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用接收函数方法研究中国境内地壳结构
被引量:
5
1
作者
张攀
朱良保
+2 位作者
陈浩朋
王清东
杨颖航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50-861,981,共12页
利用中国数字地震台网30个台站的高质量宽频带远震数据,采用H-k叠加搜索法对中国境内的地壳结构进行研究,获得了研究区内的地壳厚度和vP/vS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中国境内的vP/vS值介于1.6—1.9之间,地壳厚度变化剧烈,在29—81km之间.100...
利用中国数字地震台网30个台站的高质量宽频带远震数据,采用H-k叠加搜索法对中国境内的地壳结构进行研究,获得了研究区内的地壳厚度和vP/vS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中国境内的vP/vS值介于1.6—1.9之间,地壳厚度变化剧烈,在29—81km之间.100°—110°E之间存在一个地壳厚度陡变带,将中国分为东西两个部分.东部地壳厚度相对均匀,为31—36km,西部地区地壳厚度相对较厚且变化较大,中部地区地壳厚度为34—49km.总的看来,青藏高原地区地壳最厚,可达81km;天山、准噶尔盆地和内蒙古地区地壳厚度次之;华南地区地壳最薄.另外,中国大陆地壳平均波速比为1.738(σ=0.253),比全球大陆平均波速比1.78(σ=0.269)低.较低的波速比可能暗示中国境内地壳低速层的存在或者铁镁质成分的缺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收函数
h-k
叠加
搜索
法
地壳厚度
波速比
泊松比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利用远震接收函数揭示的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台阵下方地壳结构及其动力学意义
被引量:
9
2
作者
彭淼
姜枚
+4 位作者
Chen Youlin
谭捍东
李庆庆
张立树
许乐红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0-85,共16页
在喜马拉雅造山带的东缘,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在这里发生急剧转折,南迦巴瓦变质体快速隆起,然而关于东构造结的形成机制一直未有定论.利用围绕南迦巴瓦峰的48个宽频带地震台站记录的远震数据提取P波接收函数,采用改进的H-κ叠加方法和共转...
在喜马拉雅造山带的东缘,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在这里发生急剧转折,南迦巴瓦变质体快速隆起,然而关于东构造结的形成机制一直未有定论.利用围绕南迦巴瓦峰的48个宽频带地震台站记录的远震数据提取P波接收函数,采用改进的H-κ叠加方法和共转换点叠加方法综合研究了东构造结的地壳厚度、波速比分布和地壳结构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平均地壳厚度为64.03 km,大部分台站介于60.48~66.55 km范围;平均波速比为1.728,主要集中范围为1.696~1.742.东构造结地壳厚度横向变化剧烈,构造结西端和北端厚而中间薄,东构造结核部Moho面呈现上隆的构造形态,东西向上隆幅度约为6~7 km,南北向的上隆超过9~10 km.东构造结核部地壳上隆减薄可能由高密度、高波速的岩石圈撕裂残片拆沉到上地幔软流圈后重力失衡所致.平均波速比超过1.8的高值异常展布于东构造结的两侧,推测为环东构造结的壳内部分熔融体.东构造结地壳上隆减薄和壳内部分熔融的存在很可能均与幔源热物质的上涌有关,而软流圈地幔的上涌则可能由印度板片的撕裂引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收函数
h-k叠加法
CCP
叠加
法
南迦巴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用接收函数方法研究中国境内地壳结构
被引量:
5
1
作者
张攀
朱良保
陈浩朋
王清东
杨颖航
机构
武汉大学测绘学院
武汉大学地球空间环境与大地测量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50-861,981,共12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74053)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测绘基础研究基金(11-02-01
12-02-06)共同资助
文摘
利用中国数字地震台网30个台站的高质量宽频带远震数据,采用H-k叠加搜索法对中国境内的地壳结构进行研究,获得了研究区内的地壳厚度和vP/vS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中国境内的vP/vS值介于1.6—1.9之间,地壳厚度变化剧烈,在29—81km之间.100°—110°E之间存在一个地壳厚度陡变带,将中国分为东西两个部分.东部地壳厚度相对均匀,为31—36km,西部地区地壳厚度相对较厚且变化较大,中部地区地壳厚度为34—49km.总的看来,青藏高原地区地壳最厚,可达81km;天山、准噶尔盆地和内蒙古地区地壳厚度次之;华南地区地壳最薄.另外,中国大陆地壳平均波速比为1.738(σ=0.253),比全球大陆平均波速比1.78(σ=0.269)低.较低的波速比可能暗示中国境内地壳低速层的存在或者铁镁质成分的缺失.
关键词
接收函数
h-k
叠加
搜索
法
地壳厚度
波速比
泊松比
Keywords
receiver function
h-k
stacking method
crustal thickness
vP/vS ratio
Poisson’s ratio
分类号
P315.31 [天文地球—地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利用远震接收函数揭示的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台阵下方地壳结构及其动力学意义
被引量:
9
2
作者
彭淼
姜枚
Chen Youlin
谭捍东
李庆庆
张立树
许乐红
机构
地下信息探测技术与仪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美国Array信息技术公司
出处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0-85,共1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74078)
地调项目(1212011121273
+1 种基金
12120114057301)
地下信息探测技术与仪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项目(GDL1602)联合资助
文摘
在喜马拉雅造山带的东缘,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在这里发生急剧转折,南迦巴瓦变质体快速隆起,然而关于东构造结的形成机制一直未有定论.利用围绕南迦巴瓦峰的48个宽频带地震台站记录的远震数据提取P波接收函数,采用改进的H-κ叠加方法和共转换点叠加方法综合研究了东构造结的地壳厚度、波速比分布和地壳结构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平均地壳厚度为64.03 km,大部分台站介于60.48~66.55 km范围;平均波速比为1.728,主要集中范围为1.696~1.742.东构造结地壳厚度横向变化剧烈,构造结西端和北端厚而中间薄,东构造结核部Moho面呈现上隆的构造形态,东西向上隆幅度约为6~7 km,南北向的上隆超过9~10 km.东构造结核部地壳上隆减薄可能由高密度、高波速的岩石圈撕裂残片拆沉到上地幔软流圈后重力失衡所致.平均波速比超过1.8的高值异常展布于东构造结的两侧,推测为环东构造结的壳内部分熔融体.东构造结地壳上隆减薄和壳内部分熔融的存在很可能均与幔源热物质的上涌有关,而软流圈地幔的上涌则可能由印度板片的撕裂引起.
关键词
接收函数
h-k叠加法
CCP
叠加
法
南迦巴瓦
Keywords
Receiver function
h-k
stacking method
CCP stacking method
Namche Barwa
分类号
P315 [天文地球—地震学]
P541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用接收函数方法研究中国境内地壳结构
张攀
朱良保
陈浩朋
王清东
杨颖航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利用远震接收函数揭示的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台阵下方地壳结构及其动力学意义
彭淼
姜枚
Chen Youlin
谭捍东
李庆庆
张立树
许乐红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