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部分有机肥代替化肥对中强筋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1
作者 刘立伟 易媛 +8 位作者 刘静 王静 张娜 朱雪成 赵娜 张会云 马红勃 刘东涛 冯国华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24期17-20,共4页
为探索淮北麦区高产、优质中强筋小麦在保持产量和品质情况下的绿色施肥方式。以中强筋小麦‘徐麦44’为材料,研究设计3种施肥方式:单施化肥(T_(1))、1/3有机肥+2/3化肥配施(T_(2))、单施有机肥(T_(3)),通过对籽粒蛋白质含量、粉质质量... 为探索淮北麦区高产、优质中强筋小麦在保持产量和品质情况下的绿色施肥方式。以中强筋小麦‘徐麦44’为材料,研究设计3种施肥方式:单施化肥(T_(1))、1/3有机肥+2/3化肥配施(T_(2))、单施有机肥(T_(3)),通过对籽粒蛋白质含量、粉质质量指数、面粉吸水率、面团的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粉质质量指数等粉质参数、淀粉含量、淀粉糊化特性、籽粒容重进行测定,并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分析施肥对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T_(2)处理的产量及其三因素、籽粒容重、沉降值、吸水率、淀粉含量、糊化特性与T_(1)处理相比均无显著差异,而籽粒蛋白质含量、形成时间、稳定时间、粉质质量指数均显著高于T_(1)处理,弱化度显著低于T_(1)处理;与T_(1)、T_(2)处理相比,T_(3)处理显著降低了中强筋小麦的产量及其三因素、蛋白质含量、容重、沉降值以及粉质参数,但是增加了籽粒的淀粉含量和糊化特性相关参数。T_(2)处理在减少化肥施用量的情况下能够稳定小麦产量与品质,甚至在有些品质参数上有所提升,提高了中强筋小麦的面筋强度及加工品质,这在淮北麦区高产、优质中强筋小麦生产绿色施肥方式的探索上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产量 品质 有机无机肥配施 淮北麦区 中强筋小麦 绿色施肥
下载PDF
地基MAX-DOAS系统获取大气水汽垂直柱浓度方法研究
2
作者 周闯 张琦锦 +2 位作者 李素文 雒静 牟福生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395-2400,共6页
水汽在大气水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决定全球的云分布,其浓度的变化影响降水发生频率。降水是影响气候和环境的重要因子,开展准确获取大气水汽浓度是环境气候研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课题。多轴差分吸收光谱技术(MAX-DOAS)是一种快速、准... 水汽在大气水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决定全球的云分布,其浓度的变化影响降水发生频率。降水是影响气候和环境的重要因子,开展准确获取大气水汽浓度是环境气候研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课题。多轴差分吸收光谱技术(MAX-DOAS)是一种快速、准确获取大气痕量气体浓度的遥测方法。由于其稳定、实时在线、多组分同时监测和非接触测量等优势,该技术逐步成为反演大气水汽垂直柱浓度的新方法。针对水汽的吸收峰波段范围窄,浓度较高时会出现饱和吸收效应,构建了地基MAX-DOAS水汽垂直分布探测系统,开展了精确获取水汽垂直柱浓度的反演算法研究,并以淮北为研究地点获取了水汽垂直柱浓度。反演过程中,选取天顶方向采集的当圈太阳光谱作为参考谱,根据DOAS算法反演得到其他仰角水汽差分斜柱浓度(dSCD),最终解析出水汽的垂直柱浓度(VCD),其中大气质量因子(AMF)通过几何近似法获得。为了降低其他气体的干扰影响,实验前对比分析了不同波段反演水汽差分斜柱浓度的反演误差,确定最优反演波段433~452 nm。于2023年2月24日至2023年4月2日在淮北地区开展连续观测。实验结果表明:监测期间淮北地区水汽浓度具有早晚高中午低的V型日分布特征。将观测的水汽垂直柱浓度结果和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的ERA5再分析日值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二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R=0.95)。分析监测期间风速、风向与H_(2)O VCD分布关系,发现当风向在60°附近且风速小于5 m·s^(-1)时,H_(2)O VCD呈现升高的趋势。在污染阶段,小风速和较高水汽浓度是普遍存在的特征。研究表明,搭建的地基MAX-DOAS系统在蓝光波段可对水汽垂直柱浓度进行有效监测,为反演大气水汽垂直柱浓度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轴差分吸收光谱技术 水汽 垂直柱浓度 最优反演波段 淮北地区
下载PDF
淮北地区降雨径流特性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9
3
作者 袁宏伟 刘慧 +1 位作者 王少丽 焦平金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8,共4页
为了研究淮北地区天然降雨下的径流及影响因素,以淮北地区蚌埠新马桥试验区为代表,基于典型区不同土地利用天然降雨径流小区试验研究及试验区历史降雨资料,分析研究不同作物植被类型下农田地表径流流失规律.4次产流试验结果表明:当小区... 为了研究淮北地区天然降雨下的径流及影响因素,以淮北地区蚌埠新马桥试验区为代表,基于典型区不同土地利用天然降雨径流小区试验研究及试验区历史降雨资料,分析研究不同作物植被类型下农田地表径流流失规律.4次产流试验结果表明:当小区前期雨量较大时,小区达到产流条件时的雨强较小;受作物覆盖影响,4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产流过程中的累积径流深度有所不同,农田地表径流累积量在不同作物植被类型间的差异(δ)随着时间的变化而逐渐明显,到作物生长中期呈显著差异,表现为δ裸地>δ玉米地>δ棉花地>δ大豆地.在当地汛期种植如大豆等叶面覆盖程度高的作物可有效减少雨水径流量,减少了雨水所造成的土壤侵蚀及营养元素流失,进而可减缓农田对周围水体的富营养化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降雨 地表径流 植被类型 生长期 流失 淮北地区
下载PDF
淮北农区优质小麦氮素运筹技术研究 被引量:31
4
作者 曹承富 孔令聪 +1 位作者 汪芝寿 汪建来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1年第6期18-20,27,共4页
研究分析了氮素施量和不同运筹方式对优质小麦与普通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优质小麦的需无量大于普通小麦,氮素的增产效应普通小麦大于优质小麦,增施氮素和加大拔节期追肥比例,能显著提高优质小麦的营养品质和加工品... 研究分析了氮素施量和不同运筹方式对优质小麦与普通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优质小麦的需无量大于普通小麦,氮素的增产效应普通小麦大于优质小麦,增施氮素和加大拔节期追肥比例,能显著提高优质小麦的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优质品种的适宜施氮量在15~20kg/666.7m2之间,追肥量不应低于总量的40%,追期以拔节或拔节、抽穗期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北农区 小麦 氮素 运筹技术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基于土壤墒情模型的旱情评估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陈小凤 王再明 +1 位作者 王振龙 李瑞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65-169,共5页
干旱灾害是对农业生产影响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严重制约了安徽省淮北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首先简要介绍安徽省淮北地区干旱特点及原因,构建了区域干旱评价指标体系并划分不同季节旱情等级标准,然后建立了基于土壤墒情、降水量... 干旱灾害是对农业生产影响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严重制约了安徽省淮北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首先简要介绍安徽省淮北地区干旱特点及原因,构建了区域干旱评价指标体系并划分不同季节旱情等级标准,然后建立了基于土壤墒情、降水量及地下水埋深的综合旱情评估预测模型。将干旱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估预测模型分别应用到2008年冬旱评估、2009年3月份干旱预测评估,结果表明:该模型预测评估结果基本能够反映区域干旱的实际情况,能够为区域防旱抗旱提供技术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情评价指标体系 旱情评估 旱情预测 土壤墒情模型 安徽省淮北地区
下载PDF
淮北平原地下水资源演变情势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姬宏 王振龙 李瑞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9-62,共4页
本文在分析安徽省淮北地区地下水资源及开发利用特点、水资源演变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结合淮北地区自然地理、经济发展、人文社会实际,采用100多个站点1956~2006年资料系列,提出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地下水资源演变规律定量定性分... 本文在分析安徽省淮北地区地下水资源及开发利用特点、水资源演变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结合淮北地区自然地理、经济发展、人文社会实际,采用100多个站点1956~2006年资料系列,提出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地下水资源演变规律定量定性分析的思路和方法,为水资源的需水预测、供水预测、水资源配置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技术和理论支撑,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资源 开发利用 演变情势 安徽省淮北地区
下载PDF
基于WRF-NoahLSM耦合模型的江苏省淮北地区土壤旱情评估 被引量:3
7
作者 朱坚 杨涛 +3 位作者 黄丹青 周旭东 黄利亚 周毅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0-13,5,共5页
针对江苏省淮北地区土壤旱情评估问题,采用WRF-NoahLSM耦合模型模拟了淮北地区2011年2~7月降水量及土壤含水率,并与实测的降水量及土壤含水率做了对比,进而评估了淮北地区的土壤旱情。结果表明,WRF-NoahLSM耦合模型能较准确地模拟降水... 针对江苏省淮北地区土壤旱情评估问题,采用WRF-NoahLSM耦合模型模拟了淮北地区2011年2~7月降水量及土壤含水率,并与实测的降水量及土壤含水率做了对比,进而评估了淮北地区的土壤旱情。结果表明,WRF-NoahLSM耦合模型能较准确地模拟降水发生日和弱降水的降水量,以及2~7月土壤含水率变化规律;模拟土壤含水率的时空合格率大部分达到了60%以上,尤其是模拟深层土壤含水率的合格率较高;模拟评估淮北地区2、5、6月为中等干旱,3、4、7月为轻度干旱,在大部分地区模拟的干旱等级在干暖季略偏高,湿季略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省淮北地区 WRF-NoahLSM耦合模型 土壤含水率 干旱
下载PDF
安徽省淮北地区干旱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陈小凤 王振龙 李瑞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4-97,共4页
干旱灾害是安徽省淮北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制约着区域社会经济和农业的快速发展。在对安徽省淮北地区干旱特征和干旱成因分析的基础上,选取了气象干旱指标(降水量距平百分率、降水排频和连续无雨日数)、农业干旱指标(土壤相对湿度... 干旱灾害是安徽省淮北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制约着区域社会经济和农业的快速发展。在对安徽省淮北地区干旱特征和干旱成因分析的基础上,选取了气象干旱指标(降水量距平百分率、降水排频和连续无雨日数)、农业干旱指标(土壤相对湿度)和水文干旱指标(地下水埋深)建立了干旱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分析确定了各指标对应春旱、夏旱、秋旱和冬旱不同干旱等级(轻度干旱、中度干旱、严重干旱和特大干旱)的划分标准。最后对安徽省淮北地区典型干旱年份的干旱状况进行评判和分析,结果表明:建立的干旱评价指标体系等级划分标准能够真实地反映区域干旱状况,弥补了单一干旱指标评价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省淮北地区 干旱 干旱指标体系 等级划分标准
下载PDF
沿淮淮北地区旱涝急转的成因及应对措施 被引量:28
9
作者 唐明 邵东国 姚成林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2007年第1期26-32,共7页
探讨了沿淮淮北地区旱涝急转问题的内涵和特性,即具有发生时间的特定性,旱灾与涝灾重点区域的弱重叠性;运用趋势分析法对该地区10个代表站30多年的逐日降水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指出该地区近10年来暴雨频数、降水强度和短时干旱缺水概率... 探讨了沿淮淮北地区旱涝急转问题的内涵和特性,即具有发生时间的特定性,旱灾与涝灾重点区域的弱重叠性;运用趋势分析法对该地区10个代表站30多年的逐日降水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指出该地区近10年来暴雨频数、降水强度和短时干旱缺水概率均呈增加的趋势;认为除了这些不利的气候变化因素外,没有解决好易涝特性与其排涝能力、易旱特性与其抗旱能力之间的矛盾是造成沿淮淮北地区旱涝急转问题的主要原因;进而从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两个方面提出了9条应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北地区 旱涝急转 成因 应对措施
下载PDF
徐淮宿区域一体化发展综合测度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张晓瑞 华茜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2期91-96,共6页
通过分析国内外区域一体化相关研究,对目前已有的区域一体化测度进行了有机拓展,构建了基于"总指数—分指数"的区域一体化综合测度模型;以线性加权求和(WLC)测度技术和基于AHP的权重决策分析技术为基础,分别给出了区域一体化... 通过分析国内外区域一体化相关研究,对目前已有的区域一体化测度进行了有机拓展,构建了基于"总指数—分指数"的区域一体化综合测度模型;以线性加权求和(WLC)测度技术和基于AHP的权重决策分析技术为基础,分别给出了区域一体化总指数和区域一体化分指数测度的技术方法,由此实现了对区域一体化发展的综合测度。实证研究表明:徐淮、淮宿、徐宿区域一体化总指数分别为0.6652、0.7210和0.6468,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淮宿、徐淮和徐宿,平均值为0.6777,可知发展水平处于较高状态;同时,徐淮、淮宿、徐宿区域一体化分指数分别为0.5420、0.4600和0.4720,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徐淮、徐宿和淮宿,平均值为0.4773,可知发展水平处于一般状态。由此本文研究可为类似地区区域一体化发展评价提供一定的方法参考和实践借鉴,也为区域一体化发展制定科学政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一体化发展 测度 徐淮宿
下载PDF
基于拉格朗日法的水汽输送气候特征分析——江淮梅雨和淮北雨季的对比 被引量:48
11
作者 杨浩 江志红 +1 位作者 刘征宇 张强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65-973,共9页
利用基于拉格朗日方法的轨迹模式(HYSPLIT_4.9),结合海量气块追踪分析法,对比了江淮梅雨和淮北雨季平均水汽输送特征,从水汽来源及源地贡献方面探讨二者的相对独立性,对比两雨季降水异常年水汽输送特征。结果表明,气候态上,江淮梅雨的... 利用基于拉格朗日方法的轨迹模式(HYSPLIT_4.9),结合海量气块追踪分析法,对比了江淮梅雨和淮北雨季平均水汽输送特征,从水汽来源及源地贡献方面探讨二者的相对独立性,对比两雨季降水异常年水汽输送特征。结果表明,气候态上,江淮梅雨的水汽输送主要来自印度洋、太平洋、孟湾—南海,其中来自印度洋的水汽输送贡献最大,超过50%;淮北雨季来自印度洋、欧亚大陆、孟湾—南海、太平洋的水汽贡献差异不大,但与江淮梅雨的水汽源地对比,淮北雨季来自印度洋的水汽输送贡献少20%,而欧亚大陆偏多19%。对比降水异常年发现,来自印度洋、孟湾—南海以及欧亚大陆水汽贡献的变化对江淮梅雨和淮北雨季降水异常有重要影响。江淮梅雨偏多年,印度洋的水汽输送贡献比梅雨偏少年减少17%,孟湾—南海则增加了11%。在淮北雨季偏多年,印度洋的水汽输送贡献比偏少年多19%,孟湾—南海和欧亚大陆的水汽输送则分别减少6%和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格朗日气块追踪法 水汽输送 江淮梅雨 淮北雨季
下载PDF
基于淮北地区果树病害的《园艺植物病理学》教学设计与实践 被引量:3
12
作者 段永波 赵丰兰 +2 位作者 李桂萍 盛玮 李峰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8年第1期92-96,共5页
针对《园艺植物病理学》课程病害案例过多影响教学效果的问题,对淮北地区主要果树病害进行文献调研和实地考察,选择淮北地区葡萄、石榴和砀山梨的主要病害为重点内容,通过比较教学法辐射蔬菜和观赏植物中的相同或相似病害.以病害三角相... 针对《园艺植物病理学》课程病害案例过多影响教学效果的问题,对淮北地区主要果树病害进行文献调研和实地考察,选择淮北地区葡萄、石榴和砀山梨的主要病害为重点内容,通过比较教学法辐射蔬菜和观赏植物中的相同或相似病害.以病害三角相互作用及人类对病害三角的干预为主线进行教学设计,建立在线学习班级,结合重点各病害在淮北地区发病造成损失实例,讲授病症、病原、病害循环、发病条件和防治等内容.在教学中注重与本课题组科研项目内容结合,引导学生思考科研切入点并进入科研实验室训练.改变原来较为单一的成绩评价模式,将学生参与的其他相关课外活动表现融入评价体系.以此,建立基于淮北地区果树病害的辐射式《园艺植物病理学》教学体系,教学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北地区 病害三角 人类干预 果树病害 辐射式教学设计
下载PDF
安徽淮北地区外来入侵植物初步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胡刚 张忠华 +1 位作者 董金廷 梁士楚 《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年第2期41-45,共5页
通过野外调查和参考有关的文献资料,安徽淮北地区现已知的外来入侵植物有31种,隶属于17科24属。其中的2个种,即豚草和毒麦,为我国检疫性杂草。许多入侵植物已对淮北地区的生态和经济造成危害。结合分析外来入侵植物传入淮北地区的途径,... 通过野外调查和参考有关的文献资料,安徽淮北地区现已知的外来入侵植物有31种,隶属于17科24属。其中的2个种,即豚草和毒麦,为我国检疫性杂草。许多入侵植物已对淮北地区的生态和经济造成危害。结合分析外来入侵植物传入淮北地区的途径,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入侵植物 安徽淮北地区 检疫性杂草 文献资料 野外调查 结合分析 防治措施 毒麦 豚草
下载PDF
淮北地区新元古代燧石相三维保存微生物化石 被引量:3
14
作者 钱迈平 袁训来 +1 位作者 汪迎平 厉建华 《江苏地质》 2005年第3期129-138,共10页
在淮北新元古代倪园组和九顶山组海相碳酸盐岩地层中,保存着许多燧石相微生物化石。通过对其形态结构、群落组合特征及埋藏保存状态研究,探讨其系统分类、生存环境及区域地层对比,确定这些微生物化石结构的原始性和群落的低分异性。结... 在淮北新元古代倪园组和九顶山组海相碳酸盐岩地层中,保存着许多燧石相微生物化石。通过对其形态结构、群落组合特征及埋藏保存状态研究,探讨其系统分类、生存环境及区域地层对比,确定这些微生物化石结构的原始性和群落的低分异性。结合相关地层中原始的光球状浮游微生物、Chuaria-Tawuia类型宏体碳质化石生物群及叠层石优势的特征考虑,这些微生物的生存时间是在南沱冰期之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化石 新元古代 燧石岩 同位素年龄 浅海相碎屑沉积 淮北地区
下载PDF
安徽淮北地区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分析评价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振龙 柏菊 刘猛 《地下水》 2008年第4期34-37,共4页
采用1956~2006年新资料系列,在对安徽淮北地区地下水资源及开发利用进行全面分析评价的基础上,考虑地下水系统的脆弱性及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提出地下水开采区的划分标准及划分等级,提出不同规划水平年、不同年型分区浅层地下水、中... 采用1956~2006年新资料系列,在对安徽淮北地区地下水资源及开发利用进行全面分析评价的基础上,考虑地下水系统的脆弱性及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提出地下水开采区的划分标准及划分等级,提出不同规划水平年、不同年型分区浅层地下水、中深层孔隙水和岩溶水资源的剩余量、剩余程度及开发利用潜力,为该区未来更长时期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资源 开发利用 潜力 安徽省淮北地区
下载PDF
淮北市的螺类 被引量:1
16
作者 邓道贵 金宏 陈海峰 《淮北煤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年第1期58-61,共4页
报道了淮北市螺类共17种,其中淡水螺类15种,陆生螺类2种,分别隶属于腹足纲的6科、10属,有3种为安徽省首次记录.作者还阐述了17种螺类的生态分布、区域分布及优势种等情况.并根据淮北市的特点,对它们的开发与利用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淮北市 软体动物 腹足纲 螺类 生态分布 区域分布 优势种
下载PDF
淮北地区机插稻一次性施用缓混肥与精确定量施肥比较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党新安 杜同庆 《北方水稻》 CAS 2021年第6期19-23,共5页
通过设置缓混肥与精确定量施肥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缓混肥料处理前期释放返青肥有一个爆发性阶段,使得水稻分蘖促早发,从而较对照提早达到了适宜穗数。后期缓混肥料释放时间与品种生育进程相适应与否直接影响到基部节间长短、穗粒数多少... 通过设置缓混肥与精确定量施肥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缓混肥料处理前期释放返青肥有一个爆发性阶段,使得水稻分蘖促早发,从而较对照提早达到了适宜穗数。后期缓混肥料释放时间与品种生育进程相适应与否直接影响到基部节间长短、穗粒数多少和产量高低。试验中,缓混肥料穗肥释放时,徐稻9号正处于倒3与倒2叶之间,导致基部第1节间短、穗粒数以及后期产量与对照无显著性差异;而此时徐稻10号生育期较长,正处于倒3叶之前的叶龄期,导致基部第1节间变长、无效分蘖成穗较多、穗粒数变异系数较大,后期产量降低,且与对照差异显著。一次性施用缓混肥可实现稻米品质提升,特别是外观与食味品质的提升,同时可以提高种植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北地区 机插稻 缓混肥 精确施肥 生育进程 产量
下载PDF
淮北地区非遗戏曲文化市场发展趋势调查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汪源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6期36-38,共3页
调研安徽淮北地区非遗戏曲文化市场发展趋势发现,淮北地区非遗戏曲文化市场发展存在诸多问题。淮北地区非遗戏曲剧团发展受各种因素制约,直接影响淮北地区戏曲文化市场整体发展。依据调研分析笔者提出以具有"知识溢出"效应的... 调研安徽淮北地区非遗戏曲文化市场发展趋势发现,淮北地区非遗戏曲文化市场发展存在诸多问题。淮北地区非遗戏曲剧团发展受各种因素制约,直接影响淮北地区戏曲文化市场整体发展。依据调研分析笔者提出以具有"知识溢出"效应的淮北地方高校为核心结合地方非遗戏曲剧团组织共同发展的对策。以高校创新活力的优势弥补淮北非遗戏曲剧团的不足,形成产学研模式,加速淮北文化演艺产业的集聚,促进淮北非遗戏曲文化市场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北地区 非遗戏曲 文化市场 发展趋势
下载PDF
安徽两淮煤炭资源集约利用及其生态经济系统优化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保平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30-32,共3页
对两淮地区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生态经济系统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该地区煤炭资源集约利用和生态经济系统优化的思路及主要对策。
关键词 煤炭资源 集约利用 生态经济系统 优化模式 两淮地区
下载PDF
淮北采煤塌陷区小型湖泊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 被引量:15
20
作者 邓道贵 邢荣龙 +3 位作者 马睿 张赛 孟小丽 杨威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91-597,共7页
2005年3月至2007年2月对淮北采煤塌陷区小型湖泊--南湖浮游甲壳动物进行了连续两年的调查.共记录浮游甲壳动物15种,其中枝角类9属9种、桡足类5属6种.透明溞(Daphnia hyalinaLeydig)和汤匙华哲水蚤(Sinocalanus dorrii Brehm)为冬、春季... 2005年3月至2007年2月对淮北采煤塌陷区小型湖泊--南湖浮游甲壳动物进行了连续两年的调查.共记录浮游甲壳动物15种,其中枝角类9属9种、桡足类5属6种.透明溞(Daphnia hyalinaLeydig)和汤匙华哲水蚤(Sinocalanus dorrii Brehm)为冬、春季优势种;象鼻溞(Bosmina sp.)、短尾秀体溞(Diaphanosoma brachyurumLiéven)、广布中剑水蚤(Me-socyclops leuckarti Claus)和球状许水蚤(Schmackeria forbesi Poppe et Richard)为夏、秋季优势种.浮游甲壳动物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0.4-60.6ind./L和0.01-1.25mg/L,夏、秋季较高,冬、春季较低.枝角类的密度和生物量在2005年和2006年10月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44ind./L和1.01mg/L.哲水蚤的密度最大值(20.0ind./L)出现在2005年4月,而剑水蚤(21.7ind./L)出现在2005年8月.无节幼体在各月份均有较高密度,其最高密度(46.6ind./L)和生物量(0.14mg/L)出现在2006年3月.温度和浮游植物是影响南湖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季节变化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塌陷区 南湖 浮游甲壳动物 群落结构 淮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