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40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search on the width of filling body in gob-side entry retaining with high-water materials 被引量:10
1
作者 Chang Qingliang Tang Weijun +1 位作者 Xu Ying Zhou Huaqia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I CSCD 2018年第3期519-524,共6页
To determine the filling body's width along the gob-side remained roadway which is underneath the gob,the authors analyzed the interaction mechanism between the roof and the supporting body along the remained road... To determine the filling body's width along the gob-side remained roadway which is underneath the gob,the authors analyzed the interaction mechanism between the roof and the supporting body along the remained roadway, based on the elastic thin plate theory of the stope roof. The stress state and mechanical response of the filling body along the remained roadway were studied. Specifically, firstly, the supporting pressure of the coal pillar which is on one side of the gob-side remained roadway was deduced.Also, an equation that is used to calculate the width of the balance area in the stress limit state was acquired. Then, an equation that is used to calculate the roof cutting force on one side of the supporting body was obtained. By using FLAC3D, the authors investigated the displacement field and stress field response laws of rock masses around the roadway with different filling body's widths. The results show that with the filling body's width increasing, the supporting ability of the filling body increases.Meanwhile, the rock mass displacement around the roadway and the filling body deformation decrease.The better the filling body's supporting effect is, the higher the roof cutting force will be. When the filling body's width is larger than 3.0 m, its internal bearing ability becomes stable and the filling body's deformation became non-apparent. Finally,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filling body's width should be 2.5 m.Furthermore, the authors conducted field tests in the supply roadway 1204, using high-water materials and acquired expected outcom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ob-side entry retaining high-water materials Numerical simulation Support along the roadway
下载PDF
Creep Property of Solidifying Backfill Body of High-Water Material
2
作者 杨宝贵 孙恒虎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1999年第2期140-143,共4页
On the basis of the creep test of bigh-water materisl solidifying backfill body(abb. HW body), This paper discusses its creep properties- The visco-elasto-plastic model, which shows the creep properties of HW body, is... On the basis of the creep test of bigh-water materisl solidifying backfill body(abb. HW body), This paper discusses its creep properties- The visco-elasto-plastic model, which shows the creep properties of HW body, is developed, and the creep contitutive equations are deduced. The visco-elastoplastic model is proved by the experiments and practi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water MATERIAL solidifying BACKFILL BODY creep PROPERTY visco-elastic-plastic PROPERTY
下载PDF
Study on Fracture Characteristic of Artificial Roof of Downward Drift with High-Water Solidifying Backfill
3
作者 黄玉诚 孙恒虎 刘文永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1999年第2期149-151,共3页
On the basis of analysis of the structure aud loading characteristic of downward drift with high-water solidifying backfill, the fra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rtiricial roof of "hard-support weak-plate" d... On the basis of analysis of the structure aud loading characteristic of downward drift with high-water solidifying backfill, the fra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rtiricial roof of "hard-support weak-plate" drift and "soft-support weak-plate" drift are demonstrated rrom theory. The location and the maximum tensile stress of destruction point are given.This paper aims at providing some theoretical basis and practical reference for designing the artificlal roof structure parameter in downward drirt backfill min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water solidifying BACKFILL DOWNWARD DRIFT artificial ROOF
下载PDF
THE RESEARCH OF RHEOLOGICAL PROPERTIES OF STOWING SLURRY WITH HIGH-WATER MATERIALSOLIDIFYING TAILINGS
4
作者 杨本生 刘文永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Engineering(China)》 1996年第2期33-38,共6页
High-water material, tailings from goldmine and water are mixed into a new slurry.Testing of rheological properties of stowing slurries A and B is made to determine type and rheological parameters of the slurry. The m... High-water material, tailings from goldmine and water are mixed into a new slurry.Testing of rheological properties of stowing slurries A and B is made to determine type and rheological parameters of the slurry. The main factors influencing rheological properties of the slurry are analyzed and the rational concentration and empirical resistance calculating formula of pipe line transportation are presen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owing slurry of high-water material solidifying tailings yielding stress structure viscosity transporting concentration
下载PDF
复杂岩溶高承压水下深埋地铁车站设计及施工方案研究
5
作者 袁丛军 《山西建筑》 2025年第2期124-128,共5页
近十多年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大量建设并投入运营,区间地下隧道与地下车站的顺利建设、安全运营均与地下地质条件密切相关。在各种地质条件中,以复杂岩溶及岩溶水对地下工程的影响最为不利,特别是复杂岩溶发育叠加岩溶高承压水条件... 近十多年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大量建设并投入运营,区间地下隧道与地下车站的顺利建设、安全运营均与地下地质条件密切相关。在各种地质条件中,以复杂岩溶及岩溶水对地下工程的影响最为不利,特别是复杂岩溶发育叠加岩溶高承压水条件下修建地下深埋车站工程最为罕见,难度与风险最大。因此有必要对此类地质条件下地下车站设计方案、施工工艺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总结。研究结论:赋存于隔水层下的灰岩溶洞和溶隙中的地下水,具有明显的承压性与不均一性,在岩性交界面因溶蚀作用显著增强,往往具有承压管道流特征;复杂岩溶及岩溶承压水条件下地下车站设计采用外截内排、分区实施、设置注浆截水帷幕+坑底处理+减压泄水井的综合设计方案可行有效;根据钻孔情况,采取化学注浆可以显著提高支护桩的成桩率;地下深埋车站的选址应当尽量避开岩溶发育条带与碎屑岩的富水与溶蚀发育交界带,以避免受复杂岩溶及高承压水的不利影响大幅增加工程投资;文中所述的设计方案与施工措施,确保了工程的按期顺利建成,取得了较好的技术、经济和社会效益,其成功的工程勘察设计与施工经验可供其他类似工点参考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埋车站 复杂岩溶 高承压水 外截内排 围护结构
下载PDF
高含水老油田化学驱综合治理新方法及工程实践路径 被引量:2
6
作者 杨勇 曹绪龙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3-71,共9页
针对胜利高含水老油田化学驱在科学、技术、管理、工程四个角度面临的开发矛盾,以渤76块为典型单元,在工程实践中进行具体对策分析,构建了“适、专、快、集”的老油田化学驱综合治理新方法。“适”指在老油田科学开发方式转化上,构建不... 针对胜利高含水老油田化学驱在科学、技术、管理、工程四个角度面临的开发矛盾,以渤76块为典型单元,在工程实践中进行具体对策分析,构建了“适、专、快、集”的老油田化学驱综合治理新方法。“适”指在老油田科学开发方式转化上,构建不同油藏类型老油田化学驱最佳介入时机模型,提出了在含水率相对较低的阶段,是适合化学驱的有利时机,高效开发方式需“适”介入。“专”指在老油田开发技术应用上,改变传统聚合物先溶解后注入的开发思路,研制可控相转化聚合物,使聚合物先注入后溶解,解决炮眼剪切降解的难题,提高油水流度控制能力,老油田开发矛盾需“专”治理。“快”指在老油田综合管理模式上,改变传统方式,即矿场提问题、研究院设计方案、化工厂生产驱油剂的“串联”管理模式,提出充分发挥矿场、研究院、生产厂三方优势的“并联”管理模式,形成针对单一油藏的产品工业化工艺包以及产业化落地方案,老油田开发技术实现“快”转化。“集”指在老油田工程应用实践上,打破老油田化学驱地面大规模建站的工程工艺模式,采用集约化撬装配注设备,实现老油田化学驱的集约快速配注,老油田工程工艺实现“集”应用。运用上述方法,在胜利油田渤76块综合含水率上升初期,实施由水驱转为可控相转化聚合物驱,实施后一年即见到明显的降水增油效果,单井日产油水平增加8.6t/d,综合含水率降低3.1%,验证了综合治理模式的可行性,为高含水老油田化学驱高效开发提供了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水老油田 高质量发展 综合治理新方法 提高采收率 工程实践
下载PDF
基于投影寻踪模型的特高含水油藏剩余油可采潜力评价方法 被引量:2
7
作者 刘晨 冯其红 +2 位作者 何逸凡 张先敏 周文胜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7-144,共8页
影响特高含水油藏剩余油可采潜力的因素极其复杂,且各因素的影响程度差异明显,常规方法多以剩余油饱和度或剩余油储量丰度等单一指标评价剩余油潜力,难以有效指导特高含水油藏剩余油挖潜。在充分考虑特高含水油藏剩余油可采潜力影响因... 影响特高含水油藏剩余油可采潜力的因素极其复杂,且各因素的影响程度差异明显,常规方法多以剩余油饱和度或剩余油储量丰度等单一指标评价剩余油潜力,难以有效指导特高含水油藏剩余油挖潜。在充分考虑特高含水油藏剩余油可采潜力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综合表征储层非均质性、剩余油可采储量规模、水淹状况以及油水分流能力的差异,构建了特高含水油藏剩余油可采潜力量化评价指标体系,并考虑不同指标对剩余油可采潜力控制程度的差异,将加速遗传算法与投影寻踪模型相结合来确定各评价指标的客观权重,从而构建了剩余油可采潜力指数,形成特高含水油藏剩余油可采潜力量化评价新方法。以渤海Q油田南区主力产层NmIL砂体为例,开展特高含水油藏剩余油可采潜力量化评价,结果表明,新方法可综合表征不同区域位置的储层物性、可采储量丰度和油水分流能力对剩余油可采潜力的影响,实现了主力产层NmIL砂体剩余油可采潜力分布的差异化定量评价,优势可采潜力区域刻画明显,将其作为NmIL砂体下一步井网加密调整潜力区域,以精准指导加密水平井的部署,为特高含水油藏剩余油挖潜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分析方法与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含水期 剩余油 可采潜力指数 投影寻踪 优势潜力丰度
下载PDF
高含水油井关停后剩余油再富集速度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孔维军 李立峰 +4 位作者 张建宁 苏书震 师国记 黄耀 张美丹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03-511,共9页
高含水断块油藏开发末期构造高部位油井在关井一段时间后,会产生剩余油再富集现象。目前关于剩余油再富集速度的研究中,对剩余油运移过程的影响因素考虑不够全面,影响计算精度。针对该问题,在对运移中剩余油再富集受力分析的基础上建立... 高含水断块油藏开发末期构造高部位油井在关井一段时间后,会产生剩余油再富集现象。目前关于剩余油再富集速度的研究中,对剩余油运移过程的影响因素考虑不够全面,影响计算精度。针对该问题,在对运移中剩余油再富集受力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小油滴状和柱状剩余油再富集速度模型,通过正交试验确立2种剩余油再富集速度的主要敏感因素,并建立了2种剩余油再富集速度及再富集时间图版。研究结果表明:存在驱替压差时,储层渗透率为影响2种剩余油再富集速度的主控因素;当储层渗透率一定,驱替压差的增大和原油黏度的减小有利于2种剩余油再富集速度的增大;同一注采井距位置处的小油滴距离孔隙中滞留柱状剩余油越近,聚集过程中剩余油再富集时间越长,但数值上增加不多。该研究对高含水油藏剩余油再富集潜力区评价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水油井 剩余油 再富集速度 敏感因素 储层渗透率
下载PDF
空心弹高速入水机理及特性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黄振贵 范浩伟 +3 位作者 陈志华 周可 刘想炎 王浩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5-129,共15页
为分析空心弹高速入水的机理及其特性,基于雷诺时均Navier-Stokes方程、VOF(volume of fluid)多相流模型、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引入Schnerr-Sauer空化模型和重叠网格技术对空心弹高速入水进行数值模拟研究,获得了通孔孔径和头部形... 为分析空心弹高速入水的机理及其特性,基于雷诺时均Navier-Stokes方程、VOF(volume of fluid)多相流模型、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引入Schnerr-Sauer空化模型和重叠网格技术对空心弹高速入水进行数值模拟研究,获得了通孔孔径和头部形状对空心弹的空化特性、空泡形态和入水运动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显示数值计算的空泡形态和入水速度、位移曲线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数值模拟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当通孔孔径不同时,通孔孔径越大,空化现象越明显,通孔射流越长,但对空泡半径的影响不大;通孔孔径越小,空泡闭合时间越早,与水面碰撞产生的阻力系数峰值越高,空心弹入水稳定后其阻力系数也越大;无量纲直径在0.575~0.600之间时,空心弹的运动最为稳定。当头部锥角不同时,头部锥角越大,空泡直径越大,空化现象出现得越晚,但空化生成的速度更快;随着头部锥角的增大,阻力系数变大,空心弹的速度衰减变快,相同时间运动的距离较短;头部锥角越大,俯仰角的变化越小,空心弹的运动越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心弹 空泡演化 高速入水 运动特性
下载PDF
高速跨介质入水多相流动与流固耦合特性研究综述 被引量:2
10
作者 明付仁 王嘉捷 +2 位作者 刘文韬 刘祥聚 张阿漫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7-85,I0002,共20页
高速跨介质入水问题广泛存在于海洋工程、航空航天等领域,入水多相流动与流固耦合作用机理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对于跨介质航行器的载荷预报、弹道稳定性评估、结构强度校核以及安全性设计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围绕高速跨介质入水所涉及... 高速跨介质入水问题广泛存在于海洋工程、航空航天等领域,入水多相流动与流固耦合作用机理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对于跨介质航行器的载荷预报、弹道稳定性评估、结构强度校核以及安全性设计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围绕高速跨介质入水所涉及的基础关键力学问题,重点论述了高速跨介质多相流动与空泡演化、冲击载荷与降载方法、运动稳定性与流固耦合响应、流固耦合数值研究方法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并针对目前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旨在为高速跨介质入水的相关研究与设计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入水 多相流动 冲击载荷与降载 结构响应 流固耦合
下载PDF
盾尾刷更换时液氮冻结温度场及冻结参数影响的数值模拟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平 毛一祥 姚梦威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9-77,共9页
为合理确定高水压下液氮冻结止水更换盾尾刷的冻结设计参数及掌握温度场变化规律,结合某过江通道长距离盾构掘进过程中盾尾刷更换时的液氮冻结止水工程,利用ADINA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液氮冻结止水及盾尾刷更换数值模型,模拟温度-时... 为合理确定高水压下液氮冻结止水更换盾尾刷的冻结设计参数及掌握温度场变化规律,结合某过江通道长距离盾构掘进过程中盾尾刷更换时的液氮冻结止水工程,利用ADINA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液氮冻结止水及盾尾刷更换数值模型,模拟温度-时间变化曲线与现场实测数据对比,验证模型的合理性,并对土层、去路液氮温度、冻结管长度、冻结管间距、冻结方式进行敏感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1)冻结效果随土层的不同而发生改变,在卵石层、砾砂层、粉细砂层3种土层中,粉细砂层的冻结效果最差,卵石层最好;2)在有限的冻结时间内,去路液氮温度的不同,只影响土体从开始冻结至越过0℃完成相变这期间的降温速度,不影响完成冻结以后的土体降温速率;3)冻结管长度对土层冻结的影响较小,可以采用较短的冻结管,以降低施工成本和液氮消耗量,但不能过短,应保证其纵向有足够的支撑范围,经计算分析,当冻结管长度为1.52 m时,能在轴面处满足2.0 m的冻结壁厚度要求;4)冻结管间距对冻结效果影响大,冻结管越密,冻结速度越快,效果越好;5)在相同条件下,双环预埋冻结管液氮冻结效果优于管片上直接打孔液氮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水压砂性地层 盾尾刷更换 液氮冻结法 数值分析 温度场
下载PDF
大庆油田特高含水期原油开发规划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
12
作者 王凤兰 方艳君 +2 位作者 王天智 张继风 孙洪国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0-137,共8页
开发规划在油田开采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龙头指导作用,是油田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制定的行动纲领和指南。开发规划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油田开发的效果和效益。在明确开发规划的基本内涵及与计划、战略的区别基础上,着重介绍了大庆油田发... 开发规划在油田开采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龙头指导作用,是油田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制定的行动纲领和指南。开发规划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油田开发的效果和效益。在明确开发规划的基本内涵及与计划、战略的区别基础上,着重介绍了大庆油田发展的2类7项开发规划系列技术,包括开发规律及指标预测技术、技术经济政策界限确定技术、开发效果及潜力评价技术、规划编制及优化技术4项核心技术和可采储量及SEC储量评估技术、经济效益评价及决策支持技术、规划信息化技术3项支撑技术。通过分析当前油田开发规划技术发展存在的生产与技术难题,明确了3个发展方向以及3条实现路径。研究成果与认识对油田开发规划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庆油田 特高含水 开发规划 技术系列 发展趋势
下载PDF
无机填料对水泥固化泥炭土强度的影响
13
作者 史江伟 朱浩 +1 位作者 陈永辉 王荣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39-445,共7页
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和扫描电镜试验,研究了无机填料种类和粒径对水泥固化泥炭土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泥固化泥炭土强度随着石英砂掺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20%石英砂掺量下水泥固化泥炭土强度最高;当石英砂粒径d>1.0 mm时,... 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和扫描电镜试验,研究了无机填料种类和粒径对水泥固化泥炭土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泥固化泥炭土强度随着石英砂掺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20%石英砂掺量下水泥固化泥炭土强度最高;当石英砂粒径d>1.0 mm时,水泥固化泥炭土强度提升有限,而当d<0.5 mm时,水泥固化泥炭土强度提升明显;高岭土颗粒可有效填充泥炭土孔隙,有利于水泥联结无机填料和泥炭土颗粒,且水泥联合高岭土固化泥炭土的强度明显优于水泥联合石英砂;当泥炭土含水率为600%,高岭土掺量从5%增至30%时,28d龄期水泥固化泥炭土强度的增幅为58.5%~11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水率 泥炭土 无机填料 粒径 强度
下载PDF
断块油藏高含水井关井后剩余油再动用运移规律微观模拟
14
作者 孔维军 李立峰 +4 位作者 张建宁 苏书震 师国记 黄耀 张美丹 《中国科技论文》 CAS 2024年第1期70-76,共7页
基于微观可视化光刻玻璃模型,从微观角度定性、定量研究了断块油藏高含水井关井后剩余油再动用运移规律,并开展了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水驱后关井期间剩余油再动用类型主要为滴状、柱状和簇状。关井期间剩余油会沿模型倾斜方向向高... 基于微观可视化光刻玻璃模型,从微观角度定性、定量研究了断块油藏高含水井关井后剩余油再动用运移规律,并开展了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水驱后关井期间剩余油再动用类型主要为滴状、柱状和簇状。关井期间剩余油会沿模型倾斜方向向高部位运移聚集,有利于后续水驱阶段进一步提高驱油效率。地层倾角的增大、原油黏度的减小有利于剩余油再动用;关井时间的增加有利于剩余油向高部位采出端接近聚集;后续水驱阶段注入速度的增大会增加波及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水 断块油藏 剩余油再动用 运移规律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四水四定”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管控指标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黄昌硕 耿雷华 +2 位作者 李春华 贾永志 杨军飞 《水利发展研究》 2024年第7期6-11,共6页
“四水四定”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管控指标是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落实《节约用水条例》的重要抓手,“四水四定”的研究有助于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向集约节约转变。通过分析“四水四定”的水是什么水、四定是什么的内涵... “四水四定”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管控指标是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落实《节约用水条例》的重要抓手,“四水四定”的研究有助于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向集约节约转变。通过分析“四水四定”的水是什么水、四定是什么的内涵,提出水资源的管控指标、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及涉水均衡协调指标等;按照“城、地、人、产”用户维度和发展—水流—生态维度,构建了“四水四定”管控指标体系。文章以江苏沛县为例,从管控指标库的构建,以及考虑代表性、独立性、可比性和实用性四个方面的特征,建立了沛县的“四水四定”水资源刚性约束指标及目标,为各地正在开展的建立刚性约束制度和“四水四定”建设方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四水四定 管控指标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 高质量发展 节水
下载PDF
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助推水利高质量发展——关于水利行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认识和思考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肇桀 张旺 刘璐 《水利发展研究》 2024年第6期1-6,共6页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当前摆在我们全党全国人民面前的一项伟大而艰巨的政治任务,关系到国运和未来,关系到中国式现代化目标的实现,水利行业责无旁贷。文章从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入手,深刻理解什么是新...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当前摆在我们全党全国人民面前的一项伟大而艰巨的政治任务,关系到国运和未来,关系到中国式现代化目标的实现,水利行业责无旁贷。文章从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入手,深刻理解什么是新质生产力、为什么要发展新质生产力和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等一系列核心问题,为水利行业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助推水利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新质生产力 水利行业 水利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数字孪生水利赋能水利新质生产力发展框架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钱峰 夏润亮 《中国水利》 2024年第8期6-10,5,共6页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进入新发展阶段,数字孪生水利因其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成为水利新质生产力的最显著标志和最有力抓手。水利部党组将推进数字孪生水利建设作为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进入新发展阶段,数字孪生水利因其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成为水利新质生产力的最显著标志和最有力抓手。水利部党组将推进数字孪生水利建设作为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的显著标志和重要路径,其本质就是在发展水利新质生产力。基于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探讨辨析建设数字孪生水利与发展新质生产力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并从建设行动、关键技术、标准体系、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以数字孪生水利驱动引领水利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实施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数字孪生水利 水利高质量发展 科技创新
下载PDF
基于系统结构的水利高质量发展内涵与结构解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金菊良 王平 +4 位作者 周亮广 吴成国 崔毅 周戎星 袁康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7-42,62,共7页
准确把握水利高质量发展内涵,是实施新时代水利发展战略的重要前提。通过系统梳理高质量发展和水利发展的研究进展,基于系统观,分析了水利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概念体系和核心要义;基于系统结构及系统优化视角,构建了由水利高质量发展目标... 准确把握水利高质量发展内涵,是实施新时代水利发展战略的重要前提。通过系统梳理高质量发展和水利发展的研究进展,基于系统观,分析了水利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概念体系和核心要义;基于系统结构及系统优化视角,构建了由水利高质量发展目标、发展途径、发展条件三要素组成的水利高质量发展系统的关系结构。结果表明:水利高质量发展既是水利系统优化的发展理念,也是实现系统治水的发展措施;将水利高质量发展目标解析为水旱灾害防御安全、水资源供给安全、水生态保护安全和水环境保护安全保障以及高质量水利共享;五大新发展理念内化于水利高质量发展系统的关系结构之中,其中水资源禀赋和绿色发展是前提基础和约束条件,开放是其外在环境条件和内在体现,水利科技创新、水资源优化配置、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利系统现代化管理、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水安全系统功能协调是发展的重要优化途径,高质量水安全保障与满足人民需求的高质量水利共享是发展目标的核心内容。基于系统结构及系统优化问题视角深入剖析水利高质量发展的系统结构及其内在关系,可进一步深化对水利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认识,为区域水利高质量发展综合定量评价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高质量发展 概念分析 系统结构 关系结构 系统优化
下载PDF
对水利新质生产力的理解及发展思考 被引量:10
19
作者 左其亭 秦西 马军霞 《中国水利》 2024年第6期21-25,共5页
水利新质生产力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基础,要把水利新质生产力落实到水利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基于水利新质生产力的内涵、构成要件,及其与新质生产力、水利高质量发展的关系,从不同角度深入认识水利新质... 水利新质生产力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基础,要把水利新质生产力落实到水利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基于水利新质生产力的内涵、构成要件,及其与新质生产力、水利高质量发展的关系,从不同角度深入认识水利新质生产力,阐述发展水利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意义。提出发展水利新质生产力的框架,包括根本宗旨、战略指导、工作理念、目标任务以及关键内容,介绍了水利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思路以及需要把控的关键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水利新质生产力 发展思考 关键内容 水利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1
20
作者 吴强 刘汗 《水利发展研究》 2024年第3期9-12,共4页
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和关于治水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的重要实践。文章聚焦新阶段影响国家水安全的新老水问题,分析了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的重大战略... 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和关于治水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的重要实践。文章聚焦新阶段影响国家水安全的新老水问题,分析了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的重大战略意义,辨析了水资源管理刚性约束的内涵要义,并就加快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提出了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管理 刚性约束 制度 水利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