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北耿集-板桥地区新元古代变火山岩系地层归属——来自锆石U-Pb测年、Hf同位素的证据
1
作者 苑东洋 石威 +4 位作者 刘德民 黄天统 徐龙生 陈超 孔令耀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16-530,共15页
扬子克拉通北缘、鄂北枣阳市耿集-板桥地区震旦系—奥陶系中相间出露两套变火山岩系,其地层归属存在武当群和花山群的争议且长期缺乏深入研究。耿集-板桥地区野外调查、变火山岩系LA-ICPMS锆石U-Pb测年、Lu-Hf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耿集... 扬子克拉通北缘、鄂北枣阳市耿集-板桥地区震旦系—奥陶系中相间出露两套变火山岩系,其地层归属存在武当群和花山群的争议且长期缺乏深入研究。耿集-板桥地区野外调查、变火山岩系LA-ICPMS锆石U-Pb测年、Lu-Hf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耿集地区变火山岩系主要为浅灰色、灰白色变酸性含砾晶屑岩屑凝灰岩、晶屑凝灰岩、玻屑凝灰岩、粉砂岩,与打鼓石群硅质条带叠层石白云岩共生,其中变酸性晶屑凝灰岩锆石年龄为821.7 Ma、ε_(Hf)(t)值为-2.44~9.70,其可能是扬子克拉通前南华纪基底青白口系花山群组成部分;板桥地区变火山岩系主要由灰白色变酸性晶屑岩屑凝灰岩、火山凝灰岩、酸性火山岩、粉砂岩组成,内部发育大量基性侵入岩,其中变酸性火山岩锆石年龄为741.2 Ma,ε_(Hf)(t)值为4.62~9.56,其应归属为南秦岭造山带南华系武当群,可能是印支期逆冲到扬子克拉通盖层上的残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克拉通 新元古代 花山群 武当群 锆石U-PB测年 LU-HF同位素
下载PDF
扬子陆块北缘构造演化新认识:来自原花山群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的制约 被引量:3
2
作者 邓奇 崔晓庄 +3 位作者 汪正江 熊国庆 任光明 宁括步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12-225,共14页
原花山群分布于紧邻南秦岭的扬子陆块北缘大洪山地区,出露于重要的构造部位,是研究其形成时期扬子陆块构造演化及其与南秦岭关系的重要载体,其物质组成、形成时代和构造属性长期存在争论。本文将原花山群解体为花山构造混杂岩和正常的... 原花山群分布于紧邻南秦岭的扬子陆块北缘大洪山地区,出露于重要的构造部位,是研究其形成时期扬子陆块构造演化及其与南秦岭关系的重要载体,其物质组成、形成时代和构造属性长期存在争论。本文将原花山群解体为花山构造混杂岩和正常的火山—沉积地层(本文所指花山群)两部分来讨论。笔者重新厘定了花山群的沉积时限,有针对性地对有构造背景争议的花山群进行玄武岩地球化学研究,对有时代争议的混杂岩进行锆石U-Pb年代学研究。年代学、地球化学和沉积学综合研究表明,花山群的沉积时限为ca.830 Ma至ca.800 Ma,形成于与Rodinia超大陆裂解有关的陆内裂谷盆地。花山构造混杂岩带可能不只是晋宁期的缝合带,而是具有多期物质组成、经历了多期构造叠加的复合型缝合带。结合他人成果,我们提出了扬子陆块与南秦岭从新元古代到早古生代的构造演化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山群 构造混杂岩 陆内裂谷盆地 构造演化 扬子陆块北缘 南秦岭
下载PDF
扬子板块北缘花山群沉积时代及其对Rodinia超大陆裂解的制约 被引量:18
3
作者 田辉 李怀坤 +5 位作者 周红英 张健 张阔 耿建珍 相振群 瞿乐生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387-2408,共22页
出露于扬子板块北缘大洪山地区的花山群自下而上由一套以砾岩为主的粗碎屑沉积和一套以砂质板岩为主的细碎屑沉积组成,伴随有拉斑玄武质岩浆活动。花山群整体变质程度不高,形成构造环境复杂,对其构造属性及其与区内所谓的花山"蛇... 出露于扬子板块北缘大洪山地区的花山群自下而上由一套以砾岩为主的粗碎屑沉积和一套以砂质板岩为主的细碎屑沉积组成,伴随有拉斑玄武质岩浆活动。花山群整体变质程度不高,形成构造环境复杂,对其构造属性及其与区内所谓的花山"蛇绿混杂岩"的时空关系一直存有争议,它们对新元古代Rodinia超大陆在扬子板块北缘的汇聚-裂解响应具有重要的制约意义。笔者在花山群六房咀组下部细砂岩中采集玄武质熔结凝灰岩夹层样品1件,碎屑岩样品2件,在上覆地层南华系莲沱组采集碎屑岩样品1件;对玄武质熔结凝灰岩进行了SHRIMP锆石U-Pb同位素测年,对碎屑岩样品进行了LA-MC-ICPMS锆石U-Pb同位素测年。获得玄武质熔结凝灰岩锆石U-Pb年龄814.7±7.3 Ma;花山群的碎屑锆石U-Pb年龄谱存在三个明显的峰值:~900 Ma、~2050Ma和~2650 Ma,最显著峰值为~2650 Ma,上覆莲沱组碎屑岩年龄谱的三个峰值为:~900 Ma、~2050 Ma和~2500 Ma,最显著峰值为~2050Ma,三件碎屑岩样品均与扬子板块的碎屑锆石U-Pb年龄统计峰值一致。花山群的碎屑源区可能包括下伏中元古代打鼓石群、太古宙鱼洞子杂岩以及崆岭杂岩。结合前人年代学研究资料和区域构造成果分析,花山群沉积时代应为820~815Ma,形成于伸展构造背景,与花山"蛇绿混杂岩"不是同期同构造背景的产物;花山"蛇绿混杂岩"与花山群沉积建造依次反映了扬子板块北缘由挤压构造背景向伸展构造背景的转换过程。花山群中的碎屑沉积物与基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属于裂解背景下形成的同时代沉积-火山建造;结合前人在扬子板块周缘发现的大量约820 Ma酸性—基性岩浆活动记录以及同时代(820~800 Ma)的沉积地层,推测花山群形成于Rodinia超大陆裂解背景之下,与超级地幔柱活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板块 大洪山 花山群 RODINIA超大陆
下载PDF
鄂北大洪山地区“花山群”的解体 被引量:27
4
作者 董云鹏 张国伟 +1 位作者 柳小明 赖绍聪 《中国区域地质》 CSCD 1998年第4期371-376,共6页
岩性—构造填图结果表明,大洪山区的原“花山群”实际上包含3套不同时代、不同环境的物质建造,应予以解体。其中襄广断裂带内分布的以基性火山岩为主的一套岩系是构造侵位的蛇绿混杂岩,称之为花山蛇绿混杂岩;大洪山以西的耿集—板... 岩性—构造填图结果表明,大洪山区的原“花山群”实际上包含3套不同时代、不同环境的物质建造,应予以解体。其中襄广断裂带内分布的以基性火山岩为主的一套岩系是构造侵位的蛇绿混杂岩,称之为花山蛇绿混杂岩;大洪山以西的耿集—板桥火山—沉积岩系,是南秦岭随县群的构造岩块;剔除这两者之后的碎屑沉积岩系定为真正意义的花山群,沉积时代为晚元古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洪山 花山群 蛇绿混杂岩 火山岩 晚元古代
下载PDF
花山族群认同现状的人类学思考 被引量:3
5
作者 韦浩明 《河池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75-79,共5页
花山族群认同不是同一族群的认同,而是生活在该区域的汉、壮、瑶各个族群的情感、意识、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等文化因素互化、调整、组合、相互适应的动态过程。由于受政府政策和实际利益的驱动,其认同复杂多变,最终认同瑶族成份。这种... 花山族群认同不是同一族群的认同,而是生活在该区域的汉、壮、瑶各个族群的情感、意识、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等文化因素互化、调整、组合、相互适应的动态过程。由于受政府政策和实际利益的驱动,其认同复杂多变,最终认同瑶族成份。这种认同现状,对维护区域和谐与稳定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山 族群 族群认同
下载PDF
左江花山岩画:壮傣先民祭祀仪式场景的再现
6
作者 黄新宇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57-60,共4页
中国西南边陲广西左江流域的宁明花山岩画为壮傣先民创造的文化艺术结晶,其图像独特,为壮傣先民祭祀仪式场景的再现。壮傣先民通过舞蹈等祭祀仪式,表达对神灵、自然的崇拜和敬畏,同时进行酬神、娱神及娱人活动。探究壮傣先民的文化意识... 中国西南边陲广西左江流域的宁明花山岩画为壮傣先民创造的文化艺术结晶,其图像独特,为壮傣先民祭祀仪式场景的再现。壮傣先民通过舞蹈等祭祀仪式,表达对神灵、自然的崇拜和敬畏,同时进行酬神、娱神及娱人活动。探究壮傣先民的文化意识和民族文化心理,为现当代壮傣族群乃至中国与东盟的友好交流交往寻求和谐共荣的新途径,为提升中国文化在东盟的影响力提供政策参考与实例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山岩画 壮傣族群 祭祀 仪式
下载PDF
大洪山花山群中白垩纪基性火山岩的识别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
7
作者 邱艳生 杨青雄 +4 位作者 邓奇 汪正江 杜秋定 胡正祥 周世卿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17年第2期123-130,共8页
介绍湖北大洪山地区花山群中的白垩纪基性火山岩(玄武岩)。LA-ICP-MS U-Pb锆石测年表明,该基性火山岩形成于(128.3±1.4)Ma。根据主量元素、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的测试结果,该地区在早白垩世存在板内火山喷发。该火山岩具有低Nb、Ta... 介绍湖北大洪山地区花山群中的白垩纪基性火山岩(玄武岩)。LA-ICP-MS U-Pb锆石测年表明,该基性火山岩形成于(128.3±1.4)Ma。根据主量元素、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的测试结果,该地区在早白垩世存在板内火山喷发。该火山岩具有低Nb、Ta和Sr、高Ti/Y的特征,略微富集轻稀土元素,类似于大陆板内玄武岩型或者洋岛玄武岩型。与前人在秦岭大别造山带(QDOB)中发现的中生代晚期(130 Ma左右)的花岗岩证据相互印证。该初步研究可能揭示,扬子地块在三叠纪—中侏罗世向华北地块俯冲碰撞造山后,于早白垩世(128 Ma左右)处于伸展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山群 U-PB定年 基性火山岩 白垩纪 秦岭大别造山带
下载PDF
湖北大洪山地区中、晚元古代若干古地磁结果及其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方国柱 刘育燕 《湖北地质》 1992年第1期79-85,共7页
湖北大洪山地区中、晚元古代(1350~650Ma)35个岩石样品经热退磁、SCT超导磁力仪测量,获得若干古地磁结果。其中,中元古界打鼓石群古地磁极位置为:λ28.4°(N),11.5°(E);上元古界花山群为:λ39.6°(N),358.8°(E);震... 湖北大洪山地区中、晚元古代(1350~650Ma)35个岩石样品经热退磁、SCT超导磁力仪测量,获得若干古地磁结果。其中,中元古界打鼓石群古地磁极位置为:λ28.4°(N),11.5°(E);上元古界花山群为:λ39.6°(N),358.8°(E);震旦系莲沱组为:λ48.3°(N),13.1°(E),并计算了它们的古纬度。结果表明,它们的古地极关系密切,呈有规律移动。古纬度在17°N~3.5°S之间,处于低纬度地区。在蓟县纪雾迷山—洪水庄时期,蓟县地区与大洪山地区相距4500km以上。从那时起到现在,华北地块与扬子地块间至少相对运动了3600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磁极位置 古纬度 打鼓石群 花山群 莲沱组
下载PDF
湖北省大洪山地区青白口纪花山群沉积特征及其构造古地理意义 被引量:7
9
作者 张汉金 叶琴 +4 位作者 毛新武 杨金香 李琳静 廖明芳 李京丽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13年第6期737-740,768,共5页
湖北省随南大洪山地区之"花山群"自创名以来,是一个集碎屑沉积岩、基性火山岩、酸性火山岩于一体的地质体。解体后的花山群,仅代表碎屑沉积岩组合,该组合进一步划分为洪山寺组和六房咀组,为一套由水下近岸冲积扇至盆地中央的... 湖北省随南大洪山地区之"花山群"自创名以来,是一个集碎屑沉积岩、基性火山岩、酸性火山岩于一体的地质体。解体后的花山群,仅代表碎屑沉积岩组合,该组合进一步划分为洪山寺组和六房咀组,为一套由水下近岸冲积扇至盆地中央的沉积岩系,其下不整合于扬子克拉通中元古代打鼓石群碳酸盐岩褶皱基底之上,其上被南华纪莲沱组不整合超覆,属前陆盆地之构造古地理环境。并与解体出来的基性火山岩和酸性火山岩构成前陆盆地—蛇绿混杂岩带—岩浆弧之大地构造环境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古地理 沉积特征 花山群 青白口纪 大洪山
下载PDF
辽宁省金矿成矿作用研究 被引量:22
10
作者 杨占兴 《辽宁地质》 1997年第1期40-54,共15页
辽宁省是我国重要的金矿产地之一。省内金矿可划分为岩浆热液型、陆相火山岩型、同韧性剪切变质热液型、变质—岩浆热液叠生型、砂砾岩型及河相冲积型(砂金矿)六种类型。金矿的形成与特定的地层、构造、岩浆岩密切相关。稳定同位素资... 辽宁省是我国重要的金矿产地之一。省内金矿可划分为岩浆热液型、陆相火山岩型、同韧性剪切变质热液型、变质—岩浆热液叠生型、砂砾岩型及河相冲积型(砂金矿)六种类型。金矿的形成与特定的地层、构造、岩浆岩密切相关。稳定同位素资料表明,金矿的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古老的结晶基底——太古宙变质杂岩(第一矿源层)及早元古宙中浅变质岩(衍生矿源层);含矿热液主要为岩浆水,变质水和大气水,且多为两种水的混合物;大气水在成矿作用中占有重要地位。金矿的成矿演化经历了太古代-早元古代矿源层及同韧性剪切变质热液金矿床、晚三叠纪-燕山早期岩浆热液及叠生型矿床及燕山晚期陆相火山岩型矿床三个形成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床 成矿作用 热液成矿 岩浆作用
下载PDF
湖北省大洪山重砂金刚石异常源的启示
11
作者 杨道政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13年第3期335-338,共4页
金刚石异常区位于扬子地台北缘大巴山—大洪山台缘凹陷东段的大洪山—仙人岭复背斜。在前人工作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砾岩成分、结构和产状,分析地质物化探综合异常,认为本区重砂金刚石源除花山群砾岩外,打鼓石群、打鼓石群与花山群界... 金刚石异常区位于扬子地台北缘大巴山—大洪山台缘凹陷东段的大洪山—仙人岭复背斜。在前人工作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砾岩成分、结构和产状,分析地质物化探综合异常,认为本区重砂金刚石源除花山群砾岩外,打鼓石群、打鼓石群与花山群界面及其它地质体中存在着其它金刚石源。并认为京山县葫芦塔硅质砾岩有可能是变化了的沉积火山岩类。指出榔头寨—洪山寺及厂河—罗汉岭两地是值得深入工作的靶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 异常 扬子地台 打鼓石群 花山群 靶区
下载PDF
扬子陆块北缘花山群:弧后盆地火山-沉积岩系而非蛇绿混杂岩 被引量:6
12
作者 刘述德 曾佐勋 +1 位作者 郭瑞禄 张雄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751-2767,共17页
扬子陆块北缘花山群曾被作为南秦岭古生代勉-略蛇绿岩的东延部分,后又被厘定为新元古代"俯冲增生杂岩",至今争议甚多.为明确花山群的大地构造含义,了解扬子陆块参与新元古代Rodinia超大陆的演化过程,采用碎屑物源分析、沉积... 扬子陆块北缘花山群曾被作为南秦岭古生代勉-略蛇绿岩的东延部分,后又被厘定为新元古代"俯冲增生杂岩",至今争议甚多.为明确花山群的大地构造含义,了解扬子陆块参与新元古代Rodinia超大陆的演化过程,采用碎屑物源分析、沉积物氧化/还原指标、火成岩构造环境判别、锆石U-Pb定年等方法研究了花山群六房咀组的物质属性与时代.六房咀组的沉积盆地属于氧化条件的边缘海,其中沉积岩的碎屑物包含扬子大陆的稳定砂屑和玄武玻璃质岩屑两组来源,暗示该组火山岩与沉积岩为同期伴生的产物,而非后期构造楔入的岩块.该组玄武岩兼具洋中脊和岛弧的双重地球化学特征,属于弧后盆地玄武岩(BABB).以锆石U-Pb法测得玄武岩的形成年龄为823.9±5.5 Ma和829.9±6.9 Ma,并获得1 637 Ma、2 670 Ma两组捕获锆石年龄,表明火山通道下部存在古老大陆基底,并非洋中脊环境.花山群六房咀组总体为一套新元古代弧后盆地沉积-火山岩建造,而非古生代或新元古代蛇绿岩混杂岩.新元古代晚期,扬子陆块北缘发生了板块汇聚和俯冲作用,相对于同期的Rodinia超大陆裂解事件存在一定的滞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陆块 花山群 新元古代 蛇绿岩 罗迪尼亚超大陆 地质年代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