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8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探讨NLR、PLR、hs-CRP、Hb、D-D与ACI非溶栓治疗后出血性转化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张玫娜 郭志鹏 曹扬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1期26-30,共5页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ACI)非溶栓治疗前血清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红蛋白(Hb)、D-二聚体(D-D)与治疗后出血性转化(HT)的相关性,以期为临床预防ACI非溶栓治疗后发生...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ACI)非溶栓治疗前血清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红蛋白(Hb)、D-二聚体(D-D)与治疗后出血性转化(HT)的相关性,以期为临床预防ACI非溶栓治疗后发生提供指导依据。方法 本研究病历组(设为转化组)共纳入80例样本,选取自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检验科接受非溶栓治疗后并出现HT的ACI患者,根据HT严重程度等级化分1级、2级、3级、4级,各严重程度患者分别为27例、22例、18例、13例。选取50例在接受非溶栓治疗后未出现HT的ACI患者作为对照(非转化组)。比较各组的血清NLR、PLR、hs-CRP、Hb、D-D表达水平差异,并通过Spearman秩相关检验分析NLR、PLR、hs-CRP、Hb、D-D与HT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并采用ROC曲线分析NLR、PLR、hsCRP、Hb、D-D对ACI患者HT的预测作用。结果 转化组的血清NLR、PLR、hs-CRP、D-D表达水平均高于非转化组,Hb的表达水平低于非转化组(均P<0.05)。1级、2级、3级、4级患者的血清NLR、PLR、hs-CRP、D-D表达水平依次上升,Hb表达水平依次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I非溶栓治疗后HT严重程度与血清NLR、PLR、hs-CRP、D-D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729、0.692、0.601、0.578,均P<0.05),与Hb呈负相关(r值为:-0.678,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NLR的AUC值为0.896[95%CI(0.737~0.962)]、PLR的AUC值为0.775 [95%CI(0.626~0.917)]、hs-CRP的AUC值为0.840 [95%CI(0.712~0.948)]、Hb的AUC值为0.782 [95%CI(0.493~0.914)]、D-D的AUC值为0.725 [95%CI(0.403~0.852)]。结论 ACI患者的NLR值、PLR值、hs-CRP、Hb、D-D表达水平与其在非溶栓治疗后发生HT存在相关性,临床上可将这些指标作为预测HT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LR PLR hs-CRP HB D-D 急性脑梗死 出血性转化
下载PDF
HS-GC-MS联用测定河南传统西瓜豆酱中的挥发性成分
2
作者 袁贵英 娄方慧 +1 位作者 杨会会 刘宁波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19-226,共8页
以河南传统发酵的西瓜豆酱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动顶空进样-气质联用(HS-GC-MS)法测定其挥发性成分。通过单因素试验分别考察了平衡温度、平衡时间、震动频率及样品氯化钠的添加量对挥发性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平衡温度90℃,平衡时间50 m... 以河南传统发酵的西瓜豆酱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动顶空进样-气质联用(HS-GC-MS)法测定其挥发性成分。通过单因素试验分别考察了平衡温度、平衡时间、震动频率及样品氯化钠的添加量对挥发性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平衡温度90℃,平衡时间50 min,震动频率6次/秒,不添加氯化钠为测定较优条件。在此条件下,鉴定出自然发酵西瓜豆酱中挥发性成分有10类共82种,其中醇类12种,酯类10种,烯烃类14种,醛类6种,酮类8种,醚类4种,酸类1种,烷烃类10,含N化合物7种和其他10种。相对含量较高的是烯烃类、醛类和醇类,分别为23.848%,22.537%和19.743%,三者之和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66.12%,其次是酯类和酮类,分别占11.945%和6.839%,这三种成分对河南传统西瓜豆酱的特征风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顶空进样-气质联用 西瓜豆酱 挥发性成分
下载PDF
15-15hs Max材料枪钻加工的钻削力和切屑分析
3
作者 冯桑 龚檐飞 曾冠允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7-71,共5页
高氮奥氏体不锈钢15-15hs Max具有优秀的耐蚀性、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但切削加工性差,属于一种难加工材料。以某石油钻探部件为研究对象,对15-15hs Max的加工特性进行分析,通过对15-15hs Max钻削过程的有限元仿真,分析其加工过程中的钻... 高氮奥氏体不锈钢15-15hs Max具有优秀的耐蚀性、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但切削加工性差,属于一种难加工材料。以某石油钻探部件为研究对象,对15-15hs Max的加工特性进行分析,通过对15-15hs Max钻削过程的有限元仿真,分析其加工过程中的钻削力和切屑形态的变化。仿真结果表明:钻削力会随着钻入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当切削刃全部参与切削时钻削力达到稳定,加工过程中形成的切屑为向上弯曲的螺旋状切屑。在保证加工孔质量及加工效率条件下,得出了一组较为合理的钻削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枪钻 15-15hs Max 钻削力 切屑
下载PDF
hs-CRP、CCL2、CCL3与新生儿细菌感染病情关系及疗效预测价值
4
作者 袁振兴 孙文菲 王卫东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119-125,共7页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趋化因子CC基序配体(CCL)、CCL3与新生儿细菌感染病情关系及疗效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廊坊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新生儿细菌感染患儿作为细菌感染组,另按照1∶1比例选取70例新生儿病...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趋化因子CC基序配体(CCL)、CCL3与新生儿细菌感染病情关系及疗效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廊坊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新生儿细菌感染患儿作为细菌感染组,另按照1∶1比例选取70例新生儿病毒感染患儿、70例非感染性新生儿分别作为病毒感染组、对照组。比较3组及细菌感染组不同病情程度患儿入院时血清hs-CRP、CCL2、CCL3,比较细菌感染组不同疗效患儿血清各指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各指标对治疗效果预测效能,用相对危险度(RR)分析血清各指标不同表达对新生儿细菌感染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细菌感染组、病毒感染组入院时血清hs-CRP、CCL2、CCL3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细菌感染中重症患儿入院时血清hs-CRP、CCL2、CCL3表达高于轻症患儿(P<0.05),入院时及入院24 h、第3天、第5天无效亚组血清hs-CRP、CCL2、CCL3表达均高于有效亚组(P<0.05);入院时及入院24 h、第3天、第5天血清hs-CRP、CCL2、CCL3联合预测新生儿细菌感染疗效价值优于各时间点的单一指标预测效能,其中入院24 h各指标联合预测AUC最大;以入院24 h各指标截断值为界分为高表达、低表达,hs-CRP、CCL2、CCL3高表达患儿治疗无效风险是低表达患儿的3.577倍、3.357倍、2.630倍。结论在新生儿细菌感染血清中hs-CRP、CCL2、CCL3高表达,且与患儿病情程度、治疗效果密切相关,3者血清各指标联合在预测患儿治疗效果中具有良好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C曲线 hs-CRP 炎症趋化因子 新生儿细菌感染 治疗效果 价值
下载PDF
基于HS-GC-IMS分析陇南主栽品种初榨橄榄油的风味特征成分 被引量:2
5
作者 白万明 王菊花 +4 位作者 马赛买 白小勇 孔维宝 马君义 张继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26,共6页
旨在为我国甘肃陇南产区初榨橄榄油(VOO)的快速鉴别以及工业生产过程中的风味品质评价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采用HS-GC-IMS技术对甘肃陇南主栽品种莱星(LX)、佛奥(FO)、科拉蒂(KLD)、皮削利(PXL)、鄂植8号(EZ8)以及LX与KLD的混合品种(... 旨在为我国甘肃陇南产区初榨橄榄油(VOO)的快速鉴别以及工业生产过程中的风味品质评价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采用HS-GC-IMS技术对甘肃陇南主栽品种莱星(LX)、佛奥(FO)、科拉蒂(KLD)、皮削利(PXL)、鄂植8号(EZ8)以及LX与KLD的混合品种(HH)6种VOO中的风味特征成分进行定性和差异分析。结果表明:6种VOO中共检测出39种风味特征物质,定性出22种,其中醛类(9种)、酮类(5种)化合物为主要的风味特征成分,此外还包括酯类(3种)、醇类(3种)、萜烯类(1种)和呋喃类(1种)等物质;6种VOO中含有的风味特征物质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其中,LX、KLD和HH中的风味特征物质较为相似,其2-甲基丁醛、3-甲基丁醛、(E)-2-戊烯醛、辛醛和2-正戊基呋喃含量较高,FO中的正戊醇、正己醛和3-戊酮含量较高,PXL中的(Z)-3-己烯乙酸酯、α-松油烯、2-己酮的含量较高,EZ8中的乙酸乙酯含量最高,HH中的2-丁酮、丙酮、(E)-2-庚烯醛的含量较高。综上,采用HS-GC-IMS可以有效检测VOO中的风味特征物质,定性出的风味特征物质可作为区分6种VOO的依据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榨橄榄油 风味特征成分 hs-GC-IMS 指纹图谱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基于HS-SPME-GC-MS与电子鼻分析芹菜贮藏期间挥发性物质的变化 被引量:1
6
作者 芦佳琪 吴玉珍 +3 位作者 张瑞 韩晶晶 熊爱生 郁志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12-222,共11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和电子鼻技术分析了20.0℃贮藏期间芹菜叶片挥发性物质的组成和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采用H...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和电子鼻技术分析了20.0℃贮藏期间芹菜叶片挥发性物质的组成和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采用HS-SPME-GC-MS技术从芹菜中共检测到108种挥发性物质,单萜类(43.2%~52.92%)和苯酞类(19.93%~28.97%)为主要组分,其中D-柠檬烯含量丰富(6600.64~48566.12μg/kg)。新鲜芹菜总挥发性物质含量为165682.48μg/kg,贮藏9 d后含量下降了40.92%,单萜类和苯酞类物质分别下降了9.72%和上升了8.98%。OAV分析结果表明芹菜叶片中共有31种OAV>1的特征挥发性物质,0~7 d特征挥发性物质有31种且组成相同,第9 d特征挥发性物质减少至29种,贮藏期间总OAV值呈下降趋势。聚类分析结果表明,0~3 d芹菜叶片以薄荷香和青草香为主,第7 d具有甜香、木香和樟脑香,第9 d后以辛辣和药草气味为主。基于电子鼻检测结果的主成分分析可以清晰区分不同贮藏时间芹菜叶片的香气,基于Pearson相关性分析,引起电子鼻响应值变化的物质主要是芹菜中萜类、醇类、芳香型挥发性物质(r≥0.80,P<0.05)。本研究的结果阐明了贮藏期间芹菜叶片挥发性物质组成和含量的变化规律,为贮藏期间芹菜新鲜度的判断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芹菜 贮藏 hs-SPME-GC-MS 电子鼻 挥发性物质 OAV
下载PDF
基于HS-SPME-GC-MS及电子舌对预制梅菜扣肉关键性风味与过熟味评价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李嘉灏 曾瑶英 +6 位作者 熊玉帛 佘杰海 余焯均 郭航宇 熊雯 龚林 周文化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234-245,共12页
为探究预制梅菜扣肉关键性风味特征以及油脂氧化程度对其过熟味(warmer-over flavor,WOF)的影响,以不同品牌预制梅菜扣肉为研究对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ead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 为探究预制梅菜扣肉关键性风味特征以及油脂氧化程度对其过熟味(warmer-over flavor,WOF)的影响,以不同品牌预制梅菜扣肉为研究对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ead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和电子舌定量检测挥发性风味化合物及味觉指标方法,通过气味活度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及主成分分析对预制梅菜扣肉关键性风味因子进行筛选及分析,采用酸价、过氧化值及TBA值分析其油脂氧化程度及其过熟味。结果表明,7种预制梅菜扣肉共鉴定出85种挥发性化合物,预制梅菜扣肉关键性风味物质为:烷烃类16种、萜烯类19种、醇类7种、醛类22种、酮类3种、酯类13种、酚类3种、其他类2种;OAV共筛选出23种关键挥发性化合物,预制梅菜扣肉关键性风味物质:OAV>10的物质分别为1-辛烯-3-醇、己醛、庚醛、辛醛、壬醛、(E,E)-2,4-壬二烯醛、癸醛、(E)-2-癸烯醛、(E,E)-2,4-癸二烯醛、1-辛烯-3-酮。电子舌及过熟味感官评价结果表明,7种预制梅菜扣肉味觉以咸味、鲜味及鲜味回味为主;其过熟味主要呈现出亚麻籽油味和酸败味。7种预制梅菜扣肉油脂氧化指标较高且差异显著(P<0.05),结合相关性分析,产生过熟味的主要因子物质(E)-2-癸烯醛、2-庚酮、壬醛、1-辛烯-3-酮、(E,E)-2,4-癸二烯醛、己醛、戊醛、庚醛、(E)-2-庚烯醛及辛醛与酸价、过氧化值及TBA值呈正相关。综上所述,7种预制梅菜扣肉其关键风味因子与过熟味之间存在较大联系,且推测预制梅菜扣肉过熟味的产生与其油脂氧化程度较高有关。本研究获得的关键风味因子物质、电子舌味觉指标及过熟味感官评价指标,为预制梅菜扣肉风味质量体系的建立及过熟味控制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制梅菜扣肉 hs-SPME-GC-MS 电子舌 OAV 关键性风味 过熟味
下载PDF
小儿肺炎hs-CRP、ESR及WBC表达水平与联合检测的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利峰 侯明明 +1 位作者 孙曹玮 张宇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第1期63-64,共2页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红细胞沉降率(ESR)及白细胞计数(WBC)表达水平与联合检测的意义。方法将90例小儿肺炎患儿纳入观察组,另选择同期体检的90名健康儿童纳入对照组。检测两组的hs-CRP、ESR及WBC表达水平,统计各项...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红细胞沉降率(ESR)及白细胞计数(WBC)表达水平与联合检测的意义。方法将90例小儿肺炎患儿纳入观察组,另选择同期体检的90名健康儿童纳入对照组。检测两组的hs-CRP、ESR及WBC表达水平,统计各项指标的阳性与阴性表达情况,比较单独与联合检测对小儿肺炎的诊断效能。结果观察组hs-CRP、ESR、WB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κ检验结果显示,hs-CRP、ESR及WBC单独检测结果与临床诊断结果具有一般的一致性(κ=0.742、0.727、0.713,P<0.05);联合检测结果与临床诊断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κ=0.903,P<0.05)。hs-CRP、ESR及WBC联合检测诊断小儿肺炎的灵敏度、特异性与准确率均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P<0.05)。结论小儿肺炎患儿患病期间hs-CRP、ESR及WBC均呈现明显升高趋势,hs-CRP、ESR及WBC联合检测可提高小儿肺炎的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肺炎 hs-CRP ESR WBC 联合检测 诊断效能
下载PDF
hs-CRP、cTnI、Myo及CK-MB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1
9
作者 孙思 刘妍 《系统医学》 2024年第2期61-63,71,共4页
目的 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hs-CRP)、肌钙蛋白(Cardiac Troponin I,cTnI)、肌红蛋白(Myoglobin, Myo)、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s-MB, CK-MB)联合检测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价值。方法... 目的 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hs-CRP)、肌钙蛋白(Cardiac Troponin I,cTnI)、肌红蛋白(Myoglobin, Myo)、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s-MB, CK-MB)联合检测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2月—2023年5月苏州市吴中人民医院收治的75例急性心肌梗死者与75例健康体检者,设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hs-CRP、cTnI、Myo及CK-MB水平,分析联合检测与心梗三项及hs-CRP检测的诊断效能。结果 观察组hs-CRP、cTnI、Myo、CK-MB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联合检测诊断准确度97.33%、灵敏度98.67%,高于心梗三项的92.00%、86.67%与hs-CRP的89.33%、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25、7.111,12.000、14.000,P均<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hs-CRP与心梗三项检测值明显升高,联合检测能提高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敏C反应蛋白 肌钙蛋白 肌红蛋白 肌酸激酶同工酶 急性心肌梗死 诊断效能
下载PDF
基于HS-GC-IMS技术分析桑叶发酵过程中挥发性物质的差异
10
作者 李学震 孙庆泽 +4 位作者 刘光鹏 马艳蕊 吕绪强 崔艳平 和法涛 《中国果菜》 2024年第1期10-14,共5页
探究金花菌(Aspergillus chevalieri)在发酵桑叶过程中挥发性物质的变化,利用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HS-GC-IMS)技术结合聚类分析(PCA),对不同发酵时间桑叶中的挥发性物质进行检测和分析,确定发酵桑叶中主要挥发性物质。结果共定性... 探究金花菌(Aspergillus chevalieri)在发酵桑叶过程中挥发性物质的变化,利用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HS-GC-IMS)技术结合聚类分析(PCA),对不同发酵时间桑叶中的挥发性物质进行检测和分析,确定发酵桑叶中主要挥发性物质。结果共定性出45种挥发性物质,主要有醇类10种、醛类10种、酯类9种、酮类8种、醚、烯和酸类各2种、烷烃和噻唑各1种。金花菌发酵后能使桑叶中苯甲醛甘油缩醛、硫丙醇、1-辛烯-3-醇、1-戊稀-3-酮和己醇等具有不良风味的挥发性物质减少或消失。同时,增加异丙基乙酸酯、3-羟基丁酸乙酯、甲酸丁酯、2-庚酮、γ-丁内酯、3-羟基-2-丁酮(乙偶姻)和4-甲基噻唑等具有水果和脂肪香气的物质。研究结果可为发酵桑叶风味改善和品质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叶 金花菌 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 挥发性物质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HS-SPME/GC-MS法比较不同改土方式对人参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11
作者 张庆贺 刘俊潼 +5 位作者 田蓉 杨环旭 吴婷 李琼 陈长宝 张涛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CSCD 2024年第5期11-20,共10页
目的:分析比较5种不同土壤改良方式对老参地人参中挥发性成分的影响,为人参的栽培方式和进一步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技术富集人参中挥发性成分,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检测出的成分进行分... 目的:分析比较5种不同土壤改良方式对老参地人参中挥发性成分的影响,为人参的栽培方式和进一步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技术富集人参中挥发性成分,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检测出的成分进行分析与鉴定,采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人参样品中共鉴定出225个挥发性成分,其中烃类102种、酮类32种、醇酚类32种、醛类12种、酯类9种、杂环及其它类38种;老参地、强还原、强还原‑生物有机肥、氯化苦熏蒸、氯化苦熏蒸-强还原、氯化苦熏蒸-生物有机肥土壤条件下挥发性成分的质量分数分别为79.632%、96.104%、86.107%、96.512%、94.355%、90.476%,特有成分分别有20、23、16、19、27、32个,6种不同土壤条件下共有化合物8个。结论:不同土壤改良方式的人参中挥发性化学成分的含量和组成存在较大差异,为人参药材土壤改良方式的研究及挥发性成分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 挥发性成分 改土方式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下载PDF
基于HS-SPME-GC/MS对湖景蜜露和白丽桃香气成分分析
12
作者 吕靖芳 黄雅丽 +2 位作者 戴芬 宋欣悦 朱作艺 《中国果树》 2024年第8期24-31,38,共9页
香气是评价果实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果实中不同香气物质的构成使果实呈现独特的风味。以中晚熟水蜜桃品种湖景蜜露和白丽作为试验对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对两个水蜜桃品种的挥发性香气成分进... 香气是评价果实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果实中不同香气物质的构成使果实呈现独特的风味。以中晚熟水蜜桃品种湖景蜜露和白丽作为试验对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对两个水蜜桃品种的挥发性香气成分进行提取和分析鉴定。结果表明,白丽桃果实中的挥发性物质相对含量显著高于湖景蜜露桃果实,在两个水蜜桃品种中均检测到己醛、己烯醛、己醇和己烯醇等具有特征青香成分的C_(6)醛类和C_(6)醇类物质,以及乙酸己酯、γ-己内酯、R-γ-癸内酯、δ-癸内酯、γ-十二碳内酯等具有特征果香成分的酯类物质。此外,结合香气阈值计算各香气物质的香气活性值(OAV),湖景蜜露桃和白丽桃的香气成分中,分别鉴定出10种和15种平均OAV>1的香气活性成分,其中正己醛具有较高的OAV,且在白丽桃中显著高于湖景蜜露桃;而湖景蜜露桃中的芳樟醇OAV高于大部分白丽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景蜜露 白丽 香气成分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
下载PDF
HS-SPME-GC-MS分析‘粉蕴’含笑不同开花时期花器官挥发性成分的变化规律 被引量:2
13
作者 郑超荣 胡莹冰 +5 位作者 谭雨晴 雍玉冰 巢瑾 张哲 陈燕 金晓玲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53-463,共11页
为探究‘粉蕴’含笑(Michelia platypetala‘Fenyun’)花朵挥发性成分的时空变化规律,本研究以花蕾期、初开期和盛开期的花被片、雄蕊和雌蕊为试验材料,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质联用技术(HS-SPME-GC-MS)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测定。结果表... 为探究‘粉蕴’含笑(Michelia platypetala‘Fenyun’)花朵挥发性成分的时空变化规律,本研究以花蕾期、初开期和盛开期的花被片、雄蕊和雌蕊为试验材料,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质联用技术(HS-SPME-GC-MS)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粉蕴’含笑花朵中共鉴定出93种挥发性成分,包括11大类,以萜烯类成分数量最多;并且,其总挥发性成分在花蕾期的花被片中释放量最高。在花被片、雄蕊和雌蕊中分别鉴定出73、86和86种挥发性成分,其中,相对含量大于2%的主要挥发性成分分别有8、10和11种,以2,6,10-三甲基十四烷、异十六(碳)烷、γ-杜松烯和β-异可烯为主。花被片中的特异性成分为乙酸桃金娘烯酯;雄蕊中的特异性成分为伞形花酮、木薄荷衍生物和反-2-辛醛;雌蕊中的特异性成分是别罗勒烯、十二烷、甲酸法呢酯、己醇和3,4-二氢-2 H-吡喃。本研究进一步采用SIMCA14.1对鉴定出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发现,从‘粉蕴’含笑不同花器官中释放的挥发性成分能很好区分,其中有12种在不同花器官释放量有显著差异(VIP>1)。综上所述,‘粉蕴’含笑的挥发性成分在花蕾期的花被片中含量最高,2,6,10-三甲基十四烷、异十六(碳)烷、γ-杜松烯和β-异可烯是‘粉蕴’含笑开花过程中的主要挥发性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蕴’含笑 hs-SPME-GC-MS 花器官 挥发性成分 PCA PLS-DA
下载PDF
HS-GC-MS法测定头孢氨苄原料药中基因毒性杂质特戊酰氯残留量
14
作者 李小聪 廖宗权 +4 位作者 谢瑶 周妮 曹晓洲 罗楠 孙志伟 《广东化工》 CAS 2024年第17期155-157,共3页
目的:建立并验证了顶空气相色谱-质谱(HS-GC-MS)法测定头孢氨苄原料药中的基因毒性杂质特戊酰氯的残留量。方法:采用HP-1MS UI毛细管柱(30 m×0.25 mm,0.5μm)色谱柱,载气为He,流速为1 ml.min^(-1);进样口温度200℃,定量环温度80℃... 目的:建立并验证了顶空气相色谱-质谱(HS-GC-MS)法测定头孢氨苄原料药中的基因毒性杂质特戊酰氯的残留量。方法:采用HP-1MS UI毛细管柱(30 m×0.25 mm,0.5μm)色谱柱,载气为He,流速为1 ml.min^(-1);进样口温度200℃,定量环温度80℃,顶空平衡温度70℃,传输线温度90℃,程序升温;质谱采用EI源,质谱传输线温度为250℃;定量测定采用选择离子(SIM)模式,特戊酸乙酯m/z 57.1。以4批头孢氨苄原料药为测定对象,测定其基因毒性杂质特戊酰氯的残留量。结果:特戊酸乙酯与相邻色谱峰之间的分离度良好,且在浓度范围50.170 ng.mL^(-1)~501.695 ng·mL^(-1)内,其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5),其定量限和检测限分别为24.945 ng·mL^(-1)和12.473 ng·m L^(-1),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10%,RSD为6.0%(n=9)。结论:该法灵敏度高、专属性强,可用于测定头孢氨苄原料药中基因毒性杂质特戊酰氯的残留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空气相色谱-质谱 头孢氨苄 特戊酰氯 基因毒性杂质
下载PDF
多元统计分析结合HS-GC-MS对单粮复合香型白酒挥发性特征差异的分析
15
作者 黄孟阳 秦辉 +9 位作者 卢星霏 陈吉 杨峰 刘怡 蔡小波 张宿义 周军 邵燕 代小雪 代汉聪 《酿酒》 CAS 2024年第2期47-52,共6页
采用感官定量描述分析法(SQDA)对A(JA1~JA3)、B(JB1~JB3)、C(JC1~JC3)三组复合香型白酒9个样品的风味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三组复合香型白酒在香气评分上差异不显著,粮香、焦香、麦芽香突出,在口感评分上差异显著,A组白酒各维度口感... 采用感官定量描述分析法(SQDA)对A(JA1~JA3)、B(JB1~JB3)、C(JC1~JC3)三组复合香型白酒9个样品的风味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三组复合香型白酒在香气评分上差异不显著,粮香、焦香、麦芽香突出,在口感评分上差异显著,A组白酒各维度口感评分高于其他两组。采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GC-MS)对3种白酒挥发性化合物组成进行检测分析,共检测到148种挥发性物质。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异丁醛、3-甲基呋喃、二甲基二硫醚、巴豆酸、环氧丙烷、丙烯醛和草酸只在A组白酒中被检测出来,丁酸乙酯在B组白酒中含量最高,JA3中含量偏低,表明3组白酒样品间存在明显的风味物质种类和含量差异。同步结合特征差异代谢物分析挖掘出74个VIP>1的潜在差异代谢物,A vs B组、A vs C组、B vs C组分别有14种、7种、4种化合物呈现极显著性差异(p<0.01),这些含量具有显著差异性的化合物可能与复合香型白酒风味特征的差异具有重要联系。综上所述,本研究采用两种技术协同分析,获得了3种白酒更全面的挥发性风味信息,解析了三组复合香型白酒的风味结构特征及差异,为深入研究复合香型白酒风味形成的机理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香型白酒 特征风味 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s-GC-MS) 感官定量描述分析(SQDA) 多元统计分析(MSA)
下载PDF
基于HS-SPME-GC-MS解析糟辣椒挥发性风味组分特征
16
作者 杨帅 吴拥军 李岑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5-162,共8页
为探究糟辣椒香气及挥发性化合物,该研究首先对糟辣椒的7种香气属性进行感官品评,其次对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S-SPME-GC-MS)的萃取温度、平衡时间、萃取时间、饱和NaCl溶液添加量进行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最后以... 为探究糟辣椒香气及挥发性化合物,该研究首先对糟辣椒的7种香气属性进行感官品评,其次对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S-SPME-GC-MS)的萃取温度、平衡时间、萃取时间、饱和NaCl溶液添加量进行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最后以最优萃取条件解析糟辣椒中挥发性化合物种类和含量。结果表明,糟辣椒酸香和甜香是强度较高的香气属性,在添加量为3.0 g时,采用DVB/CAR/PDMS萃取头、萃取温度70℃、平衡时间10 min、萃取时间40 min、饱和NaCl溶液添加量4 mL时萃取效果最好,检测出97种不同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其中萜烯类化合物41种、酯类11种、醇类9种、醛类8种、酮类6种、酸类和含硫化合物各5种、呋喃类4种、酚类3种、其他化合物5种。定量结果表明,酸类、醇类以及萜烯类化合物的含量较高。该研究结果为糟辣椒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的检测和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糟辣椒 挥发性风味化合物 hs-SPME 正交试验 GC-MS
下载PDF
HS-GC-MS结合代谢组学分析不同产地山药的挥发性成分
17
作者 刘慧娟 曹富 +2 位作者 郭晓军 祁冰洁 吴其国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61-167,共7页
目的:分析山药挥发性成分的组成及代谢功能,并探讨其挥发性成分与活性成分积累的相关性。方法:采集不同产地成熟期山药及对应产地饮片,利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S-GC-MS)进行挥发性成分的鉴定,利用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通路(KE... 目的:分析山药挥发性成分的组成及代谢功能,并探讨其挥发性成分与活性成分积累的相关性。方法:采集不同产地成熟期山药及对应产地饮片,利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S-GC-MS)进行挥发性成分的鉴定,利用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通路(KEGG)结合代谢物的相关性及聚类分析,对挥发性成分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鉴定不同产地山药的挥发性成分的差异及代谢功能。结果:不同产地山药的挥发性成分组成存在较大差异,河南焦作和河北蠡县山药挥发性成分的组成和相对百分含量变化趋势类似,且高于湖北武穴山药;不同产地的新鲜山药中醛类、醇类、酸类、烯类物质,以及共有组分呋喃-2-甲醛、5-甲基呋喃-2-甲醛及三甲基黄嘌呤的相对百分含量均较高;丙酸酯代谢通路富集丰富度最显著,其次是糠醛降解代谢和三甲基黄嘌呤代谢通路,这些代谢通路关系到生物机体碳水化合物代谢紊乱相关疾病。结论:山药的挥发性成分组成与产地、炮制方法相关联,挥发性成分的代谢组学分析以及功能分析为山药的活性物质基础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药 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挥发性成分 代谢组学 不同产地
下载PDF
基于HS-GC-MS法构建酒制多花黄精指纹图谱及成分分析
18
作者 肖梦炎 陈光宇 +2 位作者 谢梦洲 刘嘉钰 李思梦 《亚太传统医药》 2024年第8期69-72,共4页
目的:建立酒制多花黄精HS-GC-MS指纹图谱,并对酒制多花黄精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方法:以11批酒制多花黄精为原料,采用顶空进样-气质联用法(HS-GC-MS)建立指纹图谱,根据NIST2017标准谱库检索,分析1批混合产地酒制多花黄精成分。结果:从... 目的:建立酒制多花黄精HS-GC-MS指纹图谱,并对酒制多花黄精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方法:以11批酒制多花黄精为原料,采用顶空进样-气质联用法(HS-GC-MS)建立指纹图谱,根据NIST2017标准谱库检索,分析1批混合产地酒制多花黄精成分。结果:从酒制多花黄精HS-GC-MS指纹图谱中指认7个共有峰,11批供试品相似度均大于0.9,从混合产地酒制多花黄精中鉴定出26种成分。结论:建立酒制多花黄精HS-GC-MS指纹图谱精密度、重复性与稳定性良好,可为酒制多花黄精原料质量控制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花黄精 顶空进样-气质联用法 指纹图谱 成分分析
下载PDF
两款国产POCT分析仪用于hs-cTnT、NT-proBNP、D -D、PCT检测的性能比较
19
作者 葛高顺 林玲 谢华斌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1期2085-2092,共8页
目的比较两款国产即时检测(POCT)分析仪检测高敏心肌肌钙蛋白(hs-cTnT)、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D-二聚体(D-D)、PCT的性能。方法参照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文件进行精密度、线性范围、临床可报告范围、参考区间、... 目的比较两款国产即时检测(POCT)分析仪检测高敏心肌肌钙蛋白(hs-cTnT)、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D-二聚体(D-D)、PCT的性能。方法参照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文件进行精密度、线性范围、临床可报告范围、参考区间、正确度验证、抗干扰性、hs-cTnT第99百分位精密度,并与罗氏NT-proBNP、PCT、hs-cTnT电化学发光试剂,希森美康D-D免疫比浊试剂进行相关性评价。结果R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仪hs-cTnT、NT-proBNP、D-D、PCT批内精密度≤2.5%,批间精密度≤4%,X循环增强荧光分析仪批内精密度≤4.5%,批间精密度都<6.5%。R的hs-cTnT、NT-proBNP、D-D、PCT线性范围分别为3~10000ng/L、15~35000ng/L、0.03~100mg/L FEU、0.02~100ng/mL,X线性范围分别为3~10000ng/L、15~160000ng/L、0.02~50mg/L FEU、0.04~100ng/mL。R这4个项目的最高稀释倍数分别为10、10、2、4,临床可报告范围分别为3~100000ng/L、15~350000ng/L、0.03~200mg/L FEU、0.02~400ng/mL,X最高稀释倍数分别为5、20、5、4,临床可报告范围分别为3~50000ng/L、15~3200000ng/L、0.02~250mg/L FEU、0.04~400ng/mL。hs-cTnT、NT-proBNP、D-D、PCT参考区间分别为0~14ng/L、0~125ng/L、0~0.55mg/L FEU、0~0.05ng/mL,验证20例表观健康体检者,两台国产POCT检测仪的检测结果≥95%都落于参考范围内。R这4个项目正确度分别为97.5%、100.0%、97.5%、97.5%,X正确度分别为87.5%、97.5%、97.5%、92.5%。两台国产POCT检测仪对血红蛋白、三酰甘油、胆红素的抗干扰能力符合说明书相应浓度的要求。hs-cTnT第99百分位精密度(罗氏检测结果为13.9ng/L),R为1.37%,X为4.83%。R的NT-proBNP、PCT、hs-cTnT与罗氏电化学发光试剂检测结果的相关性分别为(Y=0.984 X+89.42,R 2=0.999,P<0.05;Y=0.999 X-0.01,R 2=1,P<0.05;Y=0.984 X+6.268,R 2=0.999,P<0.05),D-D与希森美康免疫比浊试剂检测结果的相关性为(Y=0.999 X-0.01,R 2=1,P<0.05)。X与罗氏的相关性分别为(Y=0.912 X+197.88,R 2=0.982,P<0.05;Y=1.026 X+0.053,R 2=0.995,P<0.05;Y=1.044 X+7.271,R 2=0.995,P<0.05),与希森美康相关性分别为(Y=0.943 X+0.227,R 2=0.989,P<0.05)。Bland-Altman分析两款POCT仪和比对仪器的一致性,R分析仪hs-cTnT、NT-proBNP、D-D、PCT的检测结果分别有5%(2/40)、5%(2/40)、2.5%(1/40)、2.5%(1/40)在95%一致性界限外,X分析仪这4项检测结果分别有2.5%(1/40)、0%(0/40)、5%(2/40)、2.5%(1/40)在95%一致性界限外。结论两款国产POCT检测仪用于NT-proBNP、PCT、hs-cTnT、D-D检测时的性能基本都能符合厂家说明,与罗氏和希森美康检测系统的相关性较好,都具有床旁使用价值,但R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仪总体性能比X循环增强荧光分析仪略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即时检测 高敏心肌肌钙蛋白 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 D-二聚体 降钙素原
下载PDF
基于电子鼻与HS-SPME-GC-MS技术的江苏红茶香气特征研究
20
作者 胡双明 艾仄宜 +2 位作者 穆兵 代祥 杨亦扬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60-771,共12页
[目的]本文旨在探究江苏主要产区红茶的特征香气成分与不同产区的关键差异香气组分。[方法]利用电子鼻(E-nose)结合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技术对江苏主要产区的代表性红茶样品进行香气成分分析。[结果]电子... [目的]本文旨在探究江苏主要产区红茶的特征香气成分与不同产区的关键差异香气组分。[方法]利用电子鼻(E-nose)结合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技术对江苏主要产区的代表性红茶样品进行香气成分分析。[结果]电子鼻分析表明萜烯类、芳香环类物质是江苏红茶香气最主要的挥发性成分,宜兴产区红茶的醇类、酮类、醛类、硫化物、萜烯类含量显著高于句容和金坛产区。HS-SPME-GC-MS分析表明醇类物质是所有江苏红茶中比例最高的挥发性化合物,占挥发物总量的62.06%~75.66%;以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大于1.00为标准,共筛选出12种关键呈香物质,其中芳樟醇、香叶醇、柠檬醛、反式-β-紫罗兰酮、癸醛、二甲基硫醚是江苏红茶中最关键的呈香物质(ROAV>10.00)。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表明,不同产区的红茶香气成分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以变量权重(VIP)值大于1.00为标准筛选出7种差异成分,其中果香型的2-甲基丁醛、苯乙醛与木质香型的反式氧化芳樟醇(呋喃类)是区分金坛产区与宜兴、句容产区的关键香气成分,花香型的顺式茉莉酮是区分句容产区与金坛、宜兴产区的关键香气成分,这些物质是造成产区间香气差异的关键因素。推测香叶醇与芳樟醇约为1∶1的含量比是江苏红茶区别于其他名优红茶的重要原因之一。[结论]本研究通过HS-SPME-GC-MS和电子鼻技术明确了江苏红茶的特征香气成分,探明了不同产区的江苏红茶的差异香气组分,该结果为丰富我国红茶香气理论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s-SPME-GC-MS 电子鼻(E-nose) 江苏红茶 香气特征 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