞 贺争鸣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6-52,共7页
目的建立大鼠细小病毒H-1和KRV株双重PCR方法并对方法进行初步应用。方法根据NCBI发表的H-1(NC_001358)和KRV(U790330)基因组序列分别设计特异引物,以H-1和KRV病毒DNA为模板建立双重PCR方法,对方法进行优化后验证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目的建立大鼠细小病毒H-1和KRV株双重PCR方法并对方法进行初步应用。方法根据NCBI发表的H-1(NC_001358)和KRV(U790330)基因组序列分别设计特异引物,以H-1和KRV病毒DNA为模板建立双重PCR方法,对方法进行优化后验证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经口感染大鼠,分为H-1和KRV单独感染组和混合感染组,感染后第2,4,6,8,10天采集大鼠粪便,第10天处死所有大鼠,采集心、肝、脾、肺、肾和盲肠内容物等组织,用建立的方法对粪便和组织样本进行检测。结果建立的双重PCR方法以H-1和KRV为模板能够分别扩增出183 bp和302 bp 2个条带,敏感性验证显示能够检测到的最低H-1量为3.8 pg/m L,最低KRV量为0.73 pg/m L;在以小鼠微小病毒、犬细小病毒和猫细小病毒为模板时无任何条带扩增出,特异性良好。感染第2天在所有大鼠粪便中均检测到病毒核酸,感染大鼠均无明显临床症状,感染第10天采集组织,H-1在各组织的检出率分别是心50%(4/8),肝50%(4/8),脾62.5%(5/8),肺50%(4/8),肾37.5%(3/8),盲肠内容物62.5%(5/8),且单独感染组检出率高于混合感染组;KRV在各组织的检出率分别是心0(0/8),肝25%(2/8),脾87.5%(7/8),肺12.5%(1/8),肾25%(2/8),盲肠内容物62.5%(5/8),混合感染组检出率高于单独感染组。结论建立的H-1和KRV双重PCR方法能够高效的检测大鼠粪便及组织中的病毒感染,可作为实验动物国家标准的有力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细小病毒 h-1 KRV 双重PCR
下载PDF
6,7-二氢-5H-1-氮茚的合成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陈艳雪 赵广乐 +3 位作者 李阳 闫喜龙 王东华 陈立功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223-1227,共5页
以价廉易得的己二酸二甲酯为原料,在甲醇钠的催化下,通过Dieckmann缩合反应得到2-氧代环戊烷羧酸甲酯,收率82.2%;2-氧代环戊烷羧酸甲酯再与丙烯腈在40%(质量比)苄基三甲基氢氧化铵甲醇溶液存在下,经Michael加成制得1-(2-氰乙基)-2-氧代... 以价廉易得的己二酸二甲酯为原料,在甲醇钠的催化下,通过Dieckmann缩合反应得到2-氧代环戊烷羧酸甲酯,收率82.2%;2-氧代环戊烷羧酸甲酯再与丙烯腈在40%(质量比)苄基三甲基氢氧化铵甲醇溶液存在下,经Michael加成制得1-(2-氰乙基)-2-氧代环戊烷羧酸甲酯,收率82.5%;进一步酸性脱羧得到3-(2-氧代环戊基)丙腈,收率84.0%;将脱羧产物通入装有Ni-Cu/γ-Al2O3催化剂的固定床反应器中,催化环合最终得到6,7-二氢-5H-1-氮茚,反应总收率3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 7-二氢-5h-1-氮茚 Dieckmann缩合 MICHAEL加成 催化环合
下载PDF
芽孢杆菌H-1菌株的固定化及降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辛蕴甜 赵晓祥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67-73,共7页
采用海藻酸钠-海藻酸钙法对芽孢杆菌H-1菌株进行包埋实验,测试各固定化因素对凝胶微球物理性能的影响,得到各因素合适的取值范围。以石油降解率为试验指标对固定化因素进行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结果显示菌株的最佳固定化条件为海藻酸钠浓... 采用海藻酸钠-海藻酸钙法对芽孢杆菌H-1菌株进行包埋实验,测试各固定化因素对凝胶微球物理性能的影响,得到各因素合适的取值范围。以石油降解率为试验指标对固定化因素进行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结果显示菌株的最佳固定化条件为海藻酸钠浓度7%、菌悬液添加量75%、CaCl2浓度2%、交联时间24 h。对比固定化菌株与游离菌株的降解效果,结果显示固定化菌株的降解效率大于游离菌株。对固定化菌株的降解动力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石油浓度较低时,固定化菌株的降解动力学方程符合Monod方程的线性简化形式,方程的半饱和常数K S=52.33 mg/L,最大反应速率v max=44.05 d-1。当原油浓度较高时,其降解速率大于方程的v ma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芽孢杆菌h-1菌株 固定化 凝胶微球 正交试验 降解动力学 MONOD方程
下载PDF
2-芳基-2,3-二氢-4H-1,3-苯并噻嗪-4-酮类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抗真菌活性 被引量:6
14
作者 耿红健 高宁 +3 位作者 李裕鑫 张卫军 苏昕 郭春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834-840,860,共8页
目的设计并合成2-芳基-2,3-二氢-4H-1,3-苯并噻嗪-4-酮类化合物,测定体外抗真菌活性、建立初步构效关系。方法以邻氨基苯甲酸为起始原料,经过重氮化及硫代反应制得二硫代水杨酸,再经过氯代、氨解、缩合等步骤制得目标化合物。采用2倍浓... 目的设计并合成2-芳基-2,3-二氢-4H-1,3-苯并噻嗪-4-酮类化合物,测定体外抗真菌活性、建立初步构效关系。方法以邻氨基苯甲酸为起始原料,经过重氮化及硫代反应制得二硫代水杨酸,再经过氯代、氨解、缩合等步骤制得目标化合物。采用2倍浓度稀释法,选用8种临床上常见的致病真菌为测试菌株,以氟康唑和伊曲康唑为阳性对照药,测试了目标化合物的体外抗真菌活性。结果与结论设计并合成了24个2-芳基-2,3-二氢-4H-1,3-苯并噻嗪-4-酮类化合物,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1H-NMR、MS确证;活性测试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对测试真菌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体外抑菌活性,所有化合物对红色毛藓菌和根霉菌的活性均好于阳性对照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芳基-2 3-二氢-4h-1 3-苯并噻嗪-4-酮 合成 抗真菌活性
下载PDF
2-甲基-2-取代-7-羟基-2,3-二氢-4H-1-苯骈吡喃-4-酮及其 被引量:4
15
作者 季海涛 张万年 +4 位作者 张珉 周有骏 朱杰 朱驹 吕加国 《药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08-114,共7页
目的:对自行设计的抗真菌先导化合物进行衍生物合成和抗真菌活性研究,以验证设计思想,检验模建结果的可靠性。方法:设计合成18个化合物,所有目标化合物经元素分析、1HNMR谱和红外光谱确证,部分化合物还进一步用13CNMR谱、MSEI谱和高分... 目的:对自行设计的抗真菌先导化合物进行衍生物合成和抗真菌活性研究,以验证设计思想,检验模建结果的可靠性。方法:设计合成18个化合物,所有目标化合物经元素分析、1HNMR谱和红外光谱确证,部分化合物还进一步用13CNMR谱、MSEI谱和高分辨质谱确证。用8种人类致病真菌对所有目标化合物测试体外最小抑菌浓度值。结果:合成的18个化合物中,14个(JS1b~d,JS2a~d,JS3a~b,JS4a~d和JS5c)为新化合物。结论:对所合成的化合物进行抗真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设计合成的衍生物的抗真菌活性变化规律与设计思想吻合,从配体角度验证了模建的靶酶三维结构的可靠性,检测了活性位点力场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真菌活性 4h-1-苯骈吡喃-4-酮 衍生物 合成
下载PDF
6-氟-3,4-二氢-2 H-1-苯并吡喃-2-甲酸的拆分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柏一慧 刘金强 陈新志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02-706,共5页
以廉价的松香胺为原料,分离提纯得到纯度为98.8%、旋光纯度为100%的拆分试剂脱氢枞胺(Am1),研究了以脱氢枞胺拆分6-氟-3,4-二氢-2 H-1-苯并吡喃-2-甲酸的外消旋体((±)-A)的工艺.当n(Am1)∶n((±)-A)=1∶1时,形成非对映体酰胺;... 以廉价的松香胺为原料,分离提纯得到纯度为98.8%、旋光纯度为100%的拆分试剂脱氢枞胺(Am1),研究了以脱氢枞胺拆分6-氟-3,4-二氢-2 H-1-苯并吡喃-2-甲酸的外消旋体((±)-A)的工艺.当n(Am1)∶n((±)-A)=1∶1时,形成非对映体酰胺;分别依次选择乙醇、甲醇为溶剂,分步结晶得到纯非对映异构体酰胺,产率分别为30%、29%,总收率为59%;酰胺分别在m(酰胺):m(乙酸):m(浓盐酸)=0.15∶2.00∶1.00,回流40 h的条件下,水解得到该酸的左右旋体,拆分总收率为32%,旋光纯度大于97%.给出了酰胺的光谱及物理性质并初步研究了其消旋化,非对映异构体酰胺在KOH催化下、在乙二醇中回流可水解得到完全消旋化的(±)-A,并借此对拆分母液进行回收,(±)-A的回收率为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氟-3 4-二氢-2 h-1-苯并吡喃-2-甲酸 脱氢枞胺 拆分 酰胺 非对映异构体
下载PDF
1-[2-(2,4-二氟苯基)-2,3-环氧丙基]-1H-1,2,4-三唑甲烷磺酸盐的合成 被引量:6
17
作者 盛春泉 张万年 +1 位作者 季海涛 宋云龙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321-321,344,共2页
The title compound was synthesized from 2,4 difluoro α (1 H 1,2,4 triazol 1 yl) acetophenone by phase transfer catalytic reaction with trimethyl sulfoxonium iodide. Total yield of this improved method was 42%.
关键词 抗真菌药 中间体 三陛甲烷磺酸盐 合成 1-[2-(2 4-二氟苯基)-2 3-环氧丙基]-1h-1 2 4—三唑甲烷磺酸盐 间二氟苯
下载PDF
5-硝基-3-三硝甲基-1H-1,2,4-三唑和5,5'-双(三硝甲基)-3,3'-偶氮-1H-1,2,4-三唑的合成与理论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肖啸 姚二岗 +5 位作者 刘庆 丁可伟 苏海鹏 李陶琦 张敏 葛忠学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5-52,共8页
以氨基胍碳酸氢盐与丙二酸为原料,经缩合-环化反应、重氮化-取代反应、氧化偶联反应和硝化反应分别合成出5-硝基-3-三硝甲基-1H-1,2,4-三唑(TNNT)和5,5'-双(三硝甲基)-3,3'-偶氮-1H-1,2,4-三唑(BTNAT)。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 以氨基胍碳酸氢盐与丙二酸为原料,经缩合-环化反应、重氮化-取代反应、氧化偶联反应和硝化反应分别合成出5-硝基-3-三硝甲基-1H-1,2,4-三唑(TNNT)和5,5'-双(三硝甲基)-3,3'-偶氮-1H-1,2,4-三唑(BTNAT)。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元素分析表征了它们的结构。进行了B3LYP/6-31G(d,p)基组水平下它们的全结构优化和自然键轨道(NBO)分析。用DSC测定了它们的分解温度。结果表明,10℃·min^(-1)升温速率,氮气气氛条件下,TNNT和BTNAT的分解温度分别为135℃和1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硝基-3-三硝甲基-1 h-1 2 4-三唑(TNNT) 5 5’-双(三硝甲基)-3 3’-偶氮-1 2 4-三唑(BTNAT) 硝化 密度泛函理论
下载PDF
3,3′-二硝基-5,5′-偶氮-1H-1,2,4-三唑的合成与晶体结构 被引量:4
19
作者 贾思媛 王锡杰 +2 位作者 王伯周 熊存良 刘愆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5-28,39,共5页
以3-氨基-5-硝基-1H-1,2,4-三唑(ANTA)为原料,经过氧化合成3,3′-二硝基-5,5′-偶氮-1H-1,2,4-三唑(DNAT),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元素分析等鉴定了产品结构。探讨了偶氮反应的机理和关键影响因素,确定了最佳的反应条件。测试了DNAT... 以3-氨基-5-硝基-1H-1,2,4-三唑(ANTA)为原料,经过氧化合成3,3′-二硝基-5,5′-偶氮-1H-1,2,4-三唑(DNAT),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元素分析等鉴定了产品结构。探讨了偶氮反应的机理和关键影响因素,确定了最佳的反应条件。测试了DNAT的部分性能,H50为17.08 cm(落锤5 kg);摩擦感度60%(表压3.92、摆角90°)。培养了DNAT单晶,四元衍射分析表明:DNAT.4H2O晶体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 2(1)/n,晶体密度为1.550 g/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化学 3-氨基-5-硝基-1h-1 2 4-三唑 3 3’-二硝基-5 5’-偶氮-1H 1 2 4-三唑 DNAT ANTA 偶氮化合物 有机合成 晶体结构
下载PDF
基于4H-1,2,4-三氮唑-4-乙酸配体的两个新的过渡金属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结构与性质(英文)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茂林 安彦彦 +2 位作者 尹明彩 樊耀亭 侯红卫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17-823,共7页
用水热方法合成了两个新的配位聚合物[Co(trza)](1)和[Ni(trza)(H2O)2](2)(Htrza=4H-1,2,4-三氮唑-4-乙酸)。单晶X-射线衍射结构分析表明:化合物1和2具有二维(2D)层状结构。在1中,Co(II)离子采用六配位方式,分别与来自两个不同配体(trza... 用水热方法合成了两个新的配位聚合物[Co(trza)](1)和[Ni(trza)(H2O)2](2)(Htrza=4H-1,2,4-三氮唑-4-乙酸)。单晶X-射线衍射结构分析表明:化合物1和2具有二维(2D)层状结构。在1中,Co(II)离子采用六配位方式,分别与来自两个不同配体(trza)上的两个氮原子和四个羧基氧原子配位,形成八面体配位聚合物,每个羧基以二齿桥联方式连接两个Co原子,形成1D链,这些一维链进一步与唑环上的N原子形成2D层状结构。在2中,中心Ni(II)离子采用同样的配位模式形成八面体配位聚合物,与1不同的是:来自两个配体阴离子(trza)上的两个羧基氧原子分别被两个配位水分子所取代,且配体上的羧基氧原子采用的是单齿配位模式。化合物1的变温磁化率测定表明了金属间弱的反铁磁相互作用。此外,两个配位聚合物的IR光谱、热稳定性以及化合物1的磁性质也被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渡金属 4h-1 2 4-三氮唑-4-乙酸 晶体结构 配位聚合物 磁性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