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2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istribution of HBcAg in liver cells and the pathological manifestations of the liver in 429 HBeAg-positive chronic HBV-infected individuals
1
作者 Fan Nie Chang-Chun Zeng +4 位作者 Guang-Dong Tong Mu-Min Shao Xiao-Hua Le Xin Deng Da-Qiao Zhou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Research》 2024年第3期10-15,共6页
Background:The natural history of chronic HBV infection is typically characterized by four stages:the immune tolerance period,the immune clearance period,the immune control period,and the immune escape period.These st... Background:The natural history of chronic HBV infection is typically characterized by four stages:the immune tolerance period,the immune clearance period,the immune control period,and the immune escape period.These stages are associated with the distribution of HBcAg in liver cells;however,this relationship remains a topic of broad debate within the field of liver disease.To objectively and quantitatively measure the intracellular distribution of HBcAg,this paper aims to design a method referred to as the“layered evaluation method”and to examine its validation.Methods:The distribution of HBcAg in liver cells is assessed using Image Pro Plus image processing software,along with calculations of cytoplasmic and nuclear positive staining rates.Results:Th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the highest proportion of patients exhibited a positive cytoplasmic expression rate ranging from 0-2.5%.More than 40% of the total sample was categorized within the 0-2.5% positive nuclear expression range.The HBcAg cytoplasmic positive staining rates were classified into five levels:a cytoplasmic HBcAg positive staining rate of less than 0.05% is designated as level 0,indicating negative expression;a staining rate between 0.05% and 5% is classified as level 1;a rate from 5% to less than 10% is classified as level 2;a rate from 10% to less than 20% is classified as level 3;and a nuclear positivity rate exceeding 20% is classified as level 4.Conclusion:The inflammatory activity grade in these patients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cytoplasmic distribution of HBcAg.Furthermore,the nuclear distribution rate of HBcAg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G3 group compared to the other grou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stribution of hbcag pathological manifestations of the liver positive staining rate
下载PDF
HBcAg生物学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
作者 徐志强 成军 张鸿飞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4年第12期2833-2836,共4页
HBcAg存在于Dane颗粒的核心,是HBV的结构蛋白即病毒核壳蛋白,具有重要的生物学特性和临床病理意义. HBcAg由HBV基因组的C开放读码区(ORFI)编码,具有高度免疫原性,对HBcAg的免疫应答在病毒清除中有重要作用.血清HBcAg阳性可提供肝内HBV... HBcAg存在于Dane颗粒的核心,是HBV的结构蛋白即病毒核壳蛋白,具有重要的生物学特性和临床病理意义. HBcAg由HBV基因组的C开放读码区(ORFI)编码,具有高度免疫原性,对HBcAg的免疫应答在病毒清除中有重要作用.血清HBcAg阳性可提供肝内HBV合成的信息,是病毒存在的直接标志.HBcAg感染的肝细胞是细胞免疫效应攻击的靶细胞,肝细胞溶解后HBcAg可直接释放入血,故能直接反映肝细胞损害和病情进展的程度.检测肝组织HBcAg 有助于确定乙型肝炎病原学诊断和评估肝细胞坏死炎性活动的程度及病变发展的趋向,推测慢性乙型肝炎的预后.血清和肝组织HBcAg检测具有多种实用价值,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cag 生物学特性 研究进展 免疫原性 hbcag感染
下载PDF
慢性乙肝患者肝细胞胞浆和胞核的HBcAg表达强度与肝脏炎症纤维化、乙肝病毒复制的关系 被引量:5
3
作者 吴家箴 王蜀强 +1 位作者 刘翔 杨兴祥 《四川医学》 CAS 2019年第3期241-245,共5页
目的分别评定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肝细胞胞浆和胞核的HBcAg表达强度,分析与临床的关系,研究肝细胞胞浆和胞核内HBcAg的作用。方法对CHB患者肝活检标本317例行免疫组化染色,显示HBc Ag在肝细胞胞浆和胞核的表达强... 目的分别评定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肝细胞胞浆和胞核的HBcAg表达强度,分析与临床的关系,研究肝细胞胞浆和胞核内HBcAg的作用。方法对CHB患者肝活检标本317例行免疫组化染色,显示HBc Ag在肝细胞胞浆和胞核的表达强度,同时记录患者的多种临床指标。分别分析肝细胞胞浆和胞核的HBcAg表达强度相互关系以及与各临床指标的关系。结果 HBcAg胞浆和胞核表达强度无相关关系(r=0. 104,P=0. 064)。HBcAg表达胞核阴性组比阳性组呈现年龄更大,ALT、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分级(G)及纤维化分期(S)更高,但血清HBeAg阳性率更低的特点; HBcAg表达胞浆阴性和阳性组两组的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HBcAg胞核和胞浆表达阴性组均比阳性组血清HBVDNA载量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25,P=0. 00)。结论肝细胞胞核的HBcAg表达强度与肝脏炎症和纤维化联系的紧密性远高于肝细胞胞浆内HBcAg。肝细胞胞核内HBc Ag表达强度可能才是肝脏炎症活跃和纤维化进展的关键,且CHB患者肝细胞胞浆、胞核的HBcAg表达强度均与HBV复制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组化染色 肝细胞胞浆hbcag表达强度 肝细胞胞核hbcag表达强度
下载PDF
死胎胎盘组织中HBcAg表达的临床和病理研究 被引量:20
4
作者 刘伟 赵伟 罗婵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4-106,共3页
观察乙型肝炎病毒在胎盘、肝组织中的表达和引起胎盘组织的病理改变情况。采集40例乙型肝炎产妇产下的死胎,常规尸检,取胎盘、肝组织,SP法检测HBcAg,常规病理观察;回访婴母产前静脉血HBV的检测结果。HBcAg阳性颗... 观察乙型肝炎病毒在胎盘、肝组织中的表达和引起胎盘组织的病理改变情况。采集40例乙型肝炎产妇产下的死胎,常规尸检,取胎盘、肝组织,SP法检测HBcAg,常规病理观察;回访婴母产前静脉血HBV的检测结果。HBcAg阳性颗粒在死胎胎盘的蜕膜细胞、滋养层细胞、绒毛间质细胞、绒毛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浆、血管中呈点、灶状分布,细胞的核不着色。HBV呈单项阳性小三阳、大三阳的婴母分娩的死胎胎盘组织中HBcAg阳性率;死胎胎盘的蜕膜细胞、滋养层细胞、绒毛间质细胞、绒毛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中HBcAg阳性率;彼此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死胎胎盘绒毛发育迟缓、慢性绒毛炎。单脐动脉的发生率;HBV呈单项阳性、小三阳、大三阳的婴母分娩的死胎肝组织中HBcAg阳性率,彼此比较,差异显著(P<0.05)。HBV母婴传播可能还存在一种从母体面向胎儿的细胞转移方式;HBV可以导致胎盘发育不良和屏障功能障碍;死胎胎盘组织中HBcAg阳性率与孕妇HBV静脉中HBV标志无关;胎盘组织中可能存在HBV复制;死胎肝组织中HBcAg阳性表达与孕妇HBV感染状态、静脉中HBV标志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胎 盘胎 hbcag 母婴传播 乙型肝炎
下载PDF
乙型肝炎患者HBcAg18-27表位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19
5
作者 张蓓 付晓岚 +2 位作者 王靖雪 韩俊峰 吴玉章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19-322,330,共5页
目的对乙肝患者尤其是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HBcAg18-27表位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CTL)的分布频率及功能状态进行研究。方法应用多色流式分析结合HLA-A*0201限制性表位肽/五聚体复合物技术对乙肝患者外周血HBcAg18-27表位特异性CTL进行精确... 目的对乙肝患者尤其是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HBcAg18-27表位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CTL)的分布频率及功能状态进行研究。方法应用多色流式分析结合HLA-A*0201限制性表位肽/五聚体复合物技术对乙肝患者外周血HBcAg18-27表位特异性CTL进行精确定量,应用胞内细胞因子染色技术结合流式细胞分析技术研究HBcAg18-27表位特异性CTL穿孔素,颗粒酶B,干扰素-γ的分泌水平。结果在急性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均可测到HBcAg18-27表位特异性CTL,两者的分布频率存在显著性差异。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中HBcAg18-27表位特异性CTL分泌穿孔素,颗粒酶B,干扰素的水平明显降低。结论HBcAg18-27表位特异性CTL在乙型肝炎病毒清除中起到重要作用,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HBcAg18-27表位特异性CTL存在功能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T淋巴细胞 细胞毒性 hbcag18-27
下载PDF
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HBcAg肝细胞结合蛋白基因 被引量:31
6
作者 陆荫英 王琳 +3 位作者 成军 李克 刘妍 张玲霞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426-429,共4页
目的:乙型肝炎病毒(HBV)核心蛋白(HBcAg)在HBV感染的肝细胞中可同时存在于筛选并克隆人肝细胞cDNA文库中与HBcAg相互作用蛋白的基因。方法: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法扩增HBcAg基因,连接入酵母表达载体pGBKT7中构建诱饵质粒,转化酵母细胞AH... 目的:乙型肝炎病毒(HBV)核心蛋白(HBcAg)在HBV感染的肝细胞中可同时存在于筛选并克隆人肝细胞cDNA文库中与HBcAg相互作用蛋白的基因。方法: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法扩增HBcAg基因,连接入酵母表达载体pGBKT7中构建诱饵质粒,转化酵母细胞AH109并在其内表达,然后与转化了人肝cDNA文库质粒pACT2的酵母细胞Y187进行配合,在营养缺陷型培养基和X-α-半乳糖X-α-gal)上进行双重筛选阳性菌落,PCR从中扩增出目的片段并测序,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成功克隆出HBcAg基因并在酵母细胞中表达,配合后选出既能在四缺(SD/-Trp-Leu-Ade-His)培养基又能在铺有X-α-gal的四缺培养基上均能生长,并变成蓝色的真阳性菌落16个,其中含金属硫蛋白A2基因的菌落有2个、未知基因4个、补体8α基因1个、NAD(P)H脱氢酶亚基1个、维甲酸受体应答元件2基因1个、细胞色素c氧化酶基因1个、细胞色素b基因1个、DAZ相关蛋白2基因2个、线粒体核蛋白L41基因2个、人血白蛋白基因1个。结论:成功克隆出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的结合蛋白,为进一步研究HBcAg在病毒装配、损害肝细胞、感染致病等方面的具体作用提供了新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双杂交技术 筛选 hbcag 肝细胞 结合蛋白 基因 多聚酶链反应 乙型肝炎病毒
下载PDF
肝炎肝硬化患者肝组织中HBcAg、HBVDNA表达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3
7
作者 刘伟 赵伟 +2 位作者 罗婵 刘兰侠 王兰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73-174,共2页
观察乙型肝炎引起的肝炎肝硬化患者肝组织中HBcAg和HBVDNA的表达。随机采取 10 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 ,行肝活检术取肝组织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分子杂交法 ,检测其中HBcAg和HBVDNA。肝组织中HBcAg、HBVDNA的检出率分别为 6 4%和 6... 观察乙型肝炎引起的肝炎肝硬化患者肝组织中HBcAg和HBVDNA的表达。随机采取 10 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 ,行肝活检术取肝组织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分子杂交法 ,检测其中HBcAg和HBVDNA。肝组织中HBcAg、HBVDNA的检出率分别为 6 4%和 6 2 %(P >0 0 5 )。血清HBV呈高复制时 ,肝组织中HBcAg和HB VDNA的阳性表达 ,有较好的一致性 ;HBcAg颗粒在肝呈弥漫的浆、膜型分布者 ,其肝组织中HBVDNA呈高表达 ;其肝组织病变是活动的 (P <0 0 5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组织中有较高的HBV复制率 ;肝组织中HBcAg和HBVDNA的分布类型与其中的HBV的复制状况和组织病变的活动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cag HBVDNA 表达 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 肝炎硬肝化 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 乙型肝炎 HBV 复制
下载PDF
PTD-HBcAg融合蛋白经树突状细胞诱导特异性CTL抑制HBV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陈小华 潘庆春 +2 位作者 余永胜 汤正好 臧国庆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89-292,共4页
目的:探讨经PTD-HBcAg融合蛋白致敏的树突状细胞(DCs)体外诱导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s)对HBV的抑制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小鼠髓源性DC,加入融合蛋白刺激DC成熟后与T淋巴细胞共培养,ELISA法检测T淋巴细胞上清中IL-2、IL-4、IL-10... 目的:探讨经PTD-HBcAg融合蛋白致敏的树突状细胞(DCs)体外诱导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s)对HBV的抑制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小鼠髓源性DC,加入融合蛋白刺激DC成熟后与T淋巴细胞共培养,ELISA法检测T淋巴细胞上清中IL-2、IL-4、IL-10和INF-γ的分泌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胞内细胞因子水平,乳酸脱氢酶释放试验检测特异性CTL活性,并对HepG2.2.15细胞上清中HBsAg及HBV DNA水平进行检测。结果:经不同融合蛋白刺激的DCs能有效促进T淋巴细胞的细胞因子分泌,同时融合蛋白PTD-HBcAg组中IL-2(552.7±117.5ng/L)和INF-γ(150.6±7.945ng/L)明显高于HBcAg组中IL-2(420±12.47ng/L)和INF-γ(107.5±12.19ng/L)分泌。流式细胞计数术检测的PTD-HBcAg融合蛋白诱导CTL细胞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经PTD-HBcAg融合蛋白诱导的CTL比HBcAg有明显的特异性杀伤作用(P<0.05),同时对HBsAg及HBV DNA水平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经PTD-HBcAg融合蛋白致敏的DCs能有效刺激T淋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及增加细胞毒T淋巴细胞的表达,并增强特异性CTL活性及对HepG2.2.15细胞上清中HBsAg及HBV DNA水平的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D—hbcag 融合蛋白 T淋巴细胞 细胞因子 特异性CTL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HBcAg免疫优势CTL表位多肽在HBV转基因小鼠体内的免疫学功能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石统东 边疆 +4 位作者 万瑛 贾正才 周伟 邹丽云 吴玉章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86-189,共4页
目的 探讨基于乙型肝炎 (Hepatitisbvirus,HBV)核心抗原免疫优势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CytotoxicTlympho cyte,CTL)表位的治疗性多肽抗原组分、结构以及在HBV转基因小鼠体内的免疫学功能。方法 用分子设计的理论和方法 ,设计基于HBV核... 目的 探讨基于乙型肝炎 (Hepatitisbvirus,HBV)核心抗原免疫优势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CytotoxicTlympho cyte,CTL)表位的治疗性多肽抗原组分、结构以及在HBV转基因小鼠体内的免疫学功能。方法 用分子设计的理论和方法 ,设计基于HBV核心抗原免疫优势性CTL表位、Pre S2B细胞表位及破伤风类毒素通用TH 表位的治疗性多肽疫苗候选分子 ,经Merrifield固相多肽合成技术合成 ,经高效液相色谱 (HPLC)纯化、鉴定。以HBV转基因小鼠为试验对象 ,进行体内免疫学功能研究。结果 所设计治疗性多肽分子可在体诱导较强的抗原特异性CD8+ T细胞应答和适度的抗体反应 ,并抑制HBV特异性抗原的分泌和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结论 提示所设计基于HBV核心抗原免疫优势性CTL表位、Pre S2B细胞表位及破伤风类毒素通用TH 表位的多肽分子可作为乙型肝炎治疗性多肽疫苗候选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hbcag 免疫 CTL 表位多肽 HBV转基因 小鼠 体内 免疫学功能 研究
下载PDF
乙肝病人胃十二指肠粘膜HBsAg、HBcAg与胃部病变、血清HBVM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江建宁 周桂英 +2 位作者 韦敏怡 玉艳红 单晓阳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8年第4期10-13,共4页
目的:研究乙肝病毒与胃十二指肠粘膜病变及血清HBVM的关系。方法:应用HE染色、SP兔疫组化法检测63例乙肝病人胃十二指肠粘膜的HBsAg、HBcAg;应用酶标法检测其血清HBsAg、HBcAg,地高辛探针法检测HBV-DNA。结果:63例乙肝病人胃十二... 目的:研究乙肝病毒与胃十二指肠粘膜病变及血清HBVM的关系。方法:应用HE染色、SP兔疫组化法检测63例乙肝病人胃十二指肠粘膜的HBsAg、HBcAg;应用酶标法检测其血清HBsAg、HBcAg,地高辛探针法检测HBV-DNA。结果:63例乙肝病人胃十二指肠粘膜均有不同程度的病理改变,以慢性浅表性胃炎多见,其次为溃疡病;胃十二指肠粘膜单项HB-sAg阳性率约31.7%,单项HBcAg阳性率约22.2%,一项以上阳性率约42.9%;胃十二指肠粘膜HBVM与病变程度有关,与血清相应的HBVM、HBV-DNA无关。结论:HBV可侵犯胃十二指肠粘膜,可能发生原位复制引发病理损伤。胃十二指肠粘膜HBsAg、HBcAg检测可作为判断HBV在体内复制、分布状态的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十二指肠粘膜 HBSAG hbcag 乙型肝炎 HBVM
下载PDF
重组HBcAg与HBsAg混合抗原的免疫效果 被引量:3
11
作者 姚伟 刘广洋 +4 位作者 任雅平 李玉 张岩锐 任魁 沈心亮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3期198-200,共3页
目的观察重组HBcAg与HBsAg混合抗原免疫BALB/c小鼠后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效果。方法配制含Al(OH)3佐剂与不含佐剂的混合抗原,分别免疫BALB/c小鼠,采用ELISA法测定抗体滴度和细胞因子水平;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T细胞亚群。结果HBcAg与HBsA... 目的观察重组HBcAg与HBsAg混合抗原免疫BALB/c小鼠后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效果。方法配制含Al(OH)3佐剂与不含佐剂的混合抗原,分别免疫BALB/c小鼠,采用ELISA法测定抗体滴度和细胞因子水平;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T细胞亚群。结果HBcAg与HBsAg混合抗原免疫小鼠产生的IFN-γ量明显高于二者单独免疫,CD3+和CD4+水平显著增高;含Al(OH)3佐剂的混合抗原CD8+水平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混合抗原免疫小鼠血清产生的抗-HBs抗体与2倍剂量的HBsAg单独免疫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含Al(OH)3佐剂与不含佐剂的疫苗免疫效果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重组HBcAg与HBsAg混合抗原表现出良好的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效果,为治疗性乙肝疫苗的开发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cag HBSAG 混合抗原 免疫效果
下载PDF
融合基因Aβ-HBcAg的原核表达及表达蛋白的免疫反应性和免疫原性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胡海涛 冯改丰 +2 位作者 董炜疆 王全颖 杨广笑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20-222,共3页
目的 研究 β 淀粉样肽 (β amyloidpeptide,Aβ)与乙型肝炎核心抗原 (HBcAg)融合基因Aβ HBcAg的原核表达 ,检测融合蛋白的免疫反应性及免疫原性。方法 将重组质粒pBV2 2 0 /Aβ HBcAg转化大肠杆菌DH5α,温控表达 ,超声破碎细菌 ,通... 目的 研究 β 淀粉样肽 (β amyloidpeptide,Aβ)与乙型肝炎核心抗原 (HBcAg)融合基因Aβ HBcAg的原核表达 ,检测融合蛋白的免疫反应性及免疫原性。方法 将重组质粒pBV2 2 0 /Aβ HBcAg转化大肠杆菌DH5α,温控表达 ,超声破碎细菌 ,通过SDS PAGE、考马斯亮蓝染色和ELISA等方法 ,观察Aβ HBcAg的表达及融合蛋白的免疫反应性 ;用融合蛋白免疫Balb/c小鼠 ,ELISA法检测血清中的抗 Aβ抗体和抗 HBc抗体滴度。结果 融合蛋白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于沉淀中 ,表达量为菌体沉淀的 5 % ,融合蛋白既有Aβ的免疫反应性 ,又有HBcAg的免疫反应性。Balb/c小鼠经过 3次免疫后 ,血清中的抗体滴度很低 ,继续强化免疫 2次后 ,血清中抗 Aβ抗体滴度、抗 HBc抗体滴度分别上升为 1∶80 0和1∶32 0 0。结论 融合基因Aβ HBcAg可在大肠杆菌DH5α中表达 ,表达蛋白有一定的免疫反应性和免疫原性 ,但表达量较低 ,免疫反应性和免疫原性较弱。提示融合基因Aβ HBcAg的表达量和融合蛋白免疫原性的提高尚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Β淀粉样肽 hbcag免疫反应性 免疫原性
下载PDF
EGFRvⅢ与HBcAg重组疫苗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段小艺 王健生 +3 位作者 郭佑民 王鹏 王全颖 杨广笑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600-602,共3页
目的:观察PEP-3/HBcAg融合蛋白疫苗的体内抗肿瘤作用。方法:BALB/c小鼠30只随机分成3组,分别接种PEP-3/HBcAg融合蛋白、HBcAg和生理盐水,待融合蛋白组小鼠体内抗体效价达到1:20000时终止免疫,于每只小鼠背部皮下种植阳性Renca细胞,2... 目的:观察PEP-3/HBcAg融合蛋白疫苗的体内抗肿瘤作用。方法:BALB/c小鼠30只随机分成3组,分别接种PEP-3/HBcAg融合蛋白、HBcAg和生理盐水,待融合蛋白组小鼠体内抗体效价达到1:20000时终止免疫,于每只小鼠背部皮下种植阳性Renca细胞,2×105个/只。观察融合蛋白疫苗的抗肿瘤效应。采用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图像分析法检测各组肿瘤组织的坏死情况和EGFRvIII表达水平。结果:融合蛋白组、HBcAg组和生理盐水组的成瘤率分别为50%、100%和100%。生理盐水组肿瘤生长速度最快,HBcAg组次之,融合蛋白组肿瘤出现最晚,生长速度最慢。融合蛋白组成瘤小鼠肿瘤平均质量显著小于生理盐水组和HBcAg组(t=4·731,P=0·044;t=6·890,P=0·040);后两组肿瘤质量无统计学意义(t=0·024,P=0·382)。HBcAg组和生理盐水组移植瘤呈不完全小片状坏死,融合蛋白组移植瘤呈大片状坏死,伴炎细胞浸润。融合蛋白组EGFRvⅢ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和HBcAg组(t=3·157,P=0·006;t=2·539,P=0·021),后两者EGFRvIII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t=0·460,P=0·651)。结论:PEP-3/HBcAg融合蛋白疫苗能诱导机体产生保护性免疫反应,并具有抗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疫苗 PEP-3/hbcag融合蛋白 免疫应答 恶性肿瘤
下载PDF
重组HBcAg激活p38MAPK信号通路增加髓源性树突状细胞IL-15的分泌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鑫 周振华 +3 位作者 李曼 高亚婷 孙学华 高月求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89-294,共6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rhHBcAg)诱导髓源性树突状细胞(mDC)分泌白细胞介素15(IL-15)的机制。方法采用人单核细胞磁珠负分选试剂盒分选外周血单核细胞,采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IL-4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 目的探讨重组人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rhHBcAg)诱导髓源性树突状细胞(mDC)分泌白细胞介素15(IL-15)的机制。方法采用人单核细胞磁珠负分选试剂盒分选外周血单核细胞,采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IL-4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分化为mDC,10μg/m L rhHBcAg刺激mDC 1~6 d;分别用25μmol/L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剂LY294002、1μmol/L p38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p38MAPK)信号通路抑制剂SB203580、100 nmol/L c-Jun N末端激酶(JNK)信号通路抑制剂SP600125和150 nmol/L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信号通路抑制剂U0126预处理1 h,再给予10μg/m L rhHBcAg刺激48 h。之后收集细胞和细胞培养上清,实时定量PCR检测IL-15 mRNA水平,ELISA检测IL-15蛋白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PI3K/Akt和MAPK信号通路分子磷酸化水平。结果与rhHBcAg未刺激组比较,rhHBcAg刺激组IL-15 mRNA和蛋白水平显著升高;与rhHBcAg刺激组比较,p38抑制剂预处理组IL-15水平明显降低,但PI3K/Akt、JNK和ERK抑制剂预处理组IL-15水平未见显著性改变。结论 rhHBcAg通过p38MAPK信号通路上调外周血mDC IL-15的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树突状细胞 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bcag) 白细胞介素15(IL-15) p38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p38MAPK)
下载PDF
乙型肝炎患者胃粘膜中HBcAg和HBVDNA表达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伟 赵伟 +2 位作者 罗婵 刘兰侠 王兰 《临床内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88-89,共2页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胃粘膜中是否有HBcAg和HBVDNA的存在。方法 随机选择 12 0例乙型肝炎患者并对其行胃粘膜活检。采用ELISA法检测其静脉血HBVM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其胃粘膜中的HBcAg ,采用原位分子杂交法检测其胃粘膜中的H...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胃粘膜中是否有HBcAg和HBVDNA的存在。方法 随机选择 12 0例乙型肝炎患者并对其行胃粘膜活检。采用ELISA法检测其静脉血HBVM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其胃粘膜中的HBcAg ,采用原位分子杂交法检测其胃粘膜中的HBVDNA。 结果乙型肝炎患者胃粘膜中有HBcAg和HBVDNA的存在 ,主要呈胞浆型分布 ,少数在胃粘膜腺细胞胞核上表达。胃粘膜腺腔、胃小凹及间质中也可见HBcAg和HBVDNA颗粒。血清HBsAg合并HBeAg和抗HBc阳性、HBsAg和抗 HBe及抗 HBc均阳性与抗 HBc阳性或HBsAg阳性或抗HBe阳性 ,但HBeAg阴性者的乙型肝炎患者胃粘膜中HBcAg、HBVDNA阳性率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P >0 .0 5 )。结论 乙型肝炎患者胃粘膜中有HBcAg和HBVDNA的存在 ,与其血清中HBV复制状态不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胃粘膜活检 hbcag HBVDNA ELISA法 免疫组织化学 原位分子杂交法
下载PDF
死胎多脏器组织中HBcAg表达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4
16
作者 赵伟 刘伟 罗婵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22-223,共2页
观察乙型肝炎病毒通过母婴传播在胎儿多脏器组织中表达情况。采集 4 0例乙型肝炎产妇产下的死胎 ,常规尸检 ,取大脑、胸腺、心脏、肺、肝、脾、肾脏、脐带、胎盘组织 ,SP法检测HBcAg ;回访婴母产前静脉血HBV的检测结果。死胎多脏器组织... 观察乙型肝炎病毒通过母婴传播在胎儿多脏器组织中表达情况。采集 4 0例乙型肝炎产妇产下的死胎 ,常规尸检 ,取大脑、胸腺、心脏、肺、肝、脾、肾脏、脐带、胎盘组织 ,SP法检测HBcAg ;回访婴母产前静脉血HBV的检测结果。死胎多脏器组织中HBcAg阳性率以肺、肝、肾脏、脐带为最高 ,胸腺、心脏、脾、胎盘次之 ,大脑最低 (P<0 0 5 )。HBV呈单项阳性、小三阳、大三阳的婴母分娩的死胎同一脏器 (除胸腺外 )组织中HBcAg阳性率比较 ,差异不显著 (P >0 0 5 )。HBcAg阳性颗粒在死胎的大脑、胸腺、心脏、肺、肝、脾、肾脏、脐带、胎盘组织中呈点、灶状分布 ,脏器实质细胞核不着色。HBV对胎儿组织的嗜好与胎儿脏器种类有关 ;死胎同一脏器组织 (除胸腺外 )中HBcAg阳性率与孕妇HBV静脉中HBV标志无关 ;死胎多脏器组织中可能存在HBV复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胎 hbcag 母婴传播 乙型肝炎病毒
下载PDF
酵母双杂交技术对人胰腺cDNA文库中HBcAg结合蛋白基因的筛选 被引量:10
17
作者 张维燕 张锦前 +5 位作者 王琦 李国力 王晓春 张晨宇 杨涤 成军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6期1746-1750,共5页
目的:应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人胰腺cDNA文库中与HBV核心抗原结合的蛋白的基因.方法:扩增人胰腺cDNA文库并纯化鉴定,将其转化至酵母菌Y187;诱饵质粒pGBKT7-HBcAg转化酵母菌AH109并筛选鉴定.应用酵母双杂交系统3进行配合,在SD/-Trp/-Leu... 目的:应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人胰腺cDNA文库中与HBV核心抗原结合的蛋白的基因.方法:扩增人胰腺cDNA文库并纯化鉴定,将其转化至酵母菌Y187;诱饵质粒pGBKT7-HBcAg转化酵母菌AH109并筛选鉴定.应用酵母双杂交系统3进行配合,在SD/-Trp/-Leu/-His/-Ade培养基和含X-gal的SD/-Trp/-Leu/-His/-Ade培养基上进行双重筛选,提取阳性酵母菌落的质粒转化大肠埃希菌DH5α,提取质粒并测序,对测序结果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人胰腺cDNA文库的构建以及pGBKT7-HBcAg质粒转化AH109酵母菌株均获成功,并从人胰腺cDNA文库中筛选出9个与HBcAg蛋白相结合的蛋白基因,分别与以下已知的9种编码蛋白基因序列同源:人胰脂肪酶(PNLIP)、人胆盐刺激酯酶(CEL)、人胰凝乳蛋白C(CTRC)、人胰蛋白酶原、人羧肽酶B1(CPB1)、人线粒体全基因组、人胰弹性酶2A、人辅脂肪酶(CLPS)和人核糖体蛋白(RPL10A).结论:筛选出的与HBcAg蛋白相结合的蛋白基因主要与胰腺外分泌功能相关,HBV感染可能通过与胰腺所分泌的糖、脂类代谢相关的酶类结合,而引发代谢性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cag 人胰腺cDNA文库 酵母双杂交技术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患者肾组织中HBsAg、HBcAg的检测(英文)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立章 范学工 +2 位作者 高建明 尹红玲 李宁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5期16-18,23,T001,共5页
目的 观察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 (HBV -GN)患者肾脏组织中HBsAg、HBcAg的表达情况。方法 以 6 3例HBV -GN患者为研究对象 ,另随机选择 2 0例非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 (NHBV -GN)患者、12例血清HBV标志阳性的其他肾病 (肾结核、肾... 目的 观察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 (HBV -GN)患者肾脏组织中HBsAg、HBcAg的表达情况。方法 以 6 3例HBV -GN患者为研究对象 ,另随机选择 2 0例非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 (NHBV -GN)患者、12例血清HBV标志阳性的其他肾病 (肾结核、肾结石、肾细胞癌、肾萎缩等 )患者作为对照组 ,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穿刺活检组织HBsAg、HBcAg的表达。 结果 HBV -GN患者肾脏组织中均可检出HBsAg、HBcAg阳性颗粒 ,阳性率分别为 76 .2 % (4 8/ 6 3) ,4 2 .9% (2 7/ 6 3) ;2 0例NHBV -GN患者肾组织HBsAg、HBcAg均未检出 ,与HBV -GN患者相比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5 ) ;12例血清学HBV标志阳性的其它肾病患者肾组织HBsAg、HBcAg阳性率均为 75 % ,与HBV -GN患者相比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血清HBeAg阳性与血清HBeAg阴性的HBV -GN患者相比 ,肾脏组织中HBsAg、HBcAg表达情况经统计学比较 ,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HBV在肾脏中定位及复制 ,不仅可引起肾脏损害 ,并与病毒的保存及乙型肝炎的传播可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 肾脏组织 HBSAG hbcag
下载PDF
CTP-HBcAg18-27-Tapasin融合蛋白胞内转导功能的检测 被引量:6
19
作者 刘红红 陈小华 +4 位作者 周丽芹 刘雪妮 余永胜 臧国庆 汤正好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2年第1期25-29,共5页
目的:观察融合蛋白CTP-HBcAg18-27-Tapasin在抗原提呈细胞内的转导功能。方法:体外分离培养近交系BALB/c小鼠髓源性DC,加入重组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白细胞介素-4培养5d,再加入脂多糖诱导DC成熟。不同剂量的CTP-HBcAg18-27-Tap... 目的:观察融合蛋白CTP-HBcAg18-27-Tapasin在抗原提呈细胞内的转导功能。方法:体外分离培养近交系BALB/c小鼠髓源性DC,加入重组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白细胞介素-4培养5d,再加入脂多糖诱导DC成熟。不同剂量的CTP-HBcAg18-27-Tapasin及RP-MI-1640培养液加入细胞培养介质中,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免疫荧光在细胞内的分布及定位,并对荧光强度进行定量分析,进一步以West-ern blot观察不同组细胞中Tapasin表达的差异来检测CTP-HBcAg18-27-Tapasin的转导效率。结果:成功体外诱导培养并鉴定小鼠骨髓源性树突状细胞,免疫荧光法证实CTP-HBcAg18-27-Tapasin能够穿透树突状细胞膜进入细胞质,而不能进入细胞核,且荧光强度50μg/L CTP-HB-cAg18-27-Tapasin组依次高于10μg/L CTP-HBcAg18-27-Tapasin组和空白组,Western blot也证实CTP-HBcAg18-27-Tapasin能够穿透细胞膜进入树突状细胞,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TP-HBcAg18-27-Tapasin具有穿透树突状细胞膜定位于胞浆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P hbcag18-27 Tapasin转导 突状细胞
下载PDF
EGFRvIII/PEP-3 cDNA与HBcAg重组基因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表达与免疫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段小艺 王健生 +3 位作者 郭佑民 韩俊丽 王全颖 杨广笑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1-24,共4页
目的:构建EGFRvIII与HBcAg重组基因的原核表达质粒,进行原核表达、纯化,观察表达蛋白的免疫原性和抗原性。方法:通过双酶切从pGEM-TEasy/PEP-3载体获得编码EGFRvIII突变区的cDNA片段,插入去除了主要免疫优势区的重组质粒pGEMEX/HBcAg中... 目的:构建EGFRvIII与HBcAg重组基因的原核表达质粒,进行原核表达、纯化,观察表达蛋白的免疫原性和抗原性。方法:通过双酶切从pGEM-TEasy/PEP-3载体获得编码EGFRvIII突变区的cDNA片段,插入去除了主要免疫优势区的重组质粒pGEMEX/HBcAg中,获得重组质粒pGEMEX/c-PEP-3-c,将重组基因亚克隆于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通过IPTG诱导蛋白表达,利用Ni2+-NTA亲和层析法对融合蛋白进行纯化;用融合蛋白常规免疫BALB/c小鼠,用间接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抗体的滴度。结果:经酶切鉴定、序列测定证实融合基因已插入pET28a(+)载体中,融合基因序列与设计序列完全一致。原核表达后表达量占沉淀全菌蛋白的56%,纯化产物占总蛋白的92%,浓度约8g/L。BALB/c小鼠经4次免疫后,其血清中中和抗体的滴度可达1∶16000,第6次免疫后血清中中和抗体的滴度达到1∶2.56×105,抗PEP-3抗体滴度达到1∶1.28×105,抗HBcAg抗体滴度小于1∶4×103。结论:融合基因PEP-3-HBcAg在大肠杆菌中可获得高效表达,表达的融合蛋白可以诱导小鼠产生高滴度和高特异性中和抗体,从而为高表达EGFRvIII恶性肿瘤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基因 EGFRvⅢ hbcag 原核表达 免疫原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